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主题单元标题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作者姓名所属单位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邮政编码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高中三年级所需时间5课时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本单元是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中第三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及第四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的大部分,内容包括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共六课,核心内容是经济体制的调整,本主题单元与高一上学期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中第三、第六章呼应,在必修二模块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有直接而重要的作用。在本主题单元中,我把6篇课文重新组合成2个专题进行教学,共用5个课时。专题一: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调整 苏联、中国的经济模式,通过学习、讨论、探究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 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掌握苏中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与改革的一般知识,认识市场经济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及单一计划经济的弊端;专题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及战后调整, 通过学习、讨论、探究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和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掌握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主要表现,认识美国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产生的深远影响。这两个专题的确定源于教材,覆盖教材全部内容,但不拘泥于教材,将教材6课编为2个专题,对教材进行了拓展、迁移,为高三系统复习整合课程的学习做了积极而有益的尝试。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评价;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2.了解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及巴尔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3.概述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的基本史实及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实施的时间段 4.简述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5.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新政主要内容,掌握新政的特点及作用 6.概述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表现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列表格形式让学生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背景、主要内容、影响进行比较,加深对这两个政策 的理解,并从中得出经济政策应因时而动的认识。 2.通过合作学习讨论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学会辩证、全面地分析问题。 3.通过各种手段搜集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实施及存在的一些问题的相关材料资源,锻炼学生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对中苏经济体制的主要表现及影响进行联系迁移,锻炼学生分析比较和由此及彼的知识迁移能力。 4.自主学习的形式梳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历程及其主要内容。 5.收集有关资料,并结合事实,就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讨论。 6.通过课前搜集相关图文材料,以合作讨论、问题探究等方式,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新经济政策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国家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国情、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通过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坚定在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3.通过对经济危机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经济危机深刻影响了20世纪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内政与外交,并间接引发了世界大战。 4.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学习,使学生感受罗斯福不屈不挠的精神与创新精神,认识到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5.通过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及过程,深刻体会改革的必然性与必要性,感受改革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形成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6.通过本单元学习,理解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对其做出科学的评价与解释,逐渐培养基于基本国情的开放意识与创新精神。对应课标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4.概述20世纪5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5.了解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6.以二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苏联、中国经济模式的趋同与后来中国如何扬弃并获得发展的? 2.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吗? 3.从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专题划分专题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调整 苏联、中国的经济模式(3课时)专题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及战后调整(2课时)专题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调整 苏联、中国的经济模式所需课时3课时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本专题主要要求学生掌握苏中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与建立以及改革的一般史实,认识市场经济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及单一计划经济的弊端,以苏中经济体制探索及成败为例,论证了要突破传统体制束缚,从国情出发,不同国家间甚至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间都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不断创新以解放、发展生产力的正确性,紧扣本主题单元的学习核心。本专题计划3课时,第1课时,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主要掌握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及效果,通过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第2课时,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主要掌握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史实及实施概况,认识计划经济体制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和不利影响,通过苏中联系学会知识的比较与迁移;第3课时,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掌握苏中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历程和史实,探讨中苏改革一成一败的启示。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了解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评价;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2.了解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及巴尔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3.概述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史实及实施概况 4.简述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本专题问题设计苏联、中国经济模式的趋同与后来中国如何扬弃并获得发展的? 1.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 2.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时间及主要史实? 3.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主要史实? 4.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表现及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有哪些? 5.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6.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7.从中苏经济体制改革一成一败中得出哪些重要认识?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电脑及相关演示课件常规资源历史地图册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其 他主题资源包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第一课时活动一:列表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1、提出问题: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认识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3、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拨评价。活动二: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及主要表现和经验教训1、提出问题: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时间及主要史实?其主要表现有哪些?在实践中有何经验教训?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斯大林模式的基本史实。3、教师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展示课件,梳理点拨。第二课时活动一: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史实、实施的概况 1、提出问题: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主要史实? 实施概况如何?如何评价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掌握一五计划实施及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知识,了解农村的人民公社体制等内容。3、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演示收集到的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有关资料,教师点拨评价。活动二:中国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联系比较1、阅读主题资源,进行材料分析:苏中经济模式的趋同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苏中计划经济体制从确立到表现到经验教训等方面比较相同点。3、小组展示,互相评价,教师点评。第三课时活动一:概述苏联经济经济体制改革历程及列表比较 1.提出问题: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三者改革在内容、效果及失败原因方面有何异同点?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列表比较3.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活动二:梳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历程及主要内容 1. 提出问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2.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梳理主要知识点3. 教师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展示课件,梳理点拨。活动三:探讨中苏经济体制改革的一成一败,撰写历史小论文1. 提出问题:从中苏经济体制改革一成一败中得出哪些重要认识?2. 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密协议书补偿金
- 公司投资合作协议书
- 承包商安全协议书
- 保密及竞业禁止协议书
- 应用程序协议书
- 《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
- 2024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1 观察物体配套说课稿 新人教版
- 活动一 小猪怎样盖房子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一年级上册沪科黔科版
- 安全知识培训员工心得课件
- 中国联通阿里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供应链采购类
- 2025年低压电工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足球大单元教学计划
- 智慧酒店AI大模型数字化平台规划设计方案
- 公路应急抢险管理办法
- 广东省实验中学2025届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知识产权代持协议示范文本
- 移动支付网络安全学习心得体会
- 电力反窃查违培训
- 2025-2030中国聚酯TPU薄膜行业运营态势与前景动态预测报告
- pos机收款管理制度
- 朗格汉斯细胞病诊疗研究进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