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艺理论史从柏拉图到尼采 教学课件 章安祺等 著 第七章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古典美学与文论_第1页
西方文艺理论史从柏拉图到尼采 教学课件 章安祺等 著 第七章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古典美学与文论_第2页
西方文艺理论史从柏拉图到尼采 教学课件 章安祺等 著 第七章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古典美学与文论_第3页
西方文艺理论史从柏拉图到尼采 教学课件 章安祺等 著 第七章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古典美学与文论_第4页
西方文艺理论史从柏拉图到尼采 教学课件 章安祺等 著 第七章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古典美学与文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线教务辅导网: 教材其余课件及动画素材请查阅在线教务辅导网 QQ:349134187 或者直接输入下面地址: 第七章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古 典美学与文论 第一节 概述 在鲍姆嘉通(Baumgarten,1714 1762)的美学(1750)西方学术 史上第一部以“美学”(sthetik)命名的论著 问世40年后,康德承其纯粹理性批 判、实践理性批判之绪,发表了他 的判断力批判(1790)。 一、“美”的再度自觉与德国古典美学 如果说柏拉图在其“对话”中借着苏格 拉底之口提出的“美本身”的概念意味着“美” 在西方的初次自觉,那么,“美学”作为一门 畛域确然的学科由鲍姆嘉通的美学宣 告诞生,而终究有幸在康德那里获得它的 奠基之作,则表征着再度自觉了的“美”向人 生真切处的返回。 二、德国古典美学与文论嬗演的一般线索 “德国古典美学”肇始于康德,终结于黑 格尔。它并不是某个既经确定的美学或文 论体系的延伸或分化,而只是表现为前后 相承的若干自成一体的学说的相因相革。 三、德国古典美学与文论之精神性状 作为一个沿革脉络大致可辨的思潮, 德国古典美学和文艺理论留在西方乃至人 类文化史上的整体形象是难以准确勾勒的 。 第二节 康德 一、生平与学缘 在被人们的瞩望赋予了种种奇诡色调的 哲学和美学史中,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的出现似乎是一个耐人寻味的 例外:这位自苏格拉底、柏拉图以来最富 于原创性的哲学家,竟是一个生平没有任 何传奇事迹可数的人 。 二、先验人学与美学 康德的学说可一言以蔽之为“批判哲学 ”,也可一言以蔽之为“先验人学”。“先验”是 用以指谓那些独立于个别经验却并不乖违经 验而使经验得以成为可能的先天形式或原则 的;“批判”则意味着一种独特的考察,这考 察分外强调被考察的人的某种心意机能的纯 粹性。 三、审美判断分析论 对于康德说来,“美”不是客在于事物 的属性,论“美”不能置“美”于审美康德 往往又称其为鉴赏判断之外。 (一)美(优美)的分析 “规定着的判断”是把感性直观的表象纳 入“量”、“质”、“关系”、“样态”诸知性范畴 以求得知识的判断,审美判断作为“反省着 的判断”虽不同于规定着的判断,但在康德 看来,既然毕竟是“判断”,对审美判断的分 析便依然可以“遵从判断的逻辑功能的指导” 。 (二)崇高(壮美)的分析 把崇高纳入审美范畴并不始于康德, 康德只是对崇高判断作为一种必然判断所 以可能的先验依据作了探索。 (三)纯粹审美判断的演绎 在依审美判断的四个契机分别对“美”和 “崇高”作了分析后,康德就审美判断是否有 权要求“普遍有效性”或“必然性”的问题作了 审慎的推求和论证。 四、审美判断辩证论 依西方古代逻辑学家立论的成例,康 德批判地考察纯粹认知理性和纯粹实践理 性均在“分析论”之后另设了“辩证论”。 五、艺术与天才论 审美视野中的自然物在被人称叹以“美” 时,固然引发人的愉快的是那自然物的“形 式”,但与此密不可分,这自然物的“存在” 本身也会使人感到欣悦而不忍或缺。 (一)艺术与美的艺术 与对审美契机的分析相贯,康德这样 界说艺术:正当地说来,人们只能把通过 自由而产生的成品,这就是通过一意图, 把他的诸行为筑基于理性之上,唤做艺术 。 (二)“天才”为艺术立法 美的艺术出于创造,对这创造的所以 可能的究问,使康德由艺术作品的立法而 探讨“天才”。 (三)艺术创造中的“精神”传承 天才为艺术立法是“精神”上的立法,不 在于那些可操作化的律则或诀要的指点。因 此,从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尽管鉴赏力 的培养维系着艺术作为一个领域的存在,但 美的艺术的创新不已却有待于天才为艺术注 入的那种不落言筌的“精神”的传承。 一、生平与学缘 如果说美和艺术在康德那里的被顾及 是因为一个有待完成的哲学体系不能没有“ 判断力批判”的环节,那么,这同一话题对 于歌德说来却要自然而亲切得多。歌德首 先是一位诗人,艺术创造的切身体验使他 对美的幽趣的寻取别具一种风致。 第三节 歌德 二、“美其实是一种本原现象” 在歌德看来,美是不可定义的,因为 任何定义的结果都只会把我们叫做美的那 种不可言说的东西化为一种抽象概念。 三、“艺术要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 “美”作为“本原现象”,意味着一种富有 创造性的精神祈向;这精神祈向使进入人 的视野的自然在人这里成为审美对象,这 精神祈向也使人诗意地创造出大自然不能 提供的审美对象艺术作品。 四、艺术家:风格天才人格 歌德把艺术家分为三类:一类艺术家是那些 资质有限而宁静忠实的人;另一类艺术家厌弃对 自然作依样画葫芦的摹仿,他们为自己创造了一 套语言,以之表现自己拟想的自然图景;第三类 艺术家通过对被摹仿对象的正确而深入的研究把 握其本质属性及存在方式,能够把具有不同特征 的形体结合起来予以融会贯通的表现。 五、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 诗人和艺术家有其地域意义上的祖国,诗人和 艺术家又有其所骛领域意义上的“祖国”,歌德曾以这 样一个有趣的比喻描述诗人或艺术家应如何在后一 种意义的祖国里亦即在“善、高尚和美”的王国里 自由驰骋而不为前一种祖国的畛域所限:“他像 一只凌空巡视全境的老鹰,见野兔就抓,不管野兔 奔跑的地方是普鲁士还是萨克森。” 一、生平与学缘 1781年,在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 问世7年后,一位从斯图加特卡尔学院医学 系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发表了他的驰誉一时的 剧作强盗。这年轻人便是后来与歌德齐 名的席勒,他让他剧中的主人公向世人呼告 :“把德意志建成一个共和国!” 第四节 席勒 二、人与美 当席勒说“艺术是自由的女儿”而“通过 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时,他是把艺术问 题归结于审美的,但在他这里一如在康德 那里,“美”从来就连着“人”的根荄。 三、素朴诗与感伤诗 席勒意向中的审美教育是瞩望于一种 理想或完美的人性的,这理想或完美的人 性被悬设为人从他的“自然状态”经由“审美 状态”臻于“道德的状态”的鹄的, 四、激情、崇高与悲剧 有如康德,席勒也把“崇高”作为一个 独立而又对应于“美”(优美、秀美)的审美 范畴。 一、生平与学缘 继康德、歌德、席勒、谢林之后,美 和艺术的话题被黑格尔以“艺术哲学”的名义 置于他的包举万有的思辨体系。这里,美 学被允诺为思辨逻辑学在艺术领域的应用 ,诚然那晦昧逻辑的内烛之光依然折射着 缪斯的情采。 第五节 黑格尔 二、思辨哲学体系中的美学 “绝对精神”是黑格尔哲学的最高范畴或 其他诸多范畴之渊源所在;“绝对”亦即无待 或无对,“绝对精神”意味着这“精神”无所牵 累、无所对待而自作元宰。 三、美自然美艺术美 (一)“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就“美”不外是绝对精神扬弃其客观精神 阶段后自我展现于艺术领域的某种风采而 言,黑格尔这样界说“美”:美就是理念,所 以从一方面看,美与真是一回事。 (二)自然美 依“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界说,理 念显现于感性的自然必当产生自然美。因 此,黑格尔有“理念的最浅近的客观存在就 是自然,第一种美就是自然美” 。 (三)艺术美 1、美的理想在于艺术美 2、艺术作品艺术美的定性 3、艺术家 四、艺术的发展与分类 (一)艺术的发展 1、象征型艺术 2、古典型艺术 3、浪漫型艺术 (二)艺术的分类 1、建筑 2、雕刻 3、绘画 4、音乐 5、诗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德国古典美学与文论的一般精神性状。 2、康德所论审美判断的四个契机是什么? 3、怎样理解康德所谓“最高的范本,鉴赏的原型, 只是一个观念”? 4、怎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