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富海1号炉烘炉方案.doc_第1页
菏泽富海1号炉烘炉方案.doc_第2页
菏泽富海1号炉烘炉方案.doc_第3页
菏泽富海1号炉烘炉方案.doc_第4页
菏泽富海1号炉烘炉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1 -1. 概述本方案是为菏泽富海能源有限公司260孔tjl5550型焦炉烘炉而制定的。烘炉是焦炉由施工向投产过度的重要而复杂的工艺技术过程,其质量的优劣对焦炉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对烘炉工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严格按制定的烘炉计划进行焦炉的升温管理。根据双方协商,这次烘炉使用压缩天然气为燃料、烘炉时带炉门(不砌外部小灶及封墙)。炉门的下部设计有烘炉孔,燃气烧嘴伸入烘炉孔在炭化室内燃烧,提供烘炉所需热量。天然气热值大约8300kcal/m3,同时考虑到2#炉焦炉煤气烘炉,以此为依据进行烘炉管道的设计。烘炉过程中,直行、横墙、蓄顶、篦子砖等处的温度使用热电偶人工读数,每两个小时一遍。操作人员可以根据炉温变化的趋势,及时调节燃气压力,避免炉温偏高或偏低现象的发生,保证升温严格按计划进行。2. 焦炉烘炉升温计划制定在炭化室点火前要先烘烟囱。本次烘炉使用煤烘,提前到半月左右。2.1 焦炉主要部位硅砖的线膨胀率数据待甲方提供焦炉各部位硅砖线膨胀率数据后,制订焦炉烘炉升温计划的各项数据。2.2 烘炉升温图表制定原则2.2.1 干燥期新建的焦炉含有数百吨的水分,这些水分主要在烘炉干燥期内排出,因此要保证足够的干燥时间。根据焦炉烘炉的实践经验及现场情况,干燥期(100前)选定为10天,烘炉时间约为65天左右。干燥期阶段在保证燃气火焰不熄灭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烘炉气流阻力,适当增加吸力,产生大的热风量,以保证炉体水分的正常排出。2.3 烘炉升温图表确定各区域硅砖砖样的热膨胀曲线、烘炉天数计算书、确定的升温计划及升温曲线见下列各表。表2-1 各区域硅砖砖样的膨胀数据温度燃 烧 室斜 道蓄 热 室硅砖膨胀率硅砖膨胀率硅砖膨胀率320.010.01500.030.03750.070.071000.130.120.141250.220.201500.390.371750.490.482000.590.570.552250.700.692500.780.782750.830.833000.870.870.853500.930.934000.980.990.984501.031.035001.071.071.055501.101.096001.121.121.146501.151.147001.161.151.187501.191.178001.211.201.218501.221.219001.221.211.2310001.221.211.23表2-2计算结果表序 号各区间计划温度()最大间隔膨胀率(%)最大 间隔膨胀率 %计 算 天 数采 用 天 数累 计 天 数燃 烧 室斜 道 区蓄 热 室燃 烧 室斜 道 区蓄 热 室110095600.12 0.110.055 0.124.812122125115700.090.0580.0180.0934163150140800.170.1340.0180.175.66224175165950.100.1340.0270.1344.4652752001851100.100.080.0560.102.643162252051250.110.0780.0610.113.643572502301350.080.1140.0470.1143.843982752501500.050.0720.0610.0722.434293002751650.040.050.0610.0611.6345103503151800.060.0580.060.061.7348114003602000.050.0540.094 0.0942.6351124504002150.050.0480.0680.0681.9253135004502350.040.040.0450.0451.3255145504902500.030.0320.0420.0421.2257156005302650.020.020.0290.0290.82259166505752750.030.0190.0390.0391.1261177006202850.010.0270.0390.0391.1162188006903000.050.020.0290.051.41.563.5199007803100.010.050.0110.051.41.565表2-2日升温天数日期温度c日升温c天数日期温度c日升温 c 天数日期 温度 c 日升温 c 13082616865140025238827174652425253466281806534502545262918665447525558630192655500256646311986565252577063220465755025876633210658575259826342166596002510886352226606252511946362287616505012100637235762700501310663824276375050141126392498648005015118640257865850161244412658171284422739181324432829191364442919201404453001665 继续升温,开始扒火床、试车、热态工程、装煤、出焦。21144446316162214854733217231535483491724158549366172516355038317表23班升温c天数班次班升温c累计温度c天数班次班升温c累计温度c天数班次班升温c累计温度c天数班次班升温c累计温度c天数班次班升温c累计温度c1夜13夜210425夜216137夜223249夜6360白430白2106白2163白3235白6366中434中2108中2165中2237中53712夜43814夜211026夜116638夜223950夜6377白240白2112白2168白3242白6383中242中2114中2170中2244中53883夜24415夜211627夜217239夜224651夜6394白246白2118白2174白3249白6400中248中2120中2176中2251中84084夜25016夜212228夜217840夜325452夜8416白252白2124白2180白3257白9425中254中2126中2182中2259中84335夜25617夜112729夜218441夜326253夜8441白258白2129白2186白3265白9450中260中1130中2188中2267中84586夜26218夜113130夜219042夜327054夜8466白264白2133白2192白3273白9475中266中1134中2194中3276中84837夜26819夜113531夜219643夜327955夜8491白270白2137白2198白3282白9500中272中1138中2200中3285中85088夜27420夜113932夜220244夜328856夜8516白276白2141白2204白3291白9525中278中1142中2206中3294中85339夜28021夜114333夜220845夜329757夜8541白282白2145白2210白3300白9550中284中1146中2212中5305中855810夜28622夜114734夜221446夜531058夜8566白288白2149白2216白6316白9575中290中1150中2218中5321中858311夜29223夜115135夜222047夜532659夜8591白294白2153白2222白6332白9600中296中1154中2224中5337中860812夜29824夜115536夜222648夜634360夜8616白2100白2157白2228白6349白9625中2102中2159中2230中5354中8633天数班次班升温c累计温度c61夜8641白19650中1666662夜17683白17700中1671663夜17733白17750中1676664夜17783白17800中1681665夜17833白17850中3. 烘炉前必须完成的工作项目3.1 机、焦侧操作平台机焦侧操作平台施工完毕。3.2 护炉设备2.1炉柱 安装就位并调整完毕,记录检查结果。 炉柱编号牌就位(或临时用油漆书写清晰)。 保炉板与炉柱相对位置调节到满足工艺要求。 检查并确认蓄热室小保炉板与炉柱点焊处已断开(小弹簧加压前)。2.2 纵、横拉条 纵,横拉条已经完装完毕并检查合格。纵拉条调整器安装调整到规定高度,用木块垫平,全段处于水平状态,不能压到最边部的横拉条。2.3 保护板、炉框、炉门 保护板主体安装就位调整完毕,记录检查结果。 检查保护板顶面与压保护板顶丝间位置,应保证顶丝能充分压到保护板顶面上。 炉门框主体就位调整完毕。 上炉门前应对磨板安装情况作检查并作记录,测量磨板顶面与炭化室底面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保护板与炉体间(肩部)缝隙按要求勾缝。 炉门安装完毕。检查刀边与刀封是否严密。 各部分弹簧出厂的试压记录和安装记录的数据已经整理完毕。3.3 焦炉本体砌筑收尾 炉体清扫、检查完毕。 调节砖安放完毕,并记录。 炉体正面斜道区膨胀缝用硅酸铝纤维绳填塞严密。 炉端墙30mm膨胀缝清扫完毕,正面用硅酸铝纤维绳填塞密封。 干燥孔检查,并清扫完毕。3.4 炉顶部位 炉顶表面清理干净。 所有装煤孔盖均用废火泥密封。 集气管主体部分安装就位,集气管滑动座应保持滑动良好。 上升管安装就位临时固定好,上升管上部、下部密封用橡胶隔热板安装就位。 桥管水封阀安装完毕。3.5 废气导出系统 烟道土建部分完工,通过验收。烟道内的膨胀缝、沉降缝清理干净,并按要求做好密封。 分烟道、总烟道翻板安装就位(烟道翻板安装前应进行预组装)。 机、焦侧分烟道翻板上口土建处理完毕。 烟道上的测温、测压点计器埋设件安装就位。 烟道上的烘炉临时用测温、测压点处于可用状态。 各部轴承注油,翻板转动应灵活,开关标记清楚。 烘烟囱前要把烟道内所有杂物、积水清除干净。 交换开闭器已经按设计安装就位。 小烟道承插部位已填塞硅酸铝纤维绳密封。 交换开闭器与烟道弯管间已填塞硅酸铝纤维绳。 箅子砖正面测温孔置入塞子砖临时固定。 烘炉用温度计测温点安装就位。 废气盘翻板按规定的开度固定好。3.6 烘炉设备、设施 烘炉火床、烘端墙外部小灶砌筑完毕;炉顶炉端墙小烟囱应在烘炉前砌筑完毕,具体位置应按照现场烘炉技术人员的要求定。 烘炉燃气管道系统(包括支管、燃烧器等)安装完毕。 抵抗墙顶中心卡钉埋设完毕。 焦炉测线架用平台、梯子安装就位。 测线架安装完毕。 烘炉专用温度计、热电偶、测压u型表斜形表等专用工具备齐。 烘炉用材料、工器具及烘炉人员劳动防护用品备齐。 烘炉用帐、表准备齐全。3.7 天然气供应工作 天然气管道安装完毕,要求不影响车辆走行。 天然气储存区安全防护措施(如防火、防雷击等)完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天然气应急预案(如停电、断气等)完备。3.8 烘炉点火前的准备工作 烘烟囱完毕,总烟道吸力达到要求。 炉长、炉高、弹簧等测点已作出标记。 测线架挂线完成。挂线后应至少初测一次以检查挂线的准确性。 炉长、炉高、炉柱曲度及其它所有冷态测量完成。 所有大小弹簧负荷已调至预定数值。 压保护板顶丝与保护板顶面的间隙已调至全炉一致,均为20mm。 炉柱下端滑动处已清理干净,地脚螺栓松已放至用手拧紧的状态。 炉端墙30mm膨胀缝的宽度已作测点标记。 抵抗墙垂直度已作测点标记。 炉柱和保护板间隙测点已作出标记等。 作好各种滑动标记:操作台四角、操作台与支柱、炉柱底、两叉部等。 废气砣杆提起高度为150mm(角钢或木块 3030,l=150mm)。 交换开闭器进风口铁板已安装完毕,并盖上隔热板密封。 交换开闭器废气筒小翻板全开的标记要明显。 与炉体膨胀有关联的金属结构、管道等应断开(焦炉膨胀基本结束后再连接)。 燃烧室、炭化室、蓄热室编号已用数字标记完毕。3.9 烘炉用其它准备工作 焦炉用消防设施齐备。 各岗位的烘炉操作人员齐全。要求培训完毕,安全教育考核已合格,熟悉烘炉工艺过程,对工具及仪表使用方法掌握熟练。 桌椅等已准备齐全,电话安装完毕并交付使用。 烘炉用仪表、设备工器具仓库准备好。 焦炉用水、电具备外部供应条件,烘炉区域照明符合要求。 烘炉人员休息室、卫生间等的设施施工完毕可以使用。4. 烘炉管理4.1 烘炉升温管理原则 烘炉升温控制烘炉以管理火道温度为每日计划控制温度。在整个烘炉过程中控制管理火道的温度使其安照计划的升温曲线升温。各温度阶段管理火道实际温度与计划温度允许偏差波动范围见下表:烘炉温度控制允许波动范围表温度范围()允许波动范围()备 注0 250 1合格率达85%为合格;大于95%为优秀。250 400 2400 600 3600 5 升温比例烘炉各阶段焦炉的上下温度比例应按照烘炉现场技术人员要求控制。烘炉初期保证小烟道不出水;烘炉末期小烟道温度不得高于450。 燃烧状态控制除更换孔板外燃气烧嘴不得熄火。遇全面停火时,必须采取保温措施,并尽快恢复加热。4.2 烘炉点火前准备工作 在烘炉的前1015天,对烟囱分烟道进行点火烘烤(使用煤)。 当总烟道吸力达到160pa以上时,方可点火烘炉。 点火烘炉前将废气盘的进风口用隔热板盖严,废气小翻板开度按要求调整完毕,废气砣支起。 全部烘炉孔一次、二次进风口全部打开。4.3 炭化室点火操作 炭化室点火前将分烟道翻板关闭,以利于点火。点火结束后将分烟道吸力调到规定值。 机、焦侧逆向进行点火工作,机侧点单数、焦侧点双数。根据烘炉升温情况,由烘炉技术负责人确定其余小灶点燃的时间,并将抵抗墙小灶点燃。 每个炭化室点火后要求马上确认燃烧情况,如果发现有火床倒塌、烧嘴火焰旺烧的现象必须马上关闭,处理后再点火。如果发现烧嘴有旺烧现象则要马上核查孔板大小。 所有炭化室点火后,要求把机焦侧分管压力控制在5001000pa之间,不要急于升温,待升温曲线稳定后再逐渐加大压力。4.4 炉温管理4.4.1升温计划的执行及监测采用人工读数,每两个小时一遍,数据输入到电脑中计算。每班的温度应按计划均匀升温。每天的计划温度是指白班应达到的温度。每班的计划温度是指每班下班前1小时应达到的温度。4.4.2 管理火道温度由人工通过调节燃气压力进行控制。为保证安全,燃气的压力应大于500pa,通常情况下不应长时间高于3000pa。随着管理火道温度升高,烘炉消耗燃气逐渐增加,机、焦侧燃气压力随之升高。当压力到达一定程度,升温困难时,可考虑更换下一套孔板。4.4.3 升温必须严格按计划进行。4.4.4 对火道温度的管理应力求做到直行温度均匀,偏差10。超过此温度应仔细检测,各班对高低温号必须认真查找原因做好记录并及时处理,严禁仅仅靠开关旋塞使温度达到一致。4.4.5 升温偏离计划现象的处理a. 温度低于计划值时,严禁急剧追赶计划,应慢慢地接近计划值;b. 若升温超计划,应进行保温到计划温度范围内,绝不允许采用降温的手段!4.4.6 要特别注意刮风、下雨等天气因素对升温造成的影响。4.5 烘炉过程中的各种测定工作温度测定、压力测定和废气分析的内容、测点、频度等见下表:烘炉期间温度监测项目表序号监测位置测温点测量工具测温工具位置测量时间1标准燃烧室1#,2#,3#,6#,11#,16#,21#,26#,31#,36#,41#,46#,51#,56#,59#,60#,61#2标准火道2#,8#,12#,16#,17#,21#,25#,31#热电偶距炉顶3米每2小时/次3标准横墙30#燃烧室全部火道(32个)热电偶距炉顶3米每2小时/次4机焦侧蓄热室顶部1#,2#,3#,6#,11#,16#,21#,26#,30#,31#,36#,41#,46#,51#,56#,59#,60#,61#(36个)热电偶距蓄顶封墙表面1.5米每2小时/次5小烟道1#,2#,3#,6#,11#,16#,21#,26#,30#,31#,36#,41#,46#,51#,56#,59#,60#,61#(36个)直杆温度计小烟道两叉部每2小时/次6总 、分烟道总分烟道测温孔热电偶距分烟道测温孔2米,距总烟道测温孔3米每2小时/次7抵抗墙抵抗墙测温孔热电偶距炉顶3米每4小时/次8大气温度室外玻璃温度计避风、避光每班/1次9总 、分烟道吸力总分烟道测压孔u型压力计距分烟道测压孔2米,距总烟道测压孔3米2小时/次烘炉期间压力监测项目表监测项目所用仪表监测次数说 明看火孔压力斜型压力计(或其它仪表)根据现场烘炉技术负责人的要求用斜型微压计测量总分烟道吸力u型压力计每小时测调一次。保持规定值废气分析奥式分析仪两天一次,机、焦侧各取四个样 选作项目,如无分析人员可以不作4.6 炉体膨胀与护炉铁件的测量、调节4.6.1 点火前的准备 测线架、测线走台应在点火前及早完成。 点火前应将上下各线大小弹簧按要求加压完毕。并反复调整两次,保证弹簧高度稳定,并为冷态尺寸的测量打好基础。 最晚应在点火前两天开始进行挂线工作(机焦侧各三线),并进行测量,对挂的线进行检查校正,确定冷态尺寸。 膨胀测定各项目的原始标记和尺寸必须在点火前测量完毕。 铁件操作人员全部到岗,熟知现场情况和本人职责。 各种调弹簧用的工器具(包括特殊制作件)及划线工具备齐。4.6.2 工作内容(1)不同温度下弹簧负荷、炉柱曲度要求见下表:(以下表格仅供参考,应按“设计安装规程”实施)燃烧室温度/炉柱曲度/上部弹簧负荷(kn)下部弹簧负荷(kn)小弹簧负荷保护板位置蓄热室上下一带100812556570751015152010151002007080708080901015152010152006008010080100909510151520101560080100801009095101515201015纵拉条:700前21t; 700后24t;纵拉条在调节前,应用炉顶托架提起到规定高度。(2)炉长膨胀测量:其一线在上横铁处;二线在下横铁处;三线在箅子砖处。(3)钢柱曲度:采用三线法进行测量。三线法曲度计算原理见下图。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a炉柱曲度 毫米 a上部钢丝线至炉柱正面的距离毫米 b下部钢丝线至炉柱正面的距离毫米 c中部钢丝线至炉柱正面的距离毫米 e上、中部钢丝线间的距离毫米e上、下部钢丝线间的距离毫米(4)炉高膨胀:按标准号燃烧室的机、中、焦看火孔座砖打测点标记,点火前由测量队测定作为原始炉高值。(5)机、焦侧操作平台支柱垂直度:在支柱上部、下部打上油漆标记,用托盘和线锤测定(上部为固定距离)。(6)抵抗墙垂直度:冷态作好测点标记,测定冷态原始数据,升温后按标记测量。(7)操作台滑动检查:在滑动辊子端面打上标记,检查辊子滚动情况。膨胀测量、弹簧测量与调节作业的工作内容、测点频度等见下表。护炉设备及炉体膨胀监测项目表测定项目监测位置监测时间及频度说 明炉柱曲度上横铁,下横铁,箅子砖炉温700前每两天测一次,700后酌减用三线法测定炉长测量同上同上同上大弹簧负荷按固定测点进行测量每天测调一次机、焦侧临时测调平台拆除后减少测量次数纵拉条弹簧负荷及纵拉条托架松放同上每周一次小弹簧负荷同上点火前及每100时测量并调节一次保护板上移检查保护板底部缝隙每天机、焦侧走台支柱垂直度及滑动情况检查支柱相对滑动点标记处每100测定一次滑动良好时可不测垂直度抵抗墙垂直度测量抵抗墙外侧测点固定并标记每100测定一次使用托盘及线锤炉高测量炉顶机、中、焦每隔10个燃烧室的看火孔座砖每100测定一次测量队基础沉降测量土建沉降测点每100测定一次同上炉端墙膨胀缝变化测量炉端墙30毫米膨胀缝上下取两点,测点固定并标记每100测定一次炉柱下部滑动检查滑动点标记处每50检查一次小烟道连接管滑动情况检查每个连接管每50检查一次炉柱与保护板间隙检查每100检查一次4.7 烘炉热修工作烘炉过程中要经常检查炉体因膨胀原因而产生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工作要点如下:1) 蓄热室封墙应定期检查严密;蓄热室顶部测温孔及箅子砖测温孔铁件四周缝隙,斜道正面膨涨缝应定期检查严密;2) 废气盘与小烟道连接缝,废气盘底座与分烟道弯管四周接缝用隔热绳塞紧,并用泥浆抹严,不得漏气,每周应普查一次;3) 烘炉期间,炉顶表面裂缝随时用细硅酸铝纤维绳填塞;4) 总烟道、分烟道各处裂缝和间隙,用掺有水泥的粘土火泥抹严,不得漏气,每周检查一次;5) 装煤口盖、上升管座的四周间隙,用火泥抹严不得漏气。5. 焦炉烘炉组织机构与人员配备5.1 组织机构与人员配备原则 烘炉前应成立烘炉、开工指挥部,一方面保持与工程施工管理及施工单位的联系与协调;另一方面可直接指挥和管理烘炉组的各项工作,确保焦炉顺利开工投产。 指挥部下设升温组、铁件组、热修组、废气分析工、统计人员及电气及仪表值班人员等。 烘炉的各项规章、操作制度编制完毕后,经审批后方可实施。5.2 人员配备 各岗位操作人员必须配备齐全。 岗位人员必须经过岗前技术和安全培训,能正确、熟练、独立地操作,经考核取得上岗操作证后方可上岗。5.3 烘炉用人计划表5.3烘炉用人计划表岗位白班人数倒班人数合计说 明烘炉总指挥11烘炉副指挥22铁件热修组1616白班,包括组长1人升温组班长13=33倒班,负责本班升温工作温度测量工63=1818负责温度、压力测量与调节调火工22看火工23=66压力调节工23=66值班电工13=33合 计575.4 烘炉各岗位职责焦炉烘炉是焦炉投产前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序,要求有严密而有效的人员组织。烘炉工作需要在总负责人的领导下,由技术人员、实施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生活服务、保卫、安全、消防、医务及维修)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各岗位人员必须有极强的责任心并且熟练掌握本岗位工作。现将烘炉值班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有关烘炉操作要点予以分述。5.4.1 烘炉升温值班长(或组长)岗位(1) 职属:隶属烘炉、开工指挥部,执行其工作指示与命令。(2) 职责: 负责组织、布置及安排本班工作任务。负责严格检查升温情况,必须按计划升温。对直行高、低温号要查找原因并进行处理。负责掌握现场动态,要经常检查焦炉各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重大问题要向车间主任汇报。 发生停煤气、停电等的事故时,负责关闭煤气阀门等的现场指挥,并及时上报与主管部门联系。负责检查本班各种报表的填写情况、工作情况,是否按烘炉操作要点工作。负责本班人员的安全教育,烘炉工具完好情况,交接班必须清楚。搞好环境卫生,做到文明烘炉。5.4.2 燃气压力调节工岗位燃气烘炉的温度变化主要取决于燃气压力,因此燃气压力调节是否及时,直接影响烘炉温度的走势。计算机烘炉自动测温系统每隔5分钟便会将所有测点温度全部测量一次,并显示在计算机上。因此燃气压力调节工必须坚守工作岗位,时刻观察计算机中各温度变化趋势,及时调节燃气压力,使烘炉升温严格按计划进行。(1) 职属:直属值班长领导(2) 职责:根据管理火道温度变化趋势及时调节燃气压力。每小时记录燃气压力一次, 发现不符合规定时要调节到规定值。 发现计算机上显示的测温点发生异常时,应及时反映给当班的仪表工。若前班温度已接近或超过本班应升温度标准时,本班应少升或保温,严禁降温。 测量、记录、计算要及时准确。 维护好燃气设备和测量用仪表,搞好环境卫生。 遵守“安全注意事项”。5.4.3 看火工岗位(1) 职属:直属值班长领导。(2) 职责:要经常巡视各燃气烧嘴燃烧情况(至少30分钟一次),不得有灭火现象,发现燃烧不正常或灭火时要分析原因及时处理。灭火时点火时应先关闭燃烧器阀门,等待一分钟,炭化室残余燃气排除后再按规程点火。 负责烘炉过程管理火道、直行温度等处高、低温号的处理工作。当发现直行温度有异常情况时,要及时进行分析、判断,找出问题的原因并及时解决。温度偏差较大时,请示后方可更换孔板并作好记录。处理高低温号或更换燃气孔板时动作要迅速,特别要注意关闭燃气阀门后,及时将风门关严,严防冷空气直接进入炉内。负责自动测温系统的简单维护工作,发现测温系统故障应及时处理,若不能解决,应上报。根据升温要求,控制好燃气压力和风门开度,确保良好的燃烧,保持各炉室均匀升温。注意烘炉管路的燃气泄漏,燃烧器的火焰应保持同样大小。每班排放燃气管道内冷凝水。要特别注意刮风,下雨等天气对升温造成的影响,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要注意炭化室里火床的情况,如有倒塌等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5.4.4 烘炉铁件岗位(1) 职属:直属焦炉烘炉开工指挥部领导。(2) 职责:按烘炉铁件膨胀管理项目进行测调,每天测调数据必须当日上帐或输入计算机,并打印出结果。测量、记录及计算必须准确,帐面清洁整齐。每次测量的结果要与上次进行对照,出入大时要检查原因或复测。维护好所用工具和设备,搞好环境卫生。遵守安全注意事项。(3) 操作要点炉高膨胀:按标准号燃烧室的机、中、焦看火孔座砖打测点标记,点火前由测量队测定作为原始炉高值。炉长膨胀测量:一线在上横铁处;二线在下横铁处;三线在箅子砖处。钢柱曲度:采用三线法进行测量。对保护板上移情况要定期检查。操作平台支柱垂直度:在支柱上部、下部打上油漆标记,用托盘和线锤测定。操作平台、蓄热室走台及炉柱底部和废气开闭器两叉部的滑动的测定方法:在冷态时,先打好测定标记,测定预留距离的尺寸、烘炉测定的距离与冷态时的差值,即是它们的滑动量。抵抗墙垂直度:冷态作好测点标记,测定冷态原始数据,升温后按标记测量。炉长的测量工具采用钢板尺,为防止钢板尺的弯曲而影响测量精度,可将钢板尺固定在木棒上。 炉长测量时,读数统一规定在钢线的外侧。按要求完成常规的膨胀测量、弹簧测量与调节作业的作业。5.4.5 烘炉统计员岗位(1) 职属:直属车间主任领导。(2) 职责:每天及时准确地将烘炉测定的数据输入电脑,并负责打印出铁件调整记录、班报或日报。做好烘炉过程中现场主要动态变化记录(即大事记)。收集整理与保管其它技术资料 5.4.6 烘炉热修岗位(1) 职属:直属车间主任领导。(2) 职责:要经常检查烘炉过程中焦炉各部位的严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密切关注并掌握焦炉炉体因膨胀等原因而产生的变化,做好记录。 严格检查有关焦炉炉体砌筑、严密、灌浆等热态工程工作,严格按技术质量要求验收,确保热态工程施工质量。维护好所用工具和设备,搞好环境卫生。遵守安全注意事项。(3) 操作要点:蓄热室封墙应严密,不许有裂纹,蓄热室顶部测温孔铁件四周缝隙,要用蘸有水玻璃粘土火泥浆的细硅酸铝纤维绳塞严;废气开闭器与小烟道连接缝,废气开闭器底座与分烟道弯管四周接缝用泥浆抹严,不得漏气,每周应普查一次;烘炉过程中炉顶表面、拉条沟里产生的裂缝应随时先细硅酸铝纤维绳填塞;总烟道、分烟道各处裂缝和间隙,用掺有火泥的粘土火泥抹严,不得漏气,每周检查一次;装煤口盖、上升管盖的四周间隙,用火泥抹严不得漏气。5.4.7 烘炉值班电工(兼职)(1) 职属:直属值班长领导。(2) 职责:负责焦炉烘炉时所用的照明及电器设备的正常运转。经常巡视各电器设备的运转情况,掌握变化动态,采取预防措施。 维护与保养好所用工具仪表,搞好环境卫生。严格执行电工安全事项。按时参加交接班及班前会。6. 热态工程项目热态工程是指那些必须在烘炉后期,炉体膨胀基本结束时,才能进行的工程项目(少数项目除外)。大部分的项目要在装煤开工前完成,少数项目可以放在开工后进行。热态工程的工期非常紧,工程量大,而且高温作业,工作条件艰苦。但其质量的好坏对焦炉质量影响大,直接影响焦炉开工后生产能否顺利进行及今后的使用寿命。所以对热态工程项目应认真仔细进行,保质保量,不得忽略漏项,不得走过场。序 号项 目执行时间(管理火道温度)说 明1炉顶裂缝密封根据裂缝情况随时用隔热绳密封2临时大棚拆除250遇雨天延迟3保护板顶面铺防水层拆除大棚前4交换开闭器调整550交换开闭器中心距焦炉中心线保持一致,偏差在3mm以内。开闭器标高偏差5mm。各交换开闭器间距偏差5mm以内。同时注意连接管与小烟道两侧的间隙要均匀,并大于10mm,以便塞隔热绳严密5小烟道承插部密封600后(交换开闭器调整后)交换开闭器调整后。取出临时密封隔热绳,按设计重新填隔热绳,勾缝6斜道正面膨胀缝填塞及灰缝精整600膨胀缝用散股隔热绳沾泥浆填塞,并使隔热绳距砖面大于10mm,然后用加15%水玻璃的粘土火泥勾缝,压紧730mm膨胀缝填塞600在膨胀缝内用蘸粘土火泥泥浆的编织隔热绳塞紧,隔热绳距砖面约20mm,然后用粘土火泥75%,425#普通硅酸盐水泥调制的泥浆抹平8蓄热室封墙勾缝精整及测温、测压孔处密封750蓄热室封墙勾缝在封墙保温层施工前,勾缝泥料用粘土火泥外加12%水玻璃(na2o含量1014%)调制。测温测压孔处先用散隔热绳蘸灰浆塞严,距表面1015mm然后用灰浆抹压平。该处灰浆配比,粘土火泥50%、精矿粉50%、外加1%水玻璃9分烟道埋管连接口填隔热绳密封并勾缝550交换开闭器调整后。先用30mm隔热绳蘸灰浆塞严,蘸隔热绳用灰浆:精矿粉40%,低温火泥50%、粘土火泥10%、外加5%水玻璃; 然后用粘土火泥80%,水泥(425#)20%调制的泥浆抹平10砖煤气道灌浆800可根据实际情况至生产后11上升管中心距垂直度调整650垂直倾斜不准大于3mm;上升管中心线距焦炉中心线偏差3mm;相应上升管间中心距及每五个上升管中心距偏差均不准大于3mm12上升管根部密封650冷态安装时,上升管根部与砖体间隙用隔热绳塞紧。待热态时上升管中心距垂直度检查合格后,在上升管与套座之间用规定隔热绳塞紧,表面以50%低温硅火泥、50%精矿粉外加1%水玻璃调制泥浆密封13桥管与阀体承插部密封650待上升管和桥管固定连接并调整结束后,用由60%低温硅火泥、40%精矿粉,外加8%水玻璃调制稀泥浆抹隔热绳,塞紧承插处,再灌1015mm的沥青14吸气管、焦油盒联接650 15燃气、废气系统润滑点加油试车前16集气管操作台梯子连接650 17割去压保护板顶丝650砌小炉头前18氨水支管连接(上升管周围)650 19蒸汽管、工业水管、压缩空气管连接(上升管周围)65020交换系统试运转60021装煤车轨道安装调整700 750时轨道固定22装煤车摩电线架、摩电线安装调整700 23炉顶安全栏杆固定65024装煤车轨道与端台部接轨75025拦焦车轨道与端台部接轨700留茬部基础补浇混凝土26燃气小支管(立管)法兰紧固75027集气管托架与炉柱间螺栓固定75028横拉条下放就位750拉条沟清扫、灌浆、填完隔热粉后。铁件组应配合施工单位,监测弹簧负荷并随时调整29拆除燃气烘炉设施改为正常加热后拆除前用蒸汽吹扫30拆除测调临时走台800后为不影响测调上部横拉条大弹簧,推焦车应已安装结束,并具备走行条件31补抹炉肩缝磨板灌浆扒火床后当磨板高出炭化室底时,应先调整后再灌浆。炉肩与保护板,保护板与炉框之间的精矿粉火泥脱落处必须二次勾缝严密。炉肩缝灰浆:低温硅火泥50%,精矿粉50%,加水玻璃1%为便于操作,勾缝灌浆时应用硅酸铝纤维板制作的挡板挡住炭化室。32拧紧保护板与炉框连接螺栓800均匀拧紧33保护板底部缝塞保护板灌浆前用散隔热绳34保护板上部接头缝隔热绳塞紧保护板灌浆前用散隔热绳35炉顶吹扫及隔热绳清除炉顶灌浆前36 保护板灌浆600700在1000kg低温硅火泥中加入16kg(含na2o为1014%)的水玻璃后加水调制。灌浆前应先用散股隔热绳将保护板下端塞严。灌浆时至少分三段灌浆,每段间隔时间不得小于2小时。在第一次灌浆时,如有灰浆流出应立刻用隔热绳堵严,待固化后继续进行。灌浆时打开相邻看火孔盖,便于观察泥浆是否漏入立火道,发现漏浆时立即停止操作,待固化后再进行37小炉头重砌750 保护板灌浆后及炉顶正面缝精整及填塞隔热绳后进行38拉条沟及炉顶裂缝灌浆750灌浆前必须彻底清扫缝内杂物、浮灰。灰浆的稠稀程度要合适,使用灰浆比重控制在1.71.8。灌浆过程中用竹片或细钢筋进行捣压,刺穿前次灌浆的灰浆表面凝固形成的密封壳,以便新灌的灰浆流入。对于大的膨胀裂缝,灌浆分多次进行,严禁反复多次在同一点灌浆,以防灰浆流入立火道。灌浆时检查燃烧室立火道内否有灰浆流入 ,若有则停止灌浆35分钟,待固化后再进行灌浆39操作台排水管固定80040 炉顶面精整炉顶灌浆后重砌损坏的看火孔、装煤孔座砖;炉顶表面缸砖精整;砌筑两抵抗墙顶未砌缸砖部分;砌筑缸砖用泥浆配比:粘土火泥50%,425#普通硅酸盐水泥30%,精细河沙20%(重量比)41拉条沟填隔热粉及盖砖砌筑850分三段进行,铁件组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