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单元质量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单元质量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单元质量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单元质量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单元质量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质量检测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积累(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悼念/泥淖污蔑/诬陷押解/浑身解数B豁然/豁出归宿/星宿中肯/一语中的C戳穿/杀戮希冀/契约咀嚼/咬文嚼字D国粹/荟萃统筹/田畴孱头/潺潺流水解析:A项,do/no,w,ji/xi。B项,hu/hu,s/xi,zhn。C项,chu/l,j/q,ju/jio。D项,cu,chu,cn/chn。答案:C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组()程克勤强调,作为一线教育管理人员更要加强学习,吃透各级文件精神,强化贯彻落实。校长要继续发扬善于实践的优势,攻坚克难,不断摸索,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办学道路,千万不能浅尝辄止,唯有依靠坚忍不拔地坚持下去,才有可能成为一名校长,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教育专家。A发扬B浅尝辄止C坚忍不拔 D卓有成效解析:“发扬”意思是“发展和提倡(优良作风、传统等)”,此处应用“发挥”。答案: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够学好。B一个人之所以变坏的原因,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更主要的是他自己没有把握住自己。C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冷暖。D面对统计数据,专家指出,大家如果都能自觉遵守开车不喝酒的禁令,我国就可能减少百分之三十的交通事故。解析:A项,“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主客体颠倒;B项,句式杂糅,“之所以”“的原因”保留一个;D项,“如果就”关联词位置不当,“如果”放在“大家”前。答案:C4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合适的一组是()不止一位先贤指出,一个人无论看到怎样的美景奇观,如果没有机会向他人讲述,他绝不会感到快乐。一个人无论遭遇怎样的不幸,如果有向心爱的人倾诉的机会,他的痛苦自然会减轻。_,_。没有任何人倾听,绝对的孤独,快乐会成为失望,痛苦会成为绝望!A没有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没有人分享的快乐绝非真正的快乐B没有人分享的快乐绝非真正的快乐没有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C痛苦没有人分担是最可怕的痛苦快乐没有人分享的绝非真正的快乐D快乐没有人分享的绝非真正的快乐痛苦没有人分担是最可怕的痛苦解析:从连贯上讲,“有没有”是一致的句式表达;从意思和结构上讲,先说“快乐”再说“痛苦”是对前文的自然衔接和对下文的提示。答案:B二、阅读鉴赏(6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22分)何实字诚卿,先北京人。曾祖抟霄,雄于赀,好施与,乡里以善人称。实少孤,依叔父居。及长,通诸国译语,骁勇善骑射,倜傥不羁,远近之民,慕其雄略,咸归心焉。岁乙亥,中原盗起。锦州张鲸,自立为临海郡王,遣使纳款太祖,寻以叛伏诛。鲸弟致,初以叛谋于实,实厉声叱曰:“天之历数在朔方,汝等恣为不轨,徒自毙耳。”乃籍户口一万,募兵三千,丙子春,来归。大将木华黎与论兵事,奇变百出,拊髀欣跃,大加称赏,遂引见太祖,献军民之数。帝大悦,赐鞘剑一,命从木华黎选充前锋。时张致复据锦州,实与贼遇于神水县,挺身陷阵,殊死战,杀三百余人,获战马兵械甚众,木华黎奏赐鞍马弓矢以励之。以功,为帐前军马都弹压。癸未,木华黎卒,子孛鲁嗣。武仙复叛,据邢。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是夜,仙党遁去。实下令,敢有擅剽掠者斩,军中肃然,士民按堵。孛鲁命戍于邢,多著善政,邢民敬之如神明。丁酉,太宗数召入见,实贡金币纹绮三篚。次陵州,遇寇,实与左右射之,毙二十余人,生获十余人。朝于幄殿,帝欢甚,问遇盗之故,命所获寇勿杀,仍以赐实。是日,赐坐,与论军中故事,良久,曰:“思卿效力有年,朕欲授以征行元帅,后当重任。”实叩头谢曰:“小臣从事锋镝二十余年,身被十余枪,右臂不能举,已为废人矣。愿辞监军之职,幸得元佩金符,督治工匠,岁献织币,优游以终其身,于臣足矣。”帝默然不悦,令射以观其强弱,实不能射。命入宿卫,密使人觇之,实臂不能举。固辞十余,始可其奏。遂赐宴,取金符亲赐之,授以汉字宣命,充御用局人匠达鲁花赤,子孙世其爵。丁巳,卒于博。(选自元史列传第三十七,有删改)注拊髀:拍打着大腿。按堵:安居,安定。宣命:皇帝的诏命。达鲁花赤:蒙元时期具有蒙古民族特点和设置最为普遍的官职。5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祖抟霄,雄于赀雄:雄厚B初以叛谋于实 谋:计谋C乃籍户口一万 籍:登记D子孙世其爵 世:世袭解析:B项,“谋”应为“谋划,商量”。答案:B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何实字诚卿,先北京人锦州张鲸,自立为临海郡王,遣使纳款太祖,寻以叛伏诛命入宿卫,密使人觇之,实臂不能举A乃与果 B其于果C乃于而 D其与而解析:根据语境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推断出所选的词。句可推断出所填虚词的意义应是“他”,而“乃”无此意义,“乃”有“你”的意思,所以应选“其”,由此可排除A、C两项。句虚词的作用是引出动作所作用的对象,而“与”字无此用法,应选“于”,可排除D项,故应选B。答案:B7下列各项中,断句正确的一句是(3分)()A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B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C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D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解析:对照四个选项发现,关键要突破“围之立云梯”和“先士卒”两处。首先要明白句首的“实”指传主何实,首句说何实率领五千人包围武仙叛军所占据的邢城,所以“围之”应和前面连接;“立云梯”是攻城的方式,“先士卒登堞”表现了何实身先士卒的品格,“横槊突之”也表现了其勇猛英武的气概。故只能选B。答案:B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何实小时候成为孤儿,依靠叔父长大成人,通晓多国语言,又英勇善战,周围的人都很仰慕他的才略。B何实忠诚于自己的国家,对叛军张致进行严厉斥责,并带领三千士兵归顺朝廷,获得了木华黎的赏识。C何实跟随木华黎在神水县、邢地均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何实每次都亲临战场,表现非常英勇。D何实以身体为由婉拒太宗的重用,太宗于是派人秘密观察,确认其身体真的不佳后,马上同意了他的奏请。解析:B项,“忠诚于自己的国家”不对,那时还是群雄纷争,他只是对形势有清醒认识,而且他获得木华黎的赏识不是因为带兵归顺。C项,在邢地作战时,何实跟随的是木华黎的儿子孛鲁。D项,太宗并不是在知道他身体不佳后就马上同意了他的奏请,而是在他又坚决地拒绝了十几次后才批准的。答案:A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大加称赏,遂引见太祖,献军民之数。(3分)译文:_孛鲁命戍于邢,多著善政,邢民敬之如神明。(4分)译文:_(2)从文章中找出能直接体现何实军事才能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译文:_答案:(1)(木华黎)对何实很是称赞欣赏,于是带他去拜见太祖,(何实)献上了治理军队和百姓的方法。(得分点:“引见”“数”各1分,句意1分)孛鲁命令(何实)在邢地戍守,(何实)多实施良好的政令,邢地的百姓像敬重神明一样敬重他。(得分点:“戍”“著”“敬之如神明”各1分,句意1分)(2)大将军木华黎和他讨论军事时,他的用兵方法奇特多变。(大将木华黎与论兵事,奇变百出)何实在神水县与叛军作战,取得了胜利。(实与贼遇于神水县,杀三百余人,获战马兵械甚众)何实在邢地攻打武仙叛军,大获全胜。(实帅师五千围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在陵州,与手下击退了路遇的敌寇。(次陵州,遇寇,实与左右射之,毙二十余人,生获十余人)(每点1分,答出两点得满分)参考译文:何实,字诚卿,他的祖先是北京(指中京大定府,故址在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大明城)人。曾祖何抟霄在资财方面很雄厚,喜欢施舍赐予,乡里人用“善人”这一名号称呼(他)。何实小时候成了孤儿,依靠叔父生活。等到长大后,通晓各国语言,骁勇善于骑射,倜傥不羁。远近的人,仰慕他的雄才大略,都真心归附他。乙亥年,中原乱军四起。锦州张鲸自立为临海郡王,派遣使者向太祖表示降服,不久因为叛逆被处死。张鲸的弟弟张致,当初把反叛的想法和何实商量,何实厉声呵斥他说:“上天显示的继承帝位的次序轮到了北方,你们这些人恣意地做不合法度的事,只是自寻死路罢了。”于是登记好一万户人口,招募三千士兵,在丙子年的春天前来归顺。大将军木华黎和(他)讨论军事,(他的用兵方法)奇特多变。(木华黎)用手拍打着大腿,十分高兴激动,对何实很是称赞欣赏,于是带他去拜见太祖,(何实)献上了治理军队和百姓的方法。太祖很高兴,赐给(他)一把宝剑,命令(他)跟从木华黎担任前锋。当时张致再次占据了锦州,何实在神水县与敌军相遇,他奋身而起,冲入敌人的阵地,拼死作战,杀了三百多名敌人,缴获了众多的战马武器,木华黎上奏赐给他鞍马弓箭鼓励他。因为有功劳,(何实)担任了帐前军马都弹压一职。癸未年,木华黎死了,他的儿子孛鲁继承了他的职位。武仙再次叛乱,占据了邢地。何实率领五千士兵包围邢地,士兵们竖起云梯。(何实)身先士卒,登上城墙,手持长矛猛冲敌军。城池被攻破,武仙逃跑。何实追着逃跑的敌军,跑了四十里,打垮了敌人。当晚,武仙的同伙都逃跑了。何实下令,胆敢擅自抢夺百姓财物的人将被问斩。军中秩序良好,百姓生活安定。孛鲁命令(何实)在邢地戍守,(何实)多实施良好的政令,邢地的百姓像敬重神明一样敬重(他)。丁酉年,太宗多次召他入京,何实进贡了三篚金币绸缎。(何实)在陵州停留的时候,遇上盗贼,何实和手下射击他们,击毙了二十多人,俘虏了十几个人。在幄殿朝见皇上,皇上很高兴,问(他)遇到盗贼的原因,命令不要杀掉俘获的盗贼,仍然把(他们)赏给何实。当天,(太宗)赐坐,跟他谈论军中的旧事,很久之后,(太宗)说:“考虑到你效力很多年了,我想把征行元帅的职务交给你,以后还要担当重任。”何实叩头谢恩说:“小臣我参军打仗二十多年了,身体遭受了十多处的枪伤,右臂不能上举,已经成为废人了。希望辞去监军的职务,有幸得到元佩金符,督率治理工匠,每年向朝廷进献布匹钱币,悠闲地过完自己这一生,对于我来说就足够了。”太宗沉默不高兴,命令他射箭,来察看他身体的强弱,何实不能射箭。(太宗)命令(他)在宫中担任警卫,暗中派人观察他,何实的手臂确实不能上举。(何实)坚决地推辞了十几次,(太宗)才同意了他的奏请。于是赐宴,取金符亲自赏赐给他,把用汉字写成的皇帝的诏命交付给他,(让他)担任御用局人匠达鲁花赤,子孙世袭这个爵位。丁巳年,(何实)在博地去世。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7分)鹧鸪天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玉瀣:美酒。黄庭:道家经典著作。元:通假字,同“原”。(1)请分析首句中“苍烟落照”四字的作用。(4分)答:_(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3分)答:_答案:(1)“苍烟落照”四字突显了居所环境的宁谧清幽,为词人恬淡放旷的隐居生活的描写做了自然的铺垫,渲染出暮霭苍茫、落日残照的凄冷氛围,映衬出词人悲凉落寞的心境,从而奠定了全词苍凉深沉的感情基调。(2)此词虽然表面上写自己安于山林隐逸生活的恬淡情怀,内里其实隐藏了词人颓唐悲凉的心事和胸中的不平。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多选则按前三题计分)(6分)(1)羁鸟恋旧林,_。开荒南野际,_。(陶渊明归园田居)(2)_,_。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3)山不厌高,_。_,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4)多情自古伤离别,_。_?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答案:(1)池鱼思故渊守拙归园田(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3)水不厌深周公吐哺(4)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18分)论中国山水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王永利中国画分三科:山水、花鸟和人物,其中以山水画居于首位,中国画之气质、情趣、法理在山水画中得到最充分、最典型的展现,可以说,只有理解了山水画的奥妙才能真正地把握中国画的本质。中国的山水画不同于西方的风景画,不是只立足于忠实地描摹眼前的实景,而是画家将他对整个宇宙万物生命本体的思考和体悟融化在那万千山水中,是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山水画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独立成为一画科,关键是这一时期出现了两篇重要的山水画论: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宗炳和王微之前的山水画,或者是人物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场所,带有符号性质,或者是类似于地形图,这些都不是独立的山水画,只是具有萌芽性质的山水因素。宗炳和王微则对山水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史载,宗炳“好山水,爱远游”,“凡所游覆,皆图之于室”。宗炳对自然山水的喜好和亲近无疑受到了老庄道家思想的影响。老子说:“道法自然。”使人与自然更为接近,庄子不但“过着与大自然相融合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他虚境之心而来的主客一体的物化意境,常常是以自然作象征(例如他曾以蝴蝶作他自己的象征)”。魏晋时期弥漫于整个士人阶层的是受老庄思想影响的玄学,士人们悠游于山林,欣赏自然山水本身蓬勃的生机,不但人与自然是亲和的,而且进一步将人加以“自然化”,用“松下风”“春月柳”“游云”“朝霞”等自然美来形容人的美。山水画体现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老庄思想的艺术表现,是亲近的、平等的、融合的,人不是自然的改造者或征服者,人也没有表现出对自然的恐惧和崇拜,山水是“作为人来亲近,作为能响应其琴韵的知音相待”,“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宗炳),“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王微)。山水画中人与自然的融合至元代发展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对于南方的文人来说,元代是天地巨变的时代,家国沦丧于异族之手,于是他们纷纷选择归隐,游荡于山村水乡之间,隐逸成了一种社会普遍的现象。他们寄情于诗文书画,将他们的时间和才能全部投入到书画的创作中,以书画抒发性情。以元四家为代表的文人画家,虽然悠游于山水之中,但是很少以描绘真山真水作为目的,而是将自然山水融于胸中,用心灵冶铸,将个人的生命体验和山川烟岚融化为一片理想的恒定的远离人世喧嚣的隐逸之境。正如倪瓒(元四家之一)所说:“仆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倪瓒的山水画,他的典型面貌是一河两岸式,前岸是一小片坡石土岸,上植几株或荣或枯的树木,萧瑟荒寒,对岸平缓山丘或几道汀渚,山石树木皆以干枯之笔画出,轻拂慢扫,着力甚轻,笔行纸上若即若离,似实还虚,远景和近景墨色一致,并无近浓远淡之分。中间是空阔的湖面,不着一笔,空明浩渺,干净明洁,萧疏淡远,不食人间烟火。树下有时添一草亭,但绝不见人物。元之前的山水中往往不可缺点景人物,渔、樵、耕、隐,他们和山川草木一样都是自然的一部分,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和。而倪瓒的山水已经不需要这些人物,因为山水即是倪瓒的化身,画面寂静、空旷、萧索、荒寒,实乃画家心境在山水之投射,画的是山水,但意已不在山水,在乎画家之情。元四家的山水画已是抒情诗,以情构境,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物我终化为同一。山水画传达的是画家在自然山水中对无限生命的把握和体悟,是对“道”的追求,而欲将无限生动和丰富的自然展现于数尺绢素之内决定了中国画迥异于西画的空间。画面中的山水不能依据透视的原理从一个固定的角度来表现,按沈括的说法,这样的画法“只合见一重山,岂可重重悉见,兼不应见其溪谷间事”,而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梦溪笔谈)。“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论者多认为宗炳说明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实则表现的是从全景上把握自然的全面节奏,西方的透视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达到中国画家如此开阔的胸襟和视野。宗炳和王微在老庄道家思想影响下确定了山水画中人与自然和谐共融、平等互赏的关系,“在艺术精神上直接奠定了山水画的基础”,后世山水的创作和对山水的理解无不在他们的影响之下发展。(选自文艺评论2012第1期,有删改)12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两项是(5分)()A只要理解了山水画的奥妙就能真正地把握中国画的本质。B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为中国绘画思想体系确立了基础,不仅指导了魏晋时期山水画家的创作实践,对今天的山水画创作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C倪瓒的山水画画出了自然山水的精神特质,达到了形与神的统一。D中国山水画家受老庄道家思想的影响,追求“主客一体”的“物化”意境,不仅赋予自然以人格化,而且将人加以自然化。E中国山水画站在一个具有人文精神追求的高度上,表现自然山川,折射人类热爱自然、反映自然、改造自然的情怀。解析:A项,原文是“只有理解了山水画的奥妙才能真正地把握中国画的本质”(第段),“只要就”表达的是充分务件,“只有才”表达的是必要条件。E项,由第段末尾“人不是自然的改造者或征服者,人也没有表现出对自然的恐惧和崇拜”可知,“改造自然的情怀”这一说法与原文不符。答案:AE13以下不能体现山水画中人与自然融合一体的一项是(5分)()A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B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C夕照在山云在水,高歌人醉杏花天。D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答案:D14请结合全文概括中国的山水画与西方的风景画的不同点。(4分)答:_答案:立足点的不同之处:西方的风景画立足于忠实地描摹眼前的实景,讲究的是客观性、真实性。中国的山水画立足于将整个宇宙万物生命本体的思考和体悟融化在万千山水中,讲究的是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空间表现上的不同之处:西方的风景画依据透视的原理从一个固定的角度来表现。中国的山水画是从全景上把握自然的全面节奏。15为什么说山水画中人与自然的融合至元代发展到一个全新的境界?(4分)答:_答案:元之前的山水画往往不可缺点景人物,将人物作为自然山水的一部分来表现;而元山水画不再需要点景人物,自然山水已成为画家的化身(或已成为画家自我的外化、物化)。元之前的山水画表现出人与自然是亲近的、平等的、融合的关系;而元山水画则强调以情构境,在情景交融中表现画家的心境(情意、生命体验皆可)。(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13分)瑕之美徜徉于芳林之中,采红撷翠,每见枯枝败叶,却无触目萧索之感,反觉新陈代谢,生机盎然。文艺创作中也有类似情形。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家恰到好处地写出其外形和内心的某种“缺陷”而别具魅力。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得可爱;拼命三郎石秀是一个精细人,狠劲上来,其尖利歹毒,叫人刻骨铭心。红楼梦中,聪颖、活泼的史湘云偏是“咬舌子”,把“二”说成“爱”;还有林黛玉的“小心眼”;晴雯的“使性子”一个个人物无不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古往今来,大凡成功的艺术形象,恰恰由于若隐若现的微瑕,而显出璞玉浑金的天然光彩。这就是美学家所称的“缺陷美”。我想,“缺陷”之所以为美,在于它的真实。谚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水浒传红楼梦的例子,正是作家基于真实是艺术的生命这一着眼点,才在“完美”的面庞上点出“缺陷”的痦子。即使作家主观上有某种“神化”的理念,只要他尚能依据生活进行创作,最终仍不得不归于“人化”的描写。鲁迅批评三国演义作者“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笔者认为,欲显长厚,是作家或可揣摩的意愿,似伪则是“七实三虚”的描写所产生的客观效果,至今民间仍流传着“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的歇后语,可见似伪的一面却是刘备这一形象深入人心的缘由之一。即使作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作家在绝对化的描写中,也还有着被姜维识破计谋的千虑一失以及在先帝托孤时刻的惶恐心理等笔墨。“缺陷”愈真实可信,就愈有生命力,于是就愈美,“美是生活”!“缺陷”之成为美,还在于它的独特和恰如其分。外形的“缺陷”是千人千般、万人万种的。美人有痦子,或者浮现在嘴角,或者隐匿于颈后,绝不相同;内心的“缺陷”更有千差万别,任何分类精密的批评家也无法归纳出几条几款,让人按图索骥,抑或对号入座。这是“缺陷”的独特。所谓“恰如其分”,指的是“缺陷”不过是缺陷而已,既非外形的丑态,也非内心的恶德。这样,“缺陷”便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了特殊的韵致,使人物又各具风采,艺术魅力由此而生。正如捧心西施独特的却又风情十足的“缺陷”,竟使东施起而“效颦”一样,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都是她们各自独特的“不检点”的行为,相信红楼梦的读者不会据此认为这样的艺术形象是丑恶的。或问,难道只有“缺陷”才是美,无“缺陷”的“完好”不是美吗?无“缺陷”的“完好”当然是美,我们能说镜中花、水中月不美吗?然而这种美却难以捉摸得到。从文艺创作来说,塑造美的人物形象,并不排斥对其“缺陷”的描写。这里,还须再次说明,笔者所称的“缺陷”是有条件的,即“缺陷”只是局部,而非整体。整体的美不但可以容纳而且包含局部的“缺陷”,不是有“爱屋及乌”的成语和“情人眼里出西施”的俗谚吗?艺术的逻辑和生活的逻辑相一致。至于身心俱丑的人物,已经不是什么“缺陷”了,鞭挞这样的人物,也不是在表现“缺陷”。一言以蔽之,瑕不掩瑜;瑕之美,在于真实与韵致。16第1自然段借用“芳林之中”的“枯枝败叶”来指什么?(4分)答:_答案: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外形和内心的某种“缺陷”。17给“缺陷美”下一个完整的定义。(5分)答:_答案:缺陷美是指作品中人物形象由于其外形或内心的某种局部的“缺陷”而显出璞玉浑金的天然光彩。18从全文看“缺陷”别具魅力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并从本文之外举例说明。(4分)答:_答案:一是真实可信,二是使人物形象独特,具有特殊韵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