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_第1页
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_第2页
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_第3页
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_第4页
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综合说明1.1绪言xx市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主要防护xx市xx区和xx河区,本次设计工程范围内堤防总长6736m。其中,xx河干流右岸全长3050m,起始桩号0+000位于xx河旧公路桥上游,终止桩号3+050位于砬子沟沟口与铁路路基连接;xx河干流左岸全长3112m,起始桩号0+000位于xx河旧公路桥上游,终止桩号位于上游3112m处与山头连接;xx河支流山东沟右岸全长574m,起始桩号z0+000位于山东沟漫水桥上游,终止桩号z0+574位于河道上游574m处。xx河干流右岸为xx区,堤后主要为工厂区、耕地及居民区,xx河干流左岸为xx河区,堤后主要为居民区及少数耕地。xx河左岸0+070、1+479、1+544、1+693处扩建排水管,0+070直径0.6m,其余3座直径1m,出口处设置铸铁拍门1座。 2010年8月4日至8月22日,xx市遭受了入汛以来三次最大强降雨过程,局部地区达到历史最高值,雨情、汛情为近二十年来所罕见,灾情十分严重,百亩农田被淹、多间房屋进水,省道桓盖线xx段道路多处发生险情,数千名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为确保xx市工矿企业及广大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以及加快xx市城市建设,xx市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的实施十分必要,而且迫在眉睫。1.2水文爱河是鸭绿江较大支流之一,也是丹东市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流域位于东经1234112445,北纬40104105之间,东接蒲石河,南临鸭绿江,西与大洋河相邻,北以太子河分水岭为界。爱河发源于宽甸双山子镇老木垛子岭,流经宽甸县,xx市和丹东市振安区,于九连城汇入鸭绿江。干流全长181.95km,流域面积5902km2。xx河是爱河的支流,发源于本溪县xx河掌镇长子山刘胡岭,流经xx河城镇、弟兄山镇、刘家河镇、鸡冠山镇,在xx乡小岭后附近纳入金家河,在xx河乡门家堡子附近纳入南大河后,于xx河乡花家堡子注入爱河。xx河全长144.0km,流域面积2216.01km2,河道平均比降为2.5,整个流域形状呈上宽下窄的扇形,地理位置为东经12351401235940,北纬405425405130。丹东市境内流域面积为1720.21 km 2,河长90.2 km,河道比降为1.45。xx河站20年一遇洪峰流量4250m3/s。1.3地质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本场地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略有承压性)。最大冻深为1.38m。本工程所需的堤身填筑土料、砂卵石混合料、混凝土骨料和块石料的质量及储量均满足要求,开采条件较好,交通便利,运距适宜。1.4工程任务及规模本次工程主要解决防洪标准低,岸坡及堤脚无护砌的问题。xx市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总长6736m,其中xx河干流右岸全长3050m,xx河干流左岸3112m,xx河支流山东沟右岸574m。1.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堤防轴线沿原有堤轴线进行布置,按照防洪标准(gb50201-94)并依据xx河河道治理规划报告,确定本次工程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工程等别为等,主要建筑物为4级。本次工程设计主要建筑物有迎水坡护砌、堤顶防浪墙、堤顶路、迎水侧护脚及土堤加高培厚和涵管扩建。1.6施工组织设计本工程布置在原有河道的老堤防处,岸边滩地、及进河滩,可满足工程布置需要。临时施工场地的布置以布置在背水侧为主,工程场地内、外交通比较方便,可以满足机械化施工要求,施工场地沿堤线布置。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水文特性及工程总布置,护岸工程可保证滩地施工作业,无需修筑围堰。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的规定,将本工程的施工建设分为:工程筹建期、工程准备期、主体工程施工期和工程完建期。该工程主体施工均可在3个月内完成。1.7工程管理根据堤防设计规范和辽宁省河道管理条例的规定,该堤防工程建成后,交由xx市河道管理所管理,负责堤防、穿堤建筑物的管理和维护。1.8工程占地及补偿根据工程实物量调查结果,经计算,工程占地总投资为71.95万元。1.9环境影响评价施工期产生的弃渣和粉尘、噪音对附近居民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采用小型设备、先进设备尽量减少噪音,对施工场地洒水减少粉尘,做到文明施工,并将弃渣运送至指定区域,杜绝随意堆放。针对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监测计划,结合实际,依据有关规范规定进行投资概算。经估算本工程环境保护投资为75万元。1.10水土保持本次工程按照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能够有效防治工程建设中新增水土流失,改善建设区生态环境的目标,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是可行的。为避免工程建设对当地水土流失的不利影响,改善当地水土保持现状,项目建设中,建设单位在招标文件中应将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中的内容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和责任落实到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中的管理,落实责任制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少新增水土流失量。本工程水土保持总投资为85.34万元。1.11工程概算工程总投资2506.57万元。基本预备费按5%考虑。工程平面布置图见附图12水文2.1流域概况爱河是鸭绿江较大支流之一,也是丹东市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流域位于东经1234112445,北纬40104105之间,东接蒲石河,南临鸭绿江,西与大洋河相邻,北以太子河分水岭为界。爱河发源于宽甸双山子镇老木垛子岭,流经宽甸县,xx市和丹东市振安区,于九连城汇入鸭绿江。干流全长181.95km,流域面积5902km2,爱河流域地势北高南低,且上宽下窄呈扇形。流域内主要为山地,植被较好,空气湿润,降水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mm左右,年内分配很不均匀,7、8两月降雨约占全年降雨的65%以上,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2.48亿m。上游森林覆盖率为69.2%,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矿藏59种,中下游丘陵起伏,河道弯曲。流域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2处,省级风景区3处,省级文物遗址2处,市级1处。流域内有沈丹铁路、xx铁路、丹集公路等通过,交通十分便利。xx河是爱河的支流,发源于本溪县xx河掌镇长子山刘胡岭,流经xx河城镇、弟兄山镇、刘家河镇、鸡冠山镇,在xx乡小岭后附近纳入金家河,在xx河乡门家堡子附近纳入南大河后,于xx河乡花家堡子注入爱河。xx河全长144.0km,流域面积2216.01km2,河道平均比降为2.5,整个流域形状呈上宽下窄的扇形,地理位置为东经12351401235940,北纬405425405130。流域东临爱河支流八道河,西临大洋河,北临太子河,南面与爱河支流饮马河毗邻。流域地处我省东部山区,主要为山地,植被较好。xx河流域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干流为南北走向。xx河支流较多,主要支流均在右侧,主要有金家河、南大河等。xx河在向前村东甸(c45) 以上属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本溪市境内流域面积为495.8 km 2,河长53.8km,河道比降为4.5;东甸以下属丹东市xx市,丹东市境内流域面积为1720.21 km 2,河长90.2 km,河道比降为1.45。其干、支流流域特性见表1-1。2.2水系分布表2-1 爱河流域河系特性表 单位:km km2 河流名称河段起止流域 面积河段 长度弯曲度比降流域平均宽度干支分爱河老木垛岭九连城5902181.91.772.5259.2旧帽山河木门沟灌水297.930.941.4811.6514.25牛毛生河盘道岭灌水399.845.671.297.5711.75八道河高老卜顶子大卜950.4592.591.614.8616.51xx河xx河掌花家卜子2230.1124.41.813.7828.55二道房河大顶子双叉子1101.6481.051.843.0825.1南大河四门子门家卜子287.8537.851.629.2512.3饮马河赫家卜子徐家隈子310.5528.051.425.3815.65表2-2 xx河流域特性表河流流域面积(km 2)河长(km)比降()流域平均宽度(km)干流支流xx河863.5144.02.528.55金家河1064.6685.33.0825.1南大河287.8537.859.2512.3合计2216.012.3气象爱河流域属于中温带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该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00mm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从上游向下游递增,从西向东递增,宽甸及市区地区降水量大于xx地区,大部分降雨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以上,暴雨多发生在78月份。xx气象站,资料年限为19612005年共45年。多年平均气温为8.1左右, 12月翌年2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1月份气温最低,实测极端最低气温为-32.4,78月平均气温最高,平均气温高于23,极端最高气温达37.3。流域内气温年内变化较大,一般超过40 ,多年极端温差超过60。 爱河流域水系及测站位置示意图爱河流域靠近海洋,空气湿润,降水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021.3mm。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多年降水量达1692.3mm,最少年降水量仅567mm,相差2倍以上。降雨在年内分配极不均匀,雨量多集中在夏季,6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7%以上,其中7、8月更为集中,占全年57%左右。流域内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37mm。5月份相对湿度小,气温上升快,风速大,是蒸发量最大时期。11月第二年3月为结冰期,蒸发量小。xx站多年平均气象资料见表2-3。102表2-3 xx站多年平均气象资料表项目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降水量(mm)8.69.817.348.165105.1302285.191.350.926.112.01021.3(%)0.840.961.694.716.3610.2929.5727.928.944.992.561.17100蒸发量(mm)29.242.285.8147.3193.2162.2132.5141.4125.898.150.329.21237.2平均相对湿度(%)60.257.357.659.964.576.084.482.676.268.465.663.668.0平均日照时数(h)191.2195.5226.6228.2246.2200.1147.7185218.3210.4169.9168.72387.8平均气温()-10.3-6.31.19.115.52023.323.317.29.91.0-7.28.1极端最高气温()7.816.019.428.334.036.737.336.231.828.119.512.837.3出现日期 22193125282876312天27/7出现年份19731998196119991993199720001989197719982年19682000极端最低气温()-32.4-28.7-28.2-9.0-1.35.09.66.9-0.1-11.1-20.5-30.4-32.4出现日期 181712311312728241718/1出现年份1966196719711972197219801961197219871966199319651966平均风速(m/s)2.32.62.72.72.52.01.71.71.72.12.32.12.2最大风速(m/s)13.315.014.015.716.018.016.019.014.017.013.014.019.0相应风向nnwnnwnnwwswnnnwnsseswnwnnnwsse出现日期 318316269152043071720/8出现年份1980197219721995198019971999198519941980199519711985最大积雪深度(cm)31331694153033出现日期 1173天1028231017/2出现年份198119833年19931966197419931983最大冻土深度(cm)138出现日期 25/2出现年份19772.4水文基本资料爱河流域共有铁佛寺(边沟)、龙湾、xx河、汤山城、梨树沟五个水文站。2.4.1干流测站a、边沟铁佛寺水文站于1958年5月10日设立,1963年改为水位站,观测至1976年,断面至河口107km,集水面积1368km2,位置在辽宁省xx市石城乡,东经12420,北纬4024。1984年上迁5800m改为边沟水文站,集水面积1288 km2,东经12422,北纬4023,2006年边沟站又回迁铁佛寺水文站,观测至今。b、梨树沟梨树沟水文站位于爱河下游,距河口27km,集水面积5629km2。该站于1937年5月由伪满交通部理水司理水调查处设立,1945年抗战胜利后停测。解放后于1950年4月由辽宁省水利局复设为水位站,1955年6月改为水文站,观测至今。2.4.2支流测站a、龙湾水文站龙湾水文站位于爱河支流八道河上,集水面积854km2,距河口12km,龙湾水文站设立于1956年7月,1962年1月1日停测,1975年6月1日又恢复观测,观测至今。b、xx河水文站xx河水文站位于爱河支流xx河上,集水面积1865km2,该站于1934年7月由伪满交通部理水司理水调查处设立为水位站,1945年抗战胜利后停测,解放后于1950年4月由辽宁省水利局复设为水位站,1954年改为水文站,1957年6月将基本水尺断面下移300m,观测至今。c、汤山城水文站汤山城水文站位于爱河支流饮马河上,集水面积199km2。该站于1967年6月设立, 1991年停测。爱河流域水文站资料年限见表2-4。表2-4 爱河流域水文测站资料情况表站名所在河流所在地点控制面积 (km2)资料年限梨树沟爱河丹东市振安区楼房镇562919371945 19572008边沟xx市石城乡128819581962 19842008龙湾八道河xx市大堡镇85419561961 19752008xx河xx河xx市xx河区186519552008汤山城饮马河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199196719912.5洪水2.5.1暴雨洪水特征爱河是鸭绿江的一条较大支流,也是我省的暴雨多发地区。流域内的洪水主要是暴雨产生,产生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多为华北气旋、江淮气旋和低压冷锋等。暴雨洪水多发生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本流域洪水的另一个特点是暴雨集中,强度大,洪水陡涨陡落,一次洪水历时一般为35天,洪水形状多为单峰型。xx河水文站19552008年共54年实测洪水资料统计,xx河洪水多呈单峰型,涨洪时间较短,从起涨到峰顶一般为两天左右,退水时间较长,其水量主要集中于3天时间内。2.5.2历史洪水及重现期的确定沈阳勘测设计院、辽宁省水文总站曾分别于1954年和1958年对梨树沟河段进行了历史洪水调查,1963年由东北勘测设计院进行了复查和整编。1979年为编辑“辽宁省历史洪水汇编”,辽宁省水电勘测设计院与辽宁省水文局共同在爱河流域的梨树沟站附近进行了洪水调查,调查到1888年以来的6场大洪水,调查成果均较可靠。1960年8月15日,辽宁东部(辽河以东),鸭绿江中下游(包括吉林省的南部)和辽东半岛以北的广大地区,遭受一次特大暴雨洪水袭击。8月1、2日暴雨中心位于浑河流域抚顺站附近,3日南移至蒲石河黑沟,4、5日暴雨中心移至鸭绿江下游丹东。该场暴雨使太子河、爱河出现了历史上实测最高水位和最大洪峰流量,浑河及鸭绿江也同时发生了大洪水。 结合历史文献记载资料分析,爱河干流梨树沟站1888年洪水是这一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1960年是仅次于1888年的第二位洪水,爱河梨树沟站特大洪水顺位和洪峰流量值如表2-5。表2-5 爱河梨树沟站特大洪水顺位和洪峰流量值表顺 位l234567年 份1888196019021985190919231937洪峰流量(m3s)17600174001360013200130001070010600与爱河流域较近的浑河、太子河、浑江流域,通过历史洪水调查和文献考证,1888年洪水均作为1755年以来的第一位洪水。由于爱河流域1888年以前的洪水无法考证,为安全计,梨树沟站1888年洪水作为1888年以来的首位洪水,重现期确定为121年。1980年5月,丹东水利勘测设计院在长虹电站设计时,对xx河站上游洪水进行了调查,洪水顺位为:1960年(7660m3/s)、1888年(5640m3/s)、1937年(3900m3/s)和1977年(2630m3/s),1960年洪水均作为本站1888年以来的第一位洪水,其重现期为121年。2.5.3设计洪水计算2.5.3.1xx河站及梨树沟站设计洪水本次计算xx河站洪峰资料采用1888年、1937年及1954年2008年,重现期为121年;梨树沟站洪峰资料采用1888年、1902年、1909年、1923年及1937年2008年。根据洪水重现期,分别对对xx河站和梨树沟站洪峰qm、采用不连序系列的经验频率计算方法进行洪水频率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各站洪峰cs参数取2.5cv较合适,线形按p-型曲线。xx河站各频率洪峰计算值见表2-5,梨树沟站各频率洪峰计算值见表2-6。表2-5 xx河站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站名项目nna均值cvcs/cvqp(m3/s)0.1%1%2%5%10%20%xx河站q121553125512.5948060905070378028301910表2-6 梨树沟站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站名项目nna均值cvcs/cvqp(m3/s)0.1%1%2%5%10%20%梨树沟站q12168746740.752.52482017110147201164092506870从表2-5,2-6中数据可以看出,由于近期没有大洪水发生,设计洪水成果较xx河河道治理规划报告中采用数据比略有降低。此次xx河站设计洪峰成果与采用成果比,降低了11.1%-11.7%,梨树沟站降低了4.9%-5.4%。为安全计,本次xx河站及梨树沟站设计洪水成果依然采用原xx河河道治理规划报告中成果,报告中计算xx河站洪峰资料采用1888年、1937年及1954年2002年,重现期为115年,梨树沟站洪峰资料采用1888年、1902年、1909年、1923年及1937年2002年,重现期为115年。根据洪水重现期,对xx河站及梨树沟站洪峰qm、采用不连序系列的经验频率计算方法进行洪水频率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各站洪峰cs参数取2.5cv较合适,线形按p-型曲线。xx河站设计洪水成果(采用)见表2-7,梨树沟站设计洪水成果(采用)见表2-8。表2-7 xx河站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采用) 站 名项目均值cvcs/cvqp(m3/s)1%2%5%10%20%xx河站q(m3/s)14121.02.568505700425031802150表2-8 梨树沟站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采用) 站 名项目均值cvcs/cvqp(m3/s)1%2%5%10%20%梨树沟站q(m3/s)50590.752.5185001590012600100007440xx河站(p=5%)设计洪水过程线成果见表2-9。表2-9 xx河站设计洪水过程线成果表 单位:q(m3/s)月 日时xx河q(p=5%)月 日时xx河(p=5%)月 日时xx河q(p=5%)8 40868 5011378 60352194111061352210229632366314138223371418047884371523757505366629167186371738976807375849586468380976396189329101149105921032911192111565113291225221253712329132771135101332914424814482143331529931545515348162954164271635217257517418173551821701840918355191895193991935520162120391203662113852137821361221231223652235523118923352233528 703462.5.3.2xx河支流设计洪水本次工程涉及范围内,左岸支流为山东沟,右岸支流为田家堡南沟。1、河道三要素首先在150000地形图上勾绘出河流的分水岭,求得河流的集雨面积f和主河道长度l。以水平距离为横坐标,高程为纵坐标,绘出河道纵断面图,以无资料手册方法求出河道平均比降。河道三要素成果见表2-10。表 2-10 河道三要素成果表河 名集雨面积(km2)河道长度(km)平均比降()山东沟35.0713.118.56田家堡南沟3.043.2848.572、支流山东沟设计洪水计算(1)采用辽宁省水文资源勘测局1998年8月出版的辽宁省中小河流(无资料地区)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计算设计洪水。 山东沟汇流时间的计算:2.87小时。式中参数x、y查附表(3-1)分别为0.96、0.73。l,j分别为13.11km,8.56。 计算1、6、24、三日的设计面雨量及n1p、n1p值:暴雨和相应的变差系数可由其等值线图查得:p三=195mm cv三=0.58 kp三=2.16 p24=151mm cv24=0.58 kp24=2.16p6=95mm cv6=0.54 kp6=2.07 p1=38mm cv1=0.52 kp1=2.03由附图(1-12),点面折减系数kf=0.99:1952.160.99=417mm1512.160.99=322.9mm952.070.99=194.7mm382.030.99=76.4mm 查附表(1-2) 得n1p=0.47 查附表(1-2) 得n2p=0.63 计算历时设计面雨量及面暴雨强度ip:当=2.87时,=130.76mm45.58mm/h 查附表(3-2),0.86,三p=0.74,(三-24)p=0.41 二十年一遇的洪峰流量:=382.16 m3/s 计算洪量:1082万m3135万m3947万m3 洪水过程线计算形状系数:0.135,采用前峰为三角形,主峰为以为参数总历时为72小时的双峰概化过程线。基流:2.09 m3/s0.025382=9.36m3/s30.37 m3/sq5% = qp + q0 = 382.16+2.09 = 384.25 m3/s。表2-11 xx河支流山东沟洪水过程线成果表 单位:q(m3/s)时段(h)q时段(h)q02.0932201.39932.5333121.902111.453488.842217.183573.362322.923666.482429.993759.992543.363853.112666.293946.6127110.434039.7328201.004526.7429295.025018.9030384.256010.8831295.02727.063、田家堡南沟设计洪水计算根据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城镇排水,公路科学研究所的经验公式:汇水面积f小于10km2时,按照qp=kp*fm计算。其中qp设计洪峰流量(m3/s); m面积指数,当1f10km2时,东北地区取0.85; kp流量模数,东北地区20年一遇洪水时,取15.35;qp=15.35*3.04(0.85)=39.50m3/s2.5.4xx河流域各断面设计洪水成果计算根据河势的变化规律,结合xx河流域内的防洪工程布置情况,xx河河道治理规划报告中共布置了10个计算断面,各计算断面位置见图2-3,计算断面以上的流域特性见表2-12,各断面设计洪峰见表2-13。图2-3 xx河流域水文计算断面位置示意图表2-12 各计算断面以上流域特性表断面名称集水面积(km2)河流长度(km)河道平均比降()备注断面十217.6536.566.6暖河河口断面九409.0741.774.6山羊峪河河口断面八257.6037.153.7二道房河河口断面七143.6638.024.6断面六354.0850.954.1断面五1065.2090.592.9金家河河口断面四683.78118.602.6金家河入汇口上断面三284.2238.174.5南大河河口断面二1857.23136.932.4南大河入汇口上断面一2176.44146.172.3xx河河口表2-13 xx河流域各计算断面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断面位置qp(m3/s)备注1%2%5%10%20%断面十164413681020763516采用1643 1449 1187 970 738 图表法断面九2504208415541162786采用断面八184015311141854577采用1724 1518 1241 1013 769 图表法断面七12461037773579391采用1030 907 742 606 460 图表法断面六2274189214111056714采用断面五47393944294022001487采用断面四35272935218816371107采用断面三196416341219912617采用2120 1857 1509 1230 932 图表法断面二68655713426031872155采用断面一76316350473535432395采用2.5.5xx河洪水与爱河干流洪水的遭遇分析爱河流域发生的暴雨基本上笼罩干支流,尤其是发生大暴雨笼罩范围就更广。1960年8月15日,辽宁东部(辽河以东),鸭绿江中下游(包括吉林省的南部)和辽东半岛以北的广大地区,遭受一次特大暴雨洪水袭击。该场暴雨使太子河、爱河出现了历史上实测最高水位和最大洪峰流量,浑河及鸭绿江也同时发生了大洪水。爱河流域各主要水文站的峰现时间均在一日以内。铁佛寺站8月4日8:30出现洪峰,洪峰流量7700m3/s;龙湾站8月4日11:00出现洪峰,洪峰流量4640m3/s;xx河站8月4日14:00出现洪峰,洪峰流量7660m3/s;梨树沟站8月4日20:00出现洪峰,洪峰流量17400m3/s。为安全计,本次采用1960年洪水过程作为典型洪水推算干支流洪水的遭遇关系。干、支流洪水过程线分别采用梨树沟站和xx河站实测洪水过程线,分别错传播时间到xx河入汇口。xx河口设计洪水成果由xx河站成果采用面积比法推求。其中,洪峰流量按面积比的2/3次方推求。xx河口处设计洪水成果见表2-14。表2-14 xx河河口断面设计洪水成果表断面位置项目qp(m3/s)1%2%5%10%20%xx河河口q(m3/s)76306350474035402400xx河是爱河的最大支流,于xx蔡家沟汇入爱河,入汇口以上(含xx河流域)集雨面积4839km2。该处无水文测站,距梨树沟水文站38.2km,集雨面积占梨树沟水文站的83.7%,故该处洪水成果由梨树沟水文站成果按面积比法推求。其中,洪峰流量按面积比的2/3次方推求。爱河干流xx河入汇口处设计洪水成果见表2-15。表2-15 爱河干流xx河入汇口处设计洪水成果表断面位置项目qp(m3/s)1%2%5%10%20%爱河干流xx河入汇口q(m3/s)16800144001140090706750 干支流洪水遭遇分析成果见表2-16。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干支流洪水基本上是完全遭遇的。表2-16 干支流洪水遭遇计算成果见表遭遇地点遭遇情况qp(m3/s)备注1%2%5%10%20%爱河干流xx河入汇口干流组合最大(m3/s)16800144001140090706750支流相应(m3/s)75406280469035052380支流最大(m3/s)76306350474035402400干流组合相应(m3/s)156001340010645851063902.6爱河干流xx河入汇口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爱河干流xx河入汇口附近无实测水位流量资料,无法采用实测资料拟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故该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采用理论公式法来推求。爱河干流xx河入汇口控制断面选定为a52断面,断面的测量资料采用本次最新勘测成果。爱河干流xx河入汇口附近河段进行过洪水调查,调查到1960年和1985年洪水,洪痕清晰可靠。洪水比降根据河段的河底平均比降、调查洪痕的水面比降综合分析确定。根据河道形态、滩地地形、植被和建筑物等因素,对照有关设计单位1977年汇编的糙率表,并参考美国霍尔顿编制的天然河道糙率,合理选定糙率。本次设计还重点考虑了梨树沟站实测流量成果中推求的糙率和水面比降资料,其主河床糙率一般在0.022-0.028之间。a52断面滩槽不明显,根据横断面情况,经综合分析,糙率采用0.026,比降j=0.67。因爱河干流xx河入汇口附近无实测水位流量资料,无法验证理论计算的水位流量关系,故建议工程建设单位应尽快在该断面附近的河道上设立临时性的水位、流量观测站,以便验证推求的水位流量关系,供工程使用。a52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见图2-4。图2-4 a52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2.7水面线推算2.7.1xx河干流计算设计洪水水面线2.7.1.1基本资料(1)实测xx河-0+125至3+061纵横断面。(2)xx河站20年一遇洪峰流量4250m3/s,本次推算起始桩号-0+125位于xx河旧桥下游125m,距xx河水文站较近,且无支流汇入,此断面20年一遇洪峰流量按4250m3/s计算,左右岸边坡均为1:2.0,河底宽250m,该处河段推算起始水位为56.42m。表2-17 桩号-0+125水位流量关系h(m)51.8952.8953.8954.8955.8956.89q(m3/s)0981 2021 2461 3640 5460 2.7.1.2河道断面xx河河道相对比较宽阔,经过多年河流冲刷,河床比较稳定,呈天然河道外貌。大部分河段为单式断面,水流平顺,无明显滩地和主槽之分;局部为复式断面,枯水期滩地出露。2.7.1.3河道糙率因xx河河底以天然形态为主,故按天然河道推算水面线,河道糙率按照天然河道糙率,参照经验采用0.03,滩地糙率0.06,比降j=1。2.7.1.4水面线计算利用百图软件,进行天然河道水面曲线计算,计算结果见表2-18。表2-18 计算p=5%洪水水面线成果表桩号水面线(p=5%)位置-0+12556.42xx河旧桥下游0+26857.330+63458.18xx河水位站1+05458.761+44559.301+81259.642+11959.922+54260.203+06160.47本次计算数据与2009年辽宁江河水利水电新技术设计研究院编制的xx河河道治理规划报告水面线差距较大,xx河水文站位置比规划降低0.93m,由于历年采砂导致河床下切严重,水面线有所降低。本次设计对河道内深坑填埋,可以恢复平整顺畅河道,为了安全考虑,本次设计仍采用xx河河道治理规划报告水面线成果。2.7.2xx河干流采用洪水水面线xx河水面线已经推求过两次,第一次是2004年丹东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的爱河流域规划报告,第二次是2009年辽宁江河水利水电新技术设计研究院编制的xx河河道治理规划报告。本次设计采用xx河第二次2009年辽宁江河水利水电新技术设计研究院编制的xx河河道治理规划报告中设计洪水水面线成果,见表2-19。表2-19 xx河设计洪水水面线 单位:m序号点号大桩号第二次推求水面线(p=5%)第一次推求水面线(p=5%)位置1c69+54857.222c710+68659.0759.11xx河水文站3c811+70459.714c913+53561.082.7.2.1计算条件xx河干流丹东段从东甸(市界c45)xx河口(c1)河长90.2km ,平均河底比降为1.45。xx河主槽为卵石河床,滩地为砂砾石,平时水面宽3050m,洪水河宽200450m。2006年11月丹东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测量的xx河河道大断面,从xx河口(c1)东甸(市界c45)共45个断面,平均间距2km。本次设计工程范围在c9c6(南大河入汇口)之间,所以只摘录c9c6所需数据。本次工程起始桩号(0+000)位于xx区xx河公路桥上游,距xx河水文站634m,通过内插法本次起始桩号0+000对应xx河河道治理规划报告大桩号10+052,对应起始水位58.18m。xx市xx河城东段堤防工程20年一遇洪水对应各桩号水位如下表2-20,表2-21。表2-20 xx河右岸设计水面线成果表 单位:m序号右岸设计桩号xx河规划桩号内插比降水面线(p=5%)序号右岸设计桩号xx河规划桩号内插比降水面线(p=5%)10+00010+0520.0014 58.18 211+52759.75 20+05058.25 221+63959.84 30+12258.35 231+73759.91 40+21558.48 241+77159.94 50+29358.59 251+81759.97 60+36458.69 261+90260.03 70+41658.76 271+99060.10 80+47058.84 282+07460.16 90+59059.01 292+17760.24 100+63410+6860.0008 59.07 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