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oc_第1页
论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oc_第2页
论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oc_第3页
论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oc_第4页
论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指出“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除国家课程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有一定比例。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新课程的倡导,改变了过去对课程资源研究的忽视态度,走出了对课程资源的僵化的思维观念定势,使课程由狭变广、由静转动,它不再只是一堂简简单单的音乐课,而是音乐学科、儿童、生活、社会的有机整合。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都将成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依据。音乐课程资源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区和所在的地区,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开始成为学习探究的对象,成为学习的“课堂”。音乐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能使学生从小就受到各种音乐文化的熏陶,并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我国幅员辽阔,地方文化差异极大,音乐资源及其丰富,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效、高效地为音乐教育教学服务,是包罗万象,还是选择部分?下面就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 教材包括学生用教科书、教师用参考书和音响教材,教材具有权威性、统一性和不可代替性,是音乐课程最基本的资源,也是实施音乐课程的主要依据和载体。因此,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首先应立足于教材,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1、对现行教材进行合理设计与演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对现行教材进行合理设计与演绎。过去我们教师一直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教材提供什么材料,就教什么材料,即教教材。新课程指出:“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教材(主要指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现行教材的合理设计与演绎,就能有效地拓展课程资源,充实课程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沙子塘小学欧蓉老师执教的乃哟乃是湘版教材三年级的一个内容,土家族儿歌,歌曲短小,旋律由“sol、mi、do”三个音组成,在旋律的识谱教学中,教师并没有照本宣科,一遍又一遍地带唱旋律,而是紧紧抓住这三个音符,层层铺垫:第一个环节老师向学生介绍音符朋友“sol、mi、do”,并跟老师唱唱这三个音;第二个环节老师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代表三个音,分组看老师的手势唱“sol、mi、do”;第三个环节就是引导学生用固定节奏性“x x x”将“sol、mi、do”三个音随意组合后进行即兴接唱游戏,这样,旋律的基本节奏和音准就在游戏当中解决了。这种课堂没有拘泥于模式的轨行与落实,而是师生共同在学习艺术,创生艺术。2、抓住教材中最能打动学生的知识点进行撩拨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应善于抓住教材中最能打动学生的知识点去进行撩拨,让学生的激情与智慧在这一过程中综合生成。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比课中,孙冠英老师执教的木瓜恰恰恰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实例。在听音乐,感受音乐风格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就随音乐跳着舞蹈在学生间穿梭,在每句句末“x x x”节奏处做扭胯动作,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中关注“x x x”节奏。然后教师让学生再听音乐,听听节奏是欢快的还是笨重的,并引导学生用摇沙蛋、扭跨和说出“恰恰恰”的方式在“x x x”处表现音乐风格,这样的设计,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音乐当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比课中,李彦明老师执教的银色白桦林也有他的独特之处。教师首先就抓住“篷得得篷篷,篷得得篷篷,篷得得篷篷篷,篷篷”这一句(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驯鹿踩在松软的桦树落叶上的声音),引导学生在吉他演奏、打击乐伴奏、肢体表演中关注、感受这个乐句的特点,并且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这一句。因为这个知识点打动了学生,所以学生很乐意,也很积极地投入到了学习中,而且这个知识点也解决了这首歌的难点,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3、有效处理预设与生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还应有效处理预设与生成。教学中的“预设”是教师课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具有弹性和空白。“生成”是课堂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预设”带有教师个人的主观色彩,因此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些情形:由于过分强调预设,面对课堂中始料不及的“尴尬”,一些教师要么充耳不闻、避而不谈,要么生拉硬拽、生硬地把学生的思路拉到自己预设的轨道上来。课堂教学中有许多事情的发生和发展并不完全是教师所能预料并控制的,而音乐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多解性和非语义性,也决定了学生在感受、体验音乐的过程中会提出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我认为音乐课堂不应是一个不折不扣执行预设的过程,而应是预设和生成的有机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任何旁逸斜出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都可能生成教学中美丽的风景。在炎陵县送教前,我设计的侗家儿童真快乐这一课经过了数次的校内试教,甚至试教了不同年级,应该说准备工作还是比较充分的。在上课前的半小时我去跟学生见面,才知道他们以前根本没有接触过合唱,平时较多的就是跟着录音机唱,只唱一个声部,这跟我的预设是有距离的,我脑子里迅速闪过的念头是:我该怎么教?是放弃两声部的学习只教一个声部还是两个声部都教?后来一想,我来送教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这样一堂课例,来思考合唱教学应该怎么教,而不是看似一堂什么问题都没有,但课后不能给人留下思考的课,因此决定在课堂上随机应变。在进入二声部学习前,我就告诉学生,你们平常唱的歌曲只有一个声部,是齐唱,今天你们聆听到的这首歌曲有两个声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的歌曲是合唱,让学生知道齐唱与合唱的不同之处。对于两声部的学习,我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首先把学生聆听出来的低声部唱好、唱稳,然后请全班学生轻声演唱低声部,老师为他们配唱高声部,并把高声部旋律“6 、2 、1 、2 、3 、6、 5、 3 ”八个音用简笔画勾勒出来,让学生说说旋律线条像什么,学生兴奋地回答:“像大山”,我就及时引导;飘落在山谷、山腰、山顶的音应该用怎样的声音和力度去表现,学生马上就能回答,于是在老师的手势指挥下,学生很快就把高声部唱好了。如何把两个声部合起来,是课堂的关键。面对没有任何合唱经验的学生,我先请一个音乐感觉和悟性都比较好的学生跟老师合作,老师唱高声部,学生唱低声部,让全班同学听听合起来的效果;然后老师继续唱高声部,请全班同学轻轻为老师配唱低声部,这样,学生就对合唱“豁然开朗”,在此基础上老师及时助燃,将全班分组两大组,分别担任两个声部,在老师的手势指挥下很自然地就合起来了,一切都水到渠成,听课的老师为孩子们的表现给予了掌声,孩子们脸上也漾着自豪的笑容。在侗家儿童多快乐的试教过程中,我的教学设计经过了10多次的修改。有时我们在设计中会想象得很好,但在实际教学中就会大打折扣。在聆听侗家儿童多快乐齐唱部分的伴奏音乐时,我最初的设计是让学生聆听每小节“0 xx”处使用了什么打击乐器,结果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于是调整为先向学生出示打击乐器:铃鼓、沙球、串铃等,再让学生聆听,但结果还是不理想,学生的答案是猜测性的;第三次我就先出示铃鼓、沙球两种打击乐器,让个别学生上台敲敲,全班学生感受这两种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然后再让学生听辨伴奏乐器,因为有了前面的聆听两种打击乐器的环节,所以后面聆听伴奏乐器就简单多了。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封闭与开放、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案去生拉硬套,要弹性地设计教学,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的生成点,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就能实现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 综合上述,我们发现,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效果是细水长流、水滴石穿的。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取有用、有趣的素材重组教材,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取知识、行成技能的过程,成为经历体验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过程。这样,音乐课程才会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二、积极开发本地乡土音乐资源谢嘉幸老师在有多少学生会唱自己家乡的歌一文中指出“音乐从来都被各民族视为是自己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财富,一个民族音乐所内涵的情感和精神,往往就是这个民族的灵魂和思想,音乐是文化的灵魂,音乐是民族的血脉”。因此,了解自己家乡的音乐,会唱自己家乡的歌,不但贯彻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基本理念,也是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比中,云南澜沧县民族小学金燕萍老师执教的我爱家乡的酒歌就是一个本地乡土音乐资源开发和利用得非常好的例子。在欣赏与交流环节,请学生欣赏澜沧县拉祜族、爱尼族、傣族和佤族宴请客人的情景视频宴歌,然后老师讲解这四个民族的酒歌文化,并走到学生中间和同学互动交流(敬酒)。在学会演唱拉祜族酒歌的基础上,老师让学生看一段澜沧县民族小学迎宾的视频,简单教学生唱四个少数民族的酒歌和跳四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并将学生分成四组代表四个民族高唱酒歌自编迎宾舞。最后的活动体验环节,全班同学分组演练四个民族村寨迎接宾客的情景,围成一个大圆圈,按顺序播放拉祜族等四个少数民族的酒歌,当播放拉祜族酒歌音乐的时候,穿拉祜族民族服装的同学在圈内跳,其他同学跟着学跳,按此规则顺次演练四个民族的酒歌。这堂课原生态的东西让人耳目一新,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源于生活,朴实无华,能唤起人内在的激情,博得了现场听课教师的热烈掌声。在湖南省第四届“新课程新理念”中小学音乐教学竞赛中,有不少地州市选送了本地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自组教材,在本地乡土音乐资源的开发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如湘西自治州选送的土家神韵,就以湘西土家族民间打击乐器司刀与铜铃为切入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土家族民间这两件打击乐器,初步学会演奏土家族民间打击乐器司刀和铜铃,体验用司刀和铜铃为土家族山歌踩八卦伴奏的乐趣,并且还用司刀和铜铃为湘西的童谣虫虫飞伴奏,达到了弘扬、传承民族音乐的目的,也让现场听课老师耳目一新。还有郴州嘉禾一中张玲老师执教的走进嘉禾民歌伴嫁歌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了嘉禾伴嫁歌以及伴嫁歌的分类和特点,然后学唱伴嫁歌壁上挂灯灯盏亮,并学跳伴嫁舞香烛舞,最后欣赏几首经典的嘉禾民歌半生绿豆、姐姐出嫁、娘喊女回,让学生在短短的时间里对嘉禾民歌有个初步的印象。 湖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族众多,有着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因此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服务于音乐教育。除了从现有的课本教材中去发掘乡土音乐资源外,我们还可以教唱本地戏曲和民间歌谣,请民间艺人进课堂或邀请地方专业戏剧团体来校演唱,学习或自制民间乐器等,用以丰富我们的音乐课堂。三、适当选择媒体音乐资源学生接触到的音乐,有音乐教材上学到的,有从电视、广播里听到的,有从网上下载的获取的渠道很多。我们老师要做个有心人,多收集一些优秀的动漫歌曲和电视歌曲,挑选一些学生喜爱的歌曲(包括英文歌曲)进行教唱,能极大地丰富我们的音乐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如湖南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