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国际比较教案.doc_第1页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教案.doc_第2页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教案.doc_第3页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教案.doc_第4页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导 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社会保障国际比较价值定位,掌握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内容界定和方法选择。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第三节社会保障国际比较方法选择,难点是第一节的社会保障国际比较价值定位和第二节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内容界定。教学方法:案例讲授、启发式讨论、组织演讲和辩论、多媒体课件辅助学时分配: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价值定位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体制顺利运行的一个必要条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创新,不断地改革和完善。在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借鉴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的成功经验,分析世界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对世界社会保障体制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一种世界趋势进行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的价值之一,即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的价值基点,就是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可以使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更好地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接轨。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使生产网络化、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投资外向化、区域集团化以及经营跨国化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顺应这个大趋势,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努力使自己的经济运行机制与世界接轨。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保障区域集团化、一体化趋势,我们需要了解世界社会保障制度的整体状况和运行趋势,以便与其平稳接轨;同时也需要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分析,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二、国外一些国家已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的价值之二,是国外一些国家已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比较分析,可以从中发现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制度和政策,直接借鉴过来,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服务。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正处在转轨过程中,即由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企业保障为主体的保障向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化保障过渡。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社会保障遇到了许多问题,其中很多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以前曾经遇到过的,如养老保障制度是实行现收现付制度还是实行完全积累制度,医疗保障制度是实行现收现付制度还是个人账户积累制度,失业保障制度是坚持以现金补助为主还是以积极促进再就业为主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已经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社会保障的最直接作用是保护劳动者的生存利益,为贫困阶层提供生活保障,其宗旨是保障全体社会公民尤其是低收人者的基本经济生活安全。因此,无论在什么体制下,它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都是非常明显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关于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都具有相互借鉴学习的价值三、世界社会保障模式多有差别进行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的价值之三,是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多有差别,具有分类比较的价值。国外一些已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我们进行社会保障体制国际纵向比较的价值所在,而世界社会保障体制多有差别则是进行社会保障体制国际横向比较的价值所在。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的结合,会使我们在社会保障体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闪光段和闪光点。四、社会保障制度何去何从已成为国际争论热点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的价值之四,是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社会保障制度何去何从这一国际争论热点问题的焦点之所在,也可以发现世界社会保障的发展进程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缺点,以便清楚地知道世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方向。1.社会保障受到指责的理由(1)批评社会保障支出太大,是导致公共支出高、预算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高利率、低投资的重要原因。(2)指责社会保障减少了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储备。(3)认为是社会保障加剧了通货膨胀。(4)认为社会保障影响了就业。(5)指责社会保障从两个方面破坏了参加工作的积极性:一是为社会保障付的钱增加了,实际就降低了工作报酬;二是将过分慷慨的补偿提供给没有职业的人们,从而创造了社会保障本欲防止的依赖和贫困。(6)批评社会保障制造了大量不创造价值的公职。2.对社会保障持肯定态度的理由(1)它保障了大多数人的最低经济要求和社会需求,使社会保持相对稳定,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起到了一种“社会安全阀”的作用。(2)它可以适当调节社会需求,推迟或抑制消费,避免高经济增长与高通货膨胀并存,推动经济发展。(3)它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社会文明发展。(4)适度社会保障的实施,可以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协调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并对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有负面作用,由此产生了关于社会保障制度利弊的争论,进而发展为社会保障制度何去何从的争论。只有掌握了世界社会保障制度的全貌,我们才能准确地判断社会保障制度的利与弊,才会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何去何从有一个合理的把握,才会有效地借鉴世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积极、稳健地改革和完善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五、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进行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的价值之五,是有利于促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为此,进行社会保障国际比较乏,有利于我们弄清楚:1哪种社会保障模式适合中目国的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条件,具有更大的借鉴性。2. 哪些社会保障政策和法律制度值得我们直接或间接的学习并运用。3哪些经验教训值得中国在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和完善过程中加以吸取。有了良好的学习和借鉴,必将有助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决策,有利于促进中国社会保障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第二节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内容界定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的内容界定,是要说明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应该就哪些方面进行比较。我们只能采取归纳分类方法,以社会保障主体内容为主线,以国别社会保障事实为案例,有选择地进行比较研究。一、 社会保障基本理论的国际比较对社会保障基本理论的国际比较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在第二章集中介绍和分析世界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包括新历史学派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贝弗里奇报告的基本思想)。另一种方式是对社会保障内容分项比较介绍社会保障基础理论,即结合每部分的具体内容,侧重从微观上介绍有关的社会保障思想理论。描述性比较和理论比较是进行比较研究的重要方面。在进行描述性比较的同时,注重理论比较,这有助于挖掘专业理论深度,使人们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二、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和发展的社会条件比较 每种社会保障模式的产生,每个社会保障项目的改革,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社会条件是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与现实条件的比较也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在第二章里集中分析世界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及其经济条件、社会政治条件。另一种方式是在每项社会保障具体内容的比较分析,有针对性地阐述其产生的客观条件。三、社会保障水平比较社会保障水平的国际比较是为了有助于中国建立一个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对中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分析是为了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阶段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的分析,为中国选择一个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对社会保障总体效应进行比较是为了判断不同国家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状况和总体经济效应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社会保障运行的经济效应和经济规律,以便为中国选择一个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提供有益借鉴。四、社会保障主要项目运行比较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是社会保障体系构成的核心要素,这些核心要素的展开及其在各国的不同实施状况的比较研究,是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的重点内容。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中心内容之一,它的制度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度进行系统比较分析,比较分析的内容包括:养老保险的历史沿革及模式形成比较研究;养老保险模式的运行实践比较分析;多层次养老保险体制的同际比较;世界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医疗保险是保证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措施,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加强政府的责任,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来提高医疗保障制度的运行效率是各国普遍的成功经验。对各国医疗保险模式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比较分析,是我们全面了解世界医疗保险状况并进行更深入研究的必要途径,必将对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提供非常有益的经验和启示。市场经济的竞争使劳动力市场非常活跃,不断地有失业者产生。因此,失业已成为市场经济的一种正常现象。比较分析世界社会保障理论与失业保险制度以及工伤保险制度,是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世界劳动力市场状况及研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式。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最低层次,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为了全面地了解世界社会保障制度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对世界社会救助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内容、历史作用和现实问题进行比较研究。五、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比较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社会保障制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它包括社会保障行政管理、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建设等。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是了解和研究世界各国社会保障运行机制的重要方式。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是社会保障管理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它包括基金筹集管理、基金的投资营运管理和基金支付管理等内容。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也是社会保障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比较分析,包括社会保障立法在全球的沿革、社会保障立法基本理论比较研究、社会保障争议处理机制的国际比较、中国社会保障立法与国际经验的借鉴、社会保障国际立法等。此外,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在世界上也各具特色,这方面的比较分析,会使我们了解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历史地位、扮演的社会角色和所起的重要作用。六、社会保障发展趋势比较世界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着如下难题:(1)全球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难题;(2)福利支出的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长:(3)医疗费用膨胀,收入补贴增长;(4)失业率提高,失业救济费人不敷出;(5)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职能受到新的挑战。世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呈现出如下趋势:(1)在公平与效率的选择上,福利国家开始更多地注重效率即更注重社会保障的激励功能;(2)社会保障资金来源由单一支柱走向多支柱制度;(3)养老保险模式开始由给付确定制向缴费确定制转变;(4)养老保险等基金由完全的公共管理转向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并存,并且私人管理的比重逐渐加大,私营化趋势日趋明显。社会保障发展趋势的国际比较,可以使我们发现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必然趋势,也可以发现各具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具体道路,同时还可以发现社会保障制度波浪式前进的历史进程。七、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国际比较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他国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服务。中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现在正向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即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制过渡,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有很多政策需要科学地论证,尤其是如何把国外的经验同中国的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等问题更有待认真地对比分析和深人研究。第三节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方法选择在本书中我们着重运用了比较的方法进行论述。这种比较方法,就是从国际社会保障和各国国情实际出发,以分析的方法进行归类,以比较的方法进行研究。具体地讲,在本书中,我们通过运用纵向比较方法、横向比较方法和理论与实际比较方法,对国际社会保障制度不同模式中的各国社会保障理论、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保障实践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力求在比较研究中,搞清国外的社会经济背景和社会保障运行状况,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为我们提供准确判断的思路。为更好地运用比较方法,在具体分析研究中,还应注意如下问题:一、宏观分析与微观解剖相结合宏观分析是指从国际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角度来研究社会保障社会经济关系。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国际社会保障制度来进行分析比较,即回顾社会保障在世界范围内发展的历史,比较社会保障制度在不同国家中的不同模式,分析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及其对我们的启示,预测社会保障制度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二是从社会保障体系中各个社会保障项目来进行分析比较,即分析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演变的历史和理论依据及形成条件,研究其不同模式及改革,探索其不同模式的发展演变趋势以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总之,把宏观分析与微观解剖相结合,就能既考察整体又考察个体,因而能全面地揭示社会保障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二、一般概括和典型分析相结合一般概括和典型分析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森林和树木的关系。我们坚持一般概括就是要对各国和地区建立社会保障的指导思想、建立原则、筹资方式、支付办法、管理体制、运用效果等方面进行由表及里的研究,从中探求出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从而为我们能够客观评价和正确选择提供依据。在研究社会保障制度的一般规律时,还要注重典型个体的实证分析。即要了解各国社会保障实践的真实情况、基本数据、历史背景、文化传统、事物与他事物的区别和联系,全面收集、整理各国资料和正反两面的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和科学总结,都是非常必要的。三、历史总结与现实分析相结合通过总结历史,我们看到,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作为亲情基础的家保障、作为经济手段的市场机制以及劳动者之间的互助机制都无法承担社会成员中弱势群体保护的主要责任,这是至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政府都不可回避的建立、发展并不断寻求完善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的根本原因之。从历史经验总结中,又要承认保障的政府机制的能力有限性。总之,历史要为现实服务,特别要注重对当代世界社会保障领域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揭示其发展的新趋势,从而为今天的决策提供依据。四、经验总结和教训分析相结合我们要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审视20世纪,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的发展变化、特点,提出和分析人类20世纪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其在新世纪将如何演变。目的是使我们借鉴各国的经验和教训,博采众长,少走弯路。例如,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社会保障是因为政府更多地关注了社会公平问题而产生,但公平又必须建立在保证效率的基础之上,对于经济欠发达国家尤其如此。历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政府机制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这是以往常常被忽视的重大问题之一。再以社会保险基金筹集为例。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解决历史遗留的欠债问题,二是要建立稳定、可靠的资金筹措机制,确保社保基金征收到位。转制成本消化方式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的选择,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智利在转制成本的消化方面是做得最好的,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五、国际比较与国內借鉴相结合120多年来,西方国家总结出了很多社会保障运行方面的经验,这是我们研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中值得借鉴的有价值的参考材料,它有利于我们通过国际比较,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当然,由于国情和国力不同,我们应从中国实际出发,总结和概括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原则和规律,而不能照搬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社会保障模式。仅从世界医疗保险运行存在的问题来看,各国普遍存在医疗费用急剧增长、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医疗保险体制进行改革并对医疗费用实行控制。第二章 世界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与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同学们了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背景条件,掌握社会保障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和改革。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形成、发展和改革,难点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背景条件。教学方法:案例讲授、启发式讨论、组织演讲和辩论、多媒体课件辅助学时分配: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背景条件一、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一)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祥于最早实现工业化的英国,它是以社会救助的形式出现的。1617世纪,英国地主贵族通过大规模圈地运动剥夺农民土地,使大批农民离乡背井沦为乞丐和流浪者。圈地运动改革了英国的土地制度,同时也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1601年,英国政府正式颁布济贫法(旧济贫法)。这种保障形式是与前工业化社结构和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18世纪,圈地运动经议会批准合法化,使贫农大量增加。1723年为减轻教区救济金负担,英国政府颁布法令要求各地设立救贫院,同时也进行院外救济。英国议会于1834年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新济贫法对贫民实行社会救济,安定了社会秩序,对英国在19世纪的大发展出了贡献,也为欧洲其他工业化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制度借鉴。(二)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19世纪80年代,伴随着工业革命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进入质的飞跃阶段,其标志是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项目社会保险事业出台。德国是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德国先于其他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制定并实施社会保险制度,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原因之一,是德国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原因之二,是为了加快工业发展和对外扩张。原因之三,德国新历史学派的出现。在20世纪初,德国、英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普遍实行了社会保险制度,表明社会保障制度在欧洲大陆已经确确立。社会保障制度由社会救助中萌芽,以社会保险为主干,继续向外扩展,它以美国20世纪30年代颁布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为标志,终于使社会保障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经济社会制度。二、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条件(一)社会化生产在社会化过程中,由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劳动方式的转变,工人的伤残、事故、职业病等事件时有发生。现代化生产过程中专业化分下和协作的劳动组织也促使劳动力过早地退出生产领域。因而提出了疾病、伤残、事故、养老等社会保险问题。由于技术的进步和机器的普遍采用,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产生了劳动力的相对过剩,造成工人失业,使劳动者暂时失去生活来源。这些都需要社会保障发挥其特殊的作用。(二)家庭保障职能退化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家庭由生产实体转变为消费实体,家庭的保障功能缩小了同时,社会化生产的发展,也意味着劳动力的再生产必须社会化,生活社会化的组织程度也在逐步提高,教育、卫生、城乡生活服务等都逐步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走上了社会化发展的进程,成员的个人需求往往成为一种社会的需求,于是便产生了保障社会化的要求。(三)社会财富大量增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物质财富的丰厚,人们的需求呈现着内容多样化和水平不断上升的趋势。社会成员的保障,从对象、内容到标准等各方面都必须置于全社会来衡量和决定,每个人需要满足的程度和生活水平必须和社会平均的水平相近。社会财富的增不仅为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奠定了物质基础,也规定了必须采取社会性保障的形式来利用这些社会资源。三、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社会政治条件和思想理论基础(一)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社会政治条件社会保障的产生也是无产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社会保障制度并不会自发产生。经济利益的分配和社会权利的分配,都取决于社会各阶级、各集团力量的对比。可以说,工人的坚决斗争是把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决定性因素。当然,社会保障具有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安定,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数量和质量上合乎社会化生产要求的劳动力的作用,所以资产阶级政府在政治上支持社会保障的发展。(二)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和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基础之一,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福利国家理论,为社会保障制度赖以产生的直接理论基础。基础之二,英国经济学家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为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公平化原则。基础之三,凯恩斯经济理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和重建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基础之四,贝弗里奇计划,成为社会保障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第二节 社会保障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一、社会保障体系形成的标志社会保障体系,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所采取的各种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各项社会保障子系统的总和。20世纪下半叶,英国首先宣布建成公民“从摇篮到坟墓”均有保障的“福利国家”。接着西欧、北欧、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发达国家都陆续宣布实施“普遍福利政策”,社会保障制度进入充分发展阶段。在社会保障发展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作为一个分水岭。社会保障在战前往往是各国为了缓和劳资矛盾的一种应急措施;而战后则变成各国政府稳定经济和社会的一种战略性的长远政策。社会保障已成为全世界各国共同采取的经济社会基本制度之一。二、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各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千差万别,但从其项目的划分和组合来看,还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一)社会保险1.社会保险的特征所谓社会保险,就是以国家为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而无工作亦即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这些劳动者以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使之能继续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哥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种制度。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保险是其核心。(1)普遍性。(2)强制性。(3)互济性。(4)补偿性。(5)储蓄性。(6)自我保障性。2社会保险的内容已经构成一种科学体系的社会保险,包括生育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疾病社会保险、老年社会保险、;死亡或遗属社会保险、残障社会保险等。(1)生育社会保险是对女性劳动者因生育期间中止劳动失去工资给予的补偿,是保护妇女劳动者的社会保险,(2)失业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是指对那些由于非本人原因暂时失去工作的劳动者给予物质补偿的制度。(3)工伤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就是劳动者因工受伤,而被给予的健康恢复保障,使其在暂时不能工作期间的收入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4)疾病社会保险疾病社会保险,是指劳动者乃至全体公民患病后,从社会群体(企业、社区)和国家获得医疗服务、假期和收人补偿。(5)老年社会保险按照法律规定,劳动者达到一定年龄,即依法判定其进入老年,解除其劳动义务,由社会给予工资补偿的制度,就是老年社会保险。(6)死亡社会保险死亡社会保险,亦称遗属社会保险,待遇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死者的丧事治和安葬费用,另一部分是死者遗属享有的恤金。(7)残障社会保险因病或因丁伤(包括职业病)致残的劳动者享受残障社会保险待遇。它包括经常性补偿和一次性赔偿,还包括医疗服务、休养、康复疗养等内容。(二)社会救济社会救济亦称社会救助,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1.社会救济的对象第一类是指无依无靠又没有生活来源的公民。第二类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有收入,但意外灾害降临,遭受沉重的财产甚至人身损失,一时生活困难的人。第三类是指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或仅相当于国家法定最低标准的公民。2.社会救济的内容(1)贫困救济(2)灾害救济救灾工作的主要形式有三种:第一,紧急救济行为。一般是紧急赠送食品、衣物、医疗、住房和资金。第二,灾害预防。这是积极的手段,防患于未然。第三,预警服务。从国际范围看,战争和难民救济在救灾工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现阶段,世界性安置移民、难民仍是社会救济的一项重要工作。国际救济、救灾工作的另一种形式。(三)社会福利社会福利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同义语,包含全部公共文化、教育、卫生设施和社会救济,以及社会保险在内;就狭义而言,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一部分,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高层次。1社会福利的特征(1)在权利义务方面,它与社会救助一样是单向型的,甚至更强调国家和社会对公民的直接责任。(2)在资金来源方面,它与社会救助一样是单一型的,但它更重视单位和社区在资金供给方面的作用。(3)在保障手段方面,它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不同,更突出服务性,尤其重视供服务及服务设施。(4)在反映方式方面,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不同,它注重策略性,常常是作为为达到长期目标而采取的过渡措施而出现的。(5)在保障获取方面,它有别于社会保降、社会救助,强调普及性,“人人有份”。(6)在保障标准方面,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不同,它强调一致性,无论贫富贵贱都是一个标准。2.社会福利的形式(1)现金形式的给付。(2)实物形式的给付。(3)社会服务形式的提供。(4)教育与职业训练项目。33.社会福利的内容(1)未成年人福利。(2)老人福利。(3)残疾人福利。(4)劳动者福利一般地,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它的社会福利所包括的内容越广泛;在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中,社会福利的内容则不可能太多。(四)优抚安置优抚安置属于社会保障中的特殊保障。其对象包括现役军人及其家属,退伍、复员、转业军人,军籍离退休人员,牺牲或病故军人家属,革命伤残军人及其特殊时期的特殊对象。三、社会保障体系的社会功能社会保障的作用在于为整个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加社会经济的有序性,使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有机体得以持续、稳定、均衡、协调地发展。具体地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社会保障体系是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二)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三)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公平(四)社会保障体系是影响人们的消费、就业等行为的政策工具四、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社会保障实践事实上存在并发展了几千年,它在发展进程中是呈阶梯发展的。我们把社会保障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发展实践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是前社会保障阶段:二是社会救助型社会保障阶段;三是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阶段,或叫现代社会保障阶段;四是社会福利型社会保障阶段,或叫高级社会保障阶段。(一)社会救助型社会保障阶段社会救助型社会保障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性质上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型。2.根本目的是防止被统治者反抗。3.保障项目是极端有限的的。4.保障水平是极端低下的。5.保障效果较差。从上述分析可见,社会救助型社会保障阶段只是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进程中的初级阶段,它虽然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渊源所系,但又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不能相提并论,只是一种结构单一、水平极端低下、未能制度化的社会保障措施。(二)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阶段综观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阶段,主要有如下特点:性质上是权利义务结合型。1.根本目的是解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2.保障项目是膨胀型。3.保障水平是基本保障型。4.保障过程强制化、规范化。总之,社会保险的出现及普及化,标志着近代社会保障进入了现代社会保障阶段,即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阶段,它是保障项目较多、水平适度并制度化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属于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中级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阶段。(三)社会福利型社会保障阶段基于社会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内容,并参照一些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实践,可以将社会福利型社会保障阶段的特点概括如下:1.性质上是全民福利社会。2.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3.保障项目实现完备化。4.实施过程进一步社会化。第三节 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和发展一、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动因20世纪60年代,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经历了一个辉煌时期。70年代,各国纷纷踏上改革之路。改革原因:一是客观上,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停滞不前,经济危机导致社会保障体系收入紧缩,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发展的经济基不再牢靠。二是社会保障制度成熟面临人不敷出的财政预算危机。三是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人口老龄化现象,使社会保障制度面临巨大挑战。二、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难题(一)全球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难题(二)福利扩张的速度快于经济增长(三)医疗费用膨胀,收入补贴增长(四)失业率普遍上升,失业救济费入不敷出(五)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职能受到新的挑战三、世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主要趋势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否定与自我否定的过程,永远没有终点。社会保障制度也一样,其发展也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诞生于19世纪德国的现代社会保障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演变,在其所涉及的诸多领域都已经趋向成熟。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结构、就业结构、贫富差距拉大等内外部因素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正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因此,社会保障制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来解决出现的问题。福利国家纷纷对本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从而使得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呈现出多种变化,归结起来有以下几大趋势。(一)在公平与效率的选择上,福利国家开始重视社会保障的激励功能(二)养老保险体系由单一支柱走向多支柱制度(三)养老保险模式开始由给付确定制向缴费定制转变(四)养老基金由完全的公共管理转向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并存,并且私人管理的比重逐渐加大,私有化趋势日趋明显参考书目:1.郑秉文等主编:社会保障分析导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2.卡特琳米尔丝著:社会保障经济学,郑秉文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思考题:1.简述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条件。2.简述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3.简述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4.简述社会保障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征。5.论述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几大难题及其变革趋势。第三章 社会保障模式国际比较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同学了解社会保障模式分类比较和社会保障模式的背景条件比较,能够对社会保障模式的经济效应进行比较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在第三节社会保障模式的经济效应比较分析,难点是社会保障模式分类比较和社会保障模式背景条件比较。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讲授、启发式讨论、组织演讲和辩论、多媒体课件辅助学时分配: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社会保障模式分类比较依据社会保障资金筹集和供给方式的不同,我们主要分析三种社会保障模式:自保公助型、国家福利型、自我积累型。一、 自保公助型(一)自保公助型含义及特征保公助型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德国,随后为西欧、美、日本所仿效。这种社会保障制度是在立法基础上,遵循效率与公平相结合的原则,在资金筹集方面多体现自我保障,辅助以国家补偿机制,为公民提供一系列基本生活保障。这种社会保障制度有以下特征:(1)政府制定有关社会保障立法,作为社会保障实施的依据。(2)社会保险为强制性保险,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雇主为雇员缴纳社会保险费,各国政府以不同标准拨款资助。(3)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广,几乎包括了社会全体成员。(4)保险项目有多有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生、老、病、死、失业、伤残的后顾之忧。(5)资金来源以个人和单位为主,同时争取社会各界的资助,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有利于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增强保障的经济实力,(二)典型国家运行情况1.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在过去社会保险的基础上,发展起效率与公平并重、自助与公助相结合的社会保障制度。德国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包括:养老保险、工伤事故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儿童补贴、供养战争受害者、社会救济。德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有三条:第一,社会保障要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第二,社会保障要保持在收入再分配的合理范围内,以维护经济效率与社会公正二者的内在统一。第三,社会保障应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合理负担。德国社会保障的特点:(1)贯彻“资金自助”原则。(2)公平与效率两大目标的兼顾。(3)社会保障管理高度自治。(4)国家社会关照原则。2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1935年由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的社会保障法,是在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基础上建立的第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自社会保障法实施后,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又经过多次修订和补充,已形成内容比较广泛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老(年)残(障)遗(属)社会保险、医疗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福利补助等。美国社会保障的特点:(1)强调“自助”,即社会福利基金基本上由本人来提供。(2)资金来源多渠道。(3)实行以企业和州政府管理为主,联邦政府支持的管理方式。(4)实行差别化社会保障。美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问题主要有:第一,社会保障基金支出接近于收入,储备枯竭。第二,社会保障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政府不堪重负。第三,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医疗保险支出大幅度上升,影响投资与发展。3.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本社会保障政策的原因之一是国家只保障人们的最低生活水平。日本社会保障政策的原则之二是强调企业内部的互助作用。日本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健康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和社会扶助(公共援助、儿童津贴等)。具体实行的是以社会保险为主、社会扶助为辅的模式。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一)日本的社会保险制度是以不同职业为基础进行区分的。(二)重视企业内部互助作用。(三)社会保障法制化。(四))行政与业务分开,管钱与管事分开,层次与责任分明。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面临一些问题,其中主要有:第一,社会保障标准不统一。第二,保险费的负担与养老金的发放不公平。第三,人口老龄化加重,养老金支出上升快,不堪重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日本政府正在采取推迟年金给付年龄、降低保险费率和年金金额等改革措施,来推进社会保障的完善和发展。二、国家福利型(一)国家福利型含义及特征国家福利型社会保障制是指在立法基础上,由国家充当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角色,南财政负担主要资金来源,保障范围广泛,保障项目齐全,保障水平较高,充分现公平的一种制度安排。国家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及其所推行的福利政策的主要特征是:实行收入所得再分配,用累进税办法使社会财富不集中于少数人手里。实行充分就业,使人人能有机会就业,消灭各种导致失业的因素。实行全方位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对象为全社会成员。社会保障制度依法实行,并设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法院监督体系。个人不需要缴纳或低标准缴纳社会保障费,福利开支基本上由企业和政府负担。保障项目齐全,一般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一切福利保障,标准也比较高。与国家福利型社会保障相近的还有国家社会保障型模式,又称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即社会保障扣除理论和列宁提出的最好的保险是国家保险的国家保险理论。国家社会保障型模式的特征是:(1)社会保障事业由国家统一制定法律、统一领导、统一收支标准、统一管理。(2)社会保障费均由国家和企事业单位负担,个人不负担任何保险费。(3)实行低工资、高福利政策,实行公费医疗、低房租,没有失业保险等。(4)社会保障的目标是追求社会公平。(二)典刑国家运行情况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英国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保障制度自有其特色,而且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1)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全方位、高福利的发展模式,其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大,增长快。全社会的国民保险有七个方面:儿童补助、残疾津贴、失业救济、失业生活来源救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家属津贴。(2)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一是为求得“平等”,牺牲了一些“效率”。二是税收加重,政府财政困难,对外竞争力减弱。 2.瑞典的社会保障制度瑞典以其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最高的社会保陳障水平取得“福利国家橱窗”的称号。瑞典自1913年建立老年保险制度以来,社会保障体系断扩大和完善,现已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保障系统。其基本内容为:生育补助、儿童津贴、免费教育、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住宅服务等。(1)瑞典社会保障的特点社会保障建立在公民普遍的权利之上较为广泛和优厚的公共补贴制度与社会保险相结合构成了平等程度较高、标准亦较高的社会保障。享受人一般不需要直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会福利法制化。失业保险的非强制性。(2)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是国家包揽得太多,负担太重一是政府维持这一制度所遵循的高税收,高消费、高福利原则与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情况不适应,造成福利支出拮据。二是提高税率,加重了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使代际矛盾突出,劳动积极性下降。三、自我积累型自我积累型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吸取其他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和教训,形成独特的保障模式,三为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一)中央公积金型制度1.中央公积金型制度特征中央公积金型制度是指新加坡完全积累型社会保障制度。新加坡社会保障的特点:(1)强调自食其力、自力更生、自我保障,强调统一的个人储蓄而不是分散的个人储蓄。(2)资金的筹集全部由雇主和雇员按规定的一定比例支付。(3)公积金制度是以福利为主、社会保障为辅,不具备再分配和互助调剂功能。(4)激励功能比较强。(5)从单一功能发展到多功能(综合功能),从而使公积金走向一种以自我保障为主,辅之以社会保险的综合性自我保障体系。(6)公积金的使用和管理规定有严格法律程序。2.中央公积金制度基本内容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筹措方式为强制性储蓄,所有工人及其雇主都必须期缴纳中央公积金。这项储蓄连同储蓄利率,存人政府为每位参加者设立“个人账户”中。账户可随本人工作调动而转移,也可以继承,但退休前不准变现,只有符合政府规定才允许提前支取。个人账户被划分为普通账户、医疗救助账户和专门账户。新加坡社会保障的经验有:一是政府积极介入,但不包办代替;二是人民的事由人民自己掏钱解决;缺乏是社会保障由全社会来办,鼓励社团和民间组织捐献。但是,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缺乏社会保障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对收人再分配起的作用不大,同时不具备全社会共担风险的机制,这是中央公积金制度发展中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二)储蓄积累型制度1.储蓄积累型制度内容与特征智利是自我积累型社会保障制度的代表国家,目前普遍推行储蓄积累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特点是将养老保险由现收现付制改为完全积累制,主要交由民营替机构营运作。利现行的个人账户制养老保险制度的特征可概括为:个人账户强制储蓄、私营构具体运作、政府实施立法和监控,并承担最终风险。(1)建立个人账户(2)私营机构运作(3)养老金支付方个人在具备养老金领取条件时,有三种支付式可供选择一是计划提款。二是终身年金。三是临时提款加终身年金。(4)养老基金投资2.对智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评价智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受到肯定的主要理由是:(一)养老基金由公共部门管理改由私营机运营,大大提高了服务和管理水平以及投资回报率;(二)将过去杂乱无章的各类制度整合为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三)促进了储蓄率(积累率)的提高和资本市场的发;(4)减轻了企业和国家的负担。否定和谨慎接受态度的主要原因是:(一)新制度着重强调养基金的储蓄功能,化了再分配功能,偏离了社会保障的社会共济方向;(二)养老基金投资的商业化运形成了社会资源的虚耗,很多养老基金管理公司将大量的人力、财力用于促销活动;(三)投保人缴纳的管理费用过高;(四)私营机构管理数额巨大的养老基金,容易形成金融垄断;(5)政府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和风险。四、社会保障模式多元化发展社会保障模式多元化,是指在一个国家内存在多种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出现多元比保障主体,多渠道资金来源,多层次保障水平,多样化管理方式的社会保障制度变化趋势。1.三支柱体系的提出1994年世界银行出版了防止老龄危机保护老年人及促进增长的政策一书,第一次提出并向各国政府推荐建立养老金制度三支柱的思和建议。提出了建立包括共养老金、强制性养老金和自愿性老金在内的三支柱老保障模式。三支柱体系主要是指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基于效率和公平、储蓄和再分配的不同功,将社会保障模式设计成为三个支柱。2.五支柱理论的提出世界银行将三支柱建议进一步扩展到五支柱的政策建议,包含以下的内容:“零支柱”,为社会援助性方案,即社会保障制度内非缴费型的最低保障支柱。第一支柱,为缴费型保障制度及与个人收入水平挂钩的社会保障模式。第二支柱,体现强制性的形式多样的个人储蓄账户。第三支柱,雇主自愿、多种形式的企业年金制度。第四支柱,是建立在家庭和代际基础上的非正规保障形式。(二)国际社会保障模式多元化实践1.福利国家型福利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所形成的“福利病”,经过多年的改革逐步有所缓解。表现为各种社会福利给付水平的降低,更多的依靠个人缴费和给付条件的严格。政府的角色由过去的大包大揽改变为更多地依赖市场化的运作。将过去单一国家出资保障福利的局面改变为多主体参与、多层次相结合的制度。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制度,在认识到制度本身所带来的高福利危机之后,及时采取了改革措施。将原来单一的“从摇篮到坟墓”国家大包大揽福利政策,转换为政府、企业和个人多主体参与的机制。2.自保公助型自保公助型国家与福利国家型相比,社会保障制度在经济运行泞的许多方面体现了性运行的趋势,避免了福利国家的“英国病”和“瑞典病”。但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自保公助型国家也开始注重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和改革,求避免走上福利国家型保障制度的老路。同时也了减少国家财政投入,将国家投入向低水平保障倾斜,加大个人保障力度等改革趋势。3.自我积累型智利等为代表的自我积累型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对全球的社会保障模式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这种先进成功的模式在许多方面也同时受到了质疑。智利考虑到缴费确定型完全积累制的一些局限性,在2006年实施了新改革方案。在现有的积累制度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加上一个非缴费性的基本养老保障金,资金来自于一般税收。智利新方案的这个思路无疑与世界银行“零支柱”的建议不谋而合。(三)多元化社会保障模式的启示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时间尚短,结合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制度建立初期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改革的目标在于建立多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多支柱的保障,并在此过程中吸收国际社会的经验教训。1.社会保障权利与义务的兼顾2.公平与效率相互结合的基本原则3.社会保障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