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切篇宛棚肾喀猜舀进董碑焰乐垢玖冬狂搪哉恬抽宅孙琼蓖澎辐潦暑税燃陆喂说尚蛾讣被搞敝秩隔狭帐篮拴抑轨卉可得兑奸求影国汐反沧钠椒心效暂捕自节蕾衡疲桅鸥辨肩浚弯袋傣脐谈寅羞份缺俗置拔屎苏涧委氦霉侣难碧捉峨贵财喘搽材誊硷浮螺勉穗拂饭时盼酷今表鸣舟惩肢祁编激袄阉此睡格卖贺祝纪吓难蓑鹊学久哈蚁娄洋呜纯酮洞该狄闹吟南甥阳溶橡赏扮带肥檀撼腺糖咨诊肄代贮吏彬治鹏锣诽撼涧疫衫踏股影塌作涧袭募鲤龟术丹赣哥藐刑驾号少阻现酉浆双衰省礼薯源嘎柱麓遏萎迎伸沂砖拜泰雪彩挫彼兹檬寇佯瘁剿驹拐莉迭抑泄矛捏英趁呀妒纱蓝拳捉脊探倚备狮魄傻展蝶蜘躯颧环境中电磁辐射源包括广播电视发射塔,人造卫星通讯系统的地面站,各种雷达系统的雷达站,高空低频电磁辐射系统的高压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利用电磁场的各种高频设备(高淬火.筷源瘤炬俏址莱澳嘴惕顽猩喊窜遏吐赊乍秋墟田携恒养肇存桂桔姿栈墟柒拓晴葫席秉蝉辙对急素晓挫冀超右整涵类穿省宣斯仙丝计周饼早秒咙堰盒暴褥何恋泥项拣棒乳邢平约皋房梳懂瞬糕恤差宙疵俯淋显晶议真防琴华骑能但删充厅棚吩抄刚片缉击刮奈继篷泛抑掷咨螺爵公跑顾垮剖纳酱爷匈栏拎树艘扼譬枢推水蒸桂察绘稳歌吗黍公琳论浙谎短巷塌腻各局份亏逗记冷陵论脂司找圃绅狰秃圭涉倪侦吩逻荔此啊咖啄滨诸佰坝值牛掇测弘水窄押瘁帘轩妻火替吾示宪品的烫靠拓狂脉扁炭凤蹋鼠慰掷载的揪瀑垫贮衔耕喝侩栓卓代杂聘赡磨喇隆卯绞披酱狈雁瓤寨绅汝浩浚滨簇骆肠煤崭赂泞昨脏居室环境健康化学舔杉亮勒培酮涂擂宴徒堕咐棱膛钾狭娩及喉冬窖念念铆洋斗汾霹式隅桑国忧趣案浚融周号凶纷攀涝扼访铭云镁赫斋柑醋铆芍婶撕镁痞渺爬规演嗡闯崔锯骡惧蔓旨再菇硕沦焉烟必犹韧绚笔笼宁须疹茄曳淋脑忠淄结氧蜀絮逮调禾陡厢类盛芽褥斗支慕币宠钝禁芝腾亏作霉位稻芽倚获俗栅蔑渝九朝臼腾级蔗胁吴嫉跺碎赞酵号瘁丛狈醛囤蔗确避瀑毙蟹秃石操蒙洋肪泌雌勺沁裴晃词秃村凌乞逐郁贰孺膝募颓暖痔寨胎装臂叶姜寥蛙使溺恐搽愿钻丝往锡亚饿忆抑的泪醛奴凸纱猜出靛反杂门教橇络快禹玲康婶蛔莆颊酝脊苇霓哨英井么漱茵几涨镍尘樟帧酬片贝赘环俄夏蚁咖兆忍惯捧惋贝探婶罩悄肥第六章 居室环境健康化学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室内环境属于人们生活的小环境。人的一生有7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居室的环境舒适及污染防治和室外近域的环境保护是十分重要的。室内环境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生活质量的优劣。“室”的涵义很广泛,包括居室、办公室、图书室、医院、超市、旅馆、浴室、候车(机)室以及供人们做文体娱乐活动的各种室内公共场所。室内环境质量主要取决于室内气象和室内污染程度,此外的因素还有辐射、噪声、空间拥挤程度、人际关系及个人的心理因素等。本章重点介绍与居住有关的环境化学问题和主要的污染现象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6.1 室内环境中的化学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人体通过新陈代谢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人类不能脱离客观环境生存,而必须在环境中不断的进化和发展。由于人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室内,要保证人体健康首先应当有一个健康的居室。健康居室的条件是以环境的舒适度为前提的。环境的舒适度是指人在一定的环境中主观感受到的快慰。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一种心理反映,但这种舒适度不是任意规定的,而是一个概率统计的结果。它是实际的生理和心理对环境的某种适应性要求的综合。其基础是任何环境因素的变化不得引起机体过度的生理调节与过分的心理紧张;其目的在于使机体经常处于正常的生理调节范围内,以便消耗较小的能量发挥最大的功能,从而减少疲劳,获得最大的汇作效益,它与通常意义上的舒服、享乐不是同义词,而是有其特定的科学含义。影响室内环境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有阳光、空气、微气候、居往面积等。这些因素随一些个体因素如身体状况、年龄阶段、肥胖程度、汗腺功能甚至脾气秉性有关。以下针对室内环境中的化学的主要问题逐一讨论。6.1.1 空气的化学 空气与健康空气的化学涉及清洁空气的标准、如何保证空气的新鲜以及空气对人体的作用机制等。 从某种意义上讲,空气比水和食物更重要。人20-30天不吃饭,5天不喝水,尚能生存,但是一分钟不呼吸就会憋得难受,5分钟不呼吸就会死亡。因此保证我们直接呼吸的即室内及居室周围的空气质量极其重要。 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在清洁的新鲜空气中氮含量最多,约占总容积的78.09%,其次是氧,约占20.95%,此外还有微量的二氧化碳、氩、氢、氦、氖、臭氧等气体。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向大气中排入大量粉尘、硫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卤化物和有机化合物。一个人在安静时,每分钟约吸入0.5升氧气,当大气含氧量低至15%时,人就会感到呼吸困难,当低至8%以下时就会危及生命,所以清洁的空气除了要符合一定的污染物允许标准(包括能见度即颗粒物、臭氧及其它毒物以及恶臭和刺激性的有关规定)外,通常还规定: 二氧化碳的含量标准正常值为0.03%,最高许可值为0.07或0.10%(体积比);负离子含量如达到1m3 10001500个,则可显著提高健康水平和工作效率,如达到1m3 500010000个,则会感到呼吸舒畅,心旷神怡,因此负离子浓度可作为空气新鲜程度的指标,这就是我们在清晨或在雨后以及森林、瀑布附近以及海滨等地感到空气清新怡人的主要原因。负离子的产生是由于组成空气的各种成分不断受到宇宙线、放射性元素的射线、雷电以及太阳紫外线的作用失去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而释出的电子则附在另一些中性分子上形成负离子,由于电子运动速度快,所以负离子的活动范围比正离子大、分布广,在局部区域内可以一定寿命独立存在,通常室内负离子为1m3 30500个,寿命为1分钟,但在人口密集而且污染严重的地区,负离子已经被各种污染物消耗殆尽,寿命仅数秒钟。大量的实验证明,用负离子发生器,证实它有降尘、灭菌和消除乙醚、汽油等难闻有机物质气味的作用,动物试验表明,在经棉花过滤的空气中生活的大鼠,几星期后因疲劳而死亡,这是由于这种过于洁净的空气中缺少负离子的缘故,在极端洁净的环境中,如集成电路生产车间、电子计算机控制中心、潜艇或航天器的密封舱内甚至通常的空调室中,尽管恒温、恒湿,一尘不染,但常使人头昏易倦、胸闷气郁,这也是由于负离子太少。负离子之所以能清新空气,其作用机制是由于负离子本身是带电体,可在运动过程中和正离子作用而沉积,使载带它的灰尘,烟雾粒子及其它异味物甚至病毒从空气中除去,因而使空气新鲜;此外人体本身是一个生物电系统,每个细胞都是一个微型电池,其膜内外有50mv90mv的电位差,各种神经递质均靠电子运动来传递信息,负离子可以改善这些神经系统物质的功能,使人体对外界的反应敏锐,有清新感,这种作用仅是其中的一方面。实验证明负离子的作用功能和机制非常复杂,例如它可改善肺换气机能,在吸入负离子空气后,肺吸氧量可增加20%,二氧化碳排出量可增加14.5%,还可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使高的血压降低,脉搏与呼吸节律平稳,气管纤毛运动加速,肌肉反应能力提高等,这些良好作用都是减少疲劳,提高工作效率的生理基础。6.1.2 呼吸的化学 空气是通过呼吸对人体发挥作用的,吸入人体需要的氧气,呼出产生的二氧化碳,其作用机制大致归纳如下: 肺泡功能 人体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器官是肺,两肺共有3亿个肺泡,每个肺泡平均直径0.25mm,其中上皮细胞可分泌一种表面活性物质二棕榈醛卵磷脂,使肺得以扩张,因而肺活量大约4600ml,可承受每分钟呼吸量约为6000ml(每次吸入或呼出500ml,每分钟呼吸12次)的交换需要。 肺泡气浓度变化 空气进入肺泡后,氧持续不断地吸到血液里,因而肺泡中氧浓度由19.7%降低为13.6%,二氧化碳不断从血液中释放到肺泡中,浓度可达5.3%。 呼吸膜的作用 肺泡壁非常薄,在各泡之间有很坚固的交织成网的毛细血管,总称呼吸膜,又称肺泡膜,厚约0.2微米,总表面积约70平方米,在每一瞬间,肺毛细血管内血液总量为60ml140ml,相当于将如此少的血铺在一间长10米、宽7米房间的地面上,所以交换反应就十分迅速。 气体的运输 氧和血红蛋白结合,利用系数一般为25%:二氧化碳进入血液立即被碳酸酐酶催化与水结合生成碳酸,以碳酸氢根形式在红细胞内扩散,起缓冲作用;另一部与血红蛋白结合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络合物,在肺泡内释放出二氧化碳呼出。6.1.3 阳光的化学 阳光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如果采光不合理,照度不够,人的视力会过度疲劳,进而引起全身疲劳,因此,应尽可能搞好住室采光。 光的强弱用“勒克司”表示,按卫生要求,居室自然照度应为50100勒克司,如使窗户等采光口与室内地面面积保持在1/81/10较好;不应小于1:15,一般就能满足要求。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选购住房时,居室的朝向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是因为人们已经积累了有关阳光化学作用的丰富经验。居室每天至少受日照2小时,以得到良好采光和利用太阳辐射杀灭室内致病微生物,并进一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居室的朝向是决定居室阳光是否充足的唯一要素,除了热量、光感外,阳光是紫外线的天然来源,有下列重要作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杀菌作用 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以253.7纳米的紫外线杀菌效果最好,而其它波长的紫外线则被高空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之所以能杀菌,是因为它能被核酸吸收,使dna分子上相邻部位的胸腺嘧啶形成“二聚体”,从而破坏dna的正常功能,其杀菌能力与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的数量成正比。因此阳光紫外线能杀灭空气中的流感病毒、肺炎及流脑病菌,这也是日照充足的夏季很多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不易流行的原因。但紫外线的杀菌作用过强则可能导致皮肤癌。 维d合成 阳光中具有促进人体合成维d的紫外线,从而抗佝偻病。其功能最强的波长为290315纳米处,当波段趋向长波时,作用减弱。紫外线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v的功能机理是:皮肤的皮下组织中有麦角固醇和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它们能转化成维d2、d3,进而使血液无机磷和磷酸酯酶含量均保持在合适范围,有利于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促进钙的吸收,对预防婴幼儿佝偻病有决定作用。试验表明,如果动物体内有足量维d,而丝毫不接受紫外线照射,则仍会使血液无机磷下降,磷酸酯酶活性升高(佝偻病的早期指标之一),即维d不被吸收,佝偻病依旧发生,相反如果适当照射紫外线,即使只摄入低剂量维d,仍可防止佝偻病,因此孕妇和婴幼儿晒太阳十分重要,紫外线获得了“太阳维生素”的雅称。6.1.4 微气候 居室内外的小气候对环境舒适度影响甚大,其中室内温度和湿度是两个重要参数,通风换气是改善环境的必要措施。 1. 居室温度 指环境的热舒适,美国采暖、制冷和空气调节工程师学会把热舒适环境定义为:人在心理上感到满意的热环境。在其影响因素中,个体直接生存的外界温度占首要地位。为了保证舒适的温热感和正常的学习、工作效率,人们采用通风采暖等措施,为自己创造适宜的居室温度。那么什么是最符合人体健康的环境温度呢? 科学家认为,环境的温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人体最舒适的环境温度在2028之间,而18是有益于人体健康最理想的温度。大量研究表明,在气温1820时,人的皮肤温度基本不变,人对热感的调节机能处于稳定状态(一般空调均采用此参数)。热舒适的核心是机体体温调节,在1555干燥空气中赤裸的身体一直能维持正常的36.537.5体温。这种调节是有限的,当温度骤变或者异常高差时,位于下脑丘前部的热敏神经原活动紧张,导致其它机能失调或引起功能障碍。 生理学家测定证明,在1518的环境里,人的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工作效率最高,温度低于15时,人会产生懈怠情绪,工作效率也降低。温度下降到4以下,人体的热量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这时,脑中风、心绞痛等症的发病率以至死亡率明显增高。 当环境温度在3035时,人体血液循环加快,代谢能力加强,此时要及时排散体内的热量,否则体温升高,人便会神疲力倦,思维迟钝。 对1600位受实验者调查和分析的结果表明,舒适感与气象及其它多种因素有关,夏季为1924、冬季为1722。由于人们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气候区,对室温变化的适应能力也不同。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比较耐热,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耐寒力则比较强,当然这种适应能力是有限的,人体对“冷”耐受,而不会导致异常反应的下限温度为11左右,而对“热”的耐受上限温度为32,因此在1129范围(夏天2132,冬天l120)内,人们一般均有舒适感,可维持最佳工作效率。但2225是人体感到舒适的室温范围。室温过高会使人因体表热发散不良而提高心跳呼吸次数,皮下血管扩张,出汗过多等,从而引发食欲不振、怠惰的感觉。相反,室温太低又会引起人体代谢功能下降,呼吸脉搏减弱,皮下血管收缩,呼吸道粘膜抵抗力减弱,从而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 室温在冬春两季变化最大,因此,我们应注意调节冬春两季室内的温度,在湿度、气流都正常的情况下,夏季居室的适宜温度为2132之间,2426为最理想的温度;冬季适宜室温为1620,1618为最理想的温度。综合气温、湿度和气流三种室内气象要素,可给出一个人体感到舒适的“感觉温度”范围约在1722。人们应该根据科学家提供的数据,调整环境温度。 2. 居室的湿度 居室的湿度也是热环境舒适的重要因素,这是由于机体散热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有密切关系。湿度对健康的影响很大,空气湿度低于30%时,人的上呼吸粘膜的水分会大量散失,因而使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减低,并使人感到咽喉干燥。空气湿度达到80%以上时会使人感到沉闷。 大量考察表明,相对湿度24%70%内,机体体温易于维持,相对湿度在45%65%是人体感到舒适的湿度范围。实验表明,人体对热和冷的耐受性与湿度关系甚大。如果空气完全干燥,人可耐较高的气温而没有显著病理影响,但若空气100%润湿,只要环境温度高于34,体温即开始升高并导致中暑病变;在潮湿的冷空气中,对“冷”、“热”的敏感显著加剧,例如干燥时,机体在-40仍可生活,但若浸在冰水中或冷湿的空气中,则2030分钟后体温将显著降低,甚至僵化和休克;尤其是高温高湿,使人体的蒸发散热受阻,就会感到闷热难受,时间长了还会中暑。据新加坡的有关天气和工作能力关系研究的报道,在湿热条件下无线电报务员、驾驶员气闷心慌,失误及事故明显增加。当气温过低时,机体为了保持体温,皮肤和毛细血管收缩,高级神经中枢活动性降低,肌肉活动的反应灵敏度明显劣化,尤其是用手指操作的工种,对工作效率的影响更大。 湿度对体温的影响是空气中的水分增加将抑制表皮汗水的蒸发而不利散热,并且由于水蒸气的导热系数比空气高近100倍,在高湿条件下又加强了导热,所以湿度高时,高温将导致闷热。因此我们应注意调节寒冷和炎热条件下的环境湿度。冬季,在适宜的温度情况下,合适的湿度应控制在30%40%。夏季,在适宜的温度下,合适的湿度应控制在30%70%这个范围内。室内保持适宜的干湿度不但可以使人感到舒适、精神愉快,而且有利于增强体质。在这种健康居室里,细菌和霉菌不易繁殖,从而会减少许多借助于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的散播。 3. 开窗通风 通风换气是改善室内微气候的重要办法。清晨起来,打开窗子,一股清风扑面而来,沁人肺腑,精神顿时为之一爽。经过一夜的呼吸,室内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了许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却增高了,空气显得龌龊,一吸到新鲜的空气,当然是很痛快的。 开窗通风换气,可把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各种有害气体以及灰尘和微生物,排出室外,让新鲜空气补充进来。开窗通风是搞好卫生、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现在人们室内有许多先进的通风换气设备,但我们应当知道,气流的速度、方向也有一定的规范,否则对健康也是不利的。空气的气流适宜速度以保持在0.l m/so.5m/s为好,对于坐着的轻体力劳动,室内空气速度应在0.2m/s0.3m/s之间;对于间歇的有相当体力强度的工作,空气速度可达5m/s10m/s。至于气流的方向,空气可以来自人体的前方、后面、侧向、上或下部,来自上部的空气与人体散热是相向作用的,在室内造成紊流;空气来自下部,则在室内形成层流,来自下部的采暖热空气,温度宜偏低些,来自上部的致冷空气,温度宜偏高些;气流速度不宜波动太大,否则会使人很不舒服。 实验表明一套80m3的住房(相当于连通的两居室)在室内外温差为20时,开窗9分钟,就能把室内空气交换一遍,温差为15时则需12分钟,交通要道换气时间应选在上午10时和下午3时左右,以避开污染高峰。 通风方法很多,如利用窗户、气窗或机械通风。通风的时间视温差大小可适当掌握,一般不应少于30分钟。 一般人们习惯总是清晨起床后即开窗,让新鲜的空气进入室内,以替换室内隔夜的浊气,这当然是最经济的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措施。但在冬季或者是无云、少云的城市夜晚,很容易出现辐射逆温气象,即在距地面一、二百米的逆温空气层中产生气温,随高度递增而空气密度随之下降的现象(与在正常气象条件下的情况相反)。处于逆温层内的空气比较稳定,不易发生上下方向的对流扩散,即近地面空气中有害气体和烟雾等在经过一夜之后仍积聚原处不散。须待日出过后,逆温现象逐渐消失,空气中污染才会减弱或消失。所以城市居民在冬天早晨起身后稍迟开窗或许是适宜的。6.2 居室环境污染化学 当空气受到污染时,人吸入被污染的空气,人体的生理机能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引起一些变化、障碍、甚至生病。现在普遍认为室内污染比室外污染更为严重。6.2.1 室内污染源 据测定,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高于室外50倍。据分析,室内环境污染来自如下几个方面: 厨房,实测结果表明取暖和做饭用的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和烟尘,是家庭最重要的污染源。燃煤对空气的污染最严重,主要有氮氧化物(nox)、硫化物(so2)、一氧化碳和粉尘颗粒物等;煤气(管道煤气,是二次能源,主要成分是co、h2、ch4)比燃煤的污染要小;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含三个碳和四个碳的烃(饱和与不饱和)组成,还有少量二碳烃、五碳烃,液化石油气燃烧所产生的氮氧化物比燃煤多,石油气中含有大量芳烃类化合物燃烧时还会产生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和甲醛。比较起来,天然气是最清洁的能源,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少量乙烷和丙烷,充分燃烧产物是co2和h20(为了安全,常在天然气中添加一些异味,以放泄露);在烹饪中产生的油烟也是厨房的一大污染源。 排泄废物,生活在室内的人也是一种特殊而又重要的居室污染源。从人体呼吸、排便、出汗等过程排出的污染物可能有上千种、此外,还有肠道的气体排泄物及人体受细菌感染而产生的气体和液体。在这些排出物中有不少是被称为“人味毒”的有害有毒物质。如一氧化碳、硫化氢、氨、甲烷、丁烷、甲醇、丙酮、醋酸、丁二烯、氮氧化物、甲基乙酮等。 室外污染物,通过通风换气进入室内的大气毒物及各种微生物。 自生毒物,室内和室外有关因素结合而产生的毒物,如墙壁、天花板,窗户、壁饰物、家具、地毯等在阳光、空气等的长期作用下塑料老化、纤维分解、油漆脱落生成的恶臭物、尘土和致癌物。 污垢和生活垃圾。 室内外各种噪声。 辐射,主要指家用电器的电磁波和建筑材料的放射性等。6.2.2 居室中的污染物及有关毒物化学 室内污染的污染物组成和浓度主要取决于以下三方面因素:污染源在室内还是室外;(2)污染源强度随时间(昼夜)变化情况;室内外空气流通或交换程度。 室内污染物就其化学成分及组成而言,主要有: 一氧化碳的毒性是人们所熟悉的,各种燃料如煤气、石油气、煤等在燃烧时供氧不足常大量产生,普遍存在于大气中。通风良好的夏秋季,居家内外一氧化碳差别不大,日平均浓度为1ppb5ppb,采暖季节室内为10ppb20ppb。那些房间矮小、通风不好的小四合院的南屋,往往达100ppb。实测表明,烧石油液化气的厨房,点火前一氧化碳为2ppb,同相邻居室差不多,做饭1小时,厨房一氧化碳为30ppb,相邻居室达20ppb。熄火后厨房和住室的一氧化碳量都开始下降,数小时后分别为8ppb和4ppb;吸一包烟可放出20毫升一氧化碳,有人吸烟的房间的一氧化碳含量比一般房间高67陪。此外公路两旁近处住室的一氧化碳浓度比一般居室高13倍,而目,与汽车流量成正相关,所以汽车尾气是室内一氧化碳的污染源之一。 co吸入人体后能迅速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血红蛋白,其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200300倍,因而降低了血红蛋白输送氧的功能,减少对各种组织细胞的氧气供应,从而造成体内缺氧,特别是易造成心肌和脑组织缺氧,由于脑组织对缺氧十分敏感,故一氧化碳中毒时脑组织最先受害,如出现头痛、头晕等,中毒症状的轻重取决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自的结合量,即co-hb占总血红蛋白的百分比。血液中co-hb的含量受环境中一氧化碳浓度与接触时间所左右。当血液中c0-hb的含量达2%,此时虽无自觉症状,但对时间的辩别能力已有所降低,说明对健康的不良影响已经开始产生。空气中有十万分之一的一氧化碳,人就会慢性中毒,患贫血、口脏病、呼吸道疾病的病人,病情开始恶化。空气中有千分之一的一氧化碳,人就会发生急性中毒,空气中有百分之一的一氧化碳,人在一小时内就会死亡。当血液中co-hb含量达5%时,人的精神活动能力将受到影响,含量继续加大会导致人中毒而亡。 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燃煤炉灶,集中供暖的房间,其含量均低于室外。这种气体呈酸性,是一种窒息性气体,强烈刺激呼吸道。是大气环境中的重要污染酸雨的主要元凶。二氧化硫在潮湿或雾天的空气中,易与水分结合,形成亚硫酸,并缓慢地形成硫酸,增强刺激作用。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只要达到约0.001%,就会刺激眼睛,伤害鼻子、咽喉和支气管等呼吸器官,损害农作物,腐蚀金属和岩石。在这样的空气中长期生活,人们的健康将受到严重影响。 二氧化碳(co2)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种室内污染物。在正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在空气中仅占0.03%,并没有什么危害。可是,由于人和动物在呼吸时要放出二氧化碳,煤、石油气等燃料在燃烧时也要放出二氧化碳,如果不采取通风换气等措施,那么随着二氧化碳的浓度的逐渐增加,情况就发生变化。较高的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不仅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而且在室内人数一定时,可用co2浓度反映室内通风情况,粗略估计室内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情况。二氧化碳虽然无毒,但浓度过高也会影响健康。室内含量为0.07%时,就是多数人感觉的上限;达0.2%时室内空气污浊;达0.3%时空气质量相当不良;如果达到0.4%就有昏迷、呕吐等病象,当含量达2%时,人就会头痛、脉缓、血版升高;如达到3.6%,则会出现严重病态如窒息、休克,含量高达10%时,人就会意识消失,甚至呼吸麻痹而死亡。所以,健康居室内co2的浓度应在0.07%以下,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由量变引起了质变,二氧化碳就成了污染空气的物质。 甲醛是泡沫塑料板、家具材料中各种胶合板、碎料板中使用的胶粘剂成分,也是壁纸、塑料布、塑料制品的添加剂成分,当它们老化后由于阳光、空气、水蒸气的作用分解时就释出甲醛,可引起多种病变。 放射性氡是一种致癌和危害生育系统的成分,是最近几年进行室内监测发现的最惊人的污染物。氡本身并不危险,但是它的带电裂变产物附在灰尘上,而这些尘粒又进人肺,形成极其危险的内辐射,这种近距离辐射对细胞的破坏最厉害。氡是从砖块、混凝土,土壤和水中散发出来的。 自由基也称游离基。化合物分子中所含有的电子总是两两成对的,同种原子或异种原子通过价键(电子对)联结在一起,从而形成稳定分子。但在外界条件(如香烟燃烧、室外紫外线照射、室内电脑的辐射、环境污染)的影响下,分子接受外来能量会分裂成含有不成对价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这就是自由基。自由基的活性非常大,一般在普通条件下不能稳定存在,容易自行结合成稳定的分子,或与其他物质的分子反应而生成新的自由基。在后一种情况下,自由基与分子间反应都是自行维持,不断进行的。生生不息的自由基的产生,即引起不间断的链式反应。 在空气、水体等环境介质,乃至生物体内都可找到自由基的踪迹。虽然存在浓度很低,但对环境和生物健康影响甚大。例如,存在于空气中的羟自由基ho是由水蒸气分子h2o接受紫外光照分裂而产生。也可能由h2o分子与空气中存在的少量活性氧原子反应产生。它在空气中的浓度只有810-14(体积),但几乎能与空气中存在的极大多数组分发生反应。 人体内的自由基在不断的链式反应中,会造成对其它分子的伤害。它进入细胞的蛋白质、脂肪和基因物质dna中,使这些分子变形或受损,它可引起体内脂质过氧化,从而破坏细胞内很多重要组成物如线粒体、酶和蛋白质的正常功能,还可引起dna损伤,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结构变化,使正常细胞突变而恶化为癌细胞。此外,细胞dna或基因的损伤也是导致人体衰老的重要原因,如长年吸烟的人脸色发黑、声音嘶哑、皮肤干燥并出现各种斑点和皱纹,显示出一种早衰的迹象。 自由基在氧气吸入人体后的与其它营养物质的氧化过程中也会产生一部分,当身体开始与疾病斗争时,人体会释放大量的自由基迅速有效地杀死入侵者,这些自由基以保护者和破坏者的双重角色在体内活动。有专家指出,大约80%90%的老年病都与自由基的活动有关。 室内其它污物主要有污垢和垃圾等: 污垢通常指积结在衣物上的脏东西,主要有人体污垢、餐具污垢和住宅污垢三类,按其性质可分为有机(油污)及无机(矿尘)物、它们包括人体分泌物(汗渍、血斑)、衣履被褥及家具中抖出的皮屑、变性的蛋白质,餐具中剩下的食物,饮料未及时清除的干渣及霉变物,水池、便池中的积垢等,除引起视觉不悦外,它们是居室的主要异臭源。异臭对大脑皮质是一种恶性刺激,使人恶心、疲劳和食欲不振,并使疾病恶化。 垃圾是日常生活的副产品,城市垃圾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医院垃圾、市场垃圾、建筑垃圾和街道扫集物等,现代发达国家中还有所谓零散垃圾如各类家用电器、旧家具等。我国平均每人每天垃圾量1公斤。这里主要讨论家庭生活垃圾,包括厨房废弃物(如已腐烂的蔬菜,残羹剩饭)、尘土(如煤灰、渣土)、废屑(塑料、纸及其它金属小件)及杂物(鞋、袜及破旧衣物)等。成分很复杂,包括各种有机发酵及霉变和腐败产物,无机灰尘,颗粒物中的硅,金属氧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等。居室垃圾主要是灰尘,灰尘按其直径大小可以分为降尘和飘尘,直径在10微米以上,以加速度沉降的叫降尘,直径小于10微米,能在空气中漂浮很长时间的叫飘尘。灰尘能随着吸气进入人体,不同大小的灰尘进到身体里的部位是不同的。较大的尘粒首先受到鼻毛和鼻腔里粘液的阻留,经过鼻腔以后,空气中的灰尘可减少30%50%。气管、支气管的粘膜又能阻留一部分较大的灰尘。直径不到5微米的灰尘能够直接到达肺泡里,沉积下来,一部分随淋巴液流到支气管淋巴结,或经血液循环到达其他内脏。灰尘还能通过饮食进入人体,危害身体健康。降尘,易于清扫。灰尘通常集聚在房屋的角落、书架背后、床铺底下等不通风和隐蔽处,形成纤维状物和蛛网,日久易生微生物,如螨虫类病毒。空气中的灰尘与人体健康关系极大,灰尘是某些有毒物质和微生物的载体,飘尘是屋室内最厉害的杀手,飘尘,容易吸人肺内,危害甚大。各种微生物、人体本身排出的不洁气体、痰沫、病毒均附在飘尘上传播,使个体受到交叉感染,是呼吸道炎症的主要病源,尤其使婴幼儿和老者受害。居室内飘尘浓度(用每立方米的微克数表示)与房屋结构、卫生条件、通风方式及人口流动情况有关,在每天吸尘一次的有空调的居室内浓度最低(50以下),在一般情况下,室内飘尘浓度均低于外环境,如集中供热且卫生的房间,为150;但在生火做饭取暖的房间,则可能高于室外,达300。据测定,一个普通居室内无人活动时,飘尘浓度为80,有人活动时,很快升高近1倍达150,如有2人吸烟,则超过200。许多研究表明,灰尘浓度高的地方,支气管炎、肺炎、咽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和肺癌等病发病率都比较高。灰尘还能吸收和折射阳光中的紫外线,当每立方米空气中含灰尘1毫克时,紫外线约减少2/3,长期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儿童患软骨病的会明显增加。 臭味有害于人体健康。恶臭对人的大脑皮层是一种恶性刺激,长期呆在恶臭环境里,会使人产生恶心、头晕,疲劳、食欲不振等症状,恶臭环境还会使某些疾病恶化:它危害呼吸系统,人们突然闻到恶臭,就会产生反射性的抑制吸气,使呼吸次数减少,深度变浅,甚至完全停止吸气,即所谓的“闭气”,妨碍正常的呼吸功能;它危害循环系统,随着呼吸的变化,会出现脉搏和血压的变化,如氨等刺激性臭气会使血压出现先下降后上升、脉搏减慢后加快的现象;它危害消化系统,经常接触恶臭,会使人厌食,恶心,甚至呕吐,进而发展为消化功能减退;它危害内分泌系统,经常受恶臭刺激,会使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影响机体的代谢活动;它危害神经系统,长期受到一种或几种低浓度恶臭物质的刺激,会引起嗅觉消失、嗅觉疲劳等障碍。恶臭使脑神经不断受到刺激和损伤,最后导致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调节功能失调;恶臭使人精神烦躁不安,思想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判断力和记忆力下降,影响大脑的思考活动。 治理恶臭应先控制污染源,减少恶臭物质的散发,做到不发生或少发生恶臭。如垃圾等污物的及时清理,某些生物制品的加热、干燥等过程应尽量采取密封或闭路循环系统,厕所应及时打扫清理;散发恶臭严重的污染源应及时迁出居住区。恶臭物质还可采用活性炭吸附、清水加除臭剂进行淋洗、生物氧化等方法加以清除。对于不便处理的低浓度臭味,可施放有香气的物质来掩盖臭气,这种有香气物质称为掩蔽剂。两种不同气味的气体相遇,有时互相叠加,有时相互抵消,因此对于特定场所必须选用适当的掩蔽剂。 寝室里的臭味主要来自:胃肠道排出的气体;汗液以及皮肤上有机物质的分解腐败;衣履被褥及家具物品不洁、发霉腐烂;存放的粮食、蔬菜发霉、腐烂;住宅距工厂、垃圾站、厕所、化粪池过近,因大气污染而影响室内空气的清洁等方面。 为了防止恶臭污染,增进人体健康。要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房间经常通风换气;衣服被褥要勤洗勤晒。 噪声污染。频率、高低不一、振动节律不齐,非常难听的声音叫噪音。音乐虽然好听,但是,如果播放时间不对,影响了别人的休息和学洗,也属于噪音的范围。 环境噪声,主要是来自工厂、机动车辆、建筑工地以及社会活动和家庭的噪音。表示噪音大小的单位叫分贝(db)。当噪音在30分贝以下时,环境非常安静,日常生活中的声音一般在40分贝左右比较安静,达到5060分贝时,就觉得有些吵闹了,会影响睡眠和休息;在礼堂利用麦克风讲话的声音约有70分贝;大声喧哗及室外高音喇叭可达80分贝,卡车、摩托车的噪音可达100分贝,最响的汽车喇叭声可高达120分贝。 噪声是一种公害,过强的噪声会打乱人的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平衡,影响生理功能,损害健康。长期生活在噪声很强的环境里,会使人感到疲倦、不安、情绪紧张和睡眠不好。在70分贝持续性噪音的环境里,人们熟睡的程度明显减低,使人心烦意乱,精力不集中;经常受到80分贝噪声的刺激,会使人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甚至导致神经衰弱。如有病人在家休养,噪声的危害就更明显了。长期工作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里甚至会严重影响听力和导致其它疾病。安静的环境是保证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条件,除应积极消除社会噪音以外,在家庭生活中也应尽量避免发出不必要的噪声。6.3 家居环境的人为污染吸烟 吸烟是居室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吸烟对于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但是吸烟的人数却越来越多。美国环保局将香烟烟雾列入“人群a级致癌物”。世界卫生组织(who)从1989年起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在2001年“无烟日”提出的口号是“清洁空气,拒绝二手烟”,广泛宣传吸烟对人体的危害。事实上,吸烟不仅对本人有害,而且危及吸烟者周围的人。吸烟者每吸一口烟分为吸、停、呼三步,吸气时,将香烟烟雾全数吸入人体内,这股烟气称主流烟;停吸时,烟自行燃烧,散发到空气中的厌恶称为侧流烟;呼气时,吸烟者将主流烟的一部分呼出,进入空气环境中,与侧流烟一起形成二手烟,造成不吸烟者被动吸烟。吸烟引起的居室环境污染,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6.3.1 烟雾中的有害物质 每支烟在燃吸过程中,产生的主烟流总重约为400mg500mg,主烟流中气态及蒸气相约占92%以上,气态中含有400500种成分,其中氮占58%,氧占12%,二氧化碳占13%,一氧化碳3.5%;在蒸气成分中,烃类占40%,水分占20%,醛类占14%,酮类占9%,腈占6%,醇占1.5%,杂环化合物占1.5%,酯类占1%,其余化合物占7%。 烟草燃着时释出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与吸烟场所的环境条件、烟种、是否带过滤嘴、吮吸强度和持续时间以及吸烟频度和吞吐量等因素有关。吸烟产生的烟雾中含有250种以上有害物质:尼古丁,氢氰酸、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吡啶、砷、镉、铅、铬等,以及40余种致癌物质,如苯甲蒽、苯氟蒽和亚硝胺及煤焦油等。其中一些危害性大的组分如尼古丁、4-甲基亚硝胺-1-(3-吡啶)-1-丁酮(nnk)、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甲醛、二甲基亚硝胺等在侧流烟中的浓度大大超过其在主流烟中的浓度,所以吸进二手烟者受害更甚。烟草中除含有害化学物质外,还有放射性元素。一个人如果每天吸30支香烟,则一年吸入肺部的射线剂量相当于接受300次胸科x射线透视。烟草和卷烟烟雾中的放射性元素主要是2lopb和21opo,这些元素在烟卷的燃吸过程中,随烟雾颗粒物进入人体肺中。 如果是在含氡及氡子体浓度较高的室内,若加上吸烟,它们联合致癌的作用不是相加而是相乘。6.3.2 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香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随着吸烟者吞咽烟雾时进入体内,对机体产生危害。其中最主要的是影响心脏功能,导致癌症和减短人的寿命。烟雾对人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的危害最终的结果也是导致寿命的减短。 据报道,90%的肺癌死亡者,25%的心血管病死亡者,5%的慢性支气管炎病死亡者均与吸烟有一定关系。 我国每年有73万人因患与吸烟有关的疾病而死亡,每年因吸烟所增加的死亡人数英国为2.53万人,美国达3.5万人,全世界达100万人。美国公布的资料还表明,美国1985年成年人早亡的主要原因是吸烟。 吸烟与癌症 通过10个国家的回顾性调查和三个国家的前瞻性调查,肯定了吸烟与肺癌有相关性。调查表明,凡吸烟时间长、始吸烟的年龄小、每支烟吸入的烟雾量多、吸得深,吸剩的烟头短、两支烟接起来吸、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吸烟者住在大气污染严重的环境里等等都会使肺癌发病增加。国内外的统计资料表明,吸烟者比不吸烟者肺癌发病率大1530倍。吸烟还能引起口腔癌,鼻咽癌、胰腺癌、胃癌、膀胧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等。有人估计,如果全世界都戒烟,人类癌症的总死亡率可以减少1/4。 吸烟与心脏病 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具有使血管收缩和管腔变窄的作用,从而使血流量减少,结果体内各器官和组织得到的养分和氧气均受到影响,使新陈代谢机能减弱。据报道,如果一个人每天吸3040支香烟,血管会完全处于收缩状态,由于血管总得不到休息,便发生心血管硬化,最后出现冠心病(心绞痛);若出现下肢动脉硬化时,就会发生间歇性的跛行,严重时还可以出现下肢坏死。还发现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收缩压平均高12毫米汞柱。 近3040年来,发达国家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率持续增加,资料表明,吸烟者死于心脏病的机会比不吸烟者高10.3%,心脏病的死亡率随着吸烟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年龄较轻的吸烟者发生缺血性心胜病的危险性较大,发病率为不吸烟者的23倍,年龄较大者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0.5倍。6.3.3 吸烟污染与被动吸烟 香烟在燃吸过程中产生的主烟流仅占整个烟气的10%,而90%的侧烟流则弥散在空气中,如果在居室内吸烟,则造成居室空气污染。人们还发现,烟中的有害物质在主烟流和侧烟流中并不是平均分布的。结果发现在主烟流和侧烟流中,许多化学物质含量不同,侧烟流中许多物质高于主烟流。 不吸烟的人,在吸烟污染的室内,同样会受到烟气的危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被动吸烟,通过对血液、尿液和唾液的化验,可以检查出吸烟者体液里含有一定量的尼古丁、碳氧血红蛋白及硫氰化物等,不吸烟的人体液里一般不含有尼古丁和硫氰化物,碳氧血红蛋白含量也较低,但在烟雾环境逗留后,也照样可以检查出来,而且逗留时间越长,含量也越大。 有人做过实验,在一个43立方米的不通风的房间里,点燃8支烟和2支雪茄,使12名志愿参加试验的不吸烟者进入室内,停留78分钟,在受试者进入室内前10分钟和进入室内后10分钟各采一分血样,分析血浆中尼古丁;同时,受试者在入室前将尿排空,保留一份尿标本,出室后再收集一次尿标本,分析尿中尼古丁含量,结果发现所有被动吸烟者的血浆中尼古丁含量平均从受试前的0.73微克升,增加到受试后的0.9微克升;尿中尼古丁含量平均从10.7微克升,增加到受试后的80微克升。 被动吸烟者的碳氧血红蛋白也同样会增高,9名吸烟者和12名不吸烟者在不通风的室内进行试验,9人共吸完32支烟和2支雪茄,78分钟后试验结果发现,所有的人碳氧血红蛋白都增加了,其中不吸烟者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平均含量从试验前的1.6%增加到试验后的2.6%,增加了 62.5%。 事实上,凡吸烟所能引起的种种疾病,在被动吸烟者身上都有可能发生,吸烟不仅损害自己的健康,还造成居室污染,使家庭中其他成员被动吸烟,同样造成种种危害。6.3.4 吸烟对妇女、儿童的健康影响 近年来,女子吸烟人数在逐年上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妇女尤其是育龄期的妇女吸烟所带来的危害可能会是贻害子孙后代的。根据大量国内外调查资料发现,在妊娠时期吸烟对胎儿产生下列影响: 1. 胎儿生长延迟 吸烟者的婴儿平均体重比不吸烟者的婴儿少200克。吸烟妇女所生婴儿的体重低于2500克的机会为不吸烟妇女婴儿的两倍。另外,婴儿体重不足的程度与妊娠期间吸烟的量为正相关,这可能与一氧化碳、尼古丁或烟雾中某些物质的毒性有关。2. 围产期胎儿死亡率增加 孕妇吸烟会使围产期(指妊娠第28周至产后14周期间)胎儿死亡率(包括死产、分娩中死亡和出生后第一周死亡)增加28%。 3. 先天畸形的危险增加 近年发现,母亲在妊娠时期吸烟所生婴儿先天畸形有增多的现象。据美国某科学家的试验发现,由于胎盘含有与血红蛋白相似的分子,可以通过分子间的传递将氧气从母体运送给胎儿。但由于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亲和力比氧高200300倍,因此当妇女吸烟时进入体内的大量一氧化碳与胎盘内类似血红蛋白的分子结合,这样便降低了血液中的含氧量,同时也相应减少了送给胎儿的氧气量,于是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甚至引起早产、死产,或使胎儿体重下降,体质变弱,出生后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肝炎等疾病。有的研究资料还表明,尼古丁也会通过血液渗入胎儿体内,对胎儿肝脏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使胎儿患肝癌。除了尼古丁在体内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导致婴儿对呼吸道感染的易感性增加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烟雾成分在起作用,如侧流烟雾中的甲醛、丙烯醛和其他一些呼吸道刺激物,能抑制肺泡巨噬细胞的功能以及增加呼吸道粘膜的渗透性。由于吸烟母亲的婴儿平均出生体重低于非吸烟者,低体重婴儿比正常体重的婴儿更易患呼吸道疾病。 除此以外,吸烟妇女对其后代智力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个问题引起了不少国家的注意:英国科学家曾对17000名儿童进行了智力测验,结果发现吸烟妇女所生孩子的智力比不吸烟妇女所生孩子的智力明显低下,而且吸烟的年限越长,吸烟量越大者,她们后代的智力越低于不吸烟者的后代。通过科学而全面的智力检查所得测验数据表明,一般吸烟者的幼儿读书的理解能力和对数学的计算能力分别比不吸烟妇女的后代晚4个月和5个月,即智力发育比不吸烟者的后代分别迟4个月和5个月。 为了保护下一代的健康和提高后代的智力,许多国家都大力开展戒烟活动,特别开展了反对妇女吸烟的活动。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活动,应给予大力支持。 由于儿童的呼吸道粘膜对烟草中的有害物质较成人敏感,适应性也比成人差,长期生活在被烟草烟雾污染的环境中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其呼吸道的粘膜会受到严重刺激,机体受损。儿童肺功能下降也与父母吸烟特别是母亲吸烟有关,这些孩子早年因被动吸烟,呼吸道发病率增加,使出生头二年的婴儿的肺脏受到损伤。因为慢性呼吸道疾病可以通过直接改变气道结构和间接改变气道反应性而致幼儿肺功能下降。所以儿童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与家长吸烟成正相关。6.3.5 吸烟者的误区 1. 饭后吸烟 饭后吸烟的危害比其它时间吸烟的危害更大。不少人喜欢饭后吸烟,还津津乐道“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其实,饭后吸烟不仅不能使吸烟者象“神仙”那样快活,反而使烟雾的毒害如虎添翼。因为饭后是机体功能代谢旺盛的时刻,许多脏器处于吸收物质的最佳状态,使毒物易于吸收。有人发现,饭后吸一支烟比其他时间吸10支烟所吸的毒物还多,所以成该说,饭后一支烟,害处翻十番。 2. 伴酒吸烟 伴酒吸烟对健康危害更大。有不少人喜欢边吸烟边饮酒,自以为是种享受。其实烟雾中的大量有害物质,特别是某些致癌物质常常沉积在吸烟者的口腔、鼻咽、喉头及肺脏等部位。在边吸烟边饮酒时,口腔、咽喉等部位沉积的有害物溶于酒中而咽入胃,通过血液吸收,再传布全身。饮入的酒精需要在肝脏中解毒,由于肝脏需分解酒精,所以便缺乏足够的能力去分解和消除烟雾中的有毒物质,结果烟毒便在体内逞凶。吸烟的同时又饮酒者还易患口腔癌。 3. 吸过滤嘴烟能减少对吸烟者的危害 有人认为过滤嘴能将香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过滤掉,可减少对吸烟者健康的影响。其实在目前所出售的带过滤嘴的香烟中,尚没有哪种过滤嘴能将烟雾中的焦油等致癌物质和其它有害物质除掉。所以吸带过滤嘴的烟不会减少对吸烟者健康的危害。相反,由于吸烟者认为吸带过滤嘴烟可滤去毒物,便从思想上解除了吸烟对健康危害的警惕性,不加节制地大量吸过滤嘴烟,从而因吸烟量增大而加大了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我们应广泛宣传,千万不要迷信吸过滤嘴烟对人无害的说法,只有彻底戒烟才是真正保护健康的最有效和最可靠的方法。 4. 戒烟后能恢复健康吗 吸烟者如果把烟戒掉,他的健康完全可以恢复到正常人的健康水平。国内外的调查资料表明,戒烟1015年后的人群中肺癌发病率与不吸烟者完全相同。戒烟还会降低由吸烟所造成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程度。例如,停止吸烟人群的第一年时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下降十分明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子信息设备研发与生产合作协议
- 2025年耐候性不锈钢防尘门定制安装工程合同
- 2025年绿色生态农场租赁合作协议范本
- 2025年金融机构管理层关键信息资产保护及合规操作协议
- 2025年智能健身房装修与设备采购一体化服务合同
- 2025年智能养殖种猪基地与农业科技金融服务合同
- 2025年生态保鲜技术绿色食品冷链仓储项目合作协议
- 2025年专业医疗设备引进与全方位售后服务保障合同
- 2025年古建筑修复合同示范文本古建翻新工程
- 海关特殊物品监管课件
- 2025年辽宁省地质勘探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二次装修管理培训课件
- 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 课件 第4、5章 钢结构检测与加固、混凝土结构检测与加固
- 混凝土结构-钢筋位置、钢筋保护层厚度考试试题及答案
- 译林版九年级上下册英语单词表(含音标)
- 员工工资明细表Excel模板
- 计数型MSA分析表格
- 枢纽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 临床实验中不良事件的管理
- 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 炼钢厂电工应知应会考试题库500题(含各题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