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扩初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扩初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扩初设计说明书.doc_第3页
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扩初设计说明书.doc_第4页
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扩初设计说明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项目概要1.1项目建设背景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编报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存量增资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通知(内农综办2010151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下达2011年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指标的通知(国农办2010204号)、内蒙古自治区实施细则(试行)(内农综办2009163号)、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转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内农综办200987号)等文件精神,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国和全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围绕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和促进农牧民增收,资金安排向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项目布局向粮食主产区聚焦,大力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范围的要求。为此,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10年立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委托xx县水利局编制xx县xx镇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扩初设计说明书。根据xx县2010年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规划报告。xx县水利局工程技术人员与xx县农业综合开发办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进一步深入拟建项目区进行实地勘测并与项目区群众座谈,经过多方查勘,选择xx县xx镇的三十家子村、二龙村、山前村、南山嘴村四个行政村,规划1.87万亩农田建设高标准示范农田。在此基础上完成了xx县xx镇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扩初设计说明书的编制工作。xx镇位于xx县北部,距xx县政府所在地天义镇26公里,属半平川半丘陵区。北与喀喇沁旗乃林镇毗邻,东与辽宁省建平县太平庄乡接壤,西和小城子镇为邻,南与大明镇、天义镇接界;地理坐标为东经11915,北纬4147。xx县是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重点县之一,也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旗县。xx镇是以农业为主的乡镇,是xx县重点产粮区之一,农业是该镇的主导产业。项目区规划面积1.87万亩,其中三十家子村0.47万亩、二龙村0.46万亩、山前村0.35万亩、南山嘴村0.59万亩万亩。项目区耕地集中连片,水土资源丰富,周边环境及交通相对较好,区位优势明显,由于缺乏水利设施,中低产田面积多,粮食增产潜力大;规划的区域,特色明显、上规模的优势产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有坚实的基础;项目区有相对稳定的农业科研技术力量为支撑,有较高科技含量的技术和优良品种;项目区耕作方式先进,项目区乡镇对农业综合开发积极性很高,项目区98%以上的农户同意实施项目,愿意承担项目建设所需要的筹资投劳任务。xx镇曾在1996年实施过农业综合开发,但是,由于投资少,建设标准低,建设面积小且地块分散,原有的井大部分报废,现有的32眼井大部分都是农民自费打的,但机电井配套不全,难以保证灌溉用水,效益衰减,当地农民群众要求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特别是对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愿望非常强烈。同时,xx县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具有较强的地方财政配套能力和支农资金整合能力,因此,xx县无论从客观因素还是工作方面,都具备示范县的入选条件,所以将xx县xx镇的三十家子村、二龙村、山前村、南山嘴村四个行政村,作为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是适宜的。1.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位于xx镇的三十家子村、二龙村、山前村、南山嘴村。建设高标准农田1.87万亩。其中,作物种植面积17645亩;林网623亩,其中旧农田防护林整治546亩,新造农田防护林77亩;田间道路432亩。灌溉方式采用膜下滴灌。滴灌面积16450亩。项目区规划机电井92眼,其中新打机电井62眼,旧井维修30眼;配套水泵92台套;新建井房92座;埋设地下输水管道110.533公里,地上铺设支管道225.576公里,滴管带1176.768公里。新增变压器39台,其中50kva变压器13台,80kva变压器26台;架设高、低压输电线路53.7km,其中高压线路8.7km,低压线路45km;新修农田作业路57.6km.详见xx县xx镇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汇总表1-1。建设工期为12个月,从2011年5月-2012年4月底结束。3宁城县汐子镇2011年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扩初设计说明书表1-1 xx县xx镇 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汇总表- 4 -宁城县水利局项目区建设面积(亩)机电井(眼)管道(米)电力工程(km、台)机泵井房合计膜下滴灌旧林网整治新建林网田间路总计新打井维修井pyc-u160pvc-u110pe60高压线低压线8050台座变压器变压器80m350m3xx镇合计18700164505467743292623010507754762255768.745261384892三十家子470039291751011423158215085476596421.4117415823二龙460042491335812214828186521741.76.5322222山前35002604165101101711616429306821.99531717南山嘴590056682847943022838954830783.718.51143030宁城县汐子镇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扩初设计说明书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项目区工程投资主要由水源工程投资、田间工程投资及其它费用组成,工程总投资2404.5万元,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投资政策,资金来源于财政投资和群众自筹,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603万元,地方财政资金641.2万元,群众自筹160.3万元。详细资金筹措见资金筹措表1-2。表1-2 资金筹措表 单位:万元项目总投资财 政 资 金自筹资金合计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小计投工投劳小计省级地级2011年2404.52244.21603641.2577.0864.12160.3160.31.4效益项目实施完成后,可新增灌溉面积8645亩,改善灌溉面积9000亩,农田灌溉采用节水灌溉方式,作物种植以玉米为主,全部实现高标准,并全部实现良种化,种植玉米,按亩增产250kg计算,年可增产粮食441万kg,玉米单价按1.5元/kg计算,每亩增收375元,年可增收662万元。增加秸杆330万公斤,秸秆单价按0.1元/公斤计算,年增加产值33万元。每年可增加产值总计695万元。1.5组织领导和管理为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县政府将组成以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为主,水利、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参加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论证和实地踏查,优中选优,择优立项。项目区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各相关站所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协调工作,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项目建成后,镇政府水管站负责项目技术指导工作,工程竣工后形成的固定资产根据实际情况,由村委会管理。由村委会组织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引导农民参与灌溉用水管理,由用水协会进行日常用水管理及灌溉工程的维护。农田防护林一次性拍卖到农户,落实各项工程的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实现责、权、利的统一。2 项目区概况2.1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及范围xx镇位于xx县北部,镇政府距xx县政府所在地26公里。该镇北与喀喇沁旗乃林镇毗邻,东与辽宁省建平县太平庄乡接壤,西与小城子镇为邻,南与大明镇、天义镇接界;地处东经11915,北纬4147的地理坐标系上。总土地面积51.01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27.95万亩。2.1.2水文气象项目区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蒸发量大,降雨集中,自然灾害多,旱、洪、雹、霜、虫等灾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以旱灾发生频率最高。冬季干燥少雪,多偏北大风,春季干旱少雨,多东南风。多年平均降雨量425.5毫米,降水年内分配不均,70%集中在68月份,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历年最大降雨807毫米,最小降雨214毫米,变幅达593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1800毫米(20厘米蒸发皿)。多年平均气温6.7,最高气温达40.3,最低气温达到-28,年最大温差68,大于10积温达2500以上。土层封冻期一般为6个月,十一月末结冻,翌年4月上旬化通,最大冻层深度1.70米。平均风速为3米/秒,最大风速达32.7米/秒,汛期最大风速14米/秒,无霜期125135天。2.1.3地形、地貌及土壤项目区位于老哈河一级阶地上,地势平缓,地形总趋势是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有部分属于坡耕地。海拔高度在525米575米之间。土壤为褐土,有机质含量1%,全氮含量0.050.075%,土壤环境符合gb15618标准。2.1.4水资源根据水资源评价计算分析,本项目范围内50%地下水补给量为867.19万m3/a, 85%地下水补给量为668.41万m3/a。依据区域含水层埋深、厚度、岩性特征及开采条件,确定地下水开采系数为0.75,50%地下水可开采量为650.39万m3/a。85%地下水可开采量为501.31万m3/a。项目区东侧为老哈河,流域面积为303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0.978亿立米。项目区内地下水水质普遍较好。水化学类型多为hco3.ca,在玄武岩分布区、山丘区边缘地带,水化学类型呈hco3.na、hco3.ca。矿化度一般小于0.5g/l。据物探资料,并结合以前钻井资料分析,该项目区可钻井深度35-45米之间,含水层深度达15-25m,埋藏深度5-10m之间,单井出水量达50-80m3/h,矿化度小于0.5g/l,水质良好,能够满足农田灌溉需要。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全镇总土地面积51.015万亩,共有耕地27.95万亩,其中,水浇地为15.57万亩,80%为中低产田。有林面积13.36万亩,人工草地3.17万亩。项目区耕地面积39214亩。水浇地为9000亩。项目区内水土资源丰富,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老化、落后,大部分农田得不到允分灌溉。若将这部分农田建设成高标准农田,达到田地平整、水利设施配套、科技先进适用。既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又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稳步提高粮食的产量。由此可见,项目区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巨大优势,开发潜力很大。2.1.6自然灾害干旱是本项目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本区降水年际与季节变化较大,是造成旱灾的主要因素。降水变化大,保证率低,因而干旱的发生率较高。干旱强度是伏旱最大,初夏旱次之,秋旱重于春旱。季节连旱最多,一般春、初夏连旱和伏、秋连旱较普遍,四季连旱较少。初夏旱和伏旱期间,此时作物进入旺盛生长期,需水量大,且气温高,蒸发旺盛,因而对农作物的危害也最为严重。2.2社会经济状况2.2.1人口及劳力xx镇共辖34个行政村,26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92万人,其中劳动力3.43万人。本次规划项目区涉及四个村行政村40个村民小组,3124户,人口12368人,劳动力5910人。2.2.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位于xx镇的三十家子村、二龙村、山前村、南山嘴村。项目区总土地面积72670亩。总耕地面积39214亩,林地面积24864亩,草地面积4210亩。其中三十家子村有耕地面积9525亩,林地面积5594亩,草地面积1011亩。二龙村有耕地面积7327亩,林地面积3195亩,草地面积478亩。山前村有耕地面积9362亩,林地面积4174亩,草地面积1061亩。南山嘴村有耕地面积7812亩,林地面积7189亩,草地面积603亩。丛家窝铺村有耕地面积5188亩,林地面积4712亩,草地面积1057亩。详见项目区社会基本情况统计表2-1。表2-1 项目区社会基本情况统计表项目区村民小组(个)户数(户)农业人口(人)劳动力(口人)耕地面积(亩)林地面积(亩)草地面积(亩)人均收入(元)汐子镇合计403124123685910392142486442104900三十家子9715280716109525559410115539二龙884933841350732731954784740山前845117939009362417410614740南山嘴856922241100781271896034740丛家窝铺7540216095051884712105747402.2.3农业生产水平由于传统的耕作比较粗放,农田设施不配套,设备老化,井管淤积严重或报废,农田得不到及时充分灌溉,农业产量低而不稳。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xx镇是农业大镇,乡镇企业有塞飞亚集团、纸箱厂等。地方财政收入以农业为主,农民人均年收入为4900元。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xx镇政府农口各站均能对口服务,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健全。2.3基础设施2.3.1项目区水利骨干工程现状项目区内现有机电井32眼。大多数是农民自费打井,成井质量较差或配套不完善,出水量达不到设计要求,难以保证灌溉用水。2.3.2田间工程现状项目区现在的田间工程不配套,农民灌溉基本以大水漫灌为主。2.3.3农业机具及农机服务设施现农业作业靠少量农用拖拉机进行部分种植机械作业,服务设施较单一,缺少规范的一整套的服务体系。2.3.4交通与电力项目区中部有“叶赤”铁路、“天平”公路通过,项目区各村间也有简易公路相通,对外交通较为便利。但田间道路多为土路,且互不相通,大型农机无法进入田间作业,运输难,制约着项目区农业的发展。项目区内有高压线路通过,居民点内有高压线架至项目区边缘,也可方便地接入项目区,能够满足项目区建设的用电要求。且农村电网改造已完成,电质稳定,电量充足。项目区内现有变压器6台。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影响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项目区所涉及的各村经济水平较低,农业生产投入较少,生产技术落后,现有耕地的利用程度很低。(2)项目区内缺少水利灌溉工程,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现有的水利、林网和交通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和布局,有效防范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土地得不到有效的集约利用,土地的经营规模受到一定的制约,经济效益低下。(3)受资金短缺等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项目区土地以前基本上没有进行过上规模、高起点的开发治理,大水漫灌,水的利用率较低,致使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严重制约了农业的高效发展。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农业综合开发是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一项重大措施,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1)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增加农民收入水平的需要。项目区现有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设面积小且地块分散,原有农灌井也基本报废,其中现有的32眼井都是农民自愿打的,但机电井配套不全,灌溉水利用率低,水量损失严重,供水保证率低下,效益衰减。当地农民群众要求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特别是对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愿望非常强烈。为此,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对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变十年九旱、农业生产水平低而不稳、群众生活贫困的老少边穷地区面貌非常重要,可稳定、幅度较大的提高农民的收入,同时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促进该地区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非常必要。(2)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的需要xx镇是xx县重要的产粮大镇,耕地是当地群众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农业是当地的主导产业。然而,项目所在地区处于干旱缺水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差,致使项目区大部分农田作物单产较低,导致农民广种薄收,群众生产积极性下降。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在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可达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的目的。(3)建立节水型社会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xx县是农业大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农业用水是全县用水的第一大户,占总用水量的87%,因此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唯一途径。如何对现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通过实施节水战略,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利用效益,发展节水型农业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通过本项目的建设,提高水的利用率,从而达到水资源的合理调配。(4)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项目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是进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配套林网工程,营造防护林,增加了植被覆盖面积,使水土流失及风沙得到防护和治理,起到保护农田,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的作用。二是通过配套灌溉设施,可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水利用率,节约用水,为巩固和扩大节水灌溉面积,使有限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和保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将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建设高标准、高技术含量、高效益的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区,发挥示范推动作用,真正让农民在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设中得到实惠。促进本地区农业生产向高起点、高科技含量、高效益方向发展。(1)水源条件满足要求。项目区地下水储量丰富,单井出水量5080m3/h,水质良好,满足项目区灌溉用水。(2)项目区地域开阔,土质肥沃,自然条件好,农、牧、林三业已形成协调发展的格局,对农业生产的发展非常有利,适于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土壤质地适宜种植玉米等农作物。(3)农村政策落实到位。随着中央对农村政策倾斜的深入,特别是免除农业税,粮食直补政策在农村的落实,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农民种粮的意愿和积极性明显提高。(4)经济效益显著。粮食直补改革后,农民的市场意识明显增强,能够自觉选用适销对路品种,特别是放开购销市场后,优质品种粮食和普通品种粮食的价格完全拉开,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优质粮的积极性。同时农民通过增加产量增加收入,经过开发以后,种植优质玉米每亩比旱作物增产250公斤,而且农民种粮销售基本有保证,价格也呈现上涨趋势。(5)xx镇农口服务体系完善,技术力量雄厚,各项服务功能较强,项目建设具有充分的技术保证。通过技术培训,使项目区受益农户每户有一个懂技术、会管理的人。(6)领导重视、农民积极性高涨。xx县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具有较强的地方财政配套能力和支农资金整合能力。xx镇党委政府一直很重视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农民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盼望已久,承诺出资、投劳。水、土、田、林、路一体化,不仅效益显著,而且迎合农民的种植习惯,更省工省时,不需要投入过多的劳力,即可收获。此次进行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前期调查时,项目区干部群众对原有报废机电井进行更新、水电设备更换要求强烈,希望能够彻底解决项目区农业灌溉用水问题,改变灌水不足的局面。4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项目区水资源由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4.1.1项目区地表水资源量4.1.1项目区地表水资源量项目区位于老哈河上游的左岸,控制流域面积303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0.978亿立米。不参与本次规划供需平衡分析。4.1.2项目区地下水资源量4.1.2.1、计算原则本次项目全部使用地下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资源评价守则slt2381999、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xx县井灌区规划报告、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资源调查和评价成果报告,赤峰市xx县天义镇饮水安全水源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通辽市水利勘察设计院,2006年3月)等提供的标准和数据计算。4.1.2.2、计算分区综合考虑水系、水文地质单元以及行政区划,本次项目区水资源计算区以行政区划为单位。计算区内含水层基本稳定,可视为一个含水层组,概化为均质、水平无越流、无压,有垂直补给的潜水含水层,其水流规律符合达西定律。论证区边界以丛家窝铺村南断面为潜流流入补给边界,南山咀村北断面为下游排泄边界,含水层底板为隔水边界,以老哈河为东边界,也是侧向补给边界。计算区宽约5公里,长约9.7公里,面积约48平方公里。4.1.2.3补给、排泄条件根据水文地质条件,本区的补给项主要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而排泄途径有出口断面的径流流出,潜水蒸发,人工开采。水资源论证方案采用水量均衡法,其中大气降雨补给量、潜水蒸发等用系数法计算;地下潜流排泄量采用断面法计算,人畜饮水和工业用水量采用调查统计法计算。4.1.2.4、参数确定由于论证区与天义镇接壤,其地层、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基本一致,故参数选取参照赤峰市xx县天义镇饮水安全水源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通辽市水利勘察设计院,2006年3月)并略做调整. 大气降水入渗系数()河谷平原入渗系数为1=0.19。丘陵区为2=0.14。 给水度()含水层岩性以砂砾石为主,与同河流域类似。因此,根据经验值并参考xx县地区的给水度值,最终确定给水度为0.16。水位变动带的给水度统一取0.08。 渗透系数(k)根据七一0部队1:20万(建平幅)区域水文地质报告中钻孔资料和本水源地水井资料涌水量分析、确定地下潜流渗透系数为上游补给断面k=46.0m/d,下游排泄断面为k=50.0m/d水力坡度为i=0.0035。侧向补给断面为k=15.0m/d,i=0.005。 影响半径(r)根据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的计算结果并参考当地用水井的抽水经验值,最终确定影响半径为200m。 蒸发系数(c)根据本区水文地质条件,由于潜水蒸发极限埋深在5m以上,故蒸发量忽略不计。4.1.2.5、地下水资源量计算(1)补给量大气降水入渗量选用论证范围内及附近雨量站即天义气象站历年实测降水量降雨资料,计算论证范围内的平均雨量。计算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25.5mm。根据cv=0.28(取 0.3),cs=2.5cv计算出50%、85%的降雨量见表4-1、表4-2。q入渗=0.11xf1式中:q入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104m3/a;1山间河谷降水入渗系数取0.19;丘陵区为2=0.14。x降雨量,mm;f1山间河谷计算区面积km2。大气降水补给量计算见表4-14-2。表4-1 50%大气降水补给量计算表计算区入渗系数面积(km2)50%降水量(mm)50%降水入渗补给量(万4m3/a)山间河谷(i)0.1943412.7337.18丘 陵 区0.145.5412.731.61合计48.5368.79表4-2 85%大气降水补给量计算表计算区入渗系数面积(km2)85%设计降水水量(mm)85%降水入渗补给量(万m3/a)山间河谷0.1943241.3197.14丘 陵 区0.145.5241.325.08合 计48.5222.22上游地下径流流入量在上游断面,地下水以地下径流方式流入区内。q=0.0365kibh式中:q潜流流出量,104m3/年;k含水层渗透系数,m/d;i水力坡度;b计算断面平均宽度,m;h计算断面含水层平均厚度,m;计算结果见表4-3。表4-3 地下径流流入量计算表年份断面宽度(m)含水层厚度(m)水力坡度渗透系数(m/d)径流量104m3/a50%1500230.003546202.785%1300210.003546160.4河流渗漏补给量因本项目区河道长度较短,河流渗漏量较小,本项目忽略不计侧向补给量q侧=0.0365kibh式中:q侧地下侧向补给量,104m3/年;k含水层渗透系数,m/d;i水力坡度;取0.005;b计算断面平均宽度,m;h计算断面含水层平均厚度,m;计算结果见表4-4。表4-4 侧向补给量计算表年份断面宽度(m)含水层厚度(m)水力坡度渗透系数(m/d)径流量104m3/a50%6000180.00515295.785%5800180.00515285.79地下水总补给量计算结果见表4-5。表4-5 地下水总补给量计算汇总表年份补给量(104m3/年)降水入渗地下径流侧向补给合计50%368.79202.7295.7867.1985%222.22160.4285.79668.41(2)排泄量 地下径流流出量在河谷出口断面,地下水以地下径流方式流出区外。q=0.0365kibh式中:q地下潜流流出量,104m3/年;k含水层渗透系数,m/d;i水力坡度;b计算断面平均宽度,m;h计算断面含水层平均厚度,m。计算结果见表4-6。表4-6 地下径流排泄量计算表年份断面宽度(m)含水层厚度(m)水力坡度渗透系数(m/d)径流量104m3/a50%3000200.003550.0383.2585%2400180.003550.0275.94 潜水蒸发量不计 地下水开采量经调查,论证范围目前主要开采项目有:人畜饮水及农业灌溉开采用水。2011年计算区人畜用水量为30.35万m3/a。2011年规划节水灌溉面积1.7万亩, 全部为膜下滴灌,灌溉定额为p=50%为51 m3/亩,p=85%为145 m3/亩。由此计算农业灌溉用水见下表。q农灌开采=fw式中:q农灌开采农田灌溉用水量,104 m3;f灌溉面积104亩;w灌溉定额,m3/亩;计算结果见表4-7。表4-7 农田灌溉开采量计算表年分灌水定额(m3/亩)灌溉面积(万亩)q农灌开采(万m3)50%521.788.485%1451.7246.5总排泄量将现状年各项排泄量计算成果汇总于表4-8。表4-8 排泄量计算汇总表年份排泄量(104m3/年)地下径流人畜用水农业灌溉合计50%规划383.2530.3588.450285%规划275.9430.35246.5552.79(3)均衡分析均衡期取两个水文年50%、85%频率计算,结果见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补给大于排泄,表明项目区域地下水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在一个较长时间中能够达到动态平衡状态。均衡分析见表4-9。表4-9 补排均衡分析表设计保证率50%85%补给量总补给量(104m3/a)867.19668.41排泄量总排泄量(104m3/a)502552.79补、排泄差(104m3/a)365.19115.62 (4)项目区地下水可开采量通过以上的计算分析,本项目范围内50%地下水补给量为867.19万m3/a, 85%地下水补给量为668.41万m3/a。依据区域含水层埋深、厚度、岩性特征及开采条件,确定地下水开采系数为0.75,50%地下水可开采量为650.39万m3/a。85%地下水可开采量为501.31万m3/a。4.2供需平衡分区项目按现状与规划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综合考虑水系及行政区划等因素确定平衡区为项目区,按项目区进行计算,水平衡按50%、85%的灌溉保证率要求,采用p=50%,p=85%水文频率下进行供需分析。4.3项目区现状水利工程可供水量、需水量及供需平衡情况4.3.1现状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有人饮供水工程为自备水井,供水量可满足人畜需水量,即人饮供水量为30.35万m3。现状灌溉水源井32眼,可供水量168万m3。总供水量198.35万m3。4.3.2现状需水量(1)农村人畜需水量依内蒙古自治区行业用水定额标准db15/t385-2003,农村自备水井供水30l/人日,大小畜平均按40l/头只日。项目区现有人口12368人,牲畜11510头只。农村人畜需水量计算见下表4-10。表4-10 人畜用水量计算表 单位:万m3/a项目现状水平年备注数量用水量人口数(人)1236813.54牲畜数(头只)1151016.80人畜用水量合计30.35(2)现状灌溉需水量项目区现状水浇地0.9万亩,按灌溉定额150m3/亩,现状播前灌水定额80立米/亩。现状灌溉需水量207万m3。4.3.3现状供需平衡情况项目区现状供需平衡分析见表4-11。表4-11 项目区现状供需平衡分析表 单位:万m3/a项目现状井供水量需水量余缺水量(+,-)人畜需水量生育期需水量播前需水量合计项目区198.3530.3513572237.35-38.99由上表可见,项目区现状工程供水量不能满足现状水浇地的需水要求,只能达到非充分灌溉。4.4规划可供水量、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4.4.1规划可供水量人饮供水工程为自备水井,供水量可满足人畜需水量,即人饮供水量为30.35万m3。规划灌溉水源井92眼,可供水量412.65万m3。总供水量443.00万m3。4.4.2规划需水量预测(1)灌溉模式项目区规划作物为优质玉米,作物需水量据赤峰市水利灌溉研究所成果和当地同类作物试验资料确定。节水灌溉模式的主导思想是满足作物的生育期需水量要求。具体原则是用作物各生育期需水量减去同期有效降水量,缺多少补多少。项目区地处xx县北部,距县城天义镇26公里,选天义气象站作为代表站。节水灌溉模式以天义气象站(1955-2004年)50年降雨实测资料为依据,进行年降雨分析频率分析,选定典型年,模拟生育期有效降雨(5mm不计),根据不同作物生育期不同的需水量和需水强度,确定灌水时间、灌水定额及轮灌周期。(2)生育期设计有效降雨计算本地区降雨量小,蒸发强烈,降雨量年际、年内分配不均,干旱严重,根据作物生育需水量及多年降雨量情况,推算灌溉定额。天义气象站生育期有效降雨量多年平均值=385.2mmcv=0.28(取 0.3) cs=2.5cv设计生育期有效降雨量计算见表4-12。表4-12 设计降雨月分配表 单位:mm月份56789合计50%设计年有效降雨79.4648.66164.5359.3513.93335.9385%设计年有效降雨66.32 45.16 55.49 24.22 4.53 195.74 (3)灌溉需水量大田玉米灌溉全生育期需水量为343 m3/亩(515mm/亩),采用膜下滴灌,水分蒸发量大幅降低,玉米全生育期需水量为275 m3/亩。膜下滴灌玉米灌溉制度见表4-13。 表4-13 膜下滴灌玉米灌溉制度表作物名称需水量(m3/亩)生育期有效降雨(m3/亩)灌水定额(m3/亩)灌水次数灌溉定额(m3/亩)前期后期玉米p=50%275.02249212351p=85%275.0130.518.52167145项目区规划面积1.87万亩,其中:林网占地面积623亩,农田路占地面积432亩,作物灌溉面积17645亩。设计作物种植玉米,全部井灌,灌溉水利用系数依据规范大于 0.9。项目区各区不同频率下灌溉需水量见表4-14。表4-14 项目区不同频率下灌溉需水量 单位:万m3内容项目区种植面积(亩)p=50%灌溉需水量p=85%灌溉需水量项目区1764599.99284.28农业灌溉分春秋汇地定额和作物全生育期灌溉定额。春秋汇地灌水定额(播前灌水定额)。根据经验,春秋汇地灌水定额采用70 m3/亩。该用水由老哈河侧向补给。 4.4.3规划供需平衡分析根据项目区总需水量和可供水量,列表进行供需平衡分析计算。详见表4-15。28宁城县水利局宁城县汐子镇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扩初设计说明书表4-15 项目区规划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表 单位:万立米保证率地下水可开采量可供水量需(用)水量余缺水量合计地下水重复水合计地下水地表水合计农村生活农业用水+-人牲畜生育期播前规划50%650.39650.39443443253.8513.5416.8099.99123.52189.15规划85%501.31501.31443443438.1413.5416.80284.28123.524.86根据项目区总需水量和可供水量进行供需平衡分析,项目区规划面积1.87万亩(灌溉面积1.7645万亩按85%保证率灌溉玉米,项目区工程供水量满足需水量,工程供水量小于地下水可开采量,余水58.31万m3。29宁城县水利局宁城县汐子镇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扩初设计说明书5规划设计5.1指导思想项目设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集中连片、规模推进。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应用先进的农艺措施,加强科技培训,实施新工艺、新技术耕作方式,努力提高项目建设的科技含量,体现现代农业的生产模式。同时强化农业生产辅助设施的建设,配套好供电设施,平整土地,推广畦田耕作方式,建设标准农田作业路,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将中低产田改造为高标准农田。工程建成后,项目区种植高产、优质的玉米,实现粮食高产稳产的目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5.2选项原则(1)坚持按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集中安排在粮食主产区的产粮大乡。采取“集中力量,重点投入,连片开发”的治理方式,加大规模开发力度,确保治理区域相对集中,力争治理一片,成效一片,发挥效益一片,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2)优先发展水土资源条件好,开发潜力大,配套能力强,农民积极性高的地区。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农民群众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管护主体”。5.3建设标准(1)综合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应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取得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农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按照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综合配套措施,进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使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管相通、路相连、旱能灌,基本实现园田化。同时,落实工程管护责任,健全管护机制,确保建成工程长期发挥效益。(2)水利标准水泵出水量,输水管道直径、间距,出水栓间距,滴灌带长度、间距,喷灌臂长、间距等各项水利措施建设标准应符合水利部门制定的有关规程、规范和标准。1).灌溉系统完善,灌溉用水有保证。灌溉水质符合k18标准,灌溉制度合理,灌水方法先进。2).滴灌工程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85%。3).滴灌灌溉水利用系数不应低于0.9。4).输水、配水(管道),管道输水的干、支两级固定管道长度设定合理。水泵、管道、出水口等综合配套,便民利农。积极推广先进节水技术,提高项目区节水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5).项目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宏观上实行总量控制,微观上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积极推行农民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模式,配备必要的量水设施,按用水量和核准的水价收取水费,以管理促节水。(3)农业措施标准1)农田工程。(1).土地平整,集中连片。田(地)块要以田间道路为基准结合土地整形等措施形成格田,以适应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田块长300-500米,宽200-400米。田间道路为路面宽5米。新造林林网宽4米。2)土壤改良。(1).通过施用农家肥、秸秆还田、深松技术等措施,使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2).改造瘠薄地要加厚土层,达到50厘米以上,其中耕作层达到20厘米以上。3)良种繁育与推广。建立优质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区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4)农业机械化。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4)田间道路标准1)布局合理,顺直通畅。田间道路分为干道、支路两级。干道分机耕道和耕作道:机耕道要与乡、村公路连接;耕作道要与机耕道或乡村公路连接。保证畅通,满足农产品运输和中型以上农业机械的通行。2)工程布置。田间道路建设要科学设计,突出节约土地,建设标准合理实用。机耕道原则上要形成环路,间距400-500米。(5)林业措施标准1)因地制宜地采取林业措施,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达到当地林业部门规定的标准。农田防护林株、间距为2米,林网设计宽度4米。2)项目区内主要道路外侧,原有林网进行改造、抚育。没有林网要适时、适地、适树进行植树造林。3)新造人工造林树种一般应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速生丰产林木杨树,苗木胸径达到3cm,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90%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6)科技措施标准1)技术推广。在项目建设期间,推广2项以上先进适用技术,重点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2)技术培训。(1).在项目建设期间,对项目区受益农户进行优良品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插、机耕和机收,节水灌溉等先进适用技术培训。(2).要加强对项目区乡村干部、技术员、财务人员和受益农户在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及工程质量监管方面的培训,使其熟悉有关资金和项目管理方面的要求,更好地完成项目建设任务。2)扶持农技服务组织。在有条件且需要的项目区,积极扶持现有农技服务体系,重点支持具有技术推广服务功能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为其购置仪器设备、补助适量服务经费等方式,明确其在项目建设中的具体任务,并严格进行考核。 (7)林业措施1)、田间道路内侧没有农田防护林的,要适时、适地、适树进行植树造林。2)、原有农田防护林带宽12米,行距3米,株距2米,胸径12-20厘米。需做树盘,抚育。3)、新造林网树种一般应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速生丰产林木和具有观赏价值的绿化树,林网宽4米,行、株间距2米。苗木胸径达到3cm,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90%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5.4建设规模xx镇的三十家子村、二龙村、山前村、南山嘴村建设高标准农田1.87万亩。其中,三十家子村4700亩、二龙村4600亩、山前村3500亩、南山嘴村5900亩。灌溉方式采用膜下滴灌。其中滴灌面积16450亩。道路、林网占地2250亩。5.5规划布局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利用效益,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赤峰市市政府的精神,本次项目全部实施膜下滴灌玉米。规划16450亩膜下滴灌。在三十家子布置3929亩膜下滴灌玉米,二龙布置4249亩膜下滴灌,山前布置2604亩膜下滴灌,南山嘴布置5668亩膜下滴灌玉米。5.6技术设计方案5.6.1滴灌典型地块选择根据项目区地形、地块条件以及井的出水流量,并考虑有代表性,选2种地块做滴灌典型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