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肿瘤患者粒缺伴发热肿瘤患者粒缺伴发热 的抗感染治疗策略的抗感染治疗策略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 王椿 l 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ANC)1h称为发热,发热在 粒缺肿瘤患者较为常见 化疗1个周期的实体瘤患者约10-50%出现发热 化疗1个周期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80%以上出现发热 约20-30%的发热有临床感染证据 常见感染部位有消化道、肺部和皮肤 菌血症发生率约为10-25%,常见于粒减持续时间长或重度粒减患者(ANC7天且ANC0.1x109/L 和/或 伴有明显的并发症,如低血压、肺炎 、新出现的腹痛或神经病学改变 粒减持续时间7天 或 无并发症或并发症不明显 推荐治疗方式:入院给予经验性治疗推荐治疗方式:经验性口服给药 Freifeld AG et al.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1;52(4):e56e93 MASCC风险指数评分 特征分值 粒缺伴发热,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较轻5 无低血压(收缩压90mm Hg)5 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 实体瘤或血液恶性肿瘤且无霉菌感染史4 不伴有需静脉补液的脱水症状3 粒缺伴发热,症状明显3 无需入院治疗3 年龄0.5x109/L Freifeld AG et al.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1;52(4):e56e93 粒缺患者预防性抗细菌治疗 l发热在粒缺的肿瘤患者中较为常见 l指南推荐对ANC0.1x109/L且持续时间7天的高风险患者 ,给予预防性抗细菌治疗 预防性抗细菌治疗:氟喹诺酮 注意事项: 不推荐氟喹诺酮与抗G+菌药物联合预防给药 Freifeld AG et al.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1;52(4):e56e93 1.Freifeld AG et al.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1;52(4):e56e93 2. Hughes WT et al.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2;34:73051 02年IDSA指南 10年IDSA指南 静脉给药患者,初始治疗方案: 单药治疗或联合治疗 联合治疗的基础药物为万古霉素 或氨基糖苷类 静脉给药患者,初始治疗方案:单 药治疗 不推荐抗G+药物作为常规经验性治 疗药物 高风险长期粒缺患者预防性给药 Q1 最新指南为何仅推荐单药治疗作为初始给药方案? Q2 最新指南为何不推荐万古霉素作为常规经验性治疗 药物? 联合用药可能增加药物毒副作用,且需要同时考虑药物 相互作用问题 研究显示,碳青霉烯、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等 单药治疗时,其疗效与联合治疗相当,但不良事件发生 率及患者死亡率则显著低于联合治疗 研究显示,加用或不加用万古霉素,患者发热持续时间和死亡 率无明显差异 万古霉素过度使用导致耐药肠球菌和耐药金葡菌流行病学改变 Freifeld AG et al.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1;52(4):e56e93 发热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经验性治疗中加用抗 革兰氏阳性微生物活性药物的适应证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或有其他严重脓毒症证据 X线摄片检查确认的肺炎 在最终鉴定和敏感性检测结果出来前,血培养革兰氏阳性细菌阳性 临床疑有严重导管相关感染(例如经导管输液时发冷或寒颤和导管出 入部位周围蜂窝织炎) 任一部位的皮肤或软组织感染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或耐青霉素肺炎链 球菌定植 严重黏膜炎,如果已预防应用氟喹诺酮类且经验性应用头孢他啶治疗 Freifeld AG et al.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1;52(4):e56e93 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应符合的标准 强大的抗菌活性准确 对常见病原体保持高度敏感,有良好的临床疗 效 良好的组织浓度足量 良好的组织穿透性,在感染部位达有效浓度 良好的安全性安全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且毒性低 汪复主编。实用抗感染治疗学。汪复主编。实用抗感染治疗学。20052005年版。年版。 European Glycopeptide Susceptibility Survey 1995 MIC分布金葡菌(n2852) 分离株 % OASIS Study Determined by Etest OASIS研究 金黄色葡萄球菌(n=498) 检测方法:Etest 组织浓度(占血清浓度%) 组织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 骨, %713506060 CSF, %0181070 LF, %111748-332450 肌肉, %304094 替考拉宁 VS 万古毒素 对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及肾脏毒性 AMB:两性霉素B Hahn-Ast C et al. Infection 2008;36:548. P=0.118 P=0.141 100% 71% 76% 59% Percentage (%) 总体治愈率 临床或微生物学证实的 感染人群中治愈率 Percentage (%) 4% 20% 9% 56% P=0.015 P=0.003 肌酐2倍 合用AMB患者 肌酐2倍 替考拉宁万古霉素 4% 20% 9% 56% 利奈唑胺 VS 替考拉宁 在伴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重症患者中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4, 53:345-355 在伴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重症患者中,二者具有相似的疗效 Figure2. 微生物学转归在MITT人群中 Figure1. 临床转归在ITT人群中. 利奈唑胺替考拉宁 临床治疗成功率(%) 78.9% 72.8%70% 66.2% 利奈唑胺替考拉宁 微生物学治疗成功率(%) P=0.39 P=0.72 替考拉宁: 负荷剂量(6 MG/KG 每 12 h ,3-4个剂量) 对所有患者 不依赖肾功能 重症患者中替考拉宁的血药浓度监测: 回顾性研究强调负荷剂量的重要性 给予负荷剂量的临床意义 给予负荷剂量是由替考拉宁的药代动力学 特点所决定的: 替考拉宁蛋白结合率较高,组织分布速率较慢 ,达到稳态浓度的所需时间较长 初始给予高负荷剂量可缩短达到血清最佳谷浓 度(10g/mL)的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Sato M, et al. J Infect Chemother (2006) 12:185-189. Wilson AP. Clin Pharmacokinet 2000 Sep; 39 (3): 167-183 小结 风险评估 初始经验性抗细 菌治疗 初始治疗的 调整 终止治疗 放化疗等因素导致肿瘤患者极易发生粒细胞缺乏;粒缺患者感染发 病率较高 针对粒缺伴发热的肿瘤患者因早期选择适当药物开始经验性治疗 粒缺伴发热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流程 临床评估 MASCC 评估 推荐单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床执业医师能力检测试卷【培优】附答案详解
- 粮油食品检验人员试卷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坍塌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5-Methylurapidil-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在线培训知识产权风险课件
- 2-Benzyl-5-chlorobenzaldehyde-13C6-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消防器材制造行业当前竞争格局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纺织服装检测行业当前竞争格局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通信产业行业当前竞争格局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随车起重机行业当前发展趋势与投资机遇洞察报告
- 中国农业银行笔试题库(含答案)
- GA 1808-2022军工单位反恐怖防范要求
- GB/T 4745-2012纺织品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沾水法
- GB/T 4728.1-2018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第1部分:一般要求
- GB/T 276-2013滚动轴承深沟球轴承外形尺寸
- 北京理工大学应用光学课件(大全)李林
- 失智老年人走失风险评估表、“十人四追”法
- 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 工作桌面pad相关gec3000通讯协议v2
- 正压式呼吸器使用与管理规范
- GB∕T 37004-2018 国家物品编码通用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