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安县*xxx 土地复垦方案 报告书 项目单位:普安县*xxx 编制单位: 提交时间:二一二年一月 项目名称: 普安县*xxx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项目单位: 普安县*xxx 单位地址: 普安县* 联 系 人: 电 话: 送审时间: 二一二年一月 编制单位及人员基本情况 编制单位 法人代表 联系人联系电话 地 址 资 质证明文号 证明单位 主 要 编 制 人 员 姓 名职 务职 称签 名 目 录 1 总总 则则1 1.1 编制目的编制目的1 1.2 编制原则编制原则2 1.3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3 1.4 目标目标4 1.5 服务年限服务年限6 1.6 主要计量单位主要计量单位7 2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8 2.1 项目简介项目简介8 2.2 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10 2.3 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21 2.4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项目生产工艺流程24 3 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29 3.1 损毁土地情况损毁土地情况29 3.2 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45 3.3 土地复垦技术路线和方法土地复垦技术路线和方法 .73 3.4 复垦标准复垦标准77 4 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80 4.1 预防控制措施预防控制措施80 4.2 工程技术措施工程技术措施84 4.3 生物化学措施生物化学措施86 5 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88 5.1 工程设计工程设计 .88 5.2 工程量测算工程量测算 .100 5.3 工程量统计工程量统计 .106 6 土地复垦投资估(概)算测算土地复垦投资估(概)算测算113 6.1 估算依据估算依据113 6.2 取费标准和计算方法取费标准和计算方法113 6.3 投资概算投资概算 .116 7 土地复垦效益分析土地复垦效益分析118 7.1 经济效益经济效益118 7.2 生态效益生态效益118 7.3 社会效益社会效益119 8 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120 9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123 9.1 组织管理措施组织管理措施123 9.2 技术保障措施技术保障措施123 9.3 资金保障措施资金保障措施123 9.4 公众参与公众参与124 9.5 建议建议 .125 附资料目录附资料目录 附图 图号顺序号图名比例尺 11普安县*xxx 土地利用现状图窝沿幅1:10000 12普安县*xxx 土地利用现状图田坝幅1:10000 23普安县*xxx 矿产资源分布及开采工艺流程图1:5000 34普安县*xxx 塌陷区预测剖面图1:5000 45普安县*xxx 损毁土地现状及预测分析图1:5000 56普安县*xxx 土地复垦规划图1:5000 67普安县*xxx 典型工程断面设计图 附表 1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表 2土地复垦投资估(概)算汇总表 附件 1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 其他 1普安县*xxx 向省土地整理中心提出审查土地复垦方案的申请 2普安县*xxx 委托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编制普安 县*xxx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委托书 3*从事土地复垦项目规划设计业绩的证明 4普安县*xxx 土地复垦所涉及的土地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对本方案的意见 5贵州省普安县国土资源局对该方案初审意见 1 1 总总 则则 1.1 编制目的编制目的 土地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力地支持了各项生 产建设。但在生产建设中,因施工等对土地的挖损、压占造成了土地的损毁及改 变了土地的原有生态功能。为了保护现有耕地及对损毁土地实施复垦利用和恢复 原有功能,改善生态环境,国土资发200781 号文件以及七部委下发的国土资发 2006225 号文: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 ,要求: “发展改革部门在批准、核准投资项目时,依据有关规定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 出的建设用地预审意见,对涉及土地复垦的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对应列入投资概 算而未列入的或投资概算不足的,不予批准、核准立项” 。 “对无土地复垦方案、 土地复垦费未列入或概算不足的,不予批复设计文件和开工许可” 。黔国土资发 2007 79 号文件精神要求:“土地复垦方案将作为建设用地审批的必备材料” 。 “对没有土地复垦方案或方案不符合要求的,复垦义务人应补充、修改或完善, 否则不予办理土地审批手续” 。 2011 年 6 月,我单位受普安县*xxx 的委托,我单位技术人员对 xxx 实地 情况进行了调查,收集了普安县*xxx(新建)开发利用方案 、 贵州省普安 县*xxx 矿区及工业广场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 贵州省普安县 *xxx 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等基础资料,并拍下工业广场照片,于 2011 年 6 月 25 完成野外工作后转入室内,集中进行资料综合整理、图件绘制并提交本方案 。 据此,本方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土地复垦规定 、 土地 复垦技术标准(试行) 等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该工程设计资料,结合 xxx 的实际,按照“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要求及“因地制宜,综合利 用”的原则,依据当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复垦土地用途,宜农则农、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建则建。并尽量做到土地复垦与生产建设同步设计、同 步施工,努力实现“边建设、边复垦、边受益”。对于矿山闭坑后出现塌陷与预 测范围不吻合现象,xxx 仍然有义务对其进行复垦,达到损毁土地可供利用状态。 即 xxx 是本方案土地复垦义务人。 2 xxx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目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按照“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确定 xxx 应该承担的土地复垦责任和 义务,xxx 土地复垦方案包括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和计划,具体工作任务 和要求: 1)通过现场勘查、实地踏勘,统计项目区已损毁土地的范围、程度及方式, 预测拟损毁土地的范围、程度及方式,量算并统计损毁土地的面积; 2)根据土地损毁的范围、程度及对损毁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结果,确定复垦 的范围,并依据现有的复垦资源确定损毁土地的复垦方向。 3)在复垦规划的基础上,统计土地复垦工作量,按照相关定额标准提出复 垦工程的投资概算。 (2)为业主今后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土地复垦费的缴纳等提 供依据; (3)为 xxx 申请 30 万 t/a 采矿许可证提供必备报件。 1.2 编制原则编制原则 根据 xxx 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 学合理、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结合矿产资源开采的特征和实际情况, 体现以下原则: (1)源头控制、预防与复垦相结合 由于本矿为扩界扩能建设项目,应优化工程布局,尽量减少施工占地,采用 源头控制,预防与复垦相结合的原则对项目区进行复垦。 (2)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项目区土地复垦方案应与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一致,根据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统筹安排,为促进和谐矿区的建设,将生产建设可能损毁的土地纳入土地复 垦范围进行统一规划。根据工程建设时序及对土地的占用情况,有步骤、有计划 地进行土地复垦,做到土地损毁与复垦的动态平衡。 (3)因地制宜、优先用于农业 因地制宜制定土地复垦规划,合理确定拟复垦土地的用途。 土地管理法 和土地复垦规定的规定,被损毁的土地应优先复垦成耕地、林地、牧业用地 或其他农用地,不宜农时再考虑作其它用途。 3 1.3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依据土地管理法 、 环境保护法 、国务院颁布的土地复垦规定等法 律、法规以及贵州省对土地复垦的有关规定进行。 1.3.1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2004 年修正)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 12 月 26 日)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991 年 6 月 29 日)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1996 年 8 月 29 日)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86 年 3 月); (6) 土地复垦条例 (国务院第 592 号令发布,2011 年 3 月 5 日) ; (7) 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1 年 1 月) (8) 贵州省土地开发整理管理规定(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02 年 9 月)。 (9) 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第 241 号令,1998 年 2 月)。 (10) 贵州省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试行) (黔国土资发2009 149 号) 1.3.2 有关文件有关文件 (1)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 关问题的通知 (黔国土资发200779 号文) ; (2)国土资源部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 土资发200781 号) ; (3)国土资源部 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 资发2006225 号)。 1.3.3 相关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规范及标准及标准 (1) 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 年 7 月); (2) 全国土地分类 (过渡期间使用) ; (3) 土地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 (4)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5) 土地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4 (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t15772-1995); (7) 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 ; (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gb50434-2008) ; (9) 防洪标准 (gb50201-94) ; (10) 生态工艺林建设技术规程 (gb/t183373-2001) ; (1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 12719-91) 。 (12) 贵州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 (黔国土资发2009139 号) 1.3.4 有关技术资料有关技术资料 (1) 普安县*xxx(新建)开发利用方案 (贵州丰顺矿山安全生产技术 咨询服务有限公司,2008 年 8 月) ; (2) 贵州省普安县*xxx 矿区及工业广场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 告书 (贵州省地矿建设工程施工公司,2008 年 8 月) ; (3) 贵州省普安县*xxx 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 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2007 年 9 月) ; 1.3.5 其他其他 (1)项目区村/组土地权属人对土地复垦方案的征求意见; (2)普安县*xxx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委托书; (3)普安县土地利用现状标准分幅图窝沿 g-48-78-(32)、田坝 g-48- 79-(25); (4) 普安县综合农业区划 (1996 年 7 月) ; 1.4 目标目标 通过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明确土地复垦目标,主要包括: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减少损毁土地面积、土地复垦面积、土地复垦率和其它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指标等。 1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损毁土地面积 项目区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即在生产建设过程中明确占地红线、 且打桩定界、严禁扰动占地红线外的土地。尽量控制压占损毁 6.1322hm2以内, 塌陷损毁在 105.7025hm2以内。 5 项目区面积为 617.8012 hm2,其中矿区面积 615.7100hm2。项目区损毁土地 总面积 111.8347hm2,其中已损毁 0.3337 hm2,拟损毁 111.5010 hm2。损毁地类有 耕地、林地、草地、农村居民点、未利用地,面积分别为 57.9102hm2、49.0000hm2、3.9451hm2、0.9457hm2、0.0337hm2,其中压占损毁面 积为 6.1322hm2,塌陷损毁面积 105.7025hm2。详见表 1-1。 表 1-1 xxx 损毁土地面积、地类等统计损毁土地面积、地类等统计 单位:hm2 破 坏 地 类 农用地 建设 用地 未利 用地 耕 地林 地草 地 住宅 用地 未利 用地 损 毁 状 态 场地分区 水 田旱 地有林地 灌溉 林地 天然 牧草地 农村 居民点 裸地 小 计 损毁 方式 已 损 毁 老工业广场0.00250.3312-0.3337压占 一、二采区 拟建工业广场 0.90381.98580.2025-3.0921压占 三、四采区 拟建工业广场 -0.4050-0.69361.3741-2.4727压占 三、四采区拟 建风井工业广场 -0.2182-0.0155-0.2337压占 预测塌陷区3.862350.201413.398034.69042.57100.94570.0337105.7025塌陷 拟 损 毁 合计合计4.768653.141613.600535.39953.94510.94570.0337111.8347- 2土地复垦面积及复垦率 规划复垦总面积 111.8347hm2,其中复垦为旱地 59.0088 公顷,复垦为有林 地 52.7175 公顷,复垦(或改造)为农村道路 0.1084 公顷,项目区土地复垦率达 100%。具体见表 1-2。 表表 1-2 项目区土地复垦目标表项目区土地复垦目标表 单位:单位:hm2 破 坏 地 类 农用地 建设 用地 未利 用地 耕 地林 地 草 地 住宅 用地 未利 用地 复垦方向 损 毁 状 态 场地分区 水 田旱 地有林地 灌溉 林地 天然 牧草 地 农村 居民点 裸地 小 计 旱地林地 已 损 毁 老工业广场0.00250.3312-0.33370.3337- 一、二 采区拟建 工业广场 0.90381.98580.2025-3.09213.0921- 三、四 采区拟建 工业广场 -0.4050-0.69361.3741-2.47272.4727- 拟 损 毁 三、四采区 拟建风井 -0.2182-0.0155-0.23370.2337- 6 工业广场 预测塌陷区3.862350.201413.398034.69042.57100.94570.0337105.702552.985052.7175 合计合计4.768653.141613.600535.39953.94510.94570.0337111.834759.008852.7175 3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土地复垦旱地面积 59.0088hm2,经过土壤培肥期恢复,每年按大季一季玉米 进行计算,玉米按每亩 350kg,市场价格 2.2 元/kg 计算,年效益为 68.16 万元。 复垦为耕地后,其总成本费按产量的 40%计算,则最终的纯收入为 40.90 万元。 直接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复垦有林地 52.7175hm2,使被损毁的植被得到恢复,土壤结构得到改良,提 高了植被覆盖率和土壤肥力,增加了有益生物的种群,实现了生物群落的恢复。 复垦工程带来的潜在经济效益更是不能用数字来估量的。全部工程完成后, 使人均耕地面积增加,为当地农民收入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未利用地复垦为林地, 可有效地提高当地的生态景观。 重新配置的土地资源能使土地得到循环利用,特别是因开采产生的废弃地和 污染地的生态恢复,恢复后的旱地既节约了土地资源,又缓解人地矛盾。 4土地复垦投资 该方案土地复垦投资包括静态投资和动态投资两部分: (1)静态投资 项目区土地复垦总费用 1264.24 万元,单位投资概算为 7536.36 元/亩,即 11.30 元/m2。 (2)动态投资 本方案材料单价是按现行材料单价计算,考虑到市场物价的浮动因素,还存 在着一个潜在的上涨幅度,本方案根据贵州省近几年经济发展状况,价差预备费 费率按 6%计取,得出 xxx 动态投资总费用为 1569.81 万元。单位面积投资总额为 9357.92 元亩,即 14.04 元/m2。 1.5 服务年限服务年限 根据贵州省煤炭管理局关于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各市、州、地煤矿 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 有关问题的专题会议纪要,普安县*xxx 属于 新设矿权的矿井。根据普安县*xxx(新建)开发利用方案 ,xxx 由 6 个拐点 圈定,矿区面积 6.1571km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 30 万 t/a,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7 718.59 万 t,储量备用系数取 1.5,矿山服务年限=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矿井设计 能力储量备用系数)718.59/(301.5)16 (年),目前矿方还未获得采矿许可证。 xxx 属小型煤矿,依据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 (国务院第 241 号令) 第七条规定,小型煤矿(规模为 30 万 t/a 及其以下)矿山生产服务年限为 10 年, 本矿以此作为参照,综合确定复垦方案服务年限。本方案服务年限以第一次现场 踏勘时间 2011 年 6 月计算,并考虑 1 年的复垦施工和塌陷稳定及管护年限,故 本方案的适用服务年限为 11 年(2011 年 6 月2022 年 6 月) ,如在本方案适用 年限期间煤矿进行扩能、扩界等,需对方案进行调整或重新编制。 1.6 主要计量单位主要计量单位 面积:公顷(hm2) 、平方公里(km2) ; 长度:米(m) 、公里(km) ; 体积:立方米(m3) ; 重量:吨(t) 、千克(kg) 、万吨(万 t) ; 产量:千克/亩(kg/亩) ; 单价:万元/ 公顷(万元/ hm2) 、元/吨(元/t) ; 金额:万元(人民币) 。 8 2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 2.1 项目简介项目简介 2.1.1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隶属关系、位置、隶属关系、位置 项目名称:普安县*xxx; 隶属关系:xxx 隶属普安县煤炭管理局行业管辖; 项目位置: 普安县*xxx 位于普安县城北东方向,直距约 10km。北西距*政府所在 地约 4km。地理坐标:东经 10459101050130;北纬 25512925 5140。636 县道普(安)花(贡)公路经过*,从乡政府有乡村简易便道 通往矿区。交通较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2-1) 。 图图 2-1 xxx 交通位置示意图交通位置示意图 2.1.2 企业性质、开采矿种、开采方式企业性质、开采矿种、开采方式 企业性质:私营独资企业; 开采矿种:煤; 开采方式:地下开采。 2.1.3 生产规模与能力、生产服务年限生产规模与能力、生产服务年限 生产规模与能力:30 万 t/a; 生产服务年限:16 年。 2.1.4 矿区范围、用地规模及权属关系矿区范围、用地规模及权属关系 矿区范围:矿区范围由 6 个拐点坐标圈定,面积 6.1571km2。开采标高为 +1700m+700m。 用地规模及权属关系 xxx 用地面积为 617.8012 hm2,其中,矿区面积 615.7100 hm2,三、四采区 工业广场矿界外占地面积 2.0912hm2。占地类型为耕地、林地、草地、农村居民 点、裸地,其土地权属为普安县*田坝村、窝沿社区,江西坡镇下山村村民集 体所有。 2.1.5 项目区背景及矿山开采历史项目区背景及矿山开采历史 9 项目区背景 普安县*xxx,原属于农村自用煤矿。变更前 xxx(普矿自采煤2003第 21 号) ,准采期限 2003 年 05 月 20 日2006 年 05 月 20 日) ,矿区面积 0.96 km2,开采标高+1450m+1200m。2007 年 5 月申请采矿权变更,根据贵州省煤 炭管理局关于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各市、州、地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 方案的批复” 有关问题的专题会议纪要,普安县*xxx 属新设矿权煤矿之一。 调整后 xxx 范围由 6 个拐点坐标圈定,面积:6.1571 km2,根据普安县 *xxx(新建)开发利用方案 (2008.08) ,xxx 设计开采标高 +1700m+700m。拐点坐标见表 2-1。截至目前,该矿未开展建设,现处于筹 建阶段。 表表 2-1 xxx 矿区拐点坐标矿区拐点坐标 点号xy点号xy 12861498.0035498607.0042861170.0035502505.00 22862575.0035501650.0052860267.0035502506.00 32861170.0035501650.0062860267.0035498607.00 矿区面积:6.1571 km2,开采标高+1700m+700m 矿山开采历史 2002 年贵州省国土资源厅下发黔国土资发2002203 号文件,明确中小煤 矿采矿权审批登记权限在省厅,地(州)县无权发证。变更前 xxx 开拓方式为 斜井开采,矿灯照明,放炮采煤,机械通风、排水,轨道运输,坑木支护。由 于政策的变动,于 2004 年停止了工作,老矿区仅开掘了部分生产巷道,形成一 定的采空区,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采空区面积约为 7000m2。经实地调查及访问, 采空区及周边未发现地面塌陷、崩塌等地质灾害,老工业广场目前已停止使用, 位于老工业广场的井口已经封闭。场地内的保留的建筑物和矸石堆对土地造成 一定的压占损毁。 根据普安县*xxx(新建)开发利用方案 ,从技术和经济的合理角度综 合分析矿井开拓系统,结合煤层开采技术条件等地质因素,确定为斜井开拓, 工业广场以普安县*xxx(新建)开发利用方案确定位置为主。 2.2 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2.2.1 自然环境概况自然环境概况 1气象、水文 矿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 10 宜人。据普安县气象局收集近十年有关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 14,日极端最 高气温 33.4(1988 年),日极端最低气温6.9(1991 年);年平均降雨量 1200mm,年最大降水量为 1540.2mm(2001 年),年最小降水量为 843.4mm(1996 年);降雨多集中于 59 月,占年降水量的 80%,平均相对湿度 85%,年日照 平均为 1563 小时,无霜期 297 天;项目区内 2009 年 9 月至 2010 年 4 月发生严 重旱灾,之外,年时有冰雹、倒春寒、暴雨、凝冻等灾害性天气发生。 矿区位于普安旋扭构造变形区西南,本区属北东向构造水文地质单元岩溶 及裂隙富水构造区。煤矿内无河流分布,但冲沟和小溪较发育,规模较大的 3 条小溪,分别为胡家寨小溪、陈家寨小溪、谷山坡小溪,冲沟多为“v”型冲沟, 呈树技状分布,切割较深,沟水流量变化较大,雨季水量暴涨,枯季流量减小。 冲沟水总体由东向西径流,汇集到煤矿西部外围的冲沟,最后在普安县*附近 汇入岔河,最后汇入北盘江。属珠江水系。 2地形地貌 矿区为低中山地形。总体地势中部较高,西部较低。矿区内最高点为矿区 南东部标高 1828.8m,最低点为西面边界陈家寨附近,标高约 1343m,为矿区 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最大高差 484.8m。矿区内一般标高 1500m1700m。区 内冲沟与条状山脊相间发育,基岩局部裸露,地形切割较大。 图图 2-2 地形坡度及景观照片图地形坡度及景观照片图 3地质构造 (1)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 ,二叠系上统峨 嵋山玄武岩组(p3) 、龙潭组(p3l) 、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 、永宁镇组 (t1yn) 、三叠系中统关岭组(t2g)和第四系(q) 。 现分述如下: 1)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 浅灰、灰色中厚层细晶石灰岩,局部含燧石,含蜓化石。出露于矿区北 部地段,厚250m。 2)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 上部为灰绿色、玄武岩,具杏仁状构造,下部为灰色、灰紫色凝灰岩、凝 11 灰质粘土岩,出露于矿区中部地段,厚 40m80m。 3)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 按含煤程度、岩石类型、沉积韵律及旋回结构等可分为三段,总厚 200220m。 第一段:(p3l 1)灰、深灰色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细砂岩、黑色碳质 页岩、薄煤层组成,局部夹薄层泥灰岩。煤层变化大,含煤层 24 层,均为不 可采煤层。本段厚 65m70m。 第二段(p3l 2):灰、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灰、紫灰 色菱铁质鲕状粘土岩、页岩组成。并组成比较清晰的韵律层频繁交替出现。上、 下部中粒砂岩较多,中部以细碎屑岩为主。含大量植物化石。本矿区含可采煤 层三层(c17 厚 1.78m1.82m,c18 厚 2.58m2.64m,c19 厚 1.81m1.85m) 。 本段厚 80m85m 左右。 第三段(p3l 3):褐灰色、灰色粘土岩、粉砂质页岩、灰绿色岩屑砂岩、 夹薄煤层,以 c17 煤层为第二、三段的分界。产植物和腕足类化石。本段厚 55m60m 左右。 可采煤层主要产于含煤岩系第一段及第二段。 4)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 紫红色砂岩、粉砂岩夹泥岩。平行层理及交错层理发育。 产瓣鳃类化石。出露于矿区南东、南西,厚350m。 5)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n): 浅灰、灰色薄-中厚层灰岩、泥质灰岩、夹白云岩及砂质泥岩,出露于矿区 中部。未出露全。厚度300m。 6)三叠系中统关岭组(t2g) 主要为灰色、紫灰色石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出露于矿区南部 f1、f2、f3 之间,出露不全。厚度350m。 7)第四系(q) 为坡积、残积粘土、亚粘土含碎石土等及冲积砂、砾土。零星分布于山坡 上,较平坦低地及河谷地等。厚 010m。 (2)构造 1)褶皱 12 矿区位于普安山字形前弧地段,地层走向近东西及北东东向,倾向南,倾 角 2330左右。 2)断层 矿区断层发育以近东西向 f4 断层和北西向 f5 断层以及近南北向 f1、f2、f3 断层为主。f1、f2、f3 断层将沃井田分割为东西向两个部分,矿 区东部面积约 3.0km2,矿区西部面积约 2.4 km2。 f1 断层近南北向倾向东,倾角 80,断层下盘(西侧)出露地层分别为: p3、p3l、t1f;断层上盘(东侧)出露地层为 t1f、t1yn、t2g,断层上盘下降, 下盘上升为正断层。断层向北交于 f4,向南延出矿区长约 1.2km。 f2 断层与 f1 大致平行,倾向东,倾角80,断层下盘(西侧)出露地层 为 t1f、t1yn、t2g,上盘(东侧)出露地层为 t1yn、t2g;上盘下降、下盘上升 为正断层,断层向北交于 f4,向南延出矿区长约 1.2km。 f3 断层,与 f1、f2 大致平行,倾向西,倾角 85,断层上盘(西侧)出露 地层 t1yn、t2g,下盘(东侧)出露地层 p2m、p3、p3l、t1f 断层上盘下降,下 盘上升为正断层,向北交于 f4,向南延伸出矿区长约 1.2km。 f4 断层为区域性大断层,横贯矿区北部于半坡附近被北西向 330f5 断层 错断。矿区内长约 3km。断层走向北东东80,倾向南东,倾角 7075。断 层下盘出露地层为 p2m 及侵入其层位中辉绿岩(u)断层上盘不同地段与不同 层位地层接触。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为正断层造成地层缺失,最大断距可 达 600m 左右。 f5 断层为区域性大断层之一,走向北西 330,倾向南西,倾角75断层横 贯矿区北东,分别将 f4 断层以及 p2m、p3、p3l、p3c、t1f 等地层错断,断层 北东侧向北西错动,南西侧向南东错动,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为逆断层。 造成地层重复。 总体而言,区内褶皱、断裂较发育,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2002-12-17 发布)附录 d1、2 条对构造复杂程度划分的定性标准,本区构造 复杂程度定为中等。 (3)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 ,矿区地震烈度为度, 13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45。本区及其邻近区域 近年来未发现有强地震活动,矿区属无震害区,区域稳定性良好。 (4)水文地质 1) 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 根据区内地下水赋存的地层岩性,含水介质特征及水动力条件,将项目区 内地下水类型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三类。 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q)土体、残坡积物和冲积物中。孔隙度大,透 水性好,受大气降水的控制,降水补给后孔隙水于低凹部位流出,迳流途径短。 雨季时流量增大,旱季变小,富水性弱。第四系角度不整合于各地层之上,与 下伏地层有水力联系。 岩溶水:主要包括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灰岩,分布于二叠系峨眉山 玄武岩(p3)之下,地表未出露,但通过断层可能与含煤地层直接触。地下局 部发育溶洞、暗河,大气降水容易通过地表大量的负地形渗入岩溶裂隙、管道、 暗河之中,岩层中赋存着丰富的岩溶水,富水性强。 基岩裂隙水:主要包括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及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的 碎屑岩。碎屑岩靠近地表时风化作用较强烈,风化裂隙较发育,含风化裂隙水, 深部发育构造裂隙地段。含构造裂隙水为主,碎屑岩区地下水运动受地形、地 貌、岩性、构造控制,富水性总体较弱。 2) 矿区充水因素分析 充水水源 a地表河流、冲沟水 矿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由于矿区地势中部、南部高,西部低, 降水大部以径流方式沿冲沟、山坡流失,总体由东向西径流汇集到矿区外围的 冲沟,或沿风化裂隙渗入地下,在低凹处排泄出地表,或通过溶洞、落水洞等 方式流入地下,形成地下暗河,排入区域性河流中(北盘江中)矿区处于北盘 江支流格所河上游补给区。冲沟水可能沿风化裂隙、老窑及原矿井浅部采空区 渗入或突入矿井,为矿井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 b第四系孔隙水 矿区内覆盖的第四系,含水性弱,加之厚度不大,蓄水量有限,对煤矿开 14 采影响小。 c龙潭组弱裂隙含水层 该组主要为碎屑岩,富水性总体微弱,在构造裂隙带及应力损毁影响的地 段,含水量相对会较大,矿床开采到这些地段,矿井出水量会比正常出水量增 大。该组为煤矿床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 d茅口组岩溶、裂隙含水层 分布于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p3)之下,由浅灰、深灰色厚层块状灰 岩,含燧石结核,含燧石团块或条带灰岩组成。地表未出露,但通过断层可能 与含煤地层直接触,可能成为煤矿床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 e采空区积水 变更前 xxx 在浅部开采已形成一定面积的采空区。由于龙潭组以砂、泥岩 为主,深部风化裂隙弱,起一定的隔水作用,使采空区易形成积水。在接近浅 部老窑采空区时,可能成为矿井直接突水水源。 充水通道 a岩石天然节理裂隙 矿区内的直接充水的龙潭组含煤地层在接近地表附近,岩石风化节理、裂 隙很发育,而深部发育成岩或构造节理、裂隙,它们是地下水活动的通道,并 沟通上覆含水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 b断层破碎带 矿区断层损毁了地层的完整性、连续性,降低了岩石的力学强度,塑性岩 石中断层破碎带含水性和导水性不强,刚性岩石中断层破碎带有一定含水性和 导水性,可能连通含煤地层上部的中强含水层或地表水,加之未来矿床开采中, 人工采矿裂隙大量出现,改变了断层带附近应力场和地下水的天然流场,地表 水、地下水更可能沿断裂带进入矿井。 c老窑采空区 矿区内老窑,其废弃巷道会成为老窑水、采空区积水、部分地表进入矿井 的通道。变更前 xxx 浅部开采已形成一定的采空区,对以后矿井开采形成较大 的威胁。 充水方式 15 主要分布在矿区地势相对平缓的地带,由于浅部开采裂隙相对比较发育, 地表水通过裂隙发育的带渗入可能成为矿井的主要充水因素之一。随着煤层开 采深度加深,开采形成导水裂隙带一般不会影响到地表,含煤地层细砂岩等碎 屑岩裂隙水为矿井的直接充水水源,目前矿井充水方式主要以渗水、淋水为主, 由于原开采煤层(c18煤层)靠近 f1 断层的茅口组灰岩,另外,c18煤层埋藏深 度较浅,受大气降水的影响很大。 地表水、地下水动态变化 本区地表水、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影响,其流量、水质变化均与降水的季节 和强度相对应,雨季流量增大,矿化度减少,枯季则相反。地下水以泉或分散 流形式补给溪沟,各含水层无直接的水力联系,且地下水动态变化显著,周期 性较明显,并具滞后现象。 地下水的补、迳、排条件 矿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由于矿区地势中部高,北部、南部低, 降水大部以迳流方式沿冲沟、山坡流失,北面汇入 1320m,南面汇入 1460m 高 程溪沟中,或沿风化裂隙渗入地下,在低凹处排泄出地表,或通过溶洞、落水 洞等方式流入地下,形成地下暗河,排入区域性河流中(北盘江中)矿区处于 北盘江支流格所河上游补给区。 3) 供水水源 矿区范围内无大泉点,仅在一、二采区工业广场以及冬瓜林两地见两个小 泉点,流量分别为 w1:0.218l/s;w2:0.321l/s 以及季节性溪流,仅够当地居 民饮用,矿山建设和用水困难。 综上所述,xxx 今后拟开采的煤炭资源一部分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 直接充水水源主要为龙潭组裂隙水和老窑采空区积水为主,本矿区以裂隙水充 水为主的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 (5)工程地质 1) 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 矿区内工程地质岩组可划分为坚硬岩组、半坚硬岩组、软弱岩组及松散岩 组四类。 坚硬岩组 16 出露矿区北部茅口组(p2m)中厚层石灰岩,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 (t1yn)薄中白云岩、灰岩、泥质灰岩等,白云岩、灰岩、泥质灰岩抗风化 能力强。 半坚硬岩组 主要包括中微风化的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细砂岩、粉砂岩等碎屑岩; 峨眉山玄武岩组(p3)的碎屑岩。 软弱岩组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粘土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炭质粘土 岩、煤层等;三叠系下统飞仙组(t1f)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等以碎屑岩主 的岩组,岩石力学强度低,抗风化能力弱,部分遇水易软化,地表常受风化岩 体完整性差。 松散岩组 第四系(q)土层含碎石、砂砾土等在斜坡及冲沟中零星分布。结构松散, 遇水常呈可塑状态,易发生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2)土体工程地质条件 第四系碎屑岩残积、坡积土层,一般具可塑性,厚度薄,分布分散。主要 分布于含煤地层露头区,分布面积不大。由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等经长期风 化、剥蚀后的残积、坡积物,土层厚度不大,缓坡及沟谷中稍厚,土质多为碎 石土、砂土、粉质粘土,土体呈松散或半固结状,分选性、胶结性差,土体较 松散,透水性较好,土体强度弱,压缩性高,受力后土体沉降量大,边坡容易 失稳,不适宜直接作工程建筑地基,只有采取加固措施后才可作为工程建筑地 基。 3)岩体工程地质条件 上覆地层 含煤地层上覆围岩有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碎屑岩属中等坚硬岩组, 岩体多数 iii 类,抗压强度高,抗风化能中等,岩体质量中等,工程地质条件中 等。 煤层上覆围岩大部分为碎屑岩,主要为龙潭组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 质泥岩,岩石多为薄层状,层理特征多为均匀层理、交错层理或水平层理,以 17 泥质胶结为主,泥质含量较高,靠近地表岩石容易遭受风化、剥蚀而形成残积 土,地下深部则岩石较完整。 此种岩体结构特点是岩体分层多,受沉积因素影响,平面上和剖面上岩相 厚度分布变化较大。受各种结构面的相互影响,结构体形态以长方体、板状体 为主,该类岩体抗压强度中等,饱水后强度降低,当失去原岩应力平衡状态后, 以离层或沿滑动面滑脱失稳为主要表现形式。总体上该碎屑岩多为层状结构, 少量碎裂结构,属中等坚硬岩组,岩体多数 iii 类,岩体质量中等,工程地质条 件中等。在该类岩石中掘进巷道时可能出现缩径、软岩挤出、片帮等不良工程 地质现象。 含煤地层 为碎屑岩,以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煤层为 主,多为层状,少量碎裂结构,该地层中钙质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属 中等坚硬岩组,力学强度中等,有一定遇水软化性,岩石完整性较好,岩体稳 定性中等;粉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煤层属软弱岩组,力学强度很低, 遇水时极易软化,塑性强,岩石完整性不好,岩体稳定性很差,巷道掘至该层 段时,易产生顶部塌陷及底鼓、片帮等现象。 下伏地层 含煤地层的下伏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下部及底部砂岩、硅质岩,二叠 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属半坚硬岩组,岩体坚硬,稳定性较好。 4)主采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条件 c17 号煤层:顶板为砂岩;底板为粉砂质泥岩。 c18 号煤层: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粘土岩。 c19 号煤层:顶板为粉砂质泥岩;底板为泥质粉砂岩。 综上所述,各煤层的顶板和底板为不稳地岩层,本区的工程地质复杂类型 属中等。 (6)环境地质 1)地质灾害现状 xxx 矿区因小煤窑及矿山采矿较少,小煤窑开采深仅 20m40m,现均已停 采,目前未发现因采矿引发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问题。 18 2)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现状 矿区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雨,冲沟多为季节性水流,地表水不发育。由于 矿区开采小窑及矿井少,开采深度不深,对地下水污染少。 3)大气污染现状 矿区内无乡镇企业,居民以农业为主,故大气污染很小,当地居民燃烧用 煤主要为当地无烟煤(粉煤及块煤)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粉尘,so2次之。 根据贵州省普安县*xxx 矿区及工业广场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报告书及现场调查,矿区范围内及其周边未发现地质灾害,矿区及工业广场 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环境地质条件中等。 综上所述,项目区内地貌类型较复杂,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工程地 质条件为中等,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其环境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 4土壤 根据现场调查并查阅相关资料,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为黄壤、紫色土、石 灰土。黄壤广泛分布在项目区内,紫色土、石灰土主要分布在矿区南部一带区 域。其土壤剖面见图 2-3。 图图 2-3 旱地土壤剖面旱地土壤剖面 黄壤的理化性质:表土层有机质含量 27.55g/kg、全氮 1.63g/kg、ph 值 5.75、全磷 0.59g/kg、全钾 12.5g/kg;土层厚度 6090cm,有效土层厚度达到 60cm。颗粒组成:粘粒(0.002mm)14%、粉粒(0.020.002mm)22%、砂 粒(20.02mm)64%,土壤质地为砂质壤土。 紫色土的理化性质:表土层有机质含量 32.65g/kg、全氮 1.85g/kg、ph 值 6.55、全磷 0.85g/kg、全钾 20.36g/kg;土层厚度 60100cm,有效土层厚度达到 60cm。土壤质地为壤质土。 石灰土的理化性质:表土层有机质含量 30.23g/kg、全氮 1.52g/kg、ph 值 6.97、全磷 0.75g/kg、全钾 14.30g/kg;土层厚度 6080cm,有效土层厚度达到 60cm。质地壤质粘土至粘土。 5植被 森林植被 19 区内森林覆盖率占项目区面积的约 17%,水土流失较严重,大部分为次生 植被,主要为人工种植的杉、松等人工林及灌木林。树种主要有:杨树、马尾 松、杉木等;经济林木主要有:板栗、核桃、杜仲、果树等,见图 2-4。 农田植被 主要粮食作物:玉米、水稻、小麦等。 主要经济作物:油菜、烤烟、花生等。 主要蔬菜作物:白菜类、绿叶菜类、薯芋类、根菜类、葱蒜类、瓜类、豆 类等。 图图 2-4 项目区植被一角项目区植被一角 2.2.2 社会经济社会经济状况状况 1人口及耕地 xxx 位于普安县*和江西坡镇。根据普安县土地利用现状标准分幅图窝沿 g-48-78-(32)、田坝 g-48-79-(25),矿界范围内土地权属涉及*田坝村、 窝沿社区,江西坡镇下山村。 据 2008 年普安县*田坝村人口统计资料,全村总人口约 2830 人,农业人 口 2830 人,全村总面积 12.8km2,耕地面积 6286.5 亩,人均拥有耕地面积 2.24 亩。 据 2008 年普安县*窝沿社区人口统计资料,全社区总人口约 37000 人, 农业人口 36700 人,全村总面积 6.8km2,耕地面积 5809.5 亩,人均拥有耕地面 积 0.16 亩。 据 2008 年普安县江西坡镇下山村人口统计资料,全村总人口约 2900 人, 农业人口 2800 人,全村总面积 12.02km2,耕地面积 2527.5 亩,人均拥有耕地面 积 0.90 亩。 2社会经济 农业:区内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和玉米,另有大豆、荞子、马铃薯等,经 济作物以油菜、辣椒、烤烟为主。工业:以面粉、豆制品加工等私人小作坊式的 半手工工业为主。牧业:以饲养猪、牛、马、鸡为主。 据 2008 年普安县农业统计年鉴,田坝村年经济总收入 729 万元,农民人均 20 纯收入 2575 元,全村粮食总产量 3017t(平均 480kg/亩) ,农民人均粮食占有量 (全年粮食复合产量)1066kg。 据 2008 年普安县农业统计年鉴,窝沿社区年经济总收入 9083 万元,农民 人均纯收入 2475 元,全村粮食总产量 2846t(平均 490kg/亩) ,农民人均粮食占 有量(全年粮食复合产量)77kg。 据 2008 年普安县农业统计年鉴,下山村年经济总收入 665 万元,农民人均 纯收入 2375 元,全村粮食总产量 1238t(平均 490kg/亩) ,农民人均粮食占有量 (全年粮食复合产量)442kg。 2.3 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 1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 本项目区内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是以从普安县国土资源局收集的 1:10000 土 地利用现状图作为底图,将 xxx 矿区边界各拐点坐标上于图中,用 mapgis、cad 绘图软件进行矢量化后,运用面积测量工具进行数据统计而得。 项目区 xxx 内占用土地总面积 615.7100 hm2,其土地利用类型为水田、旱 地、有林地、灌木林地、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其他草地、农村居民点、 裸地。其中*田坝村土地权属内面积 543.3000hm2,窝沿社区土地权属面积 15.5800 hm2;江西坡镇下山村土地权属内面积 56.83hm2。项目区 xxx 外压占土 地面积为 2.0912 hm2(为三、四采区拟建工业广场压占),土地权属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金融领域2025数据治理与个人信息保护深度分析报告
- 2025年人工智能训练师认证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解析
- 2025年智能养老社区建设政策环境研究报告
- 2025-2030环保材料生命周期评价体系构建与绿色采购标准报告
- 2025-2030物流企业客户体验管理框架及满意度提升方案
- 2025-2030牛业区块链技术应用与质量认证体系构建报告
- 南平浦城县医院招聘笔试真题2024
- 2025-2030校企共建机床实训基地运营模式与成效评估报告
- 2025-2030柔性制造系统对多功能机床市场需求重塑研究报告
- 2025-2030机床行业商业秘密保护与竞业限制机制研究报告
- 2025年工程造价管理职业能力测试试卷及答案
- 某镇十五五期间发展工作思路
- DeepSeek+AI大模型在工程造价领域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 JG/T 24-2018合成树脂乳液砂壁状建筑涂料
- T/CHATA 035-2024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 委托生产卫生纸协议书
- 探究情侣关系中礼物形象一致性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礼物交换体验的影响
- 铁路工务安全规范培训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试题库附参考答案【完整版】附答案详解
- 超市诚信课件培训
- 网络基础知识课件教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