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统论文:探究农村信用社新增不良贷款形成之源.doc_第1页
银行系统论文:探究农村信用社新增不良贷款形成之源.doc_第2页
银行系统论文:探究农村信用社新增不良贷款形成之源.doc_第3页
银行系统论文:探究农村信用社新增不良贷款形成之源.doc_第4页
银行系统论文:探究农村信用社新增不良贷款形成之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银行系统论文:探究农村信用社新增不良贷款形成之源一、新增不良贷款形成的主要原因据笔者对某市的调查,该市农村信用社新增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已起诉或正在执行中的贷款不能按期执结到位。该市信用社有已起诉或正在执行中的贷款1053万元未收回.此类贷款都是为保全资产而对历年贷款进行借新还旧,到期后不能偿还而依法起诉的。如某县贷户江某原贷款14300元,信用社于1996年对其起诉后,该贷户一直外逃躲债,多年来执行未果。2004年7月贷户回家后,信用社上门找其收息后换据而形成新的逾期贷款。2.村组集体贷款转据到期后难以收回。该市信用社有未收回的村组集体贷款1542.8万元。其主要情况为,对历年村组集体贷款进行资产保全转据后,到期难以收回。2004年,某县联社因筹建“农村合作银行”的需要,对全市不良贷款进行了攻坚盘活,其中对村组集体贷款采取“让利清收”即收取部分利息,剩余协议偿还等办法,办理了转据手续。由于村级债务锁定,目前基层信用社对村组集体贷款仅能保全催收,无实质性清收效果。如某信用社2005年到期未收回贷款1178万元,其中村组集体贷款2005年到期未收回达326万元,占27.7,严重影响了该社到期贷款收回率。又如2005年,某县进行合村并组试点,信用社为防止村级债务因合村并组而悬空,对村组以前的贷款进行了借新还旧形式的债务保全。到期后又难以收回.3.合作基金会并入贷款收息转据后收回难度大。该市信用社有未收回的合作基金会并入贷款202.2万元。由于历史原因,合作基金会并入贷款都是清收难度大、纠纷多、遗留问题多的贷款。1999年根据上级统一安排,某县联社共接收原乡镇合作基金会贷款3169万元。经过逐年清收转化现仍有2476万元未能收回,其中通过收息转据后在2005年到期未收回的贷款有154万元,占2005年当年到期未收回贷款的3.9。4.村组集体贷款化解至农户后到期收回率低。该市信用社有未收回的村组集体贷款化解至农户的贷款1229.2万元。为盘活不良贷款,化解村级债务,自2001年开始某县联社在政府的支持配合下,开展了“化解村组债务,盘活不良贷款”的活动,由于所分解的农户贷款大部分都是比较贫困的农户,分解贷款到期后不能如期全额偿还到期贷款,其中在2005年到期的村组集体化解至农户贷款978万元,占2005年当年到期未收回贷款的14。如某信用社2005年到期未收回贷款300万元,村组集体贷款化解至农户2005年到期未收回贷款133万元,占比高达44.3。又如某县合作基金会采取并入形式将148万元的农贷整体划归信用社,其后,信用社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清收,至今仍有近50万元贷款无法收回。5.涉及经济案件导致贷款到期无法收回。该市信用社有未收回的涉及经济案件贷款300.1万元。2004年、2005年某县联社相继发生内、外经济案件导致2005年到期贷款182万元无法收回,占4.6。某信用社因原信用社主任违规担保、违规放贷导致该社2005年到期贷款142万元无法收回。某信用社贷户董某因涉嫌诈骗外逃,导致董某在信用社借款40万元无法按期收回。某信用社因冒名贷款等违规违法案件,信用社主任等有关责任人被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导致51万元涉案贷款未收回。6.自然灾害影响贷款清收。该市信用社因自然灾害原因未收回贷款2387.3万元。一是由于禽流感疫情的影响,部分养禽户贷款不能偿还。如某县全县养鸡鸭到期贷款752万元,经大力清收后仍有312万元贷款暂不能收回。某县农户谢某2005年3月3日贷款1万元,于2005年12月25日到期,贷款用于养鸡,因禽流感影响,鸡蛋无法出售导致贷款不能按期偿还。某县贷户王某个人办养鸡场,养鸡近20000只,去年因受禽流感影响亏损近5万元,造成所欠贷款7万元形成逾期。二是水灾影响部分到期贷款不能收回。某贷户黄某于2005年1月25日在信用社贷款1万元,定于2005年11月30日到期,2005年7月因承包的50亩耕地地势较低,遭雨水淹没近45亩,几乎造成绝收。遭受水灾后,1万元贷款形成逾期。三是旱情影响贷款回收。某县贷户李某植水稻18亩,于2005年3月24日贷款1万元,定于2005年12月25日到期,由于遭受旱情,秧苗未插栽,造成全年颗粒无收,同时因其外出打工未归,造成该笔贷款逾期未偿。四是受龙卷风和高温影响,部分种香菇农民的贷款未能如期偿还。 7.原村客户经理经办的贷款到期收回率低。仅某县联社就有原村级客户经理移交的到期未收回贷款1694万元,全部为小额农贷。2004年12月,根据上级联社文件要求,该县联社共撤并村级客户经理298个,代办贷款13482万元,占贷款总额的18.5。过去由于管理体制问题,部分信用社信贷业务基本上完全依赖于农户客户经理办理。同时,由于农户客户经理业务素质普遍很低,导致所投放贷款在投放对象、合同期限上把握不准,大量代办贷款到期后不能按期收回。经清理,截止2006年6月末,在2005年当年到期未收回贷款中,属原农户客户经理代办贷款到期未收回额达1694万元,占该县联社2005年当年到期未收回额的24。在村级农户客户经理代办业务撤并以后,基层信用社外勤人员工作量成倍增长,一名外勤人员包村均在610个,几千余农户。加之撤并农户客户经理后个别同志的抵触情绪、误导宣传,导致一批农户贷款清收难度加大,回收效率低,部分贷款仅能采取核对、催收等形式进行保全。8.由于市场风险、贷户经营不善,导致贷款到期不能偿还。经清理,全市有部分贷户因市场把握不准、经营不善导致贷款不能偿还。如某县贷户李某在某镇开餐馆,开始生意红火,后贪大扩店,结果生意一落千丈,造成贷款1万元逾期未还。某市贷户胡友兰在信用社贷款5万元,年初从南方贩运反季节水果、蔬菜到北方销售,货到后,因市场饱和,时价与当初市场调查价格有较大的出入,不得不按低价销售,结果造成严重亏损,不能偿还到期贷款。9.贷后管理不到位、清收不力形成新增不良贷款。一是贷后管理不到位形成不良。少数信贷客户经理对一些贷户生产经营、资金流向缺乏应有的贷后跟踪管理,导致部分贷款形成新的不良;二是少数领导对2005年到期贷款清收的思想认识不够,工作措施不得力,工作作风不扎实,清收效率较低;三是由于人员变动对贷款清收管理的责任交接不到位,导致部分新增贷款到期未收回。二、对策1.建立台账,限期清收。要对现有新增不良贷款逐笔落实清收责任人,按清收责任人建立明细台账。清收人员有调动的,重新落实清收责任人。分责任人明确清收目标、时限,力争新增不良贷款收回100%。2.细化措施,全力清收。一是对村组集体贷款、合作基金会并入贷款等历年村组贷款,要拓宽清收盘活思路,做到尽最大努力清收,对暂时无法清收的,必须做到有效保全。二是对因自然灾害、经营不善和市场风险形成的不良贷款采取补救措施,强化贷后监管,帮助其恢复生产经营,增强贷户的偿债能力。三是对部分信用关系差、恶意逃债的欠贷户依法起诉强制清收。对已起诉和涉案的贷款加大执行力度和追赃力度。四是对因贷后管理、清收不力而形成的不良贷款,进一步分析原因,强化责任约束清收。3.强化督导,定期考核。一是层层按月考核。市联社对县(市、区)联社,县(市、区)联社对基层信用社,基层信用社对责任人做到按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二是切实做好不良贷款的监测,特别是大额贷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