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的发展脉络课件_第1页
唐诗宋词的发展脉络课件_第2页
唐诗宋词的发展脉络课件_第3页
唐诗宋词的发展脉络课件_第4页
唐诗宋词的发展脉络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诗宋词的发展脉络 诗词鉴赏讲座一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唐诗宋词的发展脉络。 2、了解唐宋时代的代表诗人及名作。 3、了解唐诗宋词的风格及流派。 读本唐诗、唐宋词、词的欣赏等篇。 为何要阅读,吟诵,欣赏,评论古典诗词, 特别是唐诗宋词? 一、学习和鉴赏古典诗词,可以满足我们认识历史的需要 。如杜甫的“三吏三别”,所反映的安史之乱的社会动荡给 人民造成的疾苦,比历史学家的叙述要生动感人得多。 二、古典诗词中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学习古典诗词可以从中汲取精神营养。 三、提高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古代诗歌发展脉络 先秦诗歌:诗经楚辞 两汉南北朝:乐府民歌汉乐府、南北朝乐府 文人诗歌“三曹”、陶渊明 唐代诗歌:“初唐四杰”、“李杜”、“王孟”田园 诗、“高岑”边塞诗、“新乐府”“小李杜”等 五代词:李煜 宋代诗歌:宋诗陆游、杨万里等 宋词婉约派、豪放派 元曲:马致远、张养浩等 明清诗歌:于谦、龚自珍等 唐诗的发展脉络 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从唐朝建立到唐玄宗即位。这是唐诗的准备 阶段。在风格、意境、声律等诸多方面为盛唐诗歌 高峰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占统治地位的仍是齐 、梁的颓靡遗风。 “四杰”和陈子昂出现后,诗风才 逐渐改变,他们在继承南朝的艺术技巧方面和建立 五、七言律诗的格律和体制上,有着不容埋没的功 劳。陈子昂继承汉魏风骨来开辟唐诗的领域,上承 阮籍、曹植,下开李白、杜甫。 代表诗人: 初唐四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杨炯从军行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卢照邻长安古意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盛唐: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唐诗达到了巅峰。盛唐是流派纷呈, 风格众多,体裁和形式成熟、完备的时代。社会各方面的现实生活 ,都在诗人的笔下以各种体制和风格得到充分的反映,文学史家习 惯按题材来划分流派,他们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 人,描写幽静、宁谧的自然世界;有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 人,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慨。如果以创作方法来划分 这个时期的诗歌流派,成就最大,影响最远的,无疑是以李白为代 表的浪漫主义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李白和杜甫各以自己的 诗歌天才、广博而精湛的艺术修养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现 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运用不同的创作方法,建立各自的艺术 风格,从各方面表现了这个伟大而变动的时代,把浪漫主义和现实 主义的诗歌艺术推向高峰,他们不仅是唐代双峰并峙的伟大诗人, 也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中这两个流派的最杰出的代表。 山水田园诗人: 王维:山居秋暝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孟浩然:过故人庄 边塞军旅诗人 高适 岑参 王昌龄 王之涣 李颀 最杰出的代表:李白杜甫 如果以创作方法来划分这个时期的诗歌流派,成就 最大,影响最远的,无疑是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 义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 。 中唐:安史之乱后,唐由盛而衰,安史之乱 以后的现实使诗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清醒的 观察和思考,所以唐代中叶的诗歌主流是现 实主义,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 就是在这种趋势中所形成的现实主义流派, 尤其白居易创作出一系列的如卖炭翁、 新丰折臂翁等抨击黑暗,同情百姓疾苦 ,语言通俗流畅的优秀诗篇。此外,李贺在 意境和语言上的创新较为突出,柳宗元、刘 禹锡也是这一时期有成就的诗人。 晚唐:是杜牧和李商隐活跃的时代。杜 牧出于杜甫、韩愈,而在风格上将清新 峻拔熔为一炉。李商隐则尤长于七律, 在七律这种形式上继杜甫之后,有了可 喜的发展。与李商隐齐名的有温庭筠, 情思才力,都比不上李,但其轻艳的作 风对唐末诗人颇有影响。 内容分类:按照内容的不同,把唐诗分作写景 抒情诗、即事感怀诗、咏物言志诗、怀古咏史 诗和边塞征战诗。 写景抒情诗:包括山水田园诗。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杜甫的登高 张继的枫桥夜泊 孟浩然的临洞庭 即事感怀诗: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所谓“即事”, 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友、 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一般不便再细 细分类,所以笼而统之称为“即事感怀诗”。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 元稹的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咏物言志诗: 如:贺知章的咏柳 杜甫的春夜喜雨 怀古咏史诗: 如:李白的越中览古 杜甫的蜀相 刘禹锡的石头城 杜牧的过华清宫 边塞征战诗: 如:王昌龄的出塞 高适的燕歌行 唐宋词的发展脉络 1、词的产生 词是唐时兴起,宋代繁荣的一种新兴歌诗,最初 称“曲子词”或“曲子”。词体虽句式参差,但“调有定 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唐代“燕乐”兴起,追求 享乐的社会风气导致了以娱宾遣兴为目的的曲子词 流行,吸引文人参与创作。李白的菩萨蛮忆 秦娥二词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唐时张志和的 渔歌子、白居易的忆江南是词中小令的杰 作。后经温庭筠、李煜、冯延巳等发展,到宋代迎 来词创作的高峰。 李 白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坝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温庭筠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昼峨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2、宋词的发展 北宋前期的词坛,承续晚唐、五代,以欧阳修、晏殊 为首的文人代表在词中主要反映贵族士大夫闲适自得 的生活及其流连光景,伤感时序的愁情。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廉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宋 祁 木兰花 东城渐觉风光好。谷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善 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组织较为复杂 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 柳 永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骧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3、流派 婉约派:“诗庄词媚”,不仅指词在题材上以 抒写男女恋情为主,更主要指词的风格。婉 约是词的正宗。 柳永 秦观 李清照 周邦彦 姜夔 秦 观 望海潮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 烟瞑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黏衰草,昼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 , 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屯。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 , 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豪放派:打破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开拓词的内容 ,提高词的意境,开创了一种新的豪放风格。 苏轼 辛弃疾 苏 轼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令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念奴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