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研究综述.doc_第1页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研究综述.doc_第2页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研究综述.doc_第3页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研究综述.doc_第4页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研究综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 目: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研究综述 姓 名: 陈启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社会学 班 级: 社会51 学 号: 2215118 指导教师: 姚兆余 职称: 副教授 2008年6月20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研究综述社会学专业学生 陈 启指导老师 姚兆余摘要:失地农民是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亟待为其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失地农民失去其生存的物质基础,生存权受到威胁,国家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针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不健全所产生消极影响,社会学者们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原因,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的不同的解决对策。本文在广泛阅读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现有文献进行综述和总结,并做出简要评论。关键词:失地;农民;养老保障a survey on the pension protection of landless peasants student majoring in sociology chen qitutor yao zhaoyuabstract: landless peasants i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have a special group, the corresponding need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particularly the landless peasants of the old-age security. landless peasants lose their material basis for survival, survival is threatened, the state has the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 to landless peasants to establish a social security system. social scholars from social equity point of view, the landless peasants of the old-age security reasons, state,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different solutions.based on the extensive reading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literature, reviewed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nd concluded, and make brief comments.key words: landless;peasants;old-age security前言失地农民是城市化进程中必然产物。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农田被征占,因各种因素危及失地农民生计,让他们成为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导致失地农民问题成为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大量的农业用地变成了非农用地,一大批农民变成了失地农民。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失地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是农民对国家做出的历史性贡献。按理农民失地不应该成为问题,而事实是,失地农民问题已经变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有识之士指出,这个问题如不妥善解决,如不及早做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很有可能成为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的导火线。一、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原因分析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失地农民日益增多。目前,建立失地农民社会养老制度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各地也对一些失地农民社会养老问题进行了探索,学者们也对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制度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王芸认为,失地农民失地又失权,渴望社会养老保障。认为二元经济结构是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然结果,我国也不例外。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会随之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主要表现在城市规模的扩张,但伴随这一扩张也导致城市周边地区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发展和保障的土地。土地无疑是失地农民对城市化的巨大贡献,但是目前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制度和地方政府在解决失地农民养老问题上的无作为,必然使得失地农民的权益被侵蚀。1欧阳小炜认为,失地农民既没有土地的保障,又没有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因此,必须重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建立适度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是失地农民社会救济中的重点,也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养老保障水平应接近或达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水平。2失地农民的基本养老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点,应该列入国家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前,失地农民的养老方式主要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这种依赖子女供给的养老模式,具有一定风险。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对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推行起到积极的作用。张海波认为,由于土地征用权的滥用、征地安置标准过低且安置方式单一,大量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问题日益显现。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重点是明确基本养老保障的对象,采取可行的实施方式,加强养老保障基金的运营与管理。3吕勇认为,随着对失地农民群体的普遍关注,各地针对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政策纷纷出台。然而,由于这些政策尚处于起步和试行阶段,因此并不完善,普遍存在着筹资渠道单一、简单的和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对接、缺乏激励机制、保障层次单一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应遵循和谐增长、可持续、富于激励、多层次的原则建立一个真正体现失地农民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4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失地农民养老存在的各种问题导致了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产生。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我国必须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二、当前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状况在养老保障体系没有建立或健全的地方,失地农民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又特殊的弱势群体,随时都可能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发展中必须面对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对此,学者们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郭立夫认为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现状以及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农民失去土地的同时,也失去了附着于土地之上的一系列权益,诸如经济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等。目前,失地农民的土地养老功能正逐渐消失,而其他形式的社会养老保障基本上还未建立起来,失地农民面临着他们的生活、社会养老保障的一系列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社会矛盾和纷争,影响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尤其是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实现长期发展目标的内在要求,也应当是失地农民分享城市化成果的过程。这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理论课题,也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5李杰认为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失地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探索除了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的新途径。然而,由于各地经济水平的差异,使得这些制度只能在一些地区推行,并不具有广泛性,还有绝大多数农民无所依靠。6陈信勇认为失地农民的既得利益严重受损,并在城市化中成为城市得边缘人:既无土地保障生存的条件,又无法享受城市居民所享有的社会养老保障,仅仅依靠在失去土地时获得有限补偿维持养老。在城市化进程中,为满足社会主义建设对于建设用地的需求,国家对农村集体所有制土地进行征用,同时诞生大量失地农民,由于目前的法律和制度的不完善,失地农民的权益问题十分突出。7对于征地的合理合法解读,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一般遵循公益目的、合理补偿和程序合法的三大原则。而在我国征地过程中,对于三大原则的执行仅仅停留在政府单方面行为方面,缺乏失地农民的充分参与,同时也缺乏法律救济机制,当政府使用公益目的征用土地过程中出现严重侵害失地农民权益时,失地农民无法通过法律手段保障自己的权利,所以出现在征地过程中农民消极对抗政府强行征地的行为。 王晓亮认为老年人由于劳动能力下降或机会丧失,特别是失地老人,因为除了种地,基本不能谋求其他工作,不再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支出大于收入。我国农村目前的养老方式主要是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而这种依赖子女供养的养老模式具有一定的社会风险。失地农民由于文化素质较低,面临失业,这又冲击着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因此失地农民养老制度的建立,将对社会稳定和促进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起到积极作用。8 许雄奇认为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发挥社会养老保障“调节器”和“稳定器”的作用,我国逐步对在旧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保障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部分地区解决了部分群众老有所养的问题,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和维护社会安定,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9 由上可知,我国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情况空间发展不平衡,在沿海地区进行的较好,内陆地区的养老保障存在各种问题。总的说来,目前我国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状况是不符合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是制约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障碍。 三、当前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城市化进程中,农民从土地上被剥离出来,他们既不同于普通农民,,也不同于城市居民,没有保障,没有依靠,徘徊在城市的边缘。当前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不能使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得到解决和改善。对此,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发现失地农民养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沈兰认为由于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未建立或未完善,失地农民中只有极少数能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养老保障待遇。他们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成为一个边缘群体。他们既不享有土地的保障,也不享有同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养老保障,处于社会养老保障的真空地带。1失地农民由于在收入方面的不稳定性,依托家庭养老保障模式越来越受到冲击。许多失地农民是靠征地款来维持养老,过几年征地款“吃”完了,其最终结果是生活没有保障。在当前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土地一旦被征占,将导致部分农民的养老出现极大的危机,由此生活在城市的边缘。王小英认为由于征地补偿制度、安置方法不合理,监督机制不完善所造成的不合理所造成的。现行的失地养老保障体系又解决不了由于农民失地而产生的各种社会保障问题,特别是养老保障问题。因此建立一套可持续运转有效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不失为维护失地农民合法权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10周国良认为由于受政策法规滞后及多方面条件的限制以及一些地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因素影响,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仍存在较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必须落实好已有的关于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的各项规定外,还必须从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等方面着手。此外还要鼓励各地根据实际,积极探索保障失地农民养老的各种形式和方法。11孔建祥认为养老保障是失地农民普遍担心的问题。对农民而言,土地承载着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双重功能。一旦土地被征用,他们的养老保障便成了的后顾之忧。而目前普遍实行的养老保障措施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首先,征地货币补偿只是为失地农民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偿,就业机会则要到劳动力市场上去竞争,而他们的养老保障需求则完全没有考虑;其次,现行征地价格满足不了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需要。12杜跃平认为征地后给失地农民承诺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保障是很危险的,这实际上是把地低价征用了,政府不给农民现金补偿,把农民的养老责任推给以后各届政府。这样失地农民即得不到相应的养老资金,有失去了养老的基本保障,使农民的养老变的脆弱而缺乏保障。13四、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措施和建议针对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缺陷,一些学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潘峰认为“以土地换保障”就是农民在转让出承包土地或被征用土地的情况下,应当得到经济补偿,并用经济补偿为其建立社会保险。“以土地换保障”有其理论和法规依据,并且对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征地中的社会问题等多方面有现实意义,因此有必要设计合理的以土地收入建立养老保险的方案,确定土地补偿的标准以保证“土地能换到农民的保障”,使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有充裕的来源。14周国良认为现行通过土地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实施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应坚持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统一制定与因地制宜相结合;坚持多方面筹集资金,政府、集体、个人共同负担;实行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账户相结合的保障方式。2、通过土地的滚动开发所得收益补偿农民;3、通过商业保险公司实施的土地换保障,通过土地折算转换为部分养老保障,将征地农民纳入到现行的城镇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或建立专门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4、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征地建设项目,以股东的身份获得收益或补偿。11林俊岚、刘俊认为实施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应坚持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统一制定与因地制宜相结合:坚持多方面筹集资金,政府、集体、个人共同负担;实行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账户相结合的保障方式。15国外有的学者认为要为征地制定公平、合理的法律。以法律来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特别是要为他们建立起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使实地农民不会因为失地而导致老无所养。在制定合理法律的同时还要建立起相关的监察机构,以确保法律的的落实。16涂文明认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伴随城市化产生并发展,是影响城市化的重要因素。尽管地方政府纷纷建立了包含养老保障在内的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政策,但一些地方失地农民对养老保障的需求并不高。相关研究表明,失地农民参保意愿低下是因为养老保障价格过高,而不是征地补偿收入不足。因此,扩大财政补贴力度,降低养老保障价格,提高征地补偿款,降低货币化发放比例,可以有效增加失地农民对养老保障的需求。17 小结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情况并不乐观,失地农民的养老存在着各种困难。他们中很多人既没有被纳入养老保障体系,又没由养老资金来养活自己。这种情况的产生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政策因素,而要根据当地的具体状况来分析。对于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解决措施,主要是通过以“土地环保障”这种形式来实现的,它能较好地解决现在失地农民养老问题。参考文献:1 沈兰,高忠文.“土地换保障”的两种养老保险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2007(5):16-19.2 欧阳小炜.城市化进程中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7(3):21-24.3 关宏超.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创新、问题、建议、浙江台州的实践j.经济问题,2007(1):28-35.4 张靖,张凤荣,张军连.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初探j.观察与思考,2005(2):24-27.5 刘万兆,卢闯,王春平,刘海亮.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分析j.农业经济,2007(6):56-63.6 李杰.关于建立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制度的思考j.延边大学学报,2007(4):45-49.7 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