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疟疟 原原 虫虫 malaria parasitemalaria parasite 20102010、3 3 疟疾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疟疾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世界十大热带病之一世界十大热带病之一 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锥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锥虫病、 麻风病、肺结核病、登革热、黄热病、埃博拉出血热麻风病、肺结核病、登革热、黄热病、埃博拉出血热 种类 1、间日疟原虫 (Plasmodium vivax)(P.v.) 2、三日疟原虫 (P. malariae) (P.m.) 3、恶性疟原虫 (P. falciparum) (P.f.) 4、卵形疟原虫 (P. ovale) (P.o.) Plasmodium disease statistics: Four human infective species P. f. 7% P.M. 1 million deaths each year 我国疟区分布:我国疟区分布: 1、北纬33以北 低疟区 单纯流行p.v. 2、北纬2533 中、低疟区 p.v.(重) p.f.(存在) p.m.(少见) 3、北纬25 以南 高疫区(山区) 低疟区(平原) p.f.(多见) p.v.(次之) 分布分布 高传播地区:云南、海南 疫情不稳定地区:湖北、安徽、河南、 江苏等 基本控制地区: 分布 分布 全国有15个省、自治区近三亿人口的548个县 仍受疟疾威胁, 其中 7个省的 29个县年发病率超过1%。 恶性疟疾仍在7个省、自治区部分县市流行, 其中已知有31个县出现抗氯喹株。 我省疟疾主要在襄樊、随州、孝感、荆门四市的 18个县(市、区)流行 红细胞外期 人体疟原虫的红细胞外期(红外期)是指 由雌蚊叮咬,子孢子进入人体后,在肝 脏实质细胞内进行的裂体增殖,称红细 胞前期(红前期)。红前期是指子孢子 随按蚊叮咬侵入人体后,尚未进入红细 胞内发育前,在肝实质细胞内进行裂体 增殖的阶段。在肝实质细胞发育的裂殖 体均称潜隐体。成熟的潜隐体分裂出来 的裂殖子则称潜隐子。 红细胞外期 子孢子侵入人体后30分钟内存在于血液循 环里,而随后即离开周围血液,这个阶 段血液内无任何时期的疟原虫。恶性疟 到第7天,间日疟到第9天,血液的感染 性才恢复。 红前期裂体增殖时间为:间日疟8天,恶 性疟5.56天,蛋形疟9天,三日疟11 12天。 迟发性红细胞外期迟发性红细胞外期 间日疟、蛋型疟有迟发性红外期,且三 日疟感染原可在58年原再发,最长者 达3040年。 通常认为恶性疟原虫没有迟发性红外期 。 红细胞内期 潜隐子进入红细胞便开始在红细胞内进行裂体 增殖,这个时期称为红细胞内期(红内期)。 潜隐子进入红细胞后成为环状体,摄食红细胞 内的血红蛋白及其他营养,渐渐发育长大,细 胞浆呈阿米巴活动,称阿米巴样体或滋养体。 疟原虫摄食血红蛋白后的代谢产物,积蓄在细 胞浆内,成为疟色素。随着虫体发育,色素逐 渐增多。虫体发育到一定程度,核开始分裂, 经过反复分裂,即有一定数量的裂殖子。 成熟的裂殖体破裂,裂殖子选逸,一部分被吞 噬细胞吞食,一部分进入正常红细胞进行第一 次裂体增殖。经过数次裂体增殖后,部分进入 红细胞的裂殖子在红细胞内不再进行无性分裂 ,而逐渐发育成为配子体。一般发病512天 ,成熟的配子体才在周围血液内出现。疟原虫 在红细胞内完成裂体增殖周期所需的时间有所 不同。间日疟、蛋形疟为48小时,恶性疟为36 48小时,三日疟为72小时。 孢子生殖 雌按蚊叮咬疟疾患者,疟原虫随血液进入蚊 胃内,其他各期原虫在蚊胃中均被破坏和消 化,只剩下大小配子体(即 雌雄配子体)继续在蚊胃内 发育。配子、合子、动合子、动合子、 卵囊,发育至这个阶段约需卵囊,发育至这个阶段约需 24244848小时。小时。 随后,卵囊逐渐长大,呈瘤状向蚊胃壁外突起。随后,卵囊逐渐长大,呈瘤状向蚊胃壁外突起。 在卵囊内,核和细胞浆进行在卵囊内,核和细胞浆进行 孢子增殖,形成子孢子。一个孢子增殖,形成子孢子。一个 囊内可有囊内可有1 1千以至上万个子孢千以至上万个子孢 子。成熟的卵囊破裂后,子孢子。成熟的卵囊破裂后,子孢 子通过蚊体的血腔到达唾液腺。子通过蚊体的血腔到达唾液腺。 生活史 在人体内在人体内 在蚊体内在蚊体内 迟发型迟发型 速发型速发型 子孢子子孢子 裂殖体裂殖体 裂殖子裂殖子 子孢子子孢子 裂殖子裂殖子 RBCRBC外期(在肝细胞内)外期(在肝细胞内) RBCRBC内期(在红细胞内)内期(在红细胞内) 环状体环状体 滋养体滋养体 裂殖子裂殖子 配子体配子体 裂殖体裂殖体 有性生殖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无性生殖 配子配子 合子合子 动合子动合子 囊合子囊合子 裂殖体裂殖体 生活史 1 1、终宿主:按蚊、终宿主:按蚊 中间宿主:人中间宿主:人 2 2、感染期;子孢子、感染期;子孢子 3 3、感染方式:、感染方式: (1 1)人被含子孢子按蚊叮咬,)人被含子孢子按蚊叮咬, 子孢子注进人体。子孢子注进人体。 (2 2)输血感染。)输血感染。 (3 3)胎传感染。)胎传感染。 4 4、在、在RBCRBC内发育时间:内发育时间: p.v.p.v.和和 p.f. 48h p.f. 48h p.m. 72h p.m. 72h 生物学特征 P.V.P.F.P.V.P.F. 红红外发发 育 8d5d斑点薛氏茂氏 休眠体有无 疟疟色素棕黄色棕黄色 黑褐色 红红外裂 殖子 1000030000红红内裂殖 子 12-248-26 增殖周期 48h36-48h 配子体圆圆形新月蜡肠肠 RBC胀胀 大 有无蚊内发发育 105 / T- 14.5 111 / T-16 形态 疟原虫包括核、胞浆和色素。 吉氏或瑞氏染色:核呈鲜红色或紫红色 ,胞浆呈兰色,色素呈黄褐色或深褐色 。 形态 以p.v.为例。吉氏或瑞氏染色。 胞质环状、蓝色。细胞质环状、蓝色。细 胞核胞核1 1个,红色。个,红色。 1 1、环状体(早期滋养体)环状体(早期滋养体) 2 2、滋养体滋养体 胞核增大,胞质增多。胞核增大,胞质增多。 伪足、疟色素(棕黄色)、伪足、疟色素(棕黄色)、 薛氏小点(淡黄色)、被寄薛氏小点(淡黄色)、被寄 生生RBCRBC胀大。胀大。 圆形或椭圆形,疟色素圆形或椭圆形,疟色素 分散,核增大,分散,核增大,1 1个。胞质占个。胞质占 满胀大满胀大RBCRBC。 配子体,配子体, 配配 子体。子体。 3 3、裂殖体裂殖体 核分裂、胞质也分裂,形成裂殖子。疟色核分裂、胞质也分裂,形成裂殖子。疟色 素成堆。被寄生素成堆。被寄生RBCRBC胀大明显。胀大明显。 4 4、配子体、配子体 P.V.、P.F.疟原虫形态区别 p.v. p.f. 环 状 体 (早期 滋养 体) 环较大,核1 个,占RBC直 径1/3,常见 1个原虫。 环纤细,核1 个或2个,占 RBC直径1/5. 常见2个原虫 。 P.V.、P.F.疟原虫形态区别 p.v. p.f. 滋 养 体 虫体变变大, 形状不规则规则 ,伪伪足、空 泡、疟疟色素 。RBC胀胀大 外周血液难难 查查到,疟疟色 素黑褐色。 P.V.、P.F.疟原虫形态区别 p.v. p.f. 未 成 熟 裂 殖 体 较较大,核分裂 为为2个以上, 疟疟色素分布不 均匀 。RBC 胀胀大。 通常在外周血 中看不到,核 分裂为为2个以上 ,疟疟色素集成 团块团块 状,黑褐 色 P.V.、P.F.疟原虫形态区别 p.v. p.f. 成 熟 裂 殖 体 裂殖子12 24个,平均16 个。疟疟色素 成堆。RBC 胀胀大。 外周血液难难 查查到,裂殖 子836个, 平均1824 个,疟疟色素 集中。 P.V.、P.F.疟原虫形态区别 p.v. p.f. 配 子 体 圆圆形核1个 ,充满胀满胀 大 RBC。疟疟色 分散。 腊肠肠形或新 月形,核1个 。疟疟色素分 散 。 P.V.、P.F.疟原虫形态区别 p.v. p.f. 被寄 生 RBC 除环环状体, 各期RBC均 胀胀大、色浅 。薛氏小点 。 RBC大小正 常或缩缩小、 色浅。茂氏 小点。 疟疾的实验诊断 病原检查 免疫诊断 1、吉氏染色法: 2、瑞氏染色法: 外周血制成厚、薄 血膜。 3、荧光素吖啶橙染色 1.查抗原 可诊断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血中有疟原虫时才能查出其抗 原,一旦治愈,抗原在短期内 即行消失。 2.查抗体 适用于多次寒热发作又未查 明原因者。原虫血症后1周可 查出抗体,故没有早期诊断价 值。 3.查DNA 伊红美兰染剂的染色作用和原理 染色剂种类可分为水溶液和酒精溶液两 类。水溶液包括罗氏染液,费氏染液和J S . B染液等,酒精溶液包括吉氏染液, 瑞氏染液等。这些染液的主要染料都含 有美兰、伊红和美兰氧化后的天青。染 色的原理是染料与被染料物的阴阳离子 互相吸附而结合的一种化学作用。 伊红和带阳电的蛋白质(NH3+)相结合,伊 红被吸附而成红色,美兰可和带阴电的 蛋白质(COO-)相结合,美兰被吸附而成 兰色。若蛋白质本身的阴阳电荷相等, 既能与伊红结合,又能与美兰结合,则 被染成兰红相混的紫红色。 美兰和伊红 都不能使核着色,由天青起染媒作用才 能使其作色。疟原虫的核主要是天青和 伊红合并染的,在染色血片时稀释染液 的水要稍偏硷性(pH7.2)环状体的原浆才 能清晰可见。 血 片 制 作 采血部位:采血部位:无名指或耳垂末梢血液。小孩在足无名指或耳垂末梢血液。小孩在足 后根。后根。 采血时间:采血时间:p.vp.v. . 在发作数小时至在发作数小时至1010余小时内。余小时内。 p.fp.f. . 在发作开始时采血。在发作开始时采血。 血液涂片:血液涂片: 染色方法 一、吉氏染色: 用甲醇固定薄血膜,待干。将吉氏 染液用水配成3%的稀释液,用滴管将此稀释液滴在 厚、薄血膜上,染色25-30分钟后,用水沿玻片边缘 轻轻冲洗,晾干。大批血片染色时可将玻片插入染色 缸内染色。 二、 瑞氏染色: 染色时,在厚、薄血膜间用蜡笔划 一条横线,在厚血膜上加清水23滴溶去血红蛋白, 在薄血膜上直接加约1ml瑞氏染液染色2分钟,然后 在薄血膜上再加与染液等量的水、稀释,将染液引到 厚血膜上,使厚、薄血膜同时再染色56分钟,水洗 晾干。 疟原虫疟原虫 计数 1.半定量计数:厚血膜 每个视野观察到疟原虫疟原虫 平均数估计疟原虫疟原虫密度。 少:厚血膜疟原虫疟原虫数小于10个、平均每个视野小于1 +:100个视野中平均每个视野1-5个 +: 100个视野中平均每个视野6-10个 +: 100个视野中平均每个视野11-100个 +: 100个视野中平均每个视野100以上 2、厚血膜疟原虫疟原虫计数:疟原虫疟原虫数/ul血= 疟原虫疟原虫数/白细胞数*白细胞数/ ul血。计 数200个以上白细胞,白细胞数/ ul血: 6000。 3、薄血膜疟原虫疟原虫计数:疟原虫疟原虫数/ul血= RBC疟原虫感染率疟原虫感染率* * RBC数/ ul血。检查 1000个RBC, 男:500万个/ ul血,女: 450万个/ ul血 影响染色效果的因素 血片染色好坏除了与玻片是否清洁,血片制作质量好 坏等有关外,还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一)染料和溶剂的质量 染料、甲醇和甘油如果不 纯,常使配制的染液偏酸或偏碱而影响染色效果。因 此必须用分析纯的甲醇和中性甘油,而且在配制时所 用的器具必须干净而无水份。 (二) 染液的新旧 新配制的染液因色素尚未充分溶 解,染色力较弱且常呈偏碱性染液存放时间越久, 染色力越强,尤以吉氏染液更甚。通常在染液配制 12周后才使用。盛装染液的瓶子应加塞盖密,以防 吸潮而影响染液质量。 (三) 染液稀释后的使用时间 吉氏和瑞氏染液的主 要成份是美蓝,伊红和美蓝氧化产生的天青,三者能 在酒精溶液中溶解,但在水溶液中伊红遇到美蓝和天 青即产生沉淀。因此,必须在稀释染液当时使用,一 般在半小时内染色力最强。 (四)染液的稀释浓度 染液的浓度高,其着色就快 而深,从而疟原虫寄生红细胞的薛氏点粗大显著,但 颜色常偏碱;染液浓度过低则染色时间久,颜色偏酸 ,薛氏点不明显或消失。 (五)染色时间 染色时间长染色效果好,反之较差 。室温高则着色快,染色时间可略缩短,气温低可适 当延长。因此染色时间应根据染液的质量、新旧、稀 释浓度和气温而适当增减。 (六)染色用水 染液的稀释用水和染色后冲 洗用水应选择pH7.0-7.2的清洁水,通常是新鲜 的蒸馏水或过滤的冷开水、以及自来水等。如 果偏酸或偏碱,可用缓冲蒸馏水调整。染色后 发现血膜颜色偏蓝(偏碱)或偏红(偏酸)时 ,可用与之相反的酸、碱度水冲洗血片予以纠 正。 (七)注意 染色后不要直接将染液倒掉,应 沿玻片或染色缸边缘加水使染液表面一层溢出 ,并轻轻冲洗,以免染液色素颗粒沾污血膜。 镜下形态 大滋养体 裂子体 厚血片形态 小滋养体小滋养体:呈环状或因空泡消失而变成 各种形状,形状的改变因胞浆向核的一 侧,或同时向二侧收缩,或围住核,或 环中间有几处断裂开而决定。 镜检时常见“!”、 “,”、“飞 鸟”、“V”形 和“鸟眼”等。 大滋养体大滋养体 间日疟大滋养体运动活泼,空泡大,故形态变 化较大, 呈阿米巴样或缩成各种形状,常见 有些原虫的胞浆缩为圆形,核和色素均被包在 中间,着色很深,只能看到深兰色的胞浆和黄 褐色的色素折光,核模糊不洁,或仅于调节显 微镜的亮光时,才隐约可见。有些 胞浆皱缩断裂成几个团块,大小不 一,互不连接,核位于胞浆之中或 外边,色素分布不匀。有些则仅见 胞浆和色素而核看不清楚。 裂殖体和裂殖体和配子体 除虫体略有缩小而着色较深外,几乎与 薄血片一样。 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 厚血片染色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溶解 ,其轮廓消失,但斑点却十分清楚。有 时尚残有红细胞的模糊痕迹如“影子”, 血片边缘部分较薄, 更易发现。 厚血片形态 疟原虫与其它物体的鉴别疟原虫与其它物体的鉴别 厚血膜可因染液的酸碱度影响,只看到小滋养 体的核、只看到疟色素、或者只见胞浆断裂的 残块。这样,它与涂片和染色过程所沾污的杂 质包括来自空气的灰尘、真菌、孢子,来自取 血时沾污的污垢、细菌,染料残渣,白细胞裂 后散出之颗粒,碎片,网状红细胞的残骸中等 ,皆易混淆,误为疟原虫。一般来说,在血膜 上疟原虫和其他物体两者之一具有一定数量时 ,不难区别。但是,当两者数量都很少又不典 型时,则鉴别比较困难。这时应另外取血检查 ,不可轻易下结论。 1疑似疟色素:血膜上的染料残渣及灰尘,有时可 误为疟色素,此时可依据其颗粒大小,色泽及分布范 围加以区别。转动微螺旋时,可见它浮于红细胞之上 ,与原虫不在一平面上。 2疑似疟原虫核;细菌尤其是球菌或白细胞破裂后 散出的颗粒,皆为红色小点,与疟原虫的核相似,最 易混淆。但球菌形体较大,边线光滑,常见许多个聚 集一处,分布广。中性和酸性白细胞的颗粒,着色较 淡,边缘整齐,附近常有白细胞的碎屑。 3疑似疟原虫胞浆;网状红细胞残骸和白细胞残骸 通常为兰色,与疟原虫的胞浆相似,有时因与上述红 点巧合一起,而容易误为疟原虫。鉴别时如形同大滋 养体,可依据疟色素的特点加以区别;如形同小滋养 体,可依据虫体大小、折光是否均匀以及核与胞浆是 否在一个平面上加以区别。 厚、薄血膜涂片的优缺点厚、薄血膜涂片的优缺点 薄血涂片中疟原虫形态典型,易辨认, 较易鉴别种类,但诊断时发现疟原虫较 难,费时间。 厚血膜上发现疟原虫容易,省时间,但 疟原虫形态不典型,不易辨认,难鉴别 种类。 服药后疟原虫形态 抗疟药物可以使疟原虫的形态发生各种变化。 同一类型的药物对疟原虫的形态引起的变化大 致相同。一般说,药物作用对大、小滋养体和 裂殖体前期的形态变化较大,配子体的形态变 化较小,最明显的变化有外观破碎、色素早期 凝集和裂殖体缩小等。核疏松,核着色深,胞 浆稀少或破碎,色素凝结,成粗大颗粒,裂殖 体核常裂成碎块,大小不一等。 潜伏期 间日疟 型 12-30d 型 12-30d 型 6-9个月 恶性疟 9-14d 平均 12d 卵形疟 平均 14d, 三日疟 平均 30d, 致病 发作表现:发作表现:周期性的寒战、发热、出汗 退热 三个连续阶段。 发热阈值: P.V. 10-500个/ul P.F. 500-1300个/ul 整个典型发作全程约610小时,间歇期 无症状。 寿命 间日疟 平均2年,可达10年 恶性疟 平均1年,可达3年 三日疟 平均3年,可达50年 致病 发作原因:发作原因: (1)裂殖子 (2)原虫代谢产物 (3)残余、变性血红蛋白 (4)RBC碎片 发作周期:发作周期: p.v. p.f. 48h发作一次 p.m. 72h发作一次 再燃再燃 急性患者发作停止后,残存于RBC内的 原虫,重新大量繁殖,在无新的感染下 ,再次引起疟疾发作。 四种疟原虫都可发生再燃。 复发复发 血液中的原虫全部被消灭,在无重新感 染的情况下,经一段时间,疟疾症状又 重新出现。 p.f.和p.m.无复发 (无迟发型子孢子) p.v. p.o. 有复发。 复发原因:迟发型子孢子引起。 查治病人查治病人 门诊发热血检:临床诊断病人、凝似病 人、不明原因发热者 目的:及时发现传染源和病人、及时治 疗,作出早期预警、防止输入的传染源 和当地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环境监测工程师职业水平测验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绿化主管招聘面试问题集
- 2025年护理学专业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全用电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 2025年初创企业高管职位面试指南与预测题集萃
- 2025年机械伤害应急处理手册及测试题
- 2025年物业安保主管面试常见问题集锦
- 2025年工程设计师执业能力评价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财务管理主管实战面试题集
- 2025年建筑员笔试高频题解析
- 保安员在岗培训法律-2
- 初中英语中考专题训练阅读理解-应用文篇
- 《古文观止 上下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 YC/T 210.2-2006烟叶代码第2部分:烟叶形态代码
- GB/T 20671.1-2006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及试验方法第1部分: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
- 熵权法教学讲解课件
- 医师病理知识定期考核试题与答案
- 课堂因“融错·容错·溶措”而精彩
- 阳光晾衣房钢结构专项施工方案
- 安宁疗护服务流程
- 热分析DSC培训new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