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1)_第1页
xx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1)_第2页
xx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1)_第3页
xx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1)_第4页
xx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 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1)(1) XX 年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8 月初在昆 明云南大学举行“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讨论会” ,提交了 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XX 年 10 月已出版论文集面向新 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 ) ,会上专家们就历史地理学领域 内各种问题和历史地理研究中如何运用新兴的 GIS 技术展 开了广泛、深入而饶有兴趣的热烈讨论。本年度出版的专 著和论文集有:谭其骧著长水粹编 (河北教育出版社 XX 年 12 月) 、侯仁之等著北京城市历史地理 (北京燕山出 版社 XX 年 5 月) 、王北辰著西北历史地理论文集 (学苑 出版社 XX 年 7 月) 、朱玲玲著文物与地理 (东方出版社 XX 年 4 月) 、葛剑雄著碎石集 (学苑出版社 1999 年 7 月) 、翁俊雄著唐后期政区与人口 (首都师大出版社 1999 年 12 月) 、景爱著沙漠考古通论 (紫禁城出版社 1999 年 10 月) 、李治安著行省制度研究 (南开大学出版社 XX 年 11 月) 、王妙发著黄河流域聚落论稿从史前聚落 到早期都市 (知识出版社 1999 年 12 月) 、胡阿祥著 “中国”古今称谓研究 (湖北教育出版社 XX 年 11 月) 、 阙维民著历史地理学的观念:叙述、复原、构想 (浙江 大学出版社 XX 年 9 月) 、张伟然著湖北历史文化地理 (湖北教育出版社 XX 年 1 月) 、鲁西奇著区域历史地理 研究:对象与方法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 (广西人民出 版社 XX 年 4 月)等。吴传钧、施雅风二院士主编中国地 理学九十年发展回忆录已经问世(学苑出版社) ,周振鹤 主编上海历史地图集已经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华 林甫汇编中国历史地理学五十年 (学苑出版社)也已面 世。 本年度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可观,仅就笔者寓目的二 三百篇而言,已经涉及到历史地理学理论、历史人文地理、 历史自然地理各个领域。下面择其主要而概述一年来的研 究进展。 一、历史地理学理论 “历史地理”一词从何而来?什么时候中国才有?侯 甬坚“历史地理”学科名称由日本传入中国考 (中国 科技史料第 4 期)一文为我们提供了答案。作者根据中、 日两方面的背景资料和依据,提出了“历史地理”这一学 科名称在 20 世纪初由日本传入中国的看法,认为这一名称 于 19011904 年随日本近代学制而传入我国,二三十年代 在国内学术界渐有介绍,1935 年 3 月 1 日被禹贡杂志 用作英文刊名,开始扎根于学术界。 “历史地理学已经存在几十年了,但今天我们依然要 呼唤它的新生” 。这是孙天胜、曹诗图在历史地理学的名 实之辨一文(晋阳学刊第 6 期)中提出的观点。该 文从学科性质、历史根源及客观现实等方面入手,指出 “历史地理学”命名上存在着名实不符问题,认为历史地 理学的研究应回归到研究社会历史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轨道, “现实的历史地理学的命名有悖于科学规范” ,而目前的历 史地理学研究内容应归属于地理历史学的学科范畴。在这 里,他们提出如此前所未有的观点和名词,虽未必能得到 学术界的普遍认同,但无疑会促进学科理论探讨的进一步 深入。 最近二十年来,历史农业地理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 绩,已出版专著十余部,但在学科理论、区域、专题和时 段上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有待于今后不断加强。李令福 历史农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初探 (陕西师大学报 第 4 期)一文认为:历史农业地理学是历史地理学中历史 经济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历史时期农业生产 布局及其结构的演变发展过程与规律,具有鲜明的区域差 异、时代发展与结构综合的特性, “时间” 、 “空间” 、 “部门” 构成了历史农业地理学的三大要素。曹树基的书评以人 为本的历史农业地理学 (清史研究第 3 期)认为:萧 正洪环境与技术选择清代中国西部地区农业技术地 理研究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历史农业地理学理论体系的 完善和成熟” 。 现代地理学发展方向之一是展开区域研究,历史地理 也莫能外。在区域研究理论上,鲁西奇继 1996 年发表论 历史地理研究中的区域问题 (武汉大学学报该年第 6 期)后,本年度发表了续篇再论历史地理研究中的区域 问题 (武汉大学学报第 3 期) ,认为地区多样性包括 景观的多样性和历史发展道路、模式的多样性,政区、移 民、地理环境、经济类型、城市发展以及地方特权、方言、 风俗是影响多样性区域之生成、演变的重要因素,地区多 样性与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架构和走向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建立连续的区域历史地理剖面是历史区域地理研究的重 要思路。 此外,关于历史地理学理论的论文还有葛剑雄面向 新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 (文汇报11 月 4 日) 、毛曦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研究 (中国历 史地理论丛第 2 辑) 、刘锡畴中国民族历史地理学的几 个理论问题 (喀什师院学报第 1 期)等。 二、历史人文地理研究 谭其骧先生早在 1990 年历史地理会议的主题报告积 极开展历史人文地理研究中就已指出:“历史人文地理 将是历史地理研究中最有希望、最为繁荣的一支,在中国 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历史人文地理研究必将作出自己的贡 献,这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文汇报1991 年 1 月 6 日第 3 版) 。经过十年的稳步发展,历史人文地理已经 成为历史地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成果多、质量高,代表 着历史地理学的整体发展水平。历史人文地理领域广阔, 宜分别概述其本年度的学术成就。 1、历史政区研究 历史政区研究是传统舆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现在有 的学者将其赋予“历史政治地理学”的内涵,或主张以 “历史政治地理”取而代之。在这个领域内,本年度成果 不少,但多集中于先秦、秦汉时期。张怀通先秦时期的 基层组织丘 (天津师大学报第 1 期)认为,作为 先秦时期重要基层组织的“丘” ,源于龙山文化末期在原野 中用土堆积而成、人类藉以居住的台地;商代的丘是农渔 田猎的基本单位,是军赋的承担者;西周、春秋时代的丘 与国野制度相结合,是“野”中的政权组织,丘民耕种公 田,缴纳禾、刍、米,春秋末则缴纳牛、马、车,充当甲 士、步卒;战国时代因井田制和国野制度的瓦解,国、野 两套行政系统混一,丘被乡取代, “丘”从此退出了历史舞 台。李晓杰春秋晋县考 (历史地理第十六辑)钩稽 了春秋晋国较为明确可考的原、温、邬、祁、瓜衍之县、 先茅之县等三十二个县,指出这些晋县大多分布在河水及 汾水两侧,且多分布于晋国的边地,认为春秋后期其性质 已出现了由县邑之县向郡县之县转化的现象。这是对周振 鹤关于县制起源三阶段说的绝好补充。宋杰春秋时期中 国政治力量的分布态势和列强兴起的地理原因 (首都师 大学报第 4 期)将当时中国的政治地理格局划分为中原 地带、弧形中间地带、周边地带的华夏与东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