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设计.doc_第1页
规划设计.doc_第2页
规划设计.doc_第3页
规划设计.doc_第4页
规划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建筑设计 规划前提(planning premises)一、设计依据1、提供的地形图。2、住宅建筑规范 gb 50368-2005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 (2002年版)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95(2005年版) 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 7、住宅设计规范 gb 50096-2011 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67-97 9、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10、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62-9611、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67-20612、国家、海南省有关规范、规程、法律、法规及管理条例。二、工程概况 项目背景政策背景文件: 国土规划局给出相关的要点。环境建设要求: 加快推进保亭地区开发,凸显保亭地区特色,充分发挥土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项目区位:项目位于保亭县保城区域,背靠七仙岭南面,面对保亭县城。三、区位条件 用地现状 项目区规划范围东到陵水,南抵三亚,西到三亚、乐东,北依琼中,用地规模为280亩。 项目区内现状用地性质原始森林。 周边现状: 项目区东侧林场,南面水库,西侧森林,北侧七仙岭。 项目区周边现有一条上山道路。 发展趋势: 项目区位于保城镇位置地图,该区域用地权隶属于保亭县。随着经济建设和旅游快速发展,保亭七仙岭逐渐成为旅游建设热点,七仙岭的行政区规划调整、交通设施的逐步改善,通过对项目区周边用地权及现有单位、用地性质进行分析,周边用地正逐步向旅游等用地进行改变。 规划概要(outline of concepts)一、设计构思城市阳台1、 建筑环境设计观建筑与环境的相互融合与互动是建筑环境设计观的最高境界。环境是建筑的衬托,但建筑更应有机的融入广阔的环境。因此,我们不再局限于现有的规划用地,而是将视野放宽到更广阔的周边环境中。七仙岭的夜景会尽收眼底、水库会成为建筑中的最大水景,酒店裙楼的屋面花园会是七仙岭绿谷的观景阳台,森林公园将会变成建筑的后花园。建筑中的环境,环境中的建筑,是设计师对该建筑的最好诠释。根据所作的前期调研,以及我们对此项目风格的整体把握,中心式景观体系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最终确定为中心式景观体系。中央集中景观体系的建立,使社区共享成为可能,鉴于周边可供利用的景观资源,核心花园的人工景观与周边景观成为共享的平台,我们所有的客房都至少有一个面朝向中央景观带,提升了酒店景观的均好性。2、 城市阳台4层的大裙楼房屋顶是第一级景观阳台,其跃过水库,将夜景收入眼帘,可视度为180度。6层的酒店屋顶是第二级景观阳台,其180度视角环视保亭全城,给人于一种升华之感。8层的公馆屋顶是第三级景观阳台,通过与其南侧的花园融为一体。游乐园、温泉泳池、森林景观更加入其视野范围,可视度升级为180度。3、 发展前景 海南国际旅游扩大外延,“城区边缘”演变成“重要节点” 保亭对外交通的转变,为保亭由内向型功能区转变为外向型功能区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二.设计原则1、有据和有机原则本案以规划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和建设单位对于该区的规划设计要求为为依据,使该项目规划既符合旅游规划原则,又力图提升酒店的品位,符合更高层面的都市人度假要求,从而使规划区与周边地区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积极打造旅游天际线,以提升品质及城市形象。2、特色原则基地空间环境与建筑单体设计充分体现面向二十一世纪休闲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特点。综合用运现代规划理念及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与居住文化概念,营造一种看与被看的互动性和观赏性。通过建筑群的空间组合、绿化、休闲空间的视觉景观设计,使景观视线达到最大化,营造出紧舒从心、宽窄随意、步依景迁、曲径通幽的休闲情调生活空间。3、人本原则贯彻以人为本的思路,以建设生态型休闲环境为规划目标,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交通便利、绿意盎然、具有文化内涵的酒店。注重居住区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生活质量,合理分配和利用景观资源,把提高人的居住环境作为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从而达到使用功能具有前瞻性。4、生态原则在提高土地经济效益的同时,因势利导,塑造出基地内优良的特色环境,力求提高区内的环境质量标准,拓展自然舒适,富于变化的开放性空间和疏密有序,错落有致的功能空间,创造出具有自然风貌的优美环境,形成绿树成阴、安逸雅致、舒适恬静参与共享的生活空间。5、可操作性原则加强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灵活性,在保证整体生态的前提下使具体操作便于分期实施和房地产市场经营;提供合理、可行、富于弹性的开发计划和设计手段,针对本区的开发建设,将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贯彻于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和居住区管理中,提出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形成良性循环的机制,以起到引导市场的功效。建筑设计要关注环境更要尊重环境,尽可能利用地势,保持原有的空间机理,使建筑成为自然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谐、典雅、充满情趣的环境对人的心灵有很大的激发作用。环境尽可能展示生命、生存、生活中最美好的部分,令人对所处的环境有最大的满足感和归属感。环境为人提供多样的活动平台,提供人与环境交流的一个“容器”。健康生活社区是人类幸福生活的根本,设计中,通过阳光、通风等环境的营造,为居民提供一个可以健康生活的人居场所。高品质的居住区不等于一味的华丽,而应体现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设计理念。拥有高尚的生活品质,其行为空间要比一般行为空间更为丰富、多样,为人的行为空间所预留的可变化的余地也更大。三.设计理念自然和谐、以人为本的总体规划指导思想。顺应地形变化而构建的空间特色,建筑群通过入口广场、庭院的序列、开合、大小对比,形成流动、渗透、层次丰富的空间,各种元素有机地组合成不同层次的生态形态,创造独特、舒适的人居环境。共同构建丰富多彩、赏心悦目的生态环境及人文景观空间,为营造一个自然舒适的生活环境。四、规划目标综合性集生活、工作和休闲于一体的酒店生活。适应性每个人都能享有高档酒店生活。多样性有不同形式和价格的房以满足各收入阶层人群的需求,并能适应不同层次家庭使用要求。 规划设计(planning strategy)一、 指导思想 从未来的角度思考今天 从休闲的角度思考酒店 从文化的角度思考建筑 她是一个传奇,一种高度,她代表了一种生活的标准。她表现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恬淡、优雅、从容、宁静;她见证了单纯酒店居住理念历史的结束;她弘扬了一种实现自我,追求理想的精神;她代表了一种高贵的情调,一个全新的态度,一种度特的价值,她诗情画意地注解着我们的生活理想 主楼部分顺应主楼的世界发展趋势,力求在建筑的生态化、高效智能化、人性化设计等方面突出其个性,力求造型独特优美、结构简洁、空间组织高效合理,交通流线顺畅便捷。本项目定位为高档主题写字楼,其基本概念为生态型花园酒店,由以下分概念组成:景观充分发挥景观优势并使之最大化阳光利用地域优势、得到充足的阳光共享创造内部的生态共享空间绿色把室外绿化空间引入到建筑的内部智能采用5a标准智能化系统对酒店进行配置节能运用信息高科技对酒店的采光、通风、温度进行调节以达到节约能源消耗的目的。人性以人为本,为人员提供怡人的体憩交往空间文化设计以休闲文化为主旨而延伸的有文化蕴涵的休闲空间高效提高平面布局的实用率,合理配置竖向交通体系。 酒店部分酒店不仅仅是提供客房与服务,不仅仅是高级生活的辅助住处,它还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一个故事。吸引宾客来到这个独一无二的世界,享受属于自己的私人乐趣! 公馆部分总体规划以人为本,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创造宜人尺度空间,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为创造自然优美,生活方便,配套齐全,同时又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怡然栖息之地,为提供一个优质的室外环境,公馆利用地形以南北向为主导朝向,错落有致,每套均有向阳的房间,保证良好的采光。整体规划将建筑设计、环境绿化和道路系统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并与周边地形、地貌、植被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为住户营造一个自然、舒适的生活环境。从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高形象的要求出发,营造一个国际记忆性的休闲生态社区,创造优良的都市人居住环境和特色生态环境是本项目设计追求的目标,本项目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生态休闲娱乐为一体,对设计创意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高度的定位。本项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全新的内涵:(1)、筑造家园,体现对家庭生活的关怀居住是家庭生活的原点,通过对家庭发展趋势的关注,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同时充分结合设计理念,在设计中体现以人问本的的思想。工业社会中生产与生活的的分离、重生产轻生活的等观念都将在新的世纪产生全新的变化,家庭具有比纯粹的居住更为广阔的的社会功能。家庭生活进入高质量的阶段,从而也将赋予居住取更为生动的时代气息。因此,居住去规划设计定位于每个人及每个家庭具有优美环境和温馨氛围的花园式休闲区。(2)、适时引入符合时代特征的交通手段和理念二十一世纪人们对交通提出了更高的的要求,而且正受到社会的关注和政策的扶持,规划设计为适应这一发展态势,除在地下室室内设计车库外,还设计有生态停车场,同时使交通空间与步行开畅景观空间之间既有一定分隔,又能达到相互交流的和谐共存空间。(3)、努力适应动态的市场变化要求本项目在两个层面上体现出对动态变化着的市场的呼应:其一,通过建设标准的差异形成多元化的供方市场,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居住需求;其二,通过建筑设计方案中的适应性住宅的设计理念,满足不断发展的居住需求市场,引导引领都市人民新生活方式。(4)、优化空间布局如何提高整体品质,特别是在做好套型内部设计的前提下,如何能够完善及丰富空间形态,使得整个规划基地本身不仅是一个优美,同时对于整个,特别是对位于发展方向上的这一时空节点而言,能够形成具有不可复制记忆特征的形象节点。从规划的目标结论,到投资开发商的目标客户再到客户的目标生活,无不体现以高标准的要求为出发点,我们除了营造一个高标准的休闲生态区外,还要营造一个高标准的精神空间。通过设计规划、建筑语言向人们呐喊生活与生存是有差别的二、 总体布局本方案整体看上去由三横向布置建筑组成,呈阶梯形布局。保证90%的建筑空间最大化的利用景观资源。同时主楼的短边朝向,大大的减少了主楼对道路的压迫感,又增强了建筑临山的挺拔感。4层的的裙楼紧紧的围绕,从空中俯视其,给人一种围合之感,但在其围合之下形成了整个区的中心景观系。在规划设计中设计三条贯穿整个地块的道路,又将其分为两个不同功能的区域。在场地东侧留有公园绿地,南侧有已建水库。在项目地规划有中心内庭景观,好似进入一个世外桃源之境。三、 交通布局接入城市干道的车行出入口分别在场地西侧和东侧,建筑四周形成6米宽环形车道,同时兼作消防车道。北侧有旅馆的主要人行出入口。场地西南角设有商业的辅助出入口,而东北角为soho的独立出入口。南侧有设备用房的专用出入口,厨房后勤入口,酒店员工出入口和消防控制室出入口,避免与主要入口发生干扰。 四个地下车库出入口分别设在场地东侧和西侧,减弱对场地北侧的交通压力。四、 竖向设计为充分利用地形,合理解决场地排水问题,形成一个相对平整的场地标高关系。位于酒店和楼之间的裙楼屋顶绿化处理,形成观景台。形成一个完整景观带。五、 环境设计本方案的环境设计,力求突出“人”,考虑到人在使用过程中的生理需要与观赏的心理需要相吻合,尽量做到景为人用。 自然生态环境与建筑空间是相互作用的,建设可能会给原来的生态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但同时,具有鲜明特征的自然环境也对区空间氛围产生强烈的作用。因此,设计采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方法,使建筑与环境相得益彰。 周围的自然环境是建筑环境的重要资源,建筑周边环境更成为区的宝贵财富。在人文景观的塑造中,以突出建筑特色为目的,满足居住功能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强烈的文化,以入口广场为起点,绿地中心、屋顶绿化、建筑群,彼此相互渗透,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的、人文与自然共生共融的景观系统。 绿化布置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亲近自然地愿望,在的空间上尽可能地丰富和绿化环境。屋顶绿化采用结构降板和屋面堆土的方式进行绿化。步行主入口的门前绿地、屋顶绿地以及路边绿化,构成绿化系统,通过道路绿化将院落景观融为一体。根据环境、功能、景观及居民心理,追求整体性、连续性和艺术性的结合,进行不同的平面造型组合,展现层次变化、色彩变化、季相变化、树种变化以及图案变化。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保持统一。六、 消防设计1、建筑总平面图及单体建筑设计方案本项目由房与公共建筑组成,消防计算建筑高度均不小于100米。2、建筑耐久年限(以主体结构确定):一级(50100年);3、消防间距:本工程所有相邻建筑间的消防间距均满足规范要求。4、消防通道及消防登高面:(1)消防车道转弯半径12.0米;(2)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等,结构采取措施可承受消防车辆的压力。(3)消防车道与建筑之间,均不设置妨碍消防车登高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4)消防车道净宽大于4m。(5)消防车道及登高面下设能承受消防车荷载的硬基层,表面绿化。绿化所用植栽应能保证紧急情况下消防车通过。(6)消防车道被绿化隐蔽的边界设置指示标牌。 (7) 沿建筑周围设计有环形消防车道,并有两处与城市道路连通。 (8)楼屋顶设置供应急疏散用。七、 建筑平面设计 酒店及楼部分 地面以下3层均为车库,主要为酒店及楼服务,每层设有2个双车行驶的坡道;地块地面以下2层均为车库主要服务于公馆。 一层为酒店大堂及接待服务中心,设有经融中心,在酒店南端设置酒店厨房及配套服务设施,有独立的对外出口。商业中心可便捷的通向1层的酒店大堂、楼大堂,同时有直接对外出入口。 酒店二层为门厅上空,以及酒店配套的300人宴会厅,可平接同层的酒店配套以及楼的会议中心,同时有直接对外出入口。 酒店三层为酒店配套茶餐厅,中餐厅及中餐厅包房;商业南北端有商业辅助对外出口。 公馆部分本项目主力户型为“布局紧促,功能合理”的70-90平方米左右的精致两房户,并配有100-130平方米的三房户。户型设计在面积标准,功能取向以及环境配合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虑,户型经济实惠,功能齐全,南北卧室协调搭配,冬暖夏凉;户户均有景观,采光通风良好,户内功能分区明确,尽量减少交通面积,提高使用率;户型设计方正实用,大面宽,空间比例适当;南向观景大阳台,亲近自然,倡导和谐生活。在设计中合理分配个房间面积,不求大求全,减少消极无用空间,各功能空间布局紧促流畅,以期给住户一个舒适合理的房间。 在控制套型面积时,我们更注意功能的合理性。合理性表现为明确的动静、内外分区;客厅,餐厅南北相通,既空间宽敞,又有利于采光通风;厨房及餐厅较宽敞明亮;卫生间面积合理,配置齐全;同时玄关处空间足够摆放鞋柜及换鞋;各户型南阳台宽度均在1.8米以上,室外空调机位每套户型均设置室外空调机位,冷凝水统一排放,立面上用间隔较大的铝合金百叶进行遮挡,既不影响空调正常运行,有统一了立面造型。考虑到施工方便,尽量统一。在特殊部位结合景观设计少量边户型和转角户型;高层户型也尽量统一。在争取为住户提供尽可能多的户型选择情况下,减少各栋住宅间的形体差异,寻求外部形式的和谐统一。八、 建筑立面设计建筑立面风格简洁大方,以现代主义的设计手法,辅以虚实对比,两次图底的关系,营造出简约素描的效果。酒店及楼两层一大网络与两层之间退后的横梁,形成有机的主与次、松与紧、前与后的韵律。同时在主楼穿插入矩形体量的玻璃盒,好似灯箱的隐喻,而在外立面采用完整的竖向线条,产生了与长江大桥和长江的和谐对话。 通过对屋面,墙面,门窗的不同材质,色彩,肌理的变化,形成朴实,简练,多样统一的建筑总体风格。为简洁明快的现代风格,整个小区建筑形象独特,轻巧,富于光影变化和错落的轮廓,在现代的居住氛围里渗透出传统地域文脉的亲切信息。在立面设计中充分重视阳台、屋架等细部设计。特别是结合平面,合理设置空调板与雨水管的位置,减少其对建筑里面产生的不利影响,使其成为建筑的有机部分。 由于立面造型比较丰富,给立面创造了多变的美的韵律感,线条明快,点、线、面尺度比例协调,设计点缀恰于其分,高低错落有致,使天际线丰富多变,具有现代人生活的时代感。 为提高酒店的品质,在设计中采用一些高科技,节能技术和成套产品。如屋面和墙体均采用保温隔热措施;门窗采用节能型中空双层玻璃,既保温隔热,又丰富立面造型,且使户内有良好的视野及采光通风条件;卫生间厨房采用成品变压通风道等。九、 装饰装修设计 建筑外墙材质如下:位置详见各立面图。 商业外墙 浅赭石色三色砖. 住宅外墙 灰色高级涂料酒店、楼外墙 灰色高级涂料 阳台1 暗桔黄色高级涂料 阳台2 白色高级涂料 屋架,线条 白色高级涂料。门窗为深色塑钢窗,门为夹板门。十、 经济技术指标 规划总用地: 186676 其中 净用地面积: 56002(绿化隔离预留面积130673) 公园绿地面积: 33708 总建筑面积: 68000(不含地下室) 其中 楼建筑面积: 84900 酒店建筑面积: 26460 会所建筑面积: 3982 地下室面积: 85883 容积率: 0.3 绿化率: 66% 建筑密度: 15%第二章结构设计一、结构设计 11 设计的主要依据 结构设计按有关的现行规范、规程、规定及标准等执行。(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33-2004)(3)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0-201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7)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9)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2)(1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1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13)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14)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15)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16)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03)(17)建设方提供的设计任务委托书及建筑专业提供的相关资料12 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概况本场地地质条件简单,岩石埋藏浅、强度高,为砂岩、泥岩互层。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地表渗水,场地内无明显不良地质作用。具体有关设计依据待建设方提供地质勘察资料后确定。13 设计荷载风荷载:基本风压0.45kn/m2(100年一遇), 场地地面粗糙度类别b类。 公共部分主要使用荷载:会议: 2.0kn/m2餐厅: 2.5kn/m2餐厅厨房: 4.0kn/m2娱乐场所: 4.0kn/m2 停车库: 4.0kn/m2 公共卫生间: 2.5kn/m2消防疏散楼梯: 3.5kn/m2消防车道及消防车预定场所: 35kn/m2房及其入口大厅、集会场所: 3.5kn/m2soho及酒店式公寓部分使用荷载:客厅、卧室、厨房: 2.0kn/m2阳台、卫生间: 2.5kn/m2露台: 3.5kn/m2通风机房: 7.0kn/m2电梯机房: 7.0kn/m2不上人屋面: 0.5kn/m2 一般上人屋面: 2.0kn/m2屋顶花园(不含花圃土石重量): 3.0kn/m2柴油发电机房、配电房、水泵房、冷却塔及其它设备用房和特殊用途的部位按实际采用,同时露台及屋面绿化按业主提供的景观设计确定其实际使用荷载。其余有关使用荷载均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及建设方提供的荷载资料取用。1.4基础选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基础持力层由建设方提供地质勘察报告确定。根据周边地区已建建筑及场地现状,基础形式:塔楼柱拟采用嵌岩桩,核心筒拟采用筏板基础,地下车库及裙楼柱拟采用柱下独立基础,钢筋混凝土侧墙拟采用墙下带形基础。 1.4.1上部结构选型:(1)地下车库及裙楼部分:拟采用普通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2)塔楼部分:拟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利用核心筒作为主抗侧力构件,同时拟在最大限度利用下部空间的前提下平行于短向筒体方向设置4道纵向落地剪力墙,以增强短向筒体方向的抗侧移能力,或沿建筑高度方向在楼层中间及屋面结合避难层和设备层设置多道刚度很大的伸臂钢桁架以形成加强层,增大结构侧向刚度及抗倾覆承载力,减少水平位移量。塔楼外框架柱拟采用钢骨混凝土柱,在塔楼顶部若干楼层拟采用钢筋混凝土柱。 (3)楼盖部分:地下车库及裙楼用房拟采用井字梁系,设计时尽量考虑梁系平面布置均匀、整齐,力求美观;塔楼办公部分拟采用单向或双向密肋梁楼盖体系,以减小梁高,增加楼层净空,同时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裙楼soho及塔楼酒店式公寓部分拟根据建筑平面功能及分区布置梁系,尽可能达到室内不露梁以满足使用要求;另外拟在本工程避难层及屋面层加大楼板厚度并加强构造措施以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14.2主要材料:(1)混凝土强度等级:梁、板: c30c40核心筒、剪力墙: c30c60塔楼框架柱: c30c60地下车库及裙楼框架柱: c30c50(2)钢筋:主筋:hrb335、hrb400级及crb550级箍筋:hpb300级(3)钢材:钢结构构件:q235、q345b钢焊条:e43、e50焊条并与主体结构钢材强度相匹配(4)填充墙:拟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类轻质墙体。1.4.3 地下室设计:本工程具有3层地下室,其外墙拟采用钢筋混凝土侧墙并局部兼作永久性基坑挡墙。地下室防水拟采用建筑外防水结合结构钢筋混凝土侧墙自防水方案,钢筋混凝土侧墙抗渗等级为p8级。1.4.4 边坡支护:根据现状地形,本工程周边环境及基坑存在边坡支护问题,除利用建筑物侧墙间作基坑挡墙外,施工阶段拟采用岩石区锚杆挡土墙结合土层区重力式挡土墙的方案。具体支护措施将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及周围环境的情况确定。1. 5 结构超长问题的处理措施由于本工程平面超长,结合建筑立面、功能分区及抗震要求拟在裙楼商业用房长度方向设置施工后浇带,同时裙楼soho部分与塔楼办公用房之间利用soho的楼层外伸悬挑板与塔楼脱开而形成2个独立的结构单元,以缓解结构超长产生的不利影响,又增加了结构整体刚度。另外在构造上采取加强屋盖的保温隔热措施、加强结构薄弱环节的构造处理等手段来解决主体结构超长的问题。16 新技术、新材料的采用(1)部分受力钢筋拟采用冷轧带肋钢筋及hrb400钢筋;(2)部分受力钢筋采用剥肋滚轧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3)超长结构单元采用后浇膨胀增强带的无缝施工技术。17 结构计算处理根据周边场地的地质状况及场地的高差现状,拟将0.00作为主体结构计算的嵌固端。计算程序拟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satwe、pmsap软件和国际上通用的高层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etabs进行计算比较,掌握结构各关键部位的受力特性,确保结构的安全。第三章、暖通空调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二.设计范围地下车库至地上三层商业及地上建筑的采暖通风系统设计。三.设计参数夏季 空调干球温度 28 空调湿球温度 26 通风计算温度 28 大气压力 1005.8hpa冬季 空调干球温度 8 空调相对湿度 22% 通风计算温度 18 大气压力 1025.4hpa第四章、电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低压配电设计规范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二.设计范围1.变电系统2.配电系统3.照明系统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消防联动系统5.电话系统6.有线电视系统7.闭路电视监控系统8.住宅楼访客对讲系统9.宽带网络系统10.防雷、接地及安全三.负荷等级及计算 本工程住宅属于一类高层建筑,其消防负荷、电梯、生活泵、应急照明、楼梯间及地下室照明等公共用电设备应为二级负荷,其余均为三级负荷。住宅安装负荷指标为:按6kw/户计,商业、会所、配套用房按100w;地下车库按15w计。电能计量采用高供高技的计量方式,住宅计量到每户。本设计采用低压侧集中补偿的方式,电容补偿装置放置在变电所,补偿容量应满足店里部门对功率因数的要求。本设计低压配电系统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供电相结合的方式,电源电压等级为220380v。电缆自变电所引出后至各配电间,再经垂直与水平的管路或桥架引致各用电设备。二级负荷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四、变配电所供电设计本地块设10kv开闭所一座,另设置10/0.4kv变配电所5座,室内式,设sc9-1600kva,10/0.4kv变压器4台,和高低压柜等设备;低压分段运行,中间设联络开关;其他四个10/0.4kv变配电所采用室外箱式组合式变电站型式,继电保护采用dvp微机保护装置。高压柜采用kyn28-12金属铠装中置移开式开关柜;低压柜采用k1-b低压抽屉开关柜。木工程无功功率补偿采用低压补偿方式,补偿后功率因数应能从0.8补偿到0.91。五、低压配电低压采用380/220v供电,在设备房由变配电室低压柜采用低压电力电缆直埋敷设到各栋大楼,再沿电气竖井引上楼层用户,其余各处的配电采用穿pvc管暗敷。六.照明设计每户照明设计仅每个房间预留灯位,照明电源线敷设到位。其他场所照明主要采用高效、节能荧光灯。应急照明包括疏散照明、备用照明、在餐厅、疏散走道、楼梯间等处设置疏散照明,重要场所如变电所,水泵房、消防控制室、电信机房及餐厅等处设置备用照明。景观照明预留电源,具体实现由专业公司进行。七.防雷设计本工程按三类防雷设置防雷设施,屋面敷设热镀锌圆钢作为接闪器,利用建筑物柱内钢筋作为引下线,利用建筑物基础作为接地装置, 作为引下线用的钢筋应上下贯通,上端与接闪器可靠连接,下端与沿基础梁内主钢筋可靠焊接。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之间必须保证可靠的电气连接通路 。凡突出屋面的所有金属构件、金属屋架等均与避雷带可靠连接、进出建筑物的所有金属管道应就近和防雷接地装置相连。八.接地保护本工程均采用联合接电装置,接地电阻值不大于一欧姆,若接地电阻不能达到要求,必须增加人工接地体。在变电所、高层住宅及其他公共建筑总配电间、多层住宅单元电度表箱附近设置总等电位连接箱,各楼层配电间等设置接地端子板,弱电系统设置专用的电子接电板,直接与联合接地体连通 带有沐浴的卫生间等潮湿场所应进行局部等电位联结。本工程接地制式采用tn-c-s制式,低压电源进户处做重复接地并做总等电位联结。对所有插座回路采取漏电保护的措施以防止人身被电击。九弱电系统弱电系统包括公共广播系统、电话及网络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楼宇访客对讲及安全防范系统、表具数据远传系统。根据系统的基本配置,完成工程施工线路敷设的路由。有关其他功能的弱电系统共工程设计待业主提出具体要求后设计。电话和数据网络系统:在物业用房首层设置一电信机房。 有线电视系统:电视信号引自当地有线电视局域网,通过双向传输系统,向各楼层多媒体配线箱以分配、分支形式传输电视信号至各电视终端。用户终端信号输入电平须满足当地标准。表具数据远传系统:本工程表具数据远传系统包括给水表、电表的计量远传设计,实现计费系统的智能化。第五章、给排水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本项目建筑、结构、采暖空调、电气和总图等专业提供的作业条件图和设计资料。二. 设计范围本次设计的范围:生活给水、雨水、污水、废水及消防设计。三.给排水部分1.水源(1)、本工程水源为城市自来水,供水压力0.25mpa。(2)、本工程从两府路的城市给水管道上接二根dn150mm的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