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课件_第1页
痛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课件_第2页
痛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课件_第3页
痛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课件_第4页
痛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痛 风 n痛风(Gout)是长期嘌呤代谢紊乱及 /或尿 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 n痛风的临床特点为血尿酸增高、反复发作的 急性关节炎、慢性结节肿、累及肾脏引起慢 性间质性肾炎和肾结石等。常并发心脑血管 疾病而危及生命 痛风的流行病学 n20世纪50年代以前,是西方的一种流行病 n二次大战以后,在日本、台湾成为盛行病 n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痛风的发病率呈直 线上升趋势,男性发病率为0.77%,男女合计 为0.34% n现在痛风约占风湿病门诊的5.015% 尿酸的来源 外源性尿酸 肾脏排泄600mg/日 内源性尿酸 80%20% 每天产生750mg 尿酸池(1200mg) 肠内分解200mg/日 进入尿酸池 60%参与代谢 (每天排泄约5001000mg) 2/3 1/3 痛风的分类 n原发性痛风 n继发性痛风 原发性痛风的病因 继发性痛风的病因 n嘌呤合成增多: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 n核酸转换增加:慢性溶血、红细胞增多症、骨 髓增生性疾病及放化疗 n肾脏清除减少:肾功能减退、药物或中毒所致 尿酸排泄减少 痛风的治疗 n急性期 u消炎镇痛: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 、类固醇 n间歇期 u降尿酸治疗: t促进尿酸排泄药物:立加利仙、丙磺 舒 t抑制尿酸合成药物:别嘌呤醇 痛风治疗的误区一 痛风的治疗目的: u血尿酸维持在理想目标值:297-357 mol/L (5-6mg/dl) u预防急性发作 u防治痛风结节形成 u保护肾功能 血尿酸水平降为血尿酸水平降为417417 mol/L mol/L (7 7mg/dlmg/dl) )即可即可 孟昭亨.痛风性关节炎.见:孟昭亨主编.痛风.北京:北医大、协和联合出版社,1998:141142 痛风治疗的误区二 高嘌呤饮食并非是痛风的原发病因,只是痛风性关节炎 发作的诱发因素,且严格限制嘌呤食物的摄入仅能降低血 尿酸1mg/dl,多数病人不能达到血清尿酸浓度的理想目标 值,因此并未从根本上去除痛风发作的原发病因 内源性尿酸 80% 外源性尿酸 20% 孟昭亨.痛风性关节炎.见:孟昭亨主编.痛风.北京:北医大、协和联合出版社,1998:69 过分依赖严格的饮食控制过分依赖严格的饮食控制 痛风治疗的误区三 n在原发性痛风中,肾脏排泄减少的占90% ,而由于尿酸生成过多所致的仅占10% 如何选择降尿酸药物 肾脏排泄减少 90% 尿酸产生过多 10% 孟昭亨.痛风性关节炎.见:孟昭亨主编.痛风.北京:北医大、协和联合出版社,1998:52 痛风治疗的误区四 n痛风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痛风发作的频 率,如间歇期不将血尿酸浓度控制在理想 目标值(5-6mg/dl),随着时间的推移, 痛风发作会愈加频繁,且持续时间更长, 症状更重 仅进行短期治疗 小于1年62% 1-2年16% 2-5年11% 5-10年6% 10年内无发作5% 痛风性关节炎发作间隔时间 迅速、持续、安全降低血尿酸 立加利仙 立加利仙的作用机制 立加利仙 作用部位 立加利仙临床疗效 共观察:3899例 F.Matzkies德国纽伦堡厄尔兰根综合门诊 慢性痛风合并肾功不全患者疗效 P=0.0442 P0.0001 Fernando Perez-Ruiz等 降尿酸药物临床疗效对比 平均血尿酸水平 mg/dl 治 疗 天 数 Lee.1977 立加利仙常见副作用 共观察:3899例 F.Matzkies德国纽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