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单元 生命的演化 第21章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第1节 生命的起源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比较区别神创论、自然发生论、生生论、宇宙生命论和化学进化论等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2、过程与方法尝试根据一定的科学依据进行推测,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描述“化学进化论”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2.难点:描述“化学进化论”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模式采用选编中的初中生物“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五、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投影、录像片、堂上练习题、5分钟检测题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图片展示: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地球上的呢?传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引自太平御览卷七八)激发学生兴趣,承上启下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新 课讨论题:1.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样起源的?2.这个问题上有哪些不同的观点?3教材中两种观点争论的焦点是什么?4你还了解哪些观点?投影提纲,播放实验录象雷迪实验和巴斯德实验;化学进化过程和米勒实验.指导讨论观看录象,自由发言,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建立教与学沟通、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养成教育。 点评引导学生明确地认识到:科学的推测需要确凿的证据,仅凭空想往往是站不住脚的;科学推测不仅需要有严密的逻辑,还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全班交流、汇报:小组1:我们小组负责介绍“宇宙起源”这部分。小组2:我们小组来介绍原始地球的情况小组3:我们组负责汇报“米勒实验” 小组5:我们汇报的题目是“从有机物到原始生命” 小组6:我们汇报的内容是“宇宙中的生命”学生真正地认识到生命的起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本课小结在屏幕上展现本节知识点(板书),再次帮助学生强化对本节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记忆。 关于本节课的内容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到疑惑的问题,提出来一起讨论?学生谈体会提出自己感到疑惑的问题,讨论、交流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巩固练习投影堂上练习题,激励学生以竟答,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积极思维,抢答问题。 了解到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利于巩固新知。5分钟检测题及时地得到反馈信息板书设计:生命起源的观点地球生命的来源生命发生的条件自然发生论非生命物质(非生物体)随时自发地发生,可以在短期内完成生生论生物最原始生命来源于未知的宇宙生命论生物(外星球上)在宇宙中长期演变形成的化学进化论非生命物质原始地球条件下的化学进化过程 堂上练习题:选择题1下列哪一成分是原始大气中没有的( )a氢 b氨 c水蒸气 d氧21952年,美国学者米勒等人,首先模拟原始地球闪电的大气成分,在密闭的装置里,连续进行火花放电,合成了( )a核酸 b蛋白质 c氨基酸 d葡萄糖3地球的年龄大约是( )a12亿年 b20亿年 c46亿年 d37亿年4根据现有的资料,科学家推测生命出现的时间为( )a地球形成以后的l亿年左右 b地球形成以后的10亿年左右c地球形成以后的26亿年左右 d地球形成以后的36亿年左右5在生命起源过程中,所需要的能源可能是( )a地热 b核裂变 c火山爆发 d高温、雷电、紫外线6有人认可“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外星球”的推测。他们的依据是a在陨石中发现了并非来自地球的有机物b原始地球条件下不可能形成有机物c米勒实验为该推测提供了证据d在其它星球上已经发现了原始生命5分钟检测题:1. 美国科学家米勒等人所做的化学进化模拟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的( )a.无机物有机小分子阶段 b.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阶段c.有机大分子独立体系阶段 d.独立体系原始生命阶段2. 原始生命起源于( )a.原始大气 b.原始海洋 c.火山附近 d.地表土壤3右图所示的实验是由哪一位科学家设计( )a.雷迪 b.巴斯德c.米勒 d.海尔蒙特4. 图示实验支持的生命起源观点是( )a.自然发生论。 b.生生论 c.宇宙生命论 d.化学进化论。5. 上题中,该科学家在实验中将烧瓶的瓶颈设计成“s”状的目的是( )a.美观、别致b.阻止空气进入c.便于对培养液进行灭菌、消毒d.使空气能自由进入,而带有微生物的灰尘颗粒不能进入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能根据教材所提供的证据进行一定的逻辑推理;并以些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中体验到探索生命起源的意义。同时,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第2节生物的进化主备人 惠东中学 周金红 修改人惠东中学 周金红 审核人 飞鹅中学 周志明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过程与方式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二教学重难点: 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三教学模式:五步导学法,以“情境导入-指导自学-讨论交流-小结拓展-训练检测”五个环节组合而成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导入】:原始生命(图片展示)是简单的。原始生命又是怎样发展为复杂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的?【学生发言】:通过生物进化【教师质疑】:与原始生命起源一样,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是极其漫长的过程。现在地球上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经过漫长的历程逐渐进化形成的。科学家是如何了解进化的历程的?科学家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曾经生活过什么类型的生物?生物化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材料,通过化石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二、化石的概念形成过程【师生互动】:教师质疑,学生看书、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是化石?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 (2)化石是如何形成的?生物化石的形成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教师点拨】: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原有的特点,所以被用来研究古代生物,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证明某种生物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三、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学生活动】:观察化石图片并讨论(1)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我们得知原始地球是没有生命的,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2)根据对化石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生物进化的总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过程。【教师活动】:展示始祖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四、本课小结【学生总结】:始祖鸟的特征既像古代的爬行动物,又像现代的鸟类,说明了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动物。【教师补充】:强调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重难点,电脑展示板书设计一、化石的概念形成过程(1)概念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 (2)化石的形成生物化石的形成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二、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过程5分钟检测题五、堂上训练(小组讨论完成) 1、生物进化过程中最直接可靠的证据是 ( ) a地层 b化石 c火山 d喷发岩浆2、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化石大部分是由生物体坚硬部分所形成的b、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或生活痕迹c、生物化石是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d、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3、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 )。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 b、物种a是单细胞,物种b是多细胞c、物种a可能比物种b结构复杂 d、物种a是陆生的,物种b是水生的4、生物进化历程的总趋势可概括为:由 到 由 到 ,由 到 。4用“先出现”、 “后出现”或“同时出现”填空: (1)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 ;(2)在生物界中,植物比动物 ; (3)鳄鱼比娃娃鱼(大鲵) ;(4)胎生动物比卵生动物 ; (5)在同种动物中,雌性比雄性 。5某地质勘探组的工作人员在a、b、c三个不同的地层中发掘许多化石。在a层中发掘的有恐龙足迹、龟、恐龙蛋等化石;b层中发掘的有马、老虎、犀牛等化石;c层中发掘出三叶虫、珊瑚、海葵等化石。请将a、b、c三个地层按地址年代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列为 。6、图21一1这个演化树显示了目前科学家们对小熊猫、大熊猫、熊和浣熊之间亲缘关系的认识:请问:在小熊猫和熊之间,大熊猫和哪个的亲缘关系更近?六、5分钟检测题 1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是最复杂、最高等的生物( )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种子植物 d苔藓植物2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或遗物 b化石就是有一定顺序的地壳岩石c化石就是生物的祖先d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顺序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先有水中生活的动物,后有陆地生活的动物b水中生活的脊椎动物用鳃呼吸,陆地上生活的脊椎动物用肺呼吸c进化到陆地上生活的生物就不再有水中生活的类型d一般地说,水中生活的生物都比陆生的生物原始4、在古生物学的研究中,发现进化中间过度类型的动物化石是 ( )a三叶虫 b恐龙 c始祖鸟 d始祖马5、化石记录显示,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是a.越简单、低等,水生的越多 b.越复杂、高等,水生的越多 c、越简单、低等,陆生的越多 d、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第2节生物的进化 第二课时主备人 惠东中学 周金红 修改人惠东中学 周金红 审核人 飞鹅中学 周志明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地球上各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过程与方式目标 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助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了解生物的价值,增强学生对生物的理解和兴趣,培养团结协作的团体精神。二教学重难点: 地球上各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三教学模式:“初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研究”(即采取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活动组内分析组间交流,得出结论归纳总结巩固应用5分钟检测”为主要环节的教学模式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是进化的结果,对现存生物亲缘关系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追溯生物进化的过程。事实上,生物进化问题的研究是建立在对许多科学领域,如地质学、遗传学、胚胎学等的研究基础上的,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方法就是比较法。 从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到现在的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经历了那些进化的环节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仔细的阅读教材中的内容,注意每段文字当中描述的动、植物当时所处的环境年代有什么相适应的地方。【小组探究】:小组合作贴纸图 根据“地质年代和生物进化历程表”把画的简笔画贴在相适应的地质年代当中,分析讨论,共同探究生物进化的历程【组间交流】:小组长展示成果,汇报探究过程,全班交流,得出结论生物进化的历程二、地球上的生命史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师活动】:点评,电脑平台展示(板书设计):生物进化的历程(1)前寒武纪时期(始于约35亿年前):原核单细胞真核多细胞(2)古生代时期(约始于5.44亿年前): 植物:(真核)藻类裸厥类厥类 动物: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有翅的昆虫 (3)中生代时期(始于2.45亿年前):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繁盛,哺乳动物和鸟类开始出现 (4)新生代时期(始于6640万年前):被子植物和哺乳类、鸟类占优势说明:约400600万年前,灵长类动物的一支进化成人类。三、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历程,即地球上的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以及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所生活的环境等内容。总结一句话:生物进化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地球演化史和整个自然界的发展史。四、堂上训练(小组讨论完成)填表格。地质年代前寒武纪时期来源:z|xx|k.com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来源:学+科+网早期中期晚期生物种类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原生生物三叶虫类无脊椎动物高等藻类海洋鱼类出现裸蕨类石松类蕨类出现两栖类有翅昆虫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出现哺乳类、鸟类被子植物出现灵长类五、5分钟检测 1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是( )2、中生代陆地上繁盛的动、植物分别是( )a、两栖类、厥类 b、爬行类、裸子植物c、哺乳类、被子植物 d、鱼类、藻类3.右图所示的进化树,简要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进化树我们可以推测a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eb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ec较a和e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近da一定比c高等4. 被人们称为“爬行动物时代”是指a. 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第2节生物的进化 第三课时主备人 惠东中学 周金红 修改人惠东中学 周金红 审核人 飞鹅中学 周志明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方式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二教学重难点: 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过程和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三教学模式:五步导学法,以“情境导入-指导自学-讨论交流-小结拓展-训练检测”五个环节组合而成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导入】在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灭绝?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形成的?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科学家提出了多种有关生物进化的理论,其中,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最有说服力。最先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的也就是达尔文。首先我们来看看达尔文的一些简介二、提出生物进化理论【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根据学生读过的阅读材料进行讨论:达尔文是怎样提出科学的进化理论的?【学生发言】 (1)从小热爱自然,喜欢观察并不断地提出问题。(2)科学考察,发现许多与“上帝造物论”不一致的问题。 【教师点拨】 达尔文根据自己在环球日记中的材料、动植物标本和化石本,先后写出了几卷地质学著作和一些有关生物进化的论文,并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教师设问】(1)繁殖和变异在生物物种的进化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在生存斗争的过程中,必须有一部分生物个体被淘汰,那么,哪些个体会被淘汰?【师生互动】阅读教材,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共同得出结论 三、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延伸、强调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重难点达尔文看到,生物具有巨大的繁殖能力,而能提供给它们的食物和生存空间却有一定的限度,每种生物为了争夺有限的生活条件,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后代,就必须与周围的生存条件作斗争,这就是达尔文所说的生存竞争。达尔文还看到,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他从生物的变异和生存竞争的关系中发现:生物的变异有的对生存有利,这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在生存竞争中获胜,那些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便会在生存竞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适者生存。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四点过渡繁殖、生存斗争(生存竞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四、总结本节的所有内容教师强调本节所学的知识点、重难点,电脑展示板书设计化石的概念形成过程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过程地球上的生命史生物进化的历程提出生物进化理论过渡繁殖、生存斗争(生存竞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五、堂上训练(小组合作完成) 1. 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出现,而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化石则依次在越来越晚近的地层中出现,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鱼类比其它三类动物低等 b鱼类比其它三类动物结构简单c动物进化的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 d动物进化的趋势是从小型个体到大型个体2.下列关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能产生大量后代 b为获取食物和空间,生物之间要进行生存斗争c为适应环境,生物会主动产生有利变异 d适应环境的个体会保留下来3导致生存竞争的主要原因是( )a生物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个体间相互斗争c生物之间相互排挤或残杀 d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有限4生物能发展进化,就其生物本身来看,生物进化的关键因素是( )a生物能过度繁殖 b生物能进行生存斗争c生物能产生变异 d自然环境能对生物进行选择5狮子捕食斑马,斑马躲避狮子,这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最好的解释是( )a向不相同的方向进化 b发生生存斗争c互为自然选择的条件,促进双方进化 d控制过度繁殖6.根据下图所示,用生物进化的理论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鸡具有相同的_。(2)鸡的新品种的形成是由于原鸡在不同的_条件下,产生了许多变异个体,并能_ 下去。通过_选择,对具有不同变异的鸡逐渐选择、淘汰、培育而成的。六、5分钟检测题1自然选择能正确解释生物的( ) a生长和发育 b遗传和变异 c多样性和适应性d新陈代谢2每年春季是青蛙的繁殖季节,一只雌青蛙产卵约40005000个,卵受精后只有少数能发育为成蛙。按照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生存斗争 b过度繁殖 c适者生存 d遗传和变异3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某些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冰川过多的作用 b这些物种不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c生物太多,食物缺乏 d这些生物遗传物质改变太快4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奶牛产奶多是( ) a适应环境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生存竞争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5原鸡是家鸡的祖先,家鸡和原鸡有很多相似的特征,但家鸡产蛋量高。人们能把原鸡驯化成产蛋量高的家鸡,是因为生物( ) a有生殖和发育的特征 b有生长现象的特征 c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d有新陈代谢的特征6公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现代的公鹿鹿角发达的原因是( ) a代代经常使用的结果 b发生了定向的有利变异的结果 c繁衍后代的结果 d鹿角发达的有机会繁衍后代而保留下来第3节主备人 惠东中学 周金红 修改人惠东中学 周金红 审核人 飞鹅中学 周志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列举和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动物;说出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相似性和区别;简述人类进化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过程与方式目标 通过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助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动物的理解和兴趣培养团结协作,取长补短的团体精神二教学重难点:类人猿和人类特征的比较;人类的进化阶段极其特点;由猿向人的过度和人缘分界的标志。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模式:五步导学法,以“情境导入-指导自学-讨论交流-小结拓展-训练检测”五个环节组合而成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动物影视片(关于猩猩、黑猩猩生活行为的记录片)【学生活动】:对于影视片作自我的感想,自行发言【教师质疑】:刚才请同学们看的影视片中的猩猩和黑猩猩与我们人类有哪些相似之处呢?【学生回答】:像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这些与人类行为极为相似的动物称为类人猿。二、类人猿与人类有极为相似的特征【教师质疑】:为什么类人猿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说明理由。【学生活动】:(看教材,小组讨论,举手发言)人类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中人类与类人猿在许多方面非常相似。经过研究,证明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二者有共同的祖先。但是人类又不同于类人猿。【学生讨论】:(1)人类与类人猿有哪些不同的特征?(2)人类与类人猿的不同特征是怎样形成的?【教师点拨】: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初的森林古猿是栖息在树上生活的。一些地区由于气候变化,森林减少,在树上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为现代的人类。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在与环境斗争的过程中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大脑越来越发达,逐渐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并形成了社会。而一直生活在树上的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步形成现代的类人猿。所以,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师生互动】:探索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进化的意义手的进化有助于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而劳动能够促进大脑的发展和人类语言文化的产生。三、人类的进化阶段【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24页,找出四个阶段人种距今的年代、主要代表、 体质特征、文化遗物等。(1)南方古猿的特征是什么?(2)能人或早期猿人的特征是什么?(3)直立人的特征是什么?(4)智人的特征是什么?【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找答案,讨论交流,得出结论(1)南方古猿:脑容量与现代人类猿相当(2)能人:脑容量700ml,能制造使用工具(3)直立人:脑容量1088ml,能用火和工具(4)智人:脑容量和现代人相当,能从事农业和艺术活动四、现代人种【教师活动】:图片展览【学生活动】:观察、举手发言,交流、得出结论人种或种族,是指在体质特征,如肤色、眼色、发型、发色等方面具有某些共同遗传性状的人群。在生物学上,现代人类都属于智人。不同的人种或种族实际上是智人的各地方性亚种,现代人根据肤色和鼻形可以分为种:(1)蒙古利亚人:中国人、日本人(2)高加索人:俄罗斯人、德国人、法国人(3)尼格罗人:古巴人、印度人(4)澳大利亚人:美国人五、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小结,教师延伸总之,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人类的出现是最晚的,人类的祖先使用和制造工具,既是人类求得生存的手段,也是人类进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也选择了人类本身。电脑展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板书设计)、强调重难点板书设计一、类人猿与人类有极为相似的特征证明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二者有共同的祖先,但是人类又不同于类人猿。二、人类的进化阶段(1)南方古猿:脑容量与现代人类猿相当(2)能人:脑容量700ml,能制造使用工具(3)直立人:脑容量1088ml,能用火和工具(4)智人:脑容量和现代人相当,能从事农业和艺术活三、现代人种(1)蒙古利亚人:中国人、日本人(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健康教育的政策方向与实施
- 开拓职场教育新局面基于虚拟现实的干细胞培训探索
- 商业培训中游戏化教学的成功案例分析
- 心理学在教师激励与管理的应用
- 抖音商户策划专员热点跟踪机制制度
- 2025届锦州市重点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成都东软学院《构成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七中学育才学校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北京师范大学《园林写景诗文鉴赏》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一教研片2024-2025学年化学九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初高中物理衔接课件
- 颅骨骨折 课件
- 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DB44-T 1948-2016 移动通信固定终端天线
- 2023广西公需科目真题(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
- 管道非开挖修复方案
- 熔铸作业指导书
- 车站旅客地道施工方案
- 《小米公司融资问题研究10000字(论文)》
- YS/T 3019-2013氰化堆浸提金工艺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 GB/T 13323-2009光学制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