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超临界锅炉过热器管材的高温组织稳定性及其改进研究_第1页
超超临界锅炉过热器管材的高温组织稳定性及其改进研究_第2页
超超临界锅炉过热器管材的高温组织稳定性及其改进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超超临界锅炉过热器管材的高温组织稳定t a -g改进研究 赵双群等 1 3 1 超超临界锅炉过热器管材的高温组织稳定性及其改进研究 赵双群 。 谢锡 善 ( I - I t 京科技大学高温合金研究室, 北京 1 0 0 0 8 3 ; 2 宁夏大学物理系, 银川 7 5 0 0 2 1 ) 摘要 采用高温长期时效的方法研究了一种在 7 0 0 。 C 3 7 5 b a r蒸气参数条件下作为过热器管材使用的镍基高 温合金 的组织稳 定性 , 得 出合金 的组织不稳定性主要体现在 7 的粗化 、 1相的形成和 晶界 G 相的析 出。 进 而采用 T h e r mo C a l c 理论计算和分析, 提 出了通过调整 A l 、 Ti 和 s i 含量来改善组织稳定性的方法。 关键词 过热器管材镍基高温合金 组织稳定性 热力学计算 Hi g h Te mpe r a t u r e S t r u c t u r e S t a b i l i t y a nd I t s I mpr o v e me nt o n S u pe r he a t e r Tu b e M a t e r i a l f o r Ul t r a s u pe r c r i t i c a l Bo i l e r s ZHAO Shu a ng q un 。XI E Xi s ha n ( 1 Hi g h T e mp e r a t u r e Ma t e r i a l s R e s e a r c h L a b s ,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B e i j i n g ,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3 ; 2 D e p a r t me n t o f P h y s i c s ,N i n g x i a Un i v e r s i t y , Yi n c h u a n 7 5 0 0 2 1 ) Ab s t r a c t Th i s p a p e r i n v e s t i g a t e s h i g h t e mp e r a t u r e s t r u c t u r e s t a b i l i t y o f a n i c k e l b a s e s u p e r a l l o y wh i c h i s e x p e c t e d t o b e e mp l o y e d a s b o i l e r s u p e r h e a t e r t u b e s a t u l t r a s u p e r c r i t i c a l s t e a m c o n d i t i o n o f 3 7 5 b a r a n d 7 0 0 。 CTh e ma i n s t r u c t u r e i n s t a b i l i t i e s d u r i n g t h e r ma l e x p o s u r e s i n c l u d e 7 c o a r s e n i n g,l a r g e f r a c t i o n o f r l f o r ma t i o n a n d c e r t a i n a mo u n t o f G p h a s e e x i s t e n c e a t g r a i n b o u n d a r i e s By me a n s o f Th e r mo Ca l c a n d p h a s e a n a l y s e s,t h e i mp r o v e me n t o f s t r u c t u r e s t a b i l i t y o f t h e a l l o y c a n b e a c h i e v e d b y t h e a d j u s t me n t o f Al , T i a n d S i c o n t e n t s i n t h e a l l o y Ke y wo r ds s u p e r h e a t e r ,n i c k e l b a s e s u p e r a l l o y,s t r u c t u r e s t a b i l i t y,t h e r mo d y n a mi c c a l c u l a t i o n 提高火力发 电站发 电效 率的有 效途径是提高锅炉 的蒸气 参 数 ( 包括温度 和压力 ) , 世 界上 已经投运 的超超临 界机组 中蒸 气 参数最高已达 6 1 0 C 3 1 O b a r 左右_ 】 。目前在高蒸气参数锅炉中 使用 的过 热器 再 热器 管材 至多 为奥 氏体钢, 如 T P 3 0 4 H、 TP 3 4 7 H、 S u p e r 3 0 4 H、 T e mp a l o y AA1和 NF 7 0 9等 , 它们能够适 用的蒸气温度将不超过 6 5 0 。 C 。 。一 。当未来超超临界电站蒸气参 数达到 7 0 0 。 C 3 7 5 b a r 时, 即使目前的一些镍基高温合金, 如 Ni mo n i c 8 0 A 、 Ni mo n i c 2 6 3 、 I n c o n e l 6 1 7 、 CCA 6 1 7 、 I n c o n e l 6 9 0、 I n c o n e l 6 7 1和 GH9 8 4等 , 也都 不能 满足 新 的超 超 临界蒸 气参 数 电站锅炉过热 器 管子 在高 温强 度 和耐腐 蚀 方 面的需 求 。美 国 S p e c i a l Me t a l s C o r p 以 Ni mo n i c 2 6 3合金为基 础 , 通过 添加 Nb 元素以提高合金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高温持久强度, 同时降低 其化学 组成 中 Mo元素 的含量和 提高 C r 元 素的含量 以增强 合 金抗热腐蚀的能力, 发展了一种新型镍基高温合金 I n c o n e l 7 4 0 , 以满足 7 0 0 。 C 3 7 5 b a r 蒸气条件下锅炉过热器管材的需求 一 。本 文研究了该合金在预期使用温度范围内长期时效过程中的组织 稳定性 并提出了改善合金高温组织不稳定性的方法, 获得了良 好 的预期效 果。 1 研究方案 试 验材料的化学组成 ( 质量分数 ) 为 : C 0 0 3 4 , C r 2 4 3 1 , Co 1 9 6 3, Nb 1 8 3, Ti l 5 8, Al 0 7 5, F e 1 O 2 M o 0 5 2 , S i 0 4 5 , Mn 0 2 7 , 余量为 Ni 。合金经真空感应熔炼 和真空电弧重 熔 1 2 0 4 。 C均匀化退火 1 6 h后在不低于 1 0 5 0 。 C的温度下热加 工 成直径 为 1 2 mm 的圆棒 , 最 后在 1 1 2 1 。 C 的温 度下 固溶 处理 1 h , 水淬 。长期时效分别在 7 0 4 、 7 2 5 和 7 6 0 。 C下进行 , 时效时 间 分别为 5 0 0 、 1 0 0 0 、 2 0 0 0和 4 0 0 0 h 扫描电镜样品用盐酸一 甲醇溶液电解抛光、 铬酐一 磷酸一 硫酸 溶液电解浸蚀方法制取。采用物理化学相分析方法确定合金中 析出相的质量分数。利用热力学相计算软件 T h e r mo C a l c 对合 金 的相平衡进行预测 。 2 研 究结果及讨论 2 1 组织 稳定 性研 究 图 1 ( a ) 和( b ) 是合金分别在 7 0 4 。 C和 7 2 5 。 C时效 4 0 0 0 h的 扫描电镜组织。可以看出, 合金在 7 0 4 。 C时效 4 0 0 0 h后, 晶内析 出相经分析鉴定为均匀分布的 7 相和随机分布的块状碳化物 MC, 晶界块状析出相主要为M z 。 C s 和富s i 的G相。 在7 2 5 。 C时 效 4 0 0 0 h后 , 除 了上述析 出相外 , 在 晶界处 以及 晶内都发 现有条 块状的Ni 。 T i 型 相析出, 但 相的析出量很小。 图2 ( a ) 和( b ) 是合金在 7 6 0 。 C分别时效 5 0 0 h和 4 0 0 0 h的扫 描电镜组织 。 析出相的种类与在 7 2 5 。 C时效时相同, 但最大的区 别 在于 相 。试样在 7 6 0 。 C时效 5 0 0 h后已经有不少 相析 出, 至时效 4 0 0 0 h时, 试样中 相的析出量很大, 贯穿了整个晶粒, 而且呈魏氏体状分布, 在 相两边出现了明显的7 贫化现象。 随 时效温度的提高和时效时间的延长, 7 颗粒的长大现象也比较 明 显 。 谢 锡善 : 教授, 博 士生导师 E ma i l : x i s h a n x i e ma t e r u s t b e d u c n 维普资讯 l 3 2 材料导报 2 0 0 4年 8月第 1 8卷第 8期 豳 圈 圄 1 台金在 7 0 4 C r a ) 和 7 2 5 。 C( b ) 分别时效4 0 0 0 h的组织 圈 圈 图 2 台金在 7 6 0 C分别时效 5 0 0 h ( a J 和 4 O 0 0 h ( b ) 的组织 利用透射电镜测定 7 。 颗粒的平均尺寸 冒 3皓出了 相在 7 0 4 7 2 5和 7 6 0 = C时效过程中的粗化规律 在相同温度长逃 4 0 0 0 5的时赦过程中 7 颢粒平均半径的三次方郓时效时间呈 非常好的线性关系 即 : c t 说明合叠中 y 颗粒的长大苻台 L S W 规律, 颢粒的粗化行为是典型的由扩散控制的长太过 程:从图中可以看出, 在7 0 4 和 7 2 5 C时 的粗化速率较小 显 示出台垒中 报其有良好的稳定性。 但是 随着时效温度升高副 7 6 O 。 c 的粗化速率明 显增 大, 而 显示 出较差的组织稳定性 图 3 为预测合金在更长时间时效时 相的平均颗粒半径提供了实 验基 础 图3 合金中 y 相的粗化规律 图 4 台金中 n棍析出的T T T曲线 在长期时效过程中 y和 1相是台金中最主要的 2种析出 相 它们序 奇 析出 乇 丈与转变将对台盒的使用性能产生巨大的影 响= 上述结果明确显示 相既可以直接扶基体中析出, 也可以由 相转变而来 并且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和时效时间的延长 在 晶内趋向于形成规则的魏氏组织。大片状魏氏组织 相的形成 将严重丧失强化作用。 因此 测定 1 相的析出规律是垒面掌握合 金组衄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井将对合金高温组织稳定性的改 善提供重要依据 我们选取了几个特定的温度点对试样进行时 赦 直至出现 1 相: 圈 4 是综合试验结果得到的合金在高温时效 过程中 相析出的时间一 温度一 转变( T T T) 曲线 台金中 相析 出速率的峰值温度在 9 0 0 左右 即台金仅时教十多小时即开 始有 相析出。 合金在 7 2 5 C时效 0 0 0 h才有少量的 相析出, 在 7 0 0 。 C时效更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 可以认定此时在合金中 析出q 相的倾向性非常小 当温度高于 9 5 0 时- 1 相析出和转 瘦叉变得很慢 在 1 0 0 0 。 C时效至 】 4 0 5 都没有观察副有 1 相析 出 在较高温度下 相析出的起始对问虽然没毙精确测定, 但通 过热力学计算显示 相的最高稳定温度为 l 0 7 6 由此可见 相在 7 0 0 1 0 7 6 ; C前范围内都有可能析出 其析出峰在 9 0 0 主 右。 表 1 是利用化学相分析得到的G相在合金中所占的重量 百讣比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斌样在 7 0 4 C时效过程中G相 的析出量只有 0 。 5 左右 而在 7 6 0 c时效时析出肋G相的古 量比在 7 o 4 C时效试样中析出的 G相含量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经 l o 0 o 和2 【 】 I) 0 h 时效后台垒中的G相可以达到0 3 0 j 这 个数值 比M c 碳化韧的量 ( 0 1 7 q 2 2 几乎高出 1 倍由此得出 作为在晶界主耍析出的M C 和G相 在 7 6 0 。 C 高锰长期时效时晶界析出物主要是( ;捃 其次才是 M! c 。 经蒜 台相分析得出G相的化学组成当量式为( N h T i 】 ( N i C a ) : 表 1 长期时效后台金中的 G相含量 f I : ) 2 2 改善组 j 稳定性的方法 上述研究得出 合金在 7 6 0 C时效时 相的粗化速率和 相的析出都很快 而且 晶界 G相的析出量也明显增大 这些是 台金组织失稳的主要原因 因此 台金组织稳定性的改善须从改 变 , 和G相的行为人手 而A1 、 T 和s 元素分别是这 3种相 形成 的 足 连 元素 利用 T h e r m o C a l c 软件- 。 对合金进行热力学计算 当系统 处于平衡态时 和 相的溶解温度分别为 8 】 2和 1 0 7 6 。 C。在 7 0 0和 6 0 时 7 。 和 相的析出量分别为 1 6 3 和 1 4 ;如 果将合金成分中的川 古量从 0 7 5 提高副 1 j , 同时将 Ti 含量从 1 5 8 降低至 0 8 再进行热力学计算, 其结果如图 5 所示: 相的固溶温度为 9 9 0 C( 比原来提高了 1 i 8 C) , 但在 7 0 0 。 ( 和 7 6 0 : C时 相的析出量分别为 l 8 和 l 6 5 , 比娘 型合盒中 。 相的析出量都分别有新增加, 另外 q 相的析出温度 范围和析出量也都太 斌小 1相仅仅在 9 6 7 。 C和 l 0 l O C之间 有步量析出= 因此 适当提高台金中Al 的含量, 并降低 n 含量 即在保证相当AI Ti 的骧子百分比的基础上增加 A I T i 的比 0 , 、 巴n 1 0 n E J 维普资讯 超超临界锅炉过热器管材的高温组织稳定性及其改进研 究 赵双群等 1 3 3 值 , 可 以获 得足够 的 相 析 出强化 , 并 改善 7 的稳定 性 、 减少 相的析出而且也保证了合金在预期使用温度范围内没有其它 有 害相( 如 。相) 析出 。 Te mp e r a t u r e 。 C 图 5 合金增 加 A I 和降低 T i 含量后 的计算结 果 合金在 7 6 0 。 C时效时晶界 G相的析出量过大对力学性能 不利 。 为此 , 需对 G相 的形 成加 以抑制 。由于热 力学数据库 中不 包含 S i 元素 , 故不能对 G 相的析出加 以预测 。因 S i 含量 高时易 形 成 G相 故 抑制 G相 析出 的有 效方法 是 降低 合金 中的 S i 含 量 。 3 结 论 ( 1 ) 合金组织不稳定性的因素除 了 相的粗化外, 主要是 1相 的形成和 晶界 G 相 的析 出。合 金在 7 2 5 。 ( : 以下具有较 好的组织 稳 定性 。7 6 0 。 C时的组织 稳定性稍 差 , 主要表现 为合金在 7 2 5 。 C 以下长 期时效 时 7 相 的长大和 1相的形 成较 慢 , 在 7 6 0 。 C时效 时 7 相的长大和 1相 的形成 较快以 及 G 相析出量大为增 加 。 ( 2 ) 改善合金组织 稳定性 的措施 为提高 7 的稳定性 , 延缓和 消除 1的形成 以及抑 制 G 相析 出。通过 增加 AI T i 比而适 当提 高 Al 含量、 降低 Ti 含量, 并压低 s i 含量, 可以提高改型合金在 7 6 0 。 C的组织稳定性, 二炉试验合金经 7 6 0 。 C 2 0 0 0 h时效的结 果证 明 , 在 保持 析出 的良好强 化状态下 , 抑制 了 1相 的形成和 晶界 G 相的析 出。 致谢 : 感谢 美国 S p e c i a l Me t a l s C o r p 提供 l n c o n e l 7 4 0 试料 并对本课题 的资助 参考文献 史进渊, 杨宇, 孙庆, 等动力工程, 2 0 0 3 ,2 3 ( 2 ) :2 2 5 2 F u j i t a T NI MS MPA W o r k s h o p o n Lo n g t e r m S t r e n g t h a n d Re l i a b i l i t y o f Hi g h Cr Fe r r i t i c C r e e p Re s i s t a n t S t e e l s , 20 04,3 Vi s wa n a t h a n R 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2 0 0 0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l n t p o we r g e n e r a t i o n c o n f e r e n c e , 2 0 0 0, 6 S mi t h G D ,S i z e k H W Co r r o s i o n 2 0 0 0, 2 0 0 0:0 0 2 5 6 1 S u n d ma n B,J a n s s o n B,An d e r s o n J OCa l p h a d,1 9 8 5,9 ( 2):】5 3 l 、 , 、 , 、 , 、 、 ,、 , ,、 , 、 产 、 、 、 ,、 、 ( 上 接 第 1 2 6页 ) A 2 0 3 ( 1 - 2 ) 3 7 7 集位置 的增 加 , 在 过时效试片 中 , 材料 内部含有很 多的 回复沃 斯 田铁 会使氢 固溶 量增 加 而扩散速率则 会降低 。 ( 2 ) P H1 3 - 8 Mo不锈钢对於硫化物应力腐蚀展现出高度的 敏感 性 , 在 低於 1 0 0 0 。 F的 时效试 片 , 相近 的氢 渗性 质会 导致 其 氢脆敏感性约相同。 就整体而言, H1 1 o o试片具有低扩散速率以 及低 氢通量 , 意味 著在特 定时 间下仅 有少量 氢 原子能扩 散至 高 应变区 这也造成了相较於其他试片, H1 1 o o具有低氢脆性。氢 脆导致 破坏面 特征改 变 , 由原始 窝 穴破坏转 变成 以准劈 裂破坏 为主的破坏模 式 。 参考文献 1 S e e t h a r a m a n V 。 S u n d a r a r a ma n M , Kr i s h n a n RM a t s S c En g 1 9 8 1 , 4 7 ( 1 ) : 1 2 M e t Tr a n s , 1 9 9 4, 2 5 A ( ) 7 8 9 6 M u n n P, An d e r s s o n B Co r r S c i , 1 9 9 0 4 6 ( 4 ) : 2 8 6 Ho c h a n a d e l P W , Ro b i n o C V e t a 1 M e t Tr a n s, 1 9 9 4, 2 5 A ( 4 ) : 6 9 7 M u r r y G T Ho n e g g e r H H , M o u s e l T Co r r i s i o n, 1 9 8 4 , 4 O ( 4 ) : 1 4 6 Yo u n g L M , Eg g l e s t o n M R , e t a 1 M a t s S c i En g 1 9 9 5 , 7 S c u l l y J R, Ci e s l a k M J, e t a 1 S c r i p t a Me t , 1 9 9 4, 3 1 ( 2 ) : 1 2 5 8 Ga u g h R R , Ar mc o St e e l Co r p o r a t i o n, Ba l t i mo r e a n d M a r y l a n d M a t s P e r f , 1 9 7 7 , 1 6 ( 9) : 2 4 9 De v a n a t h a n M A S t a c h u r s ki Z Pr o c Ro y S i c ( Lo n d o n) , 1 9 6 2 , A 2 7 0: 9 0 1 O Va l e n t i n i R , S o l i n a A M a 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