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插座市场调查及投资预测.pdf_第1页
中国插座市场调查及投资预测.pdf_第2页
中国插座市场调查及投资预测.pdf_第3页
中国插座市场调查及投资预测.pdf_第4页
中国插座市场调查及投资预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插座市场调查及投资预测.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业的行业研究供应商北京*国际信息研究中心 1 第一章第一章 20072007- -20082008 年世界插座行业发展状况分析年世界插座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第一节 20072007- -20082008 年世界插座行业运行概况年世界插座行业运行概况 一、世界插座市场现状分析一、世界插座市场现状分析 目前世界上的插头、插座产品都采用的是传统的结构,新的电气转换器设 计标准中已参考发达国家的要求, 对建筑物内的插座数量提出了明确的较高要 求。而磁性吸式插头、插座正是适应这种趋势应运而生的,该技术是传统插座 插头的换代产品。磁性吸式插头、插座主要用于民用和电器工业元器件组装。 预计小批量生产阶段年产量达到 100 万套,产值可达 50 万元。此项目在国内 外有广泛市场, 进入批量生产后, 市场占有率会进一步增大, 经济效益会更好。 同时,建筑物内的配电需求也将大大的增加。新的电气转换器设计标准中 已参考发达国家的要求,对建筑物内的插座数量提出了明确的较高要求。按照 这一要求,每 2 至 3 平方米的建筑物将有一只开关插座,仅住宅的插头插座类 电器附件年需求就将达到 15 亿元以上。如果算上大楼、场馆、厂房等,再加 上二次装修市场,建筑电器附件年需求量保守估计在 40 亿元以上。另外,转 换器、 地面插座、 工业用插头插座、 家电用不可拆线插头等电器附件加在一起, 市场年需求量也将在 10 亿元以上。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是一个诱人的蛋 糕。 进入 wto 后,插头插座类电器附件产业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国内 劳动力价格的优势将显露出来。另外,进口原材料的价格也将因关税的下降而 下降。现在,已经有不少国内企业意识到这一点,纷纷打入国际市场,将产品 销往世界各地,如欧洲、东南亚、中东、南部非洲等。 二、世界插座行业价格走势分析二、世界插座行业价格走势分析 插座是家庭中的不起眼的“小件”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 艺的发展,各种式样的插座层出不穷,同时由于铜价的一路狂涨,塑料等材质 的插座独树一帜。同时相比较传统的插座,各种前卫时尚的造型,也博得了越 来越多家庭的喜爱,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预测未来世界插座价格将是 专业的行业研究供应商北京*国际信息研究中心 2 上升趋势,但由于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将带动行业利润的增长。 三、世界插座品牌竞争分析三、世界插座品牌竞争分析 2009 年全球十大开关/插座品牌 西蒙 simon (1916 年西班牙,全球著名的通信布线品牌,十佳开关品牌) 西门子 siemens (德国品牌,全球最大的电气和电子公司之一,十佳开关品 牌) 松下 panasonic (中国驰名商标,日本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十佳插座 品牌) tcl 开关插座 (中国驰名商标,tcl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十佳开关插座品 牌) 梅兰日兰 (施耐德电气旗下全球配电领域首选品牌之一,十佳开关品牌) 奇胜 clipsal (1920 年创立于澳大利亚,全球著名的电工品牌) 朗能 lonon (广东名牌,广东朗能电器,十佳开关插座品牌) 飞雕 feidiao (国家免检产品,著名品牌,上海飞雕集团,十佳开关插座品 牌) 鸿雁开关插座 (中国驰名商标,普天 杭州鸿雁电器有限公司,十佳开关品 牌) 松本 soben (广东著名商标,松本电工实业有限公司,十佳开关插座品牌) 第二节第二节 20072007- -20082008年世界主要国家插座行业发展情况分析年世界主要国家插座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美国一、美国 在美国,政府为保护居民人身安全,强制推行一种防漏电插座装置,并规 定一套住宅中必须要安装 8 只这样的产品,且每两年必须更换一次,因此形成 了巨大的需求市场。在此前的 20 年中,莱伏顿、库柏、哈卜等 4 家美国企业 利用其专利垄断了这个需求市场。 专业的行业研究供应商北京*国际信息研究中心 3 随着美国电子产品技术的突飞猛进, 居民对各种电子电器产品的保护意识 逐渐提升,每年电源插座在美国有 30 亿美元的需求市场。 二、韩国二、韩国 在韩国,随着电子消费的需求增长,插座的市场需求也随着增长, 但不幸 的是,一些企业正在考虑从海外的台湾制造商采购组件和产品,以努力降低成 本。购买韩国产品”一直是前 25 年韩国的国策。这一口号始于 80 年代初期, 当时韩国消费电子市场处于萌芽期。它们严重依赖进口组件和原材料,尤其是 日本组件和原材料,在进口这些产品上花了大量外汇。 韩国的目标是和其他国家一样拥有生产电子原材料的技术和制造能力。 政 府为了帮助企业进行投资和国内制造商增长,提供了很多优惠,获得了成功。 如今,韩国消费电子工业已经攀升到全球领先的地位,成为一个技术和市场占 有率均领先的重要国家。 三、奥地利三、奥地利 奥地利约有 300 家电子企业,产品从微型芯片、控制设备、检测设备、通 讯设备至成套电站设备。在电子元件生产方面,奥地利拥有先进的技术。西门 子奥地利公司是奥地利最重要的电子企业,其通讯和信息技术世界领先。 四、德国四、德国 目前,德国电子电器市场呈现出稳定的增长趋势,国内消费景气指数保持 良好,通货膨胀、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并没有对整个市场造成影响。预计,今 年德国插座市场将增长 74,销售额达 70 亿欧元。 第三节第三节 20092009- -20122012 年世界插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年世界插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追求个性成为时下男女的一种潮流趋势,居室装修同样如此,个性化装修 由于不易被潮流淹没,越来越多讲究品位的业主,实践着张扬个性的追求。选 购开关面板虽是居家装修过程中的一个小环节,但是,明智的选择不仅能为你 的家居增色不少,同时还可以保护你和家人以及家庭财产的安全。因为灯光控 制、音响、电视、电脑、厨房电器等天天要多次、反复地使用,开关插座与我 专业的行业研究供应商北京*国际信息研究中心 4 们生活的关联度最高。而且开关面板安装位置又与视线平行,平庸就意味着落 伍,赏心悦目的面板成为许多用户的不二追求。 许多有远见的电工企业,为了满足追求个性一族的需求,在这方面费了不 少的心思,光是面板材料的选材上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新的惊喜出现。 防弹胶是经典的开关面板材料,除传统的白色,近一款用纯铝合金制作的 开关面板,更让追来彩色防弹胶面板大行其道,绚丽多姿的开关插座满足了部 分用家的个性化需求。像木材、水晶、碳钢、不锈钢、铜合金、铝等高档面板 材料也是层出不穷,一经推出总能引发广大用户的瞩目。 近日,求时尚的用家们眼前一亮。无论是机场还是五星级宾馆、酒店,或 者是电脑、电视、冰箱等家电产品,使用铝合金都能突出一种时尚、高档气息。 可以说,铝合金也成为了体现时尚、品位的首选。 专业的行业研究供应商北京*国际信息研究中心 5 第二章第二章 20072007- -20082008 年中国插座行业运行环境分析年中国插座行业运行环境分析 第一节第一节 20072007- -20082008 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一、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 初步核算,2008 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300670 亿人民币元(下同) ,比上 年增长 9.0%。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 10.6%,二季度增长 10.1%,三季度增长 9.0%,四季度增长 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34000 亿元,增长 5.5%; 第二产业增加值 146183 亿元,增长 9.3%;第三产业增加值 120487 亿元,增 长 9.5%。 1. 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粮食实现连续五年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达 到 52850 万吨,比上年增产 2690 万吨,增长 5.4%,连续 5 年增产。 2.工业生产增长放缓,企业利润增速回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 年增长 12.9%,增速比上年回落 5.6 个百分点。分所有制看,国有及国有控股 企业增长 9.1%;集体企业增长 8.1%;股份制企业增长 15.0%;外商及港澳台 投资企业增长 9.9%。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 13.2%,轻工业增长 12.3%。 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增长 11.6%、15.8%和 15.0%。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产销率达到 97.7%。 1-11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 24066 亿元,同比增长 4.9%。 在 39 个工业大类中,31 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实现利润最多的 5 个行业是: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 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72291 亿元,比上年增长 25.5%,增速比上年加快 0.7 个百分点。 4.国内市场销售增长较快,城乡消费旺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8488 亿元,比上年增长 21.6%,增速比上年加快 4.8 个百分点。 5. 价格涨幅前高后低,下半年逐步回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5.9%, 涨幅比上年提高 1.1 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 5.6%,农村上涨 6.5%。分类 专业的行业研究供应商北京*国际信息研究中心 6 别看,食品价格上涨 14.3%,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 4.65 个百分点;居住价格 上涨 5.5%, 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 0.82 个百分点; 其余各类商品价格有涨有落。 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 6.9%,12 月同比下降 1.1%,全年涨幅比上年提高 3.8 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 10.5%,涨幅比上年提高 6.1 个百分点。 70 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 6.5%, 12 月同比下降 0.4%, 全年涨幅比上年回落 1.1 个百分点。 6.进出口全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四季度增速回落较多。全年进出口总额 25616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7.8%。其中,出口 14285 亿美元,增长 17.2%; 进口 11331 亿美元,增长 18.5%。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 2955 亿美元,比上 年增加 328 亿美元。 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 国际初级产品大幅下跌等因素影响, 四季度进口同比下降 8.8%, 出口同比增长 4.3%。 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923.95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3.6%。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 1.95 万亿美元,比 上年增长 27.3%。 7.城镇新增就业总体稳定,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1113 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4.2%,比上年末提高 0.2 个百分点。全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781 元,比上年增长 14.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 增长 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4761 元,比上年增长 15.0%,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 8.0%。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21.8 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45353 亿 元。 8.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幅加快,贷款增加较多。12 月末,广义货币(m2) 余额 47.5 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17.8%,加快 1.1 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 余额 16.6 万亿元,增长 9.1%,回落 12.0 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 款余额 303468 亿元,比年初增加 49114 亿元,比上年多增 12792 亿元;各项 存款余额 466203 亿元,比年初增加 76863 亿元,比上年多增 22985 亿元。全 年货币净投放 3844 亿元,比上年多投放 541 亿元。 二、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恩格尔系数二、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恩格尔系数 一、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增长 专业的行业研究供应商北京*国际信息研究中心 7 (一)经济的蓬勃发展,带来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切实落实各项增收措施,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快 速增长。 2007 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3785.8 元,是 2000 年的 2.2 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递增 10.1%。2008 年 19 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为 11865 元, 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 7.5%, 但增幅比 2007 年同期回落 4.7 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2007 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4140.4 元,是 2000 年的 1.8 倍,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年均实际增长 6 2%。2008 年 19 月,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 3971 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11.0%,但增幅比 2007 年同期回落 3.8 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人均 1358 元,同比增长 19.2%;出售农产品收入人均 1717 元,同比增长 20.1%;家庭二、三产业生产 经营现金收入人均 507 元,同比增长 10.7%;财产性现金收入人均 101 元,同 比增长 20.9%;转移性现金收入人均 244 元,增长 42.2%。 (二)城乡居民的收入结构发生变化,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 城乡居民收入在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构成也发生了变化。作为城镇居民 收入主体的工资性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 2007 年为 68.7%,比 2000 年降低了 2.5 个百分点;转移性收入比重为 22.7%,比 2000 年下降了 0.2 个百分点;经 营、财产性收入比重有所上升,成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亮点,经营净收入比 重为 6.3%,财产性收入比重为 2.3%,分别比 2000 年提升 2.4 个和 0.3 个百分 点(见表 1) 。 专业的行业研究供应商北京*国际信息研究中心 8 作为农民收入主体的家庭经营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 2007 年为 53.0%,比 2000 年降低了 10.3 个百分点 (见表 2) ; 2007 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 1596.2 元,比 2000 年增长 1.3 倍,占纯收入的比重为 38.6%,比 2000 年上升了 7 4 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生产商品化进程 加快, 农村居民货币收入率提高, 2007 年农民现金收入达 4958 4 元, 比 2000 年的 2381.6 元增长 1.1 倍,货币收入率提高到 85.6%,比 2000 年的 75.7%增 加了 9.9 个百分点。农民收入货币化程度提高,可支配能力增强,必将推动农 民收入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消费越来越多地纳入 到 全 社 会 的 市 场 经 济 循 环 中 来 , 进 而 促 进 农 民 增 收 步 伐 的 加 快 。 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大大提高, 人均消费支出大幅增长, 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2007 年, 全国居民消费水平为 7081 元, 比 2000 年的 3632 元增长 95%,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 7.7%。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 出为 3224 元,比 2000 年 1670 元增长 93.0%,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 7.4%;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9997 元,比 2000 年的 4998 元增长 100%,扣除价格因 素,年均增长 8.6%。 从收入五分组来看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未考虑价格因素影响) ,20002007 年,尽管不同收入组居民消费水平存在差异,但年均生活消费增长幅度稳定在 10%左右。其中:低收入组 2000 年的生活消费支出人均 977 元,到 2007 年提 高到 1851 元,年均增长 9.6%;中等收入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 1501 元提高 到 2938 元, 年均增长 10.1%; 高收入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 3086 元提高到 5994 元,年均增长 9.9%(见表 3) 。 专业的行业研究供应商北京*国际信息研究中心 9 从收入五分组来看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未考虑价格因素影响) , 20002007 年,不同收入组居民消费水平存在差异,从低收入户组到高收入户 组,每组年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幅度逐渐加大。其中:低收入户 2000 年的生 活消费支出人均 2899.1 元,到 2007 年提高到 4840.1 元,年均增长 7.6%;中 等收入户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 4794.6 元提高到 9097.4 元,年均增长 9.6%; 高收入户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 8135.7 元提高到 19300.9 元,年均增长 13.1% (见表 4) 。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看,国内市场销售增速继续加快,城乡消费均 较快增长。 2008 年前三季度,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7886 亿元, 同比增长 22.0% (9 月份增长 23.2%) ,比 2007 年同期加快 6 1 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城市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53165 亿元,增长 22.7%;县及县以下零售额 24721 亿元, 专业的行业研究供应商北京*国际信息研究中心 10 增长 20.6%。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 65573 亿元,增长 22.0%; 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 11055 亿元,增长 24.8%。分商品类别看,限额以 上批发和零售业吃、 穿、 用商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 23.3%、 25.9%和 28.6%。 其中,粮油类增长 28.6%,肉禽蛋类增长 25.6%,服装类增长 26.5%,文化办 公用品类增长 21.6%,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 18.0%,日用品类增长 19.3%,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 19.6%,家具类增长 28.0%,化妆品类增长 23.6%, 金银珠宝类增长 42.9%,通讯器材类增长 4.4%,汽车类增长 29.1%,石油及其 制品类增长 46.4%。 三、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近年来,随着消费品市场的日益繁荣和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居民消费选 择范围增加,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 (一)食品消费质量提高,膳食营养改善 2007 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支出 1389 元,比 2000 年增长 93%,年均增长 9.9%; 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 3628 元, 比 2000 年增长 84.0%, 年均增长 9.1%。 城乡居民在食品消费支出增长的同时, 饮食更加注重营养, 膳食结构更趋合理, 消费质量不断提高。从食品消费结构来看,农村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由 2000 年的 250 千克降到 2007 年的 199 千克,城镇居民由 2000 年的 82.3 千克降到 2007 年的 77.6 千克。从食品的营养性角度看,肉、禽、蛋、奶等动物性食品 消费显著增加,营养结构有所改善。2007 年,农村居民人均肉禽及其制品的 消费量由 2000 年的 18.3 千克上升到 20.5 千克, 奶及其制品由 2000 年的 1.06 千克上升为 3.52 千克;城镇居民猪肉的消费量由 2000 年的 16.7 千克上升到 18.2 千克,鲜奶由 2000 年的 9.7 千克上升为 17.8 千克。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 居民在外用餐次数明显增多, 消费额迅速增加, 占食品支出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2002 年农村居民人均在外饮食支出为 90 元,到 2007 年已达 190 元,增长 1.1 倍,年均增长 16.1%,占食品支出的比重也由 2000 年的 11.0%提高到 2007 年 的 13.5%。2007 年城镇居民人均在外饮食支出 761 元,占食品支出的比重高达 21.0%,比 2000 年增加 6.3 个百分点。 专业的行业研究供应商北京*国际信息研究中心 11 (二)衣着消费实现成衣化、时尚化 近年来,城乡居民的衣着需求也发生了转变,人们的穿着更加注重服装的 质地、款式和色彩的搭配,服装的名牌化、时装化和个性化成为人们的一种追 求,成衣化倾向也成为衣着消费的主流。农村居民人均购买各种服装支出由 2002 年的 61.1 元增加到 2007 年的 130 元,增长 1.1 倍,购买各种服装数量 由人均 1.4 件增加到 2.4 件。2007 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为 1042 元, 比 2000 年的 500.5 元增长 1.1 倍,其中用于购买成衣的支出人均 748 元,占 衣着消费支出的 71.8%,比 2000 年增加 4.3 个百分点。 (三)现代化家庭设备用品成倍增长 20002007 年,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的现代化耐用消费品不断增多,家用汽 车、空调、电脑、移动电话等每百户拥有量不断增加。2007 年,城镇居民每 百户拥有家用汽车 6 1 辆, 比 2000 年增加了 11.1 倍; 每百户拥有空调 95.1 台,比 2000 年增加了 2.1 倍;每百户拥有电脑 53.8 台,比 2000 年增加了 4.5 倍;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 165.2 部,比 2000 年增加了 7.5 倍。 2007 年,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电冰箱 26.1 台,比 2000 年增长 1.1 倍; 空调机 8.5 台,比 2000 年增长 5.5 倍;抽油烟机 8.1 台,比 2000 年增长 2.0 倍;洗衣机 45.9 台,比 2000 年增长 60.7%;彩色电视机 94.4 台,比 2000 年 增长 93.6%;照相机 4.3 架,比 2000 年增长 37.8%;电脑 3.7 台,比 2000 年 增长 6.8 倍。 (四)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极大改善 2007 年, 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支出为 574 元, 比 2000 年的 258.3 元增长 1.2 倍,年均增长 12.1%。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 2000 年的 24.8 平方米增加到 2007 年的31.6平方米, 增长27.4%。 其中, 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住房占86.4%, 比 2000 年的 79.6%提高了 6.8 个百分点。在居住环境改善的同时,居住条件 也有了明显的提高,2007 年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的农户占 16.4%,使用清洁燃 油、燃气和电的农户占 25.7%,饮用自来水的农户占 41.3%。 近年来, 政府通过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来千方百计解决城镇居民住房 专业的行业研究供应商北京*国际信息研究中心 12 难的问题。大量住宅建成使用,使许多居民家庭告别低矮、破旧、设施简陋的 住房,迁入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楼房,居住条件明显改善。2007 年城镇居 民人均居住面积达 22.6 平方米,比 2000 年的 17.6 平方米增长 28.4%。在住 房条件明显改善的同时,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也日趋美化。 (五)消费领域不断拓宽,精神生活日益充实 交通通信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居民出行使用的个人交通工具从最早的自 行车、摩托车、电动车,发展到家用汽车;使用的公共交通工具,也从最初的 公共汽车、火车,发展到广为人们接受的出租车和飞机。据统计,2007 年, 全国客运量为 2227761 万人次,比 2000 年增长 50.7%,年均增长 6.0%;旅客 周转量 21593 亿人公里,增长 76.1%,年均增长 8.4%。2007 年全国每百户城 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达 6.1 辆,是 2001 年的 9.1 倍。居民的通信方式从电 报、信函到电话、手机、网络,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据统计,2000 年全 国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 20.1 部,2007 年提高到 69.4 部,年均增长 19.4%;其 中, 移动电话普及率 2000 年为每百人 6.77 部, 2007 年提高到每百人 41.6 部, 年均增长 29.6%。 通信相对落后的农村, 2007 年通邮的行政村比重达到 98.4%, 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也高达 99.5%。 旅游成为城镇居民休闲度假的新方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 念的转变,特别是五天工作日的实行,以及从 1998 年开始增加的“十一”长 假,居民外出旅游越来越成为度假的首选方式。从短途的城市周边游,周末的 国内游,到长假的国内游、出境游;旅游方式也从简单的跟团游逐步发展到自 助游。城乡居民用于旅游的支出逐年增长,旅游人次数不断攀升。2007 年国 内旅游人数达 16.1 亿人次,比 2000 年增长 12 倍。2007 年国内居民因私出境 人数达 3492.4 万人次,比 2002 年增长 25 倍,年均增长 28.3%。 文化设施不断增加,娱乐方式趋于多样化。随着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 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精神文化生活,文娱类消费日益受到居民的青睐。人 们的休闲娱乐方式已从过去简单的“在家看电视,出门看电影”的单调生活变 得丰富多彩起来,茶楼、酒吧、咖啡屋、书屋、度假村等多种休闲娱乐场所如 雨后春笋般出现, 人们的闲暇生活更加丰富。 此外, 随着运动场所的不断增加, 专业的行业研究供应商北京*国际信息研究中心 13 随处可见的社区健身一角,各大体育馆、游泳馆,各种健身房、瑜伽练功馆, 都成了人们热衷的锻炼场所。居民家庭的教育投资理念也不断增强,无论是成 人工作之余的充电,还是子女的课外兴趣班,居民的教育支出大幅增长。据统 计,2000 年,农村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教育支出仅 186.7 元,2007 年达 305.7 元,年均增长 7.3%;2000 年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教育支出 669.6 元,2007 年达 1329.2 元,年均增长 10.3%。 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明显优化 近年来,城乡居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比重不断提高,食品支出比重持续 下降。 (一)恩格尔系数下降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 2000 年的 39.4%下降到 2007 年的 36.3%,下降了 3.1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00年的49.1%下降到2007年的43.1%, 下降了 6.0 个百分点。 (二)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比重提高 在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等发展型和 享受型消费的支出大幅度增加,所占比重稳步提高。随着汽车进入家庭,电脑 和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交通和通信成为消费新亮点。2007 年,城镇居民 人均交通支出 759.1 元,比 2000 年增长了 3.7 倍,年均增长 24.7%;人均通 信支出 598.3 元,比 2000 年增长了 1.6 倍,年均增长 14.4%。2007 年,城镇 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为 1329.2 元,比 2000 年增长了 1.1 倍,年均 增长 11.3%。2007 年,农村居民人均交通和通信支出 328.4 元,比 2000 年增 长了 2.5 倍, 年均增长 19.7%; 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为 305.7 元, 比 2000 年增长了 63.7%,年均增长 7.3%。 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有所增加。2007 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用于医疗保 健的支出为 210 元,比 2000 年增加 122.6 元,增长 1.4 倍,年均增长 13.3%;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 699 元, 比 2000 年增加 381.0 元, 增长 1.2 倍,年均增长 11.9%,其中,用于滋补保健品和保健器材等的支出为 106 元, 专业的行业研究供应商北京*国际信息研究中心 14 占年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 15.2%。 (三)服务性支出比重提高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家庭服务社会化趋势愈来愈明显,服 务性消费的需求不断上升,居民消费支出逐步向服务性消费支出分流。2006 年,城镇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 2441 元,比 2002 年增长了 47.9%;占消费 支出的比重由 2002 年的 27.4%上升到 28.1%。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服务 性支出由 2002 年的人均 528 元提高到 2006 年的 867 元, 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 重由 28.8%提高到 30.6%,提高了 1.8 个百分点。 (四)农村居民货币消费支出比重持续提高 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现金支出由 2000 年的 1284.7 元提高到 2007 年的 2767.1 元,年均增长 11.6%;现金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由 2000 年的 76.9%提高到 2007 年的 85.8%,提高了 8.9 个百分点。 五、居民生活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球金融危机波及中国经济生活程度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城乡居 民增收的稳定性 一方面随着沿海一些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进入了停产半停 产的状态,甚至一些企业倒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农民工“返乡潮” ,这势必 将导致一部分城乡居民收入减少;另一方面,受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影响出口减 少,一些企业将出现收益下滑甚至是亏损的情况,这也会使一部分城乡居民的 收入减少。 此次金融危机何时见底?对中国金融、 经济、 生活影响程度有多大? 这些问题的不确定性,将影响到中国应对策略的成效,进一步增加城乡居民增 收的不稳定性。 (二)物价的上涨,使得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大打折扣,城镇低收入家庭生 活负担加重 物价的上涨, 增加了城乡居民生活必需品的支出负担, 扣除物价因素以后,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预期增长 14.7降为实际增长 7.5, 农村居民现 专业的行业研究供应商北京*国际信息研究中心 15 金收入由预期增长 19.6降为实际增长 11.0。 受物价上涨影响,城镇低收入家庭的生活仍然困难。2007 年城镇 20%高收 入户的恩格尔系数已降到 29.8%,而 20%低收入户的恩格尔系数还高达 45.0%, 高低相差 15.2 个百分点;再从消费率(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看, 2007 年城镇 20%低收入户消费率达 90.2%,比 20%高收入户的 65.5%高出 24.7 个百分点。这说明城镇 20%低收入户用于消费支出的收入要占其可支配收入的 90%以上,在消费支出中用于购买食品的又要占近一半,而在历次涨价潮中, 食品价格上涨首当其冲。这使得低收入家庭消费模式仍以解决温饱为主,而享 受和发展的消费则显得力不从心,低收入户受物价上涨的影响最大,生活负担 仍然沉重。 (三)财富效应对消费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 近两年股市和楼市火爆所产生的财富效应, 对消费的快速增长起到了积极 的推动作用。2008 年,受宏观调控政策变化以及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 股市迅速下跌;房地产市场中,深圳、北京、广州等地出现了明显的下跌和成 交量萎缩,加之当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这些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消费。 (四)食品安全严重影响消费市场 2008 年 9 月发生的河北三鹿奶粉事件,由于受影响最大的都是弱小的婴 幼儿,使事件受关注程度更高、影响更坏。其后,又陆续检查出蒙牛、伊利、 光明等全国著名品牌液态奶也存在质量问题, 使消费者对整个国内奶制品的品 质产生质疑,加剧对国内奶制品行业的信任危机,并超越奶制品范畴,对其他 食品行业、制造行业等相关领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且影响仍在持续。三鹿 奶粉事件影响的是人们目前已经焦虑、敏感、脆弱的市场消费信心,而这些信 心的重建需要很长时间。商品特别是食品安全问题仍将制约居民的正常消费。 (五)不同的消费群体实际生活状况反差较大 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使产业间、地区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间居民收入差距 不断扩大,而收入的差距又导致了居民购买力的不断分化。因收入和财富占有 状况的巨大差异,富有阶层和贫困阶层之间实际生活状况的反差较为强烈。少 专业的行业研究供应商北京*国际信息研究中心 16 数人生活富足奢华,而另一些人则无力维持温饱。这种分化使得中国巨大的潜 在市场在较长的时期内难以充分释放。 1、高收入群体难以成为经济的主要消费力量 2007 年,城乡高收入户的可支配收入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2.14 倍 和 2.37 倍,人均消费水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1.93 倍和 1.86 倍。这一群 体主要关注消费的质量、 消费方式个性化和现代化, 物质消费讲求品质、 品牌、 时尚和个性, 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成为消费的重点和热点。 从具体商品需求看, 高档商品、进口商品、奢侈品已经成为经常性消费内容,其消费主要是出国旅 游、高级宾馆、高尔夫球、高级进口物品等。但这些消费所占比重过小,并不 能解决中国目前消费需求结构性不足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高收入消费群体 虽然人数少,消费总量有限,但其产生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不可低估。 2、中等收入阶层需求潜力大但缺乏相应的购买力 这一阶层的基本消费需求已经满足,消费行为比较理性,消费水平相对较 高,消费结构正待进一步升级,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的支出比重不断提高,生 存消费的支出比重不断降低。对消费品注重质量和款式,讲究消费品位,但不 盲目追求名牌。 喜欢家居布置, 追求衣着时尚。 对于住房和汽车等高档消费品, 关注的是价格,经济实用的基本生活用品仍是消费主流。对大多数中等收入消 费者来说,千元级、万元级的消费已基本满足,受购买力的制约,更高层次的 消费需求潜力(数万元、10 万元级以上的消费品)仍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积 蓄,才能得以充分释放。 3、低收入群体生活压力较大,需要高度关注 目前,低收入群体主要是城镇的下岗失业者和大部分农民,虽然近年来收 入水平不断提高,但相比而言,仍属于较贫困阶层。其收入状况决定了其消费 行为比较谨慎, 主要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对于改善生活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 虽有愿望和要求, 但往往力不从心。 这一群体的消费潜力大, 由于收入水平低, 制约了潜在消费的实现,因而增加这部分人的收入,对促进消费可起到事半功 倍的功效。 专业的行业研究供应商北京*国际信息研究中心 17 目前,低收入户居民生活压力依然较大。2007 年,城乡低收入户人均收 入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38.9%和 32.5%,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 的 48.4%和 57.4%,收支基本相抵。2007 年,城乡低收入户居民家庭的恩格尔 系数分别为 45.0%和 50.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 8.7 个和 7.3 个百分点。食 品支出用去了城乡低收入户居民家庭近一半的收入,而居住的支出又花去了 11.1%和 15.4%的收入。这些支出的增速过快,加大了低收入户家庭的生活压 力,降低了抵御风险的能力。 这一群体的消费现状,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些年来,政府有关部 门、 生产经营企业在关注并改善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方面做了大量的 工作, 但这一领域目前还是消费市场的一个薄弱环节, 还应加大力度予以改善。 六、提高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建议 (一)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提高居民收入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根本 之策,只有居民收入增加了才能有效扩大消费需求。 (1)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当前农民增收的基 础仍比较薄弱,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如,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涨抵消了农产品 提价和国家补贴带来的部分收入;原材料能源涨价、部分中小企业倒闭,新开 工建设项目减少,导致农民就业困难,不少农民重新返乡务农,收入受到一定 影响等等。为此,要积极创造条件,把农民增收放在重要位置。 (2)继续增加中低收入户家庭收入。一是增加就业机会。积极创造条件 增加就业岗位和扩大就业方面的资金投入,改善就业服务和就业环境,从根本 上帮助因为就业不足而致贫的贫困群体消除消费障碍。 二是要逐步提高最低工 资标准, 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三是增加对中低收入者、 困难群体的生活补贴, 确保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因物价上涨而降 低。 (二)稳定物价水平,释放消费潜力 目前,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虽然有所回落,但未来一段时间物价工作还面临 着较为复杂的局面,既存在可能引起物价上涨的成本推动因素,也有出现物价 专业的行业研究供应商北京*国际信息研究中心 18 持续回落的可能。 为此, 还必须重视和稳定物价工作, 以更好地释放消费潜力。 主要建议为:一是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保证农产品稳定供应。要继续重点扶 持粮食、生猪等重要农副产品的生产,调节市场供给结构,保证市场需求。二 是加强生活必需品的调控力度。建立健全重要商品储备制度,重点加强粮食、 猪肉、食用油、成品油等商品的储备,以防止供不应求再度引发价格暴涨。三 是积极组织商品流通。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市场供 应,稳定市场物价。四是加强市场监测和监管,对恶意扰乱市场秩序、哄抬物 价的行为予以严肃查处。 (三)稳定房地产投资,培育消费热点 住房作为未来的消费热点具有较大的潜力。 目前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除了 受国家货币政策影响外,主要是房价过高,已远远超出居民承受能力,并成为 阻碍住房消费扩大的最主要因素。目前,扩大居民住房消费的关键是在控制不 合理的虚高房价的同时, 要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或廉价房的开发力度。 这样, 才能使居民在买得起住房的同时,还有能力消费其他消费品。要积极培育汽车 消费市场,鼓励中小排量的大众化汽车消费,在促进节能减排的同时,积极推 动汽车消费升温。此外,还要注重消费者心理研究,开发适应消费者生活方式 的新产品,促进旅游、文化、休闲、健身等服务性消费和个性化消费,提高服 务性消费在最终消费中的比例。 (四)加强社会保障,激发预期消费 中国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虽已初步形成,但仍存在保障水平低、保障范围小 等问题。为此,要充分利用财政手段,继续完善以养老、医疗、失业为主的社 会保障体系,加大财政转移力度,不断增加公共产品供给,缓解居民消费后顾 之忧,改善居民的消费倾向和消费预期,切实解决居民关心的教育、医疗、养 老、住房等民生问题,真正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 。 (五)分层次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要重视市场细分,进行消费品市场的合理定位。重新进行市场细分,寻找 专业的行业研究供应商北京*国际信息研究中心 19 目标市场,合理定位,满足居民多层次的需求。要从城乡居民的收入环境及消 费环境出发,研究农村市场、城市市场及城市中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针 对高、中、低不同收入消费群体的需求进行市场细分,整合市场资源,进行商 品和服务的特色化经营, 逐步改变消费品市场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 现状。 七、2009 年中国居民生活消费预测 当前经济运行中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多变, 世界经 济增速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对中国经济 的影响不断显现。2008 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 201631 亿元,按可 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9.9%,但比上年同期回落 2.3 个百分点,预计全年经 济增长速度比上年有所放缓,达 9%左右,2009 年将继续降至 8%左右。 从目前看,影响 2009 年消费需求的三个不利因素存在:一是国内和世界 经济增长减速不利于消费增长;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放慢,将导致未来一段 时间购买力下降;三是作为消费额主力的汽车和住房市场短期内难以摆脱低 迷,因此,2009 年中国消费需求增速将有所放慢。 三、城镇人员从业状况三、城镇人员从业状况 今年一季度,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我国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减少,同 时,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实到位,平均劳动报酬保持平稳增长。 图表:图表:20072007- -20082008 年中国城镇人员从业状况年中国城镇人员从业状况 专业的行业研究供应商北京*国际信息研究中心 20 第二节第二节 20072007- -20082008 年中国插座行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年中国插座行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 一、插头行业标准分析一、插头行业标准分析 世界上大体有两种电压体系,一是 110 伏左右,比如船上的电压,因此它 的设备都是按照这样的低电压设计的。另外一种就是 220 伏左右,其中包括了 中国的 220 伏及英国的 230 伏。电压频率有 50hz 和 60hz 两种。 在额定电流和额定电压等参数相同时,各国插头的型式和尺寸都不一样, 因此也没有互换性。世界各国的插头插座型式现行的主要有三大类:扁型插销 型式:采用的国家主要有中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圆型和矩 型插销型式(英式) :采用的国家和地区有英国、印度、南非、巴基斯坦等国 家,我国的香港特区也采用此种型式;圆型插销型式:采用的国家有德国、法 国、奥地利、意大利、瑞士等欧洲国家。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均根据插头插座的使用安全和互换性的要求制订了 本国的插头插座标准,并采用法令、法规及与之配套的试验、安全认证来实施 标准,这就是说,在一个国家内,插头插座的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是力求统 一的。 我国采用扁插销系统的单相插头插座,早在 1967 年颁布的第一个插头插 座国家标准中就已经确定了。与国外的圆型或矩型插头相比较,我国扁型插销 系统具有防误插入、工艺简单、节省材料的优点。 二、相关行业政策影响分析二、相关行业政策影响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对进出口发布了一系列政策,目的是改善进出口产品 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增加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整顿出口秩序,实 现出口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以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同时为促进产业升级,减少 国际贸易顺差,发布了鼓励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政策. 出口产品退税政策,出口产品退税,是指退还在国内已征收的间接税(主要 是增值税),目的是使出口的货物以不含国内间接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避免对 跨国流动货物重复征收国内税,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这种做法符合世贸组 专业的行业研究供应商北京*国际信息研究中心 21 织规则,体现了世贸组织关于非歧视原则和公平贸易原则,并已形成国际通告 惯例,因此,它不是个别国家采取的优惠政策,更不是补贴. 经国务院批准自 2007年 7 月 1 日起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其中电工产 品有 23 个税号,降税的产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属于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 的产品,二是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分别是: 电动工具及零件 7 种,由 17%降到 9%; 电导体 4 种,出口退税率由 13%降到 9%; 电器插头,插座及相关零件 4 种,出口退税率由 13%降到 9%; 贱金属焊条,焊丝和电极 4 种,出口退税率 13%降到 5%; 钎焊机器及装置用烙铁及焊枪等 3 种,出口退税率由 135 降到 9%. 目前电器产品出口退税率除上述产品外,发电设备主机,内燃发电机组,风 力发电机组,交流和直流电动机(不含玩具电动机和微电机)均为 17%;输变电设 备,焊接机器,供暖锅炉,玩具电动机和微电机为 13%;铅酸蓄电池为零. 三、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三、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 年比 2000 年 翻两番的目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现代化,建 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加快城镇 化建设速度,加快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步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