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演出市场研究综述.doc_第1页
中国演出市场研究综述.doc_第2页
中国演出市场研究综述.doc_第3页
中国演出市场研究综述.doc_第4页
中国演出市场研究综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 目: 中国演出市场研究综述 姓 名: 孙小明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公共事业管理 班 级: 公管62 学 号: 2236211 指导教师: 夏如兵 职称: 副教授 2009年 6 月 20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中国演出市场研究综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 孙小明指导老师 夏如兵摘要:近些年来,音乐市场发展迅猛,成为人民整个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演出市场在整个音乐市场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宏观上带动了演出市场的活跃与繁荣。我们要清醒认识演出市场的发展现状,总结归纳其发展经验,摸清其发展规律,把握住其发展脉络,以期能对演出市场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演出市场; 文化体制; 规范管理; 发展目标;the summary of the study market performing in china student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sun xiaomingtutor xia rubing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usic market has developed by leaps and bounds, making it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peoples life. show market takes a major part in the whole music market. the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social stability macroscopically promote the liveliness and boom in show market. we should keep a clear mind in kn- ow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how market, summarize its developmental experiences, find its developmental rules and grasp its developmental trend, in order to benefit the development of show market.key words: performing market; culture structures; regulation; development goals;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个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们不再只满足于物质生活,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作为文化产业、文化市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音乐市场发展迅猛,创造了可观的利润与令人瞩目的社会效益。无论是今春北京音乐厅观众趋之若鹜的“唐宋名篇朗诵音乐会”,还是去岁中国对外演出总公司主办的“西洋大餐”图兰多,及同时推出的“四川小吃”川剧中国公主图兰多,国内演出市场这些成功之作,大多是近年活跃的演出经营机构“依照市场规律”运作的产物。一、中国演出市场的现状(一)国产原创剧目精彩纷呈陈志音说:“第四届全国歌剧、舞剧、音乐剧优秀剧目展演”涌现出一批艺术水准和市场价值兼备的原创作品,天鹅湖、风中少林、一把酸枣、廉吏于成龙等在结合地方元素和人文情怀的同时,融入现代艺术表现方式,在舞台上大放异彩。同时,国内的创作团队还纷纷与国际合作打造节目,上海芭蕾舞团在法国大师特兰德阿特的指导下,演绎了充满海派怀旧气息的花样年华,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的演员在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乐曲声中翩翩起舞,江苏省演艺集团与荷兰国家巡演歌剧院正合作创排大型歌剧紫禁城的故事,中西合璧、相得益彰。11(二)国内演出市场之繁荣景象刘超说:传统戏曲、庙会演出牢牢占据农村市场,纳西古乐、侗族大歌等原生态民族艺术成为旅游演出市场的“宠儿”,展示土家族风俗民情的大型歌舞比兹卡今年4月首演后,香港一家集团公司即以1000万元竞得该剧全球巡演冠名权。其他如多彩贵州风、唐藩古道、多彩哈达、蒙古婚礼等也都取得了良好的演出效果。20刘超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十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我国动漫产业注入了发展动力。福娃、三毛从军记、空城计、狮子王、小熊维尼等中外动漫演出受到广泛关注,动漫演出前景为业界所看好。20邵奇青认为:各类旅游演出项目宋城千古情、印象刘三姐、丽水金沙等长演不衰。室内立体全景式的大型歌舞演出宋城千古情将文化旅游有机结合,彰显民族传统文化,全年演出超过900场,观看人数超过170万,直接经济收入2亿元。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以引入非公资本的方式来延续经典。这种商业运作与开发客观上还同时起到了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21周时奋说:长沙田汉大剧院、杭州金海岸演艺大舞台继续火爆。北京的相声、天津的曲艺、东北的二人转等“茶馆式”演出,以低票价引来更多观众。15(三)外来演出高潮迭起陈志音说:2006年全年审批外国文艺表演团体或个人来华演出574项,众多知名乐团、舞团选择中国作为亚洲首演地。上海大剧院运作了101场迪士尼音乐剧狮子王在亚洲首演,以16万观众人次、7200万元票房斐然业内;迈克尔蒂尔森托马斯携旧金山交响乐团18年后圆梦上海;索菲穆特全球巡演的名单里,中国三大城市名列其中;澳大利亚芭蕾舞团新版天鹅湖只诞生4年就来到中国,意大利久负盛名的斯卡拉芭团带着王牌作品仲夏夜之梦首次作客中国港台歌星演唱会依然火爆,2006年受修建奥运场馆的影响,北京歌星演唱会场次骤减,从一年数十场到不足10场,而上海、南京、广州等地的歌星演唱会显得较为活跃。特别是上海,岁末演唱会就有数十台,每场都办得红红火火。11(四)文化产品“走出去”工程方兴未艾中国文化报说:2006年我国文化产品走出国门的数量不仅大大增加,而且质量也大大提高,出现了一些“名牌”产品,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舞武结合的风中少林由美国蓝马克娱乐集团以800万美元“买断”,赴美国巡回演出800场;大型原生态民族歌舞云南映像与欧洲最大的演出商签订协议,在未来5年中,将进入世界主流商演渠道,在欧洲进行800多场演出;功夫传奇今年12月东渡日本,开始巡演241场中国演出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力度和步伐越来越大。6 24 二、中国演出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从演出市场主体来看赵永良说,初步形成了演出团体、演出公司与演出场所三类演出经济实体分工配合协作发展的主导格局;在横向上,除了国有演出单位以外,集体、个体、中外合作合资等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演出实体不断产生发展,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共荣的局面。从演出体制来看,传统的计划演出体制正在向市场演出体制转变。国有演出单位逐步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由事业型、行政型向产业型、企业型转变,由福利型、供给型向经营型、效益型转变。19 杨莎说,专业演出团体普遍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内部体制改革,并且取得成效,正在由单纯的演出生产单位转变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演出生产经营单位。国有演出公司多数实现了管理权与经营权的合理分离,经营能力迅速提高,涌现了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大型演出公司,并且已经自成网络,形成了演出市场的基础构架,成为演出流通环节的中坚力量。14许多国有演出场所以演出为主业,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各类演出单位面向市场不断转变自身生产经营机制,适应市场不断提高自身生产经营能力的努力取得了初步成功,演出市场在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型过程中正在度过最困难的时期。14 (二)从演出类型来看钱程总结,营业演出取代计划演出成为整个演出活动的主要部类,部分计划演出开始具有营业性质,向着营业演出的方向演变。晋京汇演日益转变成为演出展销。计划演出包括政府举办的艺术节、评奖、汇演、调演和节庆演出等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规模大、水平高,影响广泛,具有强烈的代表性、示范性、导向性。营业演出作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演出消费的主要形式,演出场次约占演出市场总量的80%以上,愈来愈成为演出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3 中国文化年鉴统计,1995年全国专业演出团体演出总场次为41万余场,其中计划演出为66940 场,营业演出为344542场,营业演出场次占总演出场次的83.7%。23 (三)从演出的结构、布局与形式来看中国文化年鉴展示出,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已经收到明显成效,港台歌星充斥演出舞台、严重冲击演出市场协调发展的不正常状况得到控制,为高雅艺术与民族优秀艺术营造了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在政府的提倡与扶持下,高雅艺术与民族优秀艺术的演出场次和观众人次大幅度增长,社会反响热烈;通俗艺术演出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演出市场的品类结构逐渐得到优化。华东、中南等省区每年召开年度演出工作会议,加强市场协作,力求优势互补, 在全国演出市场的平面上凸现区域市场,进而引导沿海演出市场向内地延伸。沿海与内地的交流演出逐渐增加。中西部地区发挥自身优势,注重地方特色,扬长避短,努力振兴当地演出市场。演出市场的地区布局趋于合理。专业演出团体走出剧场小舞台,迈向社会大舞台,积极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各行各业服务,演出场地由剧场扩展到体育场馆、歌舞娱乐场所、旅游景点,扩展到部队、学校、厂矿、企业,扩展到农村广阔天地,演出形式日益多样化。农村演出市场在专业演出团体与民间剧团、民间艺人的双重推动下走向活跃。国外来华演出与国内演出团体出国演出健康发展,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23 当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影视音像等大众视听媒介越来越成为人们文化消费的主要途径,在文化市场的总体份额中所占比例日益扩大,地位逐渐上升,给演出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危机和挑战。另一方面,我国演出市场仍然处于起步与培育阶段,还不完善和成熟,整体上还不够繁荣,演出不景气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演出经营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还没有充分建立起来,还缺乏具有时代深度和强烈艺术震撼力、反映我们伟大时代精神的经典之作,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一些不和谐的噪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23 1、演出市场的结构不尽合理邵奇青说,首先是所有制结构上国有剧团过多,文化系统国有剧团1902个,集体剧团748个。 其次是剧种机构上,戏曲剧团1572个,数量最多,仅京剧就有113个,重复建设严重。21 2、国有演出单位计划体制的色彩依然浓厚邵奇青说,一些演出团体只管生产,不管市场;只管投入,不管产出。根据统计,1985年全国文化部门共有专业演出团体3295个,而到了1994年下降为2698个,剧场影剧院下降为1955座,整体上呈现出数量萎缩的趋势。21 3、纵观全局,混乱不堪中国文化年鉴表明,投入少,发展慢,技术设备落后,限制了演出单位的艺术生产能力与经营发展水平。 市场机制不完善,价高质次的演出较多,高出场费、高场租、高票价等“三高”现象连锁反应,恶性循环,成为演出经营与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沿海与内地演出市场发展不平衡,城市演出市场与农村演出市场发展不平衡,有些地方供大于求,好戏难找观众;有些地方供不应求,观众难找好戏。非法演出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罢演、色情怪异表演、虚假义演等恶劣现象还时有发生。23 三、中国演出市场的发展对策 (一)改善演出市场管理 多位专家总结,要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政策体系,实现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13在尊重艺术特性和扩大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和人才组合,保护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强化宏观管理、间接管理,理顺管理体制,主动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加强对演出市场的宏观调控,从而达到引导演出实体经营方向,规范演出市场主体行为的目的。10一手抓法制建设,一手抓艺德建设,用完备的法制净化和规范演出市场,用高尚的艺德美化和提升演出市场。合理划分与充分发挥行政管理、行业管理与演出单位自我管理的作用,增强行业协会的管理与服务功能,加强行业自律,保护行业利益,使其成为文化行政部门与演出经营者的桥梁和纽带,起到行政管理不可替代的作用。10 (二)深化演出体制改革 很多专家们认为,要围绕演出市场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改革进度,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10实行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扩大国有演出单位经营自主权,促进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要深化演出单位内部体制改革,使其改造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促使演出单位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生产经营机制,建设善于经营管理的演出营销班子,开发适销对路的艺术产品,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要继续进行针对演出团体的投资方法和用人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新型艺术生产投资机制与激励机制,实行全员聘任合同制和绩效分配制度。借鉴港台与国外早已采用并且行之有效的演员签约制度,规范演员的培养、使用和管理行为,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优化人才组合,精干队伍,适当分流,促进人员合理流动,建立科学的人才流动机制,保护单位和个人双方的合法权益。17鼓励演出单位大胆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积极主动地利用名牌效应,适当建立明星制,扩大市场号召力,向名牌要效益。促使演出单位确立强烈的推销意识,广告意识,建立高效推销、广告体系与相应机制,宣传自己的人才,推销自己的艺术产品。促使演出单位重视演出经纪人的作用,培养自己的演出营销人员,建立自己的演出营销机构,适应市场,利用市场,向市场要效益,用高效益来发展演出事业。10 (三)开拓演出市场 刘文瑞,各类演出单位要把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引入演出市场,引入艺术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的各个环节,提高自身艺术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水平,改进自身技术装备,回应现代大认为众传播媒体和新兴文化形态的竞争。比如可以在全国具备条件的大中城市建立电脑联网售票系统。1要善于利用现代化大众传播媒介,发挥自身人才优势,主动进行影视拍摄与音像录制业务,推销自己宣传自己。鼓励各类演出单位演出为主,多种经营,以文补文,多业助文,开展有偿服务和兴办文化经营实体,增强经济实力。提倡各种形式的联姻,巩固和发展其与企业、社会各种形式的广泛合作,文企互利,共同经营建设演出市场。庹祖海说要建立数家大型跨国演出公司,加入国际演出经营组织,按照国际惯例引导我国演出市场走向世界,与国际演出市场接轨。10 总结由于过去体制下的某些限制所造成的分工定势,我国目前的一些专业协会更多地偏重于自己组织一些演出活动,或者偏重学术层面的交流和会刊的编辑,较少地参与专业性的活动,这也是以后有待加强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认清中国演出市场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的时候要深思以后的发展,中国演出市场的兴盛时期要求我们要高瞻远瞩。参考文献:1刘文瑞.音乐史上的雅与俗m.华夏文化,2002,4.2焉树芬.对音乐雅俗观的几点思考m.艺术百家,2004,3.3何涛.礼与雅俗观念的原始区分m.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4.4冯光钰箸.音乐雅俗谈m.大众文艺出版社,1995,10.5苏丽敏.音乐的雅俗共赏j.大舞台艺术双月刊,2003,5.6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m “严肃音乐”词条。7卢契亚诺帕瓦罗蒂自传.我的世界(pavarotti: my world by william wright and luciano pavarotti.)m.海南出版社,19978李小慧.戏剧组织经营论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9钱程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国际mba讨论中的发言稿r.朱海宁等整理.10 庹祖海.中国演出业的问题与发展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9(11.24) 11 陈志音.高雅音乐的多彩四季2007年高雅音乐演出市场回眸j.艺术评论.2008(04.15) 12 夏冰.从音乐剧猫看中国演出市场中音乐剧的商业价值j.中国商界.2008(11.15) 13 董悦.文化产业周刊观察n.中国文化报.2006(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