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理学院药学与化学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超声辅助乳化分散液-液微萃取与分光光度法联用新体系测定痕量银的研究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目录 摘要.1abstract.11 前言.22 实验部分.32.1 主要仪器和试剂.32.2 试验方法.43 结果讨论.53.1 uae-dllme实验条件优化.53.1.1 吸收曲线.53.1.2 超声时间的优化.63.1.3 显色剂(溶剂三氯甲烷)浓度的优化.73.1.4 萃取剂的选择.83.1.5 萃取剂用量的优化.83.1.6 复溶剂的选择.93.1.7 ph的优化.93.1.8 共存离子的影响.103.1.9 超声与加入分散剂的比较.113.2 直接显色测定(不萃取)实验条件优化.123.2.1 显色剂(溶剂四氢呋喃)浓度的优化.123.2.2 ph的优化.133.3 方法的性能指标.133.4 样品分析.144 结论.15参考文献.15致谢.18大理学院药学与化学学院毕业论文第2页 共18页大理学院药学与化学学院毕业论文摘 要:本文创新性地将先进的超声辅助乳化分散液-液微萃取(uae-dllme)技术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联用,建立了分析和测定痕量银的新方法。传统分散液-液微萃取中的分散剂被本方法中的超声乳化作用所取代,体现出更好的乳化和萃取效果,使分析方法更为绿色。在超声辅助乳化的3分钟时间内萃取高效率地完成。与传统的dllme比较,uae-dllme更加简单、绿色和高效,萃取和预富集的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将此新型先进的萃取技术与普通的分光光度法联用,极大提高了分光光度法的分析性能,扩展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应用范围。详细优化了影响萃取效率和测定结果的实验条件,如络合剂的浓度、超声时间、萃取剂的选择和用量、溶液酸度条件、相分离条件及仪器条件等。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考察了所建立方法的分析性能,检出限(lod)为0.45 g/l,富集倍数达35倍。将所建立方法应用于测定水样中痕量银,得到理想的分析结果。关键词:超声辅助乳化分散液-液微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联用;预富集;银abstract: in this work, a new coupling of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with advanced preconcentration method named as ultrasound-assisted emulsification dispersive liquid-liquid microextraction(uae-dllme) for trace silver was firstly established. disperser solvent in traditional dllme was substituted by ultrasound-assisted emulsification, which could afford more effective emulsification and make the extraction method greener. the extraction was accomplished efficiently in only 3 min during ultrasound-assisted emulsification.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dllme, the established uae-dllme pretreatment was simpler, greener and more effective. the efficiency of extraction and preconcentration was greatly improved. the advanced extraction technique was effectively coupled with ordinary spectrophotometer to improve the analytical performance and expand the application of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uae-dllme, such as concentration of chelating agent, kind and volume of extractant, ph, conditions of phase separation, ultrasound extraction time and instrumental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in detail.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the limit of detection (lod) for silver was 0.45 g/l, with sensitivity enhancement factor (ef) of 35. the established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silver in water samples with satisfactory analytical results.keywords: ultrasound-assisted emulsification dispersive liquid-liquid microextraction;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coupling; preconcentration; silver超声辅助乳化分散液-液微萃取与分光光度法联用新体系测定痕量银的研究学生:孔腊梅指导老师:温晓东 博士/副教授1 前言银是一种重金属环境污染物,广泛存在于水体、土壤、生物体中,属蓄积性的毒物。随着工业的发展,银的污染也日益严重,其中以金属加工厂所排放废水含银量最高。直接排放对环境及水生生物的毒性非常大。而且长期接触的人会出现全身性银质沉着症。全身皮肤广泛的色素沉着,呈灰蓝黑色或浅石板色;眼部银质沉着造成眼损害;呼吸道银质沉着造成慢性支气管炎等。因此,对环境水样及食物样品中的银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具有实际意义及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测定各种物质中银含量的方法很多,主要有:3,5-br2-padap法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直接吸入火焰原子吸收法3、双硫腙甲基异丁酮(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4、镉试剂2b分光光度法5、石墨炉原子吸收法6等,这些方法消耗的试剂量和耗能量都比较大而且灵敏度不高。但实际样品中银的含量往往比较低,基体相对复杂,某些仪器的灵敏度及抗干扰能力不足以进行直接分析,因此准确测定其含量就显得极为重要,而这需要采用适当的分离富集技术对样品进行前处理,使其浓度达到可监测水平7。传统的液相萃取技术(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是常用的一类样品前处理方法,但普遍存在操作繁琐费时,富集倍数低,且需耗费大量高纯、有毒有机试剂等缺点,长期使用对操作人员的身体伤害很大,而且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研究高效、快速的无溶剂或少溶剂的微型化、绿色样品前处理技术已成为现代分析化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8。液相微萃取技术(liqu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lpme)是由jeannot和cantwell在1996年提出的一种新型样品前处理技术,它克服了传统液-液萃取技术的诸多不足,具有消耗试剂少、简单、廉价等优点9。目前液相微萃取的形式主要有三种,液滴悬挂液相微萃取10、中空纤维介入液相微萃取11、分散液相微萃取12。分散液相微萃取(dispersive liquid-liquid micro extraction,sllme)是由rezaee12于2006年首次提出的一种新型样品前处理技术,借助微量的分散剂促进萃取剂和样品溶液两相的混合与传质,而形成了乳浊液体系,然后离心分层。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等优点。超声萃取技术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具有无污染、效率高、速度快等优点13,14。近年来,超声萃取也开始应用于色谱前处理技术中15,16,17,18,19。将超声技术用于液相微萃取的研究已有报道20,21。它是在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基础上辅以超声技术,利用超声波在超声过程中产生的空化效应、热效应、机械搅拌、强化扩散、乳化作用等一系列效应, 来加快萃取过程中的传质作用,从而提高萃取效率22。通过实用超声技术,取代了dllme中分散剂的使用,在提高萃取效率的同时减少了有机溶剂的使用。目前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与分光光度法联用的工作不多,而研究超声辅助与分散液-液微萃取相结合国内文献很少报道,国外近期相关文献也不多,且相对集中在与比较高端的分析仪器联用,如et-aas,gc-ms,hplc-ms,hplc,gc,faas,但是未见与分光光度法联用。分光光度法仪器非常简单,成本极低,因此应用非常广泛,这是其最大优点。然而其灵敏度相对上述仪器则差很多,从而严重制约了这个仪器的应用。如果将先进的分离富集前处理技术与此仪器联用,则可以提高方法的分析性能,从而极大拓展这种仪器的应用范围。因此,在本工作中将新型的超声辅助乳化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uae-dllme)与分光光度法相结合,实现了对痕量的银的准确测定。实验中对影响萃取效率的各实验条件如显色剂浓度、萃取剂选择以及体积、超声时间、ph值、复溶剂选择以及体积等因素进行了优化,在最优实验条件下获得了良好的分析性能,并对实际样品进行了分析测定。相对dllem,uae-dllme的分析性能、萃取效率显著提高,通过与普通分光光度法结合,极大提高了该仪器的分析性能。以下是详细的实验内容。2 试验部分2.1 主要仪器和试剂仪器:tu-1901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phs-25型酸度计(上海虹益仪器仪表有限公司);tdl-5-a型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sb25-12d超声波清洗机(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子天平(上海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试剂:银标准储备溶液(100 g/ml):准确地称取分析纯agno3(上海旭达精细化工厂)0.0157 g于烧杯中,加少量5%的hno3(成都市欣海兴化工试剂厂)溶解后,定容至100 ml容量瓶中。银标准工作溶液(10 g/ml):取10 ml标准储备溶液于烧杯中,用二次蒸馏水稀释定容至100 ml容量瓶中。分别用三氯甲烷和四氢呋喃配制成双硫腙(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1.010-3 mol/l)。其他试剂:三氯甲烷(天津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四氢呋喃(天津市化学试剂研究所);无水乙醇(天津市协和昊鹏色谱科技有限公司);甲醇(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丙酮(重庆茂业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乙腈(天津市协和昊鹏色谱科技有限公司);二氯甲烷(上海强顺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四氯化碳(郑州化学试剂二厂);硝酸(成都市欣海兴化工试剂厂);盐酸(重庆川东化工集团);乙酸乙酯(天津市致远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正辛醇(上海远航化工厂);冰乙酸(天津市协和昊鹏色谱科技有限公司)等均为分析纯。所用容器使用前均用5%硝酸浸泡处理,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2.2 实验方法准确移取0.4 ml ag标准工作液(10 g/ml)置于40.0 ml具塞离心管中,然后加入3.610-6 mol/l双硫腙(螯合剂溶剂为三氯甲烷),调节ph于9.0处并充分摇荡后用注射器快速注入1.2 ml ccl4(萃取剂),用二次蒸馏水定容至40.0 ml。摇匀并超声振荡3 min,ccl4以微滴形式均匀分散在溶液中,形成一个乳浊液体系。在这一过程中ag和双硫腙发生络合反应生成ag-双硫腙络合物,并且迅速地被萃取到四氯化碳微滴中。然后,充分摇匀后,以4000 r/min的转速离心3 min,分散在水相中的ccl4微滴沉积到试管底部,待水相和有机相完全分离后,用注射器除去水相,用乙酸乙酯复溶至3.0 ml,用1 cm比色皿,于波长415 nm处,以试剂空白为参比进行测定。图1 uae-dllme操作及原理示意图3 结果讨论3.1 uae-dllme实验条件优化3.1.1 吸收曲线研究uae-dllme富集后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吸收曲线:准确移取0.4 ml 10 g/ml银标准工作液,置于40.0 ml具塞离心试管中,然后加入3.610-6 mol/l双硫腙(螯合剂溶剂为三氯甲烷),调节ph于9.0处并充分摇荡后,用注射器快速注入1.2 ml ccl4(萃取剂),充分振荡1 min,用蒸馏水定容至40.0 ml。充分摇荡超声3 min后,以4000 r/min的转速离心3 min,分散在水相中的ccl4微滴沉积到试管底部,水相和有机相完全分离,用注射器除去水相。有机相用丙酮复溶至3.0 ml,用1 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为参比,在350-600 nm之间,测得吸收光谱,它的最大吸收峰位于415 nm(见图2实线)并在 = 415 nm开展超声辅助乳化-分散液液微萃取的实验工作。研究直接显色(不萃取)的吸收曲线:在10.0 ml具塞离心管中加入2.0 ml 10 g/ml银标准工作液和710-5 mol/l双硫腙(螯合剂溶剂为四氢呋喃),混合均匀显色后,用1 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为参比,在400-700 nm之间,测得的吸收光谱,它的最大吸收峰位于460 nm(图2虚线)。研究发现,uae-dllme富集后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蓝移。可能由于萃取过程中有机试剂的引入导致络合物的光谱性质发生了一些变化。通过此实验确定了uae-dllme与分光光度法联用分析体系的工作波长以及研究直接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工作波长。图2(实线):最佳吸收波长的优化(cag+ = 0.1 g/ml,c双硫腙 = 3.610-6 mol/l(溶剂三氯甲烷),1.2 ml ccl4(萃取剂),超声3 min后以4000 r/min的转速离心3 min,ph = 9.0,有机相用丙酮复溶至3.00 ml)图2(虚线):(cag+ = 2 g/ml,c双硫腙 = 710-5 mol/l(溶剂四氢呋喃),ph = 6.5)3.1.2 超声时间的优化超声是利用超声波在超声过程中产生的空化效应、热效应、机械搅拌、强化扩散、乳化作用等一系列效应,来加快萃取过程中的传质作用,从而提高萃取效率。通过实用超声技术,取代了dllme中分散剂的使用,在提高萃取效率的同时减少了有机溶剂的使用。在本实验中超声时间分别考查了1、2、3、5、8、10、12、15 min。结果表明,超声3 min效果最佳(如图3)。并以此为条件展开下面的工作图3:(cag+ = 0.25 g/ml,c双硫腙 = 510-6 mol/l(溶剂三氯甲烷),1.0 ml ccl4(萃取剂),超声后以4000 r/min的转速离心3 min,有机相用丙酮复溶至3.00 ml,ph =9.0, = 415 nm)3.1.3 显色剂(溶剂三氯甲烷)浓度的优化双硫腙螯合物是许多重金属的分光光度法的基础,已成功应用于铅、镉、铜、锌多种痕量金属离子的分离富集,故本实验选用双硫腙作为螯合剂。本实验对双硫腙浓度在0.510-6-110-5 mol/l范围内对其进行优化,其结果如图4所示,随着双硫腙浓度的增大,吸光度逐渐增大,当加入的双硫腙浓度超过3.610-6 mol/l时吸光度逐渐减小,最后趋于不变,由于双硫腙和ag-双硫腙络合物同时被萃取到富集相中,导致目标分析物的相对含量减少,致使吸光度下降。因此双硫腙浓度在3.610-6 mol/l为最佳,并以此条件开展下面的实验工作。图4:(cag+ = 0.1 g/ml,双硫腙(溶剂三氯甲烷),0.5 ml ccl4(萃取剂),超声3 min后以4000 r/min的转速离心3 min,有机相用丙酮复溶至3.00 ml,ph = 9.0, = 415 nm)3.1.4 萃取剂的选择选择合适的萃取剂是提高分析灵敏度的关键。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萃取剂的性质必须与分析物性质相匹配,才能保证对分析物有较强的萃取富集能力。在分散液-液微萃取中萃取剂必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其密度必须大于水,这样才能通过离心的方法把水溶液与萃取剂分离;二是萃取剂不溶于水但对待测物的溶解能力要大,以保证取得良好的萃取效率。卤代烃的密度都比较大,所以一般都选用卤代烃作为萃取剂,如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卤苯、四氢呋喃等。在本实验中,对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正辛醇四种萃取剂的萃取分析性能进行了考察,实验表明,四氯化碳的萃取效果最佳(见图5),经优化选择四氯化碳作为萃取剂开展下面的实验工作。图5:(cag+ = 0.1 g/ml,c双硫腙 = 3.610-6 mol/l(溶剂三氯甲烷),1 ml(萃取剂),超声3 min后以4000 r/min的转速离心3 min,最后有机相用丙酮复溶至3.00 ml,ph = 9.0, = 415 nm)3.1.5 萃取剂的用量优化萃取过程中所加萃取剂的体积直接影响该方法的富集倍数。在本试验中,分别考察了萃取剂体积为0.1、0.2、0.3、0.4、0.5、0.8、1.0、1.1、1.2、1.3、1.4、1.5、2.0、2.5、3.0 ml的ccl4,实验表明,选用1.2 ml的ccl4萃取效果最佳(见图6),并以此条件开展下面的实验工作。图6:(cag+ = 0.1 g/ml,c双硫腙 = 3.610-6 mol/l(溶剂三氯甲烷),ccl4(萃取剂),超声3 min后以4000 r/min的转速离心3 min,有机相用丙酮复溶至3.00 ml,ph = 9.0, = 415 nm)3.1.6 复溶剂的选择在本实验中,对复溶剂甲醇、乙醇、丙酮、乙腈、乙酸乙酯进行考察。实验表明,选用乙酸乙酯作为复溶剂效果最佳(见图7),说明复溶剂乙酸乙酯对本实验起到明显的增敏作用,是本实验较关键的一个影响因素。经优化选择乙酸乙酯作为复溶剂开展下面的实验工作。图7:(cag+ = 0.1 g/ml,c双硫腙 = 3.610-6 mol/l(溶剂三氯甲烷),1.2 ml ccl4(萃取剂),超声3 min后以4000 r/min的转速离心3 min,有机相复溶至3.00 ml,ph = 9.0, = 415 nm)3.1.7 ph的优化超声辅助乳化分散液-液微萃取方法萃取金属离子时,需要采用合适的络合剂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疏水性的络合物,然后被萃取到萃取剂中。萃取介质的ph值会影响络合物的形成,从而对分散液-液微萃取的萃取效率产生影响。调整样品溶液的ph值,可以提高酸性或碱性分析物的萃取效率。而外界对本实验的酸碱度影响不大,可以用适当的酸碱或缓冲溶液来调节ph值,但实际样品中的酸碱度一般比较大,用酸碱调节不易控制其ph。因此本实验选用不同ph的缓冲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ph在2.0-11.0范围内变化的吸光度,结果如图8所示,随着ph的增大吸光度逐渐增大,当ph = 9.0时吸光度最大,当ph大于9.0是吸光度急剧下降。说明溶液的ph对于本实验是一个很关键的影响因素。下面的实验工作中,ph在9.0的条件下开展。图8:(cag+ = 0.1 g/ml,c双硫腙 = 3.610-6 mol/l(溶剂三氯甲烷),1.2 ml ccl4(萃取剂),超声3 min后以4000 r/min的转速离心3 min,有机相用乙酸乙酯复溶至3.00 ml, = 415 nm)3.1.8 共存离子的影响共存离子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其他金属离子与双硫腙形成络合物的稳定性,这是属于共存金属元素对络合剂的竞争性络合,从而影响了银与双硫腙的络合效果;二是形成的各金属络合物在萃取剂中的萃取效率,它们可能会与ag-双硫腙络合物共同萃取到有机相中,在影响目标元素萃取效率的同时,由于其他络合物的不同颜色也干扰光度法测定结果。在实验中将各种干扰离子加入到50 ng/ml的ag标准溶液中,按照实验方法进行操作,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对一些常见的共存离子进行考察,所得各离子的最大允许量(回收率大于90%)列于表1。实验表明,所建立方法对于水体中常见元素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基体中共存元素几乎不会对分析测定产生干扰。而对重金属元素的抗干扰能力就相对减弱。对于少数干扰严重的重金属元素,需要采取络合或去除的方法以消除其干扰。表1共存离子对测定银的干扰table 1 tolerant limits of coexisting ion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ilver (50 ng/ml)加入离子共存离子浓度/银标液浓度回收率(%)k+16,00099.0na+13,00094.0ca2+8,00097.0mg2+7,00096.3cl-8,00095.0no3-16,00099.0so42-3,50094.3ba2+1,50098.7fe3+50095.3al3+500100.3co2+25099.7pb2+40093.8cd2+1090.7zn2+10100 (using edta)101.3105.9mn2+500107cu2+20092.7ni2+30093.0bi()20093.0hg2+591.73.1.9 超声与加入分散剂的比较超声是通过使用超声技术,取代了dllme中分散剂的使用,在提高萃取效率的同时减少了有机溶剂的使用。本实验分别采用了uae-dllme和传统的dllme进行比较,实验表明(如图9),超声的效果最好,经优化在超声3 min的实验条件下展开工作。可见本工作中应用的uae-dllme是对传统dllme的极大提高,将uae-dllme技术与分光光度法联用可以获得更好的分析性能。图9(uae-dllme的实验条件):(cag+ = 0.1 g/ml,c双硫腙 = 3.610-6 mol/l(溶剂三氯甲烷),1.2 ml ccl4(萃取剂),超声3 min后以4000 r/min的转速离心3 min,有机相用乙酸乙酯复溶至3.00 ml,ph = 9.0, = 415 nm)图9(dllme的实验条件):(cag+ = 0.1 g/ml,c双硫腙 = 3.610-6 mol/l(溶剂三氯甲烷),1.2 ml ccl4(萃取剂),加入分散剂甲醇/乙醇0.5 ml后摇匀30 s,以4000 r/min的转速离心3 min,有机相用乙酸乙酯复溶至3.00 ml,ph = 9.0, = 415 nm)3.2 直接显色测定(不萃取)实验条件优化3.2.1 显色剂(溶剂四氢呋喃)的浓度优化本实验在110-5-1.210-4 mol/l浓度范围内对其进行了优化,双硫腙浓度在710-5 mol/l为最佳(如图10),并以此为条件展开下面的实验工作。图10:(cag+ = 2 g/ml,c双硫腙(溶剂四氢呋喃), = 460 nm,ph = 6.5)3.2.2 ph的优化ph介质会影响络合物的形成,调整ph值能够改变一些酸性或碱性分析物的在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使其更多地向中性分子方向转变。试验中考查了溶液ph值在2.0-10.0范围内变化时的吸光度,结果如图11所示。ph = 6.5时吸光度值发生了突越。下面的实验工作中ph = 6.5的条件下展开。图11:(cag+ = 2 g/ml,c双硫腙 = 710-5 mol/l(溶剂四氢呋喃), = 460 nm)3.3 方法的性能指标在优化条件下,用一系列浓度为20、40、60、80、100、150、200 ng/ml的ag标准工作液,按照本实验方法,测定吸光度并绘制标准工作曲线(见图12)。在水相直接显色不萃取的情况下,再用一系列浓度为500、1000、1500、2000、4000、5000、6000 ng/ml的ag标准工作液,在优化条件下,测定吸光度并绘制标准工作曲线(见图13)。方法性能指标对比见表2。图12:萃取的工作曲线图13:不萃取的工作曲线uae-dllme-uv-vis与直接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分析性能对比如表2:表2 方法分析性能table 2 analytical figures of merit线性方程超声萃取后a = 0.0035 c + 0.109未萃取直接显色a = 0.0001 c + 0.0018线性范围上限超声萃取后200 ng/ml未萃取直接显色6000 ng/ml检出限(lod)超声萃取后0.45 ng/ml未萃取直接显色18 ng/ml线性相关系数r2超声萃取后0.9982未萃取直接显色0.9994rsd超声萃取后3.2% (50 ng/ml)灵敏度富集倍数353.4 样品分析将该方法应用于洱海水、西洱河水(美登大桥段)、自来水样品中ag的含量测定,取20.0 ml水样在优化条件下按照实验方法进行测定,并进行了加标回收实验(见表3)。从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加标回收率在95.7-104.3%之间。表3水样中银的测定结果table 3 analytical results for nickel in real water samples水样测定值(g/l) 加标量(g/l) 回收率/%自来水 未检出20 95.7 自来水 未检出 50 97.1 洱海水 未检出 20 104.3 洱海水 未检出 50 102.9 西洱河水 未检出 20 102.9 西洱河水 未检出 50 101.1 4.结论本文建立了超声辅助乳化分散液-液微萃取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联用技术快速测定水样中痕量银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富集倍数较大,操作简单,成本低,环境友好等特点。本方法是对传统dllme技术的提升和拓展,同时致力于提高普通分光光度法的分析性能,具有实用价值和研究意义。uae-dllme的研究工作表明,超声乳化取代dllme中传统分散剂具有很好的效果,分析性能得到提高。通过将此先进的富集技术与普通光度法结合,极大提高了测定银的分析性能,实现了银的痕量分析。参考文献1 环境保护部. hj 489-2009 水质银的测定3, 5-br2-padap分光光度法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9: 1-3.2 经幼苹.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矿石中的银j. 化工冶金, 1983, (04): 53-55.3 王君苑, 红洁, 刘玉勇. 络合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银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7, (02): 162.4 张贤忠, 夏传俊. 双硫腙-甲基异丁酮(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2): 80-82.5 环境保护部. hj 490-2009水质银的测定隔试剂2b分光光度法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9: 1-3.6 朱炎坤.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水样中的银j. 实用测试技术, 2000, (04): 34-38.7 肖中玉, 马晓国. 分散液-液微萃取在有机化合物和金属离子分析中的应用进展j.理化检验-化学分析册, ( pt ca (part b: ch em. ana l ), 2011, 47(05): 624-628.8 pena-pereira f, lavilla i, bendicho c. miniatrizedpreconcentration methods based on liqid-liqid extrac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inorganic ultratrace analysis and speciationj, a review,spectrochim. acta part b, 2009, 64(1): 1-15.9 psillakis, e; kalogerakis, n. trends.anal.chem. 2003, 22: 565-574.10 he y, kang y j. single drop liquid- liquid microextraction of methamphetamine in urinej. j chromatogr a, 2006, 1133(1-2): 35-40.11 liu m h, qiu b, chen x, etal. determination of estrogens in wasterwater using three-phase hollow fiber-mediated liquid-phase microextraction followed by hplcj .j sep sci, 2008, 31(4): 622-628.12 rezaee m, assadi y, milanihosseini m r, aghaee e, ahmadi f, berijani s. determin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in water sing dispersive liquid-liquid microextractionj. j. chromatogr. a., 2006, 1116(1-2): 19.13 张斌, 许莉勇. 超声萃取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08, (05): 558-561.14 谢振伟, 但德忠, 赵燕, 周娜. 超声波辅助萃取技术在样品预处理中的应用j. 化学通报, 2005, 68: 1-11.15 jing cheng, yating xia, yiwen zhou, fengguo, gang chen, application of an ultrasound-assisted surfactant-enhanced emulsification microextraction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diethofencarb and pyrimethanil fungicides in water and fruit juice samplesj. analytica chimica acta, 2011, 70: 86 91.16 nahid mashkouri najafi, hamed tavakoli, yaser abdollahzadeh, reza alizadeh, comparison of ultrasound-assisted emulsification and dispersive liquidliquid microextraction methods for the speciation of inorganic selenium in environmental water samples using low density extraction solventsj. analytica chimica acta, 2012, 714: 82 88.17 shuo-yang wei, mei-i leong, yee li, shang-da huang, development of liqu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based on manual shaking and ultrasound-assisted emulsification method for analysis of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in aqueous samples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11, 1218: 9142 9148.18 viviana p. jofr, mariela v. assofa, martn l. fanzonea, hctor c. goicoeche,lis d. martnezb, mara f. silva, optimization of ultrasound assisted-emulsification-dispersive liquidliquid microextraction by experimental design methodologie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ulfur compounds in wines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j. analytica chimica acta, 2010, 683: 126135.19 qiuhua wu, qingyun chang, chunxia wu, huanrao, xinzeng, chun wang, zhi wang, ultrasound-assisted surfactant-enhanced emulsificatio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异戊橡胶产业需求态势及投资效益预测报告
- 企业招聘经验分享:中航面试题精 编求职经验大公开
- 智能领域面试实战经验分享:面试技巧、面试题目及答案详解
- 三八妇女权益保护课件
-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七彩蛇》
- 小儿艾灸课件教学
- 小儿臀红的护理
- 大学生知识竞赛策划书
- 大学生护理实习心得
- 大学毕业生社会实践报告
- 2025年(完整版)十八项核心制度培训考核试题(含答案)
- 社工的劳动合同范本(2025版)
- 纺织服装产业园项目建设方案
- DB44T 1597-2015 电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 儿童保健工作管理办法
- 全固态高功率超快激光器:放大机制与热透镜效应的深度剖析
- KET教学课件新版
- DGTJ08-2232-2017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规范
- 中职思政试题及答案
- 中小学暑期安全教育班会课件
- 统计过程控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