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化改造工程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的汇报.doc_第1页
高速化改造工程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的汇报.doc_第2页
高速化改造工程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的汇报.doc_第3页
高速化改造工程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的汇报.doc_第4页
高速化改造工程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的汇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鞍山东环高速化改造工程 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的汇报为保障马鞍山东环高速化改造工程施工期间通行路段的畅通,保障施工期间通行车辆及施工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改造施工与宁芜高速主线通行车辆的相互干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公路养护作业安全规程及该改造路段周边区域实际通行状况,拟定马鞍山东环高速化改造工程交通组织管理实施方案。一、工程概况马鞍山东环路建成于1996年通车,为双向四车道、部分封闭的一级公路,本次高速化改造工程始于宁马高速k26+274皖苏交界处,终于宁马高速k39+768马鞍山南环互通处,全长13.494公里,按双向四车道、全封闭、全立交的高速公路标准进行改建。本项目处理原路面8.695公里,铺筑沥青混凝土13.494公里,改建葛羊、南环两座互通立交,新建支线上跨桥5座、人行天桥1座、匝道桥4座、通道2座,加固维修中小桥7座、通道4座,新建葛羊、南环匝道收费所,扩建皖苏主线收费站,全线新增隔离及通讯、监控、服务安全等设施。批准计划工期18个月(不含马鞍山市新建的改线路基工程)。根据马鞍山市规划,东环路葛羊互通至雨山互通区间将重建新线,老东环路不予改造。二、工程建设总体计划及拟定施工组织计划本项目于2009年12月26日举行开工典礼。根据省指安排,将于2010年3月10日前完成施工前期各项准备工作,3月12日改建路段正式开工;2010年底前完成葛羊、南环互通立交80工程量;完成k26+274k30+645、k35+444k39+768原路面处理、沥青面层、机电工程、交通安全设施、绿化工程、收费雨棚施工任务,并实现主线通车的目标;完成小区建设主体工程;2011年5月底前完成k26+274k30+645、k35+444k39+768段剩余工程任务;待马鞍山市实施的k30+645k35+444新建路段路基工程完工后,用4个月时间完成沥青路面、机电工程、交通安全设施、绿化工程任务。根据上述施工计划安排,本次老线改造工程拟分为两个施工区域、两个阶段实施。第一施工区域第一阶段为皖苏交界处至葛羊互通段南京至葛羊方向;第二施工区域第一阶段为雨山互通至芜湖方向,施工工期暂定为3月12日6月30日。在第一阶段同时完成两个区域的全部改造工程目标任务后实施交通转换,转入芜湖至南京方向对应两个施工区域(即第二阶段)的工程改造,施工工期暂定7月1日11月30日。两个阶段均采取“半幅封闭施工,半幅车辆单向通行,封闭施工区域车辆诱导至市政道路绕行”的交通组织方案。在各阶段中,路基、桥梁、路面、交通设施、机电、绿化及房建工程施工主要采取在封闭区域内完成施工,施工车辆尽量避开正常通行路面进入施工现场,基本不影响另半幅主线车辆通行。三、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方案方案:实行“半幅封闭施工,半幅(单向)通行,封闭施工区域车辆诱导至市政道路绕行”的交通组织模式。根据我们对靠近东环路的马鞍山市政道路的实地调查,综合该段流量、车型等因素,结合东环路原路实际状况,并考虑施工影响:拟将工程期间的施工区域划为两个交通控制区,予以管理、控制。现以第一阶段封闭南京至芜湖方向(东环路下行道)即“皖苏收费站至葛羊互通、雨山互通至南环互通”两个区域进行施工为例,车辆分流措施计划安排如下:自南京驶往芜湖方向的车辆,实施方案,主要分流路径有两条:方案(1):由南京驶往芜湖方向的车辆通过苏皖收费站后,由“慈湖经济区”匝道驶出,经原205国道天门大道(北)江东大道采石河路,经南环互通驶回马芜高速,全部通过市政道路约16km;方案(2):由南京驶往芜湖方向车辆进入苏皖收费站后,经“慈湖经济区”匝道驶出,通过原205国道天门大道(北)江东大道(北)葛羊路由葛羊互通再回东环路,行驶至雨山互通后下道,由雨山东路江东大道(南)采石河路南环互通驶回马芜高速,两次绕行市政道路分别为4km和4.5km。自芜湖驶往南京方向车辆仍由原东环线行驶,详见分流示意图(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封闭另半幅施工仍采取上述分流路径,详见分流示意图(第二阶段)。方案:施工期间,实行“半幅封闭施工,半幅双向通行”的交通组织模式。两方案比较:采用方案一,根据东环路现有流量统计,将南京方向车辆引导至市区道路行驶,虽然增加一些流量,相对标志、标线完善、路况良好的城市快速路,特别是才开通的江东大道南段来说,市区车辆、行人流量较小,外来交通流量也不大;交通安全有完善齐全的交通设施做保障,也便于交警警力的调配,同时对改造施工来说,更安全,更有利于施工组织和工程节点控制。采用方案二,其弊端在于:其一,原路半幅路面仅7.5m,且老路面路况较差,硬路肩结构不能承受重载行车;其二,现有路面状况下部分路段已满足不了双车道通行,特别是雨天积水、坑槽等病害路面较多,仅一条车道都难以满足通行,一旦实施双向通行,即在原5000辆昼夜的基础上增加一倍,现有路况无法承受双向通行的车辆破坏,容易造成交通拥堵,交通疏导难度极大;同时,会成几何级加剧对原路面的损害,甚至会造成交通中断的后果;其三,原东环线为开放式的一级道路混合交通模式,行人、非机动车以及横向干扰较大,一旦实施双向通行,既不利于主线行车安全,对行人及非机动车安全也造成较大安全隐患;其四,对于南环互通匝道桥的拆除重建及主线新增上跨桥的施工安全来说,半幅双向通行,施工、通行安全都得不到充分保障;其五,即使双向通行,一旦路上发生拥堵或事故,仍需从互通立交南、北两端市政道路分流绕行,届时,不仅给交警部门正常警力调配带来困难,更会带来不良社会影响,同时随着施工规模的展开,一些车辆也会自主选择市政道路绕行。鉴于此,建议采用方案一,既保障车辆顺畅有序通行,又对施工路段的通行安全最大限度的提供保障。四、交通组织方案的实施该方案业经马鞍山市政府相关部门同意实施后,将由相关部门联合在有关媒体予以公告;在分流路口原道路预告、指示牌上安装符合规范的路名牌予以指示,交通管理部门按管辖区域予以配合;并充分利用交通广播、高速公路可变信息提示和高速客服中心“96566”平台提醒过往驾乘人员。施工单位根据交通组织实施方案,封闭施工区域入口安排值班人员,设置符合规范的禁入标志,夜间需增设频闪及照明设施,禁止社会车辆及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在指定位置开设豁口,并负责施工区域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最大限度减小对主线通行车辆的干扰。五、关于通行路段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置1、针对通行区域出现一般性车辆故障,影响正常通行,一旦发现后应及时联系辖段公安交通管理和公路管理部门。辖段管理部门在加强与相关部门联系的基础上,应立即组织清障 救援,现场安排人员疏导,确保畅通。2、如遇交通事故,应及时通知交警部门处理现场,并在施工区域具备通行条件的互通路口予以就近分流或绕行,以保障主线车辆的畅通。3、有关施工单位如因施工方案变更或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