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 半索动物门 (Himichrdata) *1半索动物门 半索动物门 (Himichrdata) *2半索动物门 第九章 半索动物门 一 概述 二 笔石纲一般特征 三 笔石的骨骼构造 四 笔石的分类 五 笔石的演化 六 笔石的生态和地史分布 *3半索动物门 一、概 述 *4 半索动物门 1 2 1、半索动物又称隐索动物,是非脊索 动物与脊索动物之间过渡类型。因具 有腹神经索,故单独立一门。 2、具有原始的背神经索,是背神经管 的雏形,并具有咽鳃裂。 3、口腔背面向前伸出一条短的盲索, 称口索,它可能是脊索的前身。 4、半索动物的身体可分为三个部分: 吻管、颈部和躯干。 5、以底栖生活为主,有固着、爬行、 潜穴等, 也有漂浮的类型。 3 5、有两类现生类型及一类灭绝类型: (1)肠鳃纲呈蠕虫状 (2)羽鳃纲呈苔藓虫状,群体生活。 (3)笔石纲已绝灭,为单枝或多枝状群体。个体生活在胞 管中,胞管很小(1mm),胞管连接在一起构成群体。 一 概 述 *5半索动物门 二、笔石纲(Graptolithina)一般特征 1、笔石是已经绝灭的海生群体动物,其化石被压扁, 保存在岩石上。好像用铅笔写上的象形文字。 2、群体具有外骨骼,以出芽方式繁殖,其成分为几丁 质,经石化升馏作用而保存为碳质薄膜化石 。 3、个体很小,通常只有几毫米。以胞管作为栖居所。 4、有两种生活方式,一种营漂浮生活的正笔石类,一 种营固着生活的树形笔石类 。 5、中寒武世( 2)出现,早石炭世(C1)绝灭。奥 陶纪和志留纪为繁盛期。是很好标准化石和指相化石 。 *6半索动物门 *半索动物门7 底栖固着(可以 假漂游) l有类似于根和 茎的构造。 *半索动物门8 漂浮 l对于漂浮者,有的和腕足、 三叶虫等共生,为正常浅海 相。 l有的笔石不和其他生物化石 共生,保存在黑色页岩中, 构成笔石相 笔 石 *9半索动物门 三、笔石的骨骼构造 胞 管 胎 管 笔石枝 笔石体 第一个个体分泌的外壳,是笔石发育的基础 笔石软体的外壳 多个胞管构成笔石枝 多个笔石枝构成笔石体 *10半索动物门 三、笔石的骨骼构造 胎管胞管笔石枝 笔石体笔石簇 (一)胎管 l笔石体第一个个体分泌的圆 锥形外壳,开口朝下,尖端 朝上 ,每个笔石群体只有一 个胎管。 l胎管可分为基胎管和亚胎管 两个部分。 *11半索动物门 (1)基胎管胎管的尖端部分, 表面常具螺旋状纹饰。 (2)亚胎管胎管的口端部分, 表面常具平行于口缘的生长线。 胎管刺由亚胎管一侧的管壁 上延伸出的一条长而直的刺,其 方向与胎管的延长方向一致。 芽孔位于亚胎管侧面上的一 个小孔,是笔石进行出芽繁殖的 第一个小孔,由它生长出第一个 胞管。 (一)胎管及相关构造 *12半索动物门 (一)胎管 *13半索动物门 (一)胎管 (1)基胎管胎管的尖端部分 ,表面常具螺旋状纹饰。 (2)亚胎管胎管的口端部分 ,表面常具平行于口缘的生长线 。 l胎管刺由亚胎管一侧的管壁 上延伸出的一条长而直的刺,其 方向与胎管的延长方向一致。 l芽孔位于亚胎管侧面上的一 个小孔,是笔石进行出芽繁殖的 第一个小孔,由它生长出第一个 胞管。 胞管 出芽繁殖 *14半索动物门 (二)胞管 l胞管是虫体的管状住室,是笔石体 的外壳, 是笔石鉴定的主要依据。 l第一个胞管由胎管生出,其余胞管 均由前一个胞管生出。胞管有三种 类型:正胞管、副胞管、茎胞管( 茎系)。 l树形笔石类:有三种胞管,较大的 正胞管和较小的副胞管,均向外开 口,茎胞管连接成枝体。 l正笔石类:仅有正胞管,但其胞管 形态复杂多样 。 * 15 半索动物门 1、胞管的类型 (1)正胞管个体较大, 可能是雌性笔石虫的住室。 (2)副胞管个体较小, 可能是雄性笔石虫的住室。 (3)茎胞管不开口,无 笔石虫居住,由茎胞管连接 成笔石枝。 *16半索动物门 1 胞管的类型 *17半索动物门 2、正笔石目胞管(正胞管)的类型 正胞管可分为4大类和10小种 (1)直管式胞管直(均分笔石式) (2)外弯式向外作不同程度弯曲, 分为 4 小种。 外弯呈钩状(单笔石式) 外弯强烈,卷曲成球状(卷笔石式) 轻微外展,胞管呈三角形(半耙笔石 式) 外展呈直线型,胞管孤立状(耙笔石 式) * 18 半索动物门 (3)内弯式向内作不同程 度的弯曲,分 3 小种 轻微内折,弯曲成波状( 纤笔石式) 强烈内折,弯曲成方形( 栅笔石式) 强烈内折,胞管口部向内 卷曲(叉笔石式) 2 正笔石目胞管(正胞管)的类型 *19半索动物门 (4)具褶式胞管强烈弯曲,在背侧或腹侧形成褶皱状。 背褶式:背侧形成褶曲,腹侧则形成内折(瘤笔石式) 背褶和腹褶式(中国笔石式) 2、正笔石目胞管(正胞管)的类型 *20半索动物门 (三)笔石枝 l成列的胞管构成笔石枝 1 定向: (1)背、腹胞管口所在的一侧 为腹侧,相反的一侧为背侧。 (2)始、末端靠近胎管的一端 为始端,远离胎管的一端为末端 。 (3)共通管(沟)在笔石枝背 部连通各个胞管的管状构造 , 它起着茎胞的作用。 *21半索动物门 2 笔石枝的生长方向 以胎管尖端向上,口 部向下为基准,可以分 为7种类型: (1)下垂式 (2)下斜式 (3)下曲式 (4)平伸式 (5)上斜式 (6)上曲式 (7)上攀式 *22半索动物门 2 笔石枝的生长方向 以胎管尖端向上,口 部向下为基准,可以分 为7种类型: (1)下垂式 (2)下斜式 (3)下曲式 (4)平伸式 (5)上斜式 (6)上曲式 (7)上攀式 *23半索动物门 下斜式 Sinograptus 2 笔石枝的生长方向 以胎管尖端向上,口 部向下为基准,可以分 为7种类型: (1)下垂式 (2)下斜式 (3)下曲式 (4)平伸式 (5)上斜式 (6)上曲式 (7)上攀式 *24半索动物门 2 笔石枝的生长方向 以胎管尖端向上,口 部向下为基准,可以分 为7种类型: (1)下垂式 (2)下斜式 (3)下曲式 (4)平伸式 (5)上斜式 (6)上曲式 (7)上攀式 *25半索动物门 Climacograptus 3 胞管的排列方式 (1)单列式枝上有1排胞管 (2)双列式枝上有2排胞管 (3)三列式枝上有3排胞管(稀少) (4)四列式枝上有4排胞管 *26半索动物门 l笔石体:由一枝以上的笔石 枝构成。 l正笔石类的笔石体有一个或 多个笔石枝。 l树形笔石类的笔石体由多个 复杂分支的笔石枝构成。 4 笔石体和笔石簇 *27半索动物门 l笔石体:由一枝以上的笔石枝构成。 l正笔石类的笔石体有一个或多个笔石枝 l树形笔石类的笔石体由多个复杂分支的笔石枝构成。 4 笔石体和笔石簇 *28半索动物门 l笔石簇:由多个笔 石体聚在一个浮胞 上,以中轴相连形 成的综合体。 4 笔石体和笔石簇 *29半索动物门 *半索动物门30 四 笔石的分类 (一)树形笔石目 1 笔石体呈树枝状或丛状 2 具有 3 种胞管。 3 笔石枝很多,不固定,枝间 有横向连接构造横耙。 4 胎管上常有根状构造,笔石 体固着生活。 5 中寒武世至早石炭世,晚寒 武世至早奥陶世较多,不太 繁盛。 * 31半索动物门 (二)正笔石目 1、笔石枝数少,有下垂式到上 攀式等形态。 2、只有正胞管,胞管形态多种 多样。 3、笔石体分枝少,枝数固定, 胞管排列有单列、双列、四 列等。 4、漂浮生活,悬在浮泡上或悬 在其他漂浮物体上。 5、奥陶纪至早泥盆世,奥陶纪 和志留纪是繁盛期。 可分为有轴类和无轴类 * 32 半索动物门 五 笔石的演化与阶段性 演化方向演化方向 l笔 石 枝:多 少 l生长方向:下垂 上攀 l胞管类型:简单 复杂 阶段性阶段性 l寒武纪: 树形笔石 l奥陶纪 :无轴类 l志留纪 :有轴类(上攀) *33半索动物门 六、笔石生态及地史分布 1 生态: l生活方式:树形笔石类大部分为固着(或假漂游)生活,其它 各类笔石大都是浮游生活 l生活环境:滨海、陆棚边缘到陆棚斜坡盆地等海域 l保存岩性:可以保存在各类沉积岩中,但以页岩为主,尤其是 黑色页岩 2 地史分布: l始现于中寒武世 l寒武纪:以树形笔石类为主 l奥陶纪:正笔石类极盛 l志留纪开始衰退 l早泥盆世末:正笔石类绝灭 l树形笔石目的少数分子延续到早石炭世绝灭(笔石完全绝灭) *34半索动物门 六、笔石生态及地史分布 3、生活习性 *35半索动物门 六、笔石生态及地史分布 *36半索动物门 *半索动物门37 测验1:胎管构造? 1 2 3 4 5 6 *半索动物门38 测验2:胞管类型? *半索动物门39 1 2 3 4 5 6 测验3:笔石枝生长方向? *半索动物门40 测验4:笔石枝定向? *半索动物门41 笔石知识点综合考查 (1)两枝上斜生 长或互相交叉; 胞管曲折,口部 向内转曲,口穴 显著。 *半索动物门42 笔石知识点综合考查 (2)单枝双列, 横切面为椭圆形 ;胞管腹缘呈波 浪状,常呈尖锐 的口尖 。 *半索动物门43 笔石知识点综合考查 (3)笔石枝直或 微弯曲;胞管口 部向外弯曲,呈 钩状 。 *半索动物门44 笔石知识点综合考查 (4)两枝上斜生 长或互相交叉; 胞管曲折,口部 向内转曲,口穴 显著. *半索动物门45 笔石知识点综合考查 (5)具两个下垂 的笔石枝,胞管 强烈褶皱,始部 形成背褶,末部 形成腹褶,背褶 和腹褶顶端均具 相当发育的刺. 小 结 一 概述 二 笔石纲一般特征 三 笔石的骨骼构造 四 笔石的分类 五 笔石的演化 六 笔石的生态和地史分布 重点:笔石的骨骼构造、演化和生态 *46半索动物门 * 半索动物门 47 牙形石简介 l牙形石又名牙形刺, 是一类已经绝灭的海相微体化石, l大小:一般在0.1 0.5mm之间,形似齿状,故命名为牙形石。 l颜色:琥珀褐色,随保存时温度变化,颜色可由黑色变为浅灰色。 透明或不透明。 l化学成分:主要为磷酸钙,不溶于弱酸。 l自寒武纪至三叠纪各种海相地层中均有牙形石的发现,因其形体微 小、种类繁多、演化迅速而分布广泛,对于地层划分对比和油气地 质勘探极为重要。 *半索动物门48 牙形石的形态构造 根据不同形态和生长模式,一般将其分为三大类: 1.单锥型:形如牛角或呈弯曲的齿状,这种牙形石由齿锥(也称主 齿)和基部两部分组成。基部与齿锥紧密相接,常常明显放宽,内 有一个圆锥形凹穴,称为基腔或髓腔。 *半索动物门49 2.复合型:除主齿外还有一个至多个细齿。细齿开始于基部,沿线 脊或侧脊生长。复合型牙形石类的基部成齿棒或齿片状,因而分为 两类。 齿棒状:基部呈棒状,窄长,其上生有分离细齿,主齿大而长,基 腔位于主齿之下; 齿片状:基部呈片状,薄而高,主齿与细齿等大或稍大于细齿,彼 此常愈合。 *半索动物门50 3.平台型:由复合型的基部扩大而成平台状,刺体由平台和齿片组 成。齿片位于平台型刺体窄的一端,齿片上的细齿较高,排成一列 ,称为隆脊。平台上还可具有横脊、齿瘤等装饰。平台的下面有基 腔。在平台的下面有一条突起称为龙脊,与平台上的隆脊相对应。 平台型牙形石类主要繁盛于晚古生代和三叠纪。 *半索动物门51 牙形石的自然群集 牙形石一般以单个的、分离的形式保存为化石,但有时在岩层面 上能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牙形石分子有规律地成对成行地排列在一起 ,形成牙形石骨骼分子组合,这种组合是牙形石动物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拆除项目的节能环保技术应用方案
-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训练三(含答案)
- 建筑工地噪音控制措施
- 隋唐时期陶瓷作品欣赏一02课件
- 建筑项目工程项目完工前检查方案
-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温控管理方案
- 水电安全知识培训资料课件
- 2025版水电项目施工承包合同书
- 水电厂运维管理课件
- 2025版毛坯房出租租赁期限合同范本
- 地铁安检培训课件
- 2025年豪华别墅室内外装饰设计及施工一体化服务合同
- 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重庆对外建设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题
- 2025年阿克苏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招聘真题
- 药学教学课件下载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护理个案
- 出生缺陷防治知识课件
- 口腔门诊护理人员管理
- 通山城区污水处理厂运营维护方案
- 市政管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保证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