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若干思考—基于甘肃省平凉市农村养老的典型调查.doc_第1页
对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若干思考—基于甘肃省平凉市农村养老的典型调查.doc_第2页
对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若干思考—基于甘肃省平凉市农村养老的典型调查.doc_第3页
对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若干思考—基于甘肃省平凉市农村养老的典型调查.doc_第4页
对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若干思考—基于甘肃省平凉市农村养老的典型调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 等 教 育 自 学 考 试 毕 业 论 文对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若干思考 基于甘肃省平凉市农村养老的典型调查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论文本科论文xx专业 对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若干思考 基于甘肃省平凉市农村养老的典型调查some thinking of our country rural old-age problembased on typical investigation of rural pension of pingliang city ,gansu province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目 录内容摘要 (4)引 言 (4)一、甘肃省平凉市农村养老现状(5)(一)何家村老龄人口规模及养老状况(5)(二)何家村王家洼组老龄人口规模及养老状况(5)(三)何家村王家洼组老年人生活状况(6)二、农村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主要原因在调查资料基础上的分析 (7)(一)农村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 (7)(二)农村养老问题的主要原因 (9)三、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现实意义与具体措施 (10)(一)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现实意义 (10)(二)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具体建议 (11)参 考 文 献 (13)致谢(14)对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若干思考 基于甘肃省平凉市农村养老的典型调查 摘 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农村养老问题尤为严重。目前,国家对农村养老已经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一系列养老政策措施逐步实施,但除了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的农村养老状况改善较大以外,我国很多省份的农村养老依然面临严峻的形势。关注农村养老问题一方面是为了了解我国农村养老发展的现状,认清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思考农村养老未来的出路并提出建议与措施,以便能够在解决实施难问题上提供一些方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现状,促进农村养老事业的持续发展。本文以对甘肃省平凉市农村养老的调查资料为基础,试图对我国农村养老的现状、问题以及出路等作以探究。 关键词 农村养老 现状及原因分析 解决措施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0.32%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随着全国人口平均寿命的不断提高,生育率的控制,独生子女家庭的出现,家庭小型化的加速,农村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已达10.33%(联合国公布的老龄化基准线为10%),老年抚养比为9.9%;200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2%,老年抚养比为11.3%;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人,占总人口的8.87%,全国平均老年抚养比为13.24%。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老年抚养比上升3.34个百分点,2010年我国农村人口数为6.74亿人,城镇人口数为6.66亿人。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比城镇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这种人口老龄化的不均衡导致我国人口发展呈现“未富先老”,农村养老状况堪忧。因此我们应当积极着手从各方面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健全农村养老长效机制,加大养老覆盖面。一、甘肃省平凉市农村养老现状由于本人一直致力于农村基层工作,2012年上半年对家乡平凉市泾川县何家村养老情况进行了实地访问调查,调查取得的基本资料如下:(一)何家村老龄人口规模及养老状况表21 何家村老龄人口统计(以60岁及以上年龄为标准)户数(户)人口总数(人)老人总数(人)老人占人口总数的比例(%)44019232321206表22 何家村社会保障政策实施情况统计社会保障政策参与人数(人)占老龄人总人口比例(%)备注五保五保是指无子女,无直系亲属,无赡养人无劳动能力且无任何经济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满16 周岁的未成年人。451.1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凡具有常住农业人口,上年度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常住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7824.4新农合43095.56(二)何家村王家洼组老龄人口规模及养老状况表23 王家洼组老龄人口统计户数(户)人口总数(人)老人总数(人)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老年抚养比(%)432043215.721.2表24 王家洼组社会保障老政策实施情况社会保障政策参保人数(人)占老年人总人口比例(%)五保13最低生活保障7822新农合3196.9此外还有:救济款;主要针对农村困难户,如因疾病、事故造成的经济困难户等,没有固定名额,救济金额按上级拨款金额和审批的人数进行分配。针对60岁以上老人办理的“老年证”。主要作用是在旅游、乘坐公交车等方面给老人一定的优惠。但“老年证”名不副实,老年人持“老年证”应该享受的优惠政策享受不到,“老年证”对他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何家村王家洼组老年人生活状况1、住宿情况32位老人中有27位老人和儿子居住在一起,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老人的住宿条件相对较好,伙食也较好,患病就医也有一定保障;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老人的住宿条件较差,除了保证其基本住宿以外,这种家庭老人的生活只能说是满足了温饱,而患病就医、享受幸福安逸的晚年是很困难的。2、日常生活在和某一位老人聊天的过程中她这样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儿子现在经济状况不好,新批的房子十几年了都没钱盖,平时儿子去外面打零工,我老了,在家帮他带带孙子、做做饭、下地干干农活,把地务好,也就这样过了”。3、健康状况表2-5 老人身体状况自我评价身体状况能干农活能做家务半自理不能自理合计人数(人)20112132比例(%)5633446.33100二、农村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主要原因在调查资料基础上的分析(一)农村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1、养老形式单一,思想观念落后从何家村的调查发现,该村老人基本上全部依托家庭养老,即使有个别目前是独自居住,靠自理解决个人生活或受国家五保,但独自居住的这些人基本上也都有儿有女,按农村普遍的习俗看,在他们年龄增大等到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时,最终的养老还是由儿女承担,也就是说最终他们也将回到家庭养老这个行列当中,这正是农村老人“养儿防老”的现实版本。对于那些二女户家庭,父母心里很是有养老困扰,以前计划生育政策严,有些家庭为了生个男孩东躲西藏,直到有个男孩,有时即使都是女孩,孩子长大了也会留其中一个在他们身边,通过找上门女婿的方式让子女照顾自己的老年生活,并为自己养老送终。所以,在农村老人的观念里,没有儿子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养儿防老”成为他们心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另外,大多数农村老人辛苦一辈子,只为儿女作积累,很少考虑为自己养老积累。2、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覆盖面小仅从王家洼组来看,全村32位老人,“五保户”仅有1人,每年领取2560元,有救灾物资时会有一些面粉、衣物的补助,而大部分情况下仅有资金救助;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有78人,分为三个类别:一类低保户发放低保资金1908元/年,二类低保户发放低保资金1440元/年,三类低保户发放低保资金972元/年。新农合基本上都参加了,但终因经济能力差,有些老人即使患了重大疾病也因没有钱进医院或者怕花家里钱而不断延误病情,甚至在家等待死亡。其实,在农村,大部分老人很多时候都去村卫生所看病买药,很少上医院,因此这种现实困窘让农村医疗保险的功效大打折扣。另外,目前农村缺乏社会养老机构,过去集体经济时期各级政府设立的敬老院等养老机构现在几乎都解散了。3、农村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低,家庭对老人的照顾有限在对王家洼组所做的调查中发现,该社目前的家庭经济水平较低,人均月收入在200元左右,且家庭经济来源主要靠务农(田地不多,人均1亩左右)、打零工,但是这仅有的微薄收入主要都投入到子女的教育和日常生活花销中。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该社居民由于收入单一,随着目前经济的发展及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收入并无实质性的增长,家庭对于老人的照顾明显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至多只能确保老人有基本的吃穿。而经济方面、精神方面的需求,子女根本是无法满足他们的,这种状态使农村老人的生活单调而又枯燥。4、“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养老困境加深目前,在现在农村中,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农业收入的微薄,很多家庭的青壮年被迫离开家乡到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的大中城市尤其是东部沿海就业,这造成老人无依无靠;加之,一些农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状况又差,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日常柴米油盐的购买都面临困难,更别说其它事情了。5、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受到削弱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我国人口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农村家庭由原来至少3个以上孩子变为如今多以2个孩子为主,而少有3个孩子的小型家庭,有些农村家庭甚至只有1个孩子,这无疑使农村家庭的养老功能大大削弱,更加重了农村家庭子女的养老负担。以王家洼组为例,全村41户家庭中,两个孩子的家庭占到28户,三个孩子的家庭占6户,一个孩子的家庭占6户,这种日趋缩小的家庭规模,使老年扶养比日趋上升,子女的养老负担变得更为沉重。6、年轻一代由于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养老整体意识淡化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人越来越讲求脱离父母,自主独立,为自己的人生打拼,而听从于老人安排和指点的人越来越少,致使老人在家庭中掌管家庭重大事务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年轻人敬老爱老意识越来越淡薄,导致家庭养老的主体责任淡化。有些农村年轻人自己成家后,忙于小家庭建设,一旦父母帮不上忙,就视为累赘,不愿再继续照顾他们,要么就是虽然勉强待在一起了却在生活等各方面虐待老人,以致有些老人忍受不了虐待,一气之下就离家出走(靠乞讨过日子)、自杀、起诉儿女等,虽然在本人调查的村社没有此种情况,但周围村社此类事情常有耳闻。7、农村老人生活单调,精神生活贫乏这种现象从一开始的调查中就清晰地反映出来。在农村,老人不能像城镇职工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可以退休,拿着每月有保障的退休金无忧无虑的怡享天年,甚至可以干自己一直以来想干却没有机会干的事情和退休后有兴趣干的事情,与农村老人相比,也许他们的老年生活更加如愿。而农村老人呢?不管多老,只要还有力气,就会没完没了的一直忙碌下去,年复一年地种地,辛辛苦苦,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耕耘,一辈子就是为了儿女、为了下一代的积累。由于这些老人受教育程度低,加之在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下,他们除了习惯性的想要儿子为他们养老送终,从不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在精神生活方面,相比以前,老人们也越来越感觉不到敬老爱老的关怀,家庭带来的情感慰藉也越来越成为一种奢求,如果有朝一日连这点仅有的奢求也荡然无存时,老人的精神世界就彻底荒芜了。(二)农村养老问题的主要原因1、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负担加重首先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西北地区发展较慢,但生活条件的改善也使老人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营养也得到了补充,提高了他们身体的免疫力,身体的健康使农村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其次,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延长了人口寿命。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我国农村卫生条件普遍较差,农村卫生服务所覆盖率也较低,老人到大医院看病更是山高水远,疾病死亡率高。现在不同了,在全国,有各种各样的大型医院,只要技术成熟,无论谁患了大病去大医院就诊就有存活下来的可能,在农村,除了有小型的医院为患者就医提供保障,还有遍布各个村庄的村卫生所为村民就医提供及时、方便的救助,即使在很偏僻的地区,村卫生所也建立了起来;再次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平均老年抚养比上升,导致养老问题突出,养老负担日趋加重。2、农村经济落后,养老财力不足我国农村地区自然条件、交通状况相对差,农村发展可利用的优势资源稀缺,加之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贫富差距悬殊,无论是农村集体,还是农村家庭,其经济状况都不足以应付本身的养老问题,尤其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在农村养老的财力投入上也是有心无力。3、传统“孝悌”文化对农村养老的影响日趋淡薄当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忙碌的生活和沉重的压力使大部分工作族无暇顾及他们的父母,甚至连节假日仅有的探望机会也可能因加班而错过,“孝悌”在他们的脑海中渐渐被工作湮没了。更重要的是,时下社会传统文化日益受到冷落,人们的价值观念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多元价值观的形成,追求个人幸福享受使年轻人越来越淡忘了赡养老人的义务与责任。4、城市化正在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现象日趋普遍不同于传统农耕时代,工业化、知识化的浪潮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流向农业以外的其他行业中,这种频繁、大量的流动必然导致“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出现。5、农村养老制度建设滞后在我国,城镇在职及退休职工不同程度的享有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建立起来,而在农村地区,人口又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却远远落后于城镇,虽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现在开始在全国部分地区试点,但就眼前的老龄化状况来说无疑已经滞后了。6、社会养老机构不健全,养老形式单一从对何家村的调查中发现,该村除了家庭养老以外,没有养老的社会养老机构,养老仅限于家庭养老。三、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现实意义与具体措施(一)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缓解老人养老得不到保障的烦恼和子女照顾老人的后顾之忧在调查中,很多老人谈到自己年轻时也曾经考虑过自己的养老问题。有了子女以后,除了希望子女照顾自己的老年生活,也在年轻时给自己积攒了一定的积蓄以供晚年花销,但事实上,后来在儿女生活拮据时,又拿出他们的微薄积蓄贴补儿女,老年生活由此越来越失去自我保障。因此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至少会让老人不再因养老而烦恼,让子女不再为照顾老人、照顾家庭的沉重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老人的晚年生活也能过得安逸一些。2、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提高农村人口及国民整体的幸福指数经济不断发展,作为伴随经济发展的个人,不仅注重物质生活的发展,也重视精神生活的追求,这是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的表现,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无疑给农村老人的精神生活一定的满足感、幸福感,对国民整体而言也是一种欣喜。3、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农业人口最多的国家,关注农村养老,解决养老问题不仅为解决农村问题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而且有利于我国政治稳定、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二)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具体建议1、在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其它适于农村的养老方式继续以家庭养老为主,主要是考虑到农村老人的传统观念和情感寄托,还有国家的养老负担。其它适于农村的养老方式主要有: 建立农村自愿服务站。由少数专职人员负责组织管理,具体对老人的服务工作主要依靠志愿人员,如当地的学生、热爱公益的人士等,志愿服务对象可以针对孤寡、空巢老人。志愿人员的主要工作是探望老人、陪老人谈心、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建立营利性养老机构。对于儿女常年在外,身边无其他赡养人,而老人因年龄过大或患有重大疾病或身体伤残不能自理的,如果家庭经济宽裕,选择赢利性养老机构是个理想的选择;邻里之间互助养老。农村人居住环境相比城市开放,邻里之间平时有事没事爱串门,彼此之间也都比较熟悉,不管谁家遇到什么困难,总乐意伸出援助之手,尽他们所能,所以农村老人养老也可以借助这一优势解决一些困难;基层居民委员会提供一定的养老服务。基层居民委员会作为农村的自治组织,就是为农民服务的,对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解决也应该理所当然的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做好为老年人的服务工作,如:为丰富老年人生活,坚持定期为老人播放他们喜爱的电影、戏剧;建立农家书院供有文化基础的老人学习;建立棋牌室等老年活动中心供闲暇老人娱乐;建立农村老年人兴趣小组,组织有业余爱好及特长的老人在闲暇时帮助他们培养这些爱好,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提供他们施展才能的机会与平台。2、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健全农村养老长效机制,加大养老覆盖面我们知道在我国农村人口多这样的现状下,仅靠现在那么个别的五保,低保等社会救助是不能从实质性上解决老人的养老问题的,我们也清楚,完全靠国家财政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也是不现实的,国家对少数人口可以进行低保、救济,但面对多数人口,特别是针对广大老年贫困人口问题,靠这样的救济是保障不了的,即使保障得了一时,也保障不了一世,所以在国家财力允许的条件下,应适当加大投入资金保障力度,提高保障金额,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合农村老人养老的长效机制,主要包括:(1)完善农村医疗保障机制。首先保证村卫生所的建立遍及我国的各个村镇、保证基础医疗设施建设完善,村卫生所工作人员应该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及离卫生所较远的老人提供上门就医服务;其次还要注重建立农村重大疾病的医疗保障机制,对于老年人常见的一些重大疾病,通过医疗保险分担相当一部分治疗费用,对于特困人群,医院通过建立特困患者档案资料,对其就医费用进行相应的减免等。(2)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社会养老保险通过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财政补贴相结合的统筹方式减轻了农村人口参加养老保险的资金负担,具有普遍性和社会公益性,是解决农村养老最新最主要的方式。目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各地开始试点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很好的养老模式,如果试点成功,在我国推行开来,相信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农村老年事业的可持续发展。(3)在有条件的农村人口中发展商业保险、私人储蓄等补充养老方式。(4)完善农村“五保”“低保”等救助机制。农村“五保”“低保”等救助政策需要持续稳定地在农村实施下去,不能时有时无,断断续续。各种养老救助,尤其资金方面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进行相应的调整,不能始终不变。(5)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政府投资建设的农村老年活动中心、农村老年健身中心、农村敬老养老机构等等。3、转变老年人养老观念社会和儿女要让老人明白,在现代这样的环境下,“养儿防老”越来越没有基础,除了传统的家庭养老以外,老人应该有其它养老观念,并接受这样的观念,如自己耕种承包土地进行自我养老;在有劳动能力的条件下通过劳动所得进行储蓄养老;甚至参加养老保险。4、推进敬老爱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