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道燃气消防安全技术初探_第1页
城市管道燃气消防安全技术初探_第2页
城市管道燃气消防安全技术初探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范斌叶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燃气管道化已经比较普 及。城市管道燃气的应用对于提高经济效益,方便居民生 活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益处。城市管道 燃气主要是天然 气、煤气、石油液化气。供气设备通常 由管道、门站、高压 站、调压装置及管道上的附属设备组成。由于管道属隐蔽 工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壳的变化、管道的老化及其他 不 可预见等原因都可造成空气进入管内,加之载体介质 本身易燃易爆,并处于 一 定的压力状态,极易 引发泄漏、 火灾、爆炸等事故,具有较大的危险性。我国每年发生的 管道燃气事故较为频繁。因此,加大城市管道燃气的消防 安全及处置技术的研究十分 必要。 一 、城市燃气管道化的危险性 1城市管道燃气成份。城市居民生活所用的燃气,主 要有人工煤气、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 人工煤气。人工煤气是由多种单 一 气体混合而成的 燃料,其中含有部分的C0。气态相对密度为O 4 06,爆炸 极限为4 5 - 4 0。因此,可知当空气中的煤气含量超过 45时,遇明火会爆炸。由于人工煤气中含有C0,所以易致 人中毒,甚至死亡。 天然气。天然气是 一 种高效、清洁的优质燃料。其主 要成分是甲烷,含量高达83 - 99,其余为乙烷等,相对密 度为04 5。爆炸极限为5 一 14 茗。天然气同人工煤气 一 样都 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燃烧时产生大量的C0。气体,如长 剧烈反应。吸入浓度高的天然气能造成人窒息死亡。 液化石油气。液化石油气是 种碳氢化合物 的混合 物,主 要成分 是C。H。、C。H。 。等,气 态相对密度为 (空气 = 1) 15 2,比空气重,液态相对密度(水 = 1)为05,比水轻,在 空气 中扩散较漫,易向低洼地区流动和积聚,爆炸极限为 5 - 33。液化石油气中不含C0,不像人工煤气那样会使人 引起血液中毒,但如果空气中所含的浓度较高,会使人麻 醉发晕,严重时出现麻醉状态和意识丧失。 2危险性。 。 上述三种燃气均具有几个特点: 一 是易扩散性。管道 燃气在空气及其它介质中扩散能 力强,火势蔓延快, 一 旦 起火燃烧,将迅速扩大。 二是易缩胀性。根据气体克拉柏 隆方程:PV = nRT定律。天然气、煤气等燃气通常是在管道 中,压力范围01 045兆帕,家庭使用时 一 般应小于0 01 兆帕。因此,入户使用时,随着压力的减小,气体体积增大 了1 0 - 50倍。三是易燃烧性。从三种燃气的最小点火能量 看,其范围在01 9 028mj之间,点火能量低,火焰传播速 度较快。四是易爆炸性。在燃气火灾事故中,爆炸极限范 围越宽,下限浓度越低,爆炸危险性越大。天然气爆炸浓 度为5 1 4 j l; ,液化石油气为5 33,煤气为45 一 4 0。 它们爆炸下限都很低,在空气中极易发生爆炸。五是易中 毒窒息性。三种燃气都可能导致中毒或窒息。 3管道燃气的事故类型 维普资讯 均会造成燃气泄漏。燃气一旦泄漏, 易造成人员中毒。如 果泄漏事故现场, 火源管理不严, 极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事 故。2 0 0 5 年 l 1 月 , 南 昌市发生起管道燃气泄 漏事故 , 有 人员进入室内时, 拉电灯开关, 引发燃气爆炸 , 导致1 人大 面积烧伤 , 1 人轻伤。 2 0 0 6 年 1 2 月2 3 日, 九江市人大办公楼 建设工地 因挖土机挖断天然气 管道 , 导致 泄漏 , 泄 漏处 天 燃气喷射数米远。2 0 0 7 年1 月1 5 日, 萍乡市跃进路机电公 司院内9 楼一住户因煤气灶台泄漏, 致1 人中毒。2 0 0 7 年8 月8 日, 九江浔阳 区一居 民楼发生煤 气泄漏 , 致使 一名女 子中毒, 幸好消防人员及时赶到排除了险情。 ( 2 ) 燃烧。管道燃气遇火源会发生两种燃烧方式 , 即 : 扩散燃烧和动力燃烧 。燃气泄漏后遇火 源被点燃 , 燃气与 空气中的氧边混合边燃烧, 此时处于稳定燃烧状态, 即为 扩散燃烧。扩散燃烧危险性小 , 但 如果不及时控制 , 则 可 能导致火势蔓延造成严重后果。2 0 0 7 年3 月4 日, 萍乡市城 北小学旁一栋居民楼前,一条直径约3 5 厘米的煤气管道 突然发生泄漏燃烧, 并迅速蔓延到周围店铺, 引起火灾。 ( 3 ) 爆炸。爆炸是管道燃气事故中, 最为严重的事故 类型。燃气泄漏后与空气中的氧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一 旦进入爆炸浓度极 限范 围 , 再遇有足够 的点火能 量 , 即 会发生爆炸。2 0 0 3 年9 月 1 7 日哈尔滨市太平区宏伟路 1 3 9 号某单元不 同楼层 的四户居 民家中的煤 气表突然发生爆 炸 , 这次爆炸的原因是因停气, 空气进入管道内, 残余煤 气 与空气混合 , 当居 民打开煤气点火时使煤气爆炸。燃气 爆炸又可分为爆燃、 爆炸和爆震。当爆炸性混合物接近爆 炸浓度下限或上限时属于爆燃, 火焰传播速率达1 0 m s 至 1 O O m s 。当爆炸性 混合物处于爆 炸极 限之 中时发生爆炸 , 火焰传播速率为1 O O m s 至1 O 0 0 m s , 爆炸点压力激增, 有震 耳的响声和破环作用。当大量燃气与空气混合比例接近 理想混合状态, 发生爆震 , 其传播是通过超音速的 中 击波 实现的, 每秒可达数千米, 且易引起徇爆现象, 危害极大。 ( 4 ) 次生灾害。一是燃气扩散中毒事故。燃气随空气 流动四处扩散。 燃气中除C 0 中毒外, 用于标定气味的H S 也 易导致人员中毒。 二是燃气爆炸后 引起建筑倒塌事故 。 爆 炸发生后 , 释放 出大量的能量 , 导致建筑物倒塌或在建 工 地塌方, 造成人员被埋压。因此, 处置爆炸后现场也是管 道燃气事故处置的重要一环 。 二、 管道燃气事故原因分析 1 人为因素。据资料显示, 人为因素是管道燃气事故 的主要原因。近年 来 , 因使用燃气方法不 当或燃气灶 具、 燃气热水器故障造成回火引起燃气爆炸事故时有发生。 燃气 的爆炸往往会造成 前方 的控制阀失灵 ,使得 当时无 法进行关闭操作, 其结果导致大量燃气喷出, 引发人员伤 害或大规模的爆炸事故。如, 人员长时间离开厨房时忘记 关闭阀门或关阀不紧密导致大量燃气泄漏,或经常操作 错误 , 习惯于“ 以气等火” , 不遵守“ 以火等气” , 导致在点 火前漏出燃气。一些营业性场所, 如火锅店等, 从事燃气 经营作业的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或 没有定期培训l 。燃气消防安全知识知之甚少, 没有能力发 现安全隐患甚至违章操作, 致使危险发生。 2 设计的缺陷。目前, 对城市管道燃气的民用燃气管 路中的回火安全防爆装置还未普及。对于新建燃气管道, 政府强制性要求燃气投资开发商在每个 燃气用户终端安 装新型家用管道燃气防爆阻火器装置 ,但有的燃气公司 以增加成本为由,偷工减料不予安装,大大降低了安全 性。1 9 9 9 年1 2 月9 日发生在上海市静安寺附近丽晶大酒家 的特大煤气爆炸事故,是由于煤气灶具回火引起煤气表 爆炸并使大量煤气泄 漏 , 从而造成 大规模 的爆 轰 , 酿成 惨 祸。如果管道安装有防爆阻火器, 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3 设备老化损坏。 部分管道使 用几十年从未进行检 测 维修 , 其安全可靠性无法确定 。许 多城市的燃气管网随着 城市建设的需要, 局部管道位置发生了变化, 道路拓宽等 原 因使燃气 管道置于车道下面 , 极易造成 管道 受压损坏 , 发 生燃气泄漏。另外由于阀门、 法兰锈蚀 , 氧化 , 将导致连 接不严发生泄漏。 4 施工导致事故。 施工单位未办理交底手续的情况下 盲 目施工 , 导致燃气事故 。2 0 0 5 年5 月2 1 日, 在 上海市浦东 博兴路、 浦兴路 口, 某建设单位在施工时, 未摸清地下管 道设施 、 又没办理施工交底 、 也没有专业人 员现 场监护的 情况下 ,盲目施工,运用挖土机将一根中压D N 1 O 0 口径 ( 0 4 M p a ) 的天然气管道预留阀门撞坏, 致使该地区7 台燃 气调压器停气,近2 0 0 0 0 家庭用户、 3 6 家单位用户中断用 气。 5 管理措施不到位 。城市管道燃气的 管理部门 、 监督 部门 、 施工部 门没 有制定完善 的设计 、 安装 、 使 用、 检 验、 改造等各项管理制度 , 没有建立安全组织, 没有开展定期 的检 查、 巡查 , 不能及 时更换锈蚀损 坏的设备 、 零件 , 不能 及 时发现事故苗头和 隐患, 最终将导致事故的发生。 三、 城市管道燃气的消防安全对策 1 合理规划设计燃气管线。燃气管道工程是一项全 社会 的基础工程 , 客观 上要求规 划、 城建 、 消防 、 市政 、 劳 动 、 电力、 电信等部 门密切配合 。编 制燃气管道建设规 划 时 , 要进行深入调查, 充分论证, 以便制定合乎客观实际 的规划。消防部门在制定本辖区消防规划时, 应将城市燃 气管道内容一并列入其中。规划时, 应依照国家和地区的 长期发展计划选择管线和直径 ,所选择的路线要求综合 考虑经济、 安全因素。管线的投资建造要进行可行性和风 险评估。压力管线系统的设计要合理选择管径、 管厚和设 置泵站。同时, 要设计可靠、 先进的监控系统和安全防范 技术措施 , 确保及时发现事故 , 及 时排除危险。 2 设置安全警示标志。要按照燃气设计规范, 设置燃 气管道设施永久性安全警示标志。对易遭受车辆或者其 他外力碰撞的燃气管道设施, 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 并 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燃气管道设施的保护范围和安全 控制范围内, 要设置安全提示 , 注明哪些是禁止行为, 哪 些是 限制行为 ,对 在燃 气管道设施保护范 围和 安全控制 维普资讯 范围内从事可能影响到燃气管道设施安全的作业,管道 管理企业除设置安全警示之外 ,还 应指派专 门的技术 人 员到场提供 安全保护指导。 3 燃气管道安装的技术要求。煤气、 天然气的中、 低压 管道系统可以采用铸铁管或聚乙烯管和钢管, 而高压系统 必须采用钢管。 液态、 气态液化石油气管道均应采用钢管。 所用钢管( 除镀锌钢管外 ) 在安装前应作防腐处理, 其中架 空钢管的外壁应涂环氧铁红等防锈漆两遍 , 埋地钢管外壁 应按设计要求做外防腐。当设计无规定时, 埋地钢管外防 腐可采用环氧煤沥青或聚乙烯胶粘带 , 埋地镀锌钢管外壁 及螺纹连接部位应做普通级防腐绝缘 , 螺纹连接部位的修 补可用水柏油涂刷并包扎玻璃布作_-布处理 , 或用环 氧煤沥青涂刷并包扎玻璃布作二油一布处理。 燃气管道采 用螺纹连接时, 煤气管可选用厚白漆或聚四氟乙烯薄膜为 填 料, 天然气或液化 石油气管应选 用石油密封脂或聚四氟 乙烯薄膜为填料。铸铁管与钢管之间的连接, 应采用法兰 连接。 聚乙烯燃气管道采用电熔连接( 电熔承插连接、 电熔 鞍形连接 ) 或热熔连接( 热熔承插连接、 热熔对接连接、 热 熔鞍形连接) , 不得采用螺纹连接和粘接。 聚乙烯燃气管道 与金属管道连接时 , 采 用钢塑过渡接头连接 。钢塑过渡接 头钢管端与钢管焊接时, 应采取降温措施。钢塑过渡接头 一 般有两种形式 , 对小口径聚乙烯管( D 6 3 m m) , 一般采 用一体式钢塑过渡接头 ; 对大口径聚乙烯管( D6 3 m m) , 一 般采用钢塑法兰组件进行转换连接。 4 室外燃气管道施工要求。燃气管道敷设高度 , 在有 人行走 的地 方 , 敷设高 度不应小于2 2 m; 在有车辆通 行 的 地方 , 敷设高度不应小于4 5 m 。地下燃气 管道埋设 的最小 覆土厚度应符合如下要求 : 埋设在车行道下时, 不得小于 0 8 m ; 埋设在非车行道( 或街坊 ) 下时, 不得小于0 6 m; 埋设 在庭院 内时 , 不得 小于0 3 m; 埋设 在水 田下 时 , 不 得小 于 0 8 m 。与输送腐蚀性介质的管道共架敷设时, 燃气管道应 架在上方。对于容易漏气、 漏油、 漏腐蚀性液体的部位, 如 法兰、 阀门等, 应在燃气管道上采取保护措施。煤气管道 管径D N S O O m m 中压管、 天然气管道管径D N 3 0 0 m m 的高 中压干管上阀门的两侧宜设置放散管( 孔 ) : 地下液态液 化石油气管道分段阀门之间应设置放散阀,其放散管管 口距地面距离不应小于2 m,地上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两 阀门之间的管段上应设置管道安全阀。施工单位施工时, 应派专人全程监理 , 严格按设计图纸设计施工。工程验收 时, 由规划、 城建 、 消防、 劳动等部门联合组织实施, 对不 符合要求的工段要坚决返工。唯有如此才能把燃气管道 的先天性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5 燃气设备安装技术要求。 燃气管道与燃具宜采用硬 管连接, 镀锌活接头内用密封圈加工业脂密封。家用燃气 灶和实验室用的燃烧器, 采用软管连接时, 其连接软管长 度不应超过2 m , 并不应有接口。工业生产用的需移动的燃 气燃烧设备, 其连接软管的长度不应超过3 0 m , 接口不应 超过2 个 , 燃气用软管应采用耐油橡胶管, 两端加装轧头 及专用接头, 软管不得穿墙、 窗和门。室内燃气管道应涂 以黄色的防腐识别漆。要大力推行新型家用管道燃气防 爆阻火器的安装使用,使爆燃或爆轰火焰在阻火器处被 淬熄, 防止火焰蔓延, 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目前国外一些 工业发达 国家为 了燃气设 备和人员的绝对 安全 ,都生产 和使用了各种工业和民用的阻火器, 效果很明显。 6 力 日 强燃气保护的立法及宣传。立法部门应根据 中 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 (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 例 、 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 的规定 , 制定适合本地 区的燃气设施保护的法律法规,使燃气管道的设计、 安 装、 使用、 检验 、 改造 , 燃气管道设施保护等走上有法可 依, 违法必纠的轨道。燃气企业要组织职工对相关法律法 规进行学习, 不断提高职工依法施工 , 依法管理, 依法保 护管道设施 的能 力。要 以印制宣传图片 、 播放 电视新 闻、 举办安全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好燃气管道及设施 的使用、 保护等社会宣传活动, 提高人们在使用燃气的同 时加强对燃气管道设施的保护意识。 7 建立事故应急处置体系。根据最近颁布的 中华人 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 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完善应急 救援体 系 , 积 极应对城 市燃气 引发的泄 漏、 燃烧 、 爆炸 等 事故。要精心制定事故处置预案,对燃气突发事故的等 级、 处置程序、 应急指挥、 组织保障、 信息传递、 物资调运、 善后处理、 信息发布等作出明确规定, 并定期进行演练, 确保应急救援工作有条不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