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专 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学 院: 机电工程学院 - 2 -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某生产过程的流程如图 3-20 所示。反应器的混合气体经与进料物流换热 后,用循环冷却水将其从 110进一步冷却至 60之后,进入吸收塔吸收其 中的可溶性组分。已知混合气体的流量为 220301,压力为 6.9,kg hmpa 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 0.4,循环水的入口温度为 29,出口的温度为mpa 39,试设计一列管式换热器,完成生产任务。 已知: 混合气体在 8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 密度 3 1 90kg m 定压比热容 1 3.297 p ckj kga 热导率 1 0.0279w ma 粘度 5 1 1.5 10 pa s a 循环水在 34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 3 1 994.3kg m 定压比热容k 1 4.174 p ckj kga 热导率k 1 0.624w ma 粘度 3 1 0.742 10 pa s a - 3 - 目录目录 1、确定设计方案、确定设计方案.- 5 - 1.1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5 - 1.2 流程安排.- 5 - 2、确定物性数据、确定物性数据.- 5 - 3、估算传热面积、估算传热面积.- 6 - 3.1 热流量.- 6 - 3.2 平均传热温差.- 6 - 3.3 传热面积.- 6 - 3.4 冷却水用量 - 6 - 4、工艺结构尺寸、工艺结构尺寸.- 6 - 4.1 管径和管内流速.- 6 - 4.2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6 - 4.3 传热温差校平均正及壳程数.- 7 - 4.4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7 - 4.5 壳体内径.- 7 - 4.6 折流挡板.- 8 - 4.7 其他附件.- 8 - 4.8 接管.- 8 - 5、换热器核算、换热器核算.- 9 - 5.1 热流量核算.- 9 - 5.1.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 9 - 5.1.2管内表面传热系数- 9 - 5.1.3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10 - 5.1.4传热系数- 10 - 5.1.5传热面积裕度- 10 - 5.2 壁温计算.- 10 - 5.3 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11 - 5.3.1管程流体阻力- 11 - 5.3.2壳程阻力- 12 - 5.3.3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 12 - 6、结构设计、结构设计.- 13 - 6.1 浮头管板及钩圈法兰结构设计.- 13 - 6.2 管箱法兰和管箱侧壳体法兰设计 .- 14 - 6.3 管箱结构设计.- 14 - 6.4 固定端管板结构设计.- 15 - 6.5 外头盖法兰、外头盖侧法兰设计 .- 15 - 6.6 外头盖结构设计.- 15 - 6.7 垫片选择.- 15 - - 4 - 6.8 鞍座选用及安装位置确定.- 15 - 6.9 折流板布置.- 16 - 6.10 说明.- 16 - 7、强度设计计算、强度设计计算 .- 16 - 7.1 筒体壁厚计算.- 16 - 7.2 外头盖短节、封头厚度计算.- 17 - 7.3 管箱短节、封头厚度计算.- 17 - 7.4 管箱短节开孔补强校核.- 18 - 7.5 壳体接管开孔补强校核.- 19 - 7.6 固定管板计算.- 20 - 7.7 浮头管板及钩圈.- 21 - 7.8 无折边球封头计算.- 21 - 7.9 浮头法兰计算.- 22 -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23 - - 5 - 1、确定设计方案、确定设计方案 1.1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两流体温的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 110 出口温度 60;冷流体进 口温度 29,出口温度为 39,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 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 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浮头式换热器。 1.2 流程安排流程安排 从两物流的操作压力看,应使混合气体走管程,循环冷却水走壳程。但 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若其流速太低,将会加快污垢增长速度,使换热 器的热流量下降,所以从总体考虑,应使循环水走管程,混和气体走壳程。 2、确定物性数据、确定物性数据 定性温度:对于一般气体和水等低黏度流体,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 口温度的平均值。故壳程混和气体的定性温度为 t= =85 2 60110 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 t=34 2 2939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对混合气体 来说,最可靠的无形数据是实测值。若不具备此条件,则应分别查取混合无 辜组分的有关物性数据,然后按照相应的加和方法求出混和气体的物性数据。 混和气体在 8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 密度 3 1 90kg m 定压比热容 1 3.297 p ckj kga 热导率 1 0.0279w ma 粘度 5 1 1.5 10 pa s a 循环水在 34 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 3 1 994.3kg m 定压比热容k 1 4.174 p ckj kga 热导率k 1 0.624w ma 粘度 3 1 0.742 10 pa s a - 6 - 3、估算传热面积、估算传热面积 3.1 热流量热流量 q1= 111 tcm p =2203013.297(110-60)=3.64107kj/h =10098kw 3.2 平均传热温差平均传热温差 先按照纯逆流计算,得 = m tk3 .48 2960 39110 ln )2960()39110( 3.3 传热面积传热面积 由于壳程气体的压力较高,故可选取较大的 k 值。假设 k=313w/(m2k)则 估算的传热面积为 ap= 21 668 3 .48313 10098000 m tk q m 3.4 冷却水用量冷却水用量 m= ipi tc q 1 1010174 . 4 10098000 3 hkgskg/870855/ 9 . 241 4、工艺结构尺寸、工艺结构尺寸 4.1 管径和管内流速管径和管内流速 选用 252.5 较高级冷拔传热管(碳钢) ,取管内流速u1=1.3m/s。 4.2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可依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 ns=596 3 . 102 . 0 785. 0 3 . 994/9 .241 4 2 2 ud v i 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 l=m nd a so p 3 . 14 596025 . 0 14. 3 668 按单程管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根据本设计实际情况, - 7 - 采用非标设计,现取传热管长 l=7m,则该换热器的管程数为 np=(管程)2 7 3 . 14 l l 传热管总根数 nt=5962=1192(根) 4.3 传热温差校平均正及壳程数传热温差校平均正及壳程数 平均温差校正系数: r=5 2939 60110 tt t-t 12 21 p=124 . 0 29110 2939 tt tt 11 12 按单壳程,双管程结构,查【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原理 (第三版)上 册】:图 5-19 得: 96 . 0 t 平均传热温差 k 46.448.30.96 塑mtm tt 由于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大于 0.8,同时壳程流体流量较大,故取单壳 程合适。 4.4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内均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两侧采用正方形排列。 见【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原理 (第三版)上册】:图 6-13。 取管心距 t=1.25d0,则 t=1.2525=31.2532(mm) 隔板中心到离其最近一排管中心距离: s=t/2+6=32/2+6=22(mm) 各程相邻管的管心距为 44mm。 管束的分程方法,每程各有传热管 596 根,其前后管程中隔板设置和介 质的流通顺序按【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原理 (第三版)上册】:图 6-8 选 取。 4.5 壳体内径壳体内径 采用多管程结构,进行壳体内径估算。取管板利用率 =0.7 ,则壳体内 径为: d=1.05tmmnt13877 . 0/11923205 . 1 / 按卷制壳体的进级档,可取 d=1400mm 筒体直径校核计算: - 8 - 壳体的内径应等于或大于(在浮头式换热器中)管板的直径,所以管 i d 板直径的计算可以决定壳体的内径,其表达式为: e21ntd ci )( 管子按正三角形排列:3912541 . 1n1 . 1n tc 取 e=1.2=1.2 25=30mm 0 d =32 (39-1)+2 30 =1276mm 按壳体直径标准系列尺寸进行圆 i d 整: =1400mm i d 4.6 折流挡板折流挡板 采用圆缺形折流挡板,去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 25%,则切去的 圆缺高度为 h=0.251400=350m,故可 取 h=350mm 取折流板间距 b=0.3d,则 b=0.31400=420mm,可取 b 为 450mm。 折流板数目(块)1414.51 450 7000 1nb 折流板间距 传热管长 折流板圆缺面水平装配,见图:【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原理 (第三版) 上册】:图 6-9。 4.7 其他附件其他附件 拉杆数量与直径选取,本换热器壳体内径为 1400mm,故其拉杆直径为 12 拉杆数量 8,其中长度 5950mm 的六根,5500mm 的两根。 壳程入口处,应设置防冲挡板。 4.8 接管接管 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气体流速为u1=10m/s,则接管内径为 (m)294 . 0 1014. 3 )903600/(2203014 u 4v d1 圆整后可取管内径为 300mm。 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液体流速u2=2.5m/s,则接管内径为 - 9 - (m)352 . 0 5 . 214 . 3 )3 .9943600/(8708554 2 d 圆整后去管内径为 360mm 5、换热器核算、换热器核算 5.1 热流量核算热流量核算 5.1.1 壳程表面传热系数 用克恩法计算,见式【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原理 (第三版) 上册】: 式(5-72a): 14 . 0 3 1 55 . 0 0 1 0 )(prre36 . 0 we d 当量直径,依【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原理 (第三版)上册】:式(5- 73a)得 = e d m d dt o o 02 . 0 025 . 0 14 . 3 025 . 0 785 . 0 032 . 0 2 3 4 42 3 4 22 2 2 壳程流通截面积: m t d bd o o 1378 . 0 ) 32 25 1 (4 . 145. 0)1 (s 壳程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为 smuo/76. 4 1378 . 0 )903600/(220301 571200 105 . 1 9076 . 4 02 . 0 ud re 5 0e o 普朗特数 773. 1 0279 . 0 105 . 110297 . 3 c pr 53 p 粘度校正 1)( 14 . 0 w kmw o 2 3 1 55 . 0 / 3 . 8891773 . 1 571200 02 . 0 0279 . 0 36 . 0 5.1.2 管内表面传热系数 4 . 08 . 0 prre023 . 0 i i i d 管程流体流通截面积: - 10 - 22 1871 . 0 2 1192 02. 0785 . 0 msi 管程流体流速: smui/3 . 1 1871 . 0 ) 3 . 9943600/(870855 雷诺数:34841)10742. 0/(3 .9943 . 102 . 0 re 3 普朗特数: 96 . 4 624 . 0 10742 . 0 10174 . 4 pr 33 k/585896 . 4 34841 02 . 0 624 . 0 023 . 0 24 . 08 . 0 mw i 5.1.3 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原理 (第三版)上册】:表 5-5 取: 管外侧污垢热阻 wkmro/0004 . 0 2 管内侧污垢热阻 wkmri/0006. 0 2 管壁热阻按【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原理 (第三版)上册】:图 5-4 查 得碳钢在该件下的热导率为 50w/(mk)。所以 wkmrw/00005 . 0 50 0025 . 0 2 5.1.4 传热系数 k/394 3 . 891 1 0004. 0 5 .22 2500005 . 0 20 250006 . 0 205858 25 1 ) 1 ( 1 2 mw r d dr d dr d d k o o m ow i oi ii o e 5.1.5 传热面积裕度 计算传热面积 ac: 2 3 1 552 4 .46394 1010098 m tk q a me c 该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为 ap 2 65511927025 . 0 14 . 3 mlnda top 该换热器的面积裕度为 % 7 . 18 552 552655 c cp a aa h - 11 - 传热面积裕度合适,该换热器能够完成生产任务。 5.2 壁温计算壁温计算 因为管壁很薄,而且壁热阻很小,故管壁温度可按式 计算。由于该换热器用循环水冷却,冬季操作时,循环水 nc n m c w w tt t 11 的进口温度将会降低。为确保可靠,取循环冷却水进口温度为 15,出口温 度为 39计算传热管壁温。另外,由于传热管内侧污垢热阻较大,会使传热 管壁温升高,降低了壳体和传热管壁温之差。但在操作初期,污垢热阻较小, 壳体和传热管间壁温差可能较大。计算中,应该按最不利的操作条件考虑, 因此,取两侧污垢热阻为零计算传热管壁温。于是有: nc n m c w w tt t 11 式中液体的平均温度和气体的平均温度分别计算为 m t 0.439+0.615=24.6 m t (110+60)/2=85 m t 5858w/m2k ic 891.3w/m2k oh 传热管平均壁温 6 . 32 3 . 891/15858/1 3 .891/ 6 . 245858/85 w t 壳体壁温,可近似取为壳程流体的平均温度,即 t=85。壳体壁温和传 热管壁温之差为 。 4 . 52 6 . 3285t 该温差较大,故需要设温度补偿装置。由于换热器壳程压力较大,因此, 需选用浮头式换热器较为适宜。 5.3 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5.3.1 管程流体阻力 spsrit fnnppp)( , , 1 s n2np 2 2 u d l p i ii 由 re=34841,传热管对粗糙度 0.01,查莫狄图:【化学工业出版社化 工原理 (第三版)上册】:图 1-27 得,流速ui=1.3m/s,04 . 0 i - 12 - , 所以 3 / 3 . 994mkg papi57.11762 2 3 . 9943 . 1 02 . 0 7 04. 0 2 pa u pr55.2520 2 3 . 1 3 . 994 3 2 22 pap.4428495 . 12)5.525207.511762( 1 管程流体阻力在允许范围之内。 5.3.2 壳程阻力 按式计算 , , ssios nfppp)(1 s n1 s f 流体流经管束的阻力 2 ) 1( 2 o btcoo u nnffp f=0.5 2435 . 0 5712005 228. 0 o f 3811921 . 11 . 1 5 . 0 5 . 0 ttc nn 14 b nsm/76. 4u0 0.50.243538(14+1)=70757pa o p 2 76 . 4 90 2 流体流过折流板缺口的阻力 , b=0.45m , d=1.4m 2 ) 2 5 . 3( 2 o bi u d b np pa41100 2 76. 490 ) 4 . 1 45. 02 5 . 3(14 2 i p 总阻力 70757+41100=1.12pa s p 5 10 由于该换热器壳程流体的操作压力较高,所以壳程流体的阻力也比较适 宜。 5.3.3 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 - 13 - 参数管程壳程 流率870855220301 进/出口温度/29/39110/60 压力/mpa0.46.9 定性温度/3485 密度/(kg/m3)994.390 定压比热容 /kj/(kgk) 4.1743.297 粘度/(pas) 0.742 3 101.5 5 10 热导率(w/mk) 0.6240.0279 物性 普朗特数4.961.773 形式浮头式壳程数1 壳体内径/1400台数1 管径/ 252.5 管心距/32 管长/7000管子排列正三角形 排列 管数目/根1192折流板数/个14 传热面积/655折流板间距/450 设备结构参数 管程数2材质碳钢 主要计算结果管程壳程 流速/(m/s)1.34.76 表面传热系数/w/(5858891.3 - 14 - k) 污垢热阻/(k/w)0.00060.0004 阻力/ mpa0.0430.112 热流量/kw10098 传热温差/k46.4 传热系数/w/(k)394 裕度/%17.7 6、结构设计、结构设计 6.1 浮头管板及钩圈法兰结构设计浮头管板及钩圈法兰结构设计 由于换热器的内径已确定,采用标准内径决、定浮头管板外径及各结构 尺寸(参照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第四 章第一节及 gb151) 。结构尺寸为: 浮头管板外径:mm1390521400b2dd 1i0 浮头管板外径与壳体内径间隙:取(见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mm5b1 课程设计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表 4-16) ; 垫片宽度:按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表 4-16:取 mm16bn 浮头管板密封面宽度: .5mm175 . 1bb n2 浮头法兰和钩圈的内直径: mm135816521400bb2dd n1ifi )()( 浮头法兰和钩圈的外直径: 1480mm80400180dd i0f 外头盖内径: 1500mm1004001100dd i 螺栓中心圆直径: mm14352/14801390/2ddd f00b )()( 其余尺寸见图 6-1。 - 15 - 图 6-1 6.2 管箱法兰和管箱侧壳体法兰设计管箱法兰和管箱侧壳体法兰设计 依工艺条件:管侧压力和壳侧压力中的高值,以及设计温度和公称直径 1400,按 jb4703-92 长颈对焊法标准选取。并确定各结构尺寸,图 6- 1(a)所示。 6.3 管箱结构设计管箱结构设计 选用 b 型封头管箱,因换热器直径较大,且为二管程,其管箱最小长度 可不按流道面积计算,只考虑相邻焊缝间距离计算: mm1297503503771002320hhdc2hl 21gf “ gmin 取管箱长为 1300mm,管道分程隔板厚度取 14mm,管箱结构如图 6- 1(a)所示。 6.4 固定端管板结构设计固定端管板结构设计 依据选定的管箱法兰,管箱侧法兰的结构尺寸,确定固定端管板最大外 径为:d=1506mm;结构如图 6-1(b)所示。 6.5 外头盖法兰、外头盖侧法兰设计外头盖法兰、外头盖侧法兰设计 依工艺条件,壳侧压力、温度及公称直径;按 jb4703-93mm1500dn 长颈法兰标准选取并确定尺寸。 6.6 外头盖结构设计外头盖结构设计 外头盖结构图 6-2 所示。轴向尺寸由浮动管板、钩圈法兰及钩圈强度计 算确定厚度后决定。 - 16 - 图 6-2 图 6-3 6.7 垫片选择垫片选择 a.管箱垫片 根据管程操作条件(循环水压力,温度 34)选 a 0.4mpc 。 石棉橡胶垫。结构尺寸图 6-3 所示: 1400mm.d 1508mm;d b.外头盖垫片 根据壳程操作条件(混合气体,压力,温度 85 a 6.9mp ) ,选缠绕式垫片,垫片(jb4705-92) 缠绕式垫片。c 。 mm1500mm1609 c.浮头垫片 根据管壳程压差,混合气体温度确定垫片为金属包石棉 垫,以浮动管板结构确定垫片结构尺寸为1390mm;厚度为mm1358 3mm;jb4706-92 金属包垫片。 6.8 鞍座选用及安装位置确定鞍座选用及安装位置确定 鞍座选用 jb/t4712-92 鞍座 bi1400-f/s; 安装尺寸如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图 4-44 所示 其中:mm40206700.60.6l0l6700l b , 取:mm1350ll4000mml c cb , 6.9 折流板布置折流板布置 折流板尺寸:外径:;厚度取 8mmmm1392814008dd n 前端折流板距管板的距离至少为 850mm;结构调整为 900mm;图 6- 1(c) 后端折流板距浮动管板的距离至少为 950mm; 实际折流板间距 b=450mm,计算折流板数为 14 块。 6.10 说明说明 在设计中由于给定压力等数及公称直径超出 jb4730-92,长颈对焊法兰 标准范围,对壳体及外头盖法兰无法直接选取标准值,只能进行非标设计强 度计算。 - 17 - 7、强度设计计算、强度设计计算 7.1 筒体壁厚计算筒体壁厚计算 由工艺设计给定设计温度 85,设计压力等于工作压力为 6.9m,选c 。 a p 低合金结构钢板 16卷制,查得材料 85时许用应力;mnrc 。 a t mp163 过程设备设计 (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取焊缝系数=1,腐蚀裕度=1mm;对 16钢板的负偏差=0 2 cmnr 1 c 根据过程设备设计 (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公式(4-13)内压圆 筒计算厚度公式: = 从而 c t ic p2 dp 计算厚度:=mm 3 . 30 .9611632 1400.96 设计厚度:mm 3 . 311 3 . 30c2 d 名义厚度: 圆整取mm 3 . 32c1 dn mm34 n 有效厚度:mm32cc 21ne 水压试验压力: a t ct mp25.681.965.21p5.21p 所选材料的屈服应力 as mp325 水式实验应力校核: a e eit t 93mp1 322 32140025.68 2 dp )()( 水压强度满足 asa mp 5 . 2923251.90.9093mp1 气密试验压力: act .9mp6pp 7.2 外头盖短节、封头厚度计算外头盖短节、封头厚度计算 外头盖内径=1500mm,其余参数同筒体: 短节计算壁厚: s= c t ic p2 dp mm 3 . 32 .9611632 1500.96 短节设计壁厚: - 18 - 3.3mm312.33css 2d 短节名义厚度: 圆整取=36mm34.3mmcss 1dn n s 有效厚度: 3.9mm3ccss 21ne 压力试验应力校核: a e eit t 95mp1 9 . 332 9 . 33150025.68 2 dp )()( 压力试验满足试验要求。 外头盖封头选用标准椭圆封头: 封头计算壁厚: s= c t ic p5 . 02 dp 2.1mm3 .96.5011632 1500.96 封头名义厚度: 33.1mm132.1ccss 21n 取名义厚度与短节等厚: 36mmsn 7.3 管箱短节、封头厚度计算管箱短节、封头厚度计算 s 由工艺设计结构设计参数为:设计温度为 34,设计压力为 0.4m,c 。 a p 选用 16mnr 钢板,材料许用应力,屈服强度,取 a t mp170 as mp345 焊缝系数=0.85,腐蚀裕度=2mm 2 c 计算厚度: s= c t ic p2 dp 1.94mm .405.801702 14000.4 设计厚度: 3.94mm24.91css 2d 名义厚度: 3.94mmcss 1dn 结合考虑开孔补强及结构需要取 8mmsn - 19 - 有效厚度: 6mm2-8ccss 21ne 压力试验强度在这种情况下一定满足。 管箱封头取用厚度与短节相同,取8mmsn 7.4 管箱短节开孔补强校核管箱短节开孔补强校核 开孔补强采用等面积补强法,接管尺寸为,考虑实际情况选 209377 号热轧碳素钢管,=1mm a t mp1309377 2 c 接管计算壁厚: mm 8.60 .405.801302 377.40 p2 dp s c t ic t 接管有效壁厚: 6.65mm0.159-1-9ccss 21ntet 开孔直径: .7mm3635.32292377c2dd i 接管有效补强高度: b=2d=2 363.7=727.4mm 接管外侧有效补强高度: .2mm579.7363dsh nt1 需补强面积:a=d s=363.7 1.94=705.6 2 mm 可以作为补强的面积: 2 e1 .6mm14764.916.7363.4727s)-(sd-ba)()()( 2 ret12 .3mm522170/1308.605.66.2572fst-s2ha)()( 2 21 .6mm705a.91998.3522.61476aa 该接管补强的强度足够,不需另设补强结构。 7.5 壳体接管开孔补强校核壳体接管开孔补强校核 开孔校核采用等面积补强法。选取 20 号热轧碳素钢管12325 钢管许用应力:, =1mm a t mp137 2 c 接管计算壁厚: mm8.97 6.911372 3256.9 p2 dp s c t ic t - 20 - 接管有效壁厚: 9.2mm0.1512-1-12ccss 21ntet 开孔直径: 06.6mm35.101212122325c2dd i )( 接管有效补强厚度: b=2d=2 306.6=613.2mm 接管外侧有效补强高度: 60.7mm1206.63dsh nt1 需要补强面积: a=d=306.6 35.75=10960.95 2 mm 可以作为补强的面积为: 2 e1 383.25mm5.7353706.63613.2)-(d-ba)()()( 2 ret12 119.4mm170/1378.97.2960.72fst-s2ha)()( 尚需另加补强的面积为: 2 214 10458.3mm119.4-383.25-10960.95a-a-aa 补强圈厚度: .3mm36 325 2 . 613 .310458 db a s 0 4 k 实际补强圈与筒体等厚: ; 则另行补强面积:mm38sk 2 0k4 .6mm10951325.261338)d-(bsa)( 22 421 10960.95mmamm5.211454.610951.41195.2383aaa 同时计算焊缝面积后,该开孔补强的强度的足够。 3 a 7.6 固定管板计算固定管板计算 固定管板厚度设计采用 bs 法。假设管板厚度 b=100mm。总换热管数量 n=1254; 一根管壁金属横截面积为: 2222 i 2 0 .6mm1762025 4 dd 4 a)()( 开孔温度削弱系数(双程):.50 两管板间换热管有效长度(除掉两管板厚)l 取 6850mm 计算系数 k: - 21 - 5.814 1006850.50 .61761254 100 1400 2.31 lb na b d 2.31k i 2 k=3.855 接管板筒支考虑,依 k 值查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化学工业 出版社:图 4-45, 图 4-46,图 4-47 得:2.8g-0.65,g, 9 . 2g 321 管板最大应力: a 2ts at mp 4 . 57 07.60 5.60.40.96 1.46 33.20 1gpp p 1 )()()( 或 a 3ts at .2mp101 07.60 .82.40.96 1.46 33.20 1gpp p 1 )()( 筒体内径截面积: 222 i m4 d 4 a 管板上管孔所占的总截面积: 222 0 mm 8 . 61555525 4 1254 d 4 n c 系数.60 1538600 .86155551538600 a c-a 系数.240 .86155551538600 176.61254 c-a an 壳程压力: as .9mp6p 管程压力: al 0.4mpp 当量压差: alsa mp404. 64.201.40.961p-pp)()( 管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贵州科级领导干部选拔考试仿真试题及答案
- 甘南州中考试题及答案
- 工厂机电考试题库及答案
- 日照地理中考试题及答案
- 融创会计笔试题库及答案
- 人资岗位笔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库(妇产科护理学专项)产前检查护理案例分析试附答案
- 2025年“世界知识产权日”线上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
- 2025年畜牧防疫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应急预案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共80题)
- 2024外研版初中英语单词表汇总(七-九年级)中考复习必背
- 《大数据平台部署与运维》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 CT检查设备十大品牌简介
- 英语中的时间表达(示范课例)
- 项目产品研发各阶段质量控制输出文件
- 2021苏教版科学(2017)五年级上册全册全单元知识点总结
- 脊柱外科进修汇报
- 《史记》上册注音版
- 苏州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纲要课程笔记
- 危重症患者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课件
- 《学术英语(综合)》课后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