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_第1页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_第2页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_第3页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_第4页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化学 (必修) 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 C 2 C 3 4 略 5 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 6 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7 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 ,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 稀硝酸 或稀盐酸 , 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 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 D 2 B 3 B 4 B 5 65 mg/110mg/ 10 6 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 14 8 n( n( n( n(224: 140: 35: 2 9 1) 2) 0 40 ( M=40 g/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0。) 第一章 复习题 C 2 B 3 A 4 5 C 6 (1) 不正确。(标况下 或 没有明确 状态 ) ( 2)不正确。(溶液 体积不为 1L) 或 氢氧化钠加入水中后,形成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 ( 3)不正确。(水标况下不是气体) 或 水在常温下是液体 ( 4) 正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 7( 1) 5% ( 2) 8 9 g, 操作步骤 ( 1)计算所需硫酸钠的质量, m(硫酸钠) =42g/ 2) 称量 ( 3)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 4)转移至 50量瓶,并洗涤小烧杯 2 次 3 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轻轻摇 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铁 粉 过 滤 液 稀硫酸 过 滤 液 蒸发 结晶 2 第二章第一节 2树状分类法 略 5 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大小 主要特征 举例 浊液 100 稳定,不均一 泥浆水 溶液 1 定,均一 饱和 液 胶体 1 100 稳定,均一 豆浆 6 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 1100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 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 血液透析 、 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 水溶液 熔融状态 电离 阴阳离子 阳离子 H+ 阴离子 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 酸根离子 H+ + 2O 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 3 C 4 C 5 C 6 B 7 D 8 (1) a+ (2) 23) =23 (4) =29 (1) (2) 23(3) H+= (4) 不反应。 10 ( 1)可溶铜盐 +强碱 =可溶盐 +H)2 (2)强酸 +强碱 =可溶盐 +3) 强酸 +溶钙盐 + (4) 强酸 +可溶盐 =可 溶盐 +5) 可溶铜盐 +溶铁盐 +1 金属导电的原因是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于水后发生电离,电离出来的阴阳离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形成电流。 金属是单质,不属于化合物,因此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第二章第三节 电子 氧化还原 失去 氧化 还原 得到 还原 氧化 2 2 属单质等 3 氧化 S+燃 = 还原 4 C 5 D 6 C 7 C B 8 B C 9 ( 1) 还原剂 氧化剂 移电子 4( 2)还原剂 P 氧化剂 移电子 20 3) 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转移电子 12 4)还原剂 氧化剂 移电子 6 10 略 第二章 复习题 3 1 ( 1) A 组 B 组 非金属单质或气体等 ; C 组 D 组 酸或强电解质等 ( 2) 22+H)2转移 4 还原性 3 C; S 和 A 5 C 6 D 7 B 8 C 9 A 10 B 11 稀硫酸 H+2O H+= 2H+2 12 该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氯化钙和碳酸钾,可能含有硝酸钡。 H+= 若还 有硝酸钡,则还有下列反应: H+= 第三章第一节 实验室中将金属钠保存在煤油里。 这是由于钠很容易与空气或水反应。 而 钠密度大于煤油,沉入煤油底部,煤油将空气隔绝,使金属钠不和空气接触。 42=2色固体 ) 22=加热 =黄色固体) 222 2 B 3 B 4 D 5 D 6 A 7 (1) 3g)=高温 = (2) 2H+=23 (3) 2 (4) 9 出的氢气多。 第三章第二节 242 转移 2 22 转移 2 2 酸 强碱 两性 两性 3 白色沉淀 沉淀不消失 生成白色沉淀 沉淀逐渐消失 4 D 5 B 6 B 7 C 8 D 9 D 10 2 转移 2 11 先生成白色沉淀 , 迅速转为灰绿色 , 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 2e( 4H)2+H)3 转移 4 12 0.2 三章第三节 0 55% 21103 t 第三章复习题 B 2 C 3 D 4 D 5 A 6 C 7 22=加热 =222O u( H)2=加热 =2O 4 e=u 8 一开始时浓烧碱溶液吸收 罐内气压降低,易拉罐变瘪;过一会,铝和烧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气,使罐内气压变大,变瘪的易拉罐又鼓起来。 22O 2O+ 2 9 温 = 2O=H)2 a(= +20 取样 于两支小试管中 。 用一洁净的铁丝蘸取少量溶液,放在酒精灯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若出现紫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 K+;在其中一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烧碱溶液,先出现白色沉淀,继而沉淀逐渐消失,说明原溶液中含有 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盐酸,若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 11 53% 1: 1 2H+ = + 6H+ = 2+ 3 24x+27y=5.1 x+2y/3=得 x 和 y (1)铝的质量分数 =27y/00%= (2)铝和镁的物质的量比为 y:x 第四章 第一节 ( 1( 1) ( 2) ( 3) 2 材料 物理性质 化学 性质 玻璃 透明、坚硬、熔点高、不溶于水 稳定。其实能与 陶瓷 不透明、坚硬、熔点高、不溶于水 稳定。跟玻璃一样,与 3 注:从水溶液里析出的硅酸其实都是原硅酸 上为了简便,就把它写成了硅酸 ) 4 B( 注: 2并不选 D。 ) 5玻璃、石英、陶瓷里 都含有大量的 融烧碱时有: 2O 反应发生,对坩埚造成腐蚀。 6河沙主要成分是石英,其化学成分为 体,属于原子晶体,非常坚硬,可以做磨料。 7 2O、 温 注:其实水玻璃是指非 泡花碱 ”。 ) 8半导体。用于二极管、三极管及集成电路( 产。 5 9( 1)还原剂 ( 2)化合反应 置换反应 还原剂 ( 3) 沙滩物质 ) ) ) 集成电路产品如电脑( 用户 ) 10( 1)同: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4;异:电子层数不同。二者为同主族元素。 ( 2)晶体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的结构非常相似,二者的硬度都很大,熔点都很高。但碳元素的另一单质石墨由于结构的关系,却很软。 ( 3) 于结构关系,物理性质差异非常大。 温下为气体,而 非常坚硬的固体。但二者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如都是酸性氧化物,可与碱反应 ,都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能被 C 还原等。 11( 1) n( n( n( =62%13:56%0%: 1: 6 化学式为: ( 2)纯碱: 72 t 石灰石: 81 t 石英: 246 t 12略 第四章 第 二 节 ( 1氯气溶于水后,部分与水发生下列反应 2O=成的 稳定 ,易分解产生新生态的氧,具有强氧化性,故可以氧化有机色素(漂白)及把细菌、病毒杀死。 2 实验现象 解释或离子方程式 滴入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2O=g+=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 先变红后褪色 盐酸使石蕊变红,次氯酸漂白 滴入红墨水 褪色 次氯酸的漂白作用 3略 4 D 5 C 6 B 7 C 8漂白粉与漂粉精的化学成分都是次氯酸钙与氯化钙的混合物(其实, “漂粉精 ”只是商人为了多赚钱给漂白粉起的新名字,并无其它含义 )。它们是固体,比较便于保存和运输。而氯水是液体,不便于保存运输。 9因为一旦发生上述反应,产生出 不稳定易分解造成漂白粉失效。故购买时应该注重看商品外包装是否破损,若破损则不要购买。保存也是一样要注意密封。 10防止过多的接触氯气,若必须大量制备和使用,最好在通风橱里进行实验。 11( 1)这样可以尽快逃离氯气扩散区。 ( 2)吸收 2O ,减轻其污染。 12( 1) 2( 2) 13( 1)可仔细观察外形,氯化钠晶体呈立方体透明,而纯碱呈不透明粉末状;( 2)纯碱溶液有滑腻感,而食盐水无滑腻感;( 3)分别取少量加食醋,有气泡产生的为纯碱;( 4)取极少量尝一下,食盐咸而纯碱涩; ( 5)用石灰水鉴别 14( 1) g ( 2)要考虑导管、烧瓶内会残留大量 必须多取反应物( 这就是理论与实际的不同之处 )。 15略 第四章 第 三 节 ( 1 22+4 2 6 2( 1)高温下促使 合,另一可能原因是汽车汽缸内用于点燃汽油蒸气的电火花促使 电反应。( 2) 2化剂 2 ( 3) 3 A 4 C 5 C 6 D 7 D 8 C 9( 1) 22 2( 2) 2O ( 3) 32O=2O 10( 1) 1280 t ( 2) 448 ( 3) 720 t 11略 第四章 第 四 节 ( 1( 1)酸性(酸的氧化性) ( 2)吸水性 ( 3)脱水性 ( 4)强氧化性 ( 5)强氧化性 2 B 3 C 4 B 5 要明确,这二者的红色是不同的) 6 A 7 C 8 D 9可以分别先加铜片微热,溶液变蓝色且有少量气泡逸出的为稀硝酸。另两份溶液里直接加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稀硫酸。 3) =32+24 10 见后 11干燥剂有酸性、中性、碱性之分,也有氧化性、非氧化性之分,还有液态、固态之分。要根据被干燥物质的性质与干燥剂的性质,以二者不发生化学反应、不溶解为原则选择。 可用浓硫酸干燥,但不能用碱石灰; 可选用无 燥。注意!不能用浓硫酸,因浓硫酸能与 合。也不宜用碱石灰。 可用碱石灰,或生石灰。不能用浓硫酸,也不能用无水氯化钙。类似于结晶水合物 )。 12 等体积混合且混合后的溶液的体积等于混合前的两种溶液体积之和 ,二者无反应 ;则各自浓度减半: c( =2.0 /(1+1) =1.0 c( =1.0 (1+1) =0.5 2) c( H+) = c( X 2 = 2 = 1.0 c( ) = c( = 1.0 c( c( + c( = 1.5 3) Cu c( = c( = 区别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方法 物理方法: 7 1 称重法: 浓硫酸比稀硫酸密度大( 98%的浓硫酸密度为 相同体积,重的是浓硫酸。 2粘度法 :浓硫酸是粘稠的液体,而稀硫酸则接近于水的粘度,所以将试剂瓶拿起摇动几下 3沸点法: 硫酸是高沸点的酸, 98%的浓硫酸沸点为 338 ,故可取少许于试管中加热,先沸腾且有大量水蒸气产生的为稀硫酸 4稀释法: 浓硫酸溶解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故可在小烧杯中加 20,沿烧杯壁慢慢加酸(切不可将水加到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溶解 时放出大量热的是浓硫酸 5露置法: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的是浓硫酸。 6电导法: 取两个碳棒作电极,插入酸中,电路中串联上小灯泡,用两节干电池构成闭合回路,小灯泡发光且较亮的是稀硫酸,因为浓硫酸中水较少,绝大部分硫酸分子没有电离,故自由移动的离子很少,导电性较差。 化学方法: 1铁铝法: 分别取少许于试管中,加入铁丝或铝片,无现象的是浓硫酸,有气泡出现的是稀硫酸。因为浓硫酸在常温时可使铁、铝等金属表面快速氧化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 “ 钝化 ” 。 2铜碳法: 分别取两支试管,加入铜 片或木炭后,再分别加入酸,然后加热,能够产生刺激性气体的是浓硫酸。 3胆矾法: 分别取两支试管,加入胆矾少许,再分别加入酸,晶体溶解溶液变蓝色的是稀硫酸,晶体表面变白色的是浓硫酸。 4纤维素法: 分别用玻璃棒醮取两种酸在纸或木材或棉布上画痕,表面脱水炭化的是浓硫酸。 5蔗糖法: 在小烧杯中加入约 10g 蔗糖,滴入 1后,再加入酸,能使蔗糖脱水炭化产生“ 黑面包 ” 的是浓硫酸。 6食盐(硝酸钠)法: 在试管中加入少许食盐,然后分别加入酸,产生刺激性气体的是浓硫酸,食盐溶解无刺激性气体产生的是稀硫酸。 7. 镁锌 法: 稀硫酸与镁锌等反应产生无色无味的氢气,浓硫酸与镁锌等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 8. 试纸法: 滴在紫色石蕊试纸上,稀硫酸的变红,浓硫酸的碳化变黑。 不管鉴别几种什么物质,只有找出这些物质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差异即可 8 第四章 复习题 ( 1 ) 2( 1) 活泼,不易与金属及氧气反应 ( 2) 液化且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 ( 3) + = ( 4)铵盐 3( 1) 2 2解 2 ( 2) 燃 2解于水得盐酸) 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