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丹县月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论语十则》课件 语文版_第1页
广西南丹县月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论语十则》课件 语文版_第2页
广西南丹县月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论语十则》课件 语文版_第3页
广西南丹县月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论语十则》课件 语文版_第4页
广西南丹县月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论语十则》课件 语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25课 1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 有于我哉!”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则 2 学习目标 v扫除文字障碍,积累文言词语。 v翻译课文,了解每则语录的内容。 v积累成语、格言、警句,学以致用。 v熟读成诵,并能默写。 3 4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人。中国 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 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 5 6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 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的语录体著作。 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出“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 厌,诲人不倦”的精神。论语中始终如一地贯穿 了他的这一思想。论语的篇章排列在内容上没 有什么必然联系,各章各节独立成篇。它涉及的领 域极其广泛,记录了孔子关于哲学、经济、政治、 伦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等方面的言论,是 研究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 论语 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 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 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 初学必读之书。全书包括学而为证等20篇 ,内容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张、品德修养、教育原则 等方面。论语和孟子大学中庸合 称为“四书”。 7 据说,孔子一生接受的弟子 有3000多人,有72贤人精通“六艺 ”,著名的有颜回、子路、子贡、 曾参等。孔子学识渊博,但从不自 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 上,遇见一个7岁的孩子拦路,要他 回答2个问题才让路。其中之一是 :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 :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 说:青蛙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 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 地对他的学生们说,我不如他,他可 以做我的老师啊! 8 孔子 孟子 老子 荀子墨子庄子 9 研读课文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每天 动词作名词 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 别人谋划不诚心诚意吗?与朋友交往不诚实 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去复习吗?” 复习 10 “吾日三省吾身”,一个“日”字 ,强调了反省的经常性,即每天如 此;“三”强调了反省是多方面的。 一个破折号,表明下文是反省的内 容。曾子从三个方面来反省检查自 己。从中可见古代治学人十分重视 品德修养。 11 (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也。” 指德、行优秀 的人,贤人。 看齐 内心 孔子说:“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想着 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 )检查自己。” 兼词,向他 12 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要求 ,既勉励上进,又指出避免错 误。“见贤思齐”是流传至今的 成语。 13 (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 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 子贡问:“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遵 行的准则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 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 字 可以 用来 遵守,奉行 代词,代 “一言” 大约,表推断 14 用问答的形式说出儒家的恕 道。这一则不仅强调了对人要宽 容,要推己及人,而且借子贡的 问话,突出了要“终身行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富于哲理 ,给人启迪,已成为广为传诵的 成语。 15 (四)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宽宏坚毅。这里指抱负 远大、意志坚强。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 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而艰 险的道路还很长。” 读书人 16 曾子的话是一个因果复句, 这里先说果,再说因,使“任重 而道远”得到了强调;“士不可以 不弘毅”这一分句采用双重否定 句式,加强了语气,从而使前后 两个分句所表达的内容都得到突 出。 17 (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 方法 据有,取 背离,抛弃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们所追求的, 不讲仁义之道去得到它,就不应该占有。贫 穷和低贱是人们所厌恶的,讲仁义之道反而 受穷而卑微,也不应离开它。” 富裕 做官 用 贫穷身份低贱 厌恶 18 “富与贵不处也”先用一个判断 句,肯定了富与贵是人们追求的,表明 并不反对追求富贵,接着一转,指出“不 以其道得之”就不应该占有,从而突出了 “仁道”重要。“贫与贱不去也”在上 一句的基础上,又从“贫与贱是人之所恶 ”这一方面论述,论述全面,语意周全, 表述严密,使“仁道”的重要性得到了突 出的强调。19 (六)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请教怎样才 能做一个君子。 对于你要说的话,先 实行了,再说出来。 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 子说:“先行动,有关行动的话以后 再发表。” 20 孔子心目中的君子要做到先行 而后言。这句话用了一对反义词“ 先”“后”,来强调“做”的重要;表 承接的连词“而”,表明“行”与“言” 的先后顺序,强调了实践的地位。 21 (七)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 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应该成就别人的好事 ,不应该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与此相 反。” 这 促成,成全 形作名, 好事 形作名, 坏事 22 既从正面提出君子应该怎样做 ,又从反面指出不应该怎样做,表 达全面,观点鲜明,语气肯定。先 说君子,再说小人,形成对比,从 而强调“成人之美”是一个人品德高 尚的重要方面。 23 (八)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 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如果 通过修养仁德而获得 孔子说:“做官如果能够通过修养仁德 而求得,即使是低微的官职,我也尽力而 为。如果不能获得,我就从事所爱好的事 业。” 尽力 而为 从事爱好的事业 24 “而”表示假设,“求”强调了要通 过修养仁德来获得官职。前面说“可 求”时该怎样做,后面说“不可求”时 怎样做,全面地展示了自己的思想 。 25 (九)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在齐地听了韶乐,三个月 都吃不出肉味,感叹道:“没有想到对音 乐的欣赏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料想欣赏 到达 这 26 先用夸张手法极言韶乐之 美;再写孔子之言,其赞叹之情, 跃然纸上。这一则不仅表明孔子对 音乐有着很高的鉴赏能力,也主张 人应该有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 27 (十)(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通“暮” 已经 洗澡吹风 叹息的样子 赞赏 歌唱 (曾点)说:“到了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做 好了(穿上衣服),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 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孔夫 子叹了口气说:“我赞赏曾点说的啊!” 动词,戴帽子 在 28 曾点的这段话,形象地描画出一 幅春回大地,阳光和煦,人们自由快 乐的游春图,刻画精细,诗意盎然。 “喟然叹曰”不仅写出孔子对曾点的赞 赏,也表明孔子提倡亲近自然。 29 经常检查、反省自己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要加强艺术修养 亲近自然 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重实践,少空谈 富贵取之有道 君子成人之美 凡事不可强求 30 想一想 “三省”指哪三方面?请用现代汉语 回答。 为别人谋划不诚心诚意吗?与朋 友交往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知 识不去复习吗? 31 想一想 第七则是从哪个方面对人的思想道 德进行教育的? 人不但要正己,还要帮助别人成 就美德。 32 想一想 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什么?有 什么现实意义? 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先行其 言而后从之。孔子所说的重视实 践,勇于实践,先行后言的精神 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33 想一想 如何贯彻“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 恶。”这一处世原则?联系实际说说 。 如同学交往中不能意气用事,对 朋友的过错不能视而不见,要勇 于批评改正等。 34 谈 收 获 v哪一则语录对你最有帮助?为什么 ? 35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成人之美 你能用这些 成语造句吗 ? 36 文言现象汇总 莫春者 “莫”通“暮”。 37 解释下列句中的“道”: 1、任重而道远。 2、不以其道得之。 解释下列句中的“与”: 1、吾与点也。 2、与吾父居者。 道路 仁道 赞赏 和 38 解释下列句中的“去”: 1、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蓬山此去无多路。 解释下列句中的“士”: 1、士不可以不弘毅。 2、虽执鞭之士。 背离,抛弃 距离 指读书人 小官 39 解释下列句中的“成”: 1、春服既成。 2、成人之美。 1、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2、不成人之恶。 解释下列句中的“恶”: 做好 成全 厌恶 坏的,不好的事 40 解释下列句中的“行”: 1、终身行之者。 2、先行其言。 遵守,奉行。 实行 解释下列句中的“为”: 1、为人谋而不忠。 2、吾亦为之。 3、不图为乐。 替,给 做 为,作,指创作 41 解释下列句中的“而”: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任重而道远 4、富而可求也 表承接 表假设 表转接 表并列 42 1、传不习乎 2、见贤思齐焉 3、成人之美 4、不成人之恶 5、风乎舞雩 6、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动作名,传授的知识。 形作名,指德行优秀的人, 贤人。 形作名,好的,好事。 形作名,坏的,不好的事。 名作动,吹风。 43 1、不去也 2、虽执鞭之士 3、吾与点也 古:背离、抛弃。 今:到某一地方。 古:即使。 今:虽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