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君教案黄宗羲教师寄语 勤能补拙是良训 一分辛苦一分才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词句,把握文意。 2研读原君,了解黄宗羲对封建君主的认识及其观点: 3思考与认识黄宗羲观点在当时的进步性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教学重点:1、黄宗羲的主要思想观点。2、文言词句。教学难点:对黄宗羲思想观点的认识。教学方法:自学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清代龚自珍诗云:“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鲁迅先生也有这样的诗句:“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万马齐喑究可哀”“万家墨面没蒿莱”,这就是我国封建皇权统治时期社会的真实写照。 比龚自珍略早些的17世纪中叶,明朝灭亡,另一个号称“中央帝国”的王朝满清走向了它的“辉煌”。这个时期,帝制正盛,风雨如磐,谁要是对“天子”有一点点“不敬”,那就是“大逆不道”。而就是有这样一个人,在这腥风血雨、黑色恐怖的岁月,竟大胆地喊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口号,鼓舞人民把人君打翻在地,掷其皇冠,摧其御座,这是何等的勇气,何等的气魄!要知道,这可是轻则系身囹圄,重则身首异处、惨遭灭门的“罪行”啊! 喊出这个口号的人,就是黄宗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喊出这个口号的战斗篇章原君。二、作者作品 1、黄宗羲(1601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出自官僚家庭,其父黄尊素因弹劾权奸魏忠贤而遭害,及长,遂承父志,参加并领导“复社”,坚持同魏忠贤余党进行斗争。清兵南下,曾组织“世忠营”进行抵抗。明亡以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于隐居中专事著述讲学。所持政治思想主张,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曾大胆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并倡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对清末改良主义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一定影响。在文学方面,面对当时激烈的民族矛盾,极力主张反映历史现实,抒写真情实感,反对明代“七子”的模拟之风。所作诗文,多表现高尚节操之作。除明夷待访录单刊成集外,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南雷文案等。今人又编有黄梨洲文集。 2、一代奇书明夷待访录。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的政论和史论专著,是一部具有启蒙性质的批判君主专制、呼唤民主政体的名著。该书从总结明亡教训的角度,通过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对封建帝王的专制独裁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同时,从民族兴衰存亡的角度,对未来社会所应具有的政治体制提出了独到的政治见解,具有鲜明的启蒙性质和民主色彩,被梁启超称为“人类文化之高贵产品”。这部书堪称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在有2000多年封建传统的中国,它不啻暗夜火炬,隆冬春雷。明夷待访录成书于康熙二年(1663)。“明夷”源于周易中的卦辞,指有智慧的人处在患难地位。“待访”,等待后代明君来采访采纳。全书分为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学校、取士、建都、方镇、田制、兵制、财计、胥吏、奄宦等十三个部分,共21篇文章。 明夷待访录一书,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阐发了民主思想。原君指出君主的职责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释害。君主与天下的关系应该是“天下为主,君为客”。然而后世之君却颠倒了他与天下的关系,视天下为自己的私产,把天下之利归于己,把天下之害归于老百姓,由此而成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明确表达了废除君主专制的思想。同时,他还指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进而对君与民孰为天下之主的问题提出思考,并明确主张天下是人民的天下,君不过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公仆。这是非常鲜明的民主启蒙思想。明夷待访录对臣子在国家统治中的地位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君臣关系应是平等的,臣并非为君而设,臣的职责是为天下万民,并非为天子一人。这就彻底颠覆了封建“三纲五常 ”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君为臣纲”,从而建立了一种接近现代民主原则的君臣观。从“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出发,黄宗羲认为相应的法律制度应该是“天下之法”,而非“一家之法”。这一论断,具有朦胧的依法治国之意。他还主张扩大学校的社会功能,使之有参政议政的作用,黄宗羲所设想的未来学校,相似于近代社会舆论中心和议会的机构,通过士人的舆论监督,使政府不敢怠侵,兴良政,去弊政。这已流露出议会政治的萌芽思想。在经济上,黄宗羲突破“重本抑末”的传统思想,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明夷待访录中的启蒙思想,在当时和以后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与黄宗羲同时代的大思想家顾炎武曾高度评价说,他对明夷待访录读之再三,于是知道天下并不是没有能人,百王之敝可以复起,“三代”时的兴盛可以慢慢复还。明夷待访录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民权,对清末的维新变法运动影响很大。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文中说过:“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对于鼓动民主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与作用。据说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时,也随身携带明夷待访录的原君原臣两篇,其中的早期启蒙思想光辉,对他的民权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也有启发作用。三、学习课文1、整体把握原君指出君主的职责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释害。君主与天下的关系应该是“天下为主,君为客”。然而后世之君却颠倒了他与天下的关系,视天下为自己的私产,把天下之利归于己,把天下之害归于老百姓,由此而成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明确表达了废除君主专制的思想。同时他还指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进而对君与民孰为天下之主的问题提出思考,并明确主张天下是人民的天下,君不过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公仆。2、朗读课文(1)音、形、义好逸恶劳:贪图安逸厌恶劳动。仲:排行第二。逐利:追逐名利。经营:筹划办理。博:取得。惨然:惨痛的样子。屠毒:杀害;毒害。敲剥:敲诈剥削。花息:利息。向使:假如。寇雠(chu):强盗,仇敌。雠,同“仇。独夫:指因暴虐无道而众叛亲离的统治者。规规焉:狭隘死板的样子。无稽:无从查考;没有根据。窥(ku)伺:暗中观望,等待时机。(2)通假字视之如寇雠雠,同“仇”。3、疏通课文(1)词类活用离散天下之子女 离散:使动用法。使离散。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私: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偏爱。(2)古今异义人而又去之者古义:离开。今义:前往某地。亦犹夫人之情也古义:一般人。今义:对男子配偶的尊称。尧、舜是也古义:这。今义:判断动司。(3)特殊句式判断句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许由、务光是也。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此我产业之花息也。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状语后置句必千万于天下之人。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4)课文翻译译文参考人类社会初期,人们各个总是自私的,人们各个总是自利的;社会上有公共的利益却没有人来兴办它。有公共的灾害也没有人来消除它。有这么一个人站出来,不把个人的利益当做利益,却让普天下的人享受到那种利益;不把个人的祸患当做祸患,却要帮助普天下的人免除那种祸患。这样他付出的辛苦劳累,一定比普天下的人要高出千万倍。以千万倍的辛苦劳累,而自己又不享受那种利益,这就一定不是普天下的人内心里所愿承受的。所以古时候对于君位,有经过思量而不愿意就位的,许由和务光就是这样;有就了位却又放弃的,唐尧和虞舜就是这样;有起初不肯就位可到底推辞不掉的,夏禹就是这样。难道这些古时候的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其实,贪图安逸,厌恶劳苦,也还是一般人的思想感情。 后代做君主的就不再是这样。他们认为决定普天下利害祸福的大权完全掌握在我手里,我把普天下的利益统统归于自己,把普天下的灾害统统归于百姓,也没有什么不行的。他们迫使普天下的人不敢谋取自己的私利,却把我个人极大私利看做天下人的公利。一开始时还有点过意不去,久而久之就心安理得了。于是把天下看成无限大的产业,拿来传给子子孙孙,受益享福永远没个尽头。汉高祖刘邦所说的“我在产业方面成就的,比起老二来究竟谁多呢”这句话,他那追逐利益的心情,不知不觉地充分表露于言辞之间了。 这个没有别的原因,古时候把普天下人看做主人,把君主看做客人,凡是君主所终生筹划办理的一切,都是为了普天下人。现在把君主看做主人,把普天下人看做客人,凡是普天下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得到安宁的情况,都是为了君主。因此他在没有得到江山的时候,残酷杀戮普天下的老百姓,拆散普天下老百姓的家庭,来求得他一个人的产业,竟然毫不感到惨痛,还说:“我原是替子子孙孙开创基业呀。”当他已经得到了江山的时候,敲剥普天下老百姓的骨髓,拆散普天下老百姓的家庭,来满足他一个人的荒淫享乐,把这看做理所当然。还说:“这正是我的产业应该收取的利息呀。”这样看来,成为普天下人的最大祸害的,乃是君主呀。假如向来就没有君主,老百姓都能自谋私利生活下去。唉!难道设立君主的道理原来会是这样的吗? 古时候,普天下的老百姓敬爱、拥护他们的君主,把他看得像父亲一样亲,把他比得像苍天一样崇高,确确实实不算过分呀。现在呢,普天下的老百姓怨恨、憎恶他们的君主,把他看得像仇敌,称呼他为独夫民贼,原是应得的下场。可是那些浅陋的读书人拘泥死板地认为,君臣之间的伦理准则笼罩于天地之间,是无法逃避的,甚至于夏桀、商纣那么残暴无道,还要说商汤、周武王不应该去讨伐他们,反而虚妄地传播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死这样的无据可考的事情,使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被屠毒的血肉,跟那腐烂的老鼠一样显得微不足道。难道天地这么大,在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当中,单单偏爱君主那一人一家吗?所以讨伐商纣的武王,是位圣人,孟子肯定武王伐纣的言论,是圣人的言论。后代的君主,想要借用“(君主)如父如天”空洞名义,来禁止他人伺机夺取君位的,都认为孟子的话不利,以至废除孔子庙里的孟子牌位,这不就是从浅陋的读书人那儿开的头吗?四、问题探究请简要分析本文的主旨。 【提示】本文主要阐述了君主的职责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释害,批判君主以天下为私的种种罪恶。首先作者在写作标题的拟定上已基本点明了这一写作倾向。因为“原君”的意思是推论为君之道。正是因为这样,作者首先从人的本性与国家起源的角度分析了君主的产生,指出君主产生的原因是君主顺应时势,凭自己的辛劳赢得了大家的拥戴,而君主的天然职责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释害。君主与天下的关系应该是“天下为主,君为客”。然而后世之君却颠倒了他与天下的关系,视天下为自己的私产,把天下之利归于己,把天下之害归于老百姓。作者对此罪恶行径加以斥责,从而指出今之君主已成为“天下之大害”,表现出了废除君主专制的思想倾向。五、课堂练习基础训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兴:兴办。b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居:接受。 c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 得:能够。d某业所就,孰与仲多 某:某人。2下列各项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公害 逐利 骨髓 腐鼠 b莫大 肝脑 惨然 创业 c无稽 寇雠 利害 呜呼 d屠毒 安宁 崩馈 窥侍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b不以一己之害为害 c此其人之勤劳 d后之为人君者不然4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 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莫:一 许由、务光是也 是: 孰与仲多 孰:一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为: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为:一5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 译文: 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译文: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译文: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译文:答案:1 d。某:我。2. d。馈溃;侍伺。3. d。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其他三项均为结构助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在阳虚质浆细胞性乳腺炎(肿块期)的临床观察
- 耳鼻喉护理教学查房大赛课件
- 肺炎期间网络开学第一课
- 二建挂靠合同法律效力及合同履行监督
- 废品回收战略管理办法
- 基金产品设计核心要素与实施路径
- 大学生疫情舆情管理办法
- 巡警大队枪支管理办法
- 废旧金属收购管理办法
- 安徽省铁路管理暂行办法
- 公路应急值守管理办法
- 财务离职保密协议及竞业限制合同范本
- 市政工程施工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陕西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备考模拟题及答案(题型)
- 实验室培育钻石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报告
- 2025年领英大制造行业人才全球化报告-马来西亚篇
- 心肺复苏双人培训
- 2025年高考化学试卷(广东卷)(空白卷)
- 2025年北京市高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初级社工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
- 日本所有番号分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