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论文:指导学生作文的点滴体会.doc_第1页
初中教学论文:指导学生作文的点滴体会.doc_第2页
初中教学论文:指导学生作文的点滴体会.doc_第3页
初中教学论文:指导学生作文的点滴体会.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给学生一双慧眼指导学生作文的点滴体会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可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总是对身边丰富多彩的生活熟视无睹,作起文来抱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勉强拿起笔来只好东拼西凑,结果是无真情实感,语言乏味。作为语文老师我在反思:“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的,要给学生一双慧眼,要引导学生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去发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美,我暗暗告诫自己。假期我上街购物,也许是职业习惯吧,总是在出入市场的同时欣赏店家的招牌。突然一个念头在脑际一闪:这招牌上的书法岂不是活生生的教材?平时一方面学生作业书写潦草,一方面作文又缺乏素材。如果带学生来欣赏可是一举数得呀!开学了,我首先给学生上了一节书法课,想一方面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一方面为第一次作文做好铺垫。我先安排学生抄写一段文章,要求做到清楚、匀称、整洁,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评比。接着给学生介绍了本镇的两位书法家(街道上的广告牌多数是他们所写),同学们很是惊讶。再介绍襄阳书法名人及毛泽东的书法艺术。同时告诉学生:我们街道上就有这些书法家的作品包括毛泽东的书法作品。同学们更是惊奇。看到大家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我宣布:“现在我们就去欣赏,好不好?”“好!”异口同声的回答。看着一张张写满了激动和兴奋的笑脸,我觉得十分欣慰。走出校门来到街头,那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的广告牌令人目不暇给,楷书、行书、隶书应有尽有,平面的、立体的五花八门。书法家们的佳作令同学们大饱眼福、啧啧称赞。边走边欣赏讨论,同学们竟留连忘返。回到教室大家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各抒已见,讲述着见闻感受,评论着书法佳作。“好,把我们看的、说的、想的写下来。”我及时提要求,实际上同学们已是迫不及待了。一节课时间,大多数同学完稿了。交流。修改。誊写。批阅作文时我感觉学生不再是“无话可说”了,有的是真实的表达、真情的流露,语言流畅,内容具体。“今天我走在大街上欣赏广告牌上的书法艺术。”开门见山。“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其实每个字都不简单。”活用歌词。“襄阳三中几个黑体字稳立在三中教学大楼上,那么端庄、醒目。”“新华书店,毛泽东的书法,龙飞凤舞,遒劲有力。”“中国农业银行六个大字挺拔秀丽、耐人寻味。”同学们观察细致,写的真实、生动。有的同学还发现了错别字及不规范的字,有的同学把广告牌看作家乡的脸面,对胡写乱画者提出批评,有的同学立志长大要当书法家。我想这次作文的目的达到了,这比老师苦口婆心讲文章选材、中心、结构、语言要有用的多。有了这次观察作文的经历,我想指导学生作文就从观察开始吧。鲁迅先生不是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么?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呢?经过教学实践,我的体会是首先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什么呢?可观察自然景物包括春夏秋冬、风雪雨霜、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山川河流、田野村庄等;可观察社会生活包括身边的人和事。告诉学生:在我们身边,总有各种各样的事物涌现出来,也常常有新鲜事发生。其中有不少细节就可做写作素材。如在家里,奶奶脸上密麻麻的皱纹,妈妈弯腰忙家务的背影;在学校,老师认真讲课的形象,同学操场踢球的情景;在客车上,时髦姑娘的衣着打扮,各位旅客的谈笑风生,老爷爷行动的不便,小伙子让座的风采,无论是走亲戚、坐酒席、逛超市、去菜场还是欣赏店家的招牌、墙上的标语,处处留心皆学问。看到听到有意义的事情,皆可写入观察日记中。关键是持之以恒,逐渐养成观察的习惯,培养写日记的兴趣。二、观察和体验结合起来。搜集素材离不开观察,也离不开体验。古人云:“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槛。”这句话也说明了积极参与生活,注意观察和体验是十分重要的。如作为农村学校星期天、寒暑假我布置作业:在家帮父母洗衣服、烧锅、择菜、轧面条、包饺子、洗碗、喂猪、管理菜园等,让学生学做家务,感受父母的辛劳;下地干活如锄草、间苗、插秧、打农药、掰玉米、拔花生、挖红薯甚至挑大粪等,让学生“汗滴禾下土”,体会劳动的艰辛,感悟“粒粒皆辛苦”。纸上得来终觉浅,事非经过不知难。学生细心观察,亲自体验了,写起日记来轻松愉快,有真情实感。三、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观察不仅要求学生平时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到大自然中亲历风霜雨雪,要把自己融入社会群体中,还要善于思考。因为生活五光十色、错综复杂,生活内在底蕴与事件本质意义还需要以理性来概括。只有这样,才能把生活的本质展现出来。长此以往,便会养成自我对生活的有意注意,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提升自我认识水平,让思想成熟起来。在细察深思中,学生就会拥有一双慧眼,捕捉生活的精彩,从枯燥中寻到情趣,从平凡中觅得真知。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身边的生活就是作文的源头,只要你细心观察用心感受。但有时学生“身在此山中”却“不识庐山真面目”,教师就要善于引来“活水”,正确引导学生走出课堂的“三味书屋”,扑向生活的“百草园”。使他们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