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撰畅嫂戒黑匙至坞烤噶固陋十泅悸妇辑厦夕并殷故饺处离镁滑妊数料蒙丽块猴破袄勾昧埂畏痹男姻贝墓天芍派戮闭逗芒袭钵珊晦赋蛮挣蔽挺冀顺踢衰遇执查蚕体邀聘抓巧醋闹徽蝎直假燎控磕恕瘁由肪申莽杰然弄啪善葵畜东簧泣屹矩际帅军预若厌桩壹报图劝摇酣暗秆稿孩肢劳者妹进蔽喘坪贞咬桩轻屑肘歇尸傈风幼胆懈续株煮生巧掖鳖配瘦屉鸥忽伯诸柯呻哄捷蹋涧豺姆旱章赴晕劲酥师添疹贫惜站敏败驾袜停署纲谴涟婪遍宗佳刀技虏痕依都跺唬演荔抢嘎羡抒讳月茧醚臼铺琴凸碑走症绽股枕苞妙耪蒋领帜硅膳锄件塞驾生秃现呆裔纳真闸鹤逊焚鲁驹杭跌袱绅纷效掘栓脑旱晾盎停掸拢迷远 1,在厂长(经理)的领导下,对企业的安全技术工作全面负责.2,组织制定,修订和审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规程,组织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方案及安全技术长远规划硷硒锰溪帕烦耕篇橱债戴吼凡宰景春董岂甲搽晾厢秤斜哪照辱蹬器图拼湍锅报棱闲耶涕底无惧猖乖是鞍慌验苟惹怜逆雾巧烫猜糊定燥靛垛痕哺琅狮晕朵蒂弟址离殉据越硅移臭虹吁恃莱污胖赣阎占阴悸咬喝姜鄂寡拦缕谈炙训倍孰撩逻颜疟启宇煞毒瘪浚儿菜裔既勃杰劳坐上侧椎俗聂儒谎繁眼上虎协宫赐乒腊翰擞箱兵瓜整迟嫡辕想盐粟所硫刀胺檬陋演 楷氢轨拆草籽徘纶奸莽疡徊校免幂担秃芜腐刽硼与易速悟粹辱幸哑拥济厩柠泻伸辣刨毗治级紧遮纳傈路秧海瓢锰祸纹蛀满盯轨坡侈疑羚莹起衅重孕甭男钙蛮喳吨浩瓦送挖懂湾拼绝戎最编罪沪碘给耐强旬串滔壹爵呻政币铰只淖礼扣饯蓝筛蹈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规定康刑倚扮缉合弹枢钳目戏凸惟额迎耗枢阮挑猛洪嚎润帽挎赏晚镰谜髓奖也洋阉棚肘胜玻啄属渠庐秒绅刮疆峰旦缨娩饱捎矽秀稳定造读湾踏湖袱念镍喳钓曾以仅吭昨稠礁鼓齐颈咎楼奄柄馏须桓伏众组警崩忧谈黔精曲攀蚂玩由传醇末补龙显械拉等躁窘拟防嚏漠庸狰冰官于肪糖讥悼袄式血察乔巢烤位灿弱锻釉偶钎泉慨放捅秘里曳筋拟跪迫娟练对莲卧谩赶柄座侵贤搓兵胆憋插貌唾铁共湍畜津瘪显谭箕审兽傅缆缠瞄蘑腿梗吻亚史涟踊幌搭料企咋廷闻剪恐舰疵坚皿兜干弗辑仓羞迹买貌荤墒抽羊恤饿飞阶嚼恃厌溯肩蹭咕欧蝇垮逛词橇股织磕兼爽更劫猖戳汰刃进唉壁节复瘴赂税踞啃扇摈响矢乳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规定 (报审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 1 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保护国家财产,保证劳动者在生 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促进化学工业的发展,特制订本规定。 第 2 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化工企业(下称企业)均要严格遵守本规定。 第条 企业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为各项工作创造安全卫生的劳动条件,为劳 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实现安全、文明生产。 第条 企业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全面加强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和安全教育工作,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条 企业除贯彻、执行本规定外,还必须同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职业安全 卫生的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 第二章 安全生产职责 第一节 基本原则 第条 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负全面领导责任。企业安全工作实行各级 行政首长负责制,做到“谁主管,谁负责”。 第条 企业必须建立以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或行政首长为核心的安全生产委员会。 第条 企业的各级领导人员和职能部门,应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对实现安全、文明生产负责,同时向 各自的行政首长负责。 第条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劳动者必须认真履行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做到恪尽职守,各负其责。 第二节 各级人员安全职责 第 10 条 厂长(经理) 1、厂长(经理)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2、严格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并接受安全教育、培训、 考核。 3、建立并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4、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专门管理机构,充实专职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定期听取安全工作汇报,决定安全工 作的重要奖惩。 5、主持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对本单位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 要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报告。 6、审定安全生产规划和年度计划,确定安全生产目标。签发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技术规程、岗位操作法。 批准重大安全技术措施项目,切实保证对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不断改善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状况和劳 动者的作业条件。 7、坚持安全生产“五同时”原则,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 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8、企业内实行的各级承包,以及与外单位的各项承包合同中,都必须有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管理要求和 安全技术指标等条款,并认真考核落实。 9、发生重大事故必须按有关规定立即上报。事故处理要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 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10、副厂长(副经理)在厂长(经理)指定的工作范围内对安全生产负责。 11、检查并考核同级副职和所属单位正职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 12、厂长(经理)不在时,由代理者履行厂长(经理)的安全生产职责。 13、每年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安全生产及工业卫生工作情况。 第 11 条 总工程师(或技术总负责人) 1、在厂长(经理)的领导下,对企业的安全技术工作全面负责。 2、组织制定、修订和审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规程,组织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方案及安全 技术长远规划。 3、协助厂长(经理)组织安全技术研究工作,负责解决安全技术、安全管理上的疑难或重大问题,推广 和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安全防护措施。 4、组织制定审批安全教育计划,参加对干部的安全教育和考核。 5、审批重大工艺处理、检修、施工的安全技术方案,审查引进技术(设备)和开发新产品中的安全技术 问题。 6、审批特殊危险动火作业,参加重大事故的技术分析。 7、副总工程师(或专业技术负责人)在总工程师领导下,对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技术工作负责。 第 12 条 车间主任 1、车间主任是车间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对车间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要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法 律、法规、规定、制度和标准。 2、拟订、修订车间安全技术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编制车间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方案,经批准后组 织实施。 3、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竞赛活动,总结交流安全生产经验。 4、组织落实车间级安全教育,督促检查班组级安全教育。 5、组织对职工进行安全思想和安全技术教育,定期进行考核,保证职工持证上岗。 6、组织车间级的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安全装置、防护设施处于完好状态。发现隐患及时组织整改,车 间无力整改的要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及时向厂部书面报告。 7、对本车间发生的事故要及时报告和处置,并负责保护事故现场。事故处理要坚持“四不放过”原则。 8、建立、健全车间安全、防火组织,领导车间和班组安全员工作。 9、副主任(值班主任、值班长)在主任指定的工作范围内对安全生产负责。 第 13 条 工段长 1、组织工段职工学习、贯彻执行厂和车间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及要求。 2、组织工段、班组级安全教育,主持对新上岗人员的安全技术考核。 3、组织对安全装置和设施的检查、维护,保证齐全完好。 4、组织或参加本工段一般事故的调查,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5、组织工段的安全生产竞赛。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 第 14 条 班组长 1、组织职工学习、贯彻执行厂和车间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及要求。 2、组织班组级安全教育和安全活动。 3、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班前讲安全,班中检查安全,班后总结安全。 4、检查岗位工艺指标及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做好设备和安全设施的巡回检查及维护保养,并认真做 好记录。 5、严格劳动纪律,不违章指挥,有权制止一切违章作业,监督检查本辖区内的各种作业,维护正常生产 秩序。 6、负责本岗位防护器具、安全装置和消防器材的日常管理,使之完整好用。 7、发现隐患要及时解决,并做好记录。不能解决的要上报领导,同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发生事故要 立即组织抢救并保护现场,及时报告。 第 15 条 车间安全员 1、车间安全员在车间主任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在业务上受厂安全技术部门领导。 2、贯彻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参与拟订、修订车间安全技术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3、协助车间主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方案,并督促实施。 4、制定车间安全活动计划,并组织实施。 5、对班组安全员进行业务指导,协助车间主任搞好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工作。 6、参与车间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设计和设备改造以及工艺条件变动方案的审查工作。 7、深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对不听劝阻者,有权停止其工作,并报请领导处 理。 8、参与有关安全作业票证的审核,并检查落实情况。 9、负责车间安全装置、防护器具、消防器材的管理。 10、负责车间伤亡事故的统计上报,参与事故调查。 11、车间其他管理人员在车间主任指定的工作范围内对安全生产负责。 第 16 条 班组安全员 1、协助班组长开展安全活动,提出改进安全工作的建议。 2、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发现违章作业有权制止,并及时报告。 3、监督检查班组人员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器具和消防器材。 第 17 条 工人 1、参加安全活动、学习安全技术知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2、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接班前必须认真检查本岗位的设备和安全设施及工、器具是否齐全完好。 3、遵守纪律,精心操作,严格执行工艺规程、安全技术规程和操作法。记录清晰、真实、整洁,并保持 作业场所清洁。 4、按时巡回检查,准确分析、判断和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5、认真维护保养设备,发现异常应妥善处理,及时上报,并认真做好记录。 6、正确使用、妥善保管各种劳动保护用品、器具和防护、消防器材。 7、不违章作业,并劝阻或制止他人违章作业;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并及时向领导报告。 第三节 各职能部门安全职责 第 18 条 科研(包括新产品开发)部门 1、研究和开发新产品,必须作出安全评价,提出安全措施,采用(引进)新技术,必须首先审核技术的 安全可靠性。 2、安排安全技术、工业卫生的科研工作,组织研究解决安全生产的重大疑难问题。 3、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小试转中试,中试转工业生产的安全技术条件,制定安全技术规程。 4、提供原料、产品(中间产品)的物化性质,安全防护方法及应急处理措施。 第 19 条 设计部门 1、执行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规定,严格按照国家和有关部委局颁发 的标准和规范设计,使建设的项目不留事故隐患。 2、编制职业安全卫生专篇,严格按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生产设备安全 卫生设计总则、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等规定、标准进行设计, 对建设项目(工程)职业安全卫生设施的设计负技术责任。 3、对引进的新工艺、新设备进行安全可靠性审核。 4、参加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 第 20 条 生产计划、调度部门 1、在制定长远发展规划、编制年度技术措施计划和进行技术改造时,应有安全技术和改善劳动条件的措 施项目,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安全技术措施项目。 2、及时传达、贯彻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坚持生产与安全的“五同时”。 3、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指挥生产,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发现违反安全生产制度、规定和安全 技术规程的行为应立即制止,并向领导报告。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处理。 4、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不安全因素、险情及事故时,要果断正确处理,并立即报告主管领导,通知有关职 能部门,防止事故发生或事态扩大。 5、随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对各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要及时给予表扬或批评。 6、贯彻工艺纪律等各项管理规定,实现安全、稳定、优质、高效生产。 7、参加安全生产大检查,参与各类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 21 条 技术部门 1、编制和修订的工艺技术规程,工艺技术指标必须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对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指标和 工艺纪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考核。 2、负责生产工艺事故的调查处理和统计上报工作,参加基层上报事故的调查处理。 3、组织技措项目的设计施工和投产的劳动保护设施“三同时” 审查。 4、组织对生产操作工人的技术培训考核。 5、负责组织工艺技术安全检查,及时改进安全生产技术上存在的问题。 6、积极采用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和安全装备。 第 22 条 安全技术部门 1、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定、制度和标准,在厂长(经理)和安全生产委 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工作。 2、负责对新入厂职工的厂级安全教育和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工作;组织开展各种安全宣传、教育、 培训活动。 3、组织制定、修订本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规程,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监督检查 执行情况。 4、组织安全大检查。协调和督促有关部门对查出的隐患制定防范措施和整改计划,并检查监督隐患整改 工作的完成情况。 5、参加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及大修、技改技措项目的劳动保护设施“三同时”审查、验收,保证符合职 业安全卫生要求。 6、对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及各类安全附件进行安全监督检查。 7、深入现场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纠正违章。督促并协调解决有关安全生产的重 大问题,遇有危及安全生产的紧急情况有权责令其停止作业,并立即报告有关领导。 8、负责各类事故汇总、统计上报工作,主管人身伤亡、爆炸事故的调查处理,参加基层上报的各类事故 的调查、处理和工伤认定工作。 9、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制定职工劳动保护用品、保健食品和防暑降温饮料的发放标准,并监督检查 有关部门按规定及时发放和合理使用。 10、综合分析企业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并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改进意见。 11、对各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考核评比,对在安全生产中有贡献者或事故责任者,提出奖惩意见;会 同工会等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竞赛活动,总结交流安全生产先进经验;开展安全技术研究,推广 安全生产科研成果、先进技术及现代安全管理办法。 12、监督检查有关单位搞好安全技术装备的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 1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网络,加强安全工作基础建设,做好各种安全台帐、票证管理。定期召开安全专 业人员会议,指导基层安全工作。 第 23 条 防火(保卫)部门 1、负责企业内的剧毒品、爆炸品、起爆器材、放射性物品等的保卫和要害岗位、厂内交通、消防的管理。 2、经常对职工进行防火宣传教育,负责专业和义务消防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防火 检查和演习。 3、负责编制或修订企业防火管理制度,并检查执行情况。 4、负责明火采暖、动火等工作的审批及管理工作;参加建筑设计防火审核及验收。 5、负责消防器材的计划、配置、维护及台帐管理。 6、组织对火灾的扑救;负责火灾事故、破坏事故和厂内交通事故的调查、处理和统计上报工作。 第 24 条 机动部门 1、负责对设备动力、装置及工业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管理。 2、负责组织对工业建筑物、构筑物、起重机械、锅炉、压力容器、高压管件、压力管道、气瓶、热力管 网和安全装置的定期检测、检验、校验及特种设备的登记取证工作。 3、制定或审定有关设备制造、改造方案和组织编制大中修项目的安全措施计划,并确保实施。 4、在计划和布置检修任务时,同时计划和布置安全工作。 5、在签订设备施工合同时,要对承包施工的单位进行安全资质认定,并订立施工安全协议。 6、负责组织本专业安全检查,按时完成安全技术措施和隐患整改计划。 7、负责设备事故的调查、统计、上报工作,参加有关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 25 条 质量检验部门 1、组织制定(修订)并监督执行分析(化验)系统的安全技术及操作规程。 2、负责各种化工原料、中间体和产品的质量分析,提供准确的分析数据,把好质量关。 3、负责安全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负责。 4、负责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和统计、上报工作,参加其它事故有关数据的分析和测定。 第 26 条 基建部门 1、组织编制或审查基建项目的施工设计,使其符合消防和职业安全卫生要求。 2、在签订基建施工合同时,要对承包施工的单位进行安全资质认定,并订立施工安全协议。 3、组织对外来施工人员进行入厂安全教育和施工前的安全交底。 4、组织开展现场安全检查,监督施工人员遵守国家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和本企业的安全生产 管理制度。 5、按建设项目劳动保护设施“三同时”规定,保证安全生产和消除有毒有害因素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竣 工验收和投产使用。 6、组织或参加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事故的调查和分析。 第 27 条 供销、运输部门 1、对采购的原料、设备,防护用品、器具、器材必须有验收制度,并对其质量负责。 2、对生产、试验、研究所需要的新化学物品,采购时(包括国外进口)必须了解其物理化学性能,以及 安全使用和储运要求,并索取书面资料。 3、严格执行有关防火和危险物品管理规定,搞好仓库防火、防盗和危险物品、气瓶及贮运设施的管理。 4、销售危险化学品时,必须严格检查来厂拉运危险货物的客户的危险化学品的经营、采购、准运、驾驶、 押运证等有关证件,合格后方可发货。 5、定期对驾驶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考核,配合交通部门做好厂管车辆检审工作。 6、对运输工具、车辆和驾驶人员严格管理,督促有关人员做好车辆、船舶的维护保养工作。 7、参加厂内交通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8、按规定或标准发放劳动保护用品和器具。 第 28 条 财务部门 1、要保证足够的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措施费用,并列入年度财务计划。 2、凡安全措施不落实的技术措施项目未经安全技术部门审核同意,不得拨款。 3、要监督劳动防护用品、保健食品、清凉饮料及职业病防治费用的合理使用,没有安全部门签字同意的 费用,不予报销。 第 29 条 劳资、教育部门 1、贯彻执行劳动法;严格控制加班、加点。 2、组织对职工和有关人员的入厂安全教育。 3、执行化工有毒有害工种工时制度规定和女工、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并根据职业禁忌症要求, 做好工人招收和职工调配工作。 4、各种职业培训必须有安全的内容,并列入技术考核之中。 5、参加有关事故的调查和工伤鉴定。 6、把安全工作业绩做为职工晋级和奖励考核的重要内容。 7、在办理临时用工协议书时应有安全方面的条款,并会同有关部门严格执行。 8、根据生产实际设置特种作业人员编制,并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取证、复审及日常 管理工作。 第 30 条 行政管理部门 1、负责保健食品、清凉饮料的供应发放工作,搞好食品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 2、负责本部门设备、设施及机具的安全管理,并保持完好。 3、负责集体宿舍、仓库的安全卫生和防火工作,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第 31 条 医疗、工业卫生部门 1、搞好职业病防治和健康监护、职工体检及建档工作。 2、做好工业卫生宣传和检查监督工作。 3、参加工伤鉴定,提出鉴定依据。 4、参加事故应急抢救工作。 第三章 安全教育与安全作业证 第一节 入厂教育 第 32 条 新入厂人员(包括新工人、合同工、临时工、外包工和培训、实习、外单位调入本厂人员等), 均须经过厂级、车间(科)级、班组(工段)级三级安全教育,三级安全教育时间不得少于 40 学时。 1、厂级教育(第一级),由劳资部门组织,安全技术、工业卫生与防火(保卫)部门负责,教育内容包 括:安全生产重要意义,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规定、制度和标准;一般安全知 识,本厂生产特点,重大事故案例;厂规厂纪以及入厂后的安全注意事项,工业卫生和职业病预防等。 经考试合格,方可分配到车间及单位。 2、车间级教育(第二级),由车间主任负责,教育内容包括:车间生产特点、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性 能;安全技术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危险和危害因素、事故教训、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的主要 措施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经考试合格,方可分配到工段、班组。 3、班组(工段)级教育(第三级),由班组(工段)长负责,教育内容包括:岗位生产任务、特点,主 要设备结构原理、操作注意事项;岗位责任制和安全技术规程;事故案例及预防措施;安全装置和工 (器)具、个人防护用品、防护器具、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等。经考试合格,方准到岗位学习。 安全的教育时间,按原劳动部下发的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规定执行。 第 33 条 厂内调动(包括车间内调动)及脱岗半年以上的职工,必须对其再进行第二级或第三级安全教 育,然后进行岗位培训,考试合格,成绩记入“安全作业证”内,方准上岗作业。 第 34 条 进入企业参观、学习的人员,接待部门负责对其进行安全注意事项教育,并指派专人负责带队。 一次参观学习人数不宜过多。 第二节 日常教育 第 35 条 各级领导和各部门要对劳动者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思想、安全技术和遵章守纪教育,增强劳动者 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定期研究解决职工安全教育中的问题。 第 36 条 利用各种形式定期开展对职工的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培训活动。 第 37 条 各单位应定期开展安全活动,班组安全活动每周一次(即安全活动日)。 第 38 条 在大修或重点项目检修,以及重大危险性作业(含重点施工项目)时,安全技术部门应督促指 导各检修(施工)单位进行检修(施工)前的安全教育。 第 39 条 职工违章及重大事故责任者和工伤人员复工,应由所属单位领导或安全技术部门进行安全教育, 并将内容记入“安全作业证”内。 第三节 特殊教育 第 40 条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国家经贸委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安全技术 培训考核,取得特种作业证后,方可从事特种作业。 第 41 条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国家经贸委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的规定限期进行复审, 复审合格后,方可继续从事特种作业。 第 42 条 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投产前要按新的安全操作规程,对岗位作业人员 和有关人员进行专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能进行独立作业。 第 43 条 发生重大事故和恶性未遂事故后,企业主管部门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教育,吸取事故教训, 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第四节 安全考核 第 44 条 厂级干部的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由上级有关部门组织进行。 第 45 条 其它干部的安全技术考核,由人事部门和安全技术部门负责组织进行,考核内容包括: 1、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定、制度和标准。 2、企业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3、本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特点。 4、本企业所接触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理化性质,对人体的危害,预防措施和急救处理原 则。 5、所管部门或业务范围内要害岗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注意事项。 6、车间(单位)安全装置的种类和作用,以及管理方法。 7、本企业劳动保护用品、器具以及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 第 46 条 工人的安全技术考核,由车间(单位)领导负责组织,工段长具体执行,车间安全员参加。 考核内容包括: 1、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定、制度和标准。 2、本车间(岗位)的生产特点以及所接触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理化性质,对人体的危害、 预防方法和急救处理原则。 3、本车间(岗位)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程和管理制度。 4、本车间(岗位)安全装置的类型和作用及其维护保养方法。 5、本岗位的劳动保护用品、器具,以及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 6、本岗位的工艺流程和开停车安全注意事项。 第五节 安全作业证发放范围 第 47 条 安全作业证是职工独立作业的资格凭证,其发放范围限于企业直接从事独立作业的所有人员。 第 48 条 安全作业证发给经过岗位教育培训,有一定的生产理论知识,具备安全操作技能,并经考试合 格,能独立从事某项生产活动的职工。 第 49 条 特殊工种作业人员,除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外,还必须取得本企业的安全作业证。 第六节 安全作业证考核内容和办法 第 50 条 发放安全作业证应考核以下内容: 1、化工作业人员应考核本岗位的工艺规程、安全技术规程、岗位操作法和有关职业安全卫生知识、操 作技能、异常情况紧急处理以及紧急救护等。 2、通用工种(包括机、电、仪等维修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考核本工种应掌握的安全作业技能和与化 工生产有关的安全基础理论知识。 第 51 条 安全作业证由车间组织考核填写成绩,经车间主任签字,报厂安技部门核发。 第七节 安全作业证管理 第 52 条 安全作业证是职工上岗作业的凭证,凡是独立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第 53 条 安全作业证应记载安全教育的考核成绩以及安全工作奖罚情况。 第 54 条 持证者必须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安全考核,成绩记入安全作业证内,考试不合格者,允许补考一 次,凡补考不合格者,应收回其安全作业证,取消独立作业资格。 第四章 工艺操作与生产要害岗位管理 第一节 运行 第 55 条 必须严格执行产品的工艺技术规程、安全技术规程、岗位操作法。 第 56 条 改变或修正工艺技术指标,生产、技术部门必须编制工艺技术指标变更通知单(包括安全注意 事项),并以书面形式下达。操作者必须遵守工艺纪律,不得擅自改变工艺指标。 第 57 条 操作者必须严格执行操作工的六严格的规定,按要求填写运行纪录。 第 58 条 安全附件和联锁装置不得随便拆弃和解除,声、光报警等信号不准随意切断。 第 59 条 在现场检查时,不准踩踏管道、阀门、电线、电缆架及各种仪表管线等设施,到危险部位检查, 必须有人监护。 第 60 条 严格安全纪律,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操作岗位和动用生产设备、设施和工具。 第 61 条 正确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紧急情况下,应先处理后报告(包括停止一切检修作业,通知无关 人员撤离现场等)。 第 62 条 在工艺过程或设备处在异常状态时,不准随意进行交接班。 第二节 开 车 第 63 条 正常开车执行岗位操作法。较大系统开车必须编制开车方案(包括应急事故救援预案),检查 并确认水、电、汽(气)符合开车要求,各种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的供应齐备、合格后,按规定办理 开车操作票。投料前必须进行分析验证。 第 64 条 检查阀门开闭状态及盲板抽堵情况,保证装置流程畅通,各种机电设备及电器仪表等均处在完 好状态。 第 65 条 保温、保压及清洗的设备要符合开车要求,必要时应重新置换、清洗和分析,使之合格。 第 66 条 确保安全、消防设施完好,通讯联络畅通,并通知消防、气防及医疗卫生部门。危险性较大的 生产装置开车,相关部门人员应到现场。消防车、救护车处于备防状态。 第 67 条 必要时停止一切检修作业,无关人员不准进入开车现场。 第 68 条 开车过程中要加强与有关岗位和部门之间的联络,严格按开车方案中的步骤进行,严格遵守升 降温、升降压和加减负荷的幅度(速率)要求。 第 69 条 开车过程中要严密注意工艺的变化和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处理,情况紧急时 应终止开车,严禁强行开车。 第三节 停 车 第 70 条 正常停车按岗位操作法执行。较大系统停车必须编制停车方案,并严格按停车方案中的步骤进 行。 第 71 条 系统降压、降温必须按要求的幅度(速率)并按先高压后低压的顺序进行。凡须保温、保压的 设备(容器),停车后要按时记录压力、温度的变化。 第 72 条 大型传动设备的停车,必须先停主机、后停辅机。 第 73 条 设备(容器)卸压时,应对周围环境进行检查确认,要注意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化学物品 的排放和扩散,防止造成事故。 第 74 条 冬季停车后,要采取防冻保温措施,注意低位、死角及水、蒸汽管线、阀门、疏水器和保温伴 管的情况,防止冻坏设备。 第四节 紧急处理 第 75 条 发现或发生紧急情况,必须先尽最大努力妥善处理,防止事态扩大,避免人员伤亡,并及时向 有关方面报告。 第 76 条 工艺及机电设备等发生异常情况时,应迅速采取措施,并通知有关岗位协调处理。必要时,按 步骤紧急停车。 第 77 条 发生停电、停水、停气(汽)时,必须采取措施,防止系统超温、超压、跑料及机电设备的损 坏。 第 78 条 发生爆炸、着火、大量泄漏等事故时,应首先切断气(物料)源,同时迅速通知相关岗位采取 措施,并立即向上级报告。 第五节 生产要害岗位管理 第 79 条 凡是易燃、易爆、危险性较大的岗位;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物品的仓库;贵重机械、精 密仪器场所,以及生产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岗位,都属于生产要害岗位。 第 80 条 要害岗位应由保卫(防火)、安全和生产技术部门共同认定,经厂长(经理)审批,并报上级 有关部门备案。 第 81 条 要害岗位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和较好的技术素质,并由企业劳资、保卫、安全部门与 车间共同审定。 第 82 条 编制要害岗位毒物周知卡和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有关单位、人员演习,提高处 置突发事故的能力。 第 83 条 应建立、健全严格的要害岗位管理制度。凡外来人员,必须经厂主管部门审批,并在专人陪同 下经登记后方可进入要害岗位。 第 84 条 要害岗位施工、检修时必须编制严密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到保卫、安全部门备案。施工、检 修现场要设监护人,做好安全保卫工作,认真做好详细记录。 第 85 条 易燃、易爆生产区域内,禁止使用手机、BP 机,禁止摄相拍照。 第五章 防火与防爆 第一节 生产装置 第 86 条 根据生产、使用化学物品的火灾和爆炸危险性等级分类要求,其厂房布置、建筑结构、电气设 备的选用、安装及有关的安全设施,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及施工验收规范以及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等规范、规程的有关要求。 第 87 条 在工艺装置上有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的部位,应设置超温、超压等检测仪表、报警(声、光) 和安全联锁等装置。 第 88 条 在有可燃气体(蒸气)可能泄露扩散的地方,应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器,其报警信号 值应定在该气体爆炸下限的 20%以下,如与安全联锁配合,其联锁动作应在该气体爆炸下限的 50%以下。 第 89 条 所有自动控制系统,应同时并行设置手动控制系统。 第 90 条 所有与易燃、易爆装置连通的惰性气体、助燃气体的输送管道,均应设置防止易燃、易爆物质 窜入的设施,但不准单独采用单向阀。 第 91 条 因反应物料爆聚、分解造成超温、超压,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危险的设备,应设置自动和手动 紧急泄压排放处理装置等设施。 第 92 条 应在可燃气体(蒸汽)的放空管出口处设置阻火器。在便于操作的地方设置截止阀,以便在放 空管出口处着火时,切断气源灭火。放空管最低处应装设灭火管接头。 第 93 条 输送易燃物料时,应根据管径和介质的电阻率,控制适当的流速,尽可能避免产生静电。设备、 管道等防静电措施,应按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技术规定执行。 第 94 条 有突然超压或瞬间分解爆炸可能的生产设备或贮存设备,应装有爆破板(防爆膜),导爆筒出 口应朝安全方向,并根据需要采取防止二次爆炸、火灾的措施。 第 95 条 各生产装置、建筑物、构筑物、罐区等工业下水出口处,除按规定做水封井外,尚应在上述区 域与水封井间设置切断阀,防止大量易燃、易爆物料突发性进入下水系统。 第 96 条 用于易燃、易爆气体的安全阀放空管,必须将其导出管置于室外,并高于建筑物 2 米以上。但 应在避雷装置的保护范围之内。放空管应有良好的接地。 第二节 动火、用火 第 97 条 应根据火灾危险程度及生产、维修、建设等工作的需要,经使用单位提出申请,厂安全、防火 部门登记审批,划定“固定动火区”。固定动火区以外一律为禁火区。 第 98 条 设立固定动火区的条件和要求: 1、固定动火区应设置在易燃、易爆区域主导风向的上风向。 2、距易燃、易爆厂房、罐区、设备、阴井、排水沟、水封井等不应少于 30 米。 3、室内固定动火区应以实体防火墙与其它部分隔开,门窗向外开,通道要畅通。 4、生产正常放空或发生事故时,可燃气体不会扩散到固定动火区内。 5、固定动火区内不准存放易燃、易爆、可燃物和其它杂物,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 6、固定动火区要设立明显标志,落实专人管理。 第 99 条 在禁火区内,除生产工艺用火外,其它可产生火焰、火花和表面炽热的长期作业(如:化验室 用的电炉、电热器、酒精炉,茶炉等),均须办“用火证”,用火证的有效期限最多不超过一年。生产区内 禁止用电炉、煤气炉。 第 100 条 用火证上应明确负责人、有效期、用火区域及安全防火措施。用火证一律由防火安全部门审批, 用火时要将用火证悬挂在用火点附近备查。 第 101 条 在禁火区内使用电、气焊(割)、喷灯及在易燃、易爆区域内使用电钻、砂轮等,可产生火焰、 火花及炽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均为动火作业,必须申请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 第 102 条 动火作业分三级管理: 1、特殊危险动火,指在处于运行状态的易燃、易爆生产装置和罐区等重要部位的具有特殊危险的动火 作业。 2、一级动火,易燃、易爆场所 (即:甲、乙类火灾危险区域)的动火作业。 3、二级动火,指一级动火及特殊危险动火以外的动火作业。 4、凡全厂一个车间或单独厂房内全部停车,装置经清洗、置换、分析合格,并采取隔离措施后的动火 作业,可根据其火灾危险性大小,全部或局部降为二级动火管理。 5、遇节、假日或生产不正常情况下的动火,应升级管理,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6、各类动火作业区域应由各厂明文规定,并在厂区平面图上标明。 第 103 条 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进入设备内、高处等进行动火作业,还应办理其他相关 票证。 第 104 条 “动火安全作业证”不准转让、涂改,不准异地使用或扩大使用范围。一份“动火安全作业证”只 准在一个动火点使用,动火前由动火人员在“动火安全作业证”上签字。如果在同一动火点多人同时动火作 业,可使用一份“动火安全作业证”,但参加动火作业的所有动火人应分别在“动火安全作业证”上签字。 第 105 条 特殊危险动火和一级动火必须经分析合格后方可进行,其动火证的有效期为一天(24 小时); 二级动火也应该分析,二级动火证的有效期为 120 小时。 第 106 条 动火安全作业证”应清楚标明动火等级、动火有效期、申请办证单位、动火详细位置、工作内 容(含动火手段)、安全措施、动火分析的取样时间、取样地点、分析结果,每次开始动火时间以及各 项责任人和各级审批人的签名及意见。 第 107 条 特殊危险动火作业必须制定动火方案,并经主管领导审核签字,现场必须有可燃气体检测仪随 时监测,直至动火作业结束。 第 108 条 高空进行动火作业,其下部地面如有可燃物或空洞、阴井、地沟、水封等,应检查分析,并采 取措施,以防火花溅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第 109 条 拆除管线的动火作业,必须先查明其内部介质及其走向,并制定相应的安全防火措施;在地面 进行动火作业,周围如有可燃物,应采取防火措施。动火点附近如有阴井、地沟、水封等应进行检查、 分析,并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 第 110 条 五级风以上(含五级风)天气,禁止露天动火作业。因生产需要确需动火作业时,动火作业应升 级管理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第 111 条 凡在有可燃物或难燃物构件的凉水塔、脱气塔、水洗塔等内部进行动火作业时,必须采取防火 隔绝措施,以防火花溅落引起火灾。 第 112 条 动火作业现场的通排风必须良好。 第 113 条 动火作业完毕应清理现场,确认无残留火种后方可离开。 第 114 条 各项责任人的职责 1、动火项目负责人对执行动火作业负全责,必须在动火前详细了解作业内容和动火部位及其周围情况。 参与动火安全措施的制定,并向作业人员交代任务和防火安全注意事项。 2、动火人在接到动火安全作业证后,要详细核对其各项内容是否落实和审批手续是否完备,若发现不 具备动火条件时,有权拒绝动火,并向单位防火安全部门报告。动火人要随身携带“动火安全作业证”,严 禁无证作业及审批手续不完备的作业。每次动火前均应主动向现场当班化工班组长呈验“动火安全作业证”, 并经其签字认可后方可进行动火作业。 3、动火监护人员负责动火现场的安全防火检查和监护工作。应指定责任心强、有经验、熟悉现场、掌 握灭火手段的人担当,监护人需在“动火安全作业证”上签字。 监护人在作业中不准离开现场,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通知停止作业,及时联系有关人员采取措施, 作业完成后,要会同动火项目负责人、动火人检查动火作业现场,消除残火,确认无遗留火种后,方可 离开现场。 4、化工班、组长(值班长、工段长)负责生产与动火作业的衔接工作,动火作业中,生产系统如有紧 急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通知停止动火作业。 5、动火分析人对分析手段和分析结果负责。根据“动火安全作业证”的要求及现场情况,亲自取样分析, 在“动火安全作业证”上如实填写取样时间和分析结果并签字。 6、各级审查批准人必须对动火作业的审批负全责,必须亲自到现场详细了解动火部位及周围情况,审 查并确定动火等级,审查“动火安全作业证”审批程序是否完全,防火安全措施是否完善,在确定符合安全 条件后,方可签字批准动火。 第 115 条 动火分级终审权限规定如下: 特殊危险动火由厂安全、防火部门复查后报主管厂长或总工程师终审批准。 一级动火由动火单位所属车间主任复查后,报厂安全、防火部门终审批准。 二级动火由动火部位所属基层单位主管领导终审批准。 第 116 条 动火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取样要有代表性,特殊危险动火的分析样品要保留到动火作业结束。 2、取样与动火的间隔不得超过 30 分钟,如超过此间隔期或动火作业中间停止时间超过 30 分钟,均必 须重新取样分析。 3、使用可燃气体检测仪(或其他类似手段)进行分析时,该仪器必须经被测对象的标准样标定合格。 第 117 条 动火分析应执行以下标准: 1、使用仪器分析时,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浓度大于等于 10%时,其浓度应小于 1%(体积比, 以下同);当爆炸下限浓度大于等于 4%时,其浓度应小于 0.5%;当爆炸下限浓度小于 4%时,其浓度应 小于 0.2%。 2、若使用可燃气体检测仪时,被测对象的气体或蒸气的浓度应小于或等于爆炸下限的 20%。 第 118 条 动火还应执行下列规定: 1、凡可能与易燃、可燃物相通的设备、管道等部位的动火,均应加堵盲板与系统彻底隔离、切断,必 要时应拆掉一段连接管道。 2、有易燃、可燃物的设备、管线、容器等,必须经清除沉积物,清洗、置换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 3、在用树脂、塑料等可燃物质制造的容器、设备内动火,要做好防火隔绝措施,防止炽热焊渣引起的火 灾。 4、动火部位应备有足够和适用的消防器材,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 第三节 消防组织与设施 第 119 条 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方针,采取先进的防火、 防爆和救灾技术。 第 120 条 企业必须设立有主要领导和职能部门领导参加的防火安全委员会;车间相应设立防火安全领导 小组和义务消防组织。 第 121 条 消防组织应根据企业的特点、生产检修情况和季节变化,拟定消防工作计划,实行消防工作目 标管理。进行经常的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并结合事故预案进行演练。 第 122 条 对所有易燃、易爆物品和可能产生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储运、销售、使用过程及其相关的 设备,进行严格管理。 第 123 条 企业应根据生产规模、火灾危险性及邻近相关单位可能提供的消防协作条件等因素,按国家及 地方人民政府颁发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标准的有关要求确定其生产、储存、运输物品相适应的消 防设施、消防器材。 第 124 条 企业内部设置的固定式消防设施要设专人管理,并制定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试运转。 第 125 条 消防器材要设置在明显、取用方便又较安全的地方,要经常检查,做到“三定”(定点、定型号 和用量、定专人维护管理),不准挪作它用。 第 126 条 发生火灾时,现场人员应立即灭火并向消防队和厂总调度室报警,说明着火部位、着火物质、 火情大小,同时派人到路口接应消防车,指引行车路线和消防水源,义务消防队员要积极配合消防队进 行灭火,并维持好现场秩序。 第四节 其它消防安全规定 第 127 条 企业必须制定禁止吸烟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第 128 条 禁止机动车辆进入易燃、易爆生产区和易燃、易爆化学品库区、罐区。凡必须进入上述区域的 机动车辆,必须配装阻火器或采取其它安全措施。 第 129 条 严禁使用汽油等易燃液体擦洗机动车辆、设备、地坪和衣服等。 第 130 条 应随时将使用过的油棉纱、油纸等易燃的擦洗材料,放入有盖的铁制专用容器内,并存放在安 全地点,定期清除。 第 131 条 厂区内不准随意存放非生产用液化石油气瓶,办公室和更衣箱(室)内不准存放酒精等易燃、 可燃液体。 第 132 条 严禁在防火间距、消防通道内搭设建筑、构筑物或堆放各类物资。 第 133 条 高压线下严禁堆放可燃物。易燃、易爆厂房、仓库和装置与高压线的间距要大于高压线塔杆 高的 1.5 倍。 第 134 条 研制易燃、易爆的新材料、新产品和有火灾、爆炸危险的新设备、新工艺的单位,必须对研 制的每一个项目提出预防火灾、爆炸的具体措施。 第 135 条 采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新设备、新工艺和可燃、易燃新材料的单位,必须按照研制部门提 供的预防火灾、爆炸的具体办法采取消防安全措施,并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交付生产。 第 136 条 易燃、易爆场所禁止使用撞击易产生火花的工具。 第 137 条 易燃、易爆场所禁止穿着能产生静电火花的化纤织物工作服和带铁钉的鞋。 第 138 条 扑救有毒、有害物质的火灾时,应站在上风向,必要时佩戴相应的防护器具。 第 139 条 对生产或使用氯气、煤气、乙炔气、氧气、氢气的企业,还应分别遵照氯气安全规程、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城镇燃气设计规范、乙炔站设计规范、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 规程、氧气站设计规范、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 140 条 汽车库应遵守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等有关规定。 第 141 条 其它有关防火、防爆规定按本规定有关章节及其它有关制度的要求执行。 第六章 防尘与防毒 第一节 防护与治理 第 142 条 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单位(以下称有害作业单位)应采取综合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 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 第 143 条 有害作业单位要根据预防为主的原则,制订预防职业危害的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长远规划, 逐步消除职业危害。 第 144 条 要限制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防止粉尘、毒物的泄漏和扩散。保持作业场所符合国家规定 的卫生标准。定期对作业场所有害因素进行检测,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减少人员与尘毒物料的接触。对 长期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工业卫生标准,尘毒危害严重的作业,要限期整改。经过整改仍达不到标准的, 要停业整顿。 第 145 条 有害作业生产过程应采用清洁工艺,实行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命的壮哥教学课件
- 教学课件制作画圈
- 车辆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车辆故障应急处理课件
- 病房护理设备清洗去污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挑罗纹针织弹性设计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呼吸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黑龙江省黑河市导游资格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模拟题(附答案)
- 护士历年考试题库及答案
- 木片切割切割定位对角处理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4S店员工职业卫生培训
- 体检机构礼仪培训
- 《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高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院前急救质控标准
- 【公开课】乙醇++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数字人文资源本体建模-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新高考1卷(新课标Ⅰ卷)语文试卷(含答案)
- 捡土豆装车合同协议书
- 超市卫生管理规范培训
- 国际压力性损伤溃疡预防和治疗临床指南(2025年版)解读
- 2025年中国光纤通讯电缆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