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 7367-1994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 磁粉探伤方法.pdf_第1页
JB-T 7367-1994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 磁粉探伤方法.pdf_第2页
JB-T 7367-1994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 磁粉探伤方法.pdf_第3页
JB-T 7367-1994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 磁粉探伤方法.pdf_第4页
JB-T 7367-1994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 磁粉探伤方法.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 26 jb/t 73671994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 磁粉探伤方法 1994-07-26 发布1995-07-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 发 布 标准下载网() 1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磁粉探伤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钢丝直径 d2 mm 的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磁粉探伤,包括异形钢丝弹簧的磁粉探伤。 2 引用标准 gb 3721磁粉探伤机 gb 9445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鉴定通则 nj 320内燃机零部件磁粉探伤方法 3 代号 3. 1 直接通电法 直接通电法是将钢质工件置于探伤机的两夹头之间,使电流从被检工件上直接通过的磁化方法。 3. 2 中心导体法 中心导体法是将一导体穿入被检工件的孔中,并使电流从导体上通过的磁化方法。 3. 3 连续法 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将磁粉或磁悬液施加到被检工件上进行探伤的方法。 3. 4 剩磁法 切断磁化电流或移去外加磁场后将磁悬液施加到被检工件上进行探伤的方法。 3. 5 退磁 使磁化状态的工件恢复到非磁化状态的过程。 3. 6 紫外线 波长为 320400 nm 的电磁辐射。 3. 7 荧光磁粉 以荧光物质处理过的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发出黄绿光的磁粉。 3. 8 磁悬液 含有磁粉的悬浮液。 3. 9 载液 用来悬浮磁粉的液体。 3. 10 磁写 当两个已磁化的工件互相摩擦或用一钢块在一个已磁化的工件上划一下,在接触部位便会发生磁 性变化而产生虚假的磁粉痕迹,这种现象称为磁写。 机械工业部 1994-07-26 批准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机 械 行 业 标 准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 磁粉探伤方法 jb/t 73671994 1995-07-01 实施 标准下载网() jb/t 73671994 2 4 探伤人员 从事弹簧磁粉探伤的人员必须按照 gb 9445 规定,经过专业培训、并经考核获得有关部门的资格 等级证书,否则不得上岗。 5 探伤装置 5. 1 磁化装置 5. 1. 1 磁粉探伤机的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 gb 3721 的规定。 5. 1. 2 大批量生产的弹簧检验推荐选用磁化电流在 10004000 a 规格的固定式通用探伤机或弹簧专用 探伤机;小批量生产的弹簧或单件检验也可选用电流值相同的移动式磁化装置。 5. 2 退磁装置 5. 2. 1 退磁线圈中心磁场强度应大于 20000 a/m。 5. 2. 2 弹簧剩磁检查采用磁强计或其他剩磁检查仪。 6 探伤材料 6. 1 磁粉 6. 1. 1 采用 300 目以上的非荧光磁粉(黑色为四氧化三铁,红色为三氧化二铁) 、400 目以上的荧光 磁粉。 6. 1. 2 非荧光磁粉的磁性称量应为 79 g;荧光磁粉的磁性称量应为 68 g(粘结法荧光磁粉) 。 6. 2 磁悬液 6. 2. 1 油基载液 6. 2. 1. 1 非荧光磁粉油基载液采用变压器油或混合油(变压器油+煤油,按 41 配比) 。油液在室温 下运动粘度应为 1.01052.0105 m2/s。 6. 2. 1. 2 荧光磁粉油基载液采用无味煤油,其闪点应大于 90。 6. 2. 2 水基载液 水基载液配方应含有防锈剂、分散剂、消泡剂,对工件有润湿和防锈功能。 6. 2. 3 磁悬液浓度 非荧光磁粉的工作磁悬液浓度为 1525 g/l;荧光磁粉的工作磁悬液浓度为 13 g/l。 7 探伤技术要求 7. 1 探伤方法 7. 1. 1 一般采用连续法检验,允许采用剩磁法检验,若用剩磁法检验,弹簧材质磁特性应满足: br0.8 t;hc800 a/m。 7. 1. 2 经表面氧化处理后的弹簧应采用荧光磁粉或红色非荧光磁粉检测。 7. 1. 3 非荧光磁粉探伤观察用照明灯,在工件表面的照度应大于 1500 lx;荧光磁粉探伤观察用紫外 线灯,在 380 cm 标准规范下,在工件表面的照度应大于 970 lx。 7. 1. 4 磁粉探伤后的弹簧剩磁应小于 0.2 mt。 7. 1. 5 若用户无要求,经周向磁化的工件可不退磁。 7. 2 磁化方法与磁化电流的选择 磁化方法与磁化电流的选择参照 nj 320 的规定。 直接通电法磁化(见图 1)检验弹簧纵向(平行于钢丝轴向)的缺陷;中心导体法磁化(见图 2) 检验弹簧横向(平行于钢丝径向)的缺陷。 jb/t 73671994 3 图 1 直接通电法磁化 图 2 中心导体法磁化 7. 2. 1 连续法检验 7. 2. 1. 1 直接通电法磁化 弹簧钢丝直径 2 mmd10 mm 时磁化电流按下式选取: i=(20050)a 弹簧钢丝直径 10 mmd20 mm 时磁化电流按下式选取: i=(20d50)a 弹簧钢丝直径 d20 mm 时磁化电流按下式选取: i=(1020)da 7. 2. 1. 2 中心导体法磁化 弹簧中径 d20 mm 时,中心导体电流按下式选取: i=(25050)a 弹簧中径 20 mmd200 mm 时,中心导体电流按下式选取: i=(20d50)a 7. 2. 2 剩磁法检验 7. 2. 2. 1 直接通电法磁化 弹簧钢丝直径 2 mmd10 mm 时磁化电流按下式选取: i=(35050)a 弹簧钢丝直径 10 mmd20 mm 时磁化电流按下式选取: i=(35d50)a 弹簧钢丝直径 d20 mm 时磁化电流按下式选取: i=(2035)da 7. 2. 2. 2 中心导体法磁化 弹簧中径 d20 mm 时,中心导体电流按下式选取: i=(50050)a 弹簧中径 d20 mm 时,中心导体电流按下式选取: jb/t 73671994 4 i=(45d50)a 7. 2. 2. 3 采用交流电磁化,设备应配有断电相控器。 7. 2. 3 弹簧中径 d200 mm,采用连续法中心导体磁化时应偏置磁化。每次检验弧长距离为铜棒直 径的 4 倍,磁化重叠区 10%。 7. 3 探伤灵敏度要求 无论采用哪种磁化方法,每班探伤前应做灵敏度测试。方法为将人工缺陷 a 型试片(或 c 型试片、 d 型试片)缺陷面紧贴标样弹簧上(小弹簧采用自然缺陷样件) ,缺陷应清晰显示。 7. 4 磁化注意事项 7. 4. 1 弹簧探伤前应清洗,不允许有锈蚀、油污、油漆等非导电层存在。 7. 4. 2 直接通电法要求磁化电流稳定,弹簧应作单件夹持磁化,若无专用磁化装置保证每个零件达到 所需电流值,则不允许并联夹持磁化。 7. 4. 3 磁化时间连续法 13 s/次;剩磁法 0.51 s/次。 7. 4. 4 弹簧磁粉探伤检验一般在喷丸前进行。如有特殊要求时可在喷丸后进行。 7. 4. 5 采用中心导体法检验有困难的弹簧允许采用其他无损检测方法。 7. 4. 6 连续法检验允许采用复合磁化。 8 缺陷识别及判别 8. 1 缺陷分类 8. 1. 1 相关缺陷磁痕 系指原材料缺陷和工艺性缺陷(包括裂纹、折叠、焊接缺陷、非金属夹杂、发纹、腐蚀坑、划痕 等)引起的磁痕聚集。 8. 1. 2 非相关缺陷磁痕 系指工件截面变化、金属流线、加工硬化、材料成分偏析、磁写等引起的伪缺陷磁痕。 8. 2 缺陷性质判定 8. 2. 1 相关缺陷磁痕显示清晰,磁粉密集呈直线状、曲线状或网状。 8. 2. 2 非相关缺陷磁痕一般情况下磁粉聚集呈松散状,磁痕较宽。 8. 3 判别准则 8. 3. 1 在弹簧任何部位出现裂纹磁痕应作不合格处理,允许在每平方厘米范围出现不多于两处且直径 小于 0.5 mm 的点状缺陷磁痕。其余缺陷长度与大小可由供需双方议定。 8. 3. 2 探伤发现的缺陷磁痕的定性定量分析在宏观无法判断情况下可借助金相显微镜作解剖观察。 9 探伤记录 弹簧磁粉探伤应作以下几方面记录。 9. 1 一般情况记录内容 a. 工件名称、数量、规格、材料、热处理状态、表面状态; b. 探伤设备名称及型号; c. 磁悬液浓度。 9. 2 探伤工艺记录内容 a. 检验方法(连续法或剩磁法) ; jb/t 73671994 5 b. 磁化方法; c. 磁化电流值; d. 标样种类(人工缺陷标准试片或自然缺陷试样)及灵敏度数值。 9. 3 探伤结果记录内容 a. 被检零件总数量; b. 不合格零件数量; c. 缺陷各种类别数量; d. 不合格零件占被检零件总数的比例。 9. 4 其他内容 a. 探伤人员姓名; b. 探伤日期,地点。 探伤记录可以用表格形式。 10 劳保待遇 磁粉探伤人员接触铅蒸气、臭氧、紫外线等有害物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劳保待遇。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机械标准化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机械标准化研究所、北京内燃机总厂、上海弹簧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新兰、陈建生、葛如渊、张俊。 jb/t 7367 1994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机 械 行 业 标 准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 磁粉探伤方法 j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