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虞美人》教案.doc_第1页
语文教案《虞美人》教案.doc_第2页
语文教案《虞美人》教案.doc_第3页
语文教案《虞美人》教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教案虞美人教案 一、学习目标1了解李煜及其作品概况。2. 反复吟咏,体会诗中蕴含的作者的愁苦之情。3. 赏析虞美人生动形象描写愁绪的技法。二、学习重难点1、反复朗诵体会诗人的情感。2、赏析积累 虞美人生动形象描写愁绪的技法三、课堂设计: 1、入: 伴随着邓丽君柔美哀愁的旋律,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共同感受李煜的亡国情怀。 2、作家作品 师: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作家作品,哪位同学介绍一下李煜? (学生介绍完后,老师强调李煜后期的作品及诗风)李煜被称为“千古词帝”。其作品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奢华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风格柔靡;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主要抒写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亡国及囚居生活的愁苦之情,对“故国”、对“往事”的无限留恋,大都写得哀婉凄绝。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皆成于此时。3、反复诵读,品味诗情。(1)诵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情。 师:下面让我们走进诗歌,首先请同学朗诵诗歌,注意押住韵脚,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初步感受诗情。 (学生朗诵,由学生指出错误不足,老师补充。同学一起朗诵。) 师:押住韵脚,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只是诗歌诵读的基本要求,而要想读出情感,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诵读品味诗人情感。 (2)结合课下注释,再读诗歌。注意抓住主旨句,品味蕴含在诗中的情感。并知人论世,说说诗人为何会有这种情感(学生自由放声诵读品味后再由学生说说)? 明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抒写愁苦之情。李煜国破降宋,沦为阶下囚,屈辱不堪,回首往事,物是人非,内心不尽愁苦。 师:知人论世是深入理解诗歌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是李煜这样抒写内心真情实感的作家,了解作家作品,更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3)置身诗境,涵咏玩味,品读诗歌: 师: 作者将自己的愁苦之情生动形象地表现在诗中,说说你认为哪些字眼、诗句能体现出来?(这一环节是学生练字炼句炼意的关键,诵读到位的的关键,也是难点所在。老师要在学生圈点批注、吟咏品味,相互交流的基础之上,老师相机引导,师生共同探究,加深对诗情的理解,)a、“春花秋月”是美景,作者为什么追问它“何时了”?春花秋月虽然美好,但对亡国之君来说昔日的富贵尊荣、锦衣玉食等皆已不再,只剩下屈辱生活的延续。一句追问,一个“了”字用乐景哀情的表达技巧突出了作者内心对囚居生活无法排遣的愁苦和绝望。b、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中。“又”:又一次,东风又起春又来,屈辱囚困又一年,可见愁苦之情。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不堪回首又回首,物是人非愁更愁。通过对比的手法写出愁苦之情。“朱颜”这个意象历来多解,课下注释解释为“南唐宫女的容颜”,也可以理解为作者自己的容颜变化,结合自己的变化更能看出作者愁之深,愁之重。引导学生个性多元解读诗歌。(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写愁名句,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你认为它好在哪里?采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绵绵不绝。 师: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充分体会了作者的情感。再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过程。首先诵读诗歌初步理解,再结合作家作品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练字炼句、涵咏品味加深理解。 再来积累一下本课的作者生动形象表达愁绪的技巧:对比、衬托、比喻、夸张,注意这些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4)充分品味了诗情后,再让我们结合诵读提示,反复吟咏,用自己的声音充传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这部分让学生诵读,学生指出其不足之处,和读得好的地方,教师补充。学生诵读之后,再有录音或老师范读,学生跟读品味。) (这首诗情感基调悲哀伤感,诵读时语调要低沉、慢速,以长叹的语气来读。起句诘问,愁绪劈空而来,句声渐强,“何时”放慢语速,强调愁之浓厚。后句转入回忆,声音要渐弱,“知多少”宜放慢语速。第二、三句回首往事,今昔对比,物是人非。朗读时要眼前有形象,心中有悲情,通过语音的顿挫、凝滞显现出巨大的悲哀。最后两句自问自答,直抒胸臆,是全诗的高潮,读时要将春水般的愁情表现出来,“几多”“一江”宜重读,“向东流”是愁绪绵长无尽,声音要延长。) 师:通过反复诵读,同学们已充分品味了诗情,而且用自己的声音读出情感。我们已经明白诗歌诵读要押住韵脚,读准字音,讲究节奏,读出感情(把握重读,注意语速,注重语调,揣摩语气),但读出情感的前提是了解背景,熟悉内容,准确把握情感。 4、比较阅读,学以致用。师:学完了虞美人,再让我们用已掌握的方法来看看李煜同时期的浪淘沙,说说两首诗各抒发了怎样的个人感情?(这部分注意让学生自己诵读品味、合作交流解决、教师相机引导,)浪淘沙【注释】 潺潺:形容雨声。 阑珊:衰残。 罗衾(qn):绸被子。不耐:受不了。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一晌(shng):一会儿,片刻。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指最后归宿。明确:这两首词属于同类阅读,都抒发了愁苦凄凉之情。但虞美人主要抒发对屈辱囚徒生活的愁苦绝望。浪淘沙主要抒发词人对故国江山的无比眷恋和对国破家亡的憾恨。四、拓展延伸:古诗词中写“愁”的名句李 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白发三千丈,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