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以学定教,上好初中语文阅读课.doc_第1页
论文:以学定教,上好初中语文阅读课.doc_第2页
论文:以学定教,上好初中语文阅读课.doc_第3页
论文:以学定教,上好初中语文阅读课.doc_第4页
论文:以学定教,上好初中语文阅读课.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学定教,上好初中语文阅读课从孤独之旅谈“以学定教”摘要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即“以生为本”的人本思想,它倡导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思想就必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教师主体,以教定学”,向“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转变。近几年来笔者努力探索在初中语文阅读课中如何做到“以学定教”,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获得了一些体会,形成了总结:一、注重学生本位,确立教学目标。二、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教学思路。三、从少年的视角解读,创设教学情境。四、以学生阅读心理为切入口,精选教学内容。五、结合学生的体验,升华情感与价值观。我相信只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了以上几点,我们的教学效果肯定能得到大大的提升。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课 孤独之旅 以学定教“以学定教”就是学生需要什么,教师就教给什么。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立性。认知能力,已有经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的“教”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学”而定,实行以学情定目标、以学情定思路、以学情定内容、以学情定方式。在真正意义上改变已有的教学方式,提高育人效果。那么,如何运用“以学定教”理念上好初中语文阅读课?接下来笔者就执教的一堂区优质课孤独之旅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一、注重学生本位,确立教学目标。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心中有学生,不能以自己的兴趣代替学生的兴趣,以自己的意愿代替学生的意愿,把自己的认识强加给学生。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为学生的学习制定明确、集中、适切的教学目标。孤独之旅是编排在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讲述的是少年杜小康辍学后随父亲一起到荒无人烟的芦苇荡放鸭子,经历了从开始的恐惧、孤独到暴风雨之夜找鸭子变得勇敢坚强起来的故事。学习这篇小说,重点是使学生从陌生空旷的自然环境和恐惧孤独的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中理解“孤独”的涵义,教给学生一种勇敢,豁达的人生态度。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三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1、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把握故事情节;2、学习语言描写对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作用;3、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4、理解文章主旨。 b、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体验成长的感受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改基本理念,做到尊重学生,从了解学生入手,以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学非常重要。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基础。二、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教学思路。著名的教育家卢梭提出: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的本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特点,按照传统与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所谓教育,干涉或限制儿童的自由发展。“以学定教”要求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设计教学思路。教学孤独之旅,我紧扣新课标指出的“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原则,既尊重学生的人格,也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发展的需要,从文题入手拟定了这样的教学思路:一、整体感知,理解孤独。二、跳读课文,感悟孤独。三、联系自身,畅谈孤独。“板块一”通过情节概述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意。“板块二” 跳读课文,通过赏析人物的语言,关注主人公的心路历程,突破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板块三”则引导学生关注自我,畅谈人生感悟,敢于面对孤独,并在孤独中收获成长、勇气和思想。一堂课下来,教学思路清晰且洋溢着淡淡的诗意,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对文本、对孤独有了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收获还不少。因此,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来确定教学思路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三、从少年的视角解读,创设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全面和谐发展。归根到底,它是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作为学生,虽然生活阅历并不丰富,但他们同样以幼稚而纯真的心渴望生活,并从学校、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积累了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要把教材中呈现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生活体验,从而增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朱熹所说的“虚心涵泳,切己体察”也正是这个道理。孤独之旅是一篇写少年成长的故事,比较切合初中生的心理和生活。要从少年的视角解读,不要过于成人化。每个少年或多或少都曾有过这样的心理:当觉得父母唠叨时,希望早日长大;当看着网吧“18岁以下禁止入内”的告示时,盼望马上长大;当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时,渴望快点长大。可是,面对成长旅途中的风风雨雨又不知如何面对。因此,我在教学这一课前播放歌曲爱的代价,自己也跟着一起唱,在我的带动下很多同学也唱了起来。在歌曲接近尾声时我动容的说:是啊,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今天就让我们从一位少年的成长历程中汲取心灵的养分孤独之旅。这样自然地营造了一种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思想很快融入文本,走近文本,掌握大意。以学生的具体学情来创设教学情境,这也是初中语文阅读课中“以学定教”的一个有效方式和手段。四、以学生阅读心理为切入口,精选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遵循阅读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体验,以学生阅读心理为切口,精选教学片段。孤独之旅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是自读篇目,属长文短教型。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长源自家景的“一落千丈”后,他跟随父亲到遥远的芦荡放鸭时所承受的即使成年人也难以承受的孤独。孤独,是生活给予他的一道美丽又残酷的人生考题。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孤独可以说是现代人比较普遍的一种情愫,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之中的中学生不是缺少孤独而是缺少感悟。因此,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想学生对文本有真“感受”,真“体验”,一定要精选教学内容,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以获取极为珍贵的对文本的感受和体验。这篇课文人物语言并不多,我让学生通过品味杜小康前后说的四句话,感受人物的心路历程。尤其是品味第二句话“我要回家”,先齐读描写芦苇荡的片段,体会芦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 “ 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对我们海岛的孩子来说好像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小舟,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胆怯”。为了进一步体会杜小康的“孤独”,接着又重点品读描写“孤独”的第29段,并且让学生采用改换人称方式,将文中的“杜小康”改为“我”,自由朗读体会。这一环节孩子们都特别的投入,并且从文章的词句中读出了杜小康的孤独,有的学生还能联系之前看过的草房子中描写杜小康放鸭前的生活章节进行比较阅读,更深入地体会此时杜小康那种无法比拟的孤独,无人可见的孤独,无话可说的孤独。然后我们再来体会杜小康终于在晚上,在做梦看到母亲后说出了这句话。学生们就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是在孤独中备受煎熬的杜小康一种情感的宣泄。暴风雨给了杜小康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这一片段我也让学生做了重点品味。在危急时刻,紧要关头,杜小康勇敢地担当了本属于父亲的责任,他真的长大了,成熟了。文中还有一些细节描写很出色,当我问:还有哪些语句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杜小康长大了成熟了。请小组合作找一找,并细细体会。学生们都十分踊跃,很好的解读了主人公面对孤独已不再逃离,他勇敢地直面,并且后来甚至似乎开始享受孤独了。还有就是杜小康的最后一句话:“蛋!爸!鸭蛋!鸭下蛋了!”大家都觉得曹文轩写的特别好,我们通过分析句式的特点,通过学生精彩的朗读,感受杜小康的成长带给我们的惊喜。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本来就应该是学生带着课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与感受走向师与生、生与生、生与文的“对话”的。通过与同学老师对话,合作探究,激发阅读思维。本堂课通过分析小说中语言描写、环境描写,深入人物,使文章的难点得以解决。因此,以学生的阅读心理为切入口,精选教学内容,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五、结合学生的体验,升华情感与价值观。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处于浮躁变动的青春期的孩子。这些孩子面对升学、生活的压力,在初三这一年,心理上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变化。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切实帮助学生走出阴霾,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带领学生品读完杜小康孤独之旅后,我让学生思考:结合杜小康的成长,你认为怎样才算长大?引导他们关注自我,畅谈人生感悟。作家曹文轩这样说:“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感受过孤独,试以“我的孤独之旅”为题,写一段话。因为有了之前的情感体验,学生写的片段,感情都比较真挚,整堂课也达到了高潮。最后我用曹文轩的一段话结束本堂课“少年时就有一种对待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告诉学生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要敢于承受心灵的孤独,丰富情感的体验,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战胜困难的勇气与信心。虽然生活中处处可以学到语文,但课堂教学应成为最有效的一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设计教学,才能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可持续发展,促进情感态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