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关节错位的诊断分型课件_第1页
寰枢关节错位的诊断分型课件_第2页
寰枢关节错位的诊断分型课件_第3页
寰枢关节错位的诊断分型课件_第4页
寰枢关节错位的诊断分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寰枢关节错位的诊断分型和整脊疗法 附215例临床报告 韦以宗 1,陈剑俊 2,潘东华 1,韦春德 1, 王秀光 1,韦云锋 1 (1.北京光明骨伤医院,北京 102200; 2.江苏省常州市中医院,江苏 213000) | 寰枢椎错位是指因慢性劳损、 肌力不平衡等导致寰椎和枢椎构成 的关节相互位置的改变,引起上部 颈椎关节紊乱、颈曲改变,进而刺 激颈神经、交感神经和椎动脉,引 起以头晕为主,伴随偏头痛、胸闷 、恶心或者失眠、健忘等系列症状 。 | 作者自2003年开始系统观察治 疗寰枢关节错位,并就其诊断分型 和治疗提出新的观点,现报告如下 。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5例,男94例 ,女121例,男:女为1:1.3;年龄 1969岁,以1935岁青壮年以及 3650岁中年人为多见,分别占总 数46.0%、42.7%(见表1)。其中 门诊146例,住院69例,主要不适 表现为后枕部麻胀不适、眩晕、头 痛、恶心和血压紊乱(见表2)。 表1 215例寰枢关节错节错 位发发病年龄龄分布情况 年龄龄(岁岁)例数占总总数(%) 19-359946.0 36-509242.7 51-692411.2 合计计215 表2 215例患者主要症状表现 症 状例 数占总总数(%) 后枕不适18786.9 眩晕晕20896.7 头头痛15270.7 胸闷恶闷恶 心13160.9 心律紊乱4018.6 面瘫瘫4018.6 血压压紊乱14466.9 肩背痛12156.2 突发发昏厥198.8 失眠10347.9 |1.2 诊断依据 患者有后枕不 适、头晕头痛等症状,检查 可触及双侧风池穴不对称, 局部有压痛,桡动脉试验阳 性。X线片张口位可见齿状 突侧偏或前倾;侧位C2.3后 成角、旋转,阶梯状改变, 颈曲可有改变。 |1.3 分型方法 按照X线片齿状 突移位情况将其分为三型( 表3),分型即 |(1)侧偏型:X线张口位示 齿状突侧方偏移,寰椎旋转 ;侧位片C2、3后成角(图1- 1,1-2),(图1-3,1-4)。 图1-1(侧偏型) 图1-2(侧偏型) 图1-1示:张口位寰齿间距不对称,齿状突左偏; 图1-2示:侧位颈曲变直,侧位片C2、3后成角; 图1-3 (治疗后) 图1-4(治疗后) 图1-3,1-4示:治疗后张口位示寰齿间距对称, 侧偏纠正,侧位片示颈曲恢复正常; |(2)前倾型:X线片张口位 示齿状突前倾,寰椎后倾,出 现双边征;侧位颈曲加大, C2、3呈阶梯状改变,颈部活 动屈伸受限(图2-1,2-2)。 |(3)混合型:指前倾与侧偏 同时存在(图1-5),(图1-6 )。 图1-5(混合型) 图1-6(治疗后) 图1-5示:张口位寰齿间距不对称,齿状突右偏;齿状突前倾,寰椎后倾,出 现双边征; 图1-6示:寰齿间距基本对称侧偏纠正,齿状突前倾恢复正常,双边征消失。 表3 215例寰枢椎错位分型统计表 分型例数占总总数(%) 侧侧偏型14667.9 前倾倾型4826.2 混合型219.7 合计计215 |2 治疗方法 |2.1 理筋方法 牵引易诱发加 重头晕、恶心、心慌等症状, 故寰枢椎错位不宜作布兜牵引 。一般先于颈背部作中药药熨 、骨空针调压以理筋,(针刺 部位:风池、风府、哑门、天 柱、后溪、脑空等穴)。理筋 治疗35次后方可行整脊治疗 。 |2.2 整脊方法(寰枢端转法) 侧 偏型:术者左肘放于患者下颔部 ,右手拇、食二指分别置于寰枢 两侧(相当于风池穴),双手同 时用力向上轻提,行欲合先离手 法旋转,反复35次,使寰枢关 节复位,双侧平衡即可;前倾型 :术式同上,但重点在用拇指按 压第二颈椎的棘突,反复23次 ;混合型:先纠正前倾改变,再 治疗侧偏错位,方法同上。 |2.3 练功方法 患者症状缓解 后即可进行功能锻炼,方法 :用双手交叉,放置于颈项 部,双掌部用力提拿颈项部 肌肉,以自觉舒适为宜,提 拿30次,每天3-5次。如前倾 型颈曲加大,合并腰骶角加 大者配合弯腰锻炼。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患者后 枕部麻胀不适、眩晕、头痛、恶 心等主要症状消失,复查X线张 口位片示齿状突与寰椎侧块间距 对称,齿状突无前倾和偏歪,颈 椎侧位片示曲度恢复正常;临床 治愈:患者主要症状(头晕、头 痛、恶心)消失,但失眠或血压 波动虽有改善而未正常,症状较 原来减轻,X线片改变基本恢复 正常; |显效:患者症状较原来减轻 ,X线片齿状突偏移、前倾较 前好转;无效:患者症状、X 线检查均无明显改善。 |3.2 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215例 ,治疗时间10-40天,平均治 疗17天。按上述标准评定, 结果:痊愈139例,临床治愈 51例,显效23例,无效2例, 痊愈和临床治愈率88.4%。 |3.3 典型病例 杨某,女性,42 岁,北京市人。无明显诱因头 晕伴头胀2年,加重7天。头晕 时可有视物旋转、模糊,头胀 于后枕部为主,头晕症状出现 常与体位改变有关,伴颈部僵 硬不适,无头痛、耳鸣,伴恶 心,无呕吐。曾到某医院诊为 “颈椎病、高血压”,行按摩、 牵引等治疗,疗效不佳。 |近一周来头晕症状加重,伴行 走不稳。入院后检查: Bp180/110mmHg,颈椎曲度加 大,后枕部风池穴压痛(+), 颈椎运动:屈10,后伸30, 左旋35,右旋35,侧屈正常 ,左侧桡动脉试验(+)。X线 片示齿状突前倾,寰椎示双边 征,C2.3.4阶梯改变,颈曲加 大(图2-1,2-2)。 图2 -1(前倾型) 图2 -2(前倾型) 图2-1示:张口位齿状突前倾,寰椎后倾,出现双边征; 图2-2示:侧位颈椎曲度加大; 图2 -3(治疗后) 图2 -4(治疗后) 图2-3示:张口位齿状突恢复正常,双边征消失; 图2-4示:侧位颈椎曲度正常。 |诊断为寰枢关节错位前倾型。治 疗:先行中药药熨、骨空针调压 ,C2.3.4棘突旁华佗夹脊以理筋 ,后行整骨方法复位。治疗5次 后头晕减轻,能独自行走300米 以上,血压110/85 mmHg,继续 治疗15次,枕部麻胀、头晕、恶 心等症状消失,血压稳定,X线 片复查示前倾齿状突位置、颈椎 曲度恢复正常。(图2-3,2-4) |讨论 |(1)寰枢关节解剖特点及认 识 寰枢关节由寰枕关节、寰 枢外侧关节、寰枢中关节构成 ,寰枢关节的运动几乎是唯一 的轴性旋转,因受翼状韧带的 限制,范围是2954。 | Schneider等2对横向韧带和 翼状韧带的力学研究显示:翼 状韧带由两部分构成,其中一 部分使齿状部与枕骨的髁状突 连接,另一部分在寰椎外侧块 上插入,其功能是限制轴向旋 转、侧弯和屈曲拉伸; |横向韧带固定齿状部,向上 延长到达枕部,向尾部延伸 到达轴体的后表面,形成寰 椎的十字韧带,其功能是限 制头屈曲以及寰椎向前移位 。因此,睡眠枕头位置不适 ,长期造成十字韧带、翼状 韧带受伤,肌力不平衡,或 颈曲紊乱,均可导致寰枢关 节位移。 |(2)关于诊断问题 作者 1995年曾报道上段颈椎损伤、 C2、3、4钩椎关节紊乱可伴 有桡动脉试验(+),即检查 者摸到桡动脉搏动后,用另一 手推患者头颈往对侧。桡动脉 搏动减弱或消失,其机理是颈 上段钩椎关节紊乱、椎曲变异 、颈1-4神经受损伤所致。 |当推拉头颈时,颈神经损伤 加重,颈上交感神经节,颈 动脉神经节同时受刺激,抑 制了动脉搏动,因此出现桡 动脉减弱或停顿。此特异性 检查值得向同行推荐。 | 对于寰枢关节的齿状突 侧偏以及前倾,以往有人认 为其为先天性解剖变异,近 年来逐渐引起医学界重视。 作者将这一病名收录在中 国骨伤科学辞典。现代 中医骨科学中将寰枢关节 错位分为侧偏型和前倾型, 主要采用理筋、针刺、整骨 手法的方法治疗。 |(3)关于治疗 理筋、调曲、 练功的治疗方法疗效确切。经 治疗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一 般一周可控制,X线检查椎曲 改变一般2-3周恢复正常,对于 伴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如病程 短(约半年以内),经治疗其 血压一般可控制在正常范围, 如病程长者,治疗后高血压一 般恢复不佳; |同样,合并神经系统症状, 如失眠、记忆力下降患者, 病程短(约1年内),通过 治疗症状都能得到较好的控 制,如病程超半年,则靠自 我调整。 | 潘东华等报道根据寰枢椎的 分型辨证治疗寰枢椎错缝,根据 颈椎张口位X线片的改变,把寰 枢椎错缝分为侧偏型和前倾型, 用理筋整骨方法治疗67例,均临 床治愈,病程最短5天,最长1个 月,平均2周,效果显著。王玉祥 报道运用韦以宗提出的“理筋、调 曲、练功”的整脊原则,治疗81例 寰枢椎错缝,治愈率达88%。 | 廖善军采用针刺为主治疗 寰枢关节紊乱症184例,结果 总有效率98.4%。许舜沛等报 道针推并治寰枢椎错缝,对19 例患者进行了针刺风池(双)、 风府、哑门、天柱(双)、后溪( 双)等结合枕颌牵旋侧扳复位 法治疗。结果治愈13例,占 68.4%;有效6例占31.6%;总 有效率100%。 | 杨友刚等综合国内外文献,对 先天性,外伤性和病理性引起的寰 枢关节错位进行了综述,认为寰枢 椎不稳和脱位临床较常见,易导致 上颈髓受压,其临床表现主要有枕 颈部症状(如枕颈部疼痛、颈部旋 转活动受限);部分患者有脊髓受 压表现(如四肢无力、行走不稳、 四肢麻木、疼痛以及感觉过敏、手 部精细动作障碍等)和椎动脉型颈 椎病的表现(如眩晕、视觉模糊、 猝倒)。 |开口位X线片可明确齿状突 的外形、齿状突与寰椎侧块 间距是否对称。寰枢椎不稳 和脱位手术方法有寰枢椎植 骨融合术,钢丝固定术,单 纯寰枢椎植骨融合术,齿状 突螺钉内固定术,经枢椎椎 体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术,经 口咽前路寰枢椎钢板内固定 术。 |(4)治疗并发症 杨氏同时也指出 各种手术方式都存在弊端,也未达 到完全理想的生理需要。即单纯的 减压和复位不能纠正寰枢关节不稳 ,而内固定虽然能稳定寰枢关节, 但又丧失了寰枢关节的运动功能, 导致术后病人头颈活动特别是旋转 活动明显受限,从而继发上下关节 退变和不稳。而且寰枢椎解剖结构 特殊、毗邻结构复杂、周围有重要 神经和血管,手术难度大、风险高 。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