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论文:信息技术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1页
初中论文:信息技术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2页
初中论文:信息技术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3页
初中论文:信息技术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文学教育学家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语文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能较好的唤醒学生对学习创造的乐趣,使学生主动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与课堂融为一体,结合实际生活,用活书本知识,构建他们心目中真实的美好的生活空间,从而获得创造的乐趣。诗歌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文学样式,在中国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但诗歌的用字用词非常讲究推敲,字词含义深刻,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而采用传统的“就词论词、就句论句”法教学诗歌,学生往往因不能进入诗的意境、领会诗的韵味而觉得枯燥无味。现代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为我们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条件。通过具有音韵美和艺术穿透力的配乐,使具有视觉特征的文学作品立体化,鲜活化。通过精选和制作美的画面,使美感强烈的图片直接刺激人的眼睛,把美的信号传入大脑,得到审美愉悦。声像优化组合所创设的情境是沟通作者的创作情感与学生的学习情感的桥梁。课件所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与作者碰撞、交融,从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达到“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的目的。一、 利用优美的音乐,引导融入诗歌的意境。音乐是将美凝聚在时间里的艺术,大多数学生对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也比较容易接受。更何况,俗语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将音乐以其广泛的内涵和优美的表现形式,通过现代媒体技术,渗透到诗歌教学中,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理解诗歌的内涵。如我在教授苏轼的水调歌头时,播放了王菲演唱的由这首词改编的歌曲但愿人长久,那柔和而略带忧伤的音乐,那画面中高悬于湛蓝天空的一轮圆月,仿佛把学生们带回到了中秋佳节,使他们看见苏轼独自一人仰望夜空,眼中满含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对团圆的渴望。一曲听罢,学生们依然沉浸在忧伤的气氛中,此情此景,不言而喻。二、 利用形象的画面,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各种文体都离不开语言。小说、戏剧可以通过故事、人物去把握主题,而诗唯一给予读者的途径就是语言。所以诗歌鉴赏的关键一步就是语言的鉴赏,而多媒体的运用能形象的再现诗歌语言的含义,将原本抽象的文字用形象贴切的图像表现出来。例如我在讲述沁园春 雪时,当欣赏“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时,大屏幕上出现了毛泽东站在陕北高原极目望远的画面,伴着和谐的背景音乐,同学们可以看到无边无际的茫茫雪景,黄河失去了滔滔东去的气势,披满白雪、连绵起伏的群山,像银蛇舞动,而白雪皑皑的高原丘陵地带,像蜡白色的象群在奔跑。群山高原与低垂的冬雪云天连成一片,仿佛想和天公一比高低。这种形象的画面,既让学生理解了诗歌的涵义,还让学生从含蓄、精炼的语言中品味到它对创造诗的意境,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作用。同时,对诗中重点的字词的理解和识记,我还采用了加粗、使用彩色字体、超链接等。比如“望”、“惜”等词语,在文中起到统领作用,将这些词语通过上述办法,经过特殊处理后,更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此时,我再使用超链接,带出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评价。由于生动有趣,学生学习起来很轻松,而且课堂效率极高,本节课的学习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三、 利用配乐朗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苏轼曾说:“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可见读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正确的读能让学生感受作品形式的独特,理解作品中语言的妙趣,进而更好的把握作品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哲理。正如叶圣陶所说:“所谓读,就是把学生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在诗歌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把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轻重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读出来,以诗歌的语言美去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李清照的武陵春一词,写其流离生活中的孀居之痛。作品由景而情,从神态举止到内心波澜,写的既真率自然如行云流水,又跌宕起伏似浪峰波谷,形成一种凄婉劲直的词风,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在教读第一遍的时候,我把事先找好的配乐朗读片段播放给学生,让他们只需闭上眼睛聆听。和着凄婉的音乐,那如泣如诉的朗读将作者的不幸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娓娓道出。然后,我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在朗读时注意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轻重,读出作者心中的浓浓哀愁。最后,我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读。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读的兴趣,也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作用,同时,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有很大的帮助。一首多不过百字,少则几十字的诗歌,在只有文字解释文字的年代,成了我们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让很多同学只能靠生硬的背诵来记住。而今,发达的信息技术,可以将画面、音乐和语言融为一体,让我们终于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