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历史《相对论的创立》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新课标高中历史《相对论的创立》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新课标高中历史《相对论的创立》教学设计.doc_第3页
新课标高中历史《相对论的创立》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子弹、超国家主义与热爱和平的人文情怀的完美统一新课标高中历史相对论的创立教学设计在人类文明历史上,科学与人文曾出现过相互抵挡、排斥的不和谐状态,但是在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身上,我们却看到了科学与人文情怀的完美统一,很大程度上不仅是由于他对于科学的伟大贡献,还因为爱因斯坦有着高尚的人文情怀、高贵的学术品格。在“相对论的创立”这一部分教学内容中,除了在知识的层面让学生了解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同时要体会作为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的爱因斯坦,在他身上是如何将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达到完美的结合。 【模拟情景1】瑞典皇家科学院:我给爱因斯坦写颁奖词操作过程:在这一环节中,我要求同学们在阅读课本,查阅资料的情况下,为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爱因斯坦写颁奖词。作品展示: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最著名的科学成就有光量子理论、布朗运动理论、狭义相对论、质能等价原理、广义相对论等。后来致力于统一场论的研究,由此带来了物理学思想的革命,因而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后来的人造卫星、通讯技术、激光、电视和原子能,无一不与他所揭示的理论有关。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掌握知识。 【情景设计2】提出论点:诺贝尔名言“人类从新发现中得到的好处总要比坏多。”操作过程:这一环节我以核能的开发和利用为切入点,向同学们出示问题: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质量能量公式e=mc2,这一理论为何能的开发提供了依据。二战期间和战后,核能研究得到迅速发展。请查找资料,了解核能研究发展的基本情况,谈一谈这一研究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理解诺贝尔的这一段话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处理,主要是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并全面认识科技成就的作用,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利用科技为人类服务关,要强调科技的进步是时代的需要和历史的进步。【情景设计3】提出命题 axyz操作过程:列举爱因斯坦相关的小故事,寻找他成功的秘密。片段一: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东部的乌尔姆,犹太血统。在爱因斯坦的记忆中有两件事印象深刻:一件是上学之前,他父亲给了他一个罗盘(指北针),罗盘的指针总要指着南北极,使小爱因斯坦研究和着迷了很久,直到成年,他都还记得这件使他印象深刻的事。另一次是在上学几年后,他领到一本欧几里德几何学课本,书中论证得无可置疑的许多公理,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以至于无法按照课程进度学习,而是一口气就将它学完。 片段二:爱因斯坦在整个学习期间也无神童的表现,甚至在教师眼里显得平庸迟钝,但而具有很强的独立自主、勤奋自学的探索能力。他在中学时代就自学了包括微积分在内的基础数学及某些理论物理知识,进入大学后,他经常缺课,独自修读了经典理论物理,研究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爱因斯坦不拘成见,勇于创新。怀疑一切的信条始终贯穿他的整个科学生涯。片段三: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科学研究好像钻木板,有人喜欢钻薄的,而我喜欢钻厚的。”一次,有个青年人请教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爱因斯坦给他写下了一个公式:axyz。他解释说,a代表成功,x代表你付出的努力和劳动,y代表你对所研究问题的兴趣,而z表示少说空话,要谦虚谨慎。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要求我们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落实到本环节就是通过关注这些科学巨匠们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对同学们对个人而言,21世纪是人才的竞争,我们只有加强自身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为个人的前途和民族的发展尽一份力量。【情景设计4】提出问题:如果现在要给爱因斯坦颁发诺贝尔和平奖,你重新设计一份颁奖词。 操作过程: 材料一:1945年春,美军进占德国西部,发现纳粹的核研究只限于实验室阶段而没有武器制造计划。爱因斯坦得知后,马上向白宫提出不必要再使用核武器。美国7名著名科学家也起草了请愿书,认为使用核弹会带来严重的道德问题,在世界上也将开创毁灭性攻击的先例并引发核竞赛。何况日本败降在即,已用不着原子弹。然而,核弹一旦制造出来,就不由科学家而是由政治家说了算了。8月上旬,广岛、长崎落下两枚原子弹,瞬间夺去10万人的生命。核轰炸的消息传来,杜鲁门和许多官员兴高采烈,大多数参加“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们却心情沉重。爱因斯坦更是痛心地说,当初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甚至懊悔当初从事的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人类下一次战争若使用核武器,再下一次战争就只能使用木棒了。材料二:爱因斯坦就是我们时代的人道主人标本。他为自己“画”过一幅自画像:“苦难也罢,甜蜜也罢,都来自外届,而坚毅却来自内心,来自一个人自身的努力。我孤寂地生活着,年轻时痛苦万分,而在成熟之年里却甘之如饴。”老年爱因斯坦“甘之如饴”的秘诀,我们可以在他生命结束之前最后一次演讲中发现:我所追求的东西非常简单,我要以我微弱的力量,冒着不讨任何人喜欢的危险,服务于真理和正义。材料三:超国家主义和和平主义是爱因斯坦的两个基本的政治理想。爱因斯坦是一位世界公民。他完全撇开了国家、民族、阶级、社会地位等等狭隘立场和私人偏见,总是从全世界和全人类的视野思考问题和付诸行动。在二战爆发前夕,他无情地揭露德日法西斯的罪恶阴谋,号召爱好和平的人民奋起抗争。在二十世纪50年代美国麦卡锡主义横行时,他挺身而出捍卫学术自由和思想自由,发表宁做管子工和小贩而不做科学家和教师的声明。难怪世人把爱因斯坦喻为上帝的使者、人类的仆人。难怪当有人问普林斯顿一位普通的老人:你既不理解爱因斯坦的科学理论,又不明白爱因斯坦的抽象思想,你为什么仰慕爱因斯坦?老人回答说:“当我想到爱因斯坦教授的时候,我有这样一种感觉,仿佛我已经不是孤孤单单一个人了。”由此可见,爱因斯坦己经融化在人们的心灵之中,成为普通人精神上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设计思路:课标的要求中明确提出对于本单元的内容纪要适当介绍科学知识,又不能陷于其中,这一环节的处理,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从科学发展、人文情怀感受爱因斯坦的伟大精神。 【教后反思】这样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