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 53597-1999 筒型内滤式真空过滤机 产品质量分等_第1页
JBT 53597-1999 筒型内滤式真空过滤机 产品质量分等_第2页
JBT 53597-1999 筒型内滤式真空过滤机 产品质量分等_第3页
JBT 53597-1999 筒型内滤式真空过滤机 产品质量分等_第4页
JBT 53597-1999 筒型内滤式真空过滤机 产品质量分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T 53597 1999 筒型内滤式真空过滤机 产 品 质 量 分 等 (内部使用) 1999布2000施国 家 机 械 工 业 局 发 布 言 本标准是对 53597 94筒型内滤式真空过滤机 产品质量分等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与 53597 94 相比,主要技术内容改变如下: 对寿命和噪声指标定出了合格品与一等品之间的差别; 给出了蜗轮、蜗杆的精度等级。 本标准依据的产品标准是 1653 1991筒型内滤式真空过滤机 。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 53597 94。 本标准由全国矿山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沈阳选矿机械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兴禧、张丽、李军、刘玉衡、黄嘉琳。 本标准于 1987年 11 月以 Q 8159 87 首次发布, 1994 年 9 月标准号调整为 53597 94。 53597 1999 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筒型内滤式真空过滤机产品的质量等级、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评定筒型内滤式真空过滤机产品的质量等级。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1958 1980 形状和位置公差 检测规定 3177 1997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 3768 1996 声学 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 反射面上方采用包络测量表面的简易法 1985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 磨、车、镗、铣、插及刨加工表面 10089 1988 圆柱蜗杆、蜗轮 精度 1653 1991 筒型内滤式真空过滤机 3 质量等级 3. 1 分等原则 产品的质量等级根据采用的标准、 产品的技术水平、成品检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和用户评价意见几个方面来确定,分为合格品和一等品两个等级。 3. 1. 1 合格品 3. 1. 1. 1 按现行标准组织生产,实物质量水平达到相应标准的要求。 3. 1. 1. 2 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稳定。 3. 1. 1. 3 附件与配套产品能保证主机达到合格品水平。 3. 1. 1. 4 用户评价产品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3. 1. 2 一等品 3. 1. 2. 1 产品的结构、性能、精度、安全、卫生、可靠性与寿命等质量指标达到国际一般水平,且实物质量水平达到国际同类产品一般水平。 3. 1. 2. 2 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稳定。 3. 1. 2. 3 附件与配套产品能保证主机达到一等品水平。 3. 1. 2. 4 用户评价产品使用效果良好,产品在国内市场上有竞争能力。 3. 2 质量等级指标 国家机械工业局 1999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筒型内滤式真空过滤机 产 品 质 量 分 等 (内部使用) T 53597 1999 代替 53597 94 2000施 53597 1999 2筒型内滤式真空过滤机的质量等级指标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 1 % 主 要 零 件 质量等级 成品检验项目 合 格 率 装配、涂漆和包装 质量检验项目 合 格 率 关键项目合格率 主要项目合格率 合 格 品 100 90 100 90 一 等 品 100 100 100 933. 3 成品检验 成品检验项目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 2 数 值 或 要 求 序号 质量要求 项 目 名 称 单 位 合格品 一等品 生产能力 t/h : 2: 0: 0: 0: 主机电动机功率 合 1653规定 滤板排水面的有效面积 45% 1 整机性能 滤饼水分 浮选精矿 磁选精矿 10%13% 8%10% 筒体直径 部件性能 筒体转速 r/B/T 1653规定 油温温升 减速器或变速器各轴承处 30 3 综合技术要求蜗轮箱、减速器或变速器密封性能 无渗漏 整机无故障工作时间 8600 9000 第一次大修期 25000 整机使用寿命 50000 分配盘 8600 4 可靠性与寿命 考核零件 使用寿命 错气盘 h 8600 5 配套性 正常工作辅助设备 电动 机、鼓风机、真空泵、自动排液装置 符合 1653规定 人身安全防护(带罩、走台)确有防护作用 6 安全卫生 噪 声 ) 80 77 注:生产能力一栏括号中的数值是磁选精矿的生产能力,括号外的数值是浮选精矿的生产能力。 3. 4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查 3. 4. 1 装配、涂漆和包装质量检验项目应符合表 3 的规定。 53597 1999 3 表 3 数 值 或 要 求 序号 项 目 名 称 单 位 合 格 品 一 等 品 项数 1 蜗杆副接触斑点沿齿长 50% 沿齿高 55% 2 2 分配盘与错气盘接触状态 金属盘接触点数 非金属盘接触间隙 个 / 以 尺塞入深度 10 2 3 装配后蜗轮端面圆跳动 1 1 4 真空管路联接 无渗漏 1 除锈等级 主要大平面油漆 无流痕、气泡 1 油漆表面无漏漆、脱落、裂纹、色泽不一1 5 外观质量 整机外露表面良好1 箱外标记 统一、准确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 使用说明书 总图、安装图 随机技术文件 装箱清单 齐 全 4 包装箱、捆扎件、外露加工表面 牢固,有防锈、防划伤措施 2 6 包 装 实物与文件 相 符 1 3. 4. 2 主要零件加工制造质量(关键项目和主要项目)检验项目至少应包括表 4 规定的内容。 表 4 序号 零 件 名 称 检 查 项 目 及 要 求 项 数 筒皮焊缝无渗漏 1 筒皮与绳槽间焊缝无渗漏 1 1 筒 体 压绳槽接头焊缝无渗漏 2489 与杯形体配合孔尺寸精度 1 620mm 机体配合轴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 m 2 与错气盘配合端面表面粗糙度 m 1 310mm 轴承配合轴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 m 2 640mm 蜗轮配合轴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 m 2 2 喉 管 各孔道在 压下保持 101 表 4 (完 ) 序号 零 件 名 称 检 查 项 目 及 要 求 项 数 53597 1999 43 错气盘 两端面的平行度,表面粗糙度 m 4 4 分配盘 两端面的平行度,表面粗糙度 m 42409 与杯形体配合孔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 2 m 2 与分配盘配合端面表面粗糙度 m 1 3109 与喉管配合孔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 3 m 2 5 分配头 6409 与分配盘配合孔尺寸精度 1 75mm 面粗糙度 m 2 80mm 面粗糙度 m 2 6 轴 80mm 面粗糙度 m 2 85mm 面粗糙度 m 2 齿面表面粗糙度 m 1符合 10089 中 8a 的要求 1 7 蜗 杆 齿面硬度 40458孔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 齿面表面粗糙度 8 齿轮齿厚 1 6408 孔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 m 2 齿面表面粗糙度 m 19 蜗 轮 符合 10089 中 8a 的要求 1 注 1 带 者为关键项目。 2 关键项目 1 项,主要项目 44 项。 3. 5 用户评价意见 应有对产品质量评价的三家用户证明材料或性能试验报告,作为评定质量等级的依据。 4 试验方法 4. 1 试验条件 4. 1. 1 试验产品应是合格入库的产品。 4. 1. 2 试验场地: a) 环境温度不得超过 1040; b) 相对湿度不得超过 90%(温度为 25时) ; c) 环境噪声值应低于被测样机噪声值 10); d) 电源电压偏差应不超过 5%。 4. 2 试验内容 4. 2. 1 成品、装配、涂漆和包装质量检验项目、方法及所需的仪器应符合表 5 的规定。 53597 1999 5 表 5 测 试 仪 器 序号 测 试 项 目 和 方 法 名称和规格 精 度 1 噪声 按 3768 的规定检测 2 分配盘与错气盘接触状态 目测法检查金属盘接触点数 用塞尺塞入法检查非金属盘接触间隙 2m 卷尺 塞 尺 总装后蜗轮端面跳动 用百分表测量03分表 真空管路联接 打压检查 04力表 . 2. 2 主要零件加工制造质量检验项目 (关键项目和主要项目) 、 方法及所需的仪器应符合表 6的规定。 表 6 测 试 仪 器 序号 检验项目 检 验 方 法 名称和规格 精 度 1 尺寸精度 按 3177的规定检测 01000、外径千分尺 01000尺 表面粗糙度 按 规定检测 样 块3 齿面硬度 用压痕法检测 齿面硬度计 洛氏 1个单位 布氏 10 个单位 4 形状与位置公差 按 1958的规定检测 03m m 百分表 轮、蜗杆齿厚 按 10089检测 126轮卡尺 气密性 打压 04力表 2. 5P 检验规则 5. 1 抽样方法 5. 1. 1 成品检验的样品 单件小批生产的产品,抽取一台。 5. 1. 2 生产过程中的样品 单件小批生产的产品,抽取一台份或由整机拆检(大型产品的零件可以当台产品工序检查记录为准) 。 5. 2 判定规则 5. 2. 1 所有检测项目只允许在抽样中检查评定,任何项目不合格时不允许再加倍抽查。 5. 2. 2 在检测过程中,有下列情况时判定为不合格项目: a) 应检项目没有进行检测者(工序间的主要项目可按原始检查记录核对) ; b) 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探伤、渗碳层等项目,现场不能检测又没有原始记录或试验报告者。 53597 1999 65. 3 评定结果 5. 3. 1 根据产品的实测结果,应计算出四个指标: a) 成品检验项目合格率; b) 装配、涂漆和包装质量检验项目合格率; c) 主要零件关键项目合格率; d) 主要零件主要项目合格率。 5. 3. 2 按实测结果的最低等级评定整批产品的质量等级。 5. 3. 3 已定等级的一批产品,其中每台产品的等级都不应高于该批所定的等级。 535971999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