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9179-2003 桑蚕原种》这一标准主要规定了桑蚕原种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等要求。与之前的同类标准或规范相比,它引入或调整了一些关键要点,以提升桑蚕原种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水平。具体变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质量指标细化:新标准可能对桑蚕原种的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及生产性能等方面的质量指标进行了更加细致和严格的规定,确保原种的纯度、生命力和遗传稳定性。

  2. 检验方法的标准化:为提高检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该标准可能详细规定了各项质量指标的检验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测技术和现场评估准则,使得检验过程更加科学严谨。

  3. 检验规则的完善:新标准可能明确了检验批次的确定、抽样方法、合格判定准则以及复检规定等,增强了检验的规范性和公正性,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不合格原种。

  4. 包装、标志要求的增强:为了保证桑蚕原种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与质量,标准可能对包装材料、包装方式、标识内容(如品种名称、等级、生产日期等)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便于追踪和管理。

  5. 加强了对运输和储存条件的规范:为减少外界环境因素对桑蚕原种质量的影响,标准可能详细说明了适宜的运输条件(如温度、湿度控制)和储存环境要求,确保原种活力不受损害。

  6. 适应性调整:考虑到行业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该标准可能还吸收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革新,对原有条款进行了适时的更新和补充,以更好地服务于现代蚕业生产。

这些变更旨在通过标准化管理,提升我国桑蚕原种的整体品质,促进蚕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3-06-04 颁布
  • 2003-12-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19179-2003 桑蚕原种_第1页
GB 19179-2003 桑蚕原种_第2页
GB 19179-2003 桑蚕原种_第3页
GB 19179-2003 桑蚕原种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19179-2003 桑蚕原种-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9179of 0039179月J巨是对于桑蚕原种的质量全国至今尚无一个统一的标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桑蚕品种的不断更新,桑蚕原种的省际间、国际间的流通日益频繁。由于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给桑蚕原种质量的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个统一的桑蚕原种质量标准来规范桑蚕原种的质量。本标准的附录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镇江)、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浙江省蚕种公司、江苏省蚕种管理所、四川省蚕种管理总站、山东省丝绸总公司、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奕仁、叶夏裕、沈兴家、许明芬、陶涛、吴钢、余爱群。本标准委托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解释。9179量指标、检验方法等。本标准适用于生产、销售的商品桑蚕原种。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19178桑蚕原种检验规程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种供生产原种用的蚕种称为原原种;供生产一代杂交种用的蚕种称为原种。圈一定数量的制种母蛾各自独立地产卵于一定规格的蚕连纸上的蚕种,称为框制种。一个母蛾所产的卵,称为一个卵圈,也称一个蛾圈。育区收取、称量同一单位生产的同一品种同一批次一定数量的卵圈孵化的蚁蚕作为一个饲育单位的饲育方式,称为蛾区蚁量育;每一个饲育单位称为一个饲育区。种批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同日收蚁的同一品种(或品系)同一批次的饲育区组成的群体,称为饲育批;种茧调查符合该品种性状的饲育批或饲育区组成的一个制种群体,称为制种批。(良)蛹率外观符合该品种性状、茧层(壳)结实的茧称为普通茧。健(良)蛹率是指普通茧中健蛹头数占普通茧总颗数的百分比。蚕,或病、死蛹,或超过三个环节未蜕皮的半蜕皮蛹的茧,统称为死笼茧;但是茧内为僵蚕、僵蛹、蝇蛆蚕、蝇蛆蛹、创伤蛹的不作死笼茧。张原种的母蛾作为一个集团。病蛾率是指母蛾集团检验中,带微粒子抱9179种与原种折净率未经加工整理的蚕种称为毛种。毛种按规定加工整理后的成品称为净种。折净率是指调查的原种样品中,底板卵圈数占调查卵圈总数的百分比。. 10良卵、不良卵在一定条件下胚胎能正常发育的卵称为良卵;不受精卵、死卵及在一定条件下胚胎不能正常发育的卵称为不良卵。4分类原种根据原蚕的系统分为:中系原种、日系原种。5质1计,单位原种以张为单位,每张28个卵圈。1. 1单蚁良卵数中系原种)350粒,日系原种)300粒。种名称、批次、编号、生产季别、生产单位。卵质指标包括每张良卵数、良卵率、实用孵化率、病卵率、纯度指标,见表表1桑蚕原种质折净率()标签合格证每张良卵数粒良卵率()实用孵化率()病卵率()纯度(0o)中系0092. 0)92. 0099. 0日系妻30010 范性附录)。6检验方法按 19178进行检验。9179该批原种全部质量指标达到规定要求,则判为合格。若该批原种质量指标中实用孵化率、病卵率、纯度有一项低于规定指标,则判为不合格,应淘汰。单蛾良卵数或每张良卵数未达到规定指标,但其他指标符合规定,必须重新整理。9179范性附录)生产过程预控要求A. 1桑蚕原种按以下流程生产:二卵选,、苗末蚁,蚕选,一,发蛾促进检查,、茧选。,。,蛹选例乔万二只不气万卜工族术虫k ,”一”一、”、检疫一一”迟眠蚕检疫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二蛾选、,、羽化发蛾止生导交配产卵一保护、整理A. 2生产原种应饲养原原种蚕,实行蛾区蚁量育,每区1 一卵圈的蚕只能在同一饲育区内饲养。A. 3饲养中应及时淘汰不符合品种固有性状的个体及弱小蚕。A. 4催青死卵、苗末蚁、各龄迟眠蚕应进行微粒子病检疫,及时淘汰有微粒子抱子的饲育区;发蛾促进检查中,发现有微粒子抱子的饲育区应淘汰。A. 5发育严重不齐,或蚕病暴发,或严重药物中毒的饲育区应淘汰。A. 6茧期进行茧质调查,其中死笼茧率或健(良)蛹率应符合省级行业管理部门规定的要求。不符合规定要求的饲育区不能制原种。A. 7人选饲育区的种茧个体选除率应不低于该区普通茧总粒数的10%。同一饲育批茧质调查合格的饲育区,可以合并制种。A. 8雌雄鉴别准确率应)捉蛾时应淘汰雌雄成对(纯对)蛾,按品种规定的交配形式交配,产附于28蛾圈蚕连纸上。A. 9原种母蛾按张及张内序号袋蛾,蛾盒编号应与蚕种编号一致,每盒母蛾作为一个集团进行微粒子病检疫,按制种批计算病蛾率。病蛾率制种批为合格批,对号整张淘汰有微粒子抱子的蚕种后进行挖补、整理;病蛾率)制种批为不合格批,应整批淘汰。广东省和广西壮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