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县xx经济开发区xx市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总 论- 1 -1.1项目名称、承办单位- 1 -1.2项目建设地点- 1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 1 -1.4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2 -1.5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3 -1.6结论及建议- 3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4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4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7 -第三章 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10 -3.1建设地点- 10 -3.2建设条件- 10 -3.3工程地质情况- 12 -3.4筑路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 16 -第四章 区域规划与交通量预测- 18 -4.1 交通量调查与预测- 18 -4.2 交通量预测结果- 18 -第五章 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22 -5.1建设内容- 22 -5.2建设规模- 22 -第六章 道路及配套工程方案- 23 -6.1设计依据- 23 -6.2道路设计- 24 -6.3桥梁设计- 35 -6.4道路附属工程- 37 -6.5交通工程- 37 -6.6给、排水设计- 41 -6.7电力照明工程- 45 -6.8绿化工程- 50 -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 52 -7.1环境评价的范围- 52 -7.2环境影响评价- 52 -7.3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54 -第八章 节能分析- 59 -8.1编制目的- 59 -8.2节能规范和设计原则- 59 -8.3项目能耗分析- 60 -8.4节能措施- 61 -第九章 组织结构与管理- 65 -9.1机构设置- 65 -9.2建设管理- 66 -第十章 工程招投标- 67 -10.1 招标原则- 67 -10.2 招标依据- 67 -10.3招标方式- 68 -10.4招标组织形式- 68 -10.5招标内容和范围- 69 -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计划和进度表- 71 -11.1实施进度计划安排- 71 -11.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安排- 71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2 -12.1编制依据- 72 -12.2估算结果- 72 -12.3资金筹措- 73 -第十三章 社会效益与评价- 78 -13.1社会影响分析与评价- 78 -13.2互适性分析- 78 -第十四章 风险分析- 80 -14.1项目风险识别- 80 -14.2风险估计- 80 -14.3降低风险的主要措施- 81 -第十五章 结论及建议- 83 -15.1结论- 83 -15.2建议- 83 -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名称、承办单位1.1.1项目名称:xx县xx经济开发区xx市政道路工程1.1.2项目承办单位:xxxx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1.2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点为xx省xxxx区,工程起点接现状南海大道车行道边缘线,终点至青龙路交叉口,根据平面线形及控制点坐标系按测量数据上所定点坐标确定,起点坐标为x= 2207187.219,y= 37408334.872,终点坐标为x= 2207925.522,y= 37409431.293。道路总长1329.687m。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1.3.1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1. xx咨询有限公司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2. 国家、部委、省现行的设计规范、标准和定额;3.xxxx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7.城镇道路工程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 j 79-2002)(j 220-2002);9.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规范(cjj45-2006);1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3.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1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25-95);1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范(cjj75-97);16. 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1.3.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范围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项目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交通量预测、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道路及配套工程方案、环境影响评价、节能分析、组织机构与管理、工程招投标、项目建设进度安排、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社会效益与评价、风险分析、结论及建议等。1.4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道路等级为城市级主干道,道路长为1329.687m,道路红线宽度为42m,设计车速40km/h。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电力照明工程、排水工程、桥梁工程及绿化工程等。1.5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7509.87万元;建筑安装费用和设备购置费用:5615.11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338.47万元;预备费用556.29万元。资金筹措:所需资金由政府出资。1.6结论及建议结论:项目的建设可以为xx经济开发区创造良好道路交通条件,为xx经济开发区开发创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提升区域开发品质,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实现xx经济开发区发展目标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项目建设符合xx省的投资发展方向和国家的产业政策,符合xx经济开发区发展总体规划,符合xx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建议:(1)施工过程对沿线居民生活的影响,将影响降到最低程度。(2)项目实施完成之后,还应注重沿线环境景观的管理工作,做到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管理单位要落实管理责任,政府部门要落实监管责任。在此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做到长期保持。(3)道路设计体现人性化设计,并考虑施工时行车和行人安全。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的背景xxxx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88年5月23日,属国务院批准的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三大组团之一的马村工业组团(国函199054号),是xx省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琼岛北部综合工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成为xx县的主要税源地和工业发展重地。为加快开发区的发展步伐,2006年3月份,省政府已批准将开发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并通过国家发改委和国土资源部的审核公告,xx经济开发区正迎来二次创业的新一轮机遇期。xxxx经济开发区规划范围约30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56.72平方公里,已开发建设面积约2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近10万人,分为一、二类工业区,辟有六大功能区,即港口及港口加工区、工业大项目区、xx博士院士产业园暨xx省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xx新城区、铁路与港口物流区和盈滨半岛旅游度假区。 xxxx经济开发区区位优势明显。北依琼州海峡,西临北部湾;距xx省会城市海口市仅20公里,距海口美兰国际机场35公里;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粤海铁路海口北站距xxxx经济开发区2.8公里;粤海铁路海口南站、铁路物流配送中心就在开发区内;开发区拥有16.5公里海岸线,6个深水码头,年吞吐能力达800万吨,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马村口岸,已开通达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航线;开发区公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xx环岛西线高速公路、海口南海大道、海口西海岸景观大道西延线以及海口绕城高速公路均在区内交汇。 xxxx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完善。到目前为止,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20多亿元。随着开发区10万m3/d供水工程的建成供水,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具备国际良好的开发条件。此外,开发区内商贸、银行、文化、教育、娱乐、医院、酒店等配套设施比较齐全。xxxx经济开发区软环境全面优化升级。2001年以来,开发区在全省首创了“六项”为企业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其中有“四项”为全国首创。2001年4月26日,开发区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项目投资服务中心,制订和实施了“一条红地毯铺路、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支笔审批”的办事制度。同时,在全省开创“马上办”办公室,把特事特办的高效机制提上了更高层次。另外,还制订并实施了服务承诺制、项目跟踪责任制、服务限时制、首问负责制和社会治安保障制,从而杜绝了吃、拿、卡、要和办事拖拉等现象,让投资者“入区有决心、回报有信心、发展有雄心”。因一贯的诚信作风及良好的投资环境,xxxx经济开发区被评为xx省唯一一个“中国50家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并被评为“中国20家最具投资价值经济开发区”,同时被定为xx省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改善金融服务优化投资环境示范区”。 在“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发展战略的指导下,xxxx经济开发区产业聚集效应和辐射作用越来越强。目前,区内投资和产值(销售)达亿元以上的大中型骨干企业有华能xx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海口电厂、福耀xx浮法玻璃有限公司、xx中海油气有限公司、欣龙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钢集团xx有限责任公司等30多家,已形成以港口和省城为依托,以电力、石油、化工、玻璃深加工、建材、制药、食品、纺织、饲料、机电为重点的多门类新兴工业城区,不仅成为xx经济发展和投资开发的亮点与热点,而且已被重点列入省“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并将开发区定位为“xx省航运、货运中心枢纽,琼北地区主要的工业基地和现代化港口新区”。xxxx经济开发区建区20年来,坚持“高科技、大港口、大工业、大物流”的发展战略,艰苦奋斗,锐意改革,招商引资不断取得新突破,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跨越。截止2008年底,开发区共引进464家企业661个项目,累计投资187.04亿元。2008年区内企业总产值达117.32亿元,同比增长23.08%;生产总值36.97亿元,同比增长22.48%;工业总产值达73.04亿元,同比增长23.10%;财政收入7.02亿元,同比增长29%,占全县财政收入的66.06%。其中,上缴国地税5.65亿元,占全县国地税收入的66.67%,同比增长22.32%;出口交货值达6.70亿元,同比增长49.50%;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达26亿元,同比增长15.79%,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82.96%。区内的马村港已建成使用的港群有6个,年吞吐量达800万吨。其中5千吨级3个,1万至3.5万吨级3个,10万吨级1个。粤海铁路海口北站(客运站)距开发区2.8公里,而海口南站(货运站编组站、海口铁路物流配送中心)则设在区内。公路四通八达,xx环岛西线高速公路、工业大道、xx西海岸景观大道西延线以及环海口高速公路在区内交汇。海口美兰国际机场距开发区仅35公里,是全国八大航空港之一。为了配合xxxx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完善xx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推进区内省重点项目建设的当务之急。加大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xx经济开发区腾飞发展铺平道路,以充分发挥其促进xx又好又快的重大作用。拟建道路周边部分居住小区已建成,急需一条与周边路网连接的出入口道路,南一环路东段的建设解决居民的出行问题,完善本区域的交通网络,提升开发区土地价值、改善开发区投资环境、拉动经济发展,发挥区位优势,对本区域的开发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为此进行xx县xx经济开发区xx市政道路工程建设。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改善城区交通面貌,促进城区统筹、协调发展和xxxx经济开发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尽快形成一个经济繁荣的良好城区格局和空间发展态势。(2)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城区发展空间的拓展,并积极推动城区、中心区域、一般区梯度发展格局的尽快形成。(3)本工程的建设将极大地配合城区的开发建设,并与其他道路构成路网。有利于完善二环路的整体建设,有利于车流的合理运行和分流。(4)本工程的建设将极大的完善城区与周边道路的连接,改善城区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推进城南区块的城市化建设,更好地形成城区框架。(5)工程建成后,将为城区国民经济产业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为xxxx经济开发区的外延拓展提供有力的基础条件,对于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发展区域社会经济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6)项目的建设可以为xx经济开发区创造良好道路交通条件,为xx经济开发区的开发创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提升区域开发品质,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其吸引力,项目沿线土地资源升值,相应的各种建设项目得以开发建设,区域内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实现xx经济开发区发展目标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7)项目建设符合xx省的投资发展方向和国家的产业政策,符合xx经济开发区发展总体规划,符合xx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的建设符合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xxxx经济开发区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综上所述,xxxx经济开发区xx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关系到xxxx经济开发区居民的切身利益,是海岛开发建设的必要工程,项目建成后,可以提高当地居民出行率。同时,也可以改善当地的旅游环境,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当地旅游资源环境潜力,开发xxxx经济开发区旅游资源,从而有效地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第三章 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3.1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点为xx省xxxx区,工程起点接现状南海大道车行道边缘线,终点至青龙路交叉口,根据平面线形及控制点坐标系按测量数据上所定点坐标确定,起点坐标为x= 2207187.219,y= 37408334.872,终点坐标为x= 2207925.522,y= 37409431.293。道路总长1329.687m。3.2建设条件3.2.1自然条件xx县xx区位于xx岛北部,北部濒临琼州海峡,隔海与雷州半岛相望,毗邻省会海口市,东接定安县,西靠临高县、儋州市,南与屯昌县、琼中县接壤,总面积2067.6平方公里。东西宽56.25公里,南北长70公里。全县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丘陵山地,中部为河积平原,北部为台地和海积平原。3.2.2气候xx属热带气候区域,四季如春,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23.7,日照时数2060.5小时,年均降雨量1756mm。本项目所在区域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受季风影响大,光照充足,高温多雨,台风频繁,四季不明显,旱季雨季分明。3.2.3地形地貌xx区区域内自然地势由南向北倾斜,为滨海缓坡台地,自然地形标高为1060m之间,平均坡度为11.5,地质大概为浅埋坚硬玄武岩,具有较高的承载力。拟建道路位于xxxx经济开发区,纵线方向总体南高北低,根据现场水文工程地质调查,现状为林地,沿线种植杂树,出露少量孤石,道路沿线地貌单元属火山岩台地,k1+000k1+150路段微地貌为河流。3.2.4交通xxxx经济开发区xx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项目位于xx县xx经济开发区,道路起点和终点均与现有道路相连接,项目交通十分便利。3.2.5供排水建设地位于xx县xx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已配套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其供水由市政供水管网供给。建设地配套建设有相应的市政排水管网,项目区污水可排水入市政排水管网,雨水可直接引入xx河。3.2.6供配电项目建设地为xx经济开发区,其在xx经济开发区市政电网供电覆盖范围内,且开发区已配套建设相应设施,项目建设用电有保障。3.2.7通讯条件已实现传输数字化通讯,电话通讯已覆盖全县,项目通讯条件良好。3.2.8场地地震效应根据国家地震局1990年颁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该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划分拟建场地所在地区的特征周期值为0.35s。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3.1条规定,按8度设防时,本工程可不进行地震液化的判别和处理;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3.114.3.12条规定及条文说明,按8度设防时,可不考虑软土震陷,道路工程抗震设计可采用简易设防。3.3工程地质情况3.3.1 区域地质概况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位于盈滨半岛东南部,本场地区域范围内,出露表层岩性为杂填土(qml),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土(q4al)和淤积土(q4h),第四系上更新统玄武岩、凝灰岩(q3)及其残积土,下伏地层岩性为第四系下更新统海相沉积土(q1m)和第三系海相沉积土(n2),勘察区主要由近东西向新村林乌断裂和北西向的长流永兴断裂控制,均大于5km最小避让范围,场地2km范围内未发现活动断裂构造形迹。3.3.2 地层根据钻探揭露及道路沿线工程地质调查,道路沿线15.00m(桥位50m)深度范围内,地层岩性从上到下为:杂填土(qml),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土(q4al)和淤积土(q4h),第四系上更新统玄武岩、凝灰岩(q3)及其残积土,下伏地层岩性为第四系下更新统海相沉积土(q1m)和第三系海相沉积土(n2),共划分为8个工程地质层和2个亚层。各土层分布特征见剖面图2-12-5和柱状图3-13-32。道路沿线土层岩性特征分述如下:1、层杂填土(qml)分布于道路沿线k0+100k0+250、k0+320k0+500路段,杂灰色,湿,松散。填料主要由玄武岩碎石、粉质粘土、中粗砂等组成,堆填时间约1年。2、层低液限粘土(q4al)分布于道路沿线k1+000k1+200路段,灰黄色,软塑可塑,含较多中、细粒。3、1层淤泥(q4h)分布于道路沿线k1+000k1+150路段,灰黑色,流塑,含有机质,略具泥嗅味。4、层高液限粘土(qel)分布于道路沿线k0+670k1+310路段,灰黄色,可塑硬塑,为凝灰岩风化残积土,局部可见原岩结构。5、层高液限粘土(qel)分布于道路沿线k0+000k0+670路段,灰黄色,可塑硬塑,为玄武岩风化残积土,局部可见原岩结构,含较多角砾,下部含较多强风化碎石。6、层凝灰岩(q3)分布于道路沿线k0+670k1+310路段,灰黄色,凝灰质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为火山灰、中、细砂等,岩芯呈短柱状,岩芯长度为515cm,较多为散砂状,岩质极软,手可折断。7、层中等风化玄武岩(q3)分布于道路沿线k0+000k0+670路段,灰色、灰黑色,隐晶质结构,气孔状构造,矿物成分为辉石、橄榄石、角闪石等,裂隙较发育,岩芯呈柱状,岩芯长度为1020cm,较多为破碎状,岩芯大小为26cm,rqd=1065,岩质较硬,锤击声脆,金刚石钻头方可钻进,夹较多强风化玄武岩夹层。8、1层强风化玄武岩(q3)分布于道路沿线k0+050k0+170路段,灰色、灰黄色,隐晶质结构,气孔状构造,矿物成分为辉石、橄榄石、角闪石等,裂隙极发育,岩芯碎块状,岩芯大小为28cm,岩质极软,手可折断。9、层粘土质中砂(q1m)受孔深限制,仅道路沿线桥梁段有揭露,灰黄色,饱和、稍密-中密,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等,含较多细粒,少量粗、砾粒,粘粒约占1015%。10、层高液限粘土(n2)受孔深限制,仅道路沿线桥梁段有揭露,灰黄色,硬塑,具水平层理,含薄层粉、细粒。3.3.3 路基岩土工程性质评价1、层杂填土(qml)分布于道路沿线k0+100k0+250、k0+320k0+500路段,湿,松散。层厚0.804.50m,为近期填土,未完成自重固结,不能直接作为拟建道路路基持力层。2、层低液限粘土(q4al)分布于道路沿线k1+000k1+200路段,软塑可塑,层厚1.204.80m,实测标贯击数79击,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120kpa,可作为拟建道路路基持力层。3、1层淤泥(q4h)分布于道路沿线k1+000k1+150路段,流塑,层厚0.701.00m,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60kpa,不能作为拟建道路路基持力层。4、层高液限粘土(qel)分布于道路沿线k0+670k1+310路段,可塑硬塑,层厚1.0011.20m,实测标贯击数714击,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140kpa,可作为拟建道路路基持力层。5、层高液限粘土(qel)分布于道路沿线k0+000k0+670路段,可塑硬塑,层厚1.5012.00m,实测标贯击数511击,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140kpa,可作为拟建道路路基持力层。6、层凝灰岩(q3)分布于道路沿线k0+670k1+310路段,岩芯多为515cm,层厚1.009.20m,饱和单轴抗压标准值4.35(mpa),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700kpa,可作为拟建道路路基下卧层。7、层中等风化玄武岩(q3)分布于道路沿线k0+000k0+670路段,岩芯多为1020cm,局部岩芯大小为26cm,rqd=1065,层厚2.005.60m,饱和单轴抗压标准值9.40(mpa),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2000kpa,可作为拟建道路路基下卧层。8、1层强风化玄武岩(q3)分布于道路沿线k0+050k0+170路段,岩芯大小为28cm,层厚1.001.80m,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500kpa,可作为拟建道路路基下卧层。9、层粘土质中砂(q1m)受孔深限制,仅道路沿线桥梁段有揭露,饱和、稍密-中密,层厚3.109.60m,实测标贯击数1016击,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180kpa,不宜作为拟建桥梁基础持力层。10、层高液限粘土(n2)受孔深限制,仅道路沿线桥梁段有揭露,硬塑,层厚24.5033.60m,实测标贯击数1118击,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200kpa,可作为拟建桥梁基础持力层。3.4筑路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3.4.1筑路材料沿线筑路材料较为丰富,石料、砂砾料和土来源广泛,且质地优良,就地取材可满足供应。开采及运输也较方便。 1. 砂、石料开发区周边石质多为玄武岩,海口市周边分布有较多的花岗岩,石质坚硬,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材料储量丰富,料场分布比较均匀,开采运输方便,符合道路建设的要求,石料平均运距小于20km。在南渡江岸有优质河砂,属中粗砂,为良好的建筑材料,含泥量少,级配良好,各项指标均能满足工程的需要,且交通运输方便,运距近。 2. 土主要来源于路基的开山土石及沿线的取土坑,本工程挖方也可用作路基填方。 3. 建材钢筋、水泥、木材等建材市场货源丰富,运输条件便利。钢材来源于公路运输和水运,木材可在当地采购,xx周边即有水泥厂,可就近采购。3.4.2运输条件项目所在地区路网发达,大部分材料可通过南海大道、绕城高速、疏港公路、工业大道运输,再通过周边路网直达现场,交通极其方便。第四章 区域规划与交通量预测4.1 交通量调查与预测4.1.1 预测特征年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规定,城市主干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的设计年限为20年,次干路为15年,支路为1015年。项目建设期预计为2011-2012年,项目计划2012年建成通车,故预测基年为2012年。本项目进行预测特征年2012年、2017年、2022年、2027年和2032年的交通量。4.1.2 远景交通量组成道路的远景交通量通常由以下三部分组成:趋势型交通量:指现有交通量按其固有的发展规律,自然增长的交通量。诱增型交通量:指拟建道路通车后,由于时空距离的变化,导致区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及相互依赖关系的变化而诱发的交通量。转移交通量:指拟建道路通车后,从其他道路及由于竞争关系而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转移过来的交通量。本项目为新建道路,无现有交通量,其建成后交通量主要为诱增型交通量。4.2 交通量预测结果根据现状区域交通量以及开发区规划资料分析,道路断面预量见下表所示,其中南一环路建成后将出现自东向西的交通量呈递增的趋势。道路预测交通量道路名称平均日pcu流量2012年2017年2022年2027年2032年流量流量增长率流量增长率流量增长率流量增长率南一环路335049228%65876%88156%107254%4.3 机动车道数的拟定4.3.1 现状断面单向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nm=aaackmrnp式中:nm单向机动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aa交叉口折减系数;ac机动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km多车道通行能力折减系数;最靠中线的一条车道为1,向侧面方向的第二条车道通行能力折减系数为0.85;r街道化程度修正系数;np一条机动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pcu/h)。单向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表道路名称单向车道数aaackmrnpnm基本描述南一环路10.430.851.00.8164048020.430.851.850.816408874.3.2 车道数初步拟定本研究所取参数参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有关规定。n=nh/npnh=ndak式中:n单向规划车道数(pcu/h)nh单向设计小时交通量(pcu/h)k高峰小时系数,取0.11方向不均匀系数,采取值0.6nda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日交通量(pcu/h)np单向车道设计通行能力(pcu/h)南一环路单侧车道数为:nh=107250.110.6=708(pcu/h)n=708/480=1.48(pcu/h)n=初步拟定南一环路车行道均采用双向四车道。4.3.3 建设标准适应性分析建设标准的适应性分析主要指拥挤度、行车速度是否满足相应等级服务水平的要求。城市干道服务水平根据饱和度、平均行程速度量度。其判定标准见下表。城市干道服务水平表服务水平运行情况平均行程速度(设计车速40km/h)v/ca自由交通流(畅通)400.60b稳定车流(稍有延误)310.610.70c稳定车流(能接受的延误)210.710.80d接近不稳定车流(能忍受的延误)140.810.90e不稳定车流(拥挤,不能忍受的延误)110.911.00f强制性车流(阻塞)111.00(无意义)根据路段预测交通量和日设计通行能力,可以求得饱和度(v/c),对应可得平均行程速度。对拟建道路适应性分析见下表。年份设计小时通行能力(pcu/h)日设计通行能力(pcu/h)路段预测交通量(pcu/h)饱和度平均行程车速(km/h)服务水平20128871343933500.2540a20178871343949220.3740a20228871343965870.4940a20278871343988150.6631b203288713439107250.8014c分析表明,南一环路采用城市主干道标准,车行道双向四车道,横断面设计方案在评价期内(2012-2032)能提供d级以上的服务水平。综上所述,根据南一环路所服务区域用地性质及其开发强度,将道路设计为双向四车道城市主干道的规范设计是合理的,能够满足规划区的远期城市交通发展的需求,并能取得良好的道路服务水平。第五章 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5.1建设内容本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为: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电力照明工程、排水工程、桥梁工程及绿化工程等。5.2建设规模本项目建设地点为xx省xxxx区,工程起点接现状南海大道车行道边缘,终点至青龙路交叉口,根据平面线形及控制点坐标系按测量数据上所定点坐标确定,起点坐标为x= 2207187.219,y= 37408334.872,终点坐标为x= 2207925.522,y= 37409431.293。道路总长1329.687m。红线宽度为42米。道路标准横断面形式为:6.0米(左侧人行道)+4.5.米(绿化带)+ 21.0米(行车道)+4.5米(绿化带)+6.0米(右侧人行道)=42.0米。根据建设标准确定这段路线的规模,见下表:xx县xx经济开发区xx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规模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路线长度m1329.6872道路占地面积55846.853道路红线宽度m42第六章 道路及配套工程方案6.1设计依据1.xxxx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00489;6.城镇道路工程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 j 79-2002);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 d40-2002);9.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10.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11.公路钢筋砼及预应力砼桥涵设计规范 jtg0622004;12.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dj20781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5.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16.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ecs164:2004;17.城市道路照明设计规范(cjj45-2006);1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9.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20.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25-95);21.城市管线综合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9-98);22.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范(cjj75-97);23. 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6.2道路设计一、设计技术标准1. 道路等级:主干道iii;2. 计算行车速度:40km/h ;3. 路面设计荷载:bzz-100型标准车;4. 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5. 路面设计年限:30年;6. 地震基本烈度:8.0度;7. 交通等级:中等。二、路线方案1.平面设计原则1)以建设单位提供的控规为依据,满足道路的红线要求;2)道路平面线型在满足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尽量与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相结合;3)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出入口,公交车站等设施;4)充分考虑道路绿化,景观以及管线综合布置确保城市整体建设。2. 道路平面设计平面线形及控制点坐标系按测量数据上所定点坐标确定,南一环路东段起点接现状南海大道车行道边缘,坐标为:(x= 2207187.219,y=37408334.872),终点至青龙路交叉口,坐标为(x= x=2207925.522,y=37409431.293),道路全长1329.687米。红线宽度为42米。3. 道路纵断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按城市级主干道,行车速度:40km/h,并结合两端现状道路、沿线地形,天然情况及控规要求等进行设计。4. 道路横断面设计(一)方案a本工程红线宽度设计为42米。其布置为:6.0米(左侧人行道)+4.5米(绿化带)+ 21.0米(行车道)+4.5米(绿化带)+6.0米(右侧人行道)=42.0米。(见下图)(二)方案b本工程红线设计为42米。其布置为:6.0米(左侧人行道)+4.5米(绿化带)+ 21.0米(行车道)+4.5米(绿化带)+6.0米(右侧人行道)=42.0米。(见下图)方案比较:方案a和方案b行车道宽度均为21m,根据交通量分析与预测,21m机动车道可满足近远期交通需求。方案a与方案b相比较,方案b路面为双向6车道,虽然增大了机动车行驶宽度,但无非机动车道,车道设置不够合理。且方案b路灯仅设置单臂灯照明,不利于夜间人行道的照明,安全性低。因此横断面形式推荐方案a,行车道采用机非混行车道。三、路面结构设计1. 路面结构设计原则及依据路面结构应结合当地的气候、水文、土质、材料、工程实践经验、施工和养护条件等,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2)进行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及厚度计算。2. 路面类型选择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优缺点比较:近年来,由于公路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路面结构类型多样化的趋势。但我国路面基本上分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砼路面和水泥砼路面各有其优缺点,公路采用何种类型路面不是一个简单问题,应该综合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土基状况、交通量大小、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对两种路面结构进行经济、技术、社会影响等方面的综合比较,通过对现状的客观分析,以可靠的数据与科学的分析方法说明应采用何种类型的路面。1)从路面舒适度和景观度比较:路面的平整度对路面的使用性能影响最大。路面平整度一直作为路面使用性能很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为了保证路面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平整度要求则更高。一般而言,沥青砼路面的平整度易于得到保证,而且路面损坏后也容易恢复。而水泥砼路面的平整度较难保证,即使是新修建的水泥砼路面,其平整度合格率只能达到85%。沥青路面一般为黑色,给人为深沉稳重的感觉,开车时人会觉得比较塌实。但混凝土路却是颜色的灰白色,给人以浮气不足的感觉,无景观性可言。2)从路面寿命比较:沥青路面有老化、耐水性差的缺点,设计寿命15年;水泥路面设计寿命30年。我国目前两种路面的设计寿命均难实现,一两年内就需要开始维修的状况非常普遍,与建造质量不高和超重现象普遍有关。对于重载交通、坡度较大的公路,水泥路面的优势比较明显。3)从施工技术难度比较:沥青施工要专用的沥青摊铺机,价格很高,摊铺效率很高,而水泥摊铺的设备简单得多,可以分解为多个步骤用多台设备完成,所有的水泥设备加起来也比沥青摊铺机便宜。同时,水泥还多了一个振捣的工序。总而言之,沥青摊铺机械造价高,工序简单,水泥相反。4)从路面能耗比较:国内外的大多数有关文献认为铺筑路面的能耗由原材料的生产、运输、混合料加工和摊铺能耗组成,从大的方面来说,路面能耗应包括初期修建能耗、大修罩面能耗、日常养护能耗以及汽车行驶能耗。根据计算,当不计沥青本身能量时,水泥砼路面的能耗比沥青砼路面的能耗高25%左右,当计入沥青本身能量时,沥青砼路面的能耗则比水泥砼路面高20%左右。我们不主张计入沥青本身的能量,沥青是从原油中提炼出来的,能作为能量的很多分包含成在沥青中,但沥青在传统上是作为土建材料使用的,沥青具有能量,但如果燃烧完了,它的价值也就消失了,作为土建材料的价值也就没有了。这样看来,修建沥青砼路面的能耗要比水泥砼路面少,对节约能源有利。5)从造价比较:水泥路面的建造费用比沥青路面节省一倍。按每立方米混合料测算,沥青混合料需要1000元1200元,而水泥路面仅需要500元600元。按厚度计算,18cm厚沥青路面高速公路每平方米造价180元240元,而28cm厚的水泥路面每平方米只需要90元120元。6)从技术适应性比较:水泥砼路面的最显著特点是它具有很大的刚度以及良好的抗疲劳特性。由于砼板的弹性模量比基层材料高的多,因而水泥砼路面的承载力大部分是从板本身得到的,而沥青砼路面面层与基层的模量相差不大,由荷载产生的应力有很大一部分要依靠路面基层来承担。对于土基,水泥砼路面对土基条件不太敏感,而沥青砼路面的整体强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基强度。对于路面所使用的集料,水泥砼路面是有水泥这种水硬性结合料胶结而成,它可以容纳各种类型的集料和砂,只要这些材料满足一定的标准(如级配、砂率、洁净等)。而沥青砼路面对集料的要求较高,除应满足规范规定的强度、耐磨耗(磨耗率、压碎值)及粗糙度(磨光值)指标要求,还应考虑沥青与石料的粘结力。气候条件对路面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当地气温、降水以及地下水位对路面的影响。水泥砼路面对温度的敏感性较小,在炎热的夏季,水泥砼路面不会出现象沥青砼路面因温度而产生的车辙、推移、泛油等病害。水对任何一种路面均会产生破坏,水不仅对路面结构本身有影响,它对土基的影响尤甚,由于路基和基层受水侵害而造成路面破坏的例子很多。沥青砼路面的水稳性相对较差。7)从后期养护维修比较:“两种路面的养护费用比较虽然沥青路面比水泥路面有养护更方便、通车更快的特点,但其养护费用与建造费用是成正比的,目前国内许多沥青路面出现了建得起、养不起的尴尬局面。沥青路面局部修复或加铺时,需要的机械多而全,必须动用沥青搅拌楼、摊铺机和压路机,其局部修复养护费用比新建费用大致高4倍5倍,而水泥路面局部换板可使用三辊轴机组或小型机具施工,动用的机械设备少而轻巧,其局部修复的养护费用是建造费用的2倍3倍。虽然沥青路面养护有通车快,比水泥路面便于做薄层加铺,不用考虑接缝防裂等特点,但在我国目前沥青、集料、机械、养护施工等严峻形势下,其养护费用大致为水泥路面的3倍左右。8)从路面的环境评价:公路交通引起的噪声过大会危害身体健康,影响人的生理与心理状况,路面噪音对沿线居民已构成一种不断发展的公害。有关研究认为:光滑的沥青砼路面噪音最小,横槽水泥砼路面产生的噪音最大。综合上述, 影响路面类型选用的因素很多,路面类型的选择,并不是由单一或几个因素决定的,而应综合考虑使用要求、交通量大小及组成、当地气候、路基支承条件、材料供应、施工及养护水平、资金筹措、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等因素。 9)结论从上述两种路面优缺点比较,对xxxx经济开发区来说水泥产品容易获得,综合造价低,由于项目投资数额较大,而且地区的财政收入有限,造价是项目的主要因素之一,适合于城镇道路的建设,而且水泥混凝土路面实用。以较小的投资实现城区基础设施尽快的改善是主要的目的。同时考虑到地区气象、水文、地质条件、筑路材料的分布情况,经综合比较,推荐机动车行道及非机动车道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人行道铺砌彩色地砖。3. 路面结构 1)机动车道路面结构为:24cm水泥砼面层+ 封层+20c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20cm级配碎石+压实土基。2)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为:24cm水泥砼面层+ 封层+20c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20cm级配碎石+压实土基。3)人行道路面结构为:5cm彩色地砖+ 3cm1:3水泥砂浆+ 12c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压实土基。人行道铺装面砖形式采用人行道砖。人行道铺装面层应平整、抗滑、耐磨、美观。路缘石采用c30砼预制(123499.5)+3cm m10水泥砂浆卧底制作,抗压强度不低于30mpa;侧边石采用c30现浇砼制作,规格101799.5cm。抗压强度不低于30mpa。;4. 道路路基设计1) 路基压实度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在荷载作用和水浸等自然因素不利影响下,均能保证其设计强度。路基填料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淤泥、盐渍土等,不得含草、树根等杂物,550的有机质烧失量不得5,超过10cm粒径的土块应打碎。路基压实度及填料最小强度(cbr)和最大粒径要求见下表:填 挖 类 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压实度(%)机动车道/人行道填方上路床0-3081096/95下路床30-8051096/95上路堤80-15041594/93下路堤150以下31593/90挖方0-3081096/9530-8051096/952)一般填方路基路基填土前,原地面上杂草、树根、农作物残根、腐殖土、垃圾等必须全部清除。填方路段清表厚度按30cm控制,位于林地,必须采取挖砍树、除根等措施。路床顶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为35mpa,容许弯沉值为276.01(0.01mm)。本道路填方(土质、土石混填或填石路堤)路段原则上按1:1.5坡率放坡。路堤填筑必须分层填筑,逐层压实,填土、填石或土石混填路段路基填筑每层松铺厚度均不得大于30cm。为保证填方路基人行道外侧的边坡稳定性,本次推荐近期在人行道外侧增设0.5m的土路肩后再进行路基放坡。3)一般挖方路基挖方路段清表随路基开挖时一同挖除。一般挖方路段开挖至路堑路床部分,并尽快进行上路床施工。挖方路基施工遇到地下水时,应及时采取排导措施,将水引入路基排水系统,不得随意堵塞泉眼。路床土含水量高或为含水层时,还应采取设置渗沟、换填、改良土质、土工织物等处理措施,路床填料除符合路基填料规定,还应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挖方段路基(土质或石质)边坡坡率均为1:1。4)半填半挖路基路基填挖交界处,当填方侧坡度缓于1:5时视同一般路段设计;当地面坡度陡于1:5,在原地面上开挖反坡(1:4)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0m。5)杂填土路段路堤设计k0+320k0+520段拟建场地为填方路段,房地产开发公司已自行对场进行了初步填土平整。填土厚度0.84.5m,平均厚度1.72m,填料多为含玄武岩砾石杂填土,填土时未作压实处理。为保证该段路基满足设计要求,现提出两个方案进行处理。为保证该段路基:超挖回填碾压处理。对现状填土地面线以下超挖2m,原土分层回填并采用重型压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福建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2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河南驻马店市正阳县县管国有企业招聘2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江西南昌民航空管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面向社会招收劳务派遣制员工汽车驾驶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陕西医药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2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建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直属库工作人员招聘3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浙江平阳县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房开公司公开招聘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度山西地质集团校园招聘30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建筑地勘中心陕西总队招聘1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山东东营众邦人力资源有限责任公司招聘2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人工智能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 视频监控调取记录表
- 第2章 Windows 10操作系统
- 教研活动:幼儿园班级主题墙创设课件
- GB/T 42430-2023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丙酮、异丙醇和正丁醇检验
- 酒店住宿水单模板-可修改
- SF-三福的历史与文化 v2.0
- 幼儿园故事《小红帽》PPT模板
- GB/T 6723-2017通用冷弯开口型钢
- GB/T 4456-2008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 葫芦丝(初学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