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优化地理课堂.doc_第1页
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优化地理课堂.doc_第2页
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优化地理课堂.doc_第3页
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优化地理课堂.doc_第4页
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优化地理课堂.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优化地理课堂摘要:地理课堂活动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师生共同“动”起来,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思考、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打开智慧的大门,在宽松、愉快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和乐趣是我们每一位地理老师始终不断的追求!关键词:地理课堂 活动 能力 环境 情感人教版初中地理教科书,在编排体系上同旧教材相比有很大的变化,不仅章节表述形式新颖多样,而且加大了“活动”的力度。七、八年级(上、下)四册书中共有活动151个,这些活动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为一体,内容丰富多样,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展开教学,不失为优化地理课堂的重要手段。一、利用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一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烈,对许多事物都充满好奇,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首先就要用一些融入地理知识的趣味活动抓住学生,并且让他们能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案例1:在学习七年级(下)极地地区这一节内容之前,就可以让学生猜一猜:a、能不能盖一间房子,让它的前后左右都朝向北?如果可能的话,这间房子应该建在哪?b、如果可能的话,我站在南极点随意向前跨出一步,那我是向哪个方向跨的这一步?案例2:在学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时,可以设计个小活动让大家抢答:这是哪一条河?a、它自南向北流入海洋b、在浩瀚的沙漠中流淌c、它孕育了3000多年的灿烂古文明d、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它就是尼罗河,它赋予埃及及撒哈拉沙漠鲜活的生命。以趣味的活动入手,可以让学生的眼前顿时鲜亮起来。二、利用活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新课标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就是要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利用活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案例3:学习人教版八年级黄河的治理这节的内容时,在课堂上可以设计如下师生互动的环节。老师问:为什么黄河下游的支流很少?(可以让学生从图2.35中得到启发)学生答:黄河流经河南开封处,河床比开封市区地平面平均高出7米以上,下游是一条“地上河”问:黄河为什么成了“地上河”?河床怎么被抬得这么高?答:黄河下游地势平坦,流速减慢,河里的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逐渐抬高。问:黄河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泥沙?答:黄河中游,流经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的黄土高原,而携带了大量的泥沙。问: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植被繁茂,沟壑稀少,为什么如今看到的许多地方是千沟万壑的景观?答:我们人类大量砍伐森林,当地气候又较干旱,夏季多暴雨,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问:这样一条“地上河”对我们有什么危害?答:历史上黄河经常决堤泛滥,多次迁徙改道,频繁的灾害,使黄河沿岸人民深受其害。问: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却成了“中国的忧患”我们该怎么办?请大家献计献策。答:我们应该根治黄河。可以种草种树、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放牧、加固堤坝、兴修水利。对于某个问题的讨论,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让学生在活动中思索、合作、探究三、利用活动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与环境观地理课堂教学要以促进学生的心里发展为基本目的,让学生充分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关心爱护人类环境,使他们广泛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环境观。案例4:八年级(上)水资源一节中:水是宝贵的资源我们从下面的活动开始a、将一升的塑料瓶装满水,以此代表地球上的总水量b、将瓶中970毫升的水倒出,这些水代表地球上的海洋水c、将剩下的水,按照冰川、深层地下水占98(不易利用),可直接利用的淡水占0.3,计算一下再分别倒入两个杯中。问题:观察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是哪一杯?这些水和原来的一升水的比例如何?这样的活动,不用老师总结,学生也会很自然的得出结论: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是多么珍贵。案例5:八年级(上)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一节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分组活动:算一算第一组:一棵生长了50年的树木能做出5000双一次性筷子,而我们每年要消费450亿双一次性筷子,那么每年要砍伐多少棵树?计算结果:9000万棵(这样的速度,十年后我国现有的树木就会被砍光)第二组: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日供水量约为400万吨,供水管的漏失率为10,假如把漏失率减少一半,每天可以节约多少吨水?可供多少个家庭用一个月?(每个家庭每月大约用水10吨)计算结果:每天节约20万吨,可供2万个家庭用1个月。讨论:以上计算说明什么?(节约创造价值,节约就是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简单的活动,作用却不简单,参与活动的每个同学都会深刻的感受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中。四、利用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家乡的情感爱国是公民的基本素养,爱家是学生必备的情操,培养学生关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在地理课堂活动中更应有所体现。案例6:在学习八年级(下)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可以准备下面的活动:a、全班同学分为两大组:一组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同学,另一组是生活在南方地区的同学。b、老师提出辩题:生活在北方好,还是生活在南方好?c、各方轮流发言,可以从地形、交通、气候、生活习俗、文化差异等多方面阐述;也可以用图片、音乐、表演等多种方法说服对方d、辩论结束后,可以继续提问:我们家乡是在北方还是南方?请你介绍一下我们家乡,你会怎样说?激烈的辩论和对自己家乡的介绍,都能够使学生在认识祖国,了解自己家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