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附件 国道主干线广州绕城公路东段(珠江黄埔大桥)高速公路 中面层中面层 ac-20 型沥青混合料型沥青混合料 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广广州州珠珠江江黄黄埔埔大大桥桥路路面面工工程程 技技术术咨咨询询项项目目部部 二二七七年年八八 月月 国道主干线广州绕城公路东段(珠江黄埔大桥)高速公路 中面层中面层 ac-20 型沥青混合料型沥青混合料 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试验人员:黄试验人员:黄 涛涛 王王 钊钊 刘煜刘煜 曾俊标曾俊标 关志深关志深 报告编写:黄报告编写:黄 涛涛 王王 钊钊 袁万杰袁万杰 报告审核:孙长新报告审核:孙长新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路面工程技术咨询项目部 二七年八 月 目目 录录 说 明1 一、原材料试验一、原材料试验3 1. 沥青试验 3 2. 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试验 3 3. 集料试验 3 4. 矿粉试验 5 二、二、ac-20ac-20 型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型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6 1、中面层方案“ac-20 设禁区、控制点”.6 2、中面层方案11 3、中面层方案16 三、三、ac-20ac-20 型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试验结果汇总表型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试验结果汇总表.23 四、四、ac-20ac-20 型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推荐方案型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推荐方案.24 1 说 明 一、设计依据 1.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 2.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3. 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j052-2000) 4.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 5. 广东省交通厅粤交基函2003299 号关于加强我省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路 面质量管理的通知 (2003.3) 6. 广东省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粤交监督2002106 号关于要求进一步加强沥青 混凝土路面原材料及配合比质量管理的通知 (2002.5) 7. 国道主干线广州绕城公路东段(珠江黄埔大桥)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及修编 二、设计内容 1. 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 料试验规程 (jtj052-2000)对原材料的各项物理力学指标进行试验并判断材料的性 能; 2. 按集料的筛分结果,并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中 对 ac-20 型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范围的要求,对其进行矿料组成设计,提出三个设计 方案; 3. 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 混合料试验规程 (jtj052-2000)的规定,分别对 ac-20 型沥青混凝土三个设计方案 进行马歇尔试验,并确定出最佳用油量; 4. 依据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分别对 ac-20 型沥青混凝土三个设计方案进行 60和 70的车辙试验; 5. 依据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分别对 ac-20 型沥青混凝土三个设计方案进行水 稳定性试验; 6. 依据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分别对 ac-20 型沥青混凝土三个设计方案进行渗 水试验。 三、中面层拟采用的设计方案介绍 2 中面层 ac-20 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采用三个设计方案进行比选: 方案:本方案矿料合成级配按照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 2004)规定的级配范围并参考 superpave 混合料设计方法设置禁区和控制点确定。 方案:本方案矿料合成级配按照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 2004)规定的级配范围确定,并介于方案、之间。 方案:本方案矿料合成级配按照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 2004)规定的级配范围并结合贝雷法对级配进行检验和调整后确定。 四、原材料选用 本项目中面层 ac-20 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试验所采用的集料为佛山三水 田野石料场生产的石灰岩,集料粒径规格分别为 s9(1020mm) 、s11(515mm) 、 s14(35mm)和 s16(03mm) ;矿粉由石灰岩磨细制成;沥青为壳牌新粤(佛山) 沥青有限公司生产的 sbs 改性沥青。 3 一、原材料试验 1. 沥青试验 沥青试验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 的要求 和方法进行,沥青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见表 1 所列。 壳牌新粤(佛山)sbs 改性沥青试验结果 表 1 项 目试验结果设计要求试验依据 针入度(25,100g, 5s,0.1mm) 52 4060 针入度指数 p.i 0.70.5 t0604-2000 延度(5cm/min,5,cm) 34.125t0605-1993 软化点() 85.370t0606-2000 运动粘度(135,pa.s) 3.2443t0625-1993 闪点() -230t0611-1993 溶解度(%) 99.599.0t0607-1993 弹性恢复(5cm/min,25,%) 97.980.0t0662-2000 贮存稳定性离析,48h 软化点差() -2.5t0661-2000 密度(15,g/cm3) 1.024 实测 相对密度(25) 1.020 实测 t0603-1993 旋转薄膜加热试验(163,5h) 质量损失(%) 0.30.8 t0610-1993 残留针入度比(%) 87.465t0604-2000 残留延度(5cm/min,5,cm) 22.420t0605-1993 2. 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试验 本试验采用 t0616-1993 中水煮法,沥青与粗集料粘附性试验结果见表 2 所列: 沥青与集料粘附性试验结果 表 2 沥青与集料粘附性 试验后石料表面上沥青膜剥落情况粘附性等级 沥青膜有少部分为水所移动,剥离面积百分率少于 10% 4 备注所用石料为石灰岩 3. 集料试验 集料试验严格按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的要求和方法进行, 4 粗、细集料试验结果分别见表 3、表 4 所列。 粗集料试验结果 表 3 试验项目单位试验结果规范标准试验依据 洛杉矶磨耗损失 %-30t03172005 压碎值 %19.825t03162005 粘附性级 44t06161993 1020mm 碎石 2.745 515mm 碎石 2.742 表观相对密度 35mm 碎石 - 2.749 2.50t03042005 1020mm 碎石 0.30 515mm 碎石 0.37 吸水率 35mm 碎石 % 0.78 2.0t03072005 坚固性 %-12t03142000 冲击值 %-28t03222000 软石含量 %-5t03202000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 其中粒径大于 9.5mm 其中粒径小于 9.5mm % 10.1 9.3 10.9 18 15 20 t03122005 1020mm 碎石 0.6 515mm 碎石 0.7 水洗法 0.075mm 颗粒 含量 35mm 碎石 % 0.2 1t03102005 1020mm 碎石 2.722 515mm 碎石 2.714 各种集料的毛体 积相对密度 35mm 碎石 - 2.689 -t03042005 1020mm 碎石 1.478 515mm 碎石 1.491 各种集料的松装 密度 35mm 碎石 t/cm3 1.554 - 1020mm 碎石 1.604 515mm 碎石 1.628 各种集料的干捣 密度 35mm 碎石 t/cm3 1.630 - t03092005 5 细集料试验结果 表 4 试验项目单位试验结果规范标准试验依据 表观相对密度 -2.7462.50t03282005 毛体积相对密度 -2.680-t03042005 紧装密度g/cm3 1.888-t03311994 砂当量 %6360t03342005 坚固性 %-12t03402005 亚甲蓝值g/kg -25t03492005 棱角性(流动时间)s -30t03452005 注:注:1)1)石屑的砂当量值偏低,应加强碎石生产过程中的除尘效果,减少已开采碎石被山体泥土污染;石屑的砂当量值偏低,应加强碎石生产过程中的除尘效果,减少已开采碎石被山体泥土污染; 2)2)石屑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是用筛出的石屑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是用筛出的 2.362.364.754.75mm 部分的毛体积相对密度代替。部分的毛体积相对密度代替。 4. 矿粉试验 矿粉试验结果见表 5 所列。 矿粉技术指标 表 5 试验项目单位试验结果规范标准试验依据 表观密度g/cm32.7682.50 表观相对密度-2.773- t0352-2000 外观-无团粒结块无团粒结块- 矿粉亲水系数-0.871t0353-2000 含水量%0.091t0332-2005 塑性指数%24t0354-2000 加热安定性-不变质实测结果t0355-2000 粒度范围0.6mm 0.15mm 0.075mm % 100 93.5 79.5 100 90100 75100 t0351-2000 6 二、ac-20 型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 1、中面层方案“ac-20 设禁区、控制点” 1)原材料筛分及合成级配 ac-20 型沥青混凝土合成矿料级配组成(方案) 表 6 原材料级配通过百分率(%) 1020mm 碎石 515mm 碎石 35mm 碎石 03mm 石屑 合成级配 (%) 规范推荐 范围(%) 控制点禁区 筛孔 尺寸 (mm) 37.026.08.029.0 26.5100.0100.0100.0100.0100.0 10010090100 19.094.9100.0100.0100.098.1 90100 90 16.070.8100.0100.0100.089.2 7892 13.223.699.7100.0100.071.7 6280 9.51.079.0100.0100.057.9 5272 4.750.74.778.6100.036.8 2656 2.360.70.80.889.226.4 16442349 34.6 1.180.70.70.263.318.8 123322.328.3 0.60.70.70.242.312.7 82416.720.7 0.30.70.70.231.29.5 517 13.7 0.150.60.70.221.46.6 413 0.0750.60.70.216.05.1 3728 2)矿料合成级配曲线 方案矿料合成级配曲线如图 1 所示。 7 1.18 0.6 0.15 0.075 37.5 31.5 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0.3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筛孔尺寸(mm) 通过百分率(%) 下限上限中值ac-20目标 控制点控制点禁区禁区 图 1 ac-20 型(方案)矿料合成级配曲线图 3)马歇尔试验结果及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ac-20(方案)马歇尔试验结果见表 7。 ac-20(方案)马歇尔试验结果 表 7 试件密度 试件 组号 油石比 (%) 实际理论 空隙率(%) 矿料间隙 率(%) 沥青饱和度 (%) 稳定度 (kn) 流值 (0.1mm) 13.52.4322.5886.013.154.011.7837.2 24.02.4452.5694.813.063.011.4034.2 34.52.4582.5513.713.071.910.6533.1 45.02.4712.5532.513.081.011.4340.8 55.52.4602.5152.213.884.010.8043.2 技术要 求 -36 9+设计 空隙率 65758.01540 注:注:1)1)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 160160165165;矿料加热温度为;矿料加热温度为 190190220220;混合料拌和温度为;混合料拌和温度为 175175,上下浮动,上下浮动 55;击实温度为;击实温度为 160160165165;混合料废弃温度;混合料废弃温度 195195; 2)2)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是通过计算法算出。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是通过计算法算出。 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由表 7 得出的油石比与各项测定指标的关系曲线如图 2 所示。 8 2.425 2.435 2.445 2.455 2.465 2.475 3.54.04.55.05.5 油石比(%) 毛体积相对密度 10.00 10.50 11.00 11.50 12.00 12.50 3.54.04.55.05.5 油石比(%) 稳定度(kn) 1.5 2.5 3.5 4.5 5.5 6.5 3.54.04.55.05.5 油石比(%) 空隙率(%) 20 25 30 35 40 45 50 3.54.04.55.05.5 油石比(%) 流值(0.1mm) 50.0 55.0 60.0 65.0 70.0 75.0 80.0 85.0 3.54.04.55.05.5 油石比(%) 饱和度(%) 12.8 13.0 13.2 13.4 13.6 13.8 3.54.04.55.05.5 油石比(%) 矿料间隙率(%) 3.544.555.5 油石比(%) 稳定度 (kn) 空隙率 (%) 饱和度 (%) 流值 (0.1mm) 公共范围 图 2 ac-20 目标配合比(方案)确定沥青用量图 9 根据曲线图,稳定度没有出现峰值,所以采用目标空隙率 4.0%对应的油石比作为 oac1,可以得到: oac1=4.36% oac2(4.11%+4.67%)/24.39% 各项指标均符合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的沥青油石比范围为 4.114.67%,最佳油石 比的初始值 oac1在此范围内。 根据 oac1和 oac2,并结合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确定 ac-20 目标 配合比(方案)的最佳油石比为:oac=4.4%。当 oac=4.4%时,空隙率为 3.8%,vma 值为 13.0%,满足设计要求。 4)最佳油石比马歇尔试验 ac-20(方案)最佳油石比马歇尔试验结果 表 8 试件密度 试件 组号 油石比 (%) 实际理论 空隙率(%) 矿料间隙 率(%) 沥青饱和度 (%) 稳定度 (kn) 流值 (0.1mm) 14.42.4672.5543.412.672.912.3638.4 技术 要求 -36 9+设计 空隙率 65758.01540 注:注:1)1)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 160160165165;矿料加热温度为;矿料加热温度为 190190220220;混合料拌和温度为;混合料拌和温度为 175175,上下浮动,上下浮动 55;击实温度为;击实温度为 160160165165;混合料废弃温度;混合料废弃温度 195195; 2)2)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是通过计算法算出。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是通过计算法算出。 5)浸水马歇尔试验 ac-20(方案)残留稳定度试验结果 表 9 稳定度(kn) 油石比 (%) 浸水时间 试验结果平均值 残留稳定度(%) 12.63 13.85 10.95 12.00 30min 12.36 12.36 10.52 12.41 11.16 11.43 4.4 48h 9.42 10.99 88.9 10 6)冻融劈裂试验 ac-20(方案)冻融劈裂试验结果 表 10 油石比(%)试验条件稳定度(kn) 劈裂抗拉强度 (mpa) 冻融劈裂强度比(%) 10.79 11.60 11.54 10.01 未经受冻融循环 10.10 1.094 9.39 8.18 11.18 9.20 4.4 经受冻融循环 9.62 0.952 87.1 7)车辙试验 ac-20(方案)车辙试验结果 表 11 车辙板尺寸:30030050mm 拌和温度:170 碾压温度:160 行走距离:231cm 试验编号 轮压 (mpa) 试验温度 () 动稳定度 (次/mm) 平均值 (次/mm) 6923 9545 60 8036 8168 5250 6320 0.7 70 4410 5327 3795 3120 1.070 3950 3622 8)渗水试验 ac-20(方案)渗水试验结果 表 12 试验编号初始读数时间(s)初始读数(ml)终读数时间(s)终读数(ml) 渗水系数 (ml/min) 010018024047 010018024548 11 010018023043 2、中面层方案 1)原材料筛分及合成级配 ac-20 型沥青混凝土合成矿料级配组成(方案) 表 13 原材料级配通过百分率(%) 1020mm 碎石 515mm 碎石 35mm 碎石 03mm 石屑 矿粉 合成级配(%) 规范推荐范 围(%) 筛孔 尺寸(mm) 31.035.07.526.00.5 26.5100.0100.0100.0100.0100.0100.0 100100 19.094.9100.0100.0100.0100.098.4 90100 16.070.8100.0100.0100.0100.090.9 7892 13.223.699.7100.0100.0100.076.2 6280 9.51.079.0100.0100.0100.062.0 5272 4.750.74.778.6100.0100.034.3 2656 2.360.70.80.889.2100.024.2 1644 1.180.70.70.263.3100.017.4 1233 0.60.70.70.242.3100.012.0 824 0.30.70.70.231.299.29.1 517 0.150.60.70.221.493.56.5 413 0.0750.60.70.216.079.55.0 37 2)方案矿料合成级配曲线如图 3 所示。 12 1.18 0.6 0.15 0.075 0.3 2.36 4.75 9.5 13.2 16 19 26.5 31.5 37.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筛孔尺寸(mm) 通过百分率(%) 下限上限中值ac-20目标 图 3 ac-20 型(方案)矿料合成级配曲线图 13 3)马歇尔试验结果及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ac-20(方案)马歇尔试验结果见表 14。 ac-20(方案)马歇尔试验结果 表 14 试件密度 试件 组号 油石比 (%) 实际理论 空隙率(%) 矿料间隙 率(%) 沥青饱和度 (%) 稳定度 (kn) 流值 (0.1mm) 13.52.4222.5886.413.452.411.1734.2 24.02.4392.5695.113.361.911.9938.5 34.52.4592.5513.613.072.211.3337.5 45.02.4652.5332.713.279.711.1939.7 55.52.4632.5152.113.784.911.6650.3 技术要 求 -36 9+设计 空隙率 65758.01540 注:注:1)1)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 160160165165;矿料加热温度为;矿料加热温度为 190190220220;混合料拌和温度为;混合料拌和温度为 175175,上下浮动,上下浮动 55;击实温度为;击实温度为 160160165165;混合料废弃温度;混合料废弃温度 195195; 2)2)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是通过计算法算出。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是通过计算法算出。 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由表 14 得出的油石比与各项测定指标的关系曲线如图 4 所示。 14 2.420 2.430 2.440 2.450 2.460 2.470 3.54.04.55.05.5 油石比(%) 毛体积相对密度 10.50 10.90 11.30 11.70 12.10 12.50 3.54.04.55.05.5 油石比(%) 稳定度(kn) 1.0 2.0 3.0 4.0 5.0 6.0 7.0 3.54.04.55.05.5 油石比(%) 空隙率(%) 30 35 40 45 50 55 3.54.04.55.05.5 油石比(%) 流值(0.1mm) 50.0 55.0 60.0 65.0 70.0 75.0 80.0 85.0 90.0 3.54.04.55.05.5 油石比(%) 饱和度(%)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3.54.04.55.05.5 油石比(%) 矿料间隙率(%) 3.544.555.5 油石比(%) 稳定度 (kn) 空隙率 (%) 饱和度 (%) 流值 (0.1mm) 公共范围 图 4 ac-20 目标配合比(方案)确定沥青用量图 15 根据曲线图,由于稳定度没有严格出现峰值,所以采用目标空隙率 4.0%对应的油 石比作为 oac1,可以得到: oac1=4.35% oac2(4.12%+4.66%)/24.39% 各项指标均符合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的沥青油石比范围为 4.124.66%,最佳油石 比的初始值 oac1在此范围内。 根据 oac1和 oac2,并结合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确定 ac-20 目标 配合比(方案)的最佳油石比为:oac=4.3%。当 oac=4.3%时,空隙率为 4.1%,vma 值为 13.1%,满足设计要求。 4)最佳油石比马歇尔试验 ac-20(方案)最佳油石比马歇尔试验结果 表 15 试件密度 试件 组号 油石比 (%) 实际理论 空隙率(%) 矿料间隙 率(%) 沥青饱和度 (%) 稳定度 (kn) 流值 (0.1mm) 14.32.4622.5583.712.770.510.6437.6 技术要 求 -36 9+设计 空隙率 65758.01540 注:注:1)1)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 160160165165;矿料加热温度为;矿料加热温度为 190190220220;混合料拌和温度为;混合料拌和温度为 175175,上下浮动,上下浮动 55;击实温度为;击实温度为 160160165165;混合料废弃温度;混合料废弃温度 195195; 2)2)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是通过计算法算出。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是通过计算法算出。 5)浸水马歇尔试验 ac-20(方案)残留稳定度试验结果 表 16 稳定度(kn) 油石比 (%) 浸水时间 试验结果平均值 残留稳定度(%) 9.95 11.37 10.80 10.20 30min 10.88 10.64 9.90 11.24 10.36 11.58 4.3 48h 9.22 10.46 98.3 16 6)冻融劈裂试验 ac-20(方案)冻融劈裂试验结果 表 17 油石比(%)试验条件稳定度(kn) 劈裂抗拉强度 (mpa) 冻融劈裂强度比(%) 9.28 8.76 9.46 未经受冻融循环 9.77 0.721 8.66 8.67 9.20 4.3 经受冻融循环 8.63 0.708 98.2 7)车辙试验 ac-20(方案)车辙试验结果 表 18 车辙板尺寸:30030050mm 拌和温度:170 碾压温度:160 行走距离:231cm 试验编号 轮压 (mpa) 试验温度 () 动稳定度 (次/mm) 平均值 (次/mm) 8120 7856 60 8243 8073 4667 3986 0.7 70 3769 4140 3663 3214 1.070 3864 3580 8)渗水试验 ac-20(方案)渗水试验结果 表 19 试验编号 初始读数时间 (s) 初始读数(ml)终读数时间(s)终读数(ml)渗水系数(ml/min) 010018027057 010018026053 010018027558 17 3、中面层方案 1)原材料筛分及合成级配 ac-20 型沥青混凝土合成矿料级配组成(方案) 表 20 原材料级配通过百分率(%) 1020mm 碎石 515mm 碎石 35mm 碎石 03mm 石屑 矿粉 合成级配 (%) 规范推荐范 围(%) 筛孔 尺寸 (mm) 34.032.56.526.50.5 26.5100.0100.0100.0100.0100.0100.0 100100 1994.9100.0100.0100.0100.098.3 90100 1670.8100.0100.0100.0100.090.1 7892 13.223.699.7100.0100.0100.073.9 6280 9.51.079.0100.0100.0100.059.5 5272 4.750.74.778.6100.0100.033.9 2656 2.360.70.80.889.2100.024.7 1644 1.180.70.70.263.3100.017.8 1233 0.60.70.70.242.3100.012.2 824 0.30.70.70.231.299.29.2 517 0.150.60.70.221.493.56.6 413 0.0750.60.70.216.079.55.1 37 2)方案矿料合成级配曲线如图 5 所示。 1.18 0.6 0.15 0.075 37.5 31.5 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0.3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筛孔尺寸(mm) 通过百分率(%) 下限上限中值ac-20目标 18 图 5 ac-20 型(方案)矿料合成级配曲线图 3)贝雷法验证过程 根据中面层设计方案确定的配合比,通过贝雷法对其进行验证和调整。 初步计算粗细集料组成比例 国内外经验表明,当设计密度为松装密度 95%105%之间时,设计出的沥青混合料 粗集料骨架结构稳定,现场变异较小,且施工压实容易。因此,本设计密度取为松装 密度的 105%,根据中面层设计方案确定的各集料的比例和表 3、表 4 中的各集料的 密度,得出每 cm3体积内各粗集料量为: 1020mm 碎石为 0.794g; 515mm 碎石为 0.765g; 粗集料间隙率 vcr 为 0.427。 因此,每 cm3体积内所需细集料: 35mm 碎石量为 0.155g; 03mm 碎石量为 0.630g; 粗细集料总量为 2.343g。 粗细集料初步组成为:1020mm 碎石:515mm 碎石:35mm 碎石:03mm 碎石=33.9:32.6:6.6:26.9。 考虑粗集料中含细料和细料中含粗料对组成比例进行调整 本配合比设计中,公称最大粒径为 19mm,则粗细集料划分界限(pcs)为 4.75mm,根据各集料筛分结果,可以得出: 1020mm 碎石所含细料为 0.2%; 515mm 碎石所含细料为 1.6%; 粗集料所含细集料总量为 1.8%。 细集料 35mm 碎石所含粗料为 1.1%。 对粗料调整为: 1020mm 碎石为 33.5%; 515mm 碎石为 33.6%; 对细料调整为: 35mm 碎石为 6.1%; 19 03mm 碎石为 26.3% 考虑 0.075mm 通过率对集料比例进行调整 合成集料中含 0.075mm 以下料为: 1020mm 碎石为 0.2%; 515mm 碎石为 0.2%; 35mm 碎石为 0.1%; 03mm 碎石为 4.6%; 所需填料矿粉为 0.2%。 因矿粉中不含 2.36mm 以上部分,所以对粗料不进行调整,对 03mm 碎石调整 为 26.1%。 最后各档集料比例为:1020mm 碎石:515mm 碎石:35mm 碎石:03mm 碎石:矿粉=33.5:33.6:6.1:26.1:0.7。合成级配见表 21 所列。 ac-20 型沥青混凝土合成矿料级配组成(贝雷法) 表 21 原材料级配通过百分率(%) 1020mm 碎石 515mm 碎石 35mm 碎石 03mm 石屑 矿粉 合成级配 (%) 规范推荐范 围(%) 筛孔 尺寸 (mm) 33.533.66.126.10.7 26.5100.0100.0100.0100.0100.0 100.0 100100 1994.9100.0100.0100.0100.0 98.3 90100 1670.8100.0100.0100.0100.0 90.2 7892 13.223.699.7100.0100.0100.0 74.3 6280 9.51.079.0100.0100.0100.0 59.8 5272 4.750.74.778.6100.0100.0 33.4 2656 2.360.70.80.889.2100.0 24.5 1644 1.180.70.70.263.3100.0 17.7 1233 0.60.70.70.242.3100.0 12.2 824 0.30.70.70.231.299.2 9.3 517 0.150.60.70.221.493.5 6.7 413 0.0750.60.70.216.079.5 5.2 37 由表 20 和表 21 可以看出,中面层方案级配组成及曲线与经过贝雷法验证后的 级配组成和曲线相差不大,因此,直接以方案级配组成进行马歇尔试验,求出最佳 沥青用量。 20 4)马歇尔试验结果及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ac-20(方案)马歇尔试验结果见表 22。 ac-20(方案)马歇尔试验结果 表 22 试件密度 试件 组号 油石比 (%) 实际理论 空隙率(%) 矿料间隙 率(%) 沥青饱和度 (%) 稳定度 (kn) 流值 (0.1mm) 13.52.4292.5896.213.253.311.2239.9 24.02.4422.5705.013.262.210.3238.4 34.52.4552.5513.813.171.310.3935.6 45.02.4642.5332.613.280.210.8635.7 55.52.4572.5152.313.983.39.7339.5 技术要 求 -36 9+设计 空隙率 65758.01540 注:注:1)1)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 160160165165;矿料加热温度为;矿料加热温度为 190190220220;混合料拌和温度为;混合料拌和温度为 175175,上下浮动,上下浮动 55;击实温度为;击实温度为 160160165165;混合料废弃温度;混合料废弃温度 195195; 2)2)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是通过计算法算出。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是通过计算法算出。 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由表 22 得出的油石比与各项测定指标的关系曲线图如图 6 所示。 21 2.420 2.430 2.440 2.450 2.460 2.470 3.54.04.55.05.5 油石比(%) 毛体积相对密度 9.00 9.50 10.00 10.50 11.00 11.50 3.54.04.55.05.5 油石比(%) 稳定度(kn) 2.0 3.0 4.0 5.0 6.0 7.0 3.54.04.55.05.5 油石比(%) 空隙率(%) 32 34 36 38 40 42 3.54.04.55.05.5 油石比(%) 流值(0.1mm) 50.0 55.0 60.0 65.0 70.0 75.0 80.0 85.0 3.54.04.55.05.5 油石比(%) 饱和度(%) 12.8 13.0 13.2 13.4 13.6 13.8 14.0 3.54.04.55.05.5 油石比(%) 矿料间隙率(%) 3.544.555.5 油石比(%) 稳定度 (kn) 空隙率 (%) 饱和度 (%) 流值 (0.1mm) 公共范围 ac-20 目标配合比(方案)确定沥青用量图 图 6 22 根据曲线图,由于稳定度没有出现峰值,所以采用目标空隙率 4.0%对应的油石比 作为 oac1,可以得到: oac1=4.41% oac2(4.16%+4.70%)/24.43% 各项指标均符合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的沥青油石比范围为 4.164.70%,最佳油石 比的初始值 oac1在此范围内。 根据 oac1和 oac2,结合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确定 ac-20 目标配 合比(方案)的最佳油石比为:oac=4.4%。当 oac=4.4%时,空隙率为 4.0%,vma 值为 13.2%,满足设计要求。 6)最佳油石比马歇尔试验 ac-20(方案)最佳油石比马歇尔试验结果 表 23 试件密度 试件 组号 油石比 (%) 实际理论 空隙率(%) 矿料间隙 率(%) 沥青饱和度 (%) 稳定度 (kn) 流值 (0.1mm) 14.42.4592.5553.812.970.411.4935.9 技术要 求 -36 9+设计 空隙率 65758.01540 注:注:1)1)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 160160165165;矿料加热温度为;矿料加热温度为 190190220220;混合料拌和温度为;混合料拌和温度为 175175,上下浮动,上下浮动 55;击实温度为;击实温度为 160160165165;混合料废弃温度;混合料废弃温度 195195; 2)2)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是通过计算法算出。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是通过计算法算出。 7)浸水马歇尔试验 ac-20(方案)残留稳定度试验结果 表 24 稳定度(kn) 油石比 (%) 浸水时间 试验结果平均值 残留稳定度(%) 10.46 10.24 12.23 12.22 30min 12.29 11.49 11.57 10.57 10.53 9.42 9.9 4.4 48h 11.57 10.40 90.5 23 8)冻融劈裂试验 ac-20(方案)冻融劈裂试验结果 表 25 油石比(%)试验条件稳定度(kn) 劈裂抗拉强度 (mpa) 冻融劈裂强度比(%) 9.26 9.77 8.53 9.86 未经受冻融循环 9.56 0.934 8.28 8.90 8.33 9.56 4.4 经受冻融循环 9.05 0.900 96.4 9)车辙试验 ac-20(方案)车辙试验结果 表 26 车辙板尺寸:30030050mm 拌和温度:170 碾压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路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组织行为与人际技巧》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工程职业学院《生产制造执行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管理运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柬埔寨语语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医科大学《信息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高端装备与自动化专业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科技大学《定量分析化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妇幼保健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JJF(纺织) 020-2024 织物厚度仪校准规范
- 2025年陕西汉水电力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猪场电工工作总结
- 穴位埋线治疗
- 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物料搬运小车设计
- DBJ45 024-2016 岩溶地区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
- 加快推进高校“五育融合”体系建设
-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4章 单元综合测试卷(北师陕西版 2025年春)
- 2025年人教版中考英语一轮复习:七、八、九年级各单元重点短语汇编
- DB11-T 695-2017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 消防装备维护与保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