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压力容器封头表面缺陷分析压力容器封头表面缺陷分析 摘 要摘 要:对出厂前曾经固溶化处理的 0Cr18Ni10Ti 压力容器封头表面出现的点状或短线状缺陷,表现为裂纹,进行了扫描电镜 观察和金相观察,证实聚集的夹渣和碳化钛是产生封头表面缺陷的主要原因,阐述了碳化钛是在炼钢时产生的,对材料的抗晶 间腐蚀能力不会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关键词:缺陷;夹渣;碳化钛;裂纹 1 引言1 引言 某机械制造公司为用户制造的压力容器封头,在出厂前的着色检验时,发现封头表面出现点状或短线状缺陷。 缺陷尺寸较 小,前者的线长度不大于 0.5mm,后者的长度一般为 12mm。图 1 是这种短线状缺陷的宏观像(箭头所示)。该封头材料为 0Cr18Ni10Ti,曾经固溶化处理(1050空冷)。 2 检验结果2 检验结果 2.1 扫描电镜观察2.1 扫描电镜观察 对图 1 所示缺陷做位置标记后用线切割方法切取小块样品,经丙酮清洗后放入扫描电镜中,观察所标记的缺陷的表面形 貌。 图 2 是该缺陷较低放大倍数的二次电子像(黑箭头指示缺陷),将上述缺陷进一步放大可看出缺陷由少数凹坑组成,凹坑之 间出现细小裂纹。用 X 射线能谱仪测定了凹坑内物质的化学成分,根据能谱分析曲线说明凹坑内物质的化学成分主要含氧、 铝、镁、钛、硅等元素,并含有一些碳、钙、钾、铁等元素,因此可以认为凹坑内物质主要为氧化物,并含有一些碳化物。根 据上述元素与氧、 碳之间的亲和力大小,可以认为该氧化物是含钙、 镁、 钾的硅铝酸盐,其中镁、 钾的来源应与耐火材料有关, 钙来源于炼钢时的渣料,以此判断该氧化物为夹渣。碳化物主要是碳化钛。这样,坑内物质是夹渣和碳化钛的复合物。图 3 是切取的试样经着色探伤检查为点状缺陷的放大的二次电子像,说明该缺陷为凹坑(箭头所示)。根据对凹坑内物质的 X 射线 能谱分析表明,坑内物质以碳化钛为主,并含有由铁、钾、硅、铬、铝、钼、钙等元素组成的复相氧化物。由于含有钾,说明 该复相氧化物的生成与耐火材料与钢水的反应有关,而且又含有钙,看来这种复相氧化物仍属于一种夹渣缺陷。总之,该点状 缺陷的形成与碳化钛以及夹渣有关。 图 1 封头表面的短线状缺陷 (箭头所示)的宏观像 图 2 图 1 缺陷的二次电子像(黑箭头指示缺陷)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图 3 点状缺陷的二次电子像(箭头指示缺陷) 综上所述,对缺陷的形貌观察说明,不论是线状缺陷还是点状缺陷,多系剥落形成的凹坑和凹坑之间存在的裂纹,而凹坑 的形成与聚集的夹渣和碳化钛有关。 2.2 金相检验2.2 金相检验 平行于试样表面、在缺陷处做逐层研磨、抛光,并进行金相观察。结果对应于缺陷所在位置出现聚集的夹杂物。夹杂物 的分布呈链状或堆积状。对少数这种夹杂物还做了扫描电镜观察和 X 射线能谱分析,结果说明这种夹杂物含钛、铝、钙、氮、 氧等元素,应为氮化钛与铝酸钙复相夹杂,后者仍属于夹渣。金相观察说明试样表面缺陷与聚集的夹杂物有关,而这种夹杂物 与夹渣密切相关。显然,金相观察结果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是一致的。金相观察还提供了试样经研磨、抛光后,在夹渣处萌生 裂纹或夹渣发生剥落而形成凹坑的直接证据,这就进一步肯定了切取的试样的表面缺陷的出现确实与夹渣有关。 金相试样经王水醋酸试剂腐蚀,以显示其金相组织,结果如图 4 所示。图 4 说明试样中存在着较多的-铁素体相 (简称相),其含量超过 20%。而且夹渣颗粒(箭头所示)多分布于相密集的区域。 (a) 铁素体 100 (b) 铁素体 200 图 4 铁素体 将金相试样放入扫描电镜中用 X 射线能谱仪测量试样中相和材料基体(为相)的化学成分,结果列于表 1。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表 1 说明相与相的化学成分的主要差别在于相中的铬含量较相明显偏高,而镍含量则明显偏低。 与相相比较, 相中含少量钼,其来源可能是炉料中的废钢所致。 表 1 说明切取的试样主要化学元素的分布存在不均匀现象,这对封头的使 用是不利的。 3 结果分析3 结果分析 3.1 缺陷生成的原因分析3.1 缺陷生成的原因分析 用扫描电镜对切取的试样表面缺陷形貌做直接观察,结果说明着色检查所确定的损伤是剥落凹坑以及凹坑间存在的裂纹, 前者表现为点状缺陷,后者表现为短线状缺陷。凹坑的形成与聚集的夹渣以及碳化钛有关。金相检验不仅肯定了缺陷形貌的 观察结果,而且提供了研磨抛光操作使夹渣和碳化钛剥落形成凹坑、 以及夹渣处萌生裂纹的直接证据。 这样,上述结果一致说 明聚集的夹渣和碳化钛是产生封头表面缺陷的主要原因。在封头的加工生产过程中,这种夹渣和碳化钛容易从基体中脱落形 成凹坑,而凹坑又会成为应力集中源,在封头变形过程中应力高而萌生裂纹,将剥落的凹坑连接起来。凹坑表现为点状缺陷, 凹坑间出现裂纹为短线状缺陷。 不锈钢因有铬而提高了耐腐蚀性,但若晶界出现 M23C6 型析出物(这里的 M 主要为铁、铬等),则会造成晶界贫铬,给晶间 腐蚀带来影响。不锈钢中加钛,因钛的化学活性较高,形成碳化钛,减少了 M23C6 型析出物的出现,有利于提高抗晶间腐蚀能 力。检验材料中的碳化钛呈聚集分布状,表现为夹杂物,应是在炼钢时产生的,对材料的抗晶间腐蚀能力不会有明显影响。 3.2 过量3.2 过量相的影响相的影响 金相观察还发现,切取的试样存在着较多的相,其含量高于 20%。一般来说,封头材料 0Cr18Ni10Ti 中可以有含量低于 10%的相,这对焊接工艺是有利的。但切取的试样中,相含量过高,使得封头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奥氏体(相)组织,而形成 了双相组织。 由于相与相的晶体结构不同,相的晶体结构为体心立方,相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而且,X 射线能谱分 析结果说明相与相的基本化学成分存在明显差异,使二者在加工过程中的塑性变形能力、抗腐蚀能力以及磁性都有明显 差别。 事实上,相就是造成奥氏体不锈钢热脆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相与相的塑性变形能力的不协调,封头材料在锻 造变形时会在相与相之间产生附加残余应力。金相观察已经说明夹渣和碳化钛多在相周围聚集,使得在封头塑性变形 时,这些夹渣和碳化钛因应力集中而容易萌生裂纹。很可能正是这种附加残余应力使得夹渣与碳化钛容易与基体分离而形成 凹坑。因此,过量的相对着色检验所发现的缺陷的产生有促进作用。 一般认为,相的产生与锻造温度较高(通常认为高于 1200)、使材料处于相与相共同存在的双相区有关,而材料 偏析造成的成分不均匀对相的出现有促进作用。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4 结论 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车指标转让协议与汽车按揭贷款合同3篇
- 工厂车间生产管理经营承包合同书3篇
- 医用纯水销售合同范本
- 快递代收点合同范本
- 聘用简单运营合同范本
- 焊工作业压力焊模拟题及答案
- 智博英语必做题目及答案
- 教师个人校本培训计划2025(5篇)
- 2025年生物心脏瓣膜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首调旋律听写题库及答案
- 《普通话》教学讲义课件
- 比喻(教学课件)
- 烧结基础知识课件
- 高中生物第一课-(共24张)课件
- 皮肤科质量控制指标
- 新教师跟岗学习实施方案
- 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写作指导及范文课件16张
- 郭锡良《古代汉语》讲稿(不仔细看别后悔哦)
- 新媒体文案创作与传播精品课件(完整版)
- 齿轮制造工艺手册
- 8D培训教材(共37页).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