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XX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篇 煤矿概况及建设条件.doc_第1页
云南省XX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篇 煤矿概况及建设条件.doc_第2页
云南省XX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篇 煤矿概况及建设条件.doc_第3页
云南省XX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篇 煤矿概况及建设条件.doc_第4页
云南省XX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篇 煤矿概况及建设条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篇 煤矿概况及建设条件第一篇 煤矿概况及建设条件第一章 概况第一节 井田概况一、位置与交通 xx煤矿地处滇、黔、桂三省邻接地带,位于云南省富源县东南部,行政隶属于富源县老厂乡、十八连山乡和黄泥河镇。富源至罗平公路横贯矿区中部。老厂乡北西至富源县城110km,与曲(靖)胜(境关)高等级公路相接;南经十八连山乡至罗平县长底43km,与贵州兴义罗平昆明干线公路(324国道)相接。规划xx煤矿五乐工业场地至黄泥河镇有13km简易公路,五乐至富源123km,至兴义55km。贵昆铁路盘西支线(沾益红果)的富源到沾益64.46km,富源至昆明铁路232.26km。南昆铁路从老厂矿区东南面通过,拟建大田边站距五乐工业场地铁路专用线4.95km,沿南昆铁路,五乐东至南宁531.1km,至防城692.5km,至湛江972.1km,至贵县706km。五乐西至昆明301.6km;北至红果82.3km,至沾益172.8km接贵昆线,交通较为方便。见图1111。 二、地形地貌 该区属构造侵蚀山地,其地层岩性由可溶岩与碎屑岩组成,明显受一定的构造制约,山岭谷地及溶蚀洼地的排列方向与主体构造线大体一致,呈北东向展布。在老厂矿区西北部十八连山一带,形成了中间高四周低的山势形态。以中低山为主,地形切割的相对高差一般在图1111300500m左右。最高海拔位于黑牛山,高程为2410m,最低侵蚀基准面为黄泥河与喜旧溪河交汇处岔江,高程为1188m,最大高差1222m。在十八连山北部,矿区北东部,四处北西向与雨汪旋卷构造的复合部位,构造十分复杂,受其影响地形切割深,沟谷发育,向源侵蚀十分强烈,河谷下切成v字型,有利于地表水的排泄。 三、河流本区东面为黄泥河,南面为喜旧溪河,西面为块择河,北面为大河沟河,构成放似矩形的河间地块,成为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其中矿区内发育的扎外河,大河沟河属黄泥河支流,岔河及丕德河属喜旧溪河的支流,革布厂小河属抉择河支流。该区地表河流属西江水系的珠江流域。四、气象及地震 矿区地处高原山区,地形切割的相对高差大。因而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有山顶凉,河谷热的立体气候特点,海拔低于1600m的山间盆地及河谷地带夏季炎热,气温多在30c以上,海拔高于1600m地区,夏季气温多在20c左右。矿区多年平均气温11.8c,最高气温27.2c,最低气温-5.6c,空气湿度大,年均相对湿度85%,多年年平均降雨量1888.1mm,最大年降雨量2136mm,最大日降雨量150.9mm。该区为滇东降雨量最大的地区之一。 风速、风向:受谷地影响,风向多变,3月4月为风季,多西南风,风速1014 ms,相当于6级大风,雨季、冬季多东北风。 全年日照时数为1380h。 地震:区内无直接地震记录资料。根据1990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400万),本区为6度区。 五、区域经济概况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疆,是多山、多民族、经济基础薄弱、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的省份。2001年,云南省国民生产总值完成2074.77亿元,居全国第18位。国内生产总值构成情况是:第一产业450.34亿元,第二产业881.49亿元(其中工业723.98亿元),第三产业742.68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4.8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0.80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3.3%,全省总人口4287.4万人。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在“十五”期间,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三大目标;认真实施科教兴滇、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和全方位开放战略;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推动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十五”期间经济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左右,到2005年,按2000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880亿元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左右。纲要明确提出:根据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的需要,对能源建设中煤炭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认真抓好改革改制工作,搞好结构调整工作,推动产业升级,加快行业整合力度,组建煤炭集团公司,建设区域性煤炭基地,以大集团、大项目促进大发展;积极推进小煤矿改造、联合,提升生产能力,推广较先进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回收率和效益,提高生产安全水平;整体提升办矿条件,大力推进科技兴煤,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实施集约化经营,提高行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云南省煤炭资源丰富,截止1999年末探明储量240.64亿吨,其中褐煤154.36亿吨,占64.15%,烟煤42.87亿吨,占17.81%,无烟煤41.78亿吨,占17.36%,其它1.63亿吨,占0.68%。保有储量居全国第八位,在南方十四个省区市中居第二位,褐煤资源量在全国居第二位。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对煤炭的需求量增加,为云南省丰富的煤炭资源开发,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加快云南省煤炭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老厂矿区所在的富源县,辖11个乡镇160个村委会。境域总面积3348km2,2000年耕地面积326.3 km2(水田47.49 km2,旱地278.81 km2),全县人口650326人,农业人口604357人,有汉、彝、回、水、满、白、壮、布依等民族。矿区所属的三个乡镇(老厂、十八连山、黄泥河)乡村总人口143624人,乡村劳动力71566个。 富源县以丰富的资源而得名,素有“八宝之乡”的美称。境内不仅土地资源、水能资源、动植物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更为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4大类21种之多,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有煤、莹石、石膏、石灰石、大理石、硫磺、铁、铅锌、锑、铜、金多种。特别是煤炭储量大,而且品种多,有气、肥、焦、瘦、贫、无烟煤,质量好,储煤面积达825km2,已探明储量6400mt,已列为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全县现有煤矿161个,矿井195对,年产原煤约5.2mt。200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20.2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0.363亿元(工业总产值8.632亿元,农业总产值11.731亿元),全县财政收入1.11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58元。规划的矿区集中工业场地及滇东电厂厂址所在地五乐距黄泥河镇13km,该镇地处南昆铁路威舍站及其支线威红铁路结合部,处于国家攀西六盘水开发区和南昆铁路走廊经济开发区的叠加区域以及滇黔结合部地带,属于全国50个小城镇综合经济开发示范项目试点镇之一,它将发展成为富南经济区的中心城镇。矿区内工业以煤炭生产为主,有萤石、辉锑矿等小规模开采。矿区附近的农业以包谷、水稻、烤烟为主,并产油菜籽、牲猪、芭蕉芋等。六、十八连山自然保护点四勘区东北部为十八连山野生山茶自然保护点,是1986年云南省政府云政函(1986)23号文“关于建立哀牢山等十三个自然保护区(点)的批复”中确定的省级保护点,主要保护对象有野生油茶、成夙山茶、云南山茶,它是云南省研究野山茶生态习性、引种驯化、改良品种的科研基地。保护区内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短尾猴、獐子、穿山甲,三类保护动物小灵猫、岩羊等。区内地势西高东低,最高峰海拔2253m,最低海拔1420m,相对高差约800m。东、北面以河流为界,西南与公路、河流相接,南面与农田村屯相接,界线明显,总面积12.13km2(1.82万亩)。第二节 矿区煤炭生产及规划一、矿区煤炭生产情况老厂矿区煤炭资源丰富,是长江以南最大的无烟煤田,煤层稳定,构造简单,煤层出露条件好,沟谷纵横,大多有平硐开采条件,故区内开采历史悠久。虽资源富集,但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变,贫困落后,八十年代以前多为民间开采,沿脉下山,人工挖掘,无规模可言,也无安全保障。 自八十年代初,由于老厂矿区得天独厚的无烟煤资源条件,被列为省、市、县煤炭开发的重点,通过对重点骨干煤矿建设带动了老厂矿区煤矿的发展,在矿井正规设计建设、正规开采、煤炭安全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1996年以来,由于国家环保要求对城市民用烟煤的限制,煤炭市场对无烟煤的需求逐年扩大,市场经济杠杆的拉动,以及县乡的公路的逐步建设,矿区北侧南昆铁路的建成通车,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使老厂矿区地方煤矿的建设得到更大的发展,促进了煤炭行业、运输业、原材料供应和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截止2000年末,老厂矿区共有有证煤矿26个,矿井30对,均为小型矿井,总设计能力1.63mta,矿区煤炭产量已连续3年超百万吨。老厂矿区目前所生产的无烟煤产品品种主要为块煤和末煤,块煤量一般约占原煤产量的1520,其余为末煤。由于老厂矿区无烟煤具有低灰、低磷、固定碳高、发热量高的特点,是良好的化工和冶金用煤。老厂矿区煤炭市场较好,块煤售价平均约180200元/t,末煤售价平均约120元/t。二、矿区规划云南省老厂矿区总体规划于2002年10月编制完成,云南省计委已上报国家计委。2003年1月9日,在国家计委向国家计委基础产业司、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能源项目部领导和专家作了“老厂矿区总体规划”汇报。根据与会领导和专家的意见,进行了补充修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3年4月29日以发改能源2003186号文作了批复。根据矿区开发现状,将矿区划分为规划区和后备区,其中规划区包括现有6个勘探区,面积201.62km2,煤炭地质储量4280mt;矿区外围的三个预测区作为后备区。规划区划分为未开采区和已开采区。已开采区内现有矿井主要位于一、二、三勘区浅部和五、六勘区,按照“坚持大矿优先,兼顾中小,开发与保护并举,注重环保”的原则,对已开采区和待开采区范围进行明确界限划分,提出范围拐点坐标,使现有合法矿井严格控制在划定范围内,不得越界开采,以减少对待开采区规划大型矿井的影响。对合法小煤矿进行集中化改造,减少生产矿井数,扩大单井生产规模,改进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改善技术装备条件,提高矿井回采率,促进安全生产,使其正规开采,规模开发;鼓励大中型企业以资产为纽带,把一些资源可靠的合法小煤矿改造成现代化矿井。未开采区走向长22km,倾斜宽约610.5km,面积约180km2。保有地质储量3620mt。由于老厂矿区地处十八连山山区,区内地形切割剧烈,沟谷纵横,岩溶发育,仅雨汪和五乐两地面积较大,地形相对平坦,适合布置工业场地,且两地交通运输条件较好,有利于煤炭的外运,总体规划推荐方案考虑在规划区大型矿井设置两个工业场地,分散布置矿井开采。通过三个大类方案比选推荐大型矿井开采区域划分为西部的雨汪井田及东部浅部的xx井田和深部的细冲井田三个井田。xx井和细冲井地面生产系统集中布置。矿区建设总规模13.9mta,其中xx井5.0mta,细冲井3.0mta,雨汪井5.0mta,大坡山井0.9 mta。矿区井田划分见图1211。 图1211第二章 外部建设条件第一节 产品运输条件一、铁路 本矿地处国铁贵昆铁路及其盘西(沾益红果)支线铁路、南昆铁路及其威(舍)红(果)支线铁路之间,距南昆铁路最近。老厂矿区铁路专用线在大田边站接轨,大田边站是南昆铁路进入云南省的第一站。南昆铁路东起广西南宁,西至云南昆明,长度862.03km(南宁经威舍至昆明791.356km,威舍至红果70.678km),运营长度893.766km,南宁经威舍、罗平、师宗至昆明正线长824.477km,全长按国家一级干线标准,一次电气化建成。其中南宁至威舍518.09km,威舍至昆明306.387km;其支线威舍至红果69.289km,接贵昆铁路盘西(沾益至红果)支线铁路。南宁至威舍段年运输能力30.00mt,威舍至昆明段和威舍至红果段年输送能力各为20.00mt。南昆铁路在我国铁路网络布局上,西连成昆铁路,北连贵昆铁路,东接湘桂、黎湛、南防铁路和广东三茂线以及广西饮州至北海铁路,分别通向湛江、广州黄浦港、广西北海港与防城港。南昆铁路是沟通西南与华南沿海一条新的主要干线,是我国通往东南亚的最便捷通道,也为云贵煤磷运往两广、海南和出海提供了最短的重要通道。南昆铁路的支线威舍至红果段在矿区北面通过,与贵昆铁路盘西支线(沾益红果)相接,正线在矿区东、南面通过。老厂矿区是云南省各煤矿区距南昆线最近的矿区。五乐工业广场距大田边站4.95km,距威舍(二级编组)区段站13.4km。各铁路里程详见表1211。表1211 铁 路 里 程 表起 点终 点里程(km)备 注五乐大田边4.95拟建大田边威舍8.9五乐南宁531.1五乐防城692.5经南昆线、南防线五乐湛江972.1经南昆、黎湛线五乐贵县706.0经南昆、黎湛线五乐昆明301.6五乐富源108.3经盘西支线五乐沾益172.8经盘西支线沾益昆明159贵昆线二、公路本井田位于滇、桂、黔三省之富源、罗平、兴义三县市的接壤地带,至邻县市均有公路可通,交通方便。规划煤矿的五乐工业场地至黄泥河镇有13km简易公路。黄泥河镇经富村乡至富源县109km,属富兴公路,其二级公路的改建正在进行,黄泥河镇至贵州兴义段34km已建成开放使用,并接324国道。五乐北(经黄泥河)至富源123km接国道320线(昆明至贵阳),昆明至曲靖137km高等级公路已建成使用,曲靖至胜境关(富源)62km高等级公路已于2002年10月建成通车,现富源县正实施乡乡通柏油路工程,区内交通将大为改观。规划煤矿的五乐工业场地至黄泥河镇有13km简易公路,该公路正在进行电厂大件运输兼进场公路改造,煤矿井口场地进场公路由五乐引接,长度约6km。第二节 供电及通讯条件一、区域电源老厂矿区位于云南省富源县境内。富源县城附近已建有110kv降压站一座,两回110kv电源线路分别引自滇东电网的羊场大松树110kv变电所和沾益维尼纶厂110kv变电所。矿区范围用电已有老厂、牛场及雨汪三个35kv变电所降压为10kv供电,原由富源110kv降压站以单回35kv输电线路供电,送电距离长达100多km,现老厂乡由罗平至岔江t接引入110kv,已建有11035kv降压站。距矿区南部50km的黄泥河下游已建成装机容量为600mw的鲁布格水电站,该水电站除用220kv电压向昆明东郊220kv变电所送电外,还出110kv电压向附近地区供电。距矿区西部40km,有罗平县属的大寨水电站,装机容量60mw。距矿区东部29km,有贵州兴义220kv变电所。罗平县城附近已建成500kv变电所,该变电所距五乐工业场地67km。二、供电电源煤矿电源从电厂内引接,电厂内设2台530/115kv、容量约180mva的降压变,并由500kv主母线直接供电降压至110kv,电厂内设110kv配电装置,采用双母线接线,由此向煤矿提供110kv双电源。施工电源统一由老厂110kv降压站引接。三、通讯条件矿区内已建有中国电信的曲靖本地光纤传输环网,中国电信的富源县内光缆传输网络,以黄泥河镇为中心建有50000线以上的综合生产机房2300余m2 。黄泥河现有交换容量2000线,五乐接入网128线,十八连山乡接入网1056线,老厂乡接入网1056线;已开通黄泥河、十八连山、老厂cdma无线流动市话。因此,现有电信通信网络能适应覆盖矿区中长期有线、无线及高速数据传输之需要,并能根据需要不断提升网络容量,满足矿区生产、生活信息化建设需要。富源县电信局还对矿区通信作了保障承诺:1、无偿建设至矿区矿部、生活区电信通信线路;2、在矿区提供通信场所的前提下,投资建设各矿区虚拟电话交换网,即:建成各矿区内部互通不计费,呼出计费和满足内部调度多方通话的电话网络。3、矿区建成后,满足矿区宽带需求和开通无线流动市话网络。第三节 供水条件一、水源条件 区内地表水系较多,但由于区内地形高差大,排泄条件好,导致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多数地面河流及泉水,旱季水量很小,而雨季水量猛增。矿区东面的黄泥河,南面的喜旧溪河是矿区的主要水源。扎外河、岔河有一定供水意义,可作为补充水源。矿井尚未开发,四勘区详查地质报告采用大井法计算xx矿井1340水平涌水量正常209.73m3h,最大274.98m3h。矿井涌水量仅为理论数据,且最小涌水量难以确定,在生产中如矿井井下排水水量和水质有保证,可考虑处理后复用。 根据143地质队提交“xx矿井供水水源初步勘查报告”,指出在五乐场地附近地下水丰富,水质水量可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但该报告仅为普查d级,达不到取水要求。拟在黄泥河上游兴建的东拉水库,有效库容为300104m3。二、供水水源根据煤矿地面总布置,矿井井口场地及井下消防洒水采用井下水处理后复用,施工水源就近取自扎外河。五乐工业场地(选煤厂、矿井辅助设施和煤矿行政福利设施)生产、生活用水和施工用水水源及取水设施和电厂合并考虑,由电厂统一建设取水设施和水厂。生产、生活水源取自小黄泥河电厂专用水库,东拉水库总库容300104m3,建设后可满足滇东煤电工程用水需要。第四节 其它社会协作条件一、迁村、土地征用及人口情况xx煤矿建设涉及“两乡一镇”(老厂乡、十八连山乡、黄泥河镇)。2000年“两乡一镇”人口150516人,占全县人口的23.14,其中农业人口146831人,城镇人口仅3685人(含老厂乡、十八连山乡、黄泥河镇及其他地点的非农业人口),劳动力6.86万人。本区面积910.07km2,占全县面积的27.18,其中耕地面积90.63 km2,占本区面积的9.96。“两乡一镇”所在集镇人口6892人,这些集镇人多地少,老厂、十八连山乡和黄泥河镇,农业人口人均占地只有1.21、0.829、0.832亩。xx煤矿选煤厂及辅助、附属设施位于黄泥河镇的五乐办事处,五乐办事处总人口3544人,耕地面积141.5 hm2,人均耕地0.599亩。征地是本矿井发展中需解决的问题,少占地、少迁村是设计中考虑的因素之一。煤矿建设需征用土地78.8hm2:水田20.4 hm2,旱地40.0hm2 ,荒山18.4hm2。工业场地不迁村。二、居住区及公共设施按照国家住房制度改革政策要求,居住区不建设成套住宅,考虑煤矿地处偏僻,在五乐场地设单身公寓。按企业与社会职能相剥离的原则,充分利用社会协作条件,不考虑生活后勤、文教卫生、娱乐等公共事业设施建设。第三章 资源条件第一节 地质特征一、地层及主要构造 1、地层井田内没有含煤地层出露,区内地层由老至新有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上统龙潭组(p2l)、长兴组(p2c)以及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t1k)、飞仙关组(t1f)、永宁镇组(t1y),及中统个旧组(t2g)和第四系,地层总厚度1546.33m。详见表1311“地层简表”。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p2l)和长兴组(p2c),总厚度平均460.13m,其中龙潭组平均厚439.53m,长兴组平均厚20.60m。矿区可采煤层赋存于龙潭组内,长兴组不含可采煤层。除c1、c1+1煤层在上二叠统长兴组外,其余煤层均赋存于龙潭组。c2c16煤层赋存于龙潭组第三段(p2l3)。该段地层平均厚150.86m。第三段的三亚段(p2l33)地层厚26.36m,含主要可采煤层c2、c3;二亚段(p2l23)地层厚62.03m,含可采煤层c4、c7、c8;一亚段(p2l13)地层厚62.47m,含可采煤层c9、c13、c15、c16。第二段(p2l2)地层厚141.34m,含主要可采煤层c19,局部可采煤层c17、c18。第一段的二亚段(p2l21)地层厚77.54m,含可采煤层c23。从c2至c19煤层,地层总厚平均177.71m。可采煤层集中赋存于c19煤层以上。表1311 地层简表组段符号厚度(m)基 本 岩 性个旧组第一段t2g1100浅灰色厚层状灰岩,质纯、夹生物碎屑灰岩。成份主要由粉晶方解石镶嵌组成。永宁镇组第二段t1y295.00黄绿、灰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夹薄层灰岩,具波状水平层理,含瓣鳃类化石。第一段t1y1231.24青灰色薄中厚层状泥晶细晶灰岩,具少量断续波状泥质纹层,夹数层鲕状灰岩,中、下部产瓣鳃类、菊石化石。飞仙关组第三段t1f3202.06灰绿色粉砂岩为主,夹细砂岩、紫红色泥岩,生物介壳灰岩。真形蛤大量出现,与蚌形蛤组合共存。第二段t1f2122.15紫灰、灰绿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顶部夹数层生物碎屑灰岩。富含克氏哈、蚌形蛤化石。第一段t1f1106.79紫红、紫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夹灰绿色细砂岩,含里蠕虫状方解石,产少量克氏蛤化石,底部有一薄层绿色水云母粘土岩。卡以头组t1k128.96灰绿色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顶部夹紫色条带,底部含圆珠状钙质结核,产王氏蛤、蚌形蛤、翼蛤、舌形贝等化石。长兴组p2c20.60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夹薄层菱铁岩及少量灰岩,含c1、c11薄煤,产古蜒、南京蜒、柯兰尼虫、假菲氏三叶虫等化石。龙潭组第三段p2l26.36细砂岩、粉砂岩,夹薄层菱铁岩,含煤25层,c2、c3煤层稳定可采,顶板常见腕足类,瓣鳃类化石。p2l62.03细砂岩夹粉砂岩及密集的薄层菱铁岩,含煤45层,其中c7、c8煤层合并为c78煤层,稳定可采,c4煤层大部可采,间距稳定。p2l62.47粉砂岩,细砂岩夹菱铁岩,含煤58层,结构复杂,变化大,c9、c13、c16稳定可采,c17煤层顶板灰岩富含腕足类化石,层位稳定。第二段p2l2141.34粉砂岩,细砂岩或含砾细砂岩,夹菱铁岩,下部有薄层灰岩,含大量黄铁矿结核,产腕足类化石。含c17、c18、c19煤层,结构复杂。第一段p2l77.54粉砂岩夹细砂岩及多层灰岩,含薄煤35层,c23、c25煤层层位稳定,c24顶板灰岩含喇叭蜒、欧姆贝、鱼鳞贝等化石。p2l69.79灰岩、细砂岩夹粉砂岩为主,沉凝灰质砂砾岩,底部为铁铝岩及底砾岩,含大量黄铁矿结核,产腕足类化石。茅口组p1m100浅灰色厚层状,块状亮晶介屑灰岩,局部夹硅质灰岩,偶夹燧石结核,富含蜒科、腕足类及珊瑚等化石。2、地质构造井田位于老厂背斜南东翼深部,构造总貌为一倾向南东的单斜,边缘为弧形短裂围绕,内部有次一级的宽缓褶曲,断层较少,地层倾角615,靠断层附近局部可达3040。主要构造形迹以北东向为主,东西向构造及弧形构造也较发育。褶曲:(1) s401向斜位于中北部,轴向7582,轴长7.24公里,向斜宽3.20公里,波幅约294320米,较开阔宽缓,一直影响到c19煤层。轴线被f404断层所切。(2) b401背斜位于中北部s401向斜南侧,轴向8290,轴长7.18公里,宽3.50公里,波幅115340米,影响到c19煤层。轴部被f401、f404、f405断层所切。(3) 中部褶皱组位于中部4213勘探线f405断层线与b401背斜轴相交的东南角,由s404向斜和b404背斜平行组成,轴线间距180米,分布在飞仙关组第三段地层中,波幅很小,影响不深。断层:xx井田84.4km2范围内地表发现断层13条,以走向(北东向)断层为主,落差大于20m的断层12条,其中f9、f408 、f403为勘区边界断层,f7(2080m)为二、四勘区边界断层及f411(90m)可作为采区分界断层,其余断层多分布在s401向斜轴部和西南波状褶皱组处,近东西向展布。勘探钻孔见隐伏断层13条。多为延深不长的小断层。断距大于15m的9条,小于15m的4条。井田面积大,断层稀少,褶曲宽缓,地层倾角小,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偏简单类型。见图1311“区域地质图”。xx井田范围断层统计见表1312。隐伏断层统计见表1313 。图1311 表1313 xx井田隐伏断层统计表编号性质所在剖面产状()落差走向长度见断层钻孔断层证据对煤层的影响倾角f962091013煤层断失。f9721131、15煤层断失。f1正46014010200zk60107c9煤层变薄,岩石破碎。影响c9煤层f2逆46013010550zk60104重复c17影响c16-c19煤层f3逆42335020450zk23307重复c17、c18煤层影响c1-c19煤层f4逆42296020900zk4229-1重复c7+8煤层影响c3-c13煤层f5逆42177015800zk21717重复c7+8煤层影响c1-c19煤层f6正42173020750zk21711c4-c7+8之间,地层变薄影响c1-c15煤层f7逆42136015400zk4213-2c4-c7+8之间,地层变厚影响c1- c7+8煤层f8正42095020400zk20913缺失c13煤层影响c9-c19煤层f9正42057025500zk4205-2c16-c17之间见断层破碎带,c17煤层见挤压揉邹现象影响c1-c19煤层f10逆42016515350zk20113重复c2煤层影响c1-c13煤层f11逆41176010350zk4117-1c13-c16之间,地层变厚,见断层破碎带影响c1-c9煤层3、滑坡体区内滑坡体不多,主要滑坡体有位于601勘探线东北下补米村南与六勘区交界处的hp2、勘区东北上补米村附近的hp3,对煤系均无影响。二、 煤层及煤质1、煤层根据老厂煤矿区各勘区的地质资料,经过矿区总体地质报告的全面统计,矿区含煤地层厚415.00475.41m,平均厚460.13m,含煤2053层,一般为2742层,煤层总厚40.75m。经过全区对比,自上而下有c1、c1+1、c2、c3、c4、c7、c8、c8+1、c9、c13、c14、c15、c16、c17、c18、c19、c23、c24、c25等19层。 区内含煤地层层序的含煤性特征,自下而上有由不含煤含不稳定煤层含稳定及较稳定煤层的变化规律。富煤段和可采煤层集中在c19煤层以上的层段,该段地层总厚194.29m,可采煤层总厚30.39m,可采含煤系数15.64。c19煤层以下只有c23、c24、c25三层层位较稳定的薄煤层。在c19煤层以下95.88194.50m(平均118.29m)的c23煤层局部可采。矿区南部逐渐靠近罗平坳陷沉积区,含煤性变差,普查阶段有2个钻孔探至c25煤层以下,无可采煤层,可以认为c25煤层以下层段已无可采煤层。本井田内有可采煤层15层,全区可采煤层有c2、c3、c4、c78、c9、c13、c14、c16、c199层;局部可采煤层有c8、c8+1、c15、c17、c18、c236层。可采煤层总厚32.28m,可采含煤系数7.02。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314。主要可采煤层等厚图见图1313图1319。表1314 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号煤层厚度(m)夹矸情况层间距(m)稳定性视密度(t/m3)全层厚储量计算厚层数厚度(m)两极值平均两极值平均两极值平均两极值平均两极值平均c20.53-6.651.67 1.490-20-10-0.420.046.80-22.1011.47稳定1.45c30.30-2.731.67 1.560-100-0.040.04稳定1.404.50-11.608.25c40.30-2.010.92 1.100-200-0.360.02较不稳定1.4510.00-32.2021.82c7(c78)0.95-5.983.18 3.070-520-0.800.13稳定1.401.07-18.579.67c80.19-3.231.580.85-3.231.620-2 0.46较稳定1.350.74-11.276.37c8+10.04-2.440.760.80-1.911.090-410-0.5550.19不稳定1.457.91-25.9014.02c90.25-7.052.32 2.020-620-0.730.19较稳定1.406060-34.0017.04c130.25-5.832.58 2.060-720-0.140.23较稳定1.402.50-27.009.13c140-3.381.23 1.300-30-10-0.290.04较不稳定1.451.70-14.916.52c150.46-3.361.66 1.15不稳定1.454.01-20.008.84c160.56-4.111.82 1.840-30-10-0.500.07较稳定1.456.45-26.0010.72c17 1.040-61-20.02-0.730.10不稳定1.5013.20-53.8031.49c180-3.510.83 1.100-41-20.03-0.44不稳定1.500.97-20.507.84c190.45-7.852.5 2.050-620-1.940.37较稳定1.5081.71-164.89111.26c230.05-3.551.240.80-3.551.550-2 0.14不稳定1.50图1313图1314图1315图1316图1317图1318图13192、煤质 煤种属无烟煤三号。 原煤煤质: 水分(mad):0.951.78;灰分(ad):14.6327.68,主要煤层小于20;按平均值统计,c3、c7 (c78)、c8、c9、c135层煤为低中灰(10.0120.0)煤层,c2、c4、c81、c14(c131)、c17、c236层煤为中灰(20.0130)煤层,c15煤层在一勘区(煤层编号c13)为低灰煤,在二、四勘区为中灰煤,c16煤层在一勘区为低灰煤,在四勘区为中灰煤,c18煤层在二勘区(煤层编号c151)为低灰煤,在一、四勘区为中灰煤,c19煤层在二勘区(煤层编号c151)为低灰煤,在四勘区为中灰煤。各煤层灰分在垂向上总体表现为由上往下增大的趋势。各煤层灰分详见表1315。表1315 可采煤层平均灰分(ad)煤层编号一勘区二勘区四勘区含量(%)等级含量(%)等级含量(%)等级c227.85中20.02中21.71中c316.61低中16.83低中19.36低中c421.87中21.07中c7(c7+8)18.57低中18.67低中17.39低中c817.98低中19.16低中c8+122.85中c919.34低中15.8低中19.29低中c13(c12)14.63低中19.06低中c14(c13+1)21.1中21.99中c15(c13)16.14低中23.31中20.97中c16(c15+1)16.98低中20.03中c1727.68中24.67中27.47中c1821.93中18.64低中22.36中c1916.22低中19.82中c2324.27中硫分(st,d):0.355.66,各煤层硫分在各勘区有一定差异,硫分在低硫(0.511)和低中硫(1.011.5)之间的煤层有c3、c4(在一勘区)、c8、c9、c15(c15+1); 中硫(1.52)煤层有c4(在四勘区)、c13(在二勘区)、c19(在二勘区) ;中高硫(2.013.0)煤层有c2、c7 (c78)、c13(在四勘区)、c14(c131) (在四勘区)、c18;高硫(3.0)煤层有c2 (在一勘区)、c17、c19(在四勘区)、c23。各煤层硫分在垂向上总体为由上往下增高的趋势。硫相分析中以硫铁矿硫(sp)为主,约占总量的7080,有机硫(so)次之,约占总量的2030,硫酸盐硫(ss)含量最少,约占总量的2。浮煤中的硫相比例有所变化,硫铁矿硫占总量的50左右,有机硫接近50,硫酸盐硫保持不变。各煤层硫分详见表1316。表1316 可采煤层平均硫分(st,d)煤层编号一勘区二勘区四勘区含量(%)等级含量(%)等级含量(%)等级c23.08高2.33中高2.08中高c30.35特低0.62低1.46低中c41.22低中1.99中c7(c7+8)2.42中高2.61中高2.33中高c80.52低0.92低c8+12.19中高c90.65低0.58低1.45低中c13(c12)1.73中2.17中高c14(c13+1)1.48低中2.04中高c15(c13)1.37低中0.78低1.18低中c16(c15+1)0.67低1.27低中c175.66高4.75高5.65高c182.81中高2.53中高2.63中高c191.77中3.15高c233.48高注:括号煤层编号c12、 c13为一勘区,c13+1、c15+1为二勘区,c7+8为四勘区。 各主要可采煤层全硫(st,d)含量分级图见图13110图13116。c2煤层全硫(st,d)含量分级图图13110c3煤层全硫(st,d)含量分级图图13111c7+8煤层全硫(st,d)含量分级图图13112c9煤层全硫(st,d)含量分级图图13113c13煤层全硫(st,d)含量分级图图13114c16煤层全硫(st,d)含量分级图图13115c19煤层全硫(st,d)含量分级图图13116挥发分(vdaf):6.8812.83,在垂向上表现为由上往下变小的趋势。固定碳(fc):62.3884.77,一般70左右。 发热量(qb,ad):22.7230mj/kg,一般在2728 mj/kg左右。原煤低位发热量(qnet,d),一般2527 mjkg。灰分与发热量呈明显负相关系,即灰分高,发热量低;反之即灰分低,发热量则高。综上指标,井田原煤煤质为低水分,以低中灰中灰,低硫低中硫、中高硫为主,中高固定碳、高热值煤。浮煤煤质详见选煤篇章。 三、水文地质 区内出露的各含水层在浅部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碳酸盐岩还接受溪沟水、河水补给,受地形切割和构造的影响,就近于河沟谷处以泉点形式排泄,具有雨季补给常年排泄的特点,最小值出现在雨季来临前45月间,最大值出现在79月间。各地层地下水面与地表基本一致。有隔水顶板的含水层向深部过渡为承压含水层。本区为多煤层矿床,伏于卡以头地层之下。矿床岩层结构主要是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煤沉积旋回的多次重复。各种参数证明四勘区富水性较浅部一、二勘区弱,含水裂隙频数从0.4条/m减至0.14条/m;钻孔单位涌水量从0.02 l/sm,降到0.02 l/sm。渗透系数减少1.7倍。含水层一般和其它含水层无水力联系,若因断层与含水层对接,可能会成为矿床充水因素。地表水体距离矿床远,仅在上游可能导致充水,直接和间接的充水含水层为煤系地层和上覆卡以头组弱裂隙含水层,其富水性弱。因此本区为以弱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类型。水文地质特征见图13117。图13117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矿床充水因素是:(一)主含煤段弱裂隙含水层的地下水直接补给矿坑,(二)卡以头组弱裂隙含水层地下水以断层导水及开采后的塌陷裂隙进入人矿坑,(三) 开采浅部时滑坡水、老窑水以断层导水及开采后的塌陷裂隙进入矿坑。地质报告采用大井法计算xx矿井涌水量正常209.73m3h,最大274.98m3h。四、开采技术条件 1、瓦斯 区内共有可供评价的瓦斯样240件,构成由浅至深的瓦斯分带变化的资料。瓦斯含量一般在510m3t,随埋藏深度增大而增大,样品实测含量高的,其可靠性高,含量异常低的,或在一个钻孔垂直层序中,上部煤层已出现正常瓦斯,其下又低的现象,可能与样品漏气有关,因此,评价瓦斯含量,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根据地勘资料计算,预计xx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76.57m3/min;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0.4 m3/t,属于高瓦斯矿井。近三年内矿区内浅部煤矿曾发生瓦斯爆炸伤亡事故,因此,按高瓦斯矿井考虑。 2、煤尘爆炸性 经矿区53件煤尘爆炸性试验资料,不具爆炸危险。 根据计算,煤尘爆炸指数为9.715,属无爆炸弱爆炸煤尘。 3、煤的自燃性 老厂矿区煤的变质程度高,煤的着火温度高,煤岩中惰质组含量低,各煤层的自燃性能低,历年来矿区内生产煤矿未发现煤自燃现象和火区。 经二勘区对c2、c3、c7、c8、c9、c13 6层煤各两件煤样自燃趋势的测试结果,以还原样与氧化样燃点之差t衡量,c7煤层t为2735.4、c9和c13各一个样t为29.4、34,属不易自燃级,其余煤层为不自燃级。 4、地温 区内有热泉出露和水温达40以上的自流热水钻孔,表明区内有地温异常存在,而且深部比浅部高,是区域性的地热异常区。 地温增温带地温梯度3100m的异常区,分布在老厂背斜核部断裂带、三勘区大部分(311线以南),四勘区西南部及沿中部至b401背斜轴,呈北东东方向开口的“u”字形,影响到主含煤段,其余中部、北部为低温梯度正常区,四勘区煤层埋深10501500m,将逐步进入正常增温的一级地热区。 5、煤层顶底板 矿床围岩为半坚硬至坚硬工程地质岩组,岩体的完整性及稳定性较好。煤系主含煤段岩层多为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菱铁岩等形成软硬相间的工程地质岩组,岩石完整性好,厚度稳定。各煤层顶板稳固性属较稳固稳固,抗压强度一般在3580mpa之间,有利于开采,也给顶板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但受断层影响,层间结构面较发育,降低了岩石的力学强度,巷道遇这样的结构面时,可能产生局部冒顶、片帮现象。 第二节 地质条件评述 一、勘探程度由于矿井井田跨一、二、四勘区,勘探时间和勘探程度不同,分勘区叙述如下:1、 一勘区 一勘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