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2013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35千伏及以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1.doc_第1页
XX县2013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35千伏及以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1.doc_第2页
XX县2013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35千伏及以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1.doc_第3页
XX县2013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35千伏及以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1.doc_第4页
XX县2013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35千伏及以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0kv 及以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 告 xxxx 县县 20132013 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 1010 千伏及以下建设项目千伏及以下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xx 省省 xx 投资经营集团投资经营集团 xx 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二二一二年七月十五日一二年七月十五日 110kv 及以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 告 前前 言言1 第一章第一章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3 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地理及行政区划情况自然地理及行政区划情况.3 一、地理及资源情况.3 二、行政区划情况.3 三、可研项目所在区域概况.4 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社会经济发展概况.5 一、国民经济发展及居民收入水平.5 二、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目标 .6 三、可研项目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12 第三节第三节 发供用电现状发供用电现状.14 一、全县发供用电现状.14 二、可研项目区域供用电现状.16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7 第二章第二章 可研编制导则可研编制导则18 第一节第一节 “十二五十二五”改造升级总体规划及完成情况改造升级总体规划及完成情况.18 一、 “十二五”改造升级规划总体目标 .18 二、规划项目和投资分年实施计划.18 三、规划项目和投资累计完成情况.19 四、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19 第二节第二节 可研编制的依据和范围可研编制的依据和范围.19 一、编制的依据.19 二、基本原则.19 三、可研范围.21 第三章第三章 20132013 年建设任务和目标年建设任务和目标.21 第一节第一节 总体建设规模总体建设规模.21 第二节第二节 低压配电网建设项目低压配电网建设项目.21 一、低压线路及户表设施受载现状分析.21 二、建设规模及装备水平.22 三、建设的必要性和影响作用.22 第三节第三节 中压输配电网建设项目中压输配电网建设项目.22 一、配电台区及线路容载比现状分析.22 二、配电台区及线路健康水平现状分析.23 三、建设规模及装备水平.23 四、建设的必要性和作用23 第四章第四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37 第一节第一节 概算编制依据概算编制依据.37 第二节第二节 投资规模及实施计划投资规模及实施计划.38 第三节第三节 投资构成及资金来源投资构成及资金来源.38 一、单位投资分析.38 二、资金来源.39 110kv 及以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 告 第五章第五章 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39 第一节第一节 建设的必要性和作用建设的必要性和作用.39 一、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9 二、工程实施后的作用与成效.42 第二节第二节 前期设计审批与准备工作前期设计审批与准备工作.42 一、前期工作的组织与进度.42 二、有关设计审批与准备工作.43 三、前期准备与开工条件.44 第三节第三节 工程实施的有利条件工程实施的有利条件.44 一、招投标工作开展情况.44 二、责任单位与法人落实情况.45 第四节第四节 可行性综合评价可行性综合评价.45 第六章第六章 项目管理与保障措施项目管理与保障措施47 第一节第一节 建设工程组织与管理建设工程组织与管理.47 一、 组织领导与管理.47 第二节第二节 工期安排及保障措施工期安排及保障措施.49 一、工程建设周期.49 二、保障措施.51 第三节 建设资金管理办法53 第七章第七章 投资概况及典型台区设计投资概况及典型台区设计47 附表 1: xx 县 2013 年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 汇总表 附表 2: xx 县 2013 年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 建议明细表 附 图: 典型台区设计图 110kv 及以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 告 前前 言言 电力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是能源工 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社会稳定,是实现全面 小康社会发展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xx 县国民经济以较快速度发展,根据xx 县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力争用五年或更长的时间,把 xx 建设成为 xx 省丘区强县,西南重要的纺织、食品、新能源工业 基地,争取成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县。xx 县上下团结一心,全 力加强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把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中小企业 发展和繁荣城镇经济相结合,以现有的建制镇为重点加以发展, 使之成为农村经济中心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地区,利用当地 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形成合理的城镇产业布局和各具特色的城 镇经济,以工兴镇,以商贸旅游兴镇,带动块状经济发展,繁荣小 城镇经济。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均收入的逐年增加, 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完善,农村用电需求量保持快速增长态 势。这对于电力网络安全运行来讲,无疑是严峻的考验,主要体 现在居民生活用电增长较快的同时,网内负荷中心点发生偏移, 电力负荷发展重心失衡等。为此,电力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电力 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推进灾后重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等措 施,确保电力网络及设施安全、稳定运行,为 xx 县新农村建设、 城镇建设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电力保障。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农村电网改造升 级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102520 号文)的有关精 神,即农网改造升级按照“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统筹协调、突出 110kv 及以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 告 重点”的原则,统筹城乡发展,以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 村建设需求为目标,xx 省 xx 投资经营集团 xx 电力股份有限 公司根据 xx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文件精神,在 xx 省 xx 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特编制xx 县 2013 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 10 千伏及以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报告。 110kv 及以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 告 第一章第一章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第一第一节节 自然地理及自然地理及行政区划情况行政区划情况 一、地理及资源情况 xx 县地处 xx 省盆地中部偏北,位于东经 10442至 105 7,北纬 3042 至 3123 之间。幅员面积 2660.58 平方公里,南 北长 81.1 公里,东西宽 56.2 公里。地形地貌以丘陵为主,河谷平 坝较少,丘陵约 93.77,河谷平坝约占 6.23;地形东南低而西 北高,最高海拔高程为 688.5 米,最低海拔高程为 307.2 米,一般 海拔高程为 450 米至 600 米,相对高差在 200 米左右,境内属中 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气 温 16.7c,平均无霜期 283 天,年日照数 1376 小时,多年平均降 水量 822.2 毫米,平均相对湿度 79。 境内河流属于涪江水系,大小江河 42 条,100 公里以上 8 条, 重要支流有凯江、梓江、郪江 3 条,涪江流经境内河段长 71.4 公 里,年均流量入境 348 立方米/秒。 全县有耕地面积 118.65 万亩,稻田面积 39.1 万亩,占耕地 面积的 34.6,旱地面积 79.55 万亩,占耕地面积的 65.4。 唐巴省道 s101 公路、绵遂公路、绵遂高速公路、绵盐公路、 成德南高速公路,和规划建设的绵遂宁铁路从境内通过,交通较 发达。 二、行政区划情况 全县总人口 148.22 万,主要为汉族和回族组成,其中农业人 口 110.19 万,城镇人口 38 万,全县共计 63 个乡镇,940 个村,总 110kv 及以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 告 户数 420227 户。 三、可研项目所在区域概况 此次可研项目所在区域是针对急需改造和存在隐患等区域, 覆盖面积较广。项目所在区均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寒 夏热,四季明显。地形变化不大,地貌属浅丘平坝地带,交通运输 和运行维护方便。 xx 县电网由 17 个变电站组成,其中 110 千伏变电站 4 座, 共 64.25 公里;35 千伏变电站 13 座,共 268.3 公里。10 千伏线路 3369.04 公里。2010 年最大用电负荷为 131.90 兆瓦,2011 年最大 用电负荷为 142.2 兆瓦,预测 2015 年最大负荷 178.300 兆瓦。平 均年增长率达到 9.28%,2012 年春节最大负荷已达 156.6mw, 这种增长态势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在今后还将大幅增长。详细 历史数据见下表: xxxx 县县 20012001 年年-2011-2011 年负荷、电量统计表年负荷、电量统计表 单位:万单位:万 kw.hkw.h、mwmw、% % 序 号 名 称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1 全 网 最 大 负 荷 68.071.376.581.088.592.697.398.6106.5131.9142.2 2 全 网 供 电 量 3255833000321353538239138385244028144697477006463269667 其 中: 自 供 电 量 2208 5 2176 3 2279 4 2452 2 2677 6 2028 2 2151 7 2977 8 3911 7 4332 1 4823 7 110kv 及以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 告 外购 国网 电量 89138999687979589159 1574 7 1635 0 1153 6 4133 1955 9 1757 5 购地 方电 站电 量 15602238246129033202249524143382345017523856 3 全 网 售 电 量 2946 5 2997 1 2918 4 3218 8 3453 1 3391 2 3549 8 3942 6 4197 6 5625 0 6131 9 其 中 第 一 产 业 33802339198624791651187117701229117411511268 第 二 产 业 1376 5 1484 2 1522 5 1583 1 1794 0 1474 1 1544 5 1846 9 2200 5 2588 8 2742 7 第 三 产 业 37554259442747965132509852455731509585689406 城乡 居民 生活 用电 85658531754690829808 1220 2 1303 8 1399 8 1370 2 2004 2 2321 9 4 线 损 率 9.59.189.189.0311.7711.9711.8711.79121211.98 第二第二节节 社会社会经济发经济发展概况展概况 一、国民经济发展及居民收入水平 “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寻常、xx 县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全国 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全国科技进步县、中国金融生态县、全国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先进县、全国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xx 省双拥模范县、xx 省三 农工作先进县、xx 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 “十一五”以来,地区生产总值从 2005 年的 63.4 亿元增加 110kv 及以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 告 到 2010 年的 131.5 亿元,年均增长 12%,实现翻番目标。实现财 政总收入 8.4 亿元,比 2005 年增长 3.15 倍。全县产业结构由 2005 年的 43:23:34 调整为 2010 年的 32.6:34:33.4,第一产业增 加值 42.9 亿元,年均增长 5.1%;第二产业增加值 44.7 亿元,年均 增长 22.1%;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 27.2 亿元,年均增长 28%,第三产业增加值 43.9 亿元,年均增长 11.8%。第二产业占 gdp 比重首次位居三次产业第一位,产业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 二、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目标 xx 县“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继续保持 经济较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 展方式转变取得成效,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区域对外开放合 作程度不断提高,xx 丘区经济强县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 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社会 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1、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到 2015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比 2010 年翻一番以上,力争突破 260 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达到-元,财政总收入达到 17 亿元以上。 2、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显著提 高,城乡发展更加协调。三次产业结构由 2010 年的 32.6:34:33.4 调整为 2015 年的 205030。城镇化率力争提高到 38%以上。 3、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 均纯收入分别突破 2.4 万元和 1 万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 破 150 亿元,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持基 本平稳。 110kv 及以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 告 4、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 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更加完善,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 %以内, 新增就业 25000 人以上,城镇基本保险覆盖率达到 95%,新型农 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参合率持续稳定在 98%以上。 5、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不断深化。城镇管理和运行体制改 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进 一步深入,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区域合作不断拓展,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 6、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十二五”末,人口自然增长 率控制在 3以下,人口总量控制在 150 万左右。全县城乡生态 环境明显好转,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生活质量 明显提高。万元 gdp 增加值综合能耗继续下降,主要污染物排 放总量继续减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处理率均达 80%和 90%以上。 xx 县县“十二五十二五”时时期国民期国民经济经济社会社会发发展主要指展主要指标标 “十一五”完成情况“十二五”目标 指 标 2010 年完成年均增速2015 年年均增长 指标属性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31.512.226011预期性 第一产业(亿元)42.65.1534.2预期性 第二产业(亿元)44.722.113021预期性 规上工业增加值(亿元)27.2289024预期性 第三产业(亿元)43.911.87711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78.619.515014预期性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65.146.612514预期性 财政总收入(亿元)8.431.81715.1预期性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1430516.62400010.9导向性 农村居民纯收入(元)593413.91000011导向性 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0.76-6.20.66-3约束性 110kv 及以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 告 (%) 森林覆盖率(%)36.84导向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3.5643.5预期性 城镇化率(%)30.238 年均 1.56 个百分点 导向性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十二五”期间,按照“一基五化”和“稳定总量,提升品质, 突出特色,打造亮点”的总体要求,以产业基地强县建设为抓手, 加快建设川中现代农业中心,努力推动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由全面 发展向重点突破转变、由注重数量向提升品质转变、由传统农业 向特色农业转变、由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 (2)构建“3+5”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坚持以发展产业为先导,大力推进“一片(新农村示范片)两 园(现代农业示范园)三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四基地(经作种植 基地)”建设,实现全县优质粮油、优质畜禽、优质蔬菜三大主导 产业规模化发展,促进米枣、麦冬、油橄榄、藤椒、薯类等五大特 色产业品牌化发展。 (3)三大主导产业 优质粮油产业:以建设川西北商品粮供应和高品质食用油为 特色的现代油菜产业基地为目标,大力发展优质玉米、水稻、油 菜、大豆。打造以建平为核心的三中路玉米、双低油菜产业带,以 塔山为核心的绵盐路水稻、高芥酸油菜产业带。着力提高油菜品 质和产量,保持 xx 县在全省油料产量第一的地位。 “十二五”期间, 粮食面积保持在 200 万亩,总产达 85 万吨,继续保持“全国粮食 生产先进县”。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 42 万亩以上,其中“双低”油 菜 30 万亩, “高芥酸”油菜 10 万亩,总产突破 9 万吨;稳定发展花 生 20 万亩,总产 4 万吨。 110kv 及以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 告 优质畜禽产业:围绕江苏雨润、上海梅林等屠宰加工龙头企 业,完善生猪产业发展的配套措施,支持和鼓励生猪养殖专业合 作社的发展,加强对生猪养殖的技术指导和培训,着力推进标准 化适度规模养殖场、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建成 三(台)中(江)、绵(阳)三(台)、绵(阳)盐(亭)、三(台) 大(英)四条优质生猪产业带。建设好绵阳市明兴农业科技开发有 限公司祖代种猪扩繁场、优质风味猪育肥场建设项目以及新希 望 xx30 万头优质商品猪基地建设项目和 xx 县小寨子畜牧科 技有限公司原种猪繁育基地等三个生猪基地建设项目。到 2015 年全县实现出栏生猪达 260 万头,生猪良种化率达到 80%,其中 优质猪达 70%。以市场为导向,围绕现有的小家禽加工企业,扩 展产业链,建设集养殖、加工和配送为一体的现代小家禽产业基 地。在“十二五”期间,以潼川、乐安、古井、前锋、新德、富顺、芦 溪等镇为重点,建设优质鹅鸭基地。到 2015 年全县家禽达 3000 万只,禽蛋 5.5 万吨。 优质蔬菜产业:大力发展无公害商品蔬菜、大棚蔬菜、反季 节蔬菜。加快蔬菜产业化建设步伐,打造以芦溪为核心的绵三蔬 菜产业带,带动全县蔬菜产业发展。 “十二五”期间,稳定发展蔬菜 面积 30 万亩,总产突破 60 万吨,蔬菜商品率达到 60%,创建具 有特色的蔬菜品牌 5 个;培育和创建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 10 家。 (4)五大特色产业 麦冬产业:充分发挥“中国麦冬之乡”和地理标识产品优势, 加快建设中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成“四园三中心一大院”,实 现麦冬生产专业化、质量标准化和经营产业化。 “十二五”期间,麦 110kv 及以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 告 冬种植基地面积发展到 4.0 万亩,总产突破 1.24 万吨。 米枣产业:积极推行“公司+专合组织+基地+农户”模式,重 点在永新、石安、富顺、新鲁等镇乡发展优质米枣生产基地。全力 推进米枣加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到 2015 年,建成“1 万亩优 质米枣种植示范基地”,全县米枣种植面积达到 4 万亩,米枣产 量达到 8 万吨,产值达到 3.2 亿元。 油橄榄产业:以建设镇为中心发展 1.2 万亩示范基地。以中 太镇、光辉镇为两翼发展 2 万亩,辐射柳池镇、塔山镇发展 1 万 亩。利用永明、花园、三元、东塔、鲁班、景福等镇老基地拓展 1 万亩。到 2015 年,全县油橄榄总面积达到 5 万亩。油橄榄产量达 到 1.5 万吨,产值达到 6 亿元。 藤椒产业:在前锋、灵兴、建平、双胜、塔山、新生、观桥等镇 乡大力建设藤椒产业基地。打造建平-前锋-灵兴“藤椒走廊”,引 领示范全县藤椒产业发展。加快标准化种苗繁育基地和气调库建 设,大力开发藤椒油系列产品。到 2015 年,全县藤椒种植面积达 到 20 万亩。 薯类产业:打造以金鼓为核心的涪江以东的紫薯基地和高淀 粉红苕产业带。到 2015 年,全县红苕种植面积达到 28 万亩,其 中紫薯种植面积达到 10 万亩。 (5)扶持壮大龙头企业 坚持“培植优势、紧联龙头、扶持大户”的产业化发展思路, 遵循“围绕龙头建基地,建好基地促产业”的原则,着力培育一批 优势明显、带动有力、支撑强劲的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大户),推 动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积极发展“订单农业”, 110kv 及以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 告 实现“龙头定方向、协会联农户、产业进市场”的经营格局。通过 联系、培植、服务龙头企业和专合中介组织,延伸产业链条,带 动 xx 种植业走产业化经营之路。第一,紧联 20 个龙头企业,依 托上海梅林、江苏雨润、翰通能源、川粮米业等公司,加速发展其 带动辐射能力;第二,扶持花园麦冬、永新崭山米枣、芦溪山顺果 蔬、古井枇杷等 90 个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基地+专合组织+农 户”的合作模式,走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之路,采用传统 工艺与制作技术,分户加工、联合营销的方式,组建营销机构,形 成诸如“金鼓粉丝”、 “景福豆豉”等品牌,带动专合组织成员共同增 收致富;第三,扶植、培育一批中介机构。加强市场调研,培育具 有产业化雏形和职能的各类新机构、农村经纪人,引导他们外研 究市场、政策内搞好专合组织服务,引领专合组织走上产业化经 营之路,实现“主要粮油下订单、优势产业占市场、特色产品链中 介、精(深)加工促增收”;第四,发展一批“农家乐”。在公路沿线、 城镇近郊、旅游景点、特色产业区域,发展一批集观光农业、旅游 农业、生态农业于一体的“农家乐”,实现家庭生产、加工、销售一 条龙服务,带动乡村旅游业。 (6)强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围绕“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 施建设,认真实施农业发展上台阶项目规划,加快灌区续建配套 与节水改造和泵站更新改,加快雨水集蓄等小微型水利设施建设。 实施以耕地质量建设为重点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现“四 网”(田网、水网、路网、电网)配套,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全面推 进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到 2015 年,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45% 110kv 及以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 告 以上。实施以“优粮项目”为重点的标准粮田工程、以“农发项目” 为重点的土地治理工程、以“测土配方施肥和土壤有机质提升行 动”为重点的育土工程,加大力度推进以机耕道入土到田为主、 “金土地工程”为重点的土地整理工程。 (7)加强农业科技转化推广 围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聚优质科技资源,组织开展科技 创新产业链示范,突破良种繁育、标准化种植养殖和精深加工等 核心技术,构建技术链。扎实推进粮食丰产、现代节水农业和循 环农业科技工作。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组织开展科技特 派员到基层创业活动,抓好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结合新农村示 范片建设,建设一批农业科技园区。大力组织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培养发展特色产业的骨干力量。完善农业科技专家大院、龙头企 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基层科技服务平台,发挥其助农增收作用。加 强灾害预测预报和预警应急体系建设,建立以村级为重点、群专 结合的农村防灾减灾运行机制,提升依靠科技抗灾减灾的能力。 三、可研项目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贯彻“三个 代表”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 重大机遇,努力推进“两个加快”,着力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惠民生,全县经济社会呈现速度加快、运行趋优、结构向好、后劲 增强的良好态势,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 进步。其中: 一是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 42.9 亿元。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 定,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发展,畜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农业产 110kv 及以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 告 业化经营明显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 一步加强。大力推进水利工程渠道配套改造、水库整治以及电灌 站和沼气池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是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 44.65 亿元。纺织丝绸、食品加工、 能源化工、机械制造四大支柱产业逐步壮大。150 余家大小企业 分布于轻纺、五金、建材、电子、化工、食品等行业,带动着经济 持续稳定的增长。 三是第三产业增加值 43.93 亿元。潼川镇的梓州杜甫草堂创 建为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刘营镇的抗战机场、广东会馆、香积 寺;乐安镇的太平水库、农兴观的旅游开发,有力的推进了旅游 业的快速发展。 全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贯彻“三个代表”思想,落实科 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努力推进 “两个加快”,着力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全县经济社 会呈现速度加快、运行趋优、结构向好、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实 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十一五”是 xx 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时期,也是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面对 “5.12”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县委、县政府团结 和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主三化三 加强”,抢抓机遇,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 xx 丘区 经济强县,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态,经济社 会发展成就显著。 2010 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31.4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3%。gdp 总量为“十五”末的 2.1 倍,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 110kv 及以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 告 gdp 达到了 11619 元。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由 2005 年的 42.9:22.8:34.3 调整为 2010 年的 32.6:34:33.4,全县实现第一产业 增加值 42.90 亿元,增长 4.5%;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 44.65 亿元, 增长 27.2%;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 43.93 亿元,增长 28.4%。2010 年末,县域面积已达 17 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 6.35 平 方公里;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 8.4 亿元,年均增长 33.8%。 科技、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 步,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就业矛盾初步缓解,城镇登记失 业率控制在 4.5%以内。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达 14305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 5934 元。努力发 展循环经济,生态环境继续得到改善,森林覆盖率达 32%以上。 第三第三节节 发发供用供用电现电现状状 一、全县发供用电现状 1、水力资源概况 涪江属嘉陵江右岸的一级支流,干流全长 670 公里,流域面 积 36272 平方公里;xx 河段已开发 14.015 万千瓦,其中涪江干 流已开发 13.38 万千瓦,其余为 18 座乡村小 xx,总装机 0.839 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 51077.6 万千瓦时。 涪江 xx 河段长 71.3 公里,水量丰沛,多年平均流量 338390 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 107122 亿立方米,河流比 降约 1。水能资源比较丰富,理论蕴藏量 28.8 万千瓦,可开发 量 21.59 万千瓦,其中涪江干流 xx 段可开发量 15 万千瓦。河段 规划分五级开发,自上而下分别为 xx、冬瓜山、吴家渡、明台及 110kv 及以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 告 文峰等相衔接的梯级电站。已开发一级 xx、三级吴家渡、四级明 台和五级文峰电站,合计装机容量 13.38 万千瓦,占河段可开发 量的 65.01;余下二级冬瓜山、xx 电厂扩建增容合计 7.2 万千 瓦,占河段可开发量的 34.99。涪江 xx 段地形地质条件、交通、 施工条件好,地方建材丰富,具有较好的开发条件。涪江 xx 河 段两岸有凯江、梓江、茂隆河、绿豆河、魏城河等支流。经规划, 凯江有四个电站,总装机 1.38 万千瓦,另外有梓江、茂隆河、绿 豆河、魏城河等各规划了一级电站,总装机容量 0.502 万千瓦。 2、 电源开发现况 全县的能源以水力资源为主。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气温 16.7c,平均无霜期 283 天,年日照数 1376 小时,多年平均降水量 822.2 毫米,平均 相对湿度 79。全县水力资源理论储藏量 28.88 万千瓦左右,可 开发量为 21.59 万千瓦,其中涪江干流河段可开发量约为 15 万 千瓦,现全县已开发 xx(34000+31600 千瓦)、华能明台 (315000 千瓦)、文峰(310000 千瓦)和吴家渡电站(314000 万 千瓦)四座电站,共 133800 千瓦。其余 11392 千瓦属小电站。 xx 县县(市)(市)发电发电装机容量及装机容量及发电发电量量统计统计表表 发电装机最大出力年电发量发电小时 序号电站名称 (台) (kw) (kw)(万 kwh)(h) 合计50 145192314390 1吴家渡电厂3 42000 4200017718.74219 2文峰电厂3 30000 3000014466.94822 3xx 电厂6 16800 1680010123.46026 4明台电厂3 45000 45000187004156 5鲁联等小电站35 11392 1139231102730 110kv 及以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 告 3、xx 县自发电源属于小 xx,主要分布在涪江流域,其次 为小沟渠,发电,丰、平、枯发电能力详见下表: xxxx 县发电能力分析表县发电能力分析表 单位:万千瓦时 2010 年2011 年 xx文峰吴家渡小 xxxx文峰吴家渡小 xx 1 月743.0993.21056.952.1755999.31123.5122.1 2 月594.1817.3795.2118.6610.7822.2935.7148.6 3 月488.9548.2614.1109.2502.4532.3737.2156 4 月536.6644.3717.063.4542.6696.4848.3101.4 5 月643.3787.4871.6108.9763.4944.81234.2122.4 6 月1191.61897.82341.1176.01211.31923.32494.5186.4 7 月1131.11912.72346.0277.51157.11954.62492.7277.5 8 月1142.81885.52496.5226.51196.21721.52536.7247.8 9 月1070.11711.62400.2190.81183.21781.92681.4216.4 10 月1129.51917.22622.6160.21147.91963.32698.2172.8 11 月761.01909.36519.6176.0949.81912.72811.6189.3 12 月243.51095.91277.893.19631175.51972.5100.4 合计9675.416120.424058.81752.310982.616427.822566.52041.1 丰5665.09324.812206.41031.04684.49421.312409914.5 平1404.32696.77391.2284.91594.02784.45675.3296.2 谷2606.14098.94461.1436.44704.24222.14482.2830.4 全县年统计 2010 年2011 年 名称总计丰平枯总计丰平枯 电量51606.928227.311777.111602.55201827429.210350.014238.8 从 2010 年、2011 年发电统计表可以看出:xx 地方 xx 发电 量受来水情况影响较大,全年发电量在 50000-53000 万千瓦时之 间,丰水期 5 月-10 月在 2000-2000 万千瓦时之间,平水期 5 月、11 月在 10000-11000 万千瓦时之间,枯水期 12 月-次年 4 月 在 11000-15000 万千瓦时之间。 二、可研项目区域供用电现状 xx 县 2011 年供电量 6.97 亿千瓦时,其中自供电量 4.82 亿 千瓦时,外购国网电量 1.76 亿千瓦时,购地方电网电量 0.39 亿 千瓦时。其中第一产业 0.13 亿千瓦时,第二产业 2.74 亿千瓦时, 第三产业 0.94 亿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2.32 亿千瓦时。 110kv 及以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 告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电网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较差,110kv 骨干网架未能 实现环网布局开环运行方案,若芦北线或丰芦线故障,全县电网 运行必将接近于半瘫痪状态。 (2) 变电站布局尚待完善,电网潮流分布不合理。造成 10kv 线路过长,线径偏小,负荷过重,尾端电压低,电能损耗大,电能 综合利用率不高。 (3) 县域经济发展迅速,负荷快速增长,大多建成已多年的 变电站(如刘营变电站、古井变电站、西平变电站等)主变供电能 力不足。电网内主变容载比最低的只有 0.8,距离国家规定最小 容载比 1.6 相差很大。大部分变电站主变容量小,既非节能型, 又无有载调压能力。 (4) 部分变电站运行年久、设备陈旧、老化严重。 (5) 各电压等级主线线径小,早期建设的电缆线路截面小, 已不适应其传输负荷所对应的安全载流量,更谈不上满足经济载 流密度。 (6)系统配电网络无功补偿不足,无功潮流分布不合理,网损 增高。电网分级、分线、分区补偿及就地平衡能力不足,配电变压 器尚有大量高耗能变压器。 (7)网络未形成环网及手拉手,供电方式不灵活,供电可靠性 差。 (8) 配电营业自动化系统配置低、售电成本高、安全可靠性差 等突出问题。 (9)电网调度自动化程度低,不能实现遥测、遥信、遥控。 110kv 及以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 告 第二章第二章 可研编制导则可研编制导则 第一第一节节 “十二五十二五”改造升改造升级总级总体体规规划及完成情况划及完成情况 一、 “十二五”改造升级规划总体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办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管理办法 (发改办能源 20102520 号)文件精神,遵循国家能源局农村电 网改造升级技术原则和 xx 省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管理办 法的有关要求,根据我县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总体安排,结合 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改善我县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用电条件, 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的需求。同时优化好网络 结构,使变(配)电站布局及高、中、低配电网主干线路结构更合理; 减小供电半径,降低损耗,增加供电能力;提高农网的装备水平 和科技含量,提高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使之与农村 中长期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规划项目和投资分年实施计划 xx 县(市)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总体规划汇总表 分年投资(万元) 序号项目名称 2010 年2011 年2012 年2013 年2014 年2015 年 合计64005492.558710.019079213912765 1110kv 工程2987474111740 变电站2746405810300 线路2416831440 235kv 工程2841.91297.001558853 变电站2121.8654557 线路720.11297.00904296 310kv 工程22981446.272748.3213222027342933 配电台区520396.401195.4559380.97171171 线路17781049.871552.8654450.49239438 低压线路工程889636.563920.09091042.64256256 户表新建与改造226227.811469.2978345.91320160 4智能化投资340275.3560300 110kv 及以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 告 三、规划项目和投资累计完成情况 xx 县 2010 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已经全面完工,根据川 发改能源2010677 号批复 10kv 及以下完成投资 3977.45 万元: 新建与改造 10kv 配电台区 200 台(16.055mva)投资 521.93 万元;新建与改造 10kv 线路 231.643km 投资 1995.42 万元;新建与改造低压线路 268.353km 投资 1200.7 万元,户表改造 6083 户投资 259.4 万元,共实施工程项目 300 个。根据国家政策性投资项目验收实施细则各项综合资 料卷已编写完成。 xx 县 2011 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已进入施工准备阶段, 根据川发改投资2011912 号批复审定10kv 及以下投资 2650.64 万元; xx 县 2012 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已进入施工准备阶段, 根据川发改能源20111432 号-1446 号、1452 号-1464 号及 川 xx 投2011228 号批复10kv 及以下投资 8710 万元; xx 县 2013 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计划改造 38 个镇(乡)办事 处、64 个行政村、224 个社、改造户(其中预付集抄表 1519 只) 7404 户、受益户 11442 户、受益人口 45768 人。 四、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 2010 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实施,所改区域内供电质 量得到大幅的提高,有效的降低了线损,消除了存在的隐患,保 证了改造区域农民生产生活用电。 在 2010 年的改造升级工程中,青苗赔偿阻力大,至此给工 程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10kv 及以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 告 第二第二节节 可研可研编编制的依据和范制的依据和范围围 一、编制的依据 编制有关文件:川发改能源【2010】165 号xx 省发展和改革 委员会关于做好xx 省“十二五”农村电网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 通知和发改办能源【2010】983 号国家发展改革委会转发农村 电网改造升级技术原则通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和有关农村发 展规划:xx 县统计年鉴、 xx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 五年规划纲要、 xx 县农村电网改造升级 2010-2015 年规划等。 规划应遵守的有关导则、规程及规范:电力系统设计、 农村电 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农村电气化标准、 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技术 导则等。 其它依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农网改造升级面向农业、农村、农户的原则,与农村 经济发展相适应,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的需求。 规划工程项目与待解决的问题挂钩,改造成效与农业、农村、农 户挂钩; 2、遵循先改造,后升级的原则,立足未改造地区、农村生活 水平提高及“家电下乡”对用电的需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增用 电需求、解决交叉供电、改制等亟待解决的建设项目; 3、按照“安全可靠、技术适用、减少维护、节能环保”的原则, 采用成熟的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农网的装备水平和科技 含量,提高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110kv 及以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 告 4、编制方案与全县电力发展总体规划、分布式电力规划相 衔接,本着节约高效的原则,优化网络结构,减小供电半径,降低 损耗,提高供电能力; 5、编制方案要与农村中长期经济发展相适应,变(配)电站布 局及高、中、低配电网主干线路结构合理; 6、农网设备选型标准化、规范化,系列化;禁止使用国家明 令淘汰及不合格产品,达到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的目 的; 7、逐步推进电网智能化水平,规划开展新能源分散接入、配 电自动化、智能配电台区、农村用电信息采集试点建设项目; 8、坚持节约用地、少占农田的原则,保护生态环境。 9、农网建设应统一规划,要与输电网的规划、分布式电力规 划相衔接,农网规划要从改造现有电网入手,进行技术改造与新 建相结合; 10、农网规划应遵循安全可靠、节约、高效的原则,简化电压 等级,优化供电半径,优化负载系数,优化电源密度,提高电网的 经济效益。 三、可研范围 可研编制范围:xx 县辖区内全部农村供电,包括 xx 县农 村电网。可研编制年限为 2013 年。 第三章第三章 20132013 年建设任务和目标年建设任务和目标 第一第一节节 总总体建体建设规设规模模 110kv 及以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 告 xx 县县 2013 年年 10kv 及以下及以下农农网改造升网改造升级级工程建工程建设项设项目目规规划划汇总汇总表表 建设内容投资序 号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mva)(km) (户)(万元) 1 10kv 线路工程升级 70.24450.49 2 10kv 配电台区升级 5.35380.97 3 0.4kv 低压线路工程升级 183.011042.64 4 户表工程升级 7404345.91 合 计 2220 第二第二节节 低低压压配配电电网建网建设项设项目目 一、低压线路及户表设施受载现状分析 0.4kv 低压线路现状已不能满足农村地区对电力日益增长 的需求。低压线路主杆线网络线径偏小(主要以 16、25 线为主), 供电半径过长,大多在 1 公里左右,尾端电压质量低。特别是近 几年灾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导致用电负荷中心点发生偏移,影 响农村居民用电困难。杆式表箱锈蚀,破损严重,计量电能表裸露 在外,下杆线较小,已不能满足用户负荷要求,下杆线路安全隐患 多,严重影响农村用电安全,计量电能表智能化水平低. 二、建设规模及装备水平 xxxx 县县 20132013 年农村电网低压年农村电网低压(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