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高管论述题精要电子版.doc_第1页
银行高管论述题精要电子版.doc_第2页
银行高管论述题精要电子版.doc_第3页
银行高管论述题精要电子版.doc_第4页
银行高管论述题精要电子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论述题1、 试论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答:1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表达为:二者紧密联系、相互融合、互相作用。具体来说,经济发展对金融起决定作用,金融则居从属地位,不能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金融在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影响和副作用。2经济发展对金融的决定性作用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二是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不同,由此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阶段和层次。3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通过金融运作的特点、金融的基本功能、金融机构的运作以及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这四条途径来实现的。4在经济发展中,金融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表现在因金融总量失控出现信用膨胀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因金融运作不善使风险加大,一旦风险失控将导致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危机;因信用过度膨胀而产生金融泡沫,膨胀虚拟资本、刺激过度投机、破坏经济发展三个方面上。5正确认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重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防范金融对经济的不良影响。摆正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位置,使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健康成长,从而最大限度地为经济发展服务。2、 如何理解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首先,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是由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现代经济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发达的货币信用经济或金融经济,它的运行表现为价值流导向实物流,货币资金运动导向物质资源运动。金融运行得正常有效,则货币资金的筹集、融通和使用充分而有效,社会资源的配置也就合理,对国民经济走向良性循环所起的作用也就明显。 其次,金融是现代经济中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现代经济是由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其显著特征之一是宏观调控的间接化。而金融在建立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金融业是联结国民经济各方面的纽带,它能够比较深入、全面地反映成千上万个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同时,利率、汇率、信贷、结算等金融手段又对微观经济主体有着直接的影响,国家可以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的需求,通过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运用各种金融调控手段,适时地调控货币供应的数量、结构和利率,从而调节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在稳定物价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 最后,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资金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和财富,成为沟通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命脉和媒介。现代一切经济活动几乎都离不开货币资金运动。从国内看,金融连接着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的生产经营,联系每个社会成员和千家万户,成为国家管理、监督和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和手段;从国际看,金融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实现国际贸易、引进外资、加强国际间经济技术合作的纽带。3、 结合实际,试述货币市场上金融机构参与者的活动目的与形式。货币市场上金融机构参与者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 (1)中央银行参与的目的: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参与的主要形式:买卖短期国债。(2)商业银行参与的目的:进行头寸管理、灵活调度头寸。参与的主要形式:短期借贷和买卖短期债券。(3)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的目的:实现最佳投资组合以降低风险,获取收益。参与的主要形式:选择低风险、高流动性的金融工具。货币市场是一个融通短期货币资金供给与货币资金需求的虚拟场所,借助于现代通讯手段,以弥补头寸不足和流动性资金不足为主要目的,其实质是以短期信用工具为交易对象完成短期货币资金融通,求得短期货币资金供求均衡。它是以资金供求为前提,利益寻求为动力,同业竞争和风险为约束,以金融工具价格发现为结果,从而使短期货币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一) 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货币市场是自身发展的要求1、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货币市场优化资产质量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结构普遍不合理,资产流动性太差,而且不良资产比重较大。通过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的操作,可提高资产流动性,减少不良资产比重,从而大大优化资产质量。2、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货币市场把握金融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对货币的调控有三个手段,一是公开市场业务,二是准备金,三是贴现率。其中,通过在货币市场的公开市场业务传导政策意图,达到调控宏观经济的目的是是最常用手段。长期以来,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很不规范,主业不明,风险较大。除了宏观环境和政策因素外,机构自身信息不灵和经营方向不明也有很大问题。通过参与货币市场运作,根据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方向及规模、市场上资金供求状况及利率变化等情况,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准确把握政府和货币政策当局的金融货币政策意图,以便及时调整自身资产负债结构和经营发展方向。3、货币市场是头寸调度的重要场所目前,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管理,金融租赁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严格监管下,按照各自的管理办法分业经营。资金来源渠道狭窄,特别是短期头寸调节困难一直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致命点。1996年以前人行融资中心、资金市场存在时,非银行金融机构就是这些资金中介市场的活跃参与者。1996年人行融资中心撤消后,全国同业拆借中心还未发展规范,于是出现了金融机构头寸拆借的真空,受打击最大的就是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货币市场的审批制又限制了大批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市场最近两三年,货币市场发展迅猛,一些经过规范、重组后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同行业中率先进入货币市场,利用货币市场的融资功能来调节短期头寸。4、 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偏向紧缩,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了多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对于商业银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第一,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润水平。对商业银行而言,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则意味着银行增加存放在央行的准备金金额,这将直接导致其可以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减少。由于商业银行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因此商业银行实际减少的可以用来创造利润的资金将比增加的准备金数额成倍放大。目前,从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以及获利能力来看,主要利润来源仍然是通过发放贷款来赚取利息收入。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1.89%,而人民银行再贷款利率3.24%,央行票据年利率约为2.30%,贷款一年期利率5.31%,这三项与准备金利率的利差分别为:1.35;0.41;3.31。那么如果在现有存贷款规模上,经过测算:假设增加存款准备金1个百分点,冻结商业银行可用资金1500亿元,因此减少由于发放贷款而获得的利差收入为3.31%*1500=49.65亿元。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存款的综合筹资成本大于2.0%,银行上存存款准备金利率1.89%还需要倒贴部分利息支出,补贴息差支出达2亿元。因此,仅此一项就将影响到商业银行利润50亿元以上。第二,促进商业银行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商业银行的新增存款之中可用资金比例比原来降低1个百分点,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的自我约束管理体制下,促使商业银行更重视存款工作,以便进一步增强资金实力。商业银行一方面要交纳更多的存款准备金,另一方面又必须向央行借入再贷款或回购央行票据弥补信贷资金缺口,增加了再贷款或票据的利息支出。从流动性的角度看,国有商业银行本身流动性比较充足,具有很强的吸收流动性的能力,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中央银行票据的主要持有者,通过出售或回购可以及时满足流动性的需求,最后当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还可以从中央银行取得再贷款。因此,此次准备金率的上调客观上促使商业银行更能够灵活使用各种资金运用渠道,提高资金调拨和使用的效率,促进了资金的管理水平的提升。第三,促进商业银行优化资产结构,有效地降低不良贷款。根据货币乘数理论,货币供应量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决定乘数大小从而决定派生存款倍增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派生存款和货币供应量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弹性系数很大,准备金率的微小变化将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主要靠贷款的发放进行的,此次政策调整将使商业银行更加审慎地发放贷款,在同业拆借市场更加审慎地运作,首先保证自身的流动性需求。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分工越来越模糊,对资金需求就越来越具有趋同性,当一家商业银行资金偏紧时,其他的商业银行也随之偏紧。所以,全社会的流动性抽紧,其结果将会是,在随后的几个月商业银行将更加谨慎地发放贷款,从而导致贷款增幅出现明显回落。同时,部分银行出售债券,还将改变商业银行现有的资产结构。从长期看,新增贷款减少,贷款投向更加审慎,新增不良贷款也将有所减少。5、 资金的直接融通和间接融通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对此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在金融市场上交易的是各种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储蓄存单等。资金融通简称为融资,一般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直接融资是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进行资金融通的活动,也就是资金需求者直接通过金融市场向社会上有资金盈余的机构和个人筹资;与此对应,间接融资则是指通过银行所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也就是资金需求者采取向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申请贷款的方式筹资。由赤字单位直接向盈余单位发行自身的金融要求权,其间不需要经过任何金融中介机构,或虽有中介人,但明确要求权的仍是赤字单位和盈余单位,双方是对立当事人,这种融资方式称为直接融通.它的优点在于:赤字单位和盈余单位双方是对立当事人,易于互相了解.没有金融机构作中介,因而双方均可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手续简便,节省时间.这种金融要求权通常采取有价证券形式,适合市场的需要,可以转让,具有流动性. 但是,直接融资也会受到时间,期限以及融资金额的限制. 盈余单位和赤字单位之间没有直接契约关系,双方各以金融中介机构为对立当事人,即金融机构发行自身的金融要求权,换取盈余单位的资金,并利用所得的资金去取得对赤字单位的金融要求权,这种融资方式称为间接融通.它的优点在于:金融机构有专门人才来对筹资者的各种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可以节省直接融资中的佣金,印花税等费用.由于发行股票和债券有一定限制,所以银行借款成为最普通的一种筹资方式.银行的资金来源充足,可以从银行获得期限较长,金额较大的借款. 综上所述,直接融通与间接融通各有优缺点,双方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直接融通与间接融通两部分共同构成统一的金融市场,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两种融资方式起着不同的作用.在简单的商品经济中,直接借贷占重要地位;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时代和地区,以金融机构为中介的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资金调度力求高效率的当代社会,直接融资的地位又日益重要.6、 论述金融市场形成的基本条件。金融市场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随着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发展,社会资本迅速转移,资金融通的方式日趋多样化,各种信用工具不断涌现,信用工具作为金融商品在金融市场上交易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多种信用工具的流通以及多种融资方式的运用,导致了金融市场的形成.具体来说,金融市场的形成需要具备以下条件: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商品生产和流通十分活跃,社会上存在着庞大的资金需求和供给,这是金融市场得以建立和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健全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以及丰富多样的信用工具和交易形式是金融市场形成的内部条件.金融机构是金融交易的主体,它通过提供灵活有效的金融服务,作为资金供求双方的媒介,赋予金融市场活力. 信用工具是金融交易的客体,只有交易工具丰富,形 式多样化,才能满足社会上众多资金供求者的需求,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健全的金融立法,合理的市场管理是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外部条件.健全的立法,使交易双方有了可以遵守的规则,并能保障双方的正当权益,保证金融工具的信用.另一方面,金融当局通过合理的市场管理,可以运用适当的金融手段来调控市场的运营.7、 根据你的认识和理解,谈谈你对普遍实行的分支银行制的优缺点的认识,并就今后商业银行组织形式的发展方向提出你的看法。分支银行制是指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在本市,国内以至国外普遍设立分支行的银行制度.它的优点是:便于资金在银行的分支行间进行划拨,有利于汇兑结算.在现金准备的运用上,各分支行间可以相互协调,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由于放款与投资分散于各地,符合风险分散的原则,银行安全性大大提高.银行规模可以按业务发展扩大,可以实现规模效益.增强银行实力,提供优质金融服务。3、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手段。4、便于宏观管理水平的提高。它的缺点是:容易产生垄断,从而不利于提高服务效率.由于是分级管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决策传递都会受到影响,所以管理效率不高.当地经济发生困难时,银行容易把当地分支行的资金转移到他处,从而不利于当地经济的稳定与发展.4、 加大了银行内部的控制难度分支行制更能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受到各国银行界的普遍认可,已成为当代商业银行的主要组织形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金融业竞争的加剧,单元银行制已逐渐不能适应银行业发展的需要,以单元银行制为特点的美国,逐渐冲破束缚,银行分支机构趋向增长,许多州也先后废止或修改了禁设银行分支机构的法律.目前,由单元银行制向分支银行制的转变已经成为一种趋势.8、 论述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的关系。货币流通是指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在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连续不断的收支运动 货币流通,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货币不断在卖主和买主之间转手,这种连续不断的货币转手,便形成一个与商品流通wgw相伴随的货币流通gwg 。商品流通是指商品或服务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相对于商业的概念而言,商品流通的概念有了很大延展,将其由过去的行业的概念上升为产业的概念,并成为第三产业的基础产业和主导构成部分,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国内商业、对外贸易业、饮食业、物资供销业、仓储业等。(1) 货币流通实质上商品流通的实现形式和表现形式,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和实质内容。在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关系上,商品流通始终是第一位的,它不但决定货币流通的速度,也决定其流通的方向和速度。 (2)现实中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具有相对独立性,货币流通还能够反作用与商品流通,两者之间存在着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商品与货币的互换不具有强制性,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是有条件的;二是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在时间上有不一致性,商品转化为货币和货币再转化为商品是两个不同的过程;三是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在量上有不一致性,货币流通量总是小于商品流通量,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决定因素也不相同。 (3)虽然从本质上说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决定的,但在形式上商品流通却通过货币流通反映出来,并通过货币流通来实现,货币流通是否正常和稳定,直接影响着商品流通和国民经济运行。9、“相对于通胀而言,通缩对生产的危害性更大”,请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1) 通货膨胀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价格水平持续地和显著地上涨。通货紧缩是指货物与服务的货币价格普遍地、持续地下降。(2)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一样,都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宏观经济运作失衡、失调的一种非良性经济现象。两者的区别在于:通货膨胀表现为“供不应求”,通货紧缩表现为“供大于求”。前者是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后者是太多的商品追逐太少的货币。(3)通货紧缩冲击和阻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其危害在于:产品销售不旺,导致生产能力闲置,影响企业发展;造成下岗人数增加,就业压力增大。企业的不景气和失业率上升,必然减少居民家庭收入;导致实际利率上升,抑制社会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长;造成银行坏账增多,利息支付增多,直接影响银行的效益、生存和发展;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大;若解决不力,易产生进一步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必然制约经济的正常运行,影响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和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虽然没有通货膨胀来得快,但通货紧缩的慢性特点使得它的破坏力也是巨大的,这种力量积累起来,在短期的危害就是大量的生产力不能释放出来,大量资金无法利用,就业成问题,消费需求也就上不去。从这些方面讲,通缩可以说比通胀的危害性更大。10、论述财政体系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财政体系,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各种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资金分配关系的总和。货币供给(money supply)是指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货币供给指一个国家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由家庭和厂商持有的政府和银行系统以外的货币总和。 (1)银行和财政是再分配部门,所集中的货币都不能由自己直接运用,而要贷给或拨给国民经济各部门、企业、个人等去使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财政和银行一样,成为国民经济的货币供给者之一。财政把自己的收入拨给企业、机关团体、学校和个人,那么其货币收入就增加,因而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能力增强了,或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增强了。(2)从直接的购买力来说,财政收入资金则流通中货币量减少,财政支出货币则流通中货币量增加;此外,财政收入与支出结构同时影响流通中货币的供给结构。(3)财政部门的货币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还表现在,财政的收支过程实际上是货币收缩和流入商业银行账户,由此而扩大商业银行货币供给能力扩张的过程。11、根据你的理解,试论金融创新的含义和表现形式,推动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金融创新是指商业银行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引入新技术、采用新方法、开辟新市场、构建新组织,在战略决策、制度安排、机构设置、人员准备、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金融产品等方面开展的各项新活动,最终体现为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造与更新。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满足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金融创新的主要表现: 金融制度创新。国际货币制度的创新;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创新; 金融业务创新。新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金融工具不断创新;新型金融市场不断形成; 新业务和新交易大量涌现。 金融组织结构创新。创设新型金融机构;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逐渐趋同;金融机构的组织形 式不断创新;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频繁创新。 (二)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 规避管制。逃避金融管制是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的一个推动力。西方很多创新工具都是由美国金融机构创造的,其原因是美国金融业受政府管制较严。因此可以说,金融管制愈严,金融创新的推动力就愈大,金融工具创新也愈活跃。 技术革新。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开展并在经济领域中运用,金融全球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不断进步与广泛运用,金融业有可能向客户提供各种质优价廉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服务,1990年芝加哥金属交易所和路透社控股公司联合开办了全球交易体系,它把全球电脑终端联结起来,使加入该系统的会员能在全球进行期货、期权交易。全球交易体系可以说是当今科学技术在金融界运用的结果。 减少风险。如前所述,7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国家通货膨胀的加剧及浮动汇率的实施,企业及个人面临了巨大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金融期货、期权及互换业务等新型的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都是为了满足客户减少利率与汇率风险,以达到保值或盈利的要求。要各种创新的金融工具中,为减少利率与汇率风险而创新的工具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12、试论当代金融创新对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影响。(1)金融创新对金融经济发展的影响有正有负,但主流是正面的、良性的。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没有创新推动,就没有多层次和开发性的金融发展,就不可能对现代经济发展有如此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金融创新给金融和经济发展带来的矛盾和问题。(一)金融创新的积极作用1提高了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首先提高了市场价格对信息反应的灵敏度。其次,增加了可供选择的金融商品种类。第三,增强了剔除个别风险的能力。第四,降低交易成本,使投资收益相对上升,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和筹资者进入市场,提高交易的活跃程度。2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首先,金融创新通过大量提供具有特定内涵与特性的金融工具、金融服务、交易方式或融资技术等成果,增强了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其次,提高了支付清算能力和速度。第三,大幅度增加金融机构的资产和盈利率。3金融作用力大为加强第一,提高了金融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再配置效率。第二,社会融资和投资的满足度及便利度上升。主要表现为:一是融资成本降低,有力地促进了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二是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能够提供更多更灵活的投资和融资安排;三是各种投资与融资的限制逐渐被消除,金融创新后各类投资融资者实际上都进入市场参与活动,金融业对社会投资和融资需求的满足力大为增强;第三,金融业产值的迅速增长,直接增加了经济总量,加大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第四,增加了货币作用效率。创新后用较少的货币就可以实现较多的经济总量,意味着货币作用对经济的推动力增大。(2)当代金融创新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其对金融、经济发展推动作用得以实现的四条途径即储蓄效应、投资效应、收入效应、就业效应。(3)创新过程即经济发展的实现过程,故而创新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会对金融、经济发展产生直接不利影响。后果是使金融风险有增无减,金融业的安全稳定性趋于下降。(二)金融创新的负面影响1金融创新使货币供求机制、总量和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影响了金融运作和宏观调控削弱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能力与效果,易导致货币政策失效和金融监管困难。2金融风险有增无减,金融业的稳定性下降一是创新加大了原有的系统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购买力风险等),如授信范围的扩大与条件的降低无疑会增加信用风险;二是创新中产生了新的金融风险,导致了金融业的稳定性下降。3金融市场出现过度投机和泡沫膨胀的不良倾向,极易发生金融危机。13、论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及其主要内容。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演变过程。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主要有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和全方位满意管理理论。 (1)资产管理理论。资产管理是商业银行的传统管理办法,其中资产流动性的管理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银行经营业务的发展,其理论历经了如下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商业贷款理论,又称真实票据论。这一理论认为:为了保持资金的高度流动性,贷款应是短期和商业性的;银行办理短期贷款一定要以借款人的真实交易为基础,要有真实的商业票据作为抵押或贴现。这种理论的不足在于:未考虑到经济发展对信贷多样化的需要、银行存款的相对稳定性和贷款清偿的外部条件,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第二阶段:可转换理论。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可以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可转让证券上。由于这些盈利资产能够随时出售,转换为现金,所以贷款不一定非要局限于短期和自偿性投放范围。可转换理论的产生,使商业银行资产范围扩大,业务经营更加灵活多样。但该理论的不足在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银行的流动性问题。第三阶段:预期收入理论。认为银行回收贷款的资金来源应该是依靠借款人将来的预期收入。这种理论的提出,推动商业银行业务向经营中长期设备贷款、分期付款的消费贷款和房屋抵押贷款等方面扩展。但它显然也有缺陷,银行的部分贷款由于期限长、预期收入难以把握,加大了银行信贷经营上的风险。 (2)负债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60年代,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将商业银行管理的重点由资产转向负债,主张以借入资金的办法来保持银行流动性,从而增加资产业务,增加银行收益。负债管理开创了保持银行流动性的新途径。这一理论的不足是:容易导致银行负债结构中的短期资金来源比重过大,增加了经营风险,提高了银行的融资成本。 (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认为,单纯的资产管理或负债管理,都难以在经营上达到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三者之间的均衡,只有对资产和负债同时进行协调管理,才能达到银行经营的总目标。经过整个80年代延及今日,一直都是多数商业银行主流的经营管理思想。 (4)商业银行经营理论的新发展。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的地位受到削弱,银行发展的重心和银行竞争的焦点已逐渐转向金融服务领域,以服务为重点的经营管理理论应运而生。主要有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和全方位满意管理理论。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提倡从正统的银行资产、负债业务以外去寻找新的经营领域,开辟新的盈利源泉。全方位满意管理理论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企业全体与顾客满意的管理概念。顾客的绝对满意是这一理论的主要关心点和立足点,在追求“顾客绝对满意”的目标下,变革银行文化和组织制度。14、针对我国银行业现状,请谈谈你对于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改革发展思路有什么样思考。金融监管是指一国金融监管当局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对金融业的经营进行监督管理的行为。目前,世界各国及地区的金融监管体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为适应金融业的发展,我国政府一直在摸索符合国情的金融监管模式。 一、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过程和当前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制先后经历了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这两个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形成了我国银行业和证券业混合经营的格局。由于当时金融法规不健全,人民银行监管经验不足,造成1992年下半年银行大量资金通过国债回购、同行业拆借进入证券市场,金融秩序极度混乱,加大了我国金融体系的风险。因此,1993年,在证券、保险业恢复经营之后,为控制金融风险,国务院开始金融体制改革,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明确对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和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随后,国家陆续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和证券法,更是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金融业分业经营的原则,也构筑了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法律基础,从法律上确定了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体制,并相继成立了证监会、保监会和银监会。人民银行则承担各类银行、信用社和信托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撤销了省级分行,建立了9个跨省区分行,中央银行依法履行金融监管职责的独立性得到了进一步增强。2003年4月28日,银监会的产生标志着我国金融业“一行三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框架最终确立。二、不同金融监管模式的比较与分析(一)分业监管模式分业监管体制模式下,银行、证券、保险三个领域分别由一个专业的监管机构负责全面监管,包括审慎监管和业务监管。目前实行分业监管的典型国家有德国、波兰与中国等。这种监管体制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是有监管专业化优势,每个监管机构只负责相关监管事务,有利于细分每项监管工作,突出监管重点,监管的力度较强。二是有监管竞争优势。每个监管机构之间尽管监管对象不同,但相互之间也存在竞争压力,在竞争中可以提高监管效力。这种监管模式的缺点有:各监管机构之间协调性差,容易出现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摩擦;从整体上看,机构庞大,监管成本较高。(二)统一监管模式典型的统一监管模式指对不同的金融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均由一个统一的监管机构负责监管。这个监管主体可以是中央银行或其他机构。其典型代表是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后的英国,由英国金融监管局全面负责金融监管。目前,采取统一监管模式的国家逐渐增多。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统一监管可以节约技术和人力的投入,大大降低信息成本,改善信息质量,获得规模效益还可以通过提供统一的监管制度,避免由于多重监管者的监管水平、强度不同使被监管者面临不同的监管制度约束或避免其对多重机构重复监管不一致性的无所适从。此外,这种模式适应性较强,可以迅速适应新业务,避免监管真空,减少多重监管制度对金融创新的阻碍。这种监管模式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即缺乏监管竞争,易导致官僚主义。(三)不完全统一监管模式1、牵头监管模式。在实行分业监管的同时,随着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发展,可能存在监管真空或相互交叉,几个主要监管机构为建立起及时磋商协调机制,相互交换信息,以防止监管机构之间扯皮推诿,特指定一个监管机构为牵头监管机构,负责不同监管主体之间的协调工作。其典型代表是法国。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一是目标明确。金融监管很少只有单一的目标,监管目标往往是多重的,分业监管可以对多重目标进行合理的、科学的细分。不同的监管机构在对其所属业务领域实施监管时有特定的目标,能突出监管的重点。二是通过合作提高监管效率。多个监管机构的存在,有可能会导致对有利监管对象的争夺、对交叉责任的推诿等行为,但也会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提高监管效率。通过监管机构定期的磋商协调、相互交换信息以及密切配合,有可能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但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是,由谁控制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牵头监管者并不能做到控制整个金融体制的风险。 2、“双峰式”监管模式。一般是设置两类监管机构,一类负责对所有金融机构进行审慎监管,控制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另一类负责对不同金融业务监管,从而达到双重“保险”作用。澳大利亚和奥地利是这种模式的代表。这种模式相对于统一监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监管机构之间的竞争与制约作用,既可发挥各个机构的优势,还可将多重机构的不利最小化,降低了多重监管机构之间互相协调的成本和难度,同时,审慎监管和业务监管分别进行,避免出现监管真空或交叉重复监管。在各自领域内保证了监管规则的一致性。3、伞式监管+功能监管模式。这是美国自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颁布后,在改进原有分业监管体制的基础上形成的监管模式。这种监管模式与“双峰式”模式的区别在于:伞形监管+功能监管模式是由联邦储备理事会负责审慎监管,而澳大利亚则单独成立了审慎监管局负责审慎监管。根据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的规定,对于同时从事银行、证券、互助基金、保险与商人银行等业务的金融持股公司实行伞形监管制度。三、我国混业经营趋势下金融监管模式的选择及建议(一)建立有效的协调合作机制2008年8月公布的央行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明确了在国务院领导下,央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以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形式,加强货币政策与监管政策之间以及监管政策、法规之间的协调,建立金融信息共享制度,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重大问题提交国务院决定。四方联系会议制度的实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此外,我们还应参照国际先进模式和监管惯例,加强与国际金融监管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定时通报从事综合业务的金融内部管理和风险状况,对于风险控制不力的和已形成风险的机构,要共同探求解决办法。证监会应与国际证券监管组织委员会(iosco)加强联系,尽快完善我国的证券期货监管制度体系。(二)完善金融监管法制建设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补充完善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和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促进金融监管法制的合理协调。并且把金融监管责任纳入法律框架内,保证金融监管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使监管机构和被监管机构都受到必要的法律制约。同时,我国缺少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法律法规,使得这些金融控股公司形成带有一定的自发性,运行也缺乏规则的约束,而金融控股公司除了存在金融业本身具有的信用、市场等一般风险外,还存在集团控股这一组织架构所带来的特殊风险,因此,我们应该从法律层面尽快确立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全方位监管引导金融控股公司稳健而有效率地运营。(三)建立新的监管体制我国现在正处于完全分业经营和完全混业经营的过渡阶段。根据以上分析,选择分业监管的模式或者选择统一监管的模式均不能很好地契合现阶段我国金融发展的趋势。因此,我们应该选择建立一种处于分业监管和混业监管之间的特别的监管体制。可以借鉴双峰式监管模式和伞式监管模式,在现有的“一行三会”的基础上,把中央银行的职能独立出来,专门的掌管国家的宏观政策,有效地执行其货币决策权,承担起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宏观审慎监管的职责,这有利于中国人民银行从宏观上把握我国的经济金融形势,确保我国各项经济金融目标的实现。同时,成立一个新部门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对我国的金融业的营运进行统一监管;在其下保留三个专门监管机构,作为金融业分业监管基础。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给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提供相关信息和建议,即时监管出现的金融创新,同时研究银行、证券和保险监管中的重大问题,协调银行、证券和保险的业务创新与有关的监管政策,对外开放及有关规范管理等。通过定期磋商机制,可以及时交流有关监管信息,界定业务交叉中的监管责任,解决分业监管中政策协调和配合问题,提高混业监管效率和整体水平。金融监管目的(1)维持金融业健康运行的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业的风险,保障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促进银行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2)确保公平而有效地发放贷款的需要,由此避免资金的乱拨乱划,制止欺诈活动或者不恰当的风险转嫁。 (3)金融监管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贷款发放过度集中于某一行业。 (4)银行倒闭不仅需要付出巨大代价,而且会波及国民经济的其它领域。金融监管可以确保金融服务达到一定水平从而提高社会福利。 (5)中央银行通过货币储备和资产分配来向国民经济的其他领域传递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可以保证实现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的传导机制。 (6)金融监管可以提供交易帐户,向金融市场传递违约风险信息15、结合工作实际,试述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意义及其影响。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对银行的资产和负债规定一系列的比例,从而实现对银行资产控制的一种方式。银行通过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使银行资产实现合理增长,达到稳健经营,消除和减少风险的目的。资产负债比例不能狭义的理解为银行资产与其负债的比例,它是综合反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战略目标和工作策略的比例指标体系。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是银行经营方式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对商业银行产生了深远影响。1、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防止了银行无限制的扩张自己的资产和负债。比如资本与风险资产比例管理的限制,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或配置其他资产业务都要考虑到自己资本金的大小。如果资本金不够大,没有能力增加资本,就只有放慢资产扩张的速度。 2、它改变了大银行过分依赖向中央银行借入资金扩大信贷规模的做法,是商业银行在寻找资金来源上有了紧迫感,增加了银行的竞争意识。 3、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银行过度短借长用,银行的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挂钩,减少商业银行过分运用负债管理方、通过市场借入短期资金来长期使用的风险,有利于银行保持稳健经营。 4、保证银行的流动性处在一个合理的水平。银行不能过度运用自己的资金,以致发生支付危机。过去一段时间内银行常常占用联行汇差,以破坏银行信用来获得资金,扩大资产,增加利润。这都是对银行体系的伤害。规定这样的比例,使银行有了一个合理的流动性规模,使银行在经营中有一个比较合理的标准。 5、增强了银行以创造利润为中心的意识,改变了过去银行重发展资产规模,较少的考虑这样做是否增加盈利的局面。以前商业银行之间高息存款,以吸储多少评先进,发奖金的现象屡禁不止,不讲效益的占领市场,盲目增设网点是许多银行津津乐道的业绩。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对商业银行的粗放式经营是一种制约,促使商业银行改善经营管理,从管理上要效益。 6、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增强银行的资本金意识。银行资本金的多少,直接影响到银行可扩张资产的规模。但过去银行都是国家的,资产的扩张与资本金没有关系,因此,一家银行只要能拉到存款资金,就拼命扩大资产的规模,能否通过扩大规模来创造更多的收益,从而扩大银行的积累,则似乎不是重要的问题。这种经营方式已给我们的银行发展带来了很多问题。现在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银行就要经常想到如何增加资本金来增加银行的实力。7、将促使国有商业银行加快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步伐,按照国际惯例运作,促使商业银行加强经营管理力度,形成“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机制。8、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可为商业银行运作提供制度规范,保证商业银行资金在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方面的协调,使我国商业银行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9、它增加了银行抵御外界经济动荡的能力。资产负债管理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及技术手段,从资产负债的总体上协调资产与负债的矛盾,并围绕解决这一矛盾关键因素利率,建立了一整套的防御体系,形成了一个“安全网”,使得银行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方面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应变力,从而增加了银行对抗风险的能力。对商业银行本身来讲, 16、结合实际,论述为什么中央银行被称为“银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简称央行,是负责该国或该一区域(如欧盟)货币政策的主体,通常也是一个经济共同体的唯一货币发行机构。正常的发行方式为贷款和收买外汇。 在现代银行业务中,商业银行的客户是企业、单位和个人,而中央银行的客户一般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它不与工商业者发生直接的业务往来关系。中央银行被称为“银行的银行”体现在其与商业银行的关系上,央行对商业银行在业务上和政策上进行制约和领导,同时为商业银行提供各种全能服务: (1)保管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这是保证存款人的存款安全和调节国家经济的方法之一,中央银行能够通过各种手段影响商业银行的现金准备数量,从而控制全国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 (2)对商业银行提供信贷。商业银行需要补充资金时,可将其持有的票据向中央银行请求再贴现,或以有价证券抵押申请贷款。中央银行成为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者”,这是中央银行极为重要的职能。通过对商业银行提供信用,中央银行加强了对它们的监督和管理。 (3)办理商业银行之间的清算业务,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开立账户,并在中央银行拥有存款。这样,它们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能通过存款账户划拨款项进行结算。这一方面节约了资金的使用,减少了清算费用,解决了单个银行资金清算所面临的困难,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控。 从以上央行提供的服务来看,“银行的银行”是其一项重要的职能。17、根据你的认识和理解,阐述基础货币变化的根本原因。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强力货币、始初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基础货币由现金和存款准备金两部分构成,其增减变化,通常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 (1)央银对商行等金融机构债权的变动这是影响基础货币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的这一债权增加,意味着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资产增加,同时也说明通过商业银行注入流通的基础货币增加,这必然引起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使货币供给量得以多倍扩张。相反,如果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减少,就会使货币供应量大幅收缩。通常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对这部分债权有较强的控制力。 (2)国外净资产数额国外净资产由外汇、黄金占款和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其中外汇、黄金占款是中央银行用基础货币来收购的。一般情况下,若中央银行不把稳定汇率作为政策目标的话,则对通过该项资产业务投放的基础货币有较大的主动权;否则,中央银行就会因为要维持汇率的稳定而被动进入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平抑汇率,这样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对中央银行的外汇占款有很大影响,造成通过该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具有相当的被动性。 (3)对政府债权净额中央银行对政府债权净额增加通常由两条渠道形成: 一是直接认购政府债券;二是贷款给财政以弥补财政赤字。无论哪条渠道都意味着中央银行通过财政部门把基础货币注人了流通领域。例如,我国1995年的财政借款存量为1600多亿元,对近几年的基础货币量产生了一定影响。 (4)其他项目(净额)这主要是指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以及中央银行在资金清算过程中应收应付款的增减变化。它们都会对基础货币量产生影响。影响基础货币变化的根本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政府的财政收支。为改变政府的收支状况,有一系列的方法,其中有一部分为直接影响到基础货币的发放量,增发通货,扩大基础货币构成中的通货总量;向中央银行透支弥补财政赤字也同样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总投放量。 黄金存量变化和国际收支状况。黄金是中央银行的资产项目,当中央银行向财政部购买黄金时,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即放出了部分的本币通货,增加了基础货币量;同样,当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购入外汇时,也使中央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中央银行买进外币,放出本币,基础货币投放量增加。 技术和制度性因素。典型的例子是在途票据,结算中的票据事实上是中央银行为结算而向存款机构提供的短期信贷。若存款机构贷记该票据,而中央银行没有及时借记出票机构的准备金账户,总准备金则暂时增加。 中央银行的行为。中央银行能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来达到影响基础货币投放量的目的。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放出本币,中央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同时等量增加,基础货币童也由于中央银行放出本币而增加。这种操作的前提是要存在一个活跃的政府债券二级市场。18、金融期货与远期交易相比有很大不同,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和理解。金融期货(financial futures)指是交易双方在金融市场上,以约定的时间和价格,买卖某种金融工具的具有约束力的标准化合约。以金融工具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金融期货一般分为三类,外汇期货、利率期货和股票指数期货。远期交易即将在未来约定日期开始的交易。金融期货交易是在金融远期合约交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者最大的共同点是均采用先成交、后交割的交易方式,但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 1.在交易所内交易。金融期货在指定的交易所内交易,交易所必须能提供一个特定集中的场地。金融期货合约在交易厅内公开交易,交易所还必须保证让当时的买卖价格能及时并广泛传播出去。而金融远期市场没有集中的交易地点,交易方式较为分散。2.合约标准化。金融期货合约是符合交易所规定的标准化合约,对于交易的金融商品的品质、数量及到期日、交易时间都有严格而详尽的规定,而远期合约对于交易商品的品质、数量、交割日期等,均由交易双方自行决定,没有固定的规格和标准。3.保证金与逐日结算。金融远期合约交易通常并不交纳保证金,合约到期后才结算盈亏。金融期货交易则不同,必须在交易前交纳合约金额的510为保征金,并由清算公司进行逐日结算。4.头寸的结束。金融远期交易由于是交易双方依各自的需要而达成的协议,因此,价格、数量、期限均无规格,倘若一方中途违约,通常不易找到第三者能无条件接替承受权利义务,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