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对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作用研究.doc_第1页
跨国公司对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作用研究.doc_第2页
跨国公司对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作用研究.doc_第3页
跨国公司对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作用研究.doc_第4页
跨国公司对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作用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跨国公司对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作用研究摘 要 二战后,跨国公司和区域经济一体化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跨国公司作为当今世界经济舞台上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跨国公司对某一区域所进行的国际化生产、直接投资、贸易等活动大大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本文分四章对跨国公司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第一章介绍了跨国公司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及发展现状。第二章从大的发面指出了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因素,及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并指出跨国公司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战后蓬勃发展的原因。第三章较为详细的从八个方面说明了跨国公司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作用。这个部分也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第四章讨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冲击及我国应拿出的对策。关 键 词: 跨国公司 ,区域经济一体化 ,直接投资 ,推动作用multinational companie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economy international studies abstractafter world war ii,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nd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have got great development.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the worlds current economic arena, plays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 what the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do in a region, such as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direct investment, trade and other activities greatly promote the degree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is paper does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within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nd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second chapter points out the factors affecting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s a whole and the reasons of greatly booming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economy after world war from angles of macromicro. the third chapter illustrates the enormous impetus given to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by multinational firms in details from eight aspects. this section is also the key point studied by this paper. the four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the impact to our economy and our country,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we should take. key words: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 direct investment , improving role目 录前言1一、概述2(一)跨国公司概念及发展现状2(二)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及发展现状3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的两个影响层面4(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蓬勃发展的原因4(二)宏观层面51h型内部转换62v型内部转换63v型保持不变6(三)微观层面7三、跨国公司对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作用9(一)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生产一体化9(二)跨国公司的并购推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101 欧洲经济一体化与西欧跨国公司在本区域内部交叉投资有着密切联系112 跨国公司并购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123 大型跨国公司之间的合作加强12(三)跨国公司通过对区域内的直接投资促进区域内外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进一步扩大了区域内的贸易量12(四)跨国公司对区域内的投资深化了区内市场13(五)跨国公司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垄断和竞争区域经济一体化14(六)跨国公司的新战略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和发展141 全球化战略142 跨国公司的“归核化”战略143 跨国公司之间的关系由纯竞争转变为竞争与合作15(七)跨国公司的极效应和扩散效应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和发展15(八)跨国公司的区域化可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15四、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的启示.17(一)面对的冲击171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逐渐丧失172税收等各种优惠政策的吸引力下降173出口导向型利用外资战略受到挑战17(二)应对策略171注重规模经济,充分利用外资182追求投资效益的提高183优化投资结构,从出口导向转向技术导向18结论19参考文献20iv 前 言 在这种国际化的浪潮中,区域性的国际经济一体化是国际化的重要表现。在经济一体化这个炙手可热的舞台上,跨国公司当仁不让地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扮演着世界生产组织者的重要角色,并且伴随着一体化进程而迅速壮大。进入21世纪,跨国公司的发展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不论从全球范围来看,还是从某一地区来看,跨国公司都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对旨在加强区内各国间分工与合作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分析,就不能不涉及到跨国公司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本文通过四章理论结合实际的数据对跨国公司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第一章介绍了跨国公司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及发展现状。第二章从大的方面指出了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因素,及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并指出跨国公司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战后蓬勃发展的原因。第三章较为详细的从八个方面说明了跨国公司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作用。这个部分也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第四章讨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冲击及我国应拿出的对策。国内外学者都作出了研究报告,切入点各异,但结论都是跨国公司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本文是结合各位学者的观点、各种数据的整理和笔者深刻的思考完成。一、概述(一)跨国公司概念及发展现状 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又称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 enterprise)、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 firm)、超国家公司(super national enterprise)和宇宙公司(cosmo-corporation)等。70年代初,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组成了由知名人士参加的小组,较为全面地考察了跨国公司的各种准则和定义后,于1974年作出决议,决定联合国统一采用“跨国公司”这一名称。所谓跨国公司就是指具有全球性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支机构,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大型企业1。 表1:跨国公司及其子公司数目年份跨国公司总数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数197072761200019801500035000198237000170000199545000280000199760000500000199963000690000200263834866119 资料来源:联台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19962003年)相关数据整理。从本质上来说,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世界范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加速进步。但是,从经济全球化的三个主要方面来看,无论是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还是生产一体化,无一不是跨国公司在起主导作用。跨国公司的贸易额占国际贸易的60,技术贸易占6070,对外直接投资占90。难以想象,如果没有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和组织力量而会在全球出现经济“全球化”现象2,16。同时,学者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贸易自由化”的替代性体系。全球化实质上是贸易自由化在目前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框架内还不可能实现的情况下,跨国公司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利益,通过目前存在的国家框架和可能利用的贸易制度来安排自己的生产、销售、资金运转以及其他经营活动,从而使经济要素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各个国家的客观状态。跨国公司控制了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国家贸易和技术转让业务,可以说,没有一个比较成功的公司不是搞跨国公司经营的。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及发展现状 虽然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趋势之一,但国内外对经济一体化尚无统一定义。“经济一体化”这个词语的使用是近年出现的。据专家考证,在1942年以前一次也没有被使用过。到1950年,经济学家开始将其定义为单独的经济整合为较大的经济的一种状态或过程。也有人将一体化描述为一种多国经济区域的形成,在这个多国经济区域内,贸易壁垒被削弱或消除,生产要素趋于自由流动。 综合各家观点,世界范围内把区域经济一体化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协商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议,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消除商品、要素、金融等市场的人为分割和限制,以国际分工为基础来提高经济效率和获得更大经济效果,把各国或各地区的经济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的过程。就目前而言主要的几个贸易区得到了长足而迅速的发展。主要有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东南亚国家联盟。这几大经济区域的联合无疑会使全球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对资源的调配也会进入方便快捷的模式。并且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区域经济一体化都是实现全球经济腾跃的必然产物4,8,10。 表2:欧盟成员国企业间在信息技术领域“准一体化”协议 单位:件年份研究与开发生产市场营销综合总计1980111262311981151310104819821716152472198324253141121198436373657166198547395158195总计150142149192633百分比(%)23.722.423.530.3100 资料来源:储祥银,跨国公司与中国,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山版社,1995年,第32页。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的两个影响层面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蓬勃发展的原因 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在全球的蓬勃发展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自市场经济生产方式在全球确立以来,资本积累速度的加快及资本逐利的本性受单个国家尤其是小国的资源与市场局限无法满足资本扩张的需要,战前的殖民地开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矛盾。但列强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通过战争方式获得的资源与市场很可能再通过战争的方式失去。另外,战争也破坏了生产力和资本扩张的机制,破坏了生产力和资本向纵深进一步发展的环境条件。显然,从战争转向合作是解决这一矛盾更可行的途径,于是通过一定的制度调节,由资源争夺转向资源共享,从军事竞争转向经济竞争,逐步成为战后各国的共识,这在实际上便构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化在战后迅速发展深层次认识的基础6。 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在战后的迅速发展又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发展提供经济基础。由于生产力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强烈地逾越国界的要求时,实际上使一国市场无法承受如此分工与规模经济,另外,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使新技术和新产品的rd费用不是一个企业甚至是一国所能承受的。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跨国性的集体力量或协调来解决,经济一体化组织成了解决这种问题的一种较好选择。但是,生产力的发展只构成一体化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甚至唯一条件。一体化还需要有下述条件才能形成:一是当生产力发展到产生逾越国界的要求却遇到来自其他地区对商品、资本流动设置的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而这种障碍又难以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双边谈判予以解决时,才有可能率先在本地区形成区域经济组织,以便在局部范围内妥善加以解决;二是当生产力发展的逾越国界要求退到了来自其他地区商品与资本的严峻挑战时,需要依靠地区组织来保护其成员国产业,确保对本地区市场的占有;三是组成一体化的成员国必须同处于一个经济区域中,而不是困于纯粹地理意义上的区域,经济区域是指区内诸成员国经济具有竞争性(可以实行产业内分工)或互补性(可以实行产业间分工),有长期交往传统,否则,即使在同一地理区域里形成一体化组织,也难以获得真正发展,这是一体化形成的基础条件(欧共体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便是典范)。战后蓬勃兴起的遍及五大洲的一百多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或多或少与上述条件有关7,19。 这就告诉我们,并非所有生产力逾越国界的国家都能具备实施一体化的条件。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发达国家都能与其他国家成立一体化组织。在有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中,主要是选择跨国公司的微观一体化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种矛盾(这也是跨国公司大多产生于发达国家的原因)。跨国公司把rd、生产、销售、服务等诸价值链增殖环节分解到世界上各个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国家,把生产力发展与资源和市场的矛盾分散化,充分利用东道国的资本、技术、人才和市场等优势来解决一国无法承担的生产力逾越国界的要求,跨国公司也利用规模化生产和各国要素价格优势组合出价格最低,且最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劳务,跨国公司遍布世界的子公司和营销网络,把市场交易内部化,使生产力发展大公司化,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区域经济组织具有一定的排外倾向,区外的跨国公司通过对区内的大量投资来绕过这种人为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这在实际上也促进了战后跨国公司在全球的扩张。早在欧共体成立不久,美国工商界便提出“把工厂迁到欧洲去”的口号,以避免欧共体的歧视性关税降低其产品的竞争力,以19661977年这一时期为例,在1966年美国企业的海外分支机构向世界市场上出口的制成品总额中(不包括返销美国部分),有46是设在欧共体的分支机构生产的,到了1977年这个比例上升到64%;北美自由贸易区刚刚运作,日本跨国公司便把投资重点转向墨西哥,企图通过这块跳板来减少美国关税对其不利的影响13,15。 战后通讯和运输的迅速发展及其服务费用迅速下降,为世界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世界银行、imf和gatt(wto)等机构的成立及其对国际经济的协调也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其他如联合国的调节、多边国际协定的执行等,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蓬勃发展的原因之一。纵观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条极为有趣又极为重要的线索:现代世界的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是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上同时进行的。也就是说,是由微观层次上的企业生产一体化和宏观层次上的国家政策协调一体化导致的,国际经济一体化正是这两种层次上的一体化的统一。前者可以称为功能性的一体化,后者可以称为制度性的一体化。 (二)宏观层面宏观层次上的政策协调导向型一体化,是指地区内各国政府间在政策上通过协调,建立超国家的协调机构,推动成员国达到经济一体化的状态。这种一体化主要是通过建立国际性的经济协调组织,人为地消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非贸易壁垒,甚至制定统一的对外关税,来实现各个成员国之间贸易、人员、资本以及各种生产要素地自由流动,达到本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目的。这种政策协调导向型一体化的重要特征就是制度性机构的一体化先于实际的企业生产一体化。就拿中国来说,政策方面一直是在努力着,如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拟和日本、韩国以及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2003年6月29日,中央政府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使内地与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之间建立了自由贸易关系,标志着内地与港澳的经贸交流与合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这些都标着中国旨在获得进入区域经济区的各种资源、政策、市场等的优势。现假设国家i和j通过取消关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表3列出了一体化对跨国公司经营模式转换的影响。 表3:区域一体化(i和j)对跨国公司经营模式转换的影响经营模型 说明:横向栏表示初始可能的经营模式,表示横向栏的模式必然会向纵向栏的模式转换。1. h型内部转换若跨国公司的初始经营模式为,一体化后模式必然会转化为模式。其基本机理是,如果初始情况下,较高的成本(生产成本和贸易成本)使跨国公司选择设立工厂而不是从i国进口的形式满足本国市场的需求,则一体化后仍不会选择从i国进口的方式,原因是成本情况未变。不过i国和j国贸易成本的下降,使i国生产成本较低的优势凸显,从而以出口的方式满足j国的市场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经营模式的转换导致跨国公司在区域内工厂数目的减少(j国的工厂消失),即直接投资下降,这种下降实际上源于一体化后由贸易创造效应所产生的贸易对投资的替代。 2. v型内部转换。 若初始模式为,一体化后必然会转化为。其基本机理是,若初始情况下,成本上的考虑使跨国公司选择从i国进口而不是设立工厂的形式满足本国市场的需求,则一体化后仍会选择从i国进口的方式,原因是成本情况未变。不过,随着i国和j国贸易成本的消失,i国生产成本上的优势,使跨国公司愿意以出口的方式满足j国的市场需求。与情形一相似,经营模式的转换导致跨国公司在区域内工厂数目的减少,即直接投资下降,这同样源于一体化后由贸易创造效应所产生的贸易对投资的替代。 3. v型保持不变。 初始模式为,一体化后模式仍不变。其基本机理是,一体化后生产和贸易成本的不变性,使初始选择以从i国进口的方式满足本国市场的跨国公司保持此选择。另外,若初始选择是通过从i国进口满足j国的需求,则i国和j国贸易成本的消失,使此种方式的优势进一步强化。 (三)微观层面微观层次上的企业导向型的一体化,指的是以跨国公司作为主导力量而推动的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利用地区区位优势可能带来的规模效益进行跨国界的投资生产等活动,它的这些活动必然会对该区域内的国家的经济生活产生影响,促进和加强该区域内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这种跨国公司导向型的一体化是企业行为的结果,是跨国公司在全球发展的客观结果,是功能性的一体化,而不是由政府行为造成的。由此可见,跨国公司和政府都是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力量。这两种推动力量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能促进了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推动国际分工的深化和规模经济的实现,推动生产要素价格在全球范围内的均等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向前发展。dunning and robson(1988)指出,通过跨国公司运作的跨国商业一体化和地区性经济一体化之间有着本质性的关系。这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跨国公司作为微观层次上的组织,是通过自身的行为和市场的力量,以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为主要形式,通过从事国际规模的生产和销售来代替通常的商品出口来推动经济一体化的。而政策协调导向型的一体化则属于宏观经济一体化的范畴,是成员国政府基于自身的需要,通过签订协议为生产力和生产要素在本地区的流动和扩张扫除障碍,促进本地区分工深化和创造本地区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合作与一体化。 此外,跨国公司一体化的深度发展,反过来也促进了经济地区化。因为,虽然理论上讲跨国公司的一体化活动是不分国界、不分地域的,但是跨国公司投资、生产与销售活动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区位优势”(advantage of location),包括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甚至文化的等各种可能的“比较优势”,不过其核心是地点(locus)的选择问题。追求最大限度的“区位优势”乃是跨国公司跨国经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实现基于“区位优势”的跨国一体化过程中,跨国公司为具有不同类型比较优势的各种地区经济体(包括国家)联结到一起,推动它们采取更进一步的优惠措施,以吸引更多的跨国投资或者仅仅为了留住跨国公司,于是区域一体化趋势逐渐形成。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都是二战后世界经济中的重要现象。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随着这两种现象的繁荣发展,学术界对这两个问题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在比较长的时期内,对这两种现象的研究基本上是相对独立进行的。邓宁撰文称,迄今为止,人们很少尝试将这两种问题的研究结合起来,系统的分析二者之间的互相影响,有关这一问题的经验资料的搜集也是很不够的。作为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微观主体的跨国公司,它的行为在客观上必然会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那么,跨国公司的微观行为,究竟如何影响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跨国公司的行为又是通过哪些渠道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产生影响的呢?笔者认为,对上述问题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研究并做出回答,正是写作本文的目的所在。三、 跨国公司对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作用 (一)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生产一体化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也是世界各国之间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它是社会生产和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是一国内部的社会分工超越国界向纵深和广阔方向发展的产物,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国际分工主要是宗主国与殖民地、工业国与初级产品提供国之间的以国家为主体的分工,二战后的国际分工随着国际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向深度和广度上扩展,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的配置、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经贸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来实现的。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合成为“不可分”资源,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要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更强大的生产能力,并将国家间的生产分工和协作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为跨国企业内部的分工与协作,通过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经营活动,引起世界各国生产、交换、分配等各方面经济联系的不断融合和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发展进入了复合一体化阶段。在复合一体化战略下,跨国公司在生产经营进行细分,如研究与开发、采购、零部件生产、加工、装配和财务等,并将不同的生产经营职能配置在公司整体需要且最能发挥作用的国家或地区,形成跨国界的价值链。设在世界各地的跨国公司子公司与母公司、其他子公司互相配合,执行整个公司的某项或全部职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母公司与国外子公司之间的区别越来越小,跨国公司更多的不再是一个层级结构,而是一个网络结构。例如,美国福特公司的菲斯塔(fiesta)汽车在欧洲的生产组织情况就是一种典型的区域性网络化生产,欧洲福特公司设在英国不同地方的子公司分别生产充电器、配电器、仪表盘、油表、水表、插座、火花塞和绝缘器等;在比利时亨克生产车身部件、车轮;在德国维尔弗拉特生产变速器、引擎;在科隆生产车身底盘;在法国波尔多生产变速器;最后在西班牙巴伦西亚和德国萨尔路易进行组装,产品主要供应欧盟市场。不仅如此,福特公司还逐步将其部分研究设计、人员培训等职能配置在不同国家,建立起复杂的国际一体化生产体系。由此可见,战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是全球范围内一体化国际生产体系建立的主要因素之一。跨国公司的区内投资,促使区内经济一体化基本规则的形成,使区内市场得到进一步深化。跨国公司一体化可扩大区域与外部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区内、区外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进一步扩大贸易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跨国公司一体化,区内、区外可进一步加强新知识的交换,不断扩大区域内创新网络的联接范围以提高创新能力。以英国、德国为例。1962-1988年间,英国对前欧共体的直接投资增长了19.2倍,而同期对全球直接投资总额仅增长6.1倍。德国的跨国公司多年来一直把前欧共体视作其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投资比重大体维持在30% 左右,投资总额从15.8 亿马克(1976年)上升到64.5亿马克(1988年)。同时,英国和德国也成为欧共体其他成员国资本投资的热点地区。1962-1978年,前欧共体公司(不包括石油公司、银行及保险部门)对英国的直接投资从1.34 亿英镑提高到20.32亿英镑,年均增长为18.5% 。1986年,前欧共体其他成员国对英国的直接投资额为24.41亿英镑,1989年上升到45.78亿英镑,分别占同期英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50.5%和53.6%。1962-1985年末,前欧共体对德国直接投资累计额达294.8亿马克,占同期全部国家在德国直接投资总额的39.1%。一体化对于跨国公司的发展(也就是对外投资)的影响,在欧共体前期其一体化程度低,跨国公司在欧共体内部的投资也少,但在其一体化程度高时其投资也增加了,同时由于跨国公司的投资,使得欧共体对内更为开放,也促进了其一体化的进程13-20。 表4:欧盟成员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趋势(19841989)198419851986198719881989对外直接投资总额214522135233277433285190868496对非成员国投资173991519921941306943161233152对成员国的投资4053623311336126342029635344()18.939.151.6资料来源:根据欧洲统计局欧洲共同体的直接投资1984-1989公布的相关数据整理。(二)跨国公司的并购、合作推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因为寻求资源的最佳配置、跨越各国的贸易壁垒等原因,通过并购和合作的方式寻求长期且最优的经营模式。这种并购和合作加大了投资力度进而加深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 表5:19872000年按收购方统计的世界、欧盟和美国跨国并购额 单位:百万美元年份世界欧盟美国19877450932617284121988115623 401412418l19891403897136538860199015057686525276261991807133967616596199279280443911503519938306440531214051994127110638572853119951865938141757343199622702396674 607441997304848142108808691998531648284373137421199976604451715512031020001143816801746159269资料米源: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咧站公布的数据整理,http:wwwunctadorg.1. 欧洲经济一体化与西欧跨国公司在本区域内部交叉投资有着密切联系以英国、德国为例:1962年1988年间,英国对前欧共体的直接投资增长了19.2倍,而同期对全球直接投资总额仅增长6.1倍。德国的跨国公司多年来一直把前欧共体视作其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投资比重大体维持在30%左右,投资总额从1976年的15.8亿马克上升到1988年的64.5亿马克。与此同时,英国和德国也成为欧共体其他成员国资本投资的热点地区。1962年1978年,前欧共体公司(不包括石油公司、银行及保险部门)对英国的直接投资从1.34 亿英镑提高到20.32 亿英镑,年均增长18.5%,比同期外国公司对英国直接投资总额年均增长率高出5 个百分点。1986 年,前欧共体其他成员国对英国的直接投资额为24.41 亿英镑,1989 年上升到45.78 亿英镑,分别占同期英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50.5% 和53.6%。1962 年1985年末,前欧共体对德国直接投资累计额达294.8亿马克,占同期全部国家在德国直接投资总额的39.1%15。正是这种跨国公司的区域内部的交叉直接投资,将传统的国家间分工转化为企业内分工,加深了区域内各个经济实体之间的协作的依赖,为日后政府间签订经济一体化条约提供了内在的经济凝聚力。因此,跨国公司在区域内部的交叉投资对该区域的国际经济一体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 跨国公司并购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跨国兼并和收购是跨国企业取得外部资源,谋求外部发展的一种资本输出形式。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由于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跨国公司为了获得区域内部市场和一体化发展的利益,到区域内寻找合作伙伴或建立生产基地,为此兼并或收购就成为最可行的方式。因为通过并购方式建立海外投资企业,不仅减少了企业的生产和信息成本,能够更快地进入目标市场,完成本地化过程,而且可以利用并购对象的相关资源尽快提高其在目标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国际直接投资中相当大的部分是通过并购来完成的,如1992年全世界跨国公司并购共发生1819起,交易总额为726亿美元,比1991年的544亿美元增加了34%,2000年之后全球并购发展更快,现在大的汽车公司、电信公司、石油公司,都是通过并购以后成为超强企业的,像雷诺并购日产、波音并购麦道、惠普和康柏的并购等等。3. 大型跨国公司之间的合作加强 经济一体化区域内部贸易壁垒的减少或消除使区域内部市场更具竞争性,跨国公司为了迎接这种挑战,会寻求战略联盟或与以前的对手合作。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型跨国公司在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和风险承担力方面加强战略合作,无论是从事互补性活动的企业还是从事竞争性活动的企业,合作使得各方面的关系从“零和”变成“ 正和”。例如,ibm与西门子以及东芝公司联合开发64k芯片、欧盟内部空中客车项目的成功等等,都显示了跨国公司之间的广泛合作,这些战略合作对当代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 (三)跨国公司通过对区域内的直接投资促进区域内外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进一步扩大了区域内的贸易量 国内市场的狭小制约了规模经济效益的发挥,随着企业跨越国界的扩大经营,区域内相互投资增加,贸易量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国际区域内各国相互之间的贸易流量的大小是理解该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主要因素。 由于区域内贸易自由化使市场扩大与需求增加, 为厂商带来了新的市场机会, 一体化内外的跨国公司互相竞争以追求潜在的规模经济效益, 会增加在区域内的直接投资。田文、吴进红进一步认为一体化使市场规模扩大以后, 企业可以通过做大规模降低成本, 一些厂商能够从事更多的工厂专业化分工, 减少每个工厂生产的产品种类, 降低服务成本, 增强出口与区域内进口替代的能力。宋耀、魏浩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将相互分割的市场进一步统一起来, 使跨国公司原本相互独立的分支机构、子公司和母公司之间的交易更加便利, 使内部协调机制更有效运转, 内部化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市场的统一不仅方便了最终产品的买卖, 而且也为中间产品的交换和专业化分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也为企业提供规模经济的机会, 促进了跨国公司对一体化区域内的投资。我们以欧盟为例。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跨国公司在欧盟内相互投资的增加,欧盟内部贸易额也持续增长。有资料显示,欧盟内部贸易额占当年贸易总量的比重逐年扩大,从20世纪60年代的34.5%上升到2000年的64%,几乎翻了一番15。 表6:1993-2003世界、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商品和服务贸易额年份世界贸易进出口总额世界商品贸易进出口总额世界服务贸易总额欧盟贸易进出口总额欧盟商品贸易进出口总额欧盟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9939549.976511989.93790.12976.5813.6199410832.487522080.44272.23393.55878.6199512829.6104412388.65141.94134.71007.3199613470.5109262544.55308.64056.21052.41997139381130226365291.14230.51060.61998138401116026805593.84445.61148.2199914389.5111602779.55686.645001186.6200016102.2131512951.25927.94720.91207200115640.2126632977.25934.34679.91254.4200216352.2131953157.26295.54929.31366.2200318859.9152813578.97437.45820.31617.1资料来源: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网站公布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 (四)跨国公司对区域内的投资深化了区内市场比较优势、国际分工和规模经济仅仅是形成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潜在条件,而拥有一个巨大的或潜在的购买力市场,则可以将潜在条件转化为现实条件。跨国公司对东道国投资是自己与东道国之间的互利互惠,区域内的大规模相互投资将使区内市场深化和扩大,从而使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得以加深。 (五)跨国公司的发展加剧了世界市场的垄断和竞争,而当代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正是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外在动因之一20 世纪70年代以后,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扩张,它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其他经济组织。目前,跨国公司已控制超过40的世界生产和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90,其贸易量超过全球贸易额的三分之一,并掌握了世界上80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垄断了75的国际技术贸易,在国际金融领域和劳务领域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显然,今天的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原料贸易、制成品贸易和技术贸易。因此可以说,今天国际市场竞争已经主要体现为跨国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争。这种日趋激烈的竞争,使一些经济实力薄弱的小国和发展中国家,难以承受国际市场上的剧烈变化。因此,它们一方面要组建本国的跨国公司,另一方面有必要与实力雄厚的经济大国结成联盟,彼此协调。那些实力雄厚的经济大国为了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保持其在某一领域的垄断优势,也需要联合中小国家的力量,协调行动8,9,10。 区域经济一体化导致区域内中长期生产成本下降, 区域内市场将成为国际采购的目的地, 市场扩大、竞争的加强使区域内市场效率提高, 厂商对此的反应是增加合理化投资。区域内部贸易壁垒的消除使区域内部市场更具竞争性, 跨国公司为了迎接这种挑战,会寻求战略联盟或与以前的对手合并。这样, 跨国公司变得越强大, 它们在研究开发和市场运营方面的投资越多,新的无形资产存量也越大, 而无形资产正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所依凭的所有权优势, 这必然使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加强。 (六)跨国公司的新战略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和发展 1. 全球化战略随着投资和贸易政策的进一步自由化,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开始实施全球战略,他们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把各种生产工序放在最有竞争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这样就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把有关的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2. 跨国公司的“归核化”战略 “归核化”主要是指把公司的业务集中到最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行业上或核心行业的核心价值链上,强调核心力的培育、维护和发展,重视战略性外包等新兴的战略性手段。正因如此,战略性外包不仅可以使跨国公司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且通过外包,把一些重要但非核心的业务或价值链转移到其他的国家。加强了与有关国家的经济联系,使国家之间建立了更为相互依赖的关系。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 跨国公司之间的关系由纯竞争转变为竞争与合作管理大师德鲁克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公司成长的新模式就是以合伙而非以控制为基础所建立起来的企业结构。跨国公司之间,特别是不同国家跨国公司之间的合作,无形中加深了国家之间的联系,从而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微观基础。 (七)跨国公司的“极”效应和扩散效应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和发展跨国公司主要是通过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来同时满足国际和国内这两个市场。这就涉及到跨国公司的投资产业和投资区位问题。在不同时期,跨国公司投资的产业和地区存在着较大差异,由于“聚集经济”的作用,跨国公司的投资地和产业往往聚集于某一个国家或某一个国家的某一地区,这些集中地就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发展极”或“增长极”。在“发展极”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也就是在跨国公司投资和贸易一体化的过程中会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极化效应,即这一国家或地区之外的生产要素集中流向该国家或地区,形成“发展极”;另一种是扩散效应,在“扩展极”形成以后,商品和生产要素向其他的国家和地区输出。这两种效应可以说就是跨国公司的一体化行为的共同作用,不仅使“发展极”国家或地区获得经济发展,而且能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带动区域内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14。简单地说就是,跨国公司一体化通过极化效应形成了“发展极”国家,“发展极”国家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区域内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最终使区域内的国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区域经济一体化。 (八)跨国公司的区域化可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初期,削减贸易壁垒以促进区内贸易发展是政策重点,一旦区内贸易达到一定水平,区内企业将通过跨国投资来调整自己的战略,以适应扩大了的市场和有效利用区域内可供资源。同时,促使区内各国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来重新定位自己的竞争优势,从而使区内各国相对区外来说比较优势得到提高。一体化的国际生产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新的国际分工中,并从中受益,这些国家迫切要求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以期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跨国公司的区内投资,促使区内经济一体化基本规则的形成,使区内市场得到进一步深化。跨国公司一体化可扩大区域与外部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区内、区外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进一步扩大贸易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跨国公司一体化,区内、区外可进一步加强新知识的交换,不断扩大区域内创新网络的联接范围以提高创新能力12。四、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的启示 (一)面对的冲击跨国公司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给我国经济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我国对外开放吸引外商投资的政策战略受到了冲击。1.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逐渐丧失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因而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这在过去,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一个重大优势。但是,随着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涌现,原本劳动力成本比我们高的国家由于加入了区域经济集团,使其区位优势大大增强,而我们的优势则相对下降,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2.税收等各种优惠政策的吸引力下降在过去,我们通过提供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但现在,进一步提供优惠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同时,就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下的国际投资而言,投资者更看重的是长远的市场占有率,而非眼前短期利益。3.出口导向型利用外资战略受到挑战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除弥补国内资金、技术不足外,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改善产业和产品结构,增强出口创汇能力。这种以增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