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教学中有效性缺失现象分析及矫治对策【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学语文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在成绩的背后也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如教师主导作用丢失, 学生有效思维缺席,文本价值引领缺失,教学资源拓展无度等,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改变以上现象,要求老师努力做到: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独特体验与价值引领的关系、活动与思维的关系、语文本体与资源整合的关系,拓展与取舍的关系,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有效性缺失 分析 对策最近阶段,“有效教学”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不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一线教师,在感受着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看到了热闹背后的浮躁。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偏差,践行的机械,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要克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首先就得了解和把握其表现和成因,下面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分析来进行分析。一、主导作用缺失,教师得了“过敏症”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课堂教学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端,教师们纷纷放下师道尊严,还学生主体地位。但是部分教师矫枉过正,教学中出现了过分激进的现象,他们不敢讲、不敢导、不敢批评,不敢否定,唯恐这样会失去了新课程的影子会被人批评为不学无术、老传统。对新课程的过分过敏,导致了教师主导作用的缺失。1、教学放任自流案例:教学槐乡五月时,教师让学生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教师巡视时发现有的学生挑最简单的一段读,也无动于衷。读完后交流读懂了什么?有的说知道了槐花很美,有的说槐花很香,有的说槐花很多。每交流完一个,教师就让学生用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有的学生读得不理想,教师就让下一个学生读,这样一个一个地读,直到有学生读得令教师满意为止,然后请喜欢读这一段的学生站起来齐读。分析: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被动接受的机器。新课标强调要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为了实施新课程的理念,有些教师很怕讲,忌讳讲,能少讲则少讲。尽量让学生讲,让学生读,因为他们认为,讲多了就会有“满堂灌”之嫌,讲多了就是“填鸭式”,讲多了就是“越俎代庖”。于是课堂上,教师退居二线,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读完后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交流过程以读书为主,一个学生读好了就是全班同学读懂了。课堂成了典型的自流式、放羊式。其实,学生由于受学习水平和生活阅历的影响,他们的自读自悟往往是肤浅的,不深刻的,这时教师如果不去指导,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去读,一遍两遍三遍,没有读书要求,没有读后评价,更没有读书过程的指导,教学缺少了教师更深层次的点拨引导和在情感体验上的拨云见日,学生收获是有限的,案例中槐花美在哪里?课文是怎样来表达槐花的美?教师不敢讲,不敢挖。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只能停留在感知槐花美,其他一无所获。这样的课堂虽书声琅琅,但是却缺少了深度,缺少了厚重,缺少了语文学科应有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对策:主导主体和谐统一新课程强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并不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还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自主探究,通过自己的实践、思考,获取知识。教师的主导就体现在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当学生自主探究实践遇到困难时,就是教师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时。当学生缺乏兴趣时,教师要站出来激趣,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应站出来引导,拨通学生的思维;当学生的理解不深时,教师应站出来追问,让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延展,让学生的认识向高处升华;当学生意见相左时,教师应站出来点拨,引导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相互启发,碰撞思维,理清思路,统一意见。当课堂教学中,既有学生自主体悟的时间和空间,也有教师智慧的引领,教师以自己理性的充满智慧的引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能力的发展时,这样的教学才是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和谐统一的教学,才是促进学生知识获取和能力发展的有效的教学。2、价值引领缺失案例:教学一路花香一课,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教师要同学们说说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发言大多在教师预料之中,可是,一个学生却突然站起来说:“我觉得好水罐不如破水罐,因为破水罐既运了水,又浇了花,功劳比好水罐还大。”对此,教师不敢否定,便以“这是你的看法,其他人呢?”予以搪塞。学生的问题也就不了了之。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不少教师曲解了“个性化”和“独特感受”,对学生非理性的解读,不置可否,不及时纠偏,更有甚者视之为创新!对脱离文本主旨,游离文本语境天马行空式的“独特体验”置之不理,认为否定就意味着伤害,纠正就意味着冒犯。这种曲解文本,游离文本,对学生作出任何无关痛痒的迁就、低俗的认可,是价值引导的迷失,是种负效的,不负责任的教学行为,将给学生精神世界的提升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对策:多元解读,基于文本新课标强调“个性化”阅读,强调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是这种尊重应该建立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一千个哈姆雷特还都是哈姆雷特,不可能变成李尔王。因此,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不能忽视价值取向的引导。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比较低,对文本作出的多元反应有时并不正确合理,这就需要教师要有灵心慧眼,在独特体验和价值取向之间找到支点。教师首先要深刻理解文本的价值取向,对文本要有与时俱进的解读,要积极创设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心灵、张扬个性、交流思辩。在珍视学生自由感悟的同时,教师应或启发争论、思辩,或进行富有人情味、说服力的耐心引导,促成思想自由地交汇、碰撞、升华,当学生的独特体验出现偏差的时候,教师应用“四两拨千斤”之术,化腐朽为神奇,把学生错误的思维引到正确的价值轨道上来,将注意价值取向和尊重独特体验统一到“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上来,使独特体验和价值引导和谐统一。如本案例中,针对学生的错误观点,教师可以这样点拨:文中水罐的本职工作是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下挑水工夸它的?夸破水罐是不是意味着对好水罐的否定?二、教学活动形式化,学生患了“多动症”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变活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但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部分教师过分注重追求外在活动形式的多样、气氛的热烈,学生唱唱跳跳,身体动了起来,但是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1、缺少静思的“动”案例:教学云房子一课时,教师让学生画一画小鸟造的云房子,演一演小鸟到别的云房子做客的情景。孩子们一会儿画画,一会儿在教室里穿来穿去,兴致极高。一堂课中始终静不下心来好好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分析:传统教学中,教师喜欢只动嘴,单调地讲,学生只动耳,机械地听,学生没有动手实践、动身表演、动情抒发的表现机会和空间,更多的是一种抽象的思维训练和思想提炼。新课程强调,让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注重学生的操作活动、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亲身体验中表现自我。但是,有些教师由于对课标精神领会不到位,对名师优课的机械模仿,对时髦教学手法的生搬硬套,对传统语文教学过于呆板沉闷的矫枉过正,使得学生动身不动脑。案例中教师原本希望学生通过画画、表演加深理解和体验,可事实上,由于学生的活动没有伴以思维同行,教师的“良苦用心”就付诸东流,非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相反,这貌似热闹、新颖的教学环节挤占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学生没有了对语言文字思考感悟的时间和空间,思维活动的含量和层次也就大大降低。因而,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对策:把握时机,动中促思实践活动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堂更轻松、活泼,使语文学习更快乐。但是,这些活动如果没有了思维相伴,学生动身不动脑,那么,这样的活动只能是一种表面形式而已。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动身实践时,要以发展学生思维,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为目的。一堂课活动的时间不易过多,应用在关键处,如激情入境时、重点突破时,激思释疑时,感悟积累时。活动前,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读书、思考,与文本“磨合”的时间越长,思考越充分,个性感悟才会越深。活动中和活动后都应该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静思默想,如让学生看一看,在看中发现;做一做,在做中体验;演一演,在演中理解;比一比,在比中区分;辩一辩,在辩中深入;玩一玩,在玩中记忆。只有把丰富的教学活动与促进学生的思维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与文本语言充分感悟、对话,才能启动、延续、促进思维向广度与深度发展,才能让课堂成为学生有效思维的训练场所,成为孩子们智慧火花的燃放空间。2、游离目标的“动”案例:美丽的丹顶鹤第二小节讲了丹顶鹤美丽的外形,教学时教师没有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感受丹顶鹤的美,更没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是怎样通过语言把丹顶鹤的美写出来的,而是让学生给一张丹顶鹤的轮廓图涂颜色,结果学生花了大约20分钟的时间才把颜色涂好。课后教师说课时还美其名曰,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资源整合,学生涂对了颜色就是对课文内容理解了,还用得着讲吗?分析:新课程指出,语文要走出学科本位,要加强与其他学科整合。于是有些老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为了追求时髦、追求气氛而无目的地让学生唱一唱、跳一跳、画一画,结果教学偏离了语文目标,使语文课失去语文味,语文课成了美术课、音乐课、科学课语文老师肥了别人的田却荒了自己的园。对策:语文为本,有效整合我们始终要牢记:语文姓语名文,其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无论何时,语文都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都应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整合,可以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为语文教学增添活力。但是,什么时候整合,以怎样的方式整合,还是要以语文学科的学习目标为依据,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要使语文课堂“语文”味十足,语文教学首先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在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才可以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更大的思维空间中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有效整合,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地感悟文本。三、教学内容泛化,语文得了“浮肿病”课程资源开发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课程意识的确立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使教学从内涵到外延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由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内容的泛化现象,语文课呈现给学生的内容越来越多,而对文本本质内涵的把握却得不到时间保证。1、游离于文本之外无限制地展示资料案例:教学美丽的丹顶鹤一课,为了引导学生体会丹顶鹤高雅的体态,教师课前花了大量的时间收集了大量的丹顶鹤的图片、视频。教学时教师又花了大量的时间用来展示这些资料。充满声像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在展示图片、播放视频中起到了震撼人心的作用,让全体学生目不暇接、心潮澎湃。一堂课热热闹闹,可是学生完全游离于阅读文本之外,书没好好读,词句没好好理解,语言没好好积累,思维更是没有得到发展。分析:传统教学不重视资源开发,教师只凭一本教材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深入人心。特别是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利用互联网上更多的资源来为语文教学服务已成为可能。但是,一些教师一味地追求资源拓展,面对浩如烟海的语文教学资源,教师缺乏冷静的头脑和清晰的思路,不会沙里淘金,寻找有价值的语文资源,以为给学生展示拓展的资源越多,学生的收获会越大。其实不然,语文课是以研究语言文字为本,“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永远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是通过与文本对话,对语言进行品读、感悟、积累来获得阅读感受、培养语感的。丢弃文本去追求所谓的拓展,使课堂被大量的课外资料所充斥,学生怎么有时间和机会从优美的课文中得到浸润呢?所以,这样的拓展只能是舍本逐末。对策:立足文本,恰当拓展教材文本是语文学习的本源,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凭借。语文教学必须尊重文本,用好文本,这是语文教学的规律所在。如果学生对文本没有充分研读就去拓展,那么拓展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教学中要倡导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在对话中品味、揣摩语言,从而有所感悟,这是拓展的基础。在学好文本的基础上再进行拓展,即从文本界面上生发开去,进行深度与广度的挖掘。教师可以抓文本关键词句,引领学生的思维走进文本,走向深入;抓课文相关背景,帮助或辅导学生介入阅读情境,拉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进一步体会作者情感;抓文本中的精彩语段,培养学生感受、积淀、习得语言的意识,提高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抓文本空白进行补白,如利用标点补空白,补充情节悟空白,抓住结尾想空白,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把握文章中心,引发学生共鸣,激情达义,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抓课文辐射阅读,如同一作者辐射阅读,同一主题辐射阅读,同一写法辐射阅读,以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只有立足文本进行拓展,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形成。2、超越了课时容量无限制地挖掘拓展案例: 一位教师在教学番茄太阳一课充分挖掘教材,抓住教材中多处语言点进行拓展。开头介绍作者卫宣利,介绍她如何在17岁花季因一场车祸而失去双腿。由此引导学生体会卫宣利写此文的情感基调:灰暗。中间让学生闭目体验30秒盲童生活,请学生谈感受,让学生想象作者听到明明银铃样清脆的笑声会想些什么?想象爸爸在给明明介绍蔬菜时是怎么说的,教师出示句式进行说话练习。这是黄豆芽, ;这是大冬瓜, ;这是 , 教学快结束时引导学生读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创作的小诗番茄太阳前半部分,模仿教师的写法完成后半部分。课后让学生阅读卫宣利的作品流泪的月饼、母亲的声音。分析: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文本拓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对文本进行深度与广度的挖掘拓展,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开启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了挖掘文本拓展的训练点,以期成为课堂出彩的亮点,有些老师绞尽脑汁,特别是在公开课上,有些老师“为伊消得人憔悴”。但是,文本拓展内容并不是越多越好。教师贪多求全,面面俱到,必定导致教学内容纷繁复杂,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一堂课的教学时间只有40分钟,内容一多,教师不是拖堂就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结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因此,人们呼吁,语文课要“消肿”、“减肥”、“瘦身”,语文教师要学会取舍,学会洗课,做到“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AI机器人视觉与元宇宙技术
- (2025年标准)车辆手续协议书
- 2025-2030明矾石全球贸易动态及区域市场拓展策略研究报告
-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ASPnet程序设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标准)超市配送员协议书
- (2025年标准)超龄安全协议书
- 襄阳科技职业学院《数据挖掘》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黄海学院《计算智能技术的实现》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机械工程材料及其成形技术》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标准)产权自愿赠予协议书
- OptiStruct结构分析与工程应用
- HRM4800原料立式磨使用手册
- GA/T 1280-2024银行自助设备安全性规范
- 辽宁中考英语2022-2024真题汇编-教师版-专题05 阅读还原之五选四等
- 钢构彩瓦施工合同范本
- 广东省深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第6讲立体几何(2022-2023年高考真题)(原卷版)
- 安宁疗护舒适照护
- 幕墙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 中医耳针技术
- 混凝土板底疏松修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